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618特促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營管理 > 領導管理
最後期限:專案管理101個成功法則(20週年紀念版)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最後期限:專案管理101個成功法則(20週年紀念版)

  • 作者:湯姆.狄馬克(Tom DeMarco)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出版日期:2024-05-30
  • 定價:390元
  • 優惠價:79折 308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7月30日止
  • 書虫VIP價:293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78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2024愛閱節/新書看漲/商管理財
  • 【百大暢銷書75折起】挑起你的求知欲,滿足閱讀癮!

內容簡介

專業推薦 姚詩豪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詹文男 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 楊亨利 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兼任教授 盧鄭麟 兵法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 本書是難得一見的專案管理小說! 湯普金斯是一名資深的專案經理,但不幸被公司裁員了。有人出高價「請」他到一個海上小國,負責6個軟體產品的開發專案。資金、人員、設備都已齊備,湯普金斯以為可以大顯身手,甚至進行一次難得的專案管理實驗——將所有人分成18個團隊,也就是每個產品成立3個大小不同的團隊彼此競爭,藉此觀察不同的人數、工作方法對專案有何影響。但是他漸漸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各種問題紛紛出現,時間越來越少,眼看著「最後期限」即將來臨…… 本書用一則虛構的故事,闡述了真實世界中專案管理的一般原則。它將專案管理的條列式知識,以生動的場景、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呈現,一掃專案管理書籍的枯燥之感,讓您在輕鬆閱讀小說的同時受益良多。每一章以主角的日記結尾,並歸納出101個成功管理專案的法則,這些是本書作者——軟體界的權威湯姆‧狄馬克累積數十年實務經驗,所得到的經驗與智慧,可以幫助你在下一個專案中無往不利! 書中提到一些重要的管理觀念,例如: ‧管理的四大要素: 1. 選擇對的人 2. 為他們分配對的工作 3. 讓他們保持積極 4. 維持團隊的凝聚力 ‧管理者要: 1. 用心來領導 2. 相信你的預感 3. 建立起團隊的靈魂 4. 能夠嗅出謊言 ‧壓力下的人思考不會變快 ‧憤怒=恐懼。隨便對屬下發怒的經理一定是因為恐懼才會這麼做。 ‧只要在開發過程中有多個參與者,就一定會有衝突存在。 ‧規格文件中的含糊,意味著不同的系統參與者之間存在著未解決的衝突。 ‧有無數種方法可以浪費一天的時間......但是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拿回一天的時間。 【國外好評】 這是一本令人回味無窮、愛不釋手的管理書。《最後期限》的故事兼具創新及趣味性,在每一章結尾還附有對於團隊專案管理非常有用的實務法則。——John Sculley,蘋果公司前執行長 這是一部故事性很強的技術管理書籍。它涵蓋了許多主題,從專案評估到選擇度量單位,從解決衝突到處理含混不清的規格說明……盡情揮灑的管理智慧已使本書物超所值……《最後期限》就像呆伯特的漫畫一樣有趣,但是不那麼諷刺。更重要的是,書中蘊含許多深刻的智慧,可以幫助你在面對下一個「最後期限」時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我強烈推薦這本書。——Edward Yourdon,軟體業知名顧問、《約耳趣談軟體》作者

目錄

推薦序 好好學習專案管理的軟硬技能 盧鄭麟 推薦序 組織生產力提升的關鍵——專案管理 詹文男 推薦序 看小說也可以學習到專案管理的智慧 楊亨利 前言 第1章 機會來了 第2章 一堂管理課 第3章 「矽谷」 第4章 管理者的第一天 第5章 元首 第6章 全世界最偉大的專案經理 第7章 徵才 第8章 風險管理與生產力 第9章 人力資源管理的大將 第10章 建立模型與模擬 第11章 最後期限:理想與現實 第12章 數字狂 第13章 流程改善 第14章 設計與除錯 第15章 加班的效果 第16章 含糊的規格文件 第17章 解決衝突的專家 第18章 衝突與調解 間奏 第19章 專案的人員安排 第20章 減少無效會議的方法 第21章 決戰開始 第22章 年度最轟動的上市股票 第23章 101個法則 書中人物名錄 編後記

內文試閱

  前言      1930年代,科羅拉多大學的物理學家喬治.迦莫夫(George Gamow)開始撰寫一系列關於湯普金斯先生(Mr. Tompkins,一個中年銀行職員)的短篇故事。故事中的湯普金斯先生對於現代科學很感興趣。他總是去聽當地大學一位物理教授的夜間課程,然後在課堂上他必定會睡著。當他醒來的時候,他會發現自己來到另一個宇宙,在那裡某些物理常數發生了令人驚訝的變化。      例如,其中一個故事提到:在湯普金斯醒來的宇宙中,光速只有每小時15英哩。這意味著他可以騎在自行車上觀察到相對論的效應:當他加速時,城市的街區在他前進的方向上變短了,而且郵局的時鐘也變慢了。在另一個故事裡,湯普金斯來到一個普朗克常數為1.0的世界,這時他可以在撞球台上看到量子力學所描述的效果:球不是直線地滾過球台,而是隨機地出現在各個離散的位置上。      當我第一次讀到迦莫夫的故事時,我還是一個少年。就像湯普金斯一樣,我對現代科學也非常感興趣。當時我已經讀過很多關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資料,但是,直到我讀過《湯普金斯先生在奇境》(Mr. Tompkins in Wonderland)之後,我才真正對這些理論有了自己的理解。      我一直很推崇迦莫夫獨創的教育方法,這使我想到用類似的方法來闡述一些關於專案管理的原則。我需要做的就是描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經驗豐富的專案經理被送到一個「奇境」,在那裡專案管理的規則發生了有趣的變化。這就是《最後期限》最初的靈感來源——我應該感謝迦莫夫,因為我借用了他的靈感。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叫湯普金斯的經理人,以及他在前蘇聯摩羅維亞共和國(Republic of Morovia)的軟體專案中不尋常的經歷。      摘錄:專案管理的成功法則      優質管理的四大要素:      ● 選擇對的人。      ● 為他們分配對的工作。      ● 讓他們保持積極。      ● 幫助團隊凝聚起來並維持團隊的凝聚力。(其他一切都只是「文案」)      安全感和變化      ● 除非感到安全,否則人們不可能去迎接變化。      ● 在所有成功的專案中(以及在絕大多數其他有價值的工作中),變化都是基本的要素之一。      ● 缺乏安全感會讓人們反對變化。      ● 逃避風險是致命的錯誤,因為這會讓你也得不到與風險同在的利益。      ● 人們可能會因為來自客觀世界的直接威脅而覺得沒有安全感,但是如果發現管理者可能濫用權力來懲罰自己,他們一樣會覺得沒有安全感。      面試和徵才      ● 徵才牽涉到所有與管理有關的身體部位:心、靈魂、鼻子和腸胃(但主要是腸胃)。      ● 不要獨自進行──兩副腸胃遠比一副腸胃要好兩倍以上。      ● 對於新的雇員,交給他們的專案最好難度不超過他們曾成功過的專案;把有挑戰性的目標延到下一次。      ● 尋求建議:你最想用的那個人可能還知道其他很好的人選。      ● 多聽,少說。      壓力的效果      ● 壓力之下的人思考不會變快。      ● 增加加班時間只會降低生產力。      ● 短期的壓力甚至加班可能是有用的策略,因為它們能使員工集中精力,並且讓他們感到工作的重要性。但是長期的壓力肯定是錯誤的。      ● 經理之所以會施加那麼多的壓力,也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或者因為其他辦法的困難而感到畏縮。      ● 最壞的可能性:使用壓力和加班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在專案失敗時,證明大家並非沒有努力。      專案社會學      ● 讓不必與會的人可以放心離開,而保持會議的精簡。有一份公開的議程,並嚴格執行,這是最簡單的辦法。      ● 專案需要儀式。      ● 用小小的儀式來使人們注意專案的目標和理想狀態:小規模會議、零缺陷工作等等。      ● 採取行動,防止人們隨便發怒。      ● 記住:憤怒=恐懼。隨便對屬下發怒的經理一定是因為恐懼才會這樣做。      ● 意見:如果所有的人都懂得「憤怒=恐懼」這個道理,就能明顯地看出發怒的人是在害怕;由於人們傾向於不顯露恐懼,他們不得不藉由憤怒來發洩情緒。(了解了這一點,並不能解決這些生氣的人的問題,但是一定可以讓其他人好過一點。)

延伸內容

〔推薦序〕 好好學習專案管理的軟硬技能 盧鄭麟 你以為只有公司的工作才叫專案嗎?其實,當你安排一個私人旅行的時候,你已經在管理一個專案了,只是此時你同時扮演著專案經理、專案團隊和客戶的角色罷了。事實上,不論在工作或私人場域,專案都無所不在,而我們也經常不知不覺地在管理著這些專案。既然專案管理和我們的日常關係這麼密切,那麼,我們理應很擅長管理專案才對。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我在科技業和管理顧問業從事專案管理相關工作已近三十年,接觸過數百個專案管理實務案例,從中我發現,專案管理一直都是很多企業管理者和專案工作者的痛,許多專案都遭遇過需求不斷變更、時程延宕、成本超支、跨部門溝通困難、最後關頭才品質瑕疵爆量,導致專案難以收拾的狀況。最後只能靠專案團隊賣肝賣腎加班,拼命修補瑕疵來勉強結案。企業和團隊都苦不堪言。 此外,由於專案經理多半也沒有團隊的績效考核權,有責無權,許多人因此而相當排斥擔任這個職務,結果,組織的專案管理知識和經驗也就變得更加難以傳承,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然而,專案管理真的有這麼困難嗎?難道沒有一套方法可以來解決這些困境嗎? 我們知道,一個專案想成功,絕對必須先掌握能做出產品的技術。不過,光靠技術是不夠的,若組織沒有良好的專案管理制度,當大家聚在一起做專案的時候,團隊就經常會陷入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甚至是山頭林立的狀態。這就好像你徒有一群強壯的士兵(專案團隊)卻沒有一位能謀善戰的將軍(專案經理)領導大家打仗一樣,這樣是不太可能打出一場漂亮勝仗的(順利成功結案)。 此外,還有不少人認為,專案經理不需要懂技術,但我卻不敢苟同。舉手機開發專案為例,它需要整合很多技術,諸如軟體、邏輯電子電路、無線通訊、光學、聲學、機構、省電、散熱以及生產製造等,就算專案經理無法對這些技術「樣樣精通」,但我的實務經驗卻一再證明,專案經理一定得「樣樣都懂」。因為唯有如此,專案經理才能聽懂技術人員在講什麼,才能加入討論,才能洞察團隊盲點,最後做出最佳化的大小決策。否則,專案經理不可能得到團隊尊敬,也不可能指揮得動團隊。 專案的領域知識和技術,只要不恥下問,通常都不難,因為專案經理並不需要懂得比團隊還深。不過要讓大家好好配合專案經理的指揮,確實還需要其他的軟技巧。譬如,專案經理得掌握利害關係人的各種眉角,得懂人性和心理學,還必須有足夠的組織政治生態敏感度。別懷疑,一位優秀的專案經理就是得有這樣的三頭六臂能力。 這麼多軟硬技巧要學,確實得花很多的心力。不過先別擔心,事實上,有一個很重要而且一點也不難,還可以讓你的專案管理事半功倍的利器,你一定要先學起來,那就是「專案管理計畫」。這個計畫必須涵蓋專案所有的人、事、時、地、物、錢的細節,包括它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聯性。 比方說,專案必須交出哪些成果,否則就會無法結案?這些成果的品質驗收標準為何?需要做哪些任務才能得到這些成果?任務之間的先後順序怎麼安排?誰來執行這些任務?任務各需多少時間、設備和材料?各任務的成本是多少?這些都要放進計畫之內。 有了這份詳盡的計畫,專案團隊就有合作的共同依據,專案經理就有計畫執行的監控基準,一旦有人偏離了計畫,專案經理就要馬上評估,看看是否有必要立即矯正,這些就是專案管理最重要的規劃、執行和監控的技巧。如果你能掌握這個部分,專案的推展就必定能夠順利很多,而想學習這些技巧,《最後期限》這本書就是你最好的老師之一。 本書作者以小說的手法來詮釋許多原本生硬的專案管理議題,讀起來讓人欲罷不能,學習起來很輕鬆。內容涵蓋了專案管理方方面面的軟硬技巧,廣度也很足夠。如果你能每隔一段時間就回頭重溫一次本書,我相信你會發現,本書其實很有深度。強烈推薦你,一定要好好珍藏、閱讀這本經典好書。 (本文作者為兵法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曾擔任HTC軟體專案經理團隊主管)

作者資料

湯姆‧狄馬克 Tom DeMarco

大西洋系統協會(Atlantic Systems Guild, www.atlsysguild.com)的主持人之一。他從1979年起,就針對專案評估、生產力、管理、企業文化等主題授課、撰述與提供顧問服務,因而享譽國際;他也是卡特聯盟(Cutter Consortium)的成員。1986年,他因「對資訊科學的終身貢獻」獲頒J.-D. Warnier獎;1999年,因「對軟體工程方法的終身貢獻」獲頒韋因.史帝文斯獎(Wayne Stevens Prize)。他的顧問工作主要是擔任專家證人(expert witness),偶爾也接受專案和團隊的諮詢工作。他的寫作主題包含開發方法、組織功能與組織功能失調。   狄馬克的著作除了《最後期限》外,還有與提摩西‧李斯特(Timothy Lister)合寫的經典名著《Peopleware》、《與熊共舞》(皆由經濟新潮社出版)。他現居住於緬因州坎登(Camden),並且在附近的緬因大學授課。 相關著作:《與熊共舞:軟體專案的風險管理(經典紀念版)》《Peopleware: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經典紀念版)》《最後期限:專案管理101個成功法則》《Peopleware: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增訂版)》

基本資料

作者:湯姆.狄馬克(Tom DeMarco) 譯者:UMLChina翻譯組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書系:經營管理 出版日期:2024-05-30 ISBN:9786267195666 城邦書號:QB1021Y 規格:膠裝 / 單色 / 36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