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音樂
給大家の古典音樂小史Ⅰ【古代─巴洛克篇】:山葉音樂出品,for大人&小孩的音樂素養課,用漫畫幽默開場,建立你的音樂史框架&常識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 給大家の古典音樂小史Ⅰ【古代─巴洛克篇】:山葉音樂出品,for大人&小孩的音樂素養課,用漫畫幽默開場,建立你的音樂史框架&常識

  • 作者:森本真由美
  • 出版社:原點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8-08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熱銷10年‧日本山葉音樂Yamaha出品 神啊!音樂史從來沒這麼有趣過! 四格漫畫,幽默開場,小小一本,先懂這些就夠! ● 聽音樂會、去歐洲玩,都需要的音樂常識 ● for大人&小孩的音樂素養課 7大主軸,幫你內建音樂史框架&知識 歷史發展│流派風格│經典曲目│名家大師 關鍵技術│專有名詞│年代大事記 超有梗Q版漫畫,不無聊!不複雜!不枯燥! 一跨頁一主題,3分鐘讀畢,輕鬆應戰古典音樂史考題 從舊石器時代到巴洛克,連線世界史與音樂史   ▌不只小孩,大人也需要的音樂素養課 ● 你是否希望聽音樂會時: 一、聽得懂「音樂裡的故事」 二、懂得音樂家「為什麼這樣寫」? 三、「聽懂形式」,看懂劇情 四、表演過程變得「更有看頭」 五、跨越時空與作曲家共鳴 ●去歐洲旅行時,從觀光升級為深度文化體驗: 一、走訪音樂大城:維也納、萊比錫、波昂、布達佩斯、巴黎、布拉格、米蘭等,深入其中音樂細節 二、拜訪音樂名場景:例如:莫札特故居、貝多芬故居,舒伯特博物館、李斯特博物館,體驗更豐富、完整的歷史場景 三、親臨知名表演廳:金色大廳、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黎歌劇院、史卡拉歌劇院等經典表演廳,聆聽現場演出,增添與當地的交流樂趣 四、朝聖音樂節:拜魯特音樂節、布拉格之春音樂節、薩爾斯堡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 若是你有以上渴望,這就是你在等待的書。    ▌山葉音樂出品,帶大家快樂入門古典音樂小史 兒童音樂教育第一品牌──日本山葉音樂Yamaha出版社,將複雜的音樂發展脈絡、作曲家生平故事、各時代的文化背景,都融入到輕鬆易懂的圖像敘事中。四格漫畫精心設計,幽默開場,保留了學術的嚴謹性,更增添閱讀的樂趣,讓學習音樂史成為一種享受。 ▌Q版四格漫畫幽默開場,有梗的古典音樂史 畢達哥拉斯如何發現八度音程?!教會儀式催生了古典音樂?樂譜誕生前,只能口耳相傳,直到桂多發明了手掌記譜法?!媲美達文西的文藝復興音樂家是誰?殺人作曲家的感性牧歌,竟讓華格納、史特拉汶斯基讚嘆!迷人的莫札特土耳其進行曲旋律,來自令中世紀人聞風喪膽的土耳其軍樂隊?!天文學家伽利略的爸爸同樣了不起,他的音樂理論對巴洛克初期音樂革命做出重大貢獻?!正經八百的神話歌劇迴響平平,逗人發笑的喜歌劇大獲成功!芭蕾多虧有太陽王路易十四!巴洛克音樂有何特色?誰是人氣最旺的superstar?被倫敦魅力吸引的韓德爾:德國,回不去了!大巴哈一族有多狂,竟是跨百年音樂世家? ▌7大主軸,連線世界史,看見音樂中的時代精神 這本書另一大特色,就是將音樂史放在整個西洋文化史大脈絡中來理解。每個時代的音樂風格變化,都與當時的政治、社會、宗教、哲學思潮密切相關,讀者可以清楚看見音樂如何反映時代精神,又如何影響文化發展。從四大古文明、中世紀宗教改革到宮廷文化,歷史重大事件都在音樂中留下了深刻印記。 ●歷史發展──認識四大古文明音樂、古典音樂出發點、聖歌體系化、教會音樂、歌劇誕生、芭蕾發展…… ●流派風格──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 ●經典曲目──葛利果聖歌、土耳其進行曲、彌賽亞、馬太受難曲…… ●名家大師──若斯坎˙德普雷、帕勒斯特利納、傑蘇阿爾多、蒙台威爾第、尚-巴蒂斯特‧呂利、韋瓦第、安東尼奧‧切斯蒂、亨利‧普賽爾、泰勒曼、布克斯泰胡德、巴哈、韓德爾…… ●關鍵技術──樂譜出版、首座大眾歌劇院、管弦樂團、小提琴的誕生…… ●專有名詞──畢氏八度音程、《音樂基本原理》、複音音樂、正歌劇、喜歌劇、數字低音、奏鳴曲…… ●年代大事記──希臘、羅馬、黑暗時代、十字軍東征、黑死病、百年戰爭、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 無論是音樂班學生想鞏固基礎知識,或是一般人培養音樂素養;無論是音樂教師想找教學輔助工具,還是家長想引導孩子親近古典音樂,都是最理想的選擇,開心快樂體驗古典音樂史的魅力。 專業人士好評推薦 「解藝的輕鬆詼諧,說史的簡要入切,音樂的脈絡梳理,讓本書的閱讀充滿趣味,兼收史論之妙!」 ──吳舜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以深入淺出的筆觸,引領讀者穿梭於音樂史的長河,不僅勾勒出歷史脈絡的清晰輪廓,更啟發人們對音樂文化的深層理解。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讀者,都能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與啟發,誠摯推薦。」 ──嚴俊傑|鋼琴家、「大師藝術」藝術總監

目錄

前言 音樂史相關年表 音樂史相關地圖 ‧古代 01 音樂的起源:音樂是從唱歌開始的嗎? 02 能夠左右政治的巫師,同時兼管音樂 03 壁畫和莎草紙上描繪的古埃及音樂 04 蘇美人的泥板文書和《舊約聖經》中的音樂家 05 耶路撒冷聖殿儀式上敬獻給神的莊嚴音樂 【專欄】四大古文明與音樂 06 誕生於愛琴海之濱的古希臘文明 07 「音樂」一詞起源於古希臘詞彙「繆思女神們」 08 理性的阿波羅與感性的戴奧尼索斯 09 畢達哥拉斯發現音程比例 10 建築樣式和音階名稱中竟然有民族的名字 11 音樂領域也曾四年一次舉行盛典 12 哲學家柏拉圖提倡的理想音樂教育 13 希臘音樂和藝術的繼承者:羅馬帝國 14 基督教和早期的聖歌:獻給神的讚美之歌流傳了下來 15 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基督教:古典音樂的出發點 【專欄】從教會儀式中發展而來的「古典音樂」 ‧中世紀 01 羅馬建成的第一所音樂學校:聖歌合唱學校 02 地方聖歌的體系化和葛利果聖歌的誕生 03 「黑暗時代」的音樂理論 04 手寫四線譜:為了少年們的聖歌教育而出現的發明 05 十字軍為複音音樂帶來的發展 06 唱諷刺詩的學者們和職業音樂家 07 在宮廷中歌唱無果之戀的騎士戀歌手 08 商人和工匠成為文化藝術旗手 09 土耳其軍樂隊之韻:為東羅馬帝國的千年歷史畫上休止符 【專欄】文藝復興前夕:從古藝術(Ars Antique)到新藝術(Ars Nova) ‧文藝復興 01 從神轉向人:引起價值觀大轉變的文藝復興 02 活版印刷機的出現和最初的樂譜出版 03 始於馬丁‧路德的德語歌詞讚美詩與聖詠 04 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音樂家:媲美達文西的若斯坎‧德普雷 05 帕勒斯特利納的音樂:深受教宗喜愛,教會音樂典範 06 殺人作曲家傑蘇阿爾多的感性牧歌 07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改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價值觀 08 宗教性戲劇:上延中世紀,下啟歌劇之幕 ‧巴洛克初期 01 古典音樂的轉捩點:希臘戲劇的復興和歌劇的誕生 02 希臘神話:早期歌劇的題材 03 從佛羅倫斯到羅馬:歌劇的傳播 04 威尼斯建成世界首座大眾歌劇院 05 誕生於拿坡里的喜歌劇: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詼諧幽默 06 器樂曲:從以聲樂為中心的音樂中誕生 07 威尼斯的大教堂中的演奏:共鳴之聲氣勢磅礴,器樂之曲輝煌燦爛 08 巴洛克音樂特色:豐富的戲劇性,大膽的表現形式 09 芭蕾的發展:源於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癡迷與熱心 10 凡爾賽宮中恢宏而壯美的音樂活動 11 向巴洛克時期過渡時誕生的樂器「女王」:小提琴 12 小提琴製作之鄉:史特拉底瓦里居住的克雷莫納 13 為女子慈善音樂學校創作大量樂曲的音樂家:韋瓦第 【專欄】比管樂器更具優勢的弦樂器 ‧巴洛克中期 01 超越威尼斯歌劇的超豪華歌劇登場 02 不同場所的不同音樂:教堂與宮廷中的兩種奏鳴曲形式 03 沒有音樂藩籬的英國:比歌劇更流行的宮廷假面舞劇 04 王朝復辟背景下開業的倫敦首座皇家劇院 05 世界上第一則音樂廣告和公開演奏會的濫觴 06 從復辟王朝到君主立憲制:見證了王室變動的作曲家普賽爾 ‧巴洛克後期 01 為泰晤士河上泛舟遊玩的國王獻曲的韓德爾 02 作曲家兼發起人:將義大利歌劇介紹到英國的韓德爾 03 《彌賽亞》之《哈利路亞》篇章:國王大受感動而肅然起立 【專欄】從巴洛克到古典樂派的過渡期:「洛可可風格「和「易感風格」 04 音樂愛好者協會:由大學生和市民中的音樂愛好者組成的合奏團 05 德國的第一份音樂期刊:增加了音樂愛好者人數 06 調動王公貴族餐桌氣氛的《餐桌音樂》 07 在新教根據地德國北部發展的管風琴音樂 08 巴洛克後期的音樂巨匠:出生於百年音樂世家的大巴哈 09 巴哈的威瑪時期:創作了諸多管風琴曲 10 從威瑪轉移到科騰宮廷的巴哈 11 巴哈萊比錫時期的前半期:創作出三百首清唱劇和受難曲 12 巴哈的音樂發展歷程即為「巴洛克音樂」的發展歷程 ‧前古典派 01 巴洛克向古典主義的轉變:活躍在過渡期的大巴哈兒子們 02 歌劇改革:旨在將詩和音樂合為一體的葛路克 【專欄】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風靡一時的閹伶歌手

序跋

在現代生活中,有一種被稱為「古典音樂」的音樂類型在我們身邊幾乎無處不在。它有時出現在廣告和電影中,有時被當作背景音樂「迴響」在餐廳、咖啡廳、醫院等場所裡。有人說它對胎教大有裨益,還有人說它能夠治癒心靈,說它可以放鬆大腦,故此「古典音樂」也常用在音樂療法中。每逢新年,電視台總會透過衛星實況轉播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傳統「新年音樂會」,各地音樂會上還會奏響《拉德斯基進行曲》。 ●什麼是古典音樂? 但說起來,「古典音樂」到底是什麼呢? 「古典」(classic)一詞包含「古典的」、「有淵源的」、「正統的」意思,而「古典音樂」一詞是二十世紀初作為與「流行音樂」相對的詞開始使用的。因此,最初的「古典音樂」主要是指一六○○年以後巴哈、莫札特和貝多芬等人創作的音樂,這些音樂被稱為「巴洛克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但是,在一六○○年「巴洛克時期」開始之前,「古典音樂」其實已經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 文明的誕生和文化的創造密不可分。音樂也是文化的一種,它深受所處時代的社會狀況和統治者們思想的影響。 ●由巴洛克音樂揭開序幕 歌劇的誕生拉開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帷幕,而它其實是以古希臘音樂為模本的。在人稱「黑暗時代」的中世紀,音樂以教會為中心一點一點地不斷向著新的形式發展變化。從歷史的長河中俯瞰音樂,我們會有許多新的發現。 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之後,一六○○年歌劇在義大利佛羅倫斯誕生。以此為分水嶺,此後古典音樂也出現了飛躍性的變化。 也是在一六○○年以來,以巴哈和韓德爾為首,莫札特、海頓和貝多芬等一大批我們熟知的音樂家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關鍵二百年,迎來古典音樂巔峰時期 從威尼斯歌劇迎來鼎盛時期的十七世紀中葉,到拿破崙失勢的十九世紀初期,只是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但在這期間,英國開始實行君主立憲制,美國誕生,法國大革命爆發,一直以來的君主專制社會體制開始劇烈動搖。 彷彿與這開始動搖的時代相呼應,市民階級的勢力開始擴大,成為古典音樂的中堅力量。音樂家們的生活方式也一點一點地出現變化。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面向市民的公開演奏會逐漸增多,富裕的資產階級(工商業者)中越來越多人開始讓子女學習音樂。此外,以提琴為首的樂器得到了改良,同時樂曲的體裁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交響曲等樂曲的基本形式也得以確立。 就在這一時期,基礎的部分──現在被稱為「古典音樂」的部分──持續不斷地越發完善。 貝多芬以巴哈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為範本,對作曲技法精益求精;舒伯特則不斷地思考著繼貝多芬的交響曲之後,自己還能有什麼樣的突破。 ●從基礎邁向進階的十九世紀 從「巴洛克」到「古典樂派」,再到之後「浪漫樂派」,追蹤時代的更迭,瞭解時代更迭中音樂家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等巨大的時代動盪對「古典音樂」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有利於我們理解「古典音樂」的本質。 在之後的十九世紀中,已經構建起來的基礎開始向著各種形式發展。浪漫樂派時期,作曲家自身的個性開始越來越多地體現在音樂中。鋼琴和小提琴等樂器的性能得到飛躍性的改良,十九世紀上半葉演奏時展現高超演奏技巧的「炫技大師」贏得了人們的追捧。也是在這一時期,從交響曲中誕生了新的音樂形式。古典音樂與詩歌和文學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催生出一個又一個新的音樂流派。 而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勉強將歐洲諸國聯繫在一起的維也納體系崩潰後,歐洲境內一下子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這一潮流也為古典音樂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開始出現諸如捷克的德弗札克和俄羅斯的柴可夫斯基等重視自己民族身分認同的民族音樂家。活躍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的音樂家,有被稱為繼承了貝多芬交響曲傳統的作曲家布拉姆斯、歌劇雙雄華格納和威爾第等。在被稱為「浪漫樂派後期」的十九世紀下半葉,各個國家的音樂家們都在歷史的大舞台上登台亮相。隨著十九世紀末活躍於維也納的指揮家馬勒逐漸占據交響樂巔峰,管弦樂團的規模也變得越來越龐大。最終,在進入二十世紀後,支撐音樂主幹旋律的「調性」這一體系開始瓦解。 ●二十世紀面臨兩次世界大戰的時代巨變 二十世紀上半葉,歐洲爆發了兩場世界大戰,法西斯主義的興起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崛起,為音樂家們的人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諸多音樂家流亡而至的美國成為古典音樂的新舞台,古典音樂在那裡蓬勃地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音樂家們開始跨越國界線開展音樂活動,眾多音樂家開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大顯身手。今天,超越了國界線的音樂透過網路的普及正在變得無國界化。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動的四格漫畫,同時輕鬆地瞭解歷經了幾千年的音樂歷史吧!

內文試閱

【四大古文明與音樂】 四大古文明的發祥地分別是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有著繁榮印度文明的古印度和孕育了黃河流域文明的中國。每個地區都曾有獨特且豐富的音樂文化。 ●古埃及:音樂的中心──神殿 在直接對西方音樂產生巨大影響的古代東方音樂中,古埃及神殿的音樂曾是最核心的部分。負責歌唱和演奏等事務的祭司們,將音樂理論作為自己的祕密之術代代相傳,其中具有慶祝性質且莊嚴的音樂相關理論頗受青睞。 不過,隨著時代的推移,古埃及和周邊地區的交流不斷擴大,作為勞動力的奴隸不斷從亞洲地區流入,相較於以往的儀式性音樂,充滿活力的音樂逐漸變得更多。 ●美索不達米亞:有著各種弦樂器的始祖 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曾經居住過蘇美人、巴比倫人和阿卡德人等民族。據說大約在西元前三千年,那裡曾有種類繁多的弦樂器,弦數多為五弦和七弦,這是因為當時這兩個數字被認為是「神聖的數字」。特別是里拉琴,可以說是國民樂器,經常被用在各種或公或私的演奏場合,並且型號從大到小一應俱全。同樣,豎琴的形狀也是各式各樣,有弓形、立式、水平式等。 ●古印度:音樂家位於種姓制度的最高等級 在誕生於亞洲地區的兩個古文明中,音樂同樣在宗教祭祀和各種儀式中不可或缺。在古印度,音樂家和僧侶、哲學家、詩人等同屬壟斷知識的階級,而且這些職業大多是世襲的。此外,和古希臘一樣,古印度也認為音樂和詩、舞蹈、戲劇緊密相關,共為一個整體。梵語中的「桑吉塔」相當於現在的「音樂」一詞。該詞語包含的藝術範圍十分廣泛,可分為三個部分:聲樂、器樂、舞蹈。其中,舞蹈中包含戲劇的要素,而三者之中,聲樂被視為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樂音被認為是「神的化身」,作曲和演奏是根據神啟將神之音具體化的行為,有著將與神有關的場面傳達給聽眾的作用。 此外,一些偉大的音樂家會被授予「賢者」和「聖者」的稱號,受人崇拜。 ●中國:以宮廷音樂為中心 在孕育了黃河文明的中國,音樂以宮廷音樂為中心不斷發展。在約西元前一千五百年的殷商時期,人們以歌舞的形式舉行祭祀,塤、龠、鼓等樂器逐漸出現。除了這些,還出現了後世簫的原型以及古琴的前身等樂器。每逢改朝換代,新王朝會重新設定自己的音樂基準──基音,新的基音是新王朝和新制度的象徵。宮廷音樂演奏之時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每個音都和四季、星象、方位以及色彩等密切相關。 廣為人知的「儒家之祖」孔子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者、思想家,他十分認同音樂對人的影響力和音樂對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將音樂融入教育。孔子將「雅正之聲」作為儒家的禮樂,置於正統之位,這成為後來「雅樂」觀念的本源。形成於中國的雅樂觀念傳至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在各國獲得了獨特風格的發展。 【始於馬丁‧路德的德語歌詞讚美詩與聖詠】 ●路德的意見書:宗教改革的導火線 一五一七年,有一個人在德意志易北河沿岸城市維滕貝格的一所教會大門口貼上了《九十五條論綱》,這個人正是在維滕貝格大學教授神學和哲學的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他張貼的這份論綱正式題名為《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所謂「贖罪券」,前身原為「赦罪符」,隨著十字軍東征的開始,被易質變形改為號稱「可以減輕對罪的補償」的「贖罪券」,這種券曾風行一時。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便是針對這種「贖罪券」提出的反對意見。這份意見書是以當時民眾不認識的拉丁語寫成的,這個時候的路德並未想與教會決裂,也不曾想過發起宗教改革。但是,當時德意志各地的諸侯都對天主教以及羅馬教宗的權威抱有諸多不滿,所以他們對路德這種針對教會提出質疑的行為抱有期待。再加上渴求從農奴制中解放的農民們又爆發了解放運動,最終這一系列事件導致整個歐洲範圍內都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 ●改進禮拜:要讓會眾們都能參加 路德原本是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的一名神父,在修道院中過著修道生活的信徒都必須遵守奧古斯丁設定的規則。不過,路德曾說「無法認同聖經未寫之事」,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聖經中原本記載的內容。但這也使得他被天主教視為異端分子而被開除教籍。之後他成為路德教派的創始人,開啟了新教的歷史。為了能讓聚集而來的信徒們都能閱讀聖經,他將聖經翻譯成德語。此外,為了讓大家都能參加教會的禮拜,他還積極地將大家平時用德語唱誦的讚美詩和祈禱引進禮拜之中,並不斷地指導大家。 在此之前「choral」一詞一直是用來指葛利果聖歌的,但是自路德之後,這一詞便也含有德語宗教歌曲及其歌詞之意。路德推行的讚美詩後來發展成為「聖詠清唱劇」(choral cantata,基於一個聖詠旋律和歌詞進行歌唱的聲樂曲)和「聖詠幻想曲」(choral fantasia,自由地以聖詠旋律作為裝飾的管風琴曲)等。最終催生出德國國內的巴洛克音樂,並為巴哈等人的宗教曲所承襲。 【Key Person】馬丁‧路德(1483-1546)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現今的德國),為神學家暨牧師。他針對贖罪券提出了抗議書《95條論綱》而被羅馬教宗認為是異端分子。路德教派創始人。結婚後育有三男三女,曾將《聖經》翻譯成德語,對之後德語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還曾親自用德語創作聖詠歌詞並作曲。 【巴哈的音樂發展歷程即為「巴洛克音樂」的發展歷程】 ●開始從教會音樂中脫離的巴哈 一七二七年的耶穌受難日首演的《馬太受難曲》在當時的萊比錫並不受歡迎。演奏使用了兩架管風琴,並且每架管風琴都伴有由十七名演奏者組成的管弦樂團和十二人合唱隊,可以想像有著如此演奏配置的《馬太受難曲》該是多麼扣人心弦。然而這場前後持續了三小時的大型戲劇卻超出了當時思想偏於保守的人們的理解,直到一百多年後這部作品才開始被認為是古典音樂中的傑作。 另外,巴哈和神職人員會議之間越發明顯的不合拍也因為這部《馬太受難曲》而變得更嚴重了。一七二八年,雙方在禮拜中使用的讚美歌選擇問題上對立,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巴哈開始慢慢從教會音樂總指揮的工作中脫離。一七二九年,泰勒曼曾參加過的由萊比錫大學學生組成的「大學音樂社」(Collegium Musicum)邀請巴哈做指揮,於是從一七二九至一七四一年(一七三八年除外),巴哈便在此擔任指揮。他在這裡演奏了一些創作於科騰時期的樂曲和《咖啡清唱劇》等。 ●在二兒子供職的腓特烈二世皇宮中上演即興演奏 雖然巴哈的作曲家身分在當時並不太被認可,但他管風琴師的名聲卻是不可動搖的,他經常會被邀請到德國各地點檢和演奏管風琴。一七四七年,巴哈來到位於柏林郊外的波茨坦皇宮,他的二兒子卡爾‧菲力浦‧埃馬努埃爾‧巴哈(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在這裡供職於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1712-1786)。腓特烈二世又被稱為腓特烈大帝,是普魯士王國的第三任國王,擅長戰爭的他將普魯士建成為一個強國,同時他也是一位熱愛藝術的國王,還會親自演奏長笛。巴哈在這位國王指定的主題下,用宮廷內的七架鋼琴上演了一場即興演奏。後來,當巴哈回到萊比錫後,他又將當時即興演奏的曲子稍加打磨和創作,最後匯總成一首《音樂的奉獻》,贈送給腓特烈二世。 晚年的巴哈開始創作自己音樂生涯的集大成之作──《賦格的藝術》,現在這部作品也被稱為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但是還未完成,六十五歲的巴哈就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巴哈的離世宣告了巴洛克時代的終結,而他留下的作品後來逐漸得到重視,最終成為後世音樂家們的音樂珍寶。

作者資料

森本眞由美 生於神戶市,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系樂理科,師事作曲家入野義朗。 著有《古典音樂圖解》、《古典音樂,原來如此》等書,並於《PHP Special》等雜誌連載音樂相關主題文章。

基本資料

作者:森本真由美 譯者:陳娟 繪者:千原櫻子 出版社:原點出版 書系:In-art 出版日期:2025-08-08 ISBN:9786267669495 城邦書號:A1060197 規格:平裝 / 單色 / 176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