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天才手藝人的編輯現場:花森安治與《生活手帖》的生活革命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天才手藝人的編輯現場:花森安治與《生活手帖》的生活革命

  • 作者:唐澤平吉
  •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9-24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折 300元
  • 書虫VIP價:300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讓《生活手帖》的發行量突破百萬冊,直到人生最後一刻都在編雜誌! 有人叫他「哥吉拉」,業界公認的「天才手藝人」,他與《生活手帖》徹底改變了戰後日本人的生活! 唐澤平吉親歷六年學徒時光,跟著鐵腕毒舌卻全才全能的傳奇總編輯,體會到──守護日常的偏執與講究,正是改變生活的溫柔力量。 在戰後日本的文化版圖上,若要找一位最具傳奇色彩的編輯,非花森安治莫屬。他不是作家,不是藝術家,卻以一本文學與生活美學交織的雜誌──《生活手帖》,改寫了日本人的日常。發行量突破百萬冊,《生活手帖》在花森安治手中,成為戰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家庭雜誌,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徵。 然而,創刊總編輯花森安治的怪實在非比尋常。人稱「銀座哥吉拉」的他,不給新來的編輯部成員桌子用,還說入職一年內都別問「為什麼」,讓編輯安分地當他的「手腳」,供他差遣。採訪用的照相機和錄音機還必須自掏腰包購買…… 他全才全能,寫稿、拍照、繪製插圖、設計版面……統率雜誌編輯的每個細節,甚至雜誌社的每日餐食,他都親自把關,拒絕任何妥協。他不只關心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也是推理小說和落語的專家,還被同行譽為被編輯耽誤的漫才大師。只要他拿起紅筆,整間編輯室就陷入愁雲慘霧,深怕辛苦寫的稿子被改得只剩標點符號。但他改過的稿子淺顯而生動,連大文豪森茉莉都大呼佩服。 本書作者唐澤平吉正是花森安治的「徒弟」。他在花森安治生命最後六年與其共事,親眼目睹這位被譽為「天才」的編輯人如何把對美感的講究,落實在生活的一針一線、一字一句之中。他的完美主義讓徒弟們吃不消,但也確保了《生活手帖》內容的高品質與呈現的美感。在他手中,《生活手帖》不只傳遞生活的美好,更成為一場現在進行式的社會實驗。 對讀者而言,對《生活手帖》或許不如《Casa BRUTUS》或《POPEYE》般熟悉,但我們生活中許多對美感、實用設計與日常細節的敏感,其實都能追溯到花森安治的影響。他讓「過日子」不只是忍耐和妥協,而是一場可以由自己設計的革命。 這本書如同《生活手帖》製作幕後紀錄片,也是一個徒弟寫給師父的編輯現場筆記,是對雜誌黃金時代的回望。無論是媒體從業者、生活愛好者,還是追求品質的現代人,花森安治與《生活手帖》的故事將讓你重新思考:一本雜誌能做什麼?編輯的價值是什麼?而我們又該如何編輯自己的生活? 共感推薦──── Hally Chen/《我熱愛的東京喫茶店》作者 方序中/究方社創意總監 米力/插畫家 李取中/《The Affairs 編集者新聞》總編輯 胡士恩/《500輯》主編 許俐葳/小說家 陳頤華/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輯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蔡南昇/書籍設計師 花森安治編輯語錄──── 「把簡單的東西講得很複雜,那是笨蛋學者才會做的事。將複雜的內容淺顯易懂地準確傳達出來,才是編輯的工作。」 「看似平凡無奇的事物,往往隱藏深奧的玄機。」 「要改變一戶人家味噌湯的作法,比推翻一個內閣還困難。」 「如果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能讓我們感受到創作的喜悅,那就是料理。製作料理的心,蘊含著詩意。」 「越喜歡夸夸而談崇高理想的人,往往越缺乏執行力。所謂的知識分子、學者、評論家,大多數都是這樣。他們從不弄髒自己的手,淨說些漂亮話,而且都是事後諸葛。」 「對編輯而言,文字就是生命。」 「在成為編輯之前,先當一個能體會他人痛苦的人。」 「我所說的話、做的事,往往比這世界早了十年。不,也許二十年。因為太早了,反而讓人難以理解。」 「這一百本雜誌中的每一期、每一頁,都不曾出現違心之論。」 「我期望自己直到臨終的瞬間都是『編輯』。在那一刻到來之前,我會一直採訪拍攝、撰寫稿件,手指沾滿校對時留下的紅墨水,始終站在第一線。」

目錄

被稱為手藝人的天才新聞工作者 與花森先生的相遇 即使是灰老鼠色也無妨 當徒弟一點也不輕鬆 生活手帖社的常識 我的商品測試入門 不要當個失敗者 值日生忙碌的一天 研究室的味噌湯 三件工作 只開會不討論的編輯會議 寫文章要像說話 相機與標準鏡頭 「某個日本人的生活」雜談 美味的料理中蘊含詩意 美好的星期天 德國的綠色、英國的茶色、日本的藍色 對書籍裝幀的極致講究 魔鬼總編也曾經是佛陀 推理小說與春團治 對月代頭傢伙的挑戰 眼高手低 藏青色貝雷帽與白色夾克 兵痞與不知道戰爭的孩子們 鍋先生的眼淚 文字就是編輯的生命 立於海岸波浪間的一根木樁 各位,非常謝謝你們 後記 文庫版後記

內文試閱

當徒弟一點也不輕鬆(摘錄) 一九七二年四月一日。那年春天來得晚,早晨仍然透著幾分寒意。 這是我身為《生活手帖》編輯部成員第一天上班的日子。不過我並沒有打扮得西裝筆挺,而是穿著芥黃色的毛衣,搭配淡灰色長褲,擺出一副隨時可以站在第一線捲袖奮戰的姿態。早在前一天,我就去研究室問過上班的穿著打扮及需要帶的東西。 我得到的答案是服裝沒有限制,暫時只需要帶自己的拖鞋與茶杯即可,其他編輯用具日後再慢慢補齊。接著,生活手帖社負責外務的大畑威先生,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說:「我還想給你一點忠告……」 「不曉得你知不知道,總編輯花森先生有點與眾不同。他可以說是天才型的人物,做事風格沒有辦法以常理度之,你得有心理準備。曾經有新人三天就辭職了……你好好保重,至少別把身體搞壞了。」 雖然穿著輕便的服裝,但那欲言又止的忠告,以及編輯室裡的莫名拘謹的氣氛,直到隔天早晨都在我心頭揮之不去。第一天上班甚至比面試時更緊張。 上午九點,編輯部全體成員集合在二樓一間名為「大廚房」的房間裡。大廚房可謂是編輯部的心臟地帶。我看見幾個熟面孔,是曾在《生活手帖》的商品測試單元裡見過的測試員。包含花森先生在內,大多數成員都穿白色夾克。但仔細觀察後發現那並非統一制服。也有人穿藏青色或暗紅色,款式各不相同。看來在穿著上真的沒有限制,大家愛穿什麼就穿什麼。 首先是社長大橋鎭子女士致詞。 「從今天開始,這四位年輕人將加入我們。《生活手帖》創刊至今已經二十三年,創刊前後出生的年輕人如今要一起並肩作戰,讓我感慨萬千。一本雜誌能不靠廣告經營下去很不容易,希望往後能和新人繼續努力前行。期盼你們能接下工作的重擔,好好加油,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接著輪到總編輯致詞。整個房間的空氣瞬間彷彿凝結。 「接下重擔什麼的有點太誇張了,頂多只是從旁協助罷了。這份工作沒有全心投入是做不來的,這點不用我再強調了吧。但有件事我要先講清楚──接下來這一年,不要問『為什麼』。在這裡,你們每天都會遇到許多想問『為什麼』的事,但我希望你們先忍一忍。如果每個問題都得一一向你們解釋,我就不用做事了。何況有些事情即使千言萬語也難以解釋明白,非得自己去思考不可。一年後你們自然會懂。就這樣,沒別的事了。」 不愧是花森安治。這一段對新進員工的致詞,正如同前輩提醒的那樣,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但接著我才發現,剛剛那些只是前菜而已。 「要不要讓所有編輯部成員輪流向四位新人自我介紹?」大橋社長詢問花森。 「一點意義也沒有,他們根本記不住那麼多人,只是在浪費時間。讓他們四個自我介紹一下就好。」 花森說得斬釘截鐵。於是我們四個新人緊張地輪流做了自我介紹。 這年,生活手帖社一口氣聘了六個新人。其中四名隸屬於編輯部,一名攝影師,一名隸屬於本部業務部門。當天在場的是隸屬編輯部的尾形道夫、堀口剛一和我三個人,以及攝影師中川顯。藥學系出身的菅野經子晚了大約兩個星期才進來,而擔任業務員的田中章則沒有進研究室。 按日語五十音順序,首先自我介紹的是尾形道夫。但他只報上名字,並沒有說出任何逗趣或討好大家的話。原本打算說些俏皮話搏大家一笑的我,不由得愣住了。 輪到我時,我不敢造次,只報上全名並低頭行禮。 這時,花森先生突然問道:「你的主修是什麼?」 「教育學。」我回答。 「來了一個最沒用的傢伙。」花森先生立刻譏笑道。 一瞬間,感覺自己的臉上的肌肉抽了一下。如果這時編輯部的前輩們能配合笑個兩聲,或許就能當成玩笑輕鬆帶過,還可以順勢回上一句:「倒是比不上美學。」(花森先生是主修美學的。) 可是現場沒有半個人笑,我只能勉強擠出尷尬的笑容。花森先生把臉別過去,他臉上雖然掛著笑容,但眼裡沒有絲毫笑意。就像雙口相聲在舞臺上講了一個瞬間冷場的段子。 四個人簡單自我介紹完,擔任編輯主任的大橋芳子女士(社長的妹妹)詢問花森先生: 「新人的桌子怎麼安排?」 「不需要安排。你們應該都知道,負責管理所有編輯的編輯主任(デスク)這個職稱,源自英文的desk,也就是『桌子』。換句話說,這個職位以下的所有編輯,不管是報社編輯還是出版社編輯,原則上不需要專屬的桌子。沒有桌子就不能工作的根本不配當編輯。」 這話說得真是不留情面。或許這就是花森先生(經過深思熟慮的)歡迎新進員工的方式吧。即便他不喜歡流於形式,這場入職儀式未免也太粗暴了點。 光是那句「一年之內不要問為什麼」,實質上就意味著「永遠別問為什麼」。從這一點便不難想像總編輯花森安治的做事風格有多麼獨斷專行。事實證明,花森先生確實是個獨斷專行的人。他總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任性、刁鑽、自我中心,凡事都要照自己的意思。但換個角度想,或許「總編輯」這個職位就需要這樣的人。讓《文藝春秋》東山再起的池島信平曾寫下這麼一段話: 依我所見,雜誌其實是總編輯的所有物,是完全掌握在總編輯手中的東西。雖然編輯局長、董事、社長這些高層,會在編輯方針上提出各種要求,但雜誌最終完成的樣子,絕不可能完全依循最初的企畫。正如同時局的瞬息萬變,每期雜誌都會長成和最初的企畫截然不同的東西。這本是理所當然。如果不臨機應變根本編不出雜誌。在這種前提下,一切責任和權限自然落在總編輯身上。總編輯必須關照雜誌的每個細節,順應時局變化並憑著自己的判斷撤換稿件,一期又一期地把雜誌做出來。不可能事事商量,必須獨攬大權,堅決推動自己的決策。 ──摘自《雜誌記者》,中央文庫,一九七七年 既然如此,編輯部成員必須對總編輯絕對服從。 「有句話說『新酒要裝新瓶』,我的理念就是新酒,你們必須成為新瓶。如果你們一直受限於自己的想法,這新酒遲早會變質。」 「思考的工作只需要一個人做,那就是我。你們是我的手腳,只要思考如何當好手腳就行了。一艘船只需要一個船長。」 花森安治經常這樣大聲斥責。他要求不准問「為什麼」的理由,多半就在這裡。但是他這種過度的自信,有時也會失控: 「你們以為自己是靠誰吃飯?頭上的腦袋是拿來做什麼用的?難道只是為了戴帽子?如果我不在了,你們打算怎麼辦?」 一下子說不准思考,一下子又罵你不思考。 「不准頂嘴!」 最後再以這句話壓軸。佛教裡將這種態度稱為「隨順」。

作者資料

唐澤平吉 1948年生於名古屋,成長於兵庫縣丹波市。關西大學文學部畢業後,1972年入職生活手帖社,在花森安治人生最後六年與其共事。花森安治離開兩年後因病辭職,離開編輯崗位。後在《漢方醫學專門雜誌》、《健康保險組合報》、醫藥品廣告代理店等多處任職。與林哲夫等人共同編輯《花森安治裝釘集成》。

基本資料

作者:唐澤平吉 譯者:李彥樺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書系:Essential 出版日期:2025-09-24 ISBN:9786267748145 城邦書號:A1410227 規格:平裝 / 黑白 / 26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