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常笑我,推薦書本來就是很主觀的事,為什麼我會如此在意?其實我在意的並不是自己的口條流暢或是文字功力,是否獲得讀者的認同,而是每次推廣閱讀的心,總能獲得讀者們的鼓勵回應。那種因為交集於一本書的感受感動,交流彼此的生活經驗,是閱讀最強大的共鳴。
還記得三年前剛開始嘗試影音說書的閱讀推廣方式時,為了不增加同事們的工作負擔,並沒有在影片上加字幕。說書影片後推出後反應熱烈,我在眾多表達肯定的讀者留言中,看到一篇十分有感的回應。這位讀者告訴我,她從大家的文字中,似乎「聽見」了說書人的精采,但很可惜她因為聽力受損,無法從影片中聽到我的說書內容,覺得十分可惜。
於是,我立刻與小編討論,並請託務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逐字聽打在影片列上字幕,服務更多有需要的讀者。增加這道動作後,即使要多花一個多小時進行後製,但大家深覺意義,樂此不疲。
又有一次,我介紹了一位韓國插畫家的圖文書。作者從小失去聽力,但藉著自己的努力與信念,在網路上自學創作出書。眼見已為自己找到人生發展方向,上天卻又對她出了一道殘酷功課︰醫生宣告她即將失去視力。這本書溫暖又深具啟發力量,有位讀者留言與我分享,她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外甥因為視網膜病變再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