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營管理 > 領導管理
左傳MBA:寫給領導者每晚睡前看的40則人性歷史課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左傳MBA:寫給領導者每晚睡前看的40則人性歷史課

  • 作者:吳易璉
  • 出版社:大寫出版
  • 出版日期:2014-08-21
  • 定價:299元

內容簡介

「周朝」企業集團的經營權大戰,14家控股子公司執行長如何競爭天下? 一部最被華人忽略的歷史管理聖經 「退避三舍」、「爾虞我詐」、「上下其手」、「言不由衷」、 「有恃無恐」、「鞭長莫及」、、「嘆為觀止」、「眾叛親離」…… 你知道這些刻劃人心的成語,都來自《左傳》嗎? ──兩千年前寫的決策Case Study,橫跨兩百餘年的領導者經營行動場景。 ──第一部「有情節」的華文戰史書,左傳是你一生最值得讀的國學經典。 ──精選40則白話改寫的領導&人性故事,看見「君王CEO」&「謀臣經理人」的競爭策略與成敗 它起始於兩千多年前的「周朝總公司」開始重新組織設計,並改劃出了好多家的「分公司」,然而這些分公司的經營者誰也不服誰,於是一場大混戰的風暴就這麼揭開序幕,而經典史書《左傳》紀錄下了這段紛亂史實前後始末。 在過程中,我們將從《左傳》看見各個分公司人才與執行長的優劣與決定最終勝敗的行為;《左傳》就像一部呈現關鍵決策的MBA課,它一再告訴我們:人性總是在危急時刻才會顯現,但所有事件在爆發前都是有跡可循的。 相較於《史記》、《資治通鑑》,甚至是更為通俗的《三國演義》;國學經典中,其實《左傳》是一部內容豐富、耐讀深刻的中國最早戰爭史書。 本書就由這部「諸國爭鬥史」出發,以白話重現歷史故事精要,並選輯最為代表性的人物議題,探討這部經典中各項策略競爭裡的重要人性議題。有部分的篇章是大家可能知其名,但不知幕後那些謀臣與領導對話與故事(後來延伸為經典成語);也收錄了一般人較為陌生,但在《左傳》中極具代表性的關鍵案例;內容格式以一則則故事配合簡單重點與評述的方式呈現,主題則從大小戰役中的戰術競爭到國家領導者治理的心態與施行,快速摘出這部重要經典的關鍵教誨與精華。 在書中,我們可看見當時有國與國間因為「一點小事就擦槍走火」(如一位使臣出使時被圍觀民眾嘲笑,回國後矢志復仇,或是國際間聯姻後失和,由愛生恨等),也有昏庸的君王「愛鶴成癡」以致軍隊無心出戰,反倒要請「鶴將軍」出征的敗亡笑料,或者如管理學中「探討無用會議」的論政場景;重新回到這一幕幕兩千多年前的競爭史實。 以國學史的概觀眼光看《左傳》,它的人物性格最生動、情節鋪陳最完整、故事性最豐富、人物最多、紀錄最多的外交辭令;因此也被譽為「先秦敘事散文之祖」。 這麼龐大的一部大史書,自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闡述它的中心思想。本書從《左傳》內容中特意揀選出一些完整有意思的故事,白話改寫並加以分析;在領導者決策、人才才能運用、戰爭戰略、內政安排這些領域,都有幾個代表故事。最前面一部分,則以我們常在生活中見聞(但未必了解其真意的)《左傳》名句,幫助人們迅速認識這部其實非常好看的最早戰爭史書。

目錄

│前言│ 一堂重新開課的千年MBA決策學 第壹部 一句話速讀左傳 1 及時警醒:「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2 太多無意義的會:「茍信不繼,盟無益也」 3 恐懼有多昂貴?:「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4 讓人不存僥倖的領導:「民之多幸,國之不幸」 5 立信的重要:「信以行義,義以成命」 6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7 在上位者的榜樣:「夫上之所為,民之歸也」 8 猶豫不決、大事不成:「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 9 人性中的謙讓與私欲:「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 10 掌握時機:「困獸猶鬥,況人乎?」 第貳部 領導者的故事 11 短視近利:「晉滅虞虢│宮之奇諫假道」 12 耽溺嗜好:「鶴將軍」 13 迂腐的禍害!:「泓水之戰│宋襄公仁義之師」 14 人性的弱點:「驪姬謀立奚齊」 15 環境造就明君:「退避三舍│晉公子重耳浪跡天涯」 16 信任這件事:「楚康王殺子南」 17 企圖心的拿捏:「楚公子圍鄭國娶親│會盟諸侯」 第參部 用人與人才特質 18 口才溝通:「燭之武退秦師」 19 選對接班人:「衛州吁之亂│石碏大義滅親」 20 觀察力:「楚莊侵隨│季梁百姓觀」 21 說服的技巧1:「魯展喜退齊師」 22 冷靜睿智的決策:「弦高智解國難」 23 寬容幽默:「華元雍容大度│大棘之戰」 24 說服的技巧2:「子產小試身手」 25 混亂中的智謀:「晏嬰大勇│拒絕佞臣奸計│齊人逐慶封」 26 對上位者的溝通:「晉名臣魏絳論政」 第肆部 戰爭策略 27 人才運用時機:「長勺之戰│曹劌論戰│一鼓作氣」 28 忽視承諾的代價:「秦晉韓之戰」 29 東方木馬屠城記?:「齊桓伐楚│召陵之盟」 30 了解屬下特質:「屈瑕驕兵必敗」 31 戰場上的策略及宏觀:「晉楚鄢陵之戰」 32 戰爭中的正確判斷:「楚子圍宋│華元怒殺楚使申舟」 33 「失」策的結果:「齊晉鞌之戰」 第伍部 內部管理 34 宮內鬥法爭權:「言而無信│連稱、管至父之亂」 35 整飭內政:「晉文公歸國│重振晉國」 36 舉薦人才:「祁奚薦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37 英雄與非英雄:「樹大招風│晉厲公滅三郤」 38 內部管理的關鍵1:「子產相鄭」 39 內部管理的關鍵2:「晏嬰小傳」 40 不可輕易動搖的事:「鄭國鑄刑書」

序跋

前言 一堂重新開課的千年MBA決策學
  《左傳》,是一部怎麼樣的書籍呢?   自古至今,引經據典就被視為一種智慧的象徵。尤其在西方社會,從個人生活起居,職場的你來我往,運動場上的賽局博弈,商場的瞬息萬變,甚至軍事行動中的運籌帷幄,以及外交辭令上的機鋒交錯,引經據典早已司空見慣。時而對話,時而工具,甚至是一種思考模式。因此,不論是虛構的好萊塢電影,還是每天真實發生的CNN新聞連線,「引經據典」的場景無所不在。   然而不僅止於吊書袋耍嘴皮,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雄辯終將止於空談。將說話的技術升格為行為的藝術,方為引經據典的真諦。換言之,它是一把鑰匙,一把開啟前人智慧積累的寶庫之鑰。經典,其實應該是一群人思想行動之智囊,而非文字語言的化妝師。   因此在西方,開啟智慧寶庫之鑰,有可能是一則聖經,或者希臘羅馬的神話;一句蘇格拉底或是尼采;一段《孫子兵法》或是克勞塞維奇,以及最常見的莎士比亞等。 重溫中國第一部「競爭史」   回到東方,我們的莎士比亞在哪裡呢?   《論語》中的孔夫子字字珠璣,讓我們承襲了生命的智慧與生活的理念。禪門的公案、戲曲的傳唱、鄉野奇譚與稗官野史,甚或四大奇書或六才子書,大家也耳熟能詳,各有所好。然而,說到與民間生活最息息相關,甚或我們每日的言談中,都不經意會提及的經典,到底是哪一部呢?   如果有一部羅列了「一個母集團與十四個控股公司兩百五十年來經營管理的case study(個案研究)」的古書,您覺得這本書是部值得回味一下的經典嗎?   沒錯。它就是本書的原材料:《左傳》。   讓我試著這樣比喻:這是一部紀錄一個在先秦古代中國的「家族事業」的書籍。   「周朝總公司」原本在中國西邊,不過有紀錄的時候,總公司已經從西邊遷到東邊,大約在今天中國的洛陽市。為了方便管理,總公司周朝在管理範圍中設立了許多「分公司」,有些是自己的親戚,他們都姓姬;有些是收購前一家公司時留下來的老員工;也有一些是公司創立的時候的功臣元老。當時的中國大概有二十幾家分公司。   至所謂「先秦」,就是指秦朝以前;《左傳》這部書,紀錄的距離今天大概有兩千兩百年以上了。(其實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兩千多年的文字,我們現今竟還讀得懂!)而這一部書,就是按照「時間排列」的順序,好好地說故事( 就是「編年體」) 以這種說故事的方式,對照時間很清楚,不過在事件敘述就可能跨過好幾個年份才能找到一個故事的開頭、過程、結果。有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左傳》似乎變成一部被遺忘的「華人管理學文件」。就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   「吳國」分公司執行長名叫「闔廬」;與他鄰近的競爭對手就是越國。這兩家分公司地緣相近,都在另一個的大型分公司「楚國」的壓制下茍延殘喘。不過吳國運氣比較好,他們接受了另一家大型分公司晉國的幫忙,學會了自我保護,他們自己發展了射箭、戰車,國防軍事變強;到了闔廬時代,吳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很完善了。所以,闔廬開始想要擴大經營──他想併吞越國。   這樣打個比方吧:晉、楚這兩家分公司做的事業,是重視品牌的發展,因此時間拉長之後,他們的產品會越來越不可取代;吳、越兩家分公司是代工、製造業,品牌不但很難轉型,更可能隨時被取代。最糟糕的是兩家公司因為性質相近,還想互相併購!   接著吳國公司開始挑戰越國公司,進行低價傾銷,雖然是打了勝仗,不過越國哪裡甘心?   加上吳國自以為是,贏了越國之後,又想開始挑戰楚國。吳國想用對越國的招式對楚國,強大的楚國當然是連看都不看一眼;屋漏偏逢連夜雨,趁著這時候,越國反過來搶走吳國的生意;這下子闔廬兩頭空,親自去槜李這個地方照會越國執行長「句踐」,要找他理論。結果闔廬在談判過程中被越國執行長挑釁,氣得心臟病發,死了。   執行長突然死了,吳國只好召開臨時董事會,讓總經理(也就是闔廬的兒子)夫差趕緊接任執行長的位置。不過夫差畢竟是「富二代」,他的行事風格和白手起家的老爸不同,不免也有些奢侈享受的心態。尤其在他用計策把越國句踐逼得走投無路之後,更得意了。公司的副總「伍子胥」告訴他說,「越國和我們性質太相近了,直接讓他們倒閉吧!」但他不聽。他不打算讓越國這家公司消失,他只是想好好折磨句踐,讓他過生不如死的奴隸生活;整個越國公司好像一瞬間變成吳國公司的外包商。   三年之後,夫差以為句踐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了,就不再理會越國。他一意孤行,決定要跟「魯國」這個小公司合作,再去跟「齊國」這家大公司挑釁。雖然伍子胥一直勸他先把越國打趴,但夫差覺得越國已經站不起來了;索性不理越國。   後來越國開發了新產品,還特地送來吳國,所以吳國夫差覺得句踐沒有威脅性。伍子胥是感念闔廬對他好,才留在這小公司;想不到夫差不聽勸,最後還解了他的職,逼得他自殺了。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句踐不但沒有倒,反而更加勵精圖治、振興越國。沒多久就突破難關,直接打敗吳國。而且他很聰明,他不要犯夫差犯過的錯,一口氣直接逼死夫差,吳國公司只好宣布倒閉了。   吳王夫差與越王句踐的故事,大家也許聽過了各種版本;而現在這個版本,正是《左傳》裡記載,原汁原味、沒經過修改的版本(只除了我將國家領袖代換成公司執行長之外)。選這個故事,只是想讓大家明白,《左傳》沒有那麼難,很多我們身邊很常聽到的故事,它的源頭都來自《左傳》。   我們也可以把《左傳》想像是華人的第一部管理個案集。如同上面你耳熟能詳的故事一樣,《左傳》就是各個「國君執行長」的故事:敘述了他們怎麼樣運用計策、怎麼樣管理內政、怎麼樣擴大領地、怎麼樣做一個霸主;也有反面如夫差的故事,記載著他剛愎自用的下場。   如果用更大範圍的比喻說明,那當時的「周天子」已像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總公司,他雖然還被尊為天子,但實權早已經落入「地方流氓霸主國」了。   還好這些霸主國在春秋時代並不是同時稱霸的,是接任的。這些霸主: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他們除了在各自的分公司管理自家產品之外,有時也把歪腦筋動到鄰近小公司。可憐這些小公司,面對這樣的經營權爭奪戰,他們連「意向書」都不用簽了,直接被併吞,成為失勢小股東,股票可能變成了廢紙。   那麼寫《左傳》這本書的作者左丘明,他又是什麼樣的身份呢?他就像是「集團股東會議紀錄官」,詳實清楚地紀錄著各家公司動向;不過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書中就以魯國國君的年號做為《左傳》年 代的紀錄。 深植人心的「經典成語」之書   在本書最初,容我向讀者推薦:如果你這輩子一定要讀一部史書,那請一定要考慮《左傳》:它不只是研究先秦歷史的重要文獻,也透過了許多故事訓練你在生活中、工作上做決策的參考書。   晉文公、秦穆公、子產、狐偃、管仲、晏嬰……等這些霸主、政治家、外交家、將軍們的才能、品行、交涉手腕、政治手段、舉手投足,在書中都直接讓這些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另外,《左傳》對於戰爭的描寫,也是一絕。它將戰爭的始末、戰爭中的運籌帷幄、戰前的占卜、戰略的運用、勝敗的原因……一一透過人物之口來說明;像是吳國失敗的原因、越國勝利的原因,關鍵點在於伍子胥的勸告,還有伍子胥的下場,就已經預告了吳國的失敗。   晉人賀循對這本書評價時說:「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左傳》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文學也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它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就好像《紅樓夢》對章回小說、《史記》對史學的發展一樣重要。   像是司馬遷的《史記》描述手法、敘事的方式,就受到《左傳》的影響;比方說,《左傳》曾經紀錄到晉獻公的小妾驪姬,為了要扶自己的兒子為王儲,於是在晚上睡覺時在獻公身旁撒嬌耳語──咦?《左傳》的作者左丘明怎麼知道他們夫妻睡前說了什麼呢?像這樣的手法,也使它被喻為小說始祖了。   後來,這種筆法,在《史記》裡也常常看見,像是〈荊軻刺秦王〉的喬段,現場英雄赴死的氣氛渲染、將匕首包藏在地圖裡獻給秦王的過程,好像司馬遷本人就在現場一樣。   接著,讓我們再回到「引經據典」這件事。   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會說成語嗎?   漢語中的成語,或許世上最特殊的一個語法。一句成語,它兼具歷史故事以及內在哲學的兩種含義。因此,當成語出現在文字與對話之中,交流的除了語義,更蘊含著積累數千年的約定俗成與價值判斷。簡而言之,成語,就是華人世界中,最普遍被使用的「引經據典」。   像是:「一鼓作氣」、「退避三舍」、「爾虞我詐」、「上下其手」、「言不由衷」、「有恃無恐」「鞭長莫及」、「各自為政」、「嘆為觀止」、「眾叛親離」、「多行不義必自斃」、「內舉不避親」……這些大家朗朗上口的成語,如果您知道這些皆出自同一部古老的經典,您會不會很驚訝?換句話說,我們是否經常握著這部智囊,卻從未想過「探囊取物」?   做為華人的「成語量產中心」,《左傳》這部被譽為「散文之祖」的古老史書,其中的豐富故事與鮮明人物,早已深根在華人世界數千年的民族基因之中。《左傳》之所以成為經典,更重要的是,這部充滿豐富故事與鮮明人物的經典,不論經過數千年,只要人性不變,其中各個主人翁面臨的抉擇與取捨,都還是世代人物必將面臨的問題。那一句成語的背後,實則潛伏了人類從千年前世世代代的重要決策思索。 關於本書的誕生   我自己在讀中文系時,因為修課的關係,才開始完整接觸到《左傳》這部書。   當時老師為了增加我們的閱讀量,規定我們每週都要讀一篇《左傳紀事本末》、寫心得。更有趣的是,那位老師還要兼著訓練我們的思考能力;他要求我們寫的每一篇心得,都要跟生活、時事、甚至是大環境結合。一開始覺得麻煩,但開始讀了之後,卻發現《左傳》是這麼有趣!   尤其當看到某些篇章如齊桓公為了打蔡國,不惜以「小妾另嫁」這種理由來發兵時,就總也會想起老師在課堂上不斷提到的「春秋無義戰」。在那個時代(即使是現代也是一樣),每一次的出戰都必需要有理由,否則就會受到國際間的撻伐;然而這個出戰的「理由」,真的能夠構成理由嗎?   在大二那年的寒假作業,老師規定我們要寫一篇對《左傳》的小論文,要對它做什麼研究都可以。當時我對於《左傳》的人物性格實在太感興趣了,於是就以國家為基準,寫了一篇關於各國人物的報告。畢業前,我更延續了大二時的研究,做了:〈論《左傳》中人物性格的描摹特色─以春秋霸主為例〉的小論文題目,最後並以這篇論文代表班級公開發表。   當然,以上只不過是分享我個人和《左傳》結緣的過程,我並不是什麼國學大家,在此冒昧地以這本個人改寫過、較易閱讀的作品呈獻給各位。   由於《左傳》原典是文言文,礙於這點可能讓它像隔了一層紗一樣讓人不容易了解它,但其實它具有豐富的思想、風采,這也是我學生時代以來,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創作、研究的主要原因。   我在書中,特別揀選了日常生活中得見《左傳》的名言源頭,幫助人們迅速認識《左傳》。   另外也有其他完整有意思的故事,並加以分析;選擇故事的標準,則大部分是關於領導者決策、人才與才能運用、各國戰爭戰略、內政安排等主題的代表性篇章。希望讀者們開卷後,也會和我一樣發現:經過兩千多年,這些《左傳》故事的核心竟然仍然這麼貼近我們的時代,訴說著同樣的重要問題!

內文試閱

第3章 恐懼有多昂貴?──「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人急造反,狗急跳牆」這句話比喻人往往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腎上線素受到刺激大量增加,原本不會的事也能突破恐懼,冒死一搏而求得生路─這句話大概就類似於「豁出去了」這樣的主題。   鄭國是個小國,長期以來一直夾在要「依附晉國」或是「服侍楚國」兩個大國的為難之中。尤其當晉楚關係惡化的時候,至少會有一國來為難鄭國,這時鄭國的國君、臣子簡直就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時刻刻戰戰兢兢。他們的關係以本書出版時的國際情勢來比喻的話,大概等同於俄羅斯不願讓烏克蘭納入西方勢力,所以強硬地對烏克蘭做出許多牽制;烏克蘭就是鄭國的化身,俄羅斯與西方諸國儼然就是晉楚兩大勢力。   當年鄭穆公在晉楚間,有一回晉靈公召盟八國國君,卻獨獨不見鄭穆公,就是因為他認為鄭穆公對他有貳心,所以要給他難堪。鄭國大夫「子家」就寫信給晉國的大夫「趙宣子」。他在信中不但細數鄭國國君即位三年以來,盡心朝貢晉國、為晉國解決問題,表達鄭國絕無貳心。都已經做得如此竭力,但是晉國還是這樣子污衊自己,那麼我們鄭國這個小國家,也只能等著晉國消滅了,沒有辦法再為晉國做得更多了。   「古人云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書信的最後就以這段話做結。意思就是說,我們雖然是小國,但是當我們決定要豁出去的話,就好像古人不屑於畏首畏尾的心態,更舉了鹿如果面臨險境,也無暇選擇有樹蔭的地方就死。倘若晉國真要下這樣無理的命令逼迫鄭國至此,那我們鄭國即使滅亡也將採取非常行動了。   這段宣告書,大概是鄭國錦囊袋中的最後一計了吧!還好也確實產生了效果。晉國趙宣子收到信之後,就派遣大夫到鄭國和談,兩國再度握手言和。當鄭國面對生死存亡之際,頗有一種「要頭一顆、要命一條」的反抗就義姿態。也的確當他們突破恐懼,換得了晉國的以禮相待,讓鄭國絕處逢生。   人生永遠有另一個選擇,但是當你做好了縝密思量後的「決定」,那麼就大膽放手,別再害怕─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學勇敢的呢?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我學到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它。勇敢的人不是不感到害怕的人,而是征服恐懼的人。」裹足不前永遠不會成長,就好像通往月球的火箭,其實有97/% 的時間不斷地在修正航道─但是最重要的是它出發了,它前往它要去的方向;即使只有3% 的時間在正確的航道上,透過修正,它還是會到達月球。 第16章 信任這件事──「楚康王殺子南」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面對一個喜怒不定的國君時,身為國君身邊的近臣很可能隨時性命不保。楚康王的時代,敗仗連連,加上生性善妒多疑;面對這樣的領導者,要取信於他除了猜測他的想法,還要小心不能踩到他的底線。人很有趣的地方是,當他為旁觀者時,可以將很清楚危機何在;可是當他身處高位,卻容易如入五里霧中,什麼也看不見:不論前人給的教訓多麼恫嚇人心,就是很容易重蹈覆轍。也許就是被權力慾望蒙蔽了智慧吧!   襄公二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二年) 楚康王年少時就即位,在位十五年,這是第七年。這年夏天,楚國令尹「子庚」辭世─令尹在楚國,是相當於後代宰相的官職,出則統軍、入則領政,是楚國不可一日無官的位。子庚死後,楚康王想讓「薳(音偉)子馮」來接任令尹一職。   薳子馮收到內線消息,趕緊找了善於分析時局的好友「申叔豫」商量,申叔豫告訴他:「現在國家內部寵臣太多,國君又年少,我想國家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沒有辦法治理好的。」於是回家後,薳子馮就就以患病為由辭退了楚康王派來的使者。   康王是個性喜猜疑又陰晴不定的人,他可怎麼能讓薳子馮一句話,說不上任就不上任。於是他「好意」派了醫生前去為薳子馮診視病情。對此,薳子馮早做好了準備。那時正值酷暑,他在自家地上挖了個大洞,裡面填滿了冰塊,把自己的床就安放在冰塊上面。身上穿了兩件棉衣,再套上皮襖,不怎麼吃東西,就這樣躺在床上。   醫生診視後,便向楚王稟告:「他瘦弱地不得了啊!不過雖然瘦弱,血氣卻無大礙。」康王知道此時他無意出仕,於是就暫時放棄薳子馮,改用「子南」做為令尹。   襄公二十二年(西元前五五一年) 子南成為令尹之後,特別寵信「觀起」這個人,雖然沒有增加他的俸祿,但是卻送給他拉得動幾十輛馬車的馬匹數十匹。觀起是個平民,因為得到令尹喜歡,所以有個小官做,但是一般而言,庶人官職,也只能用木車單馬;由此可見子南氣燄高張。   這正是性格反覆的楚康王最不能忍受的地雷─成群結黨。楚國人人都知道子南寵信觀起這件事,謠言四起,傳得沸沸揚揚;所以楚康王決定要處決子南。   子南的兒子「棄疾」,是康王的御士,康王每一次見到他,就在他的眼前流淚。   棄疾不明究理,就向康王追問:「王多次在我面前哭泣,敢問是誰惹惱了您?」   康王就告訴他:「令尹所做的事,你是知道的。如果國家要征討他,你還會留居在楚國嗎?」   「殺了父親,兒子留居,這樣的人國君您還能用他嗎?」棄疾明白這個消息是不能讓父親知道的,「我知道洩露消息是重罪,我是不會說出去的。」心裡的惆悵可想而知。   不久,楚康王在朝廷上殺了子南,將觀起以車裂之刑─就是類似後世的五馬分屍─示眾。   當時罪臣屍體必須在朝上展示,不能入殮;子南的家臣就告訴棄疾說:「請讓我們將尊父的屍體從朝上搬回來吧!」過了三天,棄疾請求為父收屍,康王允許了。將父親下葬之後,棄疾的僕人就問說:「要出走嗎?」   棄疾說:「我參與了殺父計畫,要走到哪裡去呢?」他指的是楚康王預先透露了消息給他的事。   「那麼,要留下來侍奉國君嗎?」 「不,要我侍奉殺父仇人,我是怎麼樣也不能忍受的。」   之後,棄疾就上吊自殺了。也許只有一死,他才能解脫吧。   子南死後,楚康王又再一次邀請薳子馮出任令尹。薳子馮親信的小官共有八人,他們都沒有朝廷的俸給,但是薳子馮送給他們許多的馬。有天他上朝遇到了申叔豫,他和申叔豫說話,可是申叔豫不但不回應,還退走。他跟上,申叔豫卻沒入人群之中;他又再跟隨著他,但這回申叔豫直接掉頭回家。   薳子馮覺得奇怪,下朝後便強迫拉住他問:「在朝廷上你三次讓我感到難堪,我因為害怕所以不敢不來見你。如果我有做錯什麼的地方,你不妨告訴我吧!何必躲我躲得遠遠的?」   申叔豫回答說:「我擔心不能免於罪過,又怎麼敢告訴你呢?」   薳子馮問說:「為什麼呢?」   申叔豫回答:「當時觀起受到子南榮寵,當子南獲罪而死的時候,觀起受到更可怕的車裂之刑。我怎麼能不感到害怕?」   聽完申叔豫簡潔的回應,薳子馮卻嚇得駕車回家都沒辦法走在車道上。到家之後,他立即找來了寵信八人,告訴他們說:「我去見了申叔豫,他就是傳說中那種可以讓死人復活、讓白骨生肉的高人。如果有像他一樣了解我知時勢的人,就請留在我的身邊,不然,就請你們都離開吧!」   他將八個親信全都辭退,還在對他觀察的楚康王收到這個消息,才對他放下心來,覺得他和子南不同,而後放心將國政交給他。   楚康王的控制欲,除了自己的疑心病,也來自於對臣子的不信任。當國內街頭巷尾傳得沸沸揚揚的謠言:可能是子南成群要謀反、可能是子南放任觀起欺壓百姓……;於是楚康王就自己「腦補」了劇情,認為子南有不忠情事,非殺了他不可。子南是樹大招風,也沒有摸清康王的個性,不慎招惹了殺身之禍。   在這個故事中,正是要說明「旁觀者清」及「前車之鑑」這兩件事。申叔豫是謹慎的智者,當他覺察危險上身的時候,立即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遠離危險源─薳子馮;但他也沒有忘記委婉地提醒薳子馮。而薳子馮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第一次不是上任之機,寧可把自己身體凍傷也不願當官;但再聰明的人,也有醉昏了的時候:那就是當他實際成為令尹,手握大權,如果沒有申叔豫的提醒,他差點就要步入子南的後塵。時時檢驗自己身邊的危機,試閱讀空氣中暴風雨的氣味,這可以使你明哲保身。故事中最兩難的正是子南的兒子棄疾了。背叛父親,不孝;背叛君王,不忠。不論是哪一方,輿論、壓力、自責都會逼得他走上自殺之路。如果你是棄疾,你又會怎麼做呢? 第27章 人才運用時機──「長勺之戰│曹劌論戰│一鼓作氣」   在商場上南征北討,最重要的是什麼?身為一個前線主管,能不能識得人才並且信任重用將是決定一場戰打得漂不漂亮的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   但要成為一個能成大事的人才,除了小心謹慎、能力、還要有全面觀─看得清現場並能理性分析,即使在實行後得到結論也要能夠運用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將混亂的局面握在可以掌控的狀態。   莊公八至九年(西元前六八六年至西元前六八五年) 在這之前,齊襄公和自己的妹妹通姦,而她已經是魯桓公的夫人,魯桓公因為知道了這件事,就被齊襄公設計害死。所以魯莊公才即位。   到了八年這年,齊國發生了內亂,襄公被「公孫無知」的親信殺死,公孫無知自己當了國君。可是他因為政令無常、朝令夕改,當沒多久的國君就被人殺了。   在襄公即位的時候,「鮑叔牙」就保護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送到莒國去避難。在弒襄公之亂發生的時候,公子小白的哥哥公子「糾」被「召忽」和「管仲」兩位師父護送到魯國來,魯莊公是公子糾的舅父。公孫無知被人殺了後,齊國的君位懸空,最有資格成為國君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在國外,那麼,就看誰先回到國內奪位了。   小白在的莒國比糾在的魯國離齊國更近,因此小白就先一步登基為王,成為齊國第十五位君主─齊桓公,並創造了齊國的霸業。   至於齊國跟魯國是怎麼打起來的?是因為魯莊公想要讓糾成為齊君,所以和齊國的軍隊對戰,魯國敗於齊國的乾時這個地方,但他發誓一定要報仇。齊桓公知道了這件事,所以決定攻打魯國。   莊公十年(西元前六八四年) 這年春天,齊師進攻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這時「曹劌」知道了這個消息,就打算去面見莊公。他的同鄉都揶揄他說:「國家大事,自然有那些做大官的決定就好了,你又何必插手呢?」曹劌說:「這些位高權重的人,都是些鼠目寸光的人,他們是不可能深謀遠慮的。」於是,他就去拜見了魯莊公。   他一見面就問莊公:「君王您憑什麼和齊國打戰呢?齊國可是幅員遼闊的大國,而我們不過是個小國。」   莊公說:「我是真心對待我的臣民的。凡是吃的、穿的這些民生用品,凡是我所擁有的,我都會分給我的臣下。我想他們會感念我的恩澤的。」   曹劌笑說:「這些不過都只是一些小恩惠,而且也不是遍及全國,他們是不會願意跟著您決一死戰的。」   莊公說:「我不只是對人好而已。祭祀的時候我也是虔敬誠實,該祭拜的牲禮、珠寶有多少就說多少,不敢虛報,我這樣誠實守信,天地神靈想必會護佑我的。」   曹劌說:「這些都只是小信用而已,鬼神不會因此就讓你打勝仗的。」   莊公又說:「我治理百姓也是很盡心的,大大小小的官司訴訟,雖然我沒有辦法一一明確判決,但是我總是根據當時的狀況,儘可能處理地合情合理。我想老百姓會願意支持我的。」   聽到這裡,曹劌開心地說:「您這樣盡心竭力地為人民做事,百姓會擁護您的。憑這一點,就可以跟齊國打仗了。打仗時,請讓我跟随在左右,隨時為您獻計策。」莊公就和曹劌坐在同一輛兵車上,與齊軍在魯國的長勺會戰。   魯莊公正在擊鼓進攻時,曹劌阻止了他。直到齊軍擊了三次鼓,曹劌才說:「可以擊鼓進攻了。」果然齊軍大敗,落荒而逃。莊公想要乘勝追擊,又被曹劌阻止了。他下車觀察了齊軍的車輪的痕跡,又站在車前的橫木瞭望敵軍,才跟莊公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莊公下令開始追逐齊兵。魯軍一聽到可以追擊,個個奮勇爭先,把齊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打了個大勝仗,魯莊公很高興,但是不明白曹劌這麼做的道理,於是就問曹劌,為什麼要那樣指揮。   曹劌說:「作戰這事兒,講究的是兵士們的勇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時,軍士們全都鼓足了勇氣;到了第二次擊鼓,他們的勇氣就消退了;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就一點兒都不剩了。齊軍的勇氣全都消失殆盡,但是我們的勇氣正旺,所以才能擊退了齊軍。」   「那為什麼不立即追擊呢?」莊公問。   「齊是個大國,我們沒有辦法預測他們的動態和實力,怕詐術、或路上可能會有埋伏。所以我下車觀察他們撤退的車痕零亂,遠望看到他們的軍旗也都倒得亂七八糟了,想必是真的敗逃;才會讓您下令追擊。」   在原文中對於曹劌的描述,透過鄉人與曹的對話,顯示了曹的能力不凡。又在戰場上的指揮若定與觀察細微,看出了這個人才的足智多謀與小心謹慎。他所運用的心理戰術,確實也收了勝仗之效,成為春秋時代少數以少擊眾大獲全勝的經典戰事。   透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很有趣的可以發現,他們談的並不是船堅砲利、兵士成員多少、體魄強健、作戰策略等戰爭的實際面,而是─民心向背─也就是作戰最根本的資源,如果他的人民手下是真心擁護莊公,那麼這場戰爭就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因為百姓和國君都是站在同一條船上,共同承受這場戰爭的結果,也就是士氣的消長與人民的信任,因為軍士都是從人民中選拔出來的呀!所以曹劌也才會提醒莊公:那些外在的祭品或是對身邊的小恩小惠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有獲得民心,這才是關鍵;就這點看來,莊公果然是很成功的。

作者資料

吳易璉

輔仁大學中文系畢,畢業論文以【論《左傳》中人物性格的描摹特色】做為研究主題發表。曾於創造力、大無限創意整合行銷等公司擔任廣告文案。目前正為國內青少年教育盡一份心力,餘暇時寫作。

基本資料

作者:吳易璉 出版社:大寫出版 書系:Catch-On 出版日期:2014-08-21 ISBN:9789865695040 城邦書號:A1140053 規格:平裝 / 單色 / 264頁 / 16cm×22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