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人生的收穫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為了獲得「人生的收穫」,即使違悖一般世間的常識也無妨。 那終究是庶民生活中,能夠獲得的微小自由。 日本長青女作家曾野綾子,再度以她溫暖而睿智的筆調,將生活中每個的小小發現、所見所聞,化作一篇篇發人省思的散文。引領讀者思考並領受自我人生的收穫。 對曾野綾子來說,樸拙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享受失敗,身懷才智,正因為已屆老年,才要冒險,對任何事都充滿興趣…… 不拘泥世俗的看法,這就是她獨創的老年生活方式! 生活中小小的體悟與感動,也可以是生命中大大的收穫。 作者曾野綾子以冷靜、恬淡的筆觸,在書中細細描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反思。有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有的是聽來的故事,不過曾野綾子對於這些故事都有自己的反思與體悟。例如「『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是一種傲慢」、「人生要『繞遠路』,才有趣」、「食物若沒吃對,頭腦會變糟」等等。書中透過一篇篇的散文,提供讀者從另一個角度欣賞世界與人世的機會。 【名家推薦】 ◎侯王淑昭 (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財團法人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柯華葳(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韓良露(南村落總監)

序跋

  序

  我的人生,有許多收穫

  每聽我言及此,人們總說:「你是作家,功成名就了,所以才這麼說。」 儘管所言不無道理,但是,我所指的收穫,並非僅指成功的一面。我認為,即使曾遭遇不幸,但有時事後回想,活著的感覺比起幸運和幸福感來得更為強烈。

  任何事我都感到有趣。無論好事、壞事或不解之事,透過思考就能發展出無限的想像。就算有人認為,想像不過是為了排遣時間,我也莫可奈何。對我而言,想像即使談不上「人生的收穫」,但這的確是讓「人生更為有趣」的方法。

  最近,收看衛星轉播的電視節目,內容是教導寵物狗養成好習慣,我很熱中地收看。每一次,甚感困擾的飼主都會與寵物訓練師商量,如何矯正寵物們的壞習慣。我邊看節目邊想,其實不僅止於訓練狗,如果孩子與狗都沒好好教養,那麼,也會有同樣的壞結果。

  為何有人認為,狗可以訓練,但是孩子卻無法教育?理由之一是因為,寵物訓練師很明顯地表現出優勢,對狗施予合理的命令,並且讓牠服從,同時願意花時間充分疼愛牠之故。但是,現在的日本,教師與孩子都要求凡事對等, 例如,凡事都要當事人有自主意願才行,而且無法嚴格要求。因此,幾乎無法培養出規矩且有自己個性的孩子。

  我雖很熱中地觀賞訓犬節目,但是,目前沒有養狗。以前曾養過一隻我自認為全東京最醜的雜種貓,至今回想,那隻貓其實很聰明且感受力豐富。外子時而疼愛那隻貓,時而幼稚地戲弄牠。總之,一家人感情融洽地一起生活。那隻貓活到二十二歲,死於老衰。牠長壽得出乎我們預料。但是,也因而留給我們一些教訓。如果我們現在養貓,那我們先上天堂的比例較高。寵物的命運會因此很悲慘,就算留下牠讓周遭的人飼養,也會帶給別人麻煩。如此思考過後,我們決定,不再養寵物了。

  不過,我倒從電視節目獲得許多養狗的知識。我原只知道約十種類的狗, 但是,後來知道,人類會利用人工方法,創造出配合人們生活的狗。

  例如,獒犬這種狗是英國原產,原是用來做看門犬或鬥犬用,如今是因為時代改變恐怕成為了寵物狗。像能參加競賽的狗,通常都是體型巨大,耳朵與嘴唇下垂,容貌顯得特異。我認為,這種狗最好養在寬敞的家較合適。例如, 天花板夠高,房間至少約五十帖榻榻米才合適。而且,當來訪的客人看起來像壞人時,飼主會立刻指示獒犬,守候在旁、伺機而動。

  總之,生活空間夠大,如此的大型犬才有用武之地。至於像我家這種餐廳兼客廳的小空間,如果養了獒犬,單僅想像,就感到很不協調。而且,當我從體積龐大的狗身旁走過,總覺得會被絆倒。

  即使不值一提,但我愈來愈覺得,知識就是「人生的收穫」。比如當我收看這種訓練狗習慣的電視節目時,就算我沒養狗,單僅吸收到狗的種類這些常識,就能度過有趣的一天。

  為了獲得「人生的收穫」,在多數的時候(不能說全部),即使違背一般世間的常識也無妨,只要能擁有自己的價值觀,就好。因為,那終究是庶民生活中,能夠獲得的微小自由。

  二○一○年 夏天

內文試閱



筍的偉大—人生,無一日相同
  週末,我儘可能在位於海邊、有菜園的家度過。在那裡,我總會有意外的發現。面臨著相模灣,有很美麗的夕陽,但是,我從沒見過一樣的夕陽。暑假期間,當夕陽西沉之際,多半是我在做晚餐時。我因而常會面臨難以選擇的矛盾情境,究竟我是該放下手邊家事,觀賞夕陽西下的美景?抑或繼續油炸食物?由於我很愛吃,因此為了美味的食物,很容易捨棄觀賞美景的想法。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比起中斷油炸食物,沒有看到夕陽更可惜。

  人生,無一日相同。邂逅的人,也不相同。如此思考之後,欲望會增強, 所以我希望做到珍視每一天。我認為,等候邂逅者的個性,只是「想要更有趣」而已。如果是為了一己之便而利用對方,就會引起憤怒。順帶一提,我看電視時,也會對著電視喃喃自語:「這種事我早就知道了!」或者罵道:「傻蛋!」或讚嘆:「真了不起!」據聞,開始會對電視說話時,就是成了老人的徵兆。

  我在海邊的家種菜,持續至今。現在因為太忙了,所以無法時常這麼做。但是有段期間,我確實勤奮於農耕,雖是都市人,但頗了解蔬菜與花草。

  在我裝種子的盒子裡,曾零落地散放了小松菜、水菜及另一種葉菜的種子。每顆種子都呈現出茶色,我因無法辨識,只好全都撒種下去,這是專業的農民不會允許的事,但對我家而言,將三種混種蔬菜拌著吃也無所謂。

  了不起的是,這三種被我混著種下去的菜,長相卻各不相同。以政治家為例,自民黨的發言一定是一致的;換成上班族,難免得對組織察言觀色。結果,一路行來,每個人都變成小松菜了。但是,葉菜種子絕不失其原來的本色。令我很尊敬這些蔬菜比人更堅持做自己。

  外子有個朋友,是個擁有竹林的大地主。他曾邀外子:「喂,來挖竹筍吧!」還加了幾句:

  「不過呀,究竟何時是挖筍的時機,就看它自己生長的情況。竹筍是不會配合人的,竹筍才不管你是天皇,還是首相要來呢!」

  外子忙不迭地回應:

  「知道了,知道了。」

  掛了電話後,外子神色愉悅地說:

  「竹筍,真了不起。」

  所以,我認為,竹筍當然比總經理、部長還了不起;至於葉菜呢?也比上班族更有個性。

迎合他人的危險—即使顯得笨拙,也要忠於自我
  因遭受壓力而生病的人,至今不曾減少。

  形成壓力的原因不一,但是,我曾想過,和跑馬拉松時一樣,跑在最前面的人因面對的風勢較強,所以,所承受的壓力也較大,以至於壓力轉變成胃部不適或血壓出問題。

  我有一種化解壓力的方法,極早就已實行。方法是,從一開始就別奢望獲得過高的評價(事實上,不是「別」,而是根本「得不到」。另外,過於嚴謹,通常也是起因)。

  人,究竟該如何活?是大哉問。依我實際的感受,總覺得一度遭人褒獎後,就沒完沒了。例如,曾被稱讚你好細心、替人著想呀,只要被大家這麼讚美過一次,那麼通常就會被要求永遠保持奉獻的態度;或者當被讚美社交能力好強喔,其結果是來自四方的邀約不斷,事後還得再出面回請。結果,連讀書的空間都沒有,還得持續地辦派對。

  特別是在較小的城鎮或聚落,在傳統與封閉的社會裡所獲得的評價,往往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反之,如果一開始就故意說那人沒什麼用,既不伶俐、態度壞、神經大條又不親切。如此,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的那個人,人生過得反而較輕鬆,此即有趣之處。 尤其利點在於,常遭受不佳評價者,僅做了一點好事,反倒產生意外的好效果。

  話說回來,常被褒獎伶俐者,妥善地完成一件事時也不會被特別注意,但粗線條者去做這件事的話,卻會受到稱讚:「呀,沒想到那個人意外的有在思考耶。」同樣地,平常就很親切的人也不會被注意,但為人不親切者若做出親切行為,稍微展現替人著想的一面就會備受稱讚:「哇,那人竟也會做這種事。」因而大受歡迎。

  人一旦習慣了評價不佳後,就不至於被一點壞話所深深刺傷。有時,過於認真的人,會因部屬所犯的過錯而生病,甚至突然跳樓自殺。我認為,那是因為他自年輕時,所選擇的生存作戰方式就有錯誤。

  換言之,過於單純地選擇成為優等生的道路,其實正證明了並非如此優秀所致。

  總之,還是活得自我一點吧。就算活得笨拙一點也無妨。人之所以產生壓力,往往皆因遵照他人的意願而活所致。


不擅長休息—活得自然的訣竅
  日前,從一位從事醫療工作者那裡,聽聞了最近習用麻醉藥患者的使用藥物傾向。

  在外國(我粗心地忘了詢問是哪一國),多半是濫用鎮靜劑。簡言之,就是鎮日什麼都不做。

  但是,日本人不一樣。經常服用麻醉藥者,多半都傾向於服用興奮劑。

  說起來頗費周章。一言以蔽之,有兩個理由。其中之一是,日本人的性格原就較陰鬱,當有所自覺時,便希望藉服用藥物,讓自己變得開朗。

  另一個是,日本人「窮忙」的個性。即使已到了使用麻醉藥的階段,仍不忘其愛勞動的性格,心想「來吧,加油朝目標前進」。

  數年前,我曾經歷蕁麻疹發作。當時,我正搭著飛機,在愉快地喝了啤酒後發作的。蕁麻疹連服藥都治不好,且與食物無關。在症狀嚴重之際,就算只喝水,也照樣發作。

  癢,雖死不了人,但是發作後會稍感疲倦,這時也就表示快痊癒了。

正巧那時外子讀到一則有趣的新聞,轉告我內容大意:原以為蕁麻疹的起因是食物,事實上,是一種心理方面的疾病。

  外子說:

  「真正的原因是,無法充分休息的人,才會罹患蕁麻疹。」

  初聽之時,我的反應是感到羞恥。

  沒有人喜歡將自己的膽怯暴露出來。但是,從現在開始還不算晚。

  於是,我下決心做到該休息時就休息,讓別人覺得自己是豪爽的人。

  值得感謝的是,我家完全不會將遊玩當作罪惡。一到晚上,我便早早上床休息。儘管園藝的技術不佳,也樂在其中。對截稿的日期,也不太在意,甚至允許自己寫些無聊的文章,心情放鬆且悠哉自然地度日。

  如此放鬆了以後,蕁麻疹不藥而癒。

  孩童期,母親常要求我神經再繃緊些,而我又是個不自覺地會邊咬手指、邊扯分叉頭髮,好像什麼都沒在想的孩子。我建議,雙親有時不妨告訴孩子, 休息也是好事。人最好既能緊張,也能懂得放鬆。

  只懂得把事情做好的人很無趣,沒人會想跟他做朋友。做大壞事當然不妥,但是,連小壞事都不做,未免無趣。

  現在,社會上連這麼簡單的事都不教,實在無法認同這種教育環境算是好的。

鄰座的人—交朋友的才能
  曾在巴西度過漫長歲月的日本籍女性告訴過我:「巴西人對人很友善親切。在公車上,你只不過跟鄰座的人聊些天氣或購物之類的話題,對方就可能會告訴你自己的私事,像家人啦,或者被戀人拋棄的痛苦,一股腦兒地全都吐露出來。傾吐的對象可是我這個完全不認識的人喔!不過,這麼一傾訴,想來沉重的心情大概也能藉此減輕一半吧。至於我呢,心情則會感到充實,覺得自己彷彿成了對方的朋友,而且還見證了他珍貴的人生體驗。儘管彼此不知姓名地就互道再見。反正名字沒啥大不了的,只要確實在那裡就好了。」

  相對地,近年來日本流行一句不常聽到的外來語「TRAUMA」,意思是心靈受創之意,更成為當今的社會問題之一。因天災、貧困等問題而導致失去親人、家庭、財產或工作後的人大量出現,社會開始針對心靈受創進行療癒, 且當做社會問題進而擬定對策。

  與生活環境遭受破壞受到重視一樣,針對人們的感情創傷所做的研究,其所擬定的對策,日益進步,我必須承認這一點。然而,話說回來,在公車上, 不相識的人因分享痛苦而從中獲得療癒,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相處之道。

  只不過,現代的文化由於重視個人的隱私,不太可能向陌生人談論自己的人生,寧可花錢接受精神分析。

  最近我有一個發現。人習慣於委託專業人員做自己也能做的事,就算是簡單的文件,也請代書代勞。原可以免費的事,卻寧可花錢請別人做。例如,在國外,自來水公認無法直接飲用;但是在日本,用自來水煮飯絕無問題。我發現有些日本人卻非要特地買礦泉水煮飯。殊不知煮沸了的水,只要沒有沉澱或特殊成分,都是安全的。

  對於朋友,人都能輕鬆地打從心底接受。因為朋友清楚我過去生活的歷史,而且也了解我的個性。所以,若要進行心理療癒,透過朋友,最屬上策。可是,竟有人說:「我沒有朋友。」既然如此,那上學有何意義?因貧窮而無法上學的巴西人,就算只是公車鄰座的乘客,也能交上朋友。

  有人可能認為,對著僅有一面之緣的人談私事,進而療癒受創的感情,也未免太輕率了吧。但是,不管怎麼說,我仍然認為那是基於一種心理的穩健與堅強所致,也可說是一種才能。

等待收穫的漫長歲月—堅忍地守候
  有一年,我家的橘子收穫量之豐富,打破了以往的紀錄。那年,大約採收了三百公斤以上。這棵橘子樹是在約二十年前我罹患眼疾時種下的。當時我根本無法閱讀,而且不知手術後的效果如何。從二十三歲開始寫小說以來,我第一次面臨必須中止撰寫六個連載的困境。

  除了演講和聖經課程持續以外,其他事我都不能做。由於無法閱讀聖經, 所以,講課的神父會特別為我朗讀當天上課的部分。

  當時,心靈上最大的救贖,就是在庭園勞動。但是,無力除草的我,也只能做些雜事。例如,用竹架撐住蕃茄藤或丟丟垃圾,而橘子樹就是在那時候栽種的。 柑橘類原應更早收成,但是,結果並非如書上所言如期收成。晚熟的橘子最終雖長成纍纍的果實,過程卻不盡然順利。一開始,先動手施牛糞與骨粉等肥料,果實卻長得不多,後來,忘了從那裡拿到農會銷售的「橘子的肥料」, 才終於迅速結果。

  幸虧我還算有耐性。小說家共通的特徵就是有耐性。我甚至覺得前一、兩年,時間飛快而過,後來,由於手術順利,我得以恢復眼力,也能工作了。所以,說是時間使我恢復健康也不為過。

  那棵晚熟的橘子樹也起了變化。今年能當做商品銷售的大棵橘子,味道竟然變得濃郁了,明明直到去年味道都很淡薄。

  新約聖經「給哥林多信徒的信(一)」,曾提及保羅所說愛的定義。保羅說:「並非愛(即使是善意的)改變了對方,而是忍耐。」而且,必須持續地護衛對方原有的樣貌,無論是使其悔改或改變對方,都不算是愛的行為。

  堅忍地在旁守護,似乎是讓萬事成功的秘訣。當然,還必須施以「橘子的肥料」,橘子的果實數目才會增加與變得美味。但是,關鍵仍在於等待。

  特別是針對孩子的教育。除了等待,別無他法。只不過,知易行難,為人父母者難免會有失去耐心的時候,往往因忍不住而叱罵孩子或感到失望,以為沒指望了。但是,根據我的體驗,直到橘子成熟結果,的確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延伸內容

【推薦序】晚年人生的收穫
◎文/韓良露

第1章 人生,無一日相同
筍的偉大─人生,無一日相同
迎合他人的危險─即使顯得笨拙,也要忠於自我
不擅長休息─活得自然的訣竅
鄰座的人─交朋友的才能
等待收穫的漫長歲月─堅忍地守候
秘書─別變成不通人情的人
無用的思考─能夠以「如果」這種假設思考的幸福
聖地─「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是一種傲慢
微量元素─不幸,也是培育人格的要素之一
祖國─柔軟的精神與身體,而且,「暢通」無比

第2章 「恰如其分」,是人生至高無上的藝術
非放置物品的場所─「恰如其分」,是人生至高無上的藝術
逕自狂吠的個性─從事擅長且喜歡的工作,將獲得成功與幸福
沒什麼大不了的─將所有被賦予的事視為自己的特性
樸素的智慧─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
今天一天,很高檔─無限深奧的料理
喔,是這麼回事呀─再度被僱用之道與充裕的人生規劃
建立人脈的方法─只要不利用人脈,就能創造人脈
自作自受─當緊張感消失之後
真想看看老闆的表情─應改善卻置之不理,不可思議
緊急要事─「喜歡與大人物見面」的壞習慣

第3章 「繞遠路」的人生,才有趣
失敗的功名─人生要「繞遠路」,才有趣
未依計畫行事─「農夫的早餐」這齣戲
早晨的妄想─當善意變惡意時
雨男晴女─受命運所託付之重要事業
三十秒、三十分、三十小時─在非洲所見識的生活根源
農地的圍牆─在貧困之地學習
向日葵之眼─清新大自然的恩惠
繁花盛開的森林逐漸遠去─人類選擇文明後的失落
對健康有害的語句─曖昧語言之害
實驗性的祈禱─「人權」,這個貧乏的語彙

第4章 沒有冒險的人生,很無趣
母親的驕傲─沒有冒險的人生,很無趣
凍結的壽司─享受失敗,也是一種才能
毫不猶豫的反抗─不迎合世間常識做判斷
培養自信的方法─能適應嚴酷的處境,是對人生有所認知
禮物─每個人都蒙受恩惠
辯論的效果─既無勝利者,也無失敗者
普通的行為─盡了該盡的義務,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內戰的犧牲者─「做什麼都好」的天真與幼稚
撒豆也要看時機─「怠惰者不食」的原則
復活之料理─食物若沒吃對,頭腦會變糟

第5章 人生,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無論何時、何地.....─人生,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不痛的理由─身為人,活著的意義
一個詩人之死─過度自由的不幸
二十九年之無言─長期沉默的意義
粗暴的原因─不讓孩子體驗光榮的雙親們
東部的天空─主張「人權」之前
組織,從聲音開始─成人要能不失平靜並且有禮地善後
殘酷的掃墓─比起惡意者,善意者更恐怖
新知識人─愛是以知識做為前提
日常中潛藏的危險─毫無理由的信任是愚蠢的

第6章 老年的人生,更燦爛
享受等待的時間─老年的人生更燦爛
失勢─對有缺陷的肉體忍耐,是平庸的自我修行法
生活在船上的人─有獨創力的老後生活
往日情懷─貧困的戰後,卻是心靈豐富的時代
與寵物共生─人,最終總要和誰一起生活
最後的一塊─親手做料理的重要
一月一日的大生意─在就寢時勞動,即使薪水少,也要工作
充足的條件─接納命運的勇氣
恐怖且困難的事─高尚的靈魂會「選擇做吃虧的事」
光輝的每一天─直到人生的最後,都要維持日常生活
A1600399 晚年人生的收穫
◎文/韓良露

  看完了天下雜誌日本館寄來的《人生的收穫》一書書稿,了解作者曾野綾子出生於一九三一年,《人生的收穫》於二○一一年出版,作者寫作當時已八十歲,今年也已八十二歲了。

  回想起過去幾年,天下雜誌日本館先後出版了幾位熟齡女作家的作品,如連續劇《阿信》的編劇橋田壽賀子和《白色巨塔》的作家山崎豐子,出版的都是她們七、八十歲的人生隨筆,談的都是晚年對於人生的思考與面對人生的智慧。

  過去二十年,當日本社會陷入長期的經濟衰退、社會成長的腳步變慢、晚年人口愈來愈長壽,日本人面對的是成熟社會的停滯與沉澱,老人學、晚年學、死亡學也相繼成為日本書市重要的出版主題。

  天下雜誌日本館大概是國內特別注意到此一趨勢的出版社,又尤其看重譯介日本晚年女作家的作品。也可能和日本女性比男性長壽,對於閱讀反省人生的心靈隨筆也比較有興趣。

  根據我對日本和英國的了解,這兩個國家的老年人口(六十五歲以上),大概是全世界最喜歡閱讀的族群,又由於男性與女性閱讀興趣的不同,英國、日本書市一直都有支持長青型作者(寫作四十年以上)的晚年粉絲。

  我想,在日本看曾野綾子作品《人生的收穫》的讀者,大概有不少是二、三十歲就開始讀她的小說,也跟她一樣出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九四五年),對日本人在二次大戰前後社會民生的疾苦有所理解,也一起經歷了日本六○年代的經濟起飛與八○年代的經濟狂潮,更一起渡過了九○年代開始的經濟退潮。這些經歷過人生春、夏、秋季節的讀者(恐怕不少是女性吧!),如今安靜下來,對人生也都有所感悟,總會期待看到更有智慧或更能清楚表達人生的作家寫出人生的普世價值與特殊意義吧!

  尤其曾野綾子的思考,本質上奠基於日本社會,卻又有點不太一樣,使得她的人生的收穫,結出獨特的果實。

  曾野綾子出生於東京,念的是天主教的聖心女子大學英文系,她的寫作一直有著天主教神學的思想背景,也長期從事日本人天主教徒的海外傳教活動, 並獲得梵諦岡聖十字勳章。

  在以神道、佛教為主流宗教的日本社會,曾野綾子的背景當然有一些特別。但日本社會也一直存在著少數天主教徒的作家,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日本有某些城市也特別受早期西方傳教士的影響,如長崎、神戶、東京等等,日本天主教徒作家最大的特色是具有拯救與救贖他人的宗教熱情,而神佛教徒關心的比較是個人的解脫。

  閱讀曾野綾子的《人生的收穫》一書,有如天主教徒的反省錄,像人要謙虛,不要太看重世間的常識,要忠於自我(但在天主的關注下)、在貧困之地學習、怠惰者不食、身為人活著的意義等……日本的文壇一直有著兩大流派, 一是追求偉大精神提昇的白樺派,另一是體驗黑暗人性的頹廢派,曾野綾子應當類似前者。

  曾野綾子的書在日本自有其社會脈絡與讀者階層,但翻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卻讓我覺得她的書恐怕比在日本更具有未來的發展。因為我懷疑台灣目前六十五歲到八十歲的年齡層中,會有多少女性讀者擁有與她互動的社會背景,因為日本社會大約比台灣社會提前開放二十年,日本女性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面對晚年獨立的社會思潮與情境,但這些問題卻才剛在台灣開始。

  就像一直到七、八十歲晚年還一直從事海外(非洲、南美洲)公益旅行的曾野綾子,對自己的個體意義有著強烈的自覺,比較起台灣從事慈濟的海外慈善救助的年長女性的集體認同,也可以看出兩個社會目前的差異。

  台灣如今正邁向遲緩而成熟的老年社會,提早閱讀日本老年學、晚年學的書,當然對如今中年近老的我有所助益。還好聯合國如今定義五十歲的人是中年的開始,六十歲還是壯年,七十歲才是老年的開始,人生的收穫或許可以到七十歲才收集。但要怎麼栽、怎麼植,卻必須從現在開始思考與追求,才會在未來擁有豐碩的晚年人生的收穫。

(本文作者為南村落總監)

作者資料

曾野綾子

生於一九三一年,聖心女子大學英文畢業。一九七九年,獲頒梵諦岡聖十字勳章;一九八七年,以《湖水誕生》獲土木學會著作獎;一九九三年,獲恩賜獎‧日本藝術學會獎。著作有:《無名碑》、《神污髒的手》、《貧困的僻地》、《人的根本》、《熟年的才情》、《人生的收穫》、《站在搖晃大地上 東日本大震災的個人記錄》、《夫婦,這不可思議的關係》、《沖繩戰渡嘉敷島「集體自殺的真實」、《惡與不純的樂趣》、《都市裡的幸福》、《圖解 現在學習聖經》、《我是貓1‧2》《不想勞動的人 不得進食》等。

基本資料

作者:曾野綾子 譯者:姚巧梅 出版社:天下雜誌 書系:日本館-生活美學 出版日期:2013-07-03 ISBN:9789862417355 城邦書號:A1600399 規格:平裝 / 單色 / 21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