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哲學
柏拉圖:斐多篇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受到雅典法庭指控「腐蝕青年人心靈」的蘇格拉底被判死刑,臨刑前,他的一位忠誠學生斐多一直陪伴在他身旁。事後,斐多把蘇格拉底最後的時刻講給他的許多朋友聽。 他告訴他們,蘇格拉底並非在臨近黃昏時喝下毒藥。他整天都在討論中度過,就像他以前在獄中和獄外的談話一樣,談話轉向了靈魂不朽這個問題。各種所謂的證據都提到了,其中主要證據之一是「我們的出生只不過是一種睡眠和遺忘」,學習就是回憶起在另一個生命中獲得的知識。然而在結尾處,這個論證與其他所有論證一道被拋棄了。然後,蘇格拉底提出一種新的想法:靈魂是不朽的,因為它能領悟,能分享真、善、美,而這些東西是永恆的。人能夠認識神,因為人在神那裡擁有某種與永恆和不死相似的東西。所有在場的人都接受了這種看法,而蘇格拉底則繼續宣稱神的公義只有在來生才能顯示,並且生動地描述了一幅天堂與地獄的生動圖景。但他告誡他的聽眾,別把他的描述當作事實真相,而要當作「與真相必有某些相似」的東西。 【名家推薦】 「柏拉圖所描寫的面臨死亡的蘇格拉底,無論在古代的還是近代的倫理上都是重要的。《斐多篇》之對於異教徒或自由思想的哲學家的意義,就相當於福音書所敘述的基督受難和上十字架之對於基督教徒的意義。」 ──羅素

作者資料

柏拉圖(Plato)

(Plato, 427-347B.C.)|古希臘人,生於雅典,為蘇格拉底的門徒、亞里斯多德的老師,在雅典創立學院(Academia),為西方史上最早的高等學院。歷史上稱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古希臘哲學三哲。 柏拉圖留下的作品統稱《對話錄》,但其內容絕不僅止於「導師蘇格拉底與他人對話的紀錄」,而是用文字呈現出一個理念或哲學問題如何在對話中發展、淬鍊,因為柏拉圖認為,知識不是一連串辯論探索的結論,而是整個動態的過程。 《對話錄》中最著名的是《理想國篇》與《饗宴篇》,前者著重於討論何謂正義,以理性、穩健與細緻的對話著稱,後者則大談愛慾,以感性、跳躍及粗獷的對話出名。兩篇的差異如同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與酒神戴奧尼斯之間的對立,這樣的對立實則同源,皆來自人性中理性與感性這兩種相悖的面向。 而《費德羅篇》試圖透過對話,融合這兩股不協調的力量。讓世人理解,將衝突的理念置於同一架構下,便是達到內心諧和的途徑。是故《費德羅篇》呈現出柏拉圖思想的主要內容,將寫作風格、理念體系與天人之際揉合在一起,成為柏拉圖哲學的縮影。

基本資料

作者:柏拉圖(Plato) 譯者:王曉朝 出版社:左岸文化 書系:人類的經典 出版日期:2007-04-25 ISBN:9789867174857 城邦書號:A0400028 規格:平裝 / 單色 / 192頁 / 12.5cm×18.5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