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人生的五種財富:設計你的夢想人生,時間、社會、心理、身體、金錢財富都豐收
-
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剖析超級週期:掌握進場的訊號,啟動長期獲利的投資布局
-
在一起,更好(中英對照+2025年全新祝福禮物版+隨書附贈「美好相遇」珍藏卡7張)
-
影音巨獸YouTube:主宰注意力經濟的失序內幕
-
自在慢行:人生可以全力衝刺,但也別忘了偶爾放慢腳步(限量親簽版)
-
投資守則第一條:有錢人都在用的聰明買進法,找對「護城河」的價值投資策略!
-
MBA必讀50本管理經典:一本書速學最關鍵‧最精要‧最高效管理思維與應用
-
一本書讀懂匯率: 44個匯率關鍵概念,看懂全球經濟脈動,做對投資理財決策
-
房價為什麼越打越高?: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家,教你看懂當代七大社會問題背後的經濟脈絡
-
一本書讀懂美元:9堂課解析美元邏輯,如何影響全球經濟和每個人的投資
內容簡介
──◇‧理財,是決定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YouTube頻道點閱次數超過1,400萬★
25歲前旅行過20幾個國家,同時存下200萬!(1億韓元)
「幸福就是,相信未來不用為錢煩惱。」
──韓國年輕人&小資族狂推的理財YTER「阿婆姐姐」
不是富二代的我們,希望30年之後也能過上好日子!
從零開始學理財,建立有錢投資、累積財富當靠山的安定感。
現在50歲以上的退休者,高達4成最後悔「沒提前做好財務規劃」;扶養比逐年升高,未來將會是「我獨自養老」的時代,高齡化又高通膨的下流老後,很快就會來到!
沒有富爸媽的你,30、40年退休後會有錢花嗎?
◎阿婆姐姐的理財觀毒雞湯、滿分5級的辣度4,請用!
「現在不談錢,難怪一輩子跟錢無緣。」
「什麼未來的事、未來再說,你的未來難道是別人家的事嗎?」
「退休準備,不就是把現在一部分的錢留給未來的自己?有什麼難的!」
「理財不是一個會隨著年紀自動增長的知識,今年不開始理財的人,明年也不會理財。」
「不要誤以為有富爸媽的朋友跟你沒有兩樣,他後台夠硬,所以可以這樣花錢。」
「說現在錢都不夠用了所以無暇思考退休理財的人,難道以後錢就會夠用嗎?」
★「儲蓄為投資之本,趁早開始理財讓自己擁有強韌的財務後盾!」──RYAN爸爸|投資理財達人、《股息流》作者超有感推薦★
◆節流和存錢──比「開始投資」更重要,也是有財可理的關鍵!
先記住兩個公式,也是兩個大原則:(1)「年存款目標/12(月)=每月儲蓄額」。(2)「月收-每月儲蓄額=每月支出」。
【節流】選擇把錢花在更有價值的事物上
習慣晚上九點半來一份外送消夜小確幸、免費體驗結束後忘了取消的訂閱、湊免運或折扣的商品、買了之後沒看完/沒上完的課程、懷抱希望的樂透──這些都是不要花&不值得花的錢!不用全部做到,先補上其中幾個漏財的洞吧!
【存錢】慢慢提高儲蓄率之後,投資起來更輕鬆。
3大支出項目,用3個不同的帳戶:薪資(收入)、零用金(支出)和投資。別把薪水平白放在利率超低的薪轉戶,挑個高活存利率的帳戶當投資戶頭,就算只有一天,也要讓錢好好幫你賺錢。
〈POINT!〉如果有一筆1~3個月內不會動用的錢,可以選擇短期定存。
【投資】請認清!這是為了讓將來的自己過不為錢煩惱的生活。
把握基本退休金來源,定期定額1個投資主題──做好本業工作,只要在職、就會持續投入薪資累積退休年金,並長期投資指數型ETF,等著見證時間複利的奇蹟。
◆老是花到月光?你真正想買的,是認同和自信
理財其實是找回自我的歷程,當你成功的改變漏財的消費習慣,提高了每個月的儲蓄率,看著目標從小開始一個個實現、累積,會明確感到「原來我也是有財可理的」。這筆花費買下的是什麼?購物當下的滿足感過後,有覺得錢錢真的變成喜歡的樣子嗎?
◆理財要成功,從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開始
‧為了討好別人或追求流行而花錢,馬上就會後悔。
‧一生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如果上班不快樂,別光是抱怨、換一家公司!
‧找到一個有興趣又能持續下去的運動,保持健康不需看病,也是節省的方式。
‧要培養興趣和愛好,不僅有機會成為斜槓的內容,更能豐富人生。
‧閱讀是最佳的自我投資,也是練習獨處最好的方式。
◆不只投資錢,更要投資自己──「阿婆姐姐」的人生價值觀
「面對人生焦慮的時候,越是焦慮,你就越渴望學習理財。
你將體會到存錢的樂趣,而不是花錢的快感。
你不會再渴望擁有物品,而是會渴望擁有資產;你也不會再追求物質,反而更追求體驗。
你不再只是生存,而是在生活;不再被生活推著走,而是可以自己掌控生活的方向;你不會再活在別人的定義下,而是會活出自己真心認同的樣子。」
目錄
前言|我的幸福,只能靠自己負責
第一章 沒後台的都給我看過來
讓你感到怦然心動的事情
別等30年後,才後悔沒有好好理財
活在當下不等於每天及時行樂!
通常「明天」會比「意外」先來
老後的未來,遲早會到
【阿婆姊姊碎碎念1】能毀滅你的人生的,也只有自己
第二章翻轉衝動消費的漏財習慣
開始理財之前,找出錢是怎麼用掉的
﹝第一階段:節省﹞
20幾歲去過22個國家,依然能存下1億的祕訣
許多「根本不用花」的錢
不花大錢也有質感的約會建議
﹝第二階段:儲蓄﹞
儲蓄比投資更重要
別讓薪水光是躺在薪轉戶裡
﹝第三階段:投資﹞
用退休金帳戶下單ETF
一眼看懂退休金制度
跟我一起直購美股
沒有認真工作,哪來閒錢投資?
【阿婆姊姊碎碎念2】覺得這輩子買房無望?振作點吧你!
第三章打造正確的理財和生活心態
為什麼會買個不停?
相信自己已經夠好了
人生中絕對要過濾掉的人
存錢存到懷疑人生的時候
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
讓上班變快樂的祕訣
無痛開始改變生活的方式
【阿婆姊姊碎碎念3】想太久反而走錯步
第四章不花大錢,也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內容
比起長長久久,更想活得「豐豐富富」
興趣愛好,會增加人生的可能性
假如地球是一本書
好好整頓人生的方法
讓時間變多的方法
人生是一場平衡遊戲
「面子」到底值多少錢?
【阿婆姊姊碎碎念4】你想在人生列車裡裝進些什麼?
後記|人生不該等待暴風雨過境,而是該先學會如何在雨中跳舞
序跋
作者序
【前言】唯一能對我的幸福負責的人,只有我自己
「有夠麻煩耶,我真的有必要為未來做打算嗎?」
對於有這些想法的人,我有些話要說——
「你的未來,不是你自己的嗎?」
你的未來又不是別人的,怎麼會老是當成是別人家的事,放著不管呢?
◎錢途無量,別逃避
你的未來終究要自己面對、自己負責;你今天選擇休息佇足,明天就得拼命追趕。人生是一個公平公正的系統,今天爽爽玩,就別期待明天能過得輕鬆寫意。我想對那些只想活在當下的年輕世代說:「該玩的時候好好玩,但要邊存錢邊玩。」在這個靠金錢運轉的世界裡,不了解金錢,就活不下去。
大人也許會說我們「年紀輕輕就成天把錢掛在嘴邊」,但不就是因為不願意談錢,大家最後才跟錢無緣嗎?
錢不是我們該逃避的對象,別再逃了。愈對現實感到焦慮,就更應該好好存錢。如果一想到未來,你內心的某個角落就焦慮到不行,那我們能做的只有盡最大的努力為未來做好準備。
◎人生至少要有個可靠的後盾
現在的我已經打造出一個堅強的後盾,對生活不會再感到壓迫和焦慮。我雖然為了本業(上班族)和副業(YouTuber)忙得不可開交,但並不覺得辛苦。自從開始學習理財、了解自己、累積屬於自己的資產,我的現在跟未來都改變了。我對於自己的人生充滿信心,現在光是想像未來的樣子,就滿懷期待與悸動。
我之所以幸福,不是因為口袋裡有錢,而是因為相信未來不用為錢煩惱。我擁有「我自己」,也擁有我累積出來的「資產」。金額多寡並不重要,只要你已經為未來做好準備,就不會對人生感到焦慮。
◎有心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我要是早點認識阿婆姐姐就好了⋯⋯。」
「我身邊沒有像阿婆姐姐一樣會指點我的人!」
每當YouTube影片底下出現這種留言,我都會在心裡真摯地為他加油和鼓勵。
「現在也還不晚。你不就為了學習,主動來找我了嗎?」
很多人都認為理財YouTuber的朋友好幸運,可以近距離效仿他們、會更有即時的優勢,但事實完全不是如此。根據我這段時間的經驗,不管再怎麼說服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不會有人想跟我一起理財,我根本就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不感興趣」。
對於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的人來說,不管你說得再多都只是囉唆。剛出社會的時候,如果身邊有個前輩可以教你正確的理財知識,確實很棒,但最重要的還是你的心態。
◎幫未來的自己,準備幸福的好日子
「此郵件將於一年後寄出。」
去金浦海邊玩的時候,我曾經看過一個又紅又大的「慢遞郵筒」,郵筒的旁邊擺著印有江陵美景的明信片。不同於一般的信件,放進慢遞郵筒的信要過一年後才收得到。仔細一看,這個郵筒上還印著一句「幸福的等待」。慢遞郵筒目前由韓國郵局事業本部和地方自治團體經營,已遍及全韓國324個地方。
我挑了一張心儀的明信片,寫下當時我在江陵旅行的切身感受,把它投進了慢遞郵筒。我在想:
「就像寄信給未來的自己一樣,我也匯點錢給未來的自己吧?」這不也是一種「幸福的等待」嗎?
為退休做準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把我現在手上一部分的資金,留給未來的自己嗎?想一想,還真沒什麼大不了的,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那麼難?
不管怎麼苦口婆心,好像還是有一堆人聽不進去,所以我決定寫下這本書。我希望那些有拖延症、不想學習理財或是對自己的未來置之不理的人,從現在開始打起精神,感受真正的幸福。
這本書獻給對人生感到焦慮的青年們、獻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後台的年輕人。整本書有滿滿的「愛的碎碎念」以及我想傳達的五大內容─
1.打醒你,讓你知道為什麼YOLO會帶你走向GG。
2.讓你明白,怪別人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3.用條列式的方式,告訴你什麼叫做理財。
4.分享如何一邊準備退休,又能過得幸福快樂的祕訣。
5.談談那些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富足的故事。
從你看我的文章如雷灌頂的那一刻開始,你的人生將會改變。從現在開始,面對人生焦慮的時候,你不會再袖手旁觀,而且愈是焦慮你就愈渴望學習理財。你將體會到存錢的樂趣,而不是花錢的快感。你不會再渴望擁有物品,而是會渴望擁有資產;你也不會再追求物質,反而更追求體驗。
你不再只是生存,而是在生活;不再被生活推著走,而是可以自己掌控生活的方向;你不會再活在別人的定義下,而是會活出自己真心認同的樣子。
我的第一本書問世了,希望除了頻道的「訂閱者」以外,也能從「讀者」的嘴裡聽見這句話─「認識阿婆姐姐之後,我除了性別以外,所有一切都改變了。」
內文試閱
◎別等30年後,才後悔沒有好好理財
離開校園,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時候,有一件事絕不能拖—就是理財。剛開始賺錢的社會新鮮人,肯定對理財很陌生,不懂「理財是什麼?」覺得「理財好難」。
但如果一開始就拿自己不懂當作藉口,跟理財劃清界線的話,你這輩子都會搞不懂什麼是理財,我是認真的。理財不是一個會隨著年紀自動增長的知識,今年沒開始理財的人,明年大概也不會開始。
就這樣,任歲月持續流逝,對理財依然一無所知,只會傻傻認真存錢過日子(幸好還知道要存錢)。社會新鮮人以前拿的都是爸媽給的零用錢,第一次拿到公司給的薪水,反而不知道該如何運用,肯定會感到迷茫。
還有很多人脫離窮學生的日子,突然拿到數百萬韓元的薪水,就跑去瘋狂消費。賺錢固然重要,但「怎麼花錢」、「如何讓資產增值」同樣也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出社會之後,第一步要先學會理財。
‧理財,從一點點的關注開始
重點就是儘快開始關注「理財」這件事,並不是說立刻要做一些了不起的投資或馬上變成理財高手,而是至少要開始關注理財是怎麼一回事,願意敞開心房去了解。
所有一切,就只差在「一份關注」。當我們開始感興趣,就會把原本當成耳邊風的消息都聽進去;但倘若沒興趣的時候,不管別人說再多,一切就像過眼雲煙,什麼都聽不進去。對我們有幫助的資訊,其實早已如空氣般瀰漫在四周,能吸收多少,取決於我們投入的關注程度有多少。
千萬別認為「股票這兩個字離我很遠」、「這輩子都不可能接觸到房地產」。從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進入社會就要對理財保持關注,注意聽前輩們都在討論什麼,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像海綿一樣吸收周遭的資訊。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不容易,但只有儘快開始關注理財、儘快存錢,才能讓資產大幅增值。
‧50歲的人最後悔的一件事
一踏入社會,就應該先規劃好個人財務計畫,資產才能穩定增值。要是剛開始沒規劃好,以後只會後悔莫及。你知道50歲退休族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嗎?就是「年輕時沒有好好學習理財」。
未來資產(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設立的投資與年金研究中心(Investment and Pension Center),針對400位50歲以上的退休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有一題是「退休前沒有做好準備的事項中,讓你感到最後悔的事情?」有37.5%的人回答「沒有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尤其是沒有提前累積足夠的股票或基金投資經驗,最令他們感到後悔。
退休族裡,幾乎沒有人後悔「年輕時沒有多花點錢」,反而多半在感嘆自己錯失良機,沒有儘早透過積極投資,長期累積資產。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想讓資產增值,投資不可或缺。
如果不想等到以後才抱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就別再拖延了,立刻開始理財吧!從20歲開始練功,到30、40歲的時候才能成為高手。
與其等到將來才為了省錢吃盡苦頭(到時候你要多付出兩、三倍的努力),不如趁早開始。從年輕開始理財,可以在相同的存錢時間裡,累積更多資產。假設大家普遍都在30歲結婚,那麼事實上,20幾歲就是存錢黃金時期。結婚後,家庭成員數增加,支出會比單身時高出許多,存錢就變得更難了。
所以從剛踏入社會到結婚生子之前(通常短則5年,長則10年),要盡可能把握儲蓄的好時機。不管薪水有多少,就算再少也要盡量省吃儉用,認真存錢。即便日子再苦,只有在這個時期存到種子基金,而且有在好好投資的人,40歲以後才能享受經濟穩定的生活。
‧使用複利的魔法,讓時間為你賺錢
我們之所以要從年輕開始投資,有個重要的原因是「複利的魔法」。在談到複利時,常有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意思不是時間很珍貴,而是時間會幫你賺錢。時間會在我們不費吹灰之力的情況下不斷前進,時間愈久,錢就愈多。
複利是一種「連本帶利」的計算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重複的「複」加上利息的「利」,除了本金以外,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也跟本金一樣能繼續生出利息。也就是說,第一期所產生的利息會加在本金裡面,成為下一期的本金,所以這份利息是用跟本金一樣的利率,繼續生利息。
因此就算利率不變,期滿之後,本金跟利息也會隨著每一期利息的加成,愈來愈多。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曾說:「複利是第八大世界奇蹟。懂的人,可因此獲利;不懂的人,將為此付出代價。」
◎老後的未來,遲早會到
覺得自己離退休還很遙遠的20∼30歲世代,以及那些沒在為退休做準備的40∼50歲世代,每當我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為養老做準備?」他們多半都會回我:「我現在賺錢都來不及了,要做什麼準備?」這時,我就會在心裡面想著:「你現在錢都不夠用了,難道以後日子會更好過嗎?」
我在20多歲的時候,從沒想過「為養老做準備」。我認為那是40∼50歲的職場前輩才會聊的話題,對我來說還很遙遠。但是某天,我突然在想,如果我一直拖、遲遲不做準備,會不會就這樣直接迎來退休生活呢?年紀每年在長,只要我人還沒死就一定會變老大家都知道這件事,為什麼還要拖呢?
‧不只現在、未來也想過好日子
據說,人類的大腦本來就會下意識逃避自己不想接受的事實。也就是說,將來要享受愜意的生活,現在當然必須減少消費,但因為不想接受這個不舒服的事實,所以選擇視而不見,覺得「船到橋頭會自然直吧」。但這個問題,就算我們不想面對也躲不掉。
我們終究都會變老,現在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我們未來成為老公公、老婆婆的歲月也會變得更長。如果身無分文,「長壽」就會變成一場「惡夢」。俗語說:「出生貧窮不是我的錯,但死於貧窮卻是我的責任。」我們已經不再是窮人家的小孩,而是長大成為「窮人」,不能繼續把錯都怪在「家境不好」了。
想改變自己的未來,要從現在開始著手準備,未來才會有所不同。就算你的收入不算是有錢人,但現在不省一點、不把錢拿去投資,等到退休沒收入的時候,日子擺明了只會更苦。活在百歲時代,我不希望人生毫無計畫,所以我選擇在20幾歲這個相對年輕的時候,開始著手規劃「退休理財」。我最大的心願是老了以後可以不用為錢擔憂,像現在的我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儘管現在的人們動不動就喊著要「財富自由」,但我追求的不是眼前的財富自由,我投資的目的是要好好準備將來的退休生活。
我們的人生,不應該是年輕時短暫有過一段好日子,而是要一直過著好日子,直到棺材蓋上的那一刻為止,而不是短視近利,想著要在20、30歲的時候過得舒適。假設我們能活到100歲,那就要全面性的思考,這100年要怎麼過。如果你現在才30歲,不管過去過得如何,重點是未來這70年要怎麼過。
據說,人生的黃金時期不是20歲。大韓民國最年長的哲學家金亨錫曾在著作《活了一百年才明白》(暫譯)中提到,人生的黃金時期是60∼75歲(現在104歲的他,在近期的訪談中又改口多加了5年,變成60∼80歲)。如果不想把老年的黃金時期過成冰河時期,年輕時就得聰明做規劃,把年輕力壯當成武器,不遺餘力地拼命努力。
◎別讓薪水光是躺在薪轉戶裡
有些人會把流血流汗賺來的薪水,就這樣擺在銀行戶頭裡。領到薪水後,讓帳戶自動扣繳,剩下的錢繼續放在薪轉戶裡。薪轉戶通常都是一般的活期存款帳戶,幾乎沒什麼利息,雖然是我們主要往來的銀行,但它非但不會給我們利息,還會拿我們的錢去借給別人。
‧收入、支出、投資―準備3種不同用途的帳戶
上班族們無意識下放任不理的薪水,加總起來其實是一大筆錢。例如,規模龐大、員工超過千人以上的大公司,只要每個員工薪資戶裡平均放有50萬韓元,一千個人就會有5億韓元,如果存款額是100萬的話,就整整有10億韓元!把錢擺在薪轉戶,等於是在免費借錢給銀行。
想要聰明理財,首先要「拆分帳戶」;至於該怎麼拆分,只要按照用途分類就行了。有些人會建議可以拆成6、7個帳戶,但這麼做會增加管理的負擔,不建議理財新手這麼做。
各位可以簡單的區分成「薪資帳戶、零用金帳戶、投資帳戶」以上三個,把「收入、支出、投資」的帳戶區分開來就好。
以我為例,薪水入帳當天就會立刻把所有資金都轉到投資帳戶裡,需要生活費的時候,再從投資帳戶裡轉10萬或20萬韓元到零用金帳戶裡。零用金帳戶會申辦消費金融卡,但我不使用信用卡。管理費、電信費等每個月支出的固定費用,都會從投資帳戶裡自動扣繳。
‧錢放一天、就多一天利息的帳戶
投資帳戶,顧名思義是「待投資帳戶」,用來存放即將投入各種金融商品或不動產的資金。有個方法能夠讓這些錢在待機的同時,依然可以領到利息,這個祕訣就是使用高利活儲帳戶8。在申辦投資帳戶的時候,我會特別挑選這種帳戶。
高利活儲帳戶的存款跟薪轉戶一樣,隨時可以存入和領出,但是它的利息以單日計算,而且利率高於一般存款。在韓國,高利活儲帳戶被稱為「停車帳戶」,原因是人們會把閒錢或待投資的資金暫時「停放」在這裡,所以才有了這個稱謂,絕不讓錢有機會躺著耍廢。
當你的定存到期的時候,帳戶會進來一大筆錢,幾千萬韓元的資金,如果沒有立刻要投資又覺得擺著可惜,想稍微賺點錢的話,只要放進停車帳戶,就算只放一天,也能賺到一天的利息。
我們存的資金不到數十億韓元,利息雖然不多,但有個幾萬塊韓元的進帳也很不錯。有些人會覺得這點小錢根本不值得在意,不過我現在使用的停車帳戶年利率是3.2%,但比我薪轉戶(年利率0.1%)的利率高出32倍。
每個月看到利息進帳,心情都特別好,我甚至還會在記帳本的「額外收入」裡寫下「利息收入」,然後期待著下一個月又會有多少錢進帳。正因如此,我愈來愈想多存一點錢在停車帳戶裡,每當我要匯錢進去零用金帳戶時,心裡都覺得有點可惜,久而久之,自然就開始減少支出,存錢這件事也漸漸變得愈來愈有趣了。如果你也想沉醉在儲蓄的樂趣裡,就別再讓你的閒錢、緊急備用金、待投資款項一直躺在薪轉戶裡了,快把它們放進高利活儲帳戶裡吧!
◎跟我一起直購美股
‧宅在家也能輕鬆投資美股
「我連韓國股票都搞不太懂,可以投資美股嗎?」
「我英文不太好,好像沒辦法在美國選股。」
「美股要怎麼買?」
現在這個世界已經方便到不需要再煩惱這些問題了!只要有一支手機,就算是窩在家也可以買美股。美國跟韓國市場只有市場交易的時間不同,兩者同樣都以1股為單位進行交易。別說是1股了,如果你夠厲害,甚至可以把整個美國市場都裝進你的口袋裡。
我們沒必要去挑美國公司,只要購買已經把美國公司打包成套的「ETF」就行了。你可以透過年金帳戶購買在韓國上市的ETF,也可以直接購買在美國上市的ETF(這種方式就是「直接購買」美股),說白了就是你要在「酷澎(Coupang)」下單,還是在「亞馬遜(Amazon)」下單的差別而已。
對於股票新手來說,美國ETF是首選,因為不需要理會股價的漲跌。投資鬼才華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爺爺跟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下了一個10億元的賭注:
「如果你對自己的報酬率充滿信心,你就好好選股投資10年吧。這段時間,我就只投資追蹤S&P500指數的指數型基金(ETF)。」
10年後的結果是?巴菲特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基金經理人辛辛苦苦買賣個股的報酬率,最後卻比不上追蹤股價指數,只靠整體市場平均表現來決定報酬的ETF。巴菲特留下了一句話:
「長期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是最適合散戶的投資方式。提高投資報酬率的祕訣不是選一家好公司,而是長期購買指數型基金,綜合投資指數底下的所有企業。」
其實就連大多數的專家,都沒辦法連續挑出能打敗市場的股票。身為世界前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S&P(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每年都會分析由基金經理人操手的主動型基金,和追蹤市場指數的指數型基金,了解哪一方報酬率更好。統計報告指出,把資金全數投入指數型基金,只要等5年就有78%的機率可以贏過市面上的主動型基金。說穿了,不管再怎麼努力,大多數的基金還是逃不過指數型基金的掌握。
假如我們選擇投資個股,股價上漲的時候,因為價格昂貴所以不會進場,走跌的時候又不知道會跌到哪裡,也進不了場,每天盯著股票線圖乾瞪眼就飽了。股票必須持續加碼才能累積投資金額,但這種方式不但累積不了資產,還很傷神。
不過ETF就不同了,不管是上漲還是下跌都能放心加碼。我選擇投資美國ETF的理由只有四點:
1.小額也可以分散投資許多績優股。
2.歷史證實,市場指數會持續上升。
3.管理費便宜。
4.報酬率很高。
大家都說,股票投資成功的四大原則是「間接投資、分散投資、長期投資、低成本投資」,而美股的ETF可以一口氣解決上述所有問題。
‧不用擔心現在的高點
最近美國股市連連創新高,投資美股的散戶愈來愈煩惱,不知道該不該現在進場,一邊看著線圖,一邊跟股市打著心理戰。但你要知道,現在的高點在未來不會是高點;所謂的高點,是以現在為基準的高點,但長期來說,高點會不斷被刷新。
「如果買進之後股價就跌了怎麼辦?」煩惱這件事的話,你一輩子都買不到股票。你要知道,買進股票後,股價隨時都有可能走跌。股價有漲也有跌,如果害怕走跌,就把投資的時間拉長一點。放遠來看,今天就是破盤價了。
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麼嗎?就是拿著現金,在場外觀戰。
理財最大的風險不是股價暴跌,而是不參與股票市場。那些還在場外遊蕩的人,也許覺得這是最安全的方式,但長線投資最基本的守則就是「儘早進場,堅持下去。」以《約翰柏格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一書聲名大噪的指數型基金創始人約翰.柏格(John C. Bogle)也說過:「什麼都不要做,待在原地就好了。」
作者資料
阿婆姐姐 在外商奮鬥了10年的上班族,也是一位理財YouTuber。秉持著「幸福的退休生活由我自己打拼!」的信念,從20幾歲就開始為退休做準備,也早早就領悟到了,自己的靠山要自己打造所帶來的幸福感。 阿婆姐姐以碎碎念的方式,一方面勸告那些還在拖延不理財的人:「趁我還願意好聲好氣的時候,給我開始理財!」一方面用理財小白也能一看就懂的簡單方式,提出如何理財的具體執行方法,在韓國年輕人中大受歡迎。 她認為理財就是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以明快、健康且積極的價值觀,比起眼花撩亂的投資技巧和法門,更希望分享豐富人生內涵的心態面。希望自己的第一本書,不只能讓更多人正視理財的重要性,也能得到改變自己人生的勇氣。 YouTube|@할미언니 Instagram|@halmi_writer E-mail|beny80200@hanmail.net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