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號:如果有一天,書不見了
如無法正常顯示,請按此
(天)
NO.127 Mar 2018
折價碼:MOTX961SJ
使用期限:2018/3/31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虫說新語 如果有一天,書不見了
  出版幕後 橫跨八十年時空,重現老台灣的文化繁景──《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
  閱讀與生活 飲食世界的十萬個為什麼,開啟你對美食的想像與渴望!
  編輯說書 莎拉波娃最私密且毫無保留的奮戰人生完整公開
  閱讀特輯 影響別人的力量,全都來自大腦──《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
  編輯說書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失落的一角」,但真正的「圓滿」是什麼?
  熱門話題 【線上國際書展最後倒數】全館2折起,滿$899現折$150!

如果有一天,書不見了

文/城邦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如果有一天,書不見了。這個假設,對我們來說,可能很難想像。即使現在感嘆閱讀風氣每下愈況,但台灣這塊小小土地所蘊含的豐富創作量,如果以新書出版人均數值來看,可還是名列世界第二。
  曾經有媒體朋友問我,既然圖書產值五年來腰斬一半,為什麼台灣每年的新書出版量還是未見明顯減少。這個問題聽在出版人耳中,百味雜陳。確實,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無論就現實的投資報酬率,或是銷售產值的財務分析,出版人常自我調侃,這個行業早已是被宣告沒入夕陽餘光的手工業。只是,出版的價值與意義,真的只能懸於業績興衰之間嗎?

  出版不同類型的書,提供讀者觀察世界的不同視角,滿足解決問題的功能需求,或是心情的慰藉抒發出口,一直是出版人最開心也最驕傲的職志。每做一本書,發現一位有才氣的作家,開發一個新的觀點領域,展現一種生命態度與生活實踐,都是無比開心。因為享受並堅持這樣有意義的工作,冀望能永續傳承文化的價值與閱讀的美好體驗,就是答案。

  所以,市況再不被看好,每年的新書出版數字,還是一種代表對這個世界充滿期待的不絕望正向力量。

  擁有源源不絕的新書可讀,是我們的幸福還是一種無感?最近看了幾本書,描述在戰爭動亂迫害下,一群人冒死穿梭槍林彈雨下,搶救、保存圖書的故事。對比之下,格外珍惜我們還有閱讀的自由與心靈富裕。

  2012年,激進份子攻占西非馬利共和國,控制了包括廷巴克圖在內的大部分領土。身為藏書管理員的阿布杜.海達拉博士,開始策畫一連串驚險的盜書行動,將三十五萬冊珍稿全數偷渡出城,為的是要為後世留下伊斯蘭文化的文化瑰寶。同年,敘利亞政府軍圍困達拉雅這座城市,兩年間以沙林毒氣、八千多顆炸彈沒日沒夜地轟炸,城裡原有的二十五萬人,現在只剩不到八千人。儘管漫天烽火,卻有四十多位反抗青年拚死也要挖出埋在廢墟裡的書籍,運送到隱密的基地。「於是,一座紙做的要塞從千瘡百孔的城市中升起,那就是達拉雅的祕密圖書館」。

  在敘利亞戰地倖存的年輕人,他們相信自由的追求,可以從閱讀、思考與討論開始,並在閱讀書籍與圖書館各式講座的座談中,探尋自我價值,追求不受權威箝制的自由。因為唯有閱讀與交談的時光中,才能感受到被戰爭剝奪殆盡的活著的快樂。

  人為什麼要閱讀,看書的意義又是什麼?在戰地下的他們,給了我一個繼續待在出版業的崇高理念與堅持動力—「還能當個人」。書的價值,本就不在於艱澀的結構,也非基於沈重的理論,而是代表對未來懷抱更美好的信物。書,不是稱霸世界的武器,而是能付出給予的力量。我也相信,書,能為每個人綻放美好的可能,而非宰制思想的工具。

  唯有失去,才知珍惜。希望閱讀之於我們,永遠不會有那麼一天。
如對本電子報有任何意見,歡迎惠賜意見批評指導,謝謝。來信請寄ramson_lin@hmg.com.tw

閱讀推薦:
(cover)私運書的人 (cover)廷巴克圖的盜書者 (cover)烈日帝國:非洲霸權的百年爭奪史1830-1990 (cover)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
如果你以為自由的追求必須向暴君開槍,請看看這群年輕人如何以閱讀織起未來與希望。   為捍衛數百年歷史的珍貴伊斯蘭手稿,一群圖書館員化身膽大包天的盜書者,鋌而犯險搶救古籍!   深度探究近代非洲殖民史的歷史著作,開啟黑暗大陸的一把鑰匙,透析當代歐洲殖民史的專業指引   受困在敘利亞內戰裡的人民,在不間斷的空襲、地面攻擊中,如何不屈不撓奮力地活下去?
 
一位只做洋人生意的木匠,
一場全島共襄盛舉的盛會,
橫跨八十年時空,
重現老台灣真真確確存在的文化繁景。

文/麥田出版編輯 海吉

「10.10.10」(昭和十年十月十日)
整個台北有一支紀念章大軍,紮營插旗,駐守各地,
為博覽會助勢,也為台灣效力,大聲宣傳。

從紀念章上,我們看見三○年代台灣的繁榮與活力,
也看見那個年代民間的文化細膩度。

  日本時代最早的一枚紀念章,始於一九○二年官方的一枚祝典紀念郵戳。到了一九三一年,風景名所紀念章才開始冒出頭,而這一波風潮來到台灣博覽會期間,更是整個大噴發,來到最高潮!本書主人翁楊雲源的集印簿,展示了當年盛況:餐廳、電影院、照相館、書店、文具店、印章店、藥局、菓子店、皮鞋店、布店、咖啡店、旅館、市場、廟宇、神社、溫泉旅宿,全都登場!每個商家的紀念章都製作精緻,極富特色,其線條、文字、空間配置皆令人驚嘆於當時的美學與手工技術,沉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仍色澤飽滿。

這些台灣博覽會紀念章,
官方紀錄未見、絕無僅有。

  然而,這數百個紀念章上的線索少到不能再少,有的僅有日文店號,更別提配上設計怪趣的圖案,著實叫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作者陳柔縉費時兩年逐一辨識這些紀念章,不但調查考究出其來源,更生動地述說諸多逸事。我們才得以了解,那不只是官方自嗨的一場活動,更發現當時可說是整個民間動員起來!

  光讀至此,是不是就覺得這本書好有特色,想親自看看呢?
  更何況附上兩張昭和十年復刻版地圖(內行人知道,外面買不到!)
  親切為您附上購書連結:http://www.cite.com.tw/book?id=75427

  • 嘸講你毋知,關於編輯與設計糾結的一百件二三事
①開本究竟要正方形、橫式開本,還是特十六開??
製作圖文書時,編輯與設計心中最理想的情況,不外乎每個章節的圖片與文字比重接近,不但有助於版型設定,也能營造穩定的閱讀節奏。然實際上,無遮爾好康的代誌常常因為題材,而出現棘手的情況。這本以一九三五年台博民間紀念章為主軸的書,是吉編碰過最為燒腦的了:光是印章就有三百個;紀念章的身世礙於歷史考證,而無法使其保持在某一個字數上下;為了讓讀者彷彿置身虛擬實境,在三○年代的台北逛街,搭配兩百多張歷史影像……這總總使得初始的開本設定,就傷透了腦筋。

②一邊是老闆成本,一邊是讀者,左右都為難了自己(歌~)
「跨頁圖片受制於書本邊膠,無法一覽全貌」,吉編遇見這種情況時,也只得按耐住想壓平裝訂邊的衝動,否則書背部不僅有回不去的皺褶,還會像掉了下巴,闔不起來。然很現實的考量:成本與製作工時,會放在前面評估,再來就是圖片價值的認定了。幾經評估,這本博覽會書決定採用裸背線裝的方式呈現的原因在於,歷史影像縱使無法比擬今日拍的相片,但價值不取決於解析度,仍希望以最適當的大小,傳達老台灣的面貌。所以讀者在書中可見多幅跨頁及於單頁橫擺的老照片或繪葉書。

文字排版上,主文「章之路線」的部分,跳脫正規,以橫排方式行文,閱讀上更為舒適流暢。至於主角紀念戳章,也安排與實章大小相近,可仔細欣賞圖案之美、工藝之心──你將驚艷於每個章質感都很一致,不論是設計或是雕工(當時可沒機器呢),衝破方圓框架的形狀,甚至連個「台」字都能做出不同的表現。



③真是好章、好章啊~
設計師王志弘表示,製作這本書也是一個紀念,因此將書名設計成印章,蓋在紙上,應用於書封、腰帶上,與彼時眾多的台博紀念章相呼應。

書名印章以文字搭配圓形及方形符號,構成台灣的形狀,從各方朝往中心的箭頭,則象徵這是一場全島動員起來的盛會。

耗時三個多月編排的心路歷程,礙於篇幅暫分享至此(揮手)。

閱讀推薦:
(cover)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 (cover)廣告表示 (cover)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cover)宮前町九十番地
以紀念章為翼,回返日本時代,不僅止呈現商店的面容,還要繼續說那些始終說不完的故事……   日本時代的廣告,如何豐富得令人目不暇給?原來老廣告是最懂生活趣味的時代說書人!
  濃縮日本時代台灣民心人情及各樣怪奇的趣聞
  張超英──戰後台日關係的傳奇人物,沒有他,將是截然兩個不同的世界。
 
 
開啟美食的想望,更懂得感受品味餐桌上的料理美味!

文/創意市集執行主編 温淑閔

  飲食之於日常,以一日三餐形式為我們所食所用,再往細裡探究,其實更以不同形式滿足餵養著我們的心靈。一碗麵食的滋味,或許讓人想起媽媽的某道家常菜,讓異鄉遊子,心中浮現一絲溫暖;一杯在地風味的溫熱咖啡和餐點,或許讓人想起某趟城市旅行的片段,隨著咀嚼,旅行的溫度與記憶再次湧現。食物所帶來的功能與感受,不僅僅是溫飽而已。

  美食也總以各種動人的面貌出現。不同的風土豢養,長成了各種不同樣子,有著不同的風味。而呈上餐桌的料理,也隨著各個國家文化不同,有其各自獨特的形式風味。麥子做成麵粉,可以變化成喬治亞人食用的卡里餃,包裹著撒上黑胡椒的肉餡,在麵皮上頭捏著結,象徵「嘴巴」或者「肚臍」而不食用此部分,只享用下方的餃子;在西藏則化身為最著名的饃饃,包著各種不同變化的肉餡食用,最常見的則是犛牛肉;在台灣,更不能不提名聞遐邇的小籠包,吸引了各國遊客前來品嚐,將此視為代表台灣的美食小吃之一。

 
  為了探索更多的關於美食的一切,本書作者茱莉亞・羅斯曼歷經一年多時間,走訪世界各地旅行,將各個國家的美食文化風情,藉由繪畫及文字呈現,集結成《食物解剖》一書。從各國的飲食文化及食物歷史、蔬果的種類身世、五穀雜糧的種植與料理、肉類的切割與好吃烹煮秘訣、乳製品的製作與美味享用方式、各種味覺與魔幻香料的應用、茶與咖啡及各式酒類的飲品調製,乃至各式蛋糕甜點的製作與介紹等等,全部都有詳盡及趣味的解說羅列,透過像是食物版的「十萬個為什麼」種種提問,讓人對於食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且因而更愛這些餐桌上的美食。


  就跟著茱莉亞・羅斯曼一起繼續進行對食物探索的旅程吧,並且持續保持這種熱情,相信你會更懂得感受與品味餐桌上的料理美味,享受飲食帶來的美好。
 

閱讀推薦:
(cover)食物、文化、與戰爭 (cover)雞尾酒裡面有雞尾巴嗎? (cover)料理世界史 (cover)料理世界史
美食不只是味覺,更改寫人類的文化與戰爭!   海明威最愛喝哪款酒?雞尾酒跟雞的尾巴有什麼關聯?詼諧的調酒小常識都在這
  吃細菌比消毒更健康?一個人能否一整年只吃發酵食品過活?一起來探索發酵世界
  穿越千年時空的一百道食譜,帶你品味自古至今流傳在食譜書中的美食故事
 
莎拉波娃無所畏懼的奮戰人生

文/商周出版編輯
  
  尼爾森‧曼德拉曾說過:「不要用我的成功評斷我,用有多少次我失敗後又站起來繼續奮鬥來評斷我。」

  對於運動員來說,這是再適合不過的一句話。不論是從事什麼樣的運動,一位運動員在其生涯之中總會遭遇到許多次傷痛與失敗挫折的打擊,但能再度爬起、踏上擂台奮鬥的人卻是屈指可數。

  然而瑪麗亞‧莎拉波娃正是其中一位。


  她的球技並非最強,她的身材條件也不是最好,也曾自嘲自己速度不夠快,跟不上其他人的強力回球,可她依舊奪得了世界球后寶座,而這一切絕非機緣巧合。

  從四歲左右開始接觸網球的她,跟著父親放下一切前往美國學習網球,不只語言不通,還遭遇到一些只想利用她賺取知名度的學院教練,但她忍受,並且專注於那顆黃球之上,用她的發球與回擊解決問題;她也曾遭受當時稱霸網壇的小威廉絲無數次的擊敗,但求勝的決心帶領她贏下關鍵的對戰,笑納大滿貫金盃;她的肩膀傷勢也令她在奪冠之路上浮浮沉沉,一度找不回球感,可是「拒絕放棄」引領她再度奪下世界第一,也是唯一一位傷後重返世界第一的網球球員。

  這本書完整的紀錄了這位俄羅斯女孩是如何在她邁向巔峰與迎向低谷時一步步茁壯她的球技與她的心智,她的成功除了努力和運氣,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的勇氣,不畏懼挫折再次擊敗而勇往直前的信念。無數次的挫敗並不代表你永遠都會失敗,只是這一次你還沒有準備好,而最後能擁抱勝利金盃的人,他只是比其他的人在被擊倒時願意多站起來一次,讓自己不屈服於挑戰之前,但這卻是成為第一最重要也必要的致勝點。
 
閱讀推薦:
(cover)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 (cover)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cover)跑出全世界的人 (cover)穿越一條柏油路到古都古
謝文憲50堂人生職場課,教你看清楚「平衡」的真相,學習「取捨」的智慧。   日本國民導演是枝裕和回顧創作之路,娓娓道出「拍片時思考的事」
  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首度公開,最真實、深入的NIKE創業傳奇!
  沿著4萬6000公里夢想之路,在貧窮國度裡,找到心中最富有的勇氣與天堂!
 
 
影響別人的力量,全都來自大腦

文/經濟新潮社總編輯 林博華

  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

  為什麼這麼說呢?

  想想看,你的一舉一動,在發生之前,都是先經過大腦內的神經元發射,傳導電子信號到特定的區域,才使你開始行動,或做出決定等等。

  這是一種微觀式的觀察,就像是物理學告訴我們的。

  你可能記得,我們世界中的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又可以分割為質子和中子,質子和中子又可以繼續分割為夸克……

  這樣子發展下去,就會有很玄的事情跑出來。例如我們喝一杯水,實際上是喝下去一大堆氫原子和氧原子,也就是喝下了一場空,其實什麼都沒喝到。為什麼呢?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而原子核只佔整個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而電子比原子核還要小1000倍!所以,如果把這杯水中所有原子中空的部分抽走,剩下的東西我們肉眼根本看不到。你喝下去的一杯水,只是空間本身而已。

  有點類似的,如果是對人類做微觀觀察,就在於人的大腦。正如本書作者所說的:

  「本書的基本假設是,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閃過腦中的每一個想法、經歷到的每一份感受、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腦內的神經元發射所產生。可是,你的大腦並不完全屬於你,而是百萬年來不斷被寫入、改寫、編輯的密碼的產物。透過了解這組密碼、以及它為什麼編纂至此,我們更能夠預測人們的反應,並理解為什麼常見的說服方式會有些成功、有些失敗。」

  作者塔莉.沙羅特是英國頂尖的神經科學家,她研究的是情緒、影響力、決策的腦科學。但是這本書寫來並不生硬,其實很生活化,因為她是為一般讀者而寫,而針對的是一般大眾最困擾的溝通問題,或者是如何把自己、自己的東西推銷出去,讓別人接受。這類問題一般商業書都談過,然而本書作者以她的專業,從七個因素切入,去看人和人互動的問題:先念(既有的信念)、情緒、動機、授權、好奇心、心態和他人,並說明這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正確、有效地發揮影響力,達成你想要說服或溝通的目標。

  本書的寫法平易近人,有許多故事、實例、還有令人驚訝的實驗結果,很適合喜歡心理學、行為科學的朋友閱讀參考。

閱讀推薦:
(cover)你想通了嗎? (cover)邏輯思考法圖解 (cover)系統思考 (cover)大腦簡史
本書探討解決問題時常遇到的思考盲點,及處理問題的關鍵思維   不擅長在眾人面前說話嗎?常會不知如何選擇?教你如何有邏輯的思考、說話與書寫
  你需要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
  大腦如何演化而成?第一顆大腦如何誕生?為什麼我們會有大腦?大腦的自由意志是否受限於基因?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失落的一角」,
但,真正的「圓滿」是什麼?

文/水滴文化編輯 李依蒨

它失落了一角,它不快樂。
所以,它出發去尋找那失落的一角。
有一次,它似乎找到了最完美的一角。
可是它沒有緊緊抓牢──弄丟了。
另一回,它抓得太緊──弄碎了。

  看到這兒,你是否想起了面對愛情的恐懼遲疑、教養孩子的過與不及,以及人生每個當下的選擇難題?謝爾的書總有這種魔力,讓人看著看著就在自己的人生裡找到共鳴。

  我們都曾尋尋覓覓、試圖填補內心缺口,追尋的過程磕磕絆絆,也許揮霍年輕、也許叛逆乖張,也許乖巧溫馴,只為留下「我存在」的證明。一路上,我們追求、磨合、放棄、暫停、孤單、陪伴、自由、追尋……直到人生過了大半,「青春」早已不復存在。

  人生至此,或許跌跌撞撞,或許平凡如常,回頭看《失落的一角》才發現:我們都是「缺角的圓」,也是「失落的一角」。

  原來,謝爾筆下刻畫的這一路風景,竟是你我的人生。

閱讀推薦:
(cover)失落的一角 (cover)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 (cover)愛心樹 (cover)閣樓上的光
一個關於「缺憾」與「滿足」的故事   一個關於「追尋」與「自我圓滿」的故事
  傳頌50年的經典繪本——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讀完這本書,但可能要用一生去咀嚼它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想像世界,讓你找回失去的童心,滿足孩子的美好想像。
 
  一本書,改變你的不可能  
  想要年後轉職嗎?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吧!因為你值得!  
  暢銷字型MOOK《Typography 字誌》,帶你探訪手寫字的魅力!  
  在最瘋狂的紙醉金迷之中,直面自己的陰暗與光明──《決勝女王》  
  穿越千年時光,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  
  天下烏鴉一般黑,扭曲而致鬱的《她不知道那些鳥的名字》  
(BN)線上國際書展正式場





(BN)怎麼剛放假,就上班了? (BN)食譜書展   (BN)國際觀書展
(BN)《生命如何創新》延伸書展 (BN)臉譜三月新書聯展   (BN)《33天之後》延伸書展
       
   
   

如欲訂閱更多精彩電子報請至【城邦讀書花園–電子報館】

本著作權屬於書虫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城邦讀書花園(底部BN)
底部阿虫 城邦讀書花園
FB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