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奇幻旅程:保羅‧科爾賀的101則關於智慧、勇氣與愛的生命奇蹟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奇幻旅程:保羅‧科爾賀的101則關於智慧、勇氣與愛的生命奇蹟

  • 作者: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9-26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愛永遠不死,它只是變了個模樣。」 【全球暢銷巨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保羅•科爾賀 精采短篇寓言故事集】 ──靜謐雋永,發人省思,帶來最深刻的心靈觸動。── 流淌的河水,在夜裡沉靜無聲。 不要害怕黑暗。 天上若有繁星,就去反射星光。 天上若有烏雲,別忘了那烏雲,就像河流一樣,也都是水,就讓你內在的靜謐,愉悅地映照它們吧。 ──曼努爾•班德拉 人生如長河,川流不息,宛如一場奇幻旅程。 保羅•科爾賀最發人省思的寓言故事集,收錄了101篇雋永妙語。有作者在世界各地旅途中的見聞啟發,人生經歷的體悟與反思,以及對信仰與人性的靈魂拷問。如珠寶般絢爛的奇幻旅程,帶來最深刻的心靈觸動。 ――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實踐的傳奇,只因為這就是我們在地球上的使命。 白雲與沙丘︱兩顆寶石︱沙漠淚珠︱活出自己的傳奇︱誰要這張二十元鈔票︱死後環遊世界︱鉛筆的故事︱冥思中的貓︱我的葬禮︱掉錯面的吐司︱購物中心的鋼琴師︱成吉思汗與他的隼︱相信不可能

目錄

前言 1. 磨坊一日 2. 心存疑慮,整裝備戰 3. 弓之道 4. 鉛筆的故事 5. 爬山要領 6. 學位的重要 7. 東京的酒吧 8. 見面三分情 9. 成吉思汗與他的隼 10. 看他人的花園 11. 潘朵拉的盒子 12. 見微知著 13. 教堂樂聲 14. 魔鬼之池 15. 穿睡衣的死者 16. 一塊煤 17. 重要又不可或缺的曼努爾 18. 曼努爾成了自由人 19. 曼努爾上天堂 20. 墨爾本 21. 購物中心的鋼琴師 22. 前往芝加哥書展的路上 23. 登山杖與規則 24. 掉錯面的吐司 25. 書與圖書館 26. 布拉格,一九八一年 27. 代表全球女性的女子 28. 來自摩洛哥的訪客 29. 我的葬禮 30. 重建蜘蛛網 31. 這些是我的朋友 32. 我們如何生存 33. 生命終結的時刻 34. 破曉時刻 35. 二〇〇五年的某個一月天 36. 躺在地上的男子 37. 少了一塊磚 38. 拉吉告訴我的故事 39. 巴別塔另一側 40. 演講之前 41. 論優雅 42. 巴埃彭迪的弗朗絲珂聖者 43. 房屋重建 44. 我忘記的禱詞 45. 科帕卡巴納,里約熱內盧 46. 活出自己的傳奇 47. 追隨夢想的男人 48. 冥思中的貓 49. 不得其門而入 50. 千禧年新章程 51. 破壞與建設 52. 戰士與信念 53. 邁阿密港 54. 衝動行事 55. 備受威脅的慈善行為 56. 女巫與寬恕 57. 旋律與道路 58. 不一樣的旅行 59. 童話故事 60. 巴西最偉大的作家 61. 沒有見到面的人 62. 微笑夫妻(倫敦,一九七七年) 63. 第二次機會 64. 澳洲人與報紙廣告 65. 沙漠淚珠 66. 羅馬:伊莎貝拉從尼泊爾回來了 67. 劍道 68. 藍山 69. 成功的滋味 70. 茶道 71. 白雲與沙丘 72. 諾瑪與好事 73. 二〇〇三年六月二十一日,約旦死海 74. 加州聖地牙哥港 75. 撤退的藝術 76. 酣戰時刻 77. 林中的士兵 78. 德國小鎮 79. 電通畫廊的會面 80. 追憶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 81. 神的信號 82. 隻身上路 83. 人類有趣之處 84. 死後環遊世界 85. 誰要這張二十元鈔票? 86. 兩顆寶石 87. 自我欺瞞 88. 嘗試的藝術 89. 追尋精神經驗的潛在危機 90. 我的岳父克利斯蒂安諾蒙泰羅奧伊蒂卡 91. 謝謝您,布希總統 92. 聰明的職員 93. 第三項熱情 94. 天主教徒與穆斯林 95. 惡也想要揚善 96. 詹特法則 97. 科帕卡巴納的老太太 98. 對愛坦誠 99. 相信不可能 100.即來的風暴 101.最後的禱詞

序跋

十五歲時,我對母親說:「我發現了自己的志業。我想當作家。」 「親愛的,」她語氣悲傷,「你父親是工程師,他的邏輯清楚,條理分明,對世局看得清楚透徹。而你真的瞭解作家在做什麼嗎?」 「他們寫書。」 「你叔叔哈洛多是醫生,他也寫書,甚至出版了幾本作品。你可以一面研修工程,一面在空閒時寫作。」 「不,媽媽,我想當作家,不是寫書的工程師。」 「但你認識什麼作家嗎?你跟哪位作家見過面嗎?」 「從來沒有,只看過相片。」 「假使你對作家一點認識都沒有,怎麼可能會想當作家?」為了回答母親的疑問,我決定來做一些研究。以下是一九六〇年代初,我對作家的認識: (a)作家絕對戴眼鏡,一頭亂髮從來不梳理。人生有一半的時間,凡事都看不順眼,剩下的時間則拿來自怨自艾。作家大半輩子都在酒吧消磨,與一樣蓬頭垢面,戴眼鏡的作家爭執辯論。他談話的內容很「深刻」。對於自己的下一本小說總是充滿美好奇妙的靈感,但也痛恨自己才剛剛出版的作品。 (b)作家自認對社會有其責任義務,但他那一代的人們從來就不懂,也因此,他深信自己的年代俗不可耐,更確信一旦有人理解他,反倒會喪失他成為天才的契機。作家會來回修正、反覆修改文句好幾次。一般人的字彙量大約三千字,真正的作家從來不用那些字彙,畢竟他的字典還有其他十八萬九千字可以運用,況且,他可不是一般俗人。 (c)作家彼此才知道同儕要表達什麼。儘管如此,仍會暗地偷偷厭惡對方,因為他們總是在彼此較勁,一心企圖爭取好幾世紀以來的文學桂冠寶座,所以作家們競相爭奪「最複雜作品」的大獎:得獎者寫出來的作品堪稱史上最難閱讀。 (d)作家很會操弄一些艱澀難解的字眼詞彙,例如符號學、認識論與新具體運動。當他想嚇唬人時,會說:「愛因斯坦是傻瓜。」或「托爾斯泰是資產階級的小丑。」聽者都不以為然,不過他們還是會向其他人轉述這些話,相對論都在胡說八道,以及托爾斯泰都在替俄羅斯貴族辯解等等言論。 (e)想跟女人調情時,作家只需要說:「我寫書。」接著在餐巾紙潦草寫一首詩。這一招永遠見效。 (f)由於學識淵博,作家總會被找去當文學評論。在評論朋友的作品時,他會展現自己的氣度。他多半會引述國外作家的說法,同時也分析字裡行間的意義,「認識論斷裂」或是「整合雙維人生視角」是他經常掛在口上的說詞。一般人聽到了,便會說:「這個作家懂得可真多。」但此人卻不會自掏腰包買書,因為他擔心在所謂「認識論斷裂」出現時,他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繼續讀下去。 (g)有人請他分享自己最近在讀的書時,作家總是會提一本沒人聽過的書。 (h)只有一本書能夠引起作家與同儕的推崇與共鳴: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沒有作家會說這本書的壞話,但有人問起這本書的主題,他也無法詳加解釋,讓人質疑他是否真的讀過這本書。 我收集了這一切的資訊,信心滿滿地站在母親面前,對她解釋作家的定義。她有點訝異。 「當工程師簡單多了,」她說。「而且,你也不戴眼鏡。」 然而,當年的我確實蓬頭垢面,口袋塞了高盧牌香菸,腋下挾著劇本手稿(《抗拒的極限》The Limits of Resistance,令我開心的是,有位評論家指出這齣戲劇是「我畢生僅見最最瘋狂的舞臺作品」);我也在讀黑格爾,甚至下定決心要把《尤利西斯》拿來看看。但後來,一位搖滾歌手找上我,請我替他作詞,我於是放棄對生命永垂不朽的尋覓,走回身為平凡人的道路。 這條道路引領我前往世上許多地方,正如布萊希特所言,後來的我行走許多國家,頻率比換鞋的次數還要高。本書記述我的種種經歷、他人告訴我的故事,以及我在這條生命之河旅行時,湧現的一些想法。 這些故事和文章曾經刊登在世界各地的報紙專欄,應讀者要求集結成書。

內文試閱

白雲與沙丘 「每個人都知道,雲的一生忙碌短促,」作家布魯諾費雷羅寫道。以下故事便與雲有關。 地中海上空的一次大風暴,一朵年輕的雲誕生了,但他甚至沒有時間在那裡茁壯,因為一陣強風將所有的雲都吹向了非洲。 雲朵一到了非洲大陸,氣候驟變。太陽依舊光芒燦爛,在他們腳下延伸的是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黃金沙丘。由於沙漠幾乎從不下雨,風繼續將白雲推往南方森林。 這朵雲就像所有年輕人,決定離開父母以及其他年長友人,企圖發現新世界。 「你這是在做什麼?」風大喊。「沙漠到處都一樣。回到其他雲身邊,我們還要去中非,那裡的山脈與樹太壯觀了!」 但年輕的雲天生反骨,他拒絕服從,他緩緩下沉,找到一陣和煦慷慨的微風,讓他在金色沙丘上方徘徊。來回幾次後,他注意到其中一座沙丘正在對他微笑。 他看到沙丘也很年輕,是剛剛吹過的風新形成的。他愛上了她的細緻金髮。 「早安,」他說。「妳那裡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我有其他沙丘、太陽與風相伴,偶爾也有商隊路過。有時天氣真的很熱,但還能忍受。你那裡呢?」 「我們也有陽光與風,但更美好的是,我能隨意橫越天空,看到更多風景。」 「對我而言,」沙丘說,「生命非常短暫。當風一旦從森林回來,我就要消失了。」 「這會讓妳難過嗎?」 「這讓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目標。」 「我也有同感。只要一陣風吹來,我就得往南,變成雨水;但這就是我的命運。」 沙丘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 「你知不知道,在沙漠的我們稱呼雨是天堂?」 「我不知道自己有這麼重要,」雲驕傲了起來。 「我聽過其他古老沙丘講述雨水的傳奇。他們說,下雨之後,我們會長滿青草鮮花。但我大概永遠無法體驗了,因為在沙漠中,雨水少之又少。」 現在輪到雲遲疑了。然後他笑容滿面地回答: 「如果妳願意,我現在就可以下雨給妳看。我知道我才初來乍到,但我愛妳,我想永遠留在這裡。」 「我第一次看見天空中的你時,我也愛上了你,」沙丘說。「但假使你將你可愛的白髮變成雨水,你會死的。」 「愛永遠不死,」雲說。「它只是變了個模樣,而且,我想讓妳看看天堂。」他開始用小雨滴輕撫沙丘,這樣他們就可以相守更久,最後,彩虹出現了。 第二天,沙丘開滿了鮮花。其他要到非洲的雲以為這就是他們在尋找的森林,於是降下了更多雨水。二十年後,沙丘成了綠洲,用樹蔭讓旅人洗滌身心。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從前從前的那一天,一朵雲墜入愛河,而且無私無畏地,讓自己為那份愛獻出生命。 沙漠淚珠 我的朋友從摩洛哥回來,為我們說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主角是一位傳教士,此人一到馬拉喀什,就決定每天早上要到城外沙漠散步。他第一次這麼做時,注意到有個男人躺在地上,一隻耳朵貼在地面,一隻手撫摸沙子。 「這傢伙一定是瘋了,」傳教士對自己說。但這一幕天天重複,一個月後,他被這奇特行為吸引,決定找這位陌生人說話。由於他的阿拉伯文還不流利,他跪到他身邊。 「你在幹什麼?」 「我在陪沙漠,撫慰它的孤獨與淚水。」 「我不知道沙漠會流淚。」 「它每天都在哭,因為它的夢想就是希望讓自己對人們有用處,成為一座遼闊的花園,讓他們種植作物與花卉,放牧綿羊。」 「好吧,那麼,請告訴沙漠,它正在履行一項重要的職責,」傳教士說。「每當我走進沙漠時,我都能理解人類的真實存在,它的開放空間提醒我,與神相比,我們有多麼渺小。在我望著它的黃沙漫漫時,我想像世上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生而平等,即使這世界並不總是對他們公平。它的山脈幫助我冥想,當我看到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我的靈魂充滿了喜悅,讓我感覺自己更接近造物 傳教士離開男子,回到自己的日常行程。想像一下,第二天早上,當他發現男子仍然在同一地點同一位置時,他有多麼驚訝。 「你有將我說的一切告訴沙漠了嗎?」 那人點點頭。 「但它依舊哭泣?」 「我仍然聽見每一聲啜泣。它在哭,因為好幾千年來,它以為自己完全沒有用,結果浪費了所有的時間,不斷褻瀆神,咒罵自己的命運。」 「好吧,告訴沙漠,儘管人類的壽命很短,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也都認為自己毫無用途。我們幾乎從來沒有發現自己真正的命運,老覺得神對我們不公平。當那一刻終於到來,讓我們總算理解自己何以之生而為人,但是,那時改變生命早已為時已晚,我們只能繼續受苦,就像沙漠一樣,持續為自己曾經浪費的時光自責。」 「我不知道沙漠會不會聽見,」男人說,「它早已習慣了痛楚,無法用其他角度看待身旁的事物。」 「那麼我們一起來,只要人們失去了所有希望時,我想大家都會這麼做的,讓我們一起禱告。」 兩人跪下祈禱。一人轉向麥加,因為他是穆斯林,另一人雙手合十,因為他是天主教徒。他們向自己的神禱告,其實都是同一位神,儘管人們堅持用不同的名字稱呼祂。 第二天早晨,當傳教士例行散步時,那人已經不見蹤影了。在他曾經擁抱大地的那個位置,沙子看起來是濕的,甚至開始冒出小湧泉。接下來的幾個月,春天來了,城市居民在那裡打造了一口井。 貝都因人稱那裡為「沙漠淚珠之井」。他們說,從它汲水喝水的人們,都能讓自己的痛苦轉化為快樂,最終尋覓到自己的終點。 羅馬:伊莎貝拉從尼泊爾回來了 我跟伊莎貝拉約在常去的餐廳,因為它通常都沒人,即使它的食物非常美味。她告訴我,她到尼泊爾時,在寺院住了幾星期。一天下午,她與一位僧侶在寺院附近散步,這時他打開隨身攜帶的袋子,站了很久,仔細研究裡面的東西。然後他對伊莎貝拉說: 「妳知道香蕉可以教導妳人生的意義嗎?」 他從袋子拿出一根爛香蕉,將它扔了。 「它代表過去的人生,我丟了它,因為我沒有善用它,如今為時已晚。」 然後他又抽出一根香蕉,它還是綠色的。他將它拿給她看,然後放回袋子裡。 「這是未來的人生,我們需要等時機成熟。」 最後,他拿出一根成熟的香蕉,去皮,將它與伊莎貝拉分享。 「它代表當下。學習不帶任何恐懼或內疚,將它狼吞虎嚥下肚吧。」 鉛筆的故事 男孩望著奶奶在寫信。過了一會兒,他問:「妳在寫我們的事情嗎?跟我有關嗎?」 奶奶停下筆,對孫子說: 「我確實在寫跟你有關的事,沒錯,但比文字更重要的,是我正在使用的這枝鉛筆。我希望等你長大後,你能跟這枝鉛筆一樣。」 男孩不解地看向鉛筆,這枝筆並不特別。 「這跟我看過的其他鉛筆都差不多!」 「那要看你看事情的角度。這枝鉛筆有五大特質,如果你也能堅持這五大特點,未來你在這世界上,就能永遠平心靜氣,無往不利。」 「第一:你能夠成就大事,但你必須永遠不能忘記,你一路走來,都有一隻手在引導你。我們稱那隻手為神,祂會以祂的意志引領我們。」 「第二:偶爾,我需要停下來用削鉛筆器。這會讓鉛筆受苦片刻,但隨後,會更為鋒利好用。因此你也必須學會承受一定程度的痛楚與哀愁,因為這樣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第三:鉛筆會允許我們用橡皮擦移除錯誤。這表示修正我們做過的事,並不見得總是不好的;這能幫助我們維持在前往正義公平的道路。」 「第四:鉛筆最重要的不在於木質外表,而是它的石墨內芯。所以你要永遠專注傾聽你的內心。」 「最後,鉛筆的第五個特質:凡寫過必然留下印記。正因如此,你也該知道,你在生命中做過的一切都會留下痕跡,所以你必須對自己的一舉一動有所覺知。」 少了一塊磚 有一回,我與妻子旅行時,祕書發傳真給我。 「廚房裝修時,少了一塊玻璃磚,」她說。「我把原來的設計藍圖以及建商想出來的解決方式傳給你看。」 本來的藍圖是我妻子設計的:和諧的磚塊線條,通風良好。另一份則是為了那塊不存在的玻璃磚特意規劃的設計圖:一個真正的拼圖,玻璃磚以一種無視美學的雜亂排列成形。 「再買一塊磚就好。」我妻子寫道。所以他們照做,堅持了最初的設計。 那天下午,我把整件事又想了一次;我們經常只因為少了一塊磚,徹底扭曲最原始的人生規劃。 活出自己的傳奇 我估計閱讀這本書,每一頁大約需要三分鐘。根據統計,在同一時間內,將有三百人死亡,六百二十人誕生。 我寫一頁可能需要半小時:我坐在電腦前,專心工作,被書圍繞,思緒萬千,外面有車聲。一切看來日常平凡,然而,在這三十分鐘內,會有三千人死亡,六千兩百人呱呱落地,初次看見這世界的光芒。 那些才剛開始哀悼親人,或者對自己的兒女、侄子女、兄弟姊妹的初來乍到會心微笑的數千個家庭,都在何方? 我停下來思考。也許死去的人們,結束了漫長痛苦的疾病折磨,在天使降臨時,著實鬆了一口氣。然而,有好幾百位孩童才剛出生就遭到遺棄,甚至在我寫完這一頁前,成為死亡數字之一。 真奇怪。這些不過是我恰巧讀到的簡單統計數字,但瞬間卻令我強烈感受人世間的生與死,笑與淚。其中有多少人孤獨離世,根本不為人所知?又有多少人祕密出生,旋即被遺棄在兒童之家或修道院? 我心想,我曾經是生者之一,有一天,我也將列名死者。知道自己終將一死,其實是好事。在我走上聖地牙哥的朝聖之旅後,我便明白,儘管生命延續,靈魂亙久,但我們的存在終究有一天會結束。 人們總是不願多思考死亡。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杞人憂天;他們推遲拖延,忽視了真正重要的時刻。他們從不冒險,因為他們認為那很危險。他們時常抱怨,又害怕採取行動。他們想要一切都改變,卻拒絕改變自己。 如果他們能多多思考死亡,便絕對不會忘記打那通拖延已久的電話。他們或許會再瘋狂一點,不害怕這一世的結束,畢竟這終會發生,又何必畏懼? 印地安人說:「今天跟每一天一樣,都是最適合離開世界的日子。」某位智者曾言:「死亡就坐在你身旁,因此在你需要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它會給予你需要的力量與勇氣。」 親愛的讀者,我希望你已經走到這一步。害怕死亡才是真正愚蠢,畢竟人終究一死,唯有接受事實,才能為人生做好準備。 沒有見到面的人 我深信每週至少有一次,我們都會遇上想與之暢談的陌生人,但我們總是缺乏勇氣。幾天前,我收到一封讀者來函,對方就與我討論這個議題,姑且稱他安東尼奧。以下簡單說明他最近的遭遇。 我沿著格蘭道走路,突然看見一位女子──身材嬌小,膚色白皙,穿著得體-沿途向路人乞討錢財。當我走近時,她請我給她幾枚硬幣買三明治。在巴西,我習慣了衣衫襤褸的乞丐,所以我決定不給她任何東西,繼續前行。但她丟給我的眼神卻讓我有點不安。 我到了飯店,突然有種莫名衝動想回頭施捨她一些金錢──當時我正在度假,剛吃過午餐,口袋裡有些錢,而且被迫在街上乞討,被人人盯著瞧,一定倍感羞辱。 我回去剛才見到她的地方。她已經不見人影;我找過附近街道,但是找不到她。第二天,我又重新找了一趟,但徒勞無功。 從那天起我就沒有睡好。我回到巴西,對一位朋友敘述我的經歷。她說我欠缺的是一些重要的溝通管道,也提議我尋求神的協助。我日夜祈禱,彷彿聽見聲音告訴我,我需要找回那位女乞丐。夜裡我輾轉難眠,不斷抽泣。我意識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於是我湊了足夠的旅費回到馬德里,只想找到那個女乞丐。 我開始貌似永無止盡的尋人行動,我很認真積極,但時間過得很快,我的錢快用完了。我得到旅行社更改回程班機時間,我決定在找到女人給她錢之後,自己才能搭機回巴西。 我從旅行社出來時在臺階絆了一跤,撞上了一個人──那正是我要找的女人。 我立刻將手伸進口袋,將所有的錢都掏出來給她。我感受到一股深沉的平靜,同時感謝神給了我第二次無言的會面,給我第二次機會。 那次以後,我重回到西班牙好幾次,我知道自己再也見不到她了;但我完成了我的心要我做的事。 第二次機會 「我對《西卜林書》的故事很著迷,」我們開車到葡萄牙時,我對我的友人兼經紀人莫妮卡說,「它強調要掌握每一個機會,如果你不這麼做,機會稍縱即逝。」西卜林是古羅馬時期預見未來的女先知。有一天,其中一位帶了九本書到提比略皇帝的宮殿。她聲稱它們記載了帝國的未來,並要求皇帝支付十單位的黃金。提比略認為這太貴了,拒絕購買。 這位西卜林離開了,燒掉了其中三本書後,又帶了剩下的六本書回來。「現在我還是要賣十單位的黃金,」她說。提比略大笑打發她。真是膽大包天,竟然想用九本書的價格賣掉六本書? 西卜林又燒掉三本書,帶著剩下的三卷回到提比略面前。「現在我還是要十單位的黃金,」她說。出於好奇,提比略最終買下了這三卷書,但他只能從中讀到一點未來。 我講完故事時,意識到我們正行經西班牙葡萄牙邊境的羅德里戈城。四年前,也有人跟我兜售一本書,但我拒絕了。 「在這裡停一下吧,我想起西卜林書,也許是在提醒我糾正過去犯下的錯誤。」 第一次到歐洲宣傳我的作品時,我就是在羅德里戈城吃午餐。後來,我參觀了大教堂,遇上一位神父。「在午後的陽光下,教堂內看起來真是可愛,你說對嗎?」他問。我很喜歡他的描述;我們聊了一會兒,他帶我參觀教堂祭壇、迴廊與庭園。最後,他給我看一本他寫的介紹教堂的書,但我選擇不買。我離開時其實心中內疚得很;畢竟我也是作家,我到歐洲就想推銷我的書,為什麼我沒有同理心買神父的作品呢? 後來,我便忘記了那一次邂逅,直到這一刻。 我停下車,我和莫妮卡走過教堂前的廣場,有位女子正仰望天空。 「午安,」我說,「我要找一位神父,他寫了一本關於教堂的作品。」 「哦,你是說斯坦尼斯勞神父。他一年前去世了,」她回答。 我很難過。為什麼斯坦尼斯勞神父無法跟我一樣,享受自己的作品也有人欣賞的喜悅?都是我的錯。 「他是我認識最善良的人,」女人繼續。「他出身卑微,後來成為考古學家。他還幫助我兒子拿到大學助學金。」 我告訴她自己的來意。 「不要為這樣的小事責備自己,親愛的,」她說。「你就再去教堂看看吧。」 我認為這是徵兆之一,於是我聽了她的話。懺悔室有一位神父,耐心等待沒有出現的信徒。我走過去,他示意我跪下,但我說:「不,我不想告解。我只是想買一本關於教堂的書,作者叫做斯坦尼斯勞。」 神父眼睛一亮。他離開懺悔室,幾分鐘後帶著那本書回來了。 「你能為了這本書到這裡真是太好了,」他說。「我是斯坦尼斯勞神父的弟弟,我很替他感到驕傲。天堂的他一定很開心看到他的作品這麼重要。」 這裡有這麼多位神父,而我竟然遇到了斯坦尼斯勞的弟弟。我付錢買書,好好感謝他,他擁抱了我。在我轉身離開時,我聽到他說: 「在午後的陽光下,教堂內看起來真是可愛,你說對嗎?」這些話與斯坦尼斯勞神父四年前對我說過的話一模一樣。生命總是給我們第二次機會。

作者資料

保羅.科爾賀 巴西作家。於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里約熱內盧。在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文學之前,曾擔任戲劇導演、演員、作詞家和記者。一九八六年,保羅•科爾賀前往孔波斯特拉的聖雅各朝聖之旅,這段經歷被記錄在他的著作《朝聖》中。隔年,出版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成為巴西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他亦是巴西文學院院士,並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勛章。二○○七年,榮任聯合國和平使者。 著有《外遇的女人》、《朝聖》、《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薇若妮卡想不開》、《魔鬼與普里姆小姐》、《愛的十一分鐘》、《生命戰士的智慧祕笈》、《波特貝羅女巫》、《贏家》、《9288奇幻之旅》、《阿卡拉先師古抄本》、《女間諜的告白》、《嬉皮記》等書。

基本資料

作者: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 譯者:陳佳琳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藍小說 出版日期:2025-09-26 ISBN:9786264198103 城邦書號:A220402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3cm×19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