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做人的佛法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生活即佛法,一念一枝花 最樸素智慧的人生哲学,教你學會感恩、學會愛、學會生活。 一說到佛法,很多人就會敬而遠之,總覺得佛法是神秘、深不可測的。其實佛法並不是什麽高深莫測的哲學思想,它是一種極爲樸素的生活智慧,是極簡單甚至 細微的。佛法,涉及我們生活的每個面向,它其實是種活法,它不在佛經上,也不在寺廟裏,就在我們身邊。它就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裏,吃飯、睡覺、玩樂無一 不有佛法,從你的呼吸、脈搏,到身體的一言一行,所有的生活瑣事都可以融入佛法。 本書精選了大量的佛家禪語、故事。以佛法爲依據,結合當代人的生活困境,加以點評,精闢地闡釋了「佛法是種活法」的道理,文字清新,見解獨到,使人耳目一新,蘊藏著難得的人生智慧。 每一個故事都值得深思,當放下書回味,也會讓人豁然開朗。 簡單易懂,特別適合生活在這個浮躁城市中的每一個人,一天一則,隨時獲得平靜的心靈。 書中精選禪語: 「不要計算你過的日子,要使這些日子算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我能爲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爲你吃東西。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的問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麽?我們活著爲了什麽?」 「世界上有一種生意是永遠虧本的,那就是發脾氣。」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生活的質量取決於人生的態度, 心中有陽光,生活便處處都燦爛; 心中有愛,便處處有溫暖; 心中有善,處處是善; 心中有佛,處處是佛。」 【名家推薦】 ◎洪啟嵩(國際禪學大師) 「本書以禪宗的公案,深入淺出的將佛法導入日常生活中,闡釋「生活即禪修」的道理,讓我們體會佛法精深的義理,並據以實踐善法,在未成佛道之前,先成人道!」 ──陳琴富(水月蘭若執行長)

目錄

第一章 人生可以很圓滿 活著就要好好活 人生短暫,只爭朝夕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活出人間好時節 求人不如求己 佛不度人人自度 自己的路自己走 我的人生我做主 活著,就要順其自然 追求多元的人生 不要畫地自限 從夢想照進現實 人生,從設定目標開始 浮生若茶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第二章 讓快樂成爲天性 活著不是爲生氣 隨喜而喜 坦然面對人生的無常 「一生無性」最快活 放下才能得解脫 煩惱都是自找的 快樂無非常知足 何必在意小過 不幸之中有萬幸 懂得付出才能收穫快樂 把握當下的幸福 善意地去解釋一切 第三章 學佛就是學做人 認識自己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善待自己,享受人生 保持一顆平常心 學會寬容,收穫一生 忍辱是種大修養 寬容是最好的教育 善緣就是財富 低調做人,處事謙恭 做人只求無愧於心 不見他人過 真心做事,真誠做人 寬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與人無爭 常常檢點自己 第四章 佛法是種活法   佛法是種活法 生活就是修行 生命只在呼吸間 心中有佛,處處是佛 本來都是緣 莫使心靈蒙塵埃 萬法由心生 人人都是佛 得失寸心知 煩惱是因爲修養不夠 凡事不可太執著 透識真假 淡泊名利 不可說 第五章 善哉,善在 用善心溫暖世道 善心就是顆平常心 善惡存乎一念間 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善待生命 莫以惡小而爲之 佈施不倦,求善不厭 善良成就未來 浪子回頭金不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舍己渡人,善莫大焉 第六章 持戒度心魔   貪欲就是一切煩惱 不要圖口舌之快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莫過於生氣 衝動是魔鬼 珍惜生命,莫殺生 節儉生活的意義 別讓貪心毀掉一生 以戒爲師 代後記 青年人學佛的四個注意事項

序跋

序 佛在身邊
  很久以前,有個年輕人和母親相依爲命。因爲生活貧窮,年輕人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天神神道道、不務正業,便苦口婆心地規勸他,但終究管不住長大成人的孩子。年輕人甚至把母親當成求佛成仙的障礙。   一天,年輕人聽說遠方無名山上有一位得道的高僧,便瞞著母親跋涉千里去找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他一路上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高僧聽完他的一番訴說後,沈默良久,開口道:「你想修道,我可以給你指條明路。」   年輕人太高興了:「太好了,我願拜大師爲師,專心修道。」   高僧不以爲然地說:「與其拜我爲師,還不如去找佛。」   年輕人頓時來了興趣,忙問:「請問哪裡有佛?」   高僧說:「你現在回家去,在路上有個人會披著衣服,反穿著鞋子來接你,那個人就是佛。」   年輕人聽後大喜,拜謝了高僧,啓程回家,路上他不停地留意著高僧說的那個人。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貧寒農家,他仔細看了看迎接他的男主人,他沒有反穿鞋子。第二天,他又投宿在一戶富有人家,更沒有人披著衣服、反穿著鞋爲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一路走來,投宿無數,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那樣接他的人。   眼看快到家了,佛還沒有出現。年輕人又氣又悔,以爲是高僧欺騙了他。   等他回到家時,夜已經很深了。他灰心喪氣地擡手敲門。   「誰呀?」屋內傳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   「我,是你兒子。」他沮喪地答道。   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回來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燈也來不及點著就去開門,慌忙中鞋子都穿反了。年輕人看到母親狼狽的樣子,不禁熱淚盈眶,立刻覺悟了。   佛本是人,而不是神。佛不在別處,他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世人都在苦苦地求索,夢想著找到自己的歸宿。殊不知,思念著我們的人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歸宿。   高僧幫助年輕人認清了人生的歸宿,著實令人感動,我們是不是也該想一想自己的歸宿呢?想一想那些思念著我們的人,那些處處爲我們著想的人,那些一直對我們不離不棄的人。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佛都在你的身邊,唯願你平安健康、幸福快樂。不論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曾經有過多少罪惡,只要你在心裏輕聲呼喚,佛都將守護著你,讓你得到救贖!

內文試閱

透識真假
  對於一切尋求真理的人來說,某一思想的來源是無足輕重的。最要緊的是真正地了知和徹見真理。──慧律法師   從前,在一個農莊上,住著一位有福報而沒有智慧的富翁。他雖擁有良田萬畝,萬貫家財,但因愚癡,不能辨別是非善惡,常常鬧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一天,他因事進城,路上遇見一個被馬鞭抽傷了背部,而用熱馬糞塗傷的人。他好奇地佇立了一會兒,指著那人問道:「你的背給鞭子抽傷了以後,不是很痛嗎?爲什麽還要用熱馬糞塗傷口呢?這樣不是更痛嗎?」   那人苦笑地回答道:「是的,用熱馬糞塗傷口是非常難受的。不過,馬糞可以消毒,塗上之後,傷口才不至於潰爛。」   富翁聽了這些話,歡天喜地,以爲僥倖學到了治傷的秘訣,便如獲至寶似地牢牢記在心中。他踏著愉快的腳步回到家中,即刻對家人說道:「你們知道我今天爲什麽這樣開心嗎?」   「大概是老爺在路上拾到黃金了吧!」家人見到主人歡喜,也隨口逢迎著。   富翁馬上收斂笑容,鄭重其事地說道:「不是拾到黃金,而是得到了一種大智慧,一種秘訣。」   家人不相信地開玩笑說:「老爺得到了大智慧,真是稀有,應該傳給我們,不該隱藏呀。」   富翁得意地拍掌笑道:「好的!好的!你們注意看我做吧。」   於是,富翁吩咐一個家奴:「你趕快去拿一條鞭子來。」   主人的話,家奴哪敢違命,即刻拿來一條馬鞭交給主人,然後莫明其妙地站在一旁,等待主人吩咐。   富翁迅速而高興地將上身的衣服脫得精光,然後大聲說:「我馬上傳智慧給你們看吧。」說著又厲聲喊道:「來呀!你們拿鞭子在我的背上重重地抽二百下。」   家奴畏畏縮縮,不敢向前,富翁見狀,怒駡道:「怎麽?你們敢違抗我的命令嗎?快給我抽打!」   家奴只有應命,無可奈何地提起鞭子,向主人的背上如落雨般地抽打著。不一會兒,鮮紅的血順著傷口流下,白嫩的皮破爛了,沒有一塊好肉。這時候,富翁自己卻得意地命令家奴說:「趕快去取些熱馬糞來,把它塗在我背上的傷口處。」   於是,家奴取來熱馬糞,塗在主人的背上。   愚癡的富翁,自以爲聰明智慧,得意地向家人宣佈說:「我的背雖被馬鞭抽破,但用熱馬糞塗後,一定不會潰爛,你們安心看吧。我過幾天就可以痊愈了,你們知道嗎?這就是我今天所得的智慧,現在已經傳授給你們了,哈哈!」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情,開示大家:「一個人一見他人有一種好處,便認爲可貴,也不管對不對,就隨便學他,這是愚癡的行爲,其結果是自討苦吃,危害自己。所以修行學道,必須開智慧的眼,選擇正法,才能真正離苦得樂。」   俗話說得好」真的假不了,假的不能真」,人生在世,若想活得圓滿,首先要活得明白,學會分辨是非對錯,知道什麽是應該做的,什麽是不能做的。如果連是非對錯都分辨不清,那人活著和動物又有什麽分別?   有一個癡者因爲自己總是看不到人間的真實,而去向禪師請教。   「禪師,請你告訴我,怎樣才能看到人間的真實?我在人生路上艱難地跋涉,到後來我才發現,我始終走在一個表像裡。   「當我被她的甜言蜜語所迷惑,決定娶她爲妻時,一轉身,就發現她在用相同的語言與別人約會。   「當我把我的所有贈送給一個衣衫襤褸、面色憂鬱的路人時,卻發現他對我毫無所求。   「我把對我笑的人當作我的朋友,罵我的人當作我的敵人時,卻發現想把我推下深淵的,正是那個對我笑的人。   「爲何愛我的人偏偏不說愛我?人在我的身邊,爲何心卻走了?怯懦者爲何平時總是穿著勇敢的外衣?明明有求於我,爲何偏偏要把一箱箱的珍寶送給我……這些表像實在令人迷惑,禪師,請你告訴我,我應該怎樣去判斷?」   禪師說:「年輕人,有時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是真相,耳朵聽到的往往是那些擾亂心智的聲音。因此,離你而去者也許是真心愛你的人;送你珍寶的可能正是有求於你的人。   當一個人送你鮮花,一個人則送刺給你,請不要急於判斷哪一個是親你者,哪一個是疏你者。   當你看見一個人鮮血淋漓地躺在地上,一個人站在旁邊無動於衷時,請不要貿然斷定哪個是死者,哪個是生者。   當你看到一個黑髮者和一個白髮者站在一起時,請不要在兩者誰是老人的問題上妄下結論。   當一個人口齒伶俐、聲調高亢時;一個人結結巴巴、聲音顫抖時,請不要盲目斷定哪個是勇敢者,哪個是怯懦者。   當你看見一個人在不停地流淚,一個人卻在放聲大笑時,請不要立刻斷定哪一個是歡樂者,哪一個是痛苦者。   當你站在冰封雪凍的湖面上,被飄舞的雪花所環繞時,請不要認爲明天還會是這樣;今天的幸福可能成爲明天的痛苦,稍縱即逝的或許就是永恒的……」   癡者聽了禪師這番話後,豁然開悟了。他高興地說:「我明白了。」   「在你對世間萬物沒有真正領悟之前,請不要說我明白了。」禪師接著說。   生活中充滿了種種假像,因此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保持冷靜,不要被事物的表像所迷惑,不要被他人的思想所影響,只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突顯自己的優點,較好地待人接物,才能在面對生活和事業時少犯錯誤。
活著就要好好活
  不要計算你過的日子,要使這些日子算數。——禪語   如果把「活著」和「好好活」比喻成天堂和地獄,那麽「做有意義的事」就是連接兩者的一把梯子,爬上去就是天堂,墮下去就是地獄。   有人活了一輩子都不明白什麽才算是意義的事情,在很多人看來,自己實在太渺小了,幹不了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其實一件事有沒有意義並不在於這件事的大小。任何一件事情,哪再小,只要是你該做的,你用心把它做好了,這就是有意義的。   大熱天,禪院裏的花被曬蔫了。   「天哪,快澆點水吧!」小和尚喊著,趕緊跑去提了桶水來。   「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   「該澆花了!」傍晚,禪院裏的花已經成了「梅干菜」的樣子,老和尚才想起來澆水。   「不早澆……」小和尚嘀嘀咕咕地說:「一定已經死了,澆不活了。」   「澆吧!」老和尚漫不經心地吩咐道。   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意盎然。   「師傅!」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   「胡說!」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   「這有什麽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上晚課的時候,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跟前:「怎麽樣?想通了嗎?」   「沒有。」小和尚還低著頭。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   每個人都擁有一次生命,沒有誰的生命比別人得更尊貴,也沒有誰的生命比別人不值錢。問題在於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生命的意義,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著,生命對於他來說是恩賜;畏懼生命的人,撐著不死,生命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成了負擔。   佛光禪師門下有個叫大智的弟子出外參學二十年後回到了師傅身邊。   在佛光禪師的禪丈裏大智述說了自己在外遊學二十年的種種見聞和感悟,最後大智問道:「師傅,這二十年來,您一個人還好嗎?」   佛光禪師道:「很好!很好!講學、說法、著作、寫經,每天在法海裏泛遊,世上沒有比這更快活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樂。」   看著年邁的師傅大智關心地說道:「老師,您應該多一些時間休息!”   夜深了,佛光禪師對大智說道:「你休息吧!有話我們以後慢慢談。”   第二天一早,大智就被一陣木魚聲敲醒了。大智走出禪房,發現敲魚誦經的聲音正是從佛光禪師的禪丈裏傳出來的。原來佛光禪師每天都是這樣早起晚睡,忙個不停。白天佛光禪師不厭其煩地對一批批來禮佛的信衆說禪講法,一回禪丈不是批閱學僧心得報告,便是擬定授課的教材,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禪師剛與信徒談話告一段落,大智搶著問佛光禪師道:「老師!我們分別這二十年來,您每天的生活仍然這麽忙著,怎麽都不覺得您老了呢?」   佛光禪師道:「我沒有時間老呀!」   「沒有時間老」,這句話後來一直在大智的耳邊響著。   看完這個故事,我忽然想到了幾千年前的孔子。《論語》裏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帶領學生周遊列國,這一天就來到了楚國的葉城,葉公沈諸梁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但他對孔子不怎麽瞭解,就悄悄地問子路,子路一時不知怎麽回答他。孔子事後得知就對子路說:「你爲什麽不這麽說呢,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不知老之將至」和「沒有時間老」雖遠隔千年,但卻有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味道,這難道是佛法和儒學的心心相惜?而我更願意稱之爲兩種文化對於生命感悟的殊途同歸。   我們說人生在世一定要好好活著,怎麽樣才算好好活著呢?「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而已!別閑著,做你該做的事兒去,這就是活著的最高境界,就是好好活著。

作者資料

九戒居士

原名李彥昌,懂禪學,喜歡文字,貫通佛、道、儒三學。主要從事禪宗史研究,尤其著重於佛法對人生解讀、對平日生活的研究。倡導以持戒心待自己,以慈悲心待?生,以平常心待生活,活出真性情,領悟大智慧,以「善」?人,從「善」處世。

基本資料

作者:九戒居士 出版社:木馬文化 書系:不歸類 出版日期:2014-06-25 ISBN:9789863590293 城邦書號:A0500231 規格:平裝 / 雙色 / 25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