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琥珀之書:傳承萬物記憶、透視歷史風貌的永恆傳奇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琥珀之書:傳承萬物記憶、透視歷史風貌的永恆傳奇

  • 作者:瑞秋・金(Rachel King)
  • 出版社:積木文化
  • 出版日期:2023-08-31
  • 定價:750元
  • 優惠價:9折 675元
  • 書虫VIP價:593元,贈紅利2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563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戴上琥珀色的眼鏡 挖掘定格一瞬的失落場景 寶石 × 地質 × 古生物,專家必收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seayu|「即食歷史」部落客 朱倖誼|台灣美國寶石研究院GIA校友會榮譽會長 李承倫|寶石獵人,《寶石大全》與《鑽石大全》作者 黃憶人 Amber Boy|琥珀藝術家與收藏家 楊子睿|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 助理研究員 蔡政修|台灣大學古生物學家 蕭語富KIKO|化石先生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 🄰 串連東西方工藝於一線的奇異珍石,無聲滲透文明、卻又驚艷日常 🄼 英國首屈一指琥珀專家 Rachel King 撰述,物件表達的新時代標竿 🄱 中文世界首本琥珀專著,以神話、歷史和科學交織而成的時空之門 🄴 從珍貴的現存有機寶石,橫貫古今透視世界文化脈絡中的失落地帶 🅁 特別收錄琥珀藝術品、採集地圖與稀世文物等珍貴圖像 琥珀,無論是存在或定位上,它都顯得有點特別,但又不那麼耀眼。過去有人認為,其非樹脂不可溶於熱水,卻也因可燃燒的特性被礦石家族拒之門外,甚至十六世 紀的普魯士文人,普遍認為它是一種瀝青。實際上,琥珀確實是樹脂,只是經過掩埋、沉積以及漫長的地質活動,最終失去所有揮發性物質,成為特性穩定的化石。 也因此,琥珀有別於一般的寶石或珍飾,能讓人「讀」出許多意想不到的世界史支線劇情…… 為萬物精心準備的自動書寫,重現人類歷史與民族意志的至珍貴遺跡 ◆ 從豆科古植物、黴菌、青蛙到蜘蛛,琥珀優異的防腐特性,讓萬物的狩獵、交配或其他行為被定格在永恆一瞬 ◆ 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科學家透過琥珀化石中史前蚊子吸過的血還原恐龍DNA,而古代北歐維京人提供的錘狀吊墜造型也被認為與雷神索爾有關 ◆ 希臘神話當中,琥珀是太陽神之子法厄同姐妹們為其憂傷哀嚎的眼淚,到中國又成了李時珍口中的虎之精魄和勇氣代表 ◆ 13 世紀的條頓騎士團為獨占波羅的海豐富礦藏,創立「琥珀師」的職業,嚴格盯守非法持有琥珀情勢,並指揮人民一起下海撈捕琥珀 ◆ 中國早在 3 世紀便有典籍指出,要當個琥珀盜版商,你只需要蛋白跟米粉;16 世紀的法國天文學家補充,要做得更像的話……再加點石英粉跟藏紅花細粉吧! ◆ 義大利馬爾凱農人於 17 世紀發現琥珀焚燒的迷人香氣,間接開啟藥用琥珀的天地,中國雲南亦將其視為治療耳鼻喉症狀的珍寶 ◆ 腓特烈一世的宮廷建築師欲建造富麗堂皇的「琥珀廳」,團隊卻因設計理念衝突不歡而散,最終這些斷續完成的牆面鑲板陰錯陽差來到英國女皇跟前,成了宮廷房間的飾面…… 橫跨經濟天秤兩端,富人拿它作湯匙和彌撒酒水平,窮人也將琥珀視為交易貨幣,足見其滲透人類日常,不分貴賤。這些案例拼湊琥珀不凡的樣貌與多元可能,也揭 示人類與琥珀相遇後的三千年,斷斷續續的牽連與緣分。從波羅的海出發探尋琥珀,本書生動描述琥珀的概念、發展故事、政治操作、學術爭議,以及其涉足民族與 個人身分、宗教、藝術、文學、音樂和科學等領域的種種議題。 這就是琥珀。它不只是有機寶石,更是傳承豐富記憶的晶片,隱藏其後的是神話、政治操作、民族與個人身分、宗教、藝術與科學。作者瑞秋.金(Rachel King)將琥珀的身世重新鋪裝,一解過去人類與琥珀的關係,並反思人類今日與琥珀之間的倫理道德困境。隨著地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保存地球演化史 關鍵資訊的「時空膠囊」,可望為接踵而至的一切未知提供寶貴見解。 各界心動好評 琥珀,凝視著地球深遠的歷史,是大自然的黃金之舞。它鎖住了古老的秘密,映照著時光的轉變。本書將帶您踏上一段奇幻之旅,揭示琥珀背後的神秘面紗。讓我們一同穿越歲月,探索這個美麗寶石! ——李承倫(寶石獵人,《寶石大全》與《鑽石大全》作者) 宏觀謹慎、鉅細靡遺地,將琥珀在人類時空之中的超連結完整揭露! ——黃憶人 Amber Boy(琥珀藝術家與收藏家) 生動易懂的敘事手法,讓琥珀的兩個性格—科學與藝文的價值自然地流露出來。 ——楊子睿(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 助理研究員) 幾千年來,琥珀始終讓人著迷。瑞秋.金的這本《琥珀之書》深入調查了琥珀的起源和歷史,並探索過去和今日有關它的神話與用途。琥珀被許多令人驚歎的物件華麗地展示著,任何對這種神奇物質感興趣的人,都少不了這本書。 ——Andrew Ross(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古生物學首席策展人) 在本書中,讀者可以用愉快的心來了解流行且用途廣泛的化石樹脂——琥珀。瑞秋.金以既完美又輕鬆的方式揭開琥珀的不同歷史,以她清晰易懂的風格吸引著讀 者。她的書寫方法非常博學,從鮮為人知的永久性資料、歷史文本和科學論文中收集到的晦澀資訊片段編織出整個敘事。如此結果,造就一本激勵人心、插圖精美且 具權威性的寶石小傳。 ——Chris Duffin(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助理研究員, Amber i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編輯) 從第一頁開始就非常可讀且引人入勝,相當必備。在這本插圖精美的著作中,讀者可以了解到琥珀作為史前樹種樹脂的種種及其深層地質來源,還有自舊石器時代至 今人類使用它的非凡歷史,令人為之振奮。琥珀的陽光般的質地、非凡的動植物成分、天然磁性、氣味和美麗,都使其成為全球飾品、魔法和醫學等領域中既神奇又 備受追捧的物質。從古代文學到當代攝影,本書的參考資料和圖像,皆記錄琥珀的吸引力和受歡迎程度。 ——Faya Causey(Amber and the Ancient World 作者) 這本《琥珀之書:傳承萬物記憶、透視歷史風貌的永恆傳奇》相當優秀,以全面的視角展現琥珀這個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裝飾用「石頭」。本書是目前為止關於這種神奇寶石歷史的最佳當代專著,有趣的資訊和通俗易懂的語言,都使人讀了欲罷不能。強烈推薦。 ——Michał Kosior(Amber Experts 創始人) 這本豐富的圖文書描繪了琥珀長久吸引人類感官的魅力,以及其對神話、宗教、政治、科學和藝術等領域的深遠影響。科學和技術為此提供了必要的背景提要,瑞 秋.金將她的研究羅織成分明的章節,追蹤精心設計的靈光,並把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和現代資料做結合,主重歐洲,但也包括亞洲、非洲與美洲。瑞秋用這本書,展示了分享難忘故事的獨門訣竅! ——《書單雜誌》(Booklist)

目錄

第一章 琥珀:何物、何時、何地? 第二章 傳說與神話 第三章 祖先與琥珀 第四章 挖掘琥珀 第五章 製作與造假 第六章 裝飾的琥珀 第七章 藝術的琥珀 第八章 失落的琥珀 附注 參考資料 誌謝 圖片版權 名詞對照表 各界讚譽

內文試閱

  第一章      琥珀:何物、何時、何地?      跟人描述琥珀時,我通常會從哪裡開始呢?答案是顏色。我發現,一般人對琥珀的一種或多種色調有一定的認識:淡黃色、蜂蜜色、焦糖色、櫻桃色、紫紅色,甚至咖啡色。許多人對金色琥珀很熟悉,因此將琥珀用作一種描述詞時,人們都能想到差不多的顏色。無論是名詞還是形容詞,「琥珀」一詞讓人聯想到清晰、溫暖、拋光、透明與美麗。幾千年來,人類一直探究琥珀對感官所造成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本書講述的是圍繞著琥珀的魅力與興奮,以及它如何吸引各個時代、各種背景的人們,同時也是琥珀歷史的研究三問:它是何物?它為什麼是這樣的?它從何而來?      許多涉及琥珀的現代文獻都側重於這種迷人材質的某些層面。這些作品提出並回答了特定的問題,通常與作者的背景或所配合的展覽目的有關。近年來,琥珀專著的數量有所增加。然而,大多數仍然採取傳統手法,也就是將資訊集結在獨立章節,沒有經過融合、比對與交織。本書各章節旨在結合不同的理解與方法,展現人類與琥珀互動經驗的豐富性、持久性與深度。它們勾勒出複雜的想法、個人故事、政治與學術爭議、國家認同與個人身分的問題,也觸及宗教、藝術、文學、音樂和科學中的琥珀。      數世紀以來,現在所謂北方世界(Global North)的琥珀歷史,一直是以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的琥珀故事為主。近幾十年來,愈來愈頻繁地發現新的琥珀源頭,世界各地的琥珀研究也迅速發展起來。本書將研究範圍進一步擴大到非洲、亞洲、中南美洲與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揭露了人類與琥珀互動的悠久歷史,凸顯人類涉入的共同特徵與獨特之處。本書可以說是一個檢驗傳統琥珀歷史界限的審慎嘗試,也意圖重新想像在二十一世紀之際,訴說這種迷人材料的故事有何意義。各位在閱讀間會清楚看到,我們無可迴避棘手的倫理道德問題。這些議題不但形塑了人類今日與琥珀如何產生關聯,也影響著琥珀的未來。      定義琥珀      在世界歷史中,琥珀從來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在琥珀的研究範圍中,也不可能有它的單一定義。自從人類知道琥珀的存在以來,似乎一直對它的性質感到疑惑。無法清楚俐落地定義琥珀,一直是人類面對它的諸多挑戰之一。綜觀歷史,隨著知識標準本身的轉變,人類對琥珀的理解也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早在十六世紀,德國醫師蓋歐克.鮑爾(Georg Bauer,筆名為 Agricola)就表示,「關於琥珀可能是什麼,人們的看法各異,不比它的名稱來得少。」一個人如何稱呼琥珀,以及如何談論琥珀,不僅取決於所使用的語言(英文是 amber、立陶宛語是 gintaras、德文是 bernstein、中文是琥珀),也取決於腦海中的素材與講者本身的文化背景。在英文的一般用語,amber 一字可以用來指稱好幾種外觀相似但差異極大的物質,它們來自全球許多產地,生成時間從三億兩千萬年前,一路至不到兩百五十年都有。當然,在各種看法之中,有時也會出現廣泛共識。《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從科學角度為琥珀下定義,尤其是它與地球科學、時間歷史及化石的關係。換句話說,這是地質學家、植物學家與有機化學家等專業領域的定義:琥珀是樹脂經過漫長地質年代後形成的化石。事實上,它就是一種古老的樹脂。      年輕樹脂與老樹脂      樹木在受傷時會產生樹脂,所謂的受傷可以是火災、氣候及環境破壞、疾病或蟲害。這是樹木密封傷口的自然方式。在植物分泌的所有物質中,只有樹脂可能成為琥珀。然而,並不是所有樹脂都會化石化,因為化石化過程(指曾經的生命體或其痕跡保存下來的過程),只有在樹脂分子完全鏈接與交叉鏈接,也就是聚合(polymerize)時才會發生。這個化學變化的過程始於樹脂被擠出並照到光線的那一刻,並隨著樹脂的成熟而繼續進行,通常同時會被土壤或沉積物掩埋,受到當地環境的不同元素、溫度與壓力,以及其中的氧氣含量所影響。這個成熟的過程有時稱為琥珀化(amberization),當物質失去所有揮發性成分並變得完全穩定時,琥珀化的過程就會結束。令人困擾的是,樹脂本身以及它所夾帶的植物與動物殘骸,都稱為化石。      剛硬化的年輕樹脂稱為柯巴樹脂(Copal)。此字源自納瓦特爾語(Nahuatl) 的「Copalli」, 如同琥珀,其間也有著複雜的歷史。在前哥倫布時代的中美洲,這個詞在當地有特定的意涵。在過去五百年間,這個詞已經擴展到泛指各種亞化石樹脂。柯巴樹脂的分子為不完全交叉鏈接,有些仍具有揮發性。一滴酒精就會讓柯巴樹脂表面變得黏稠,火焰也會使之熔化。柯巴樹脂可以拋光,但很快就會隨著剛暴露的油、酸、酒精和揮發性芳香成分的蒸發,而產生裂紋和爆裂。若是柯巴樹脂留在土壤中,而且環境條件合適,這些成分就會逐漸流失。琥珀其實有非常多種,因為硬度表上任何一種東西都可以或有可能,在某個時刻被視為琥珀。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來看,琥珀是一個範圍很廣的通稱,包含許多在科學來講確實互異並擁有黃色色澤的樹脂。      柯巴樹脂何時完全成熟為琥珀,其實沒有一個確切特徵。年齡自然會增加成熟度,但是成熟的速度取決於樹脂的原始組成成分和地質條件。這些條件在不同時期並不總是一致。雖然有些琥珀是在生成地發現的,但許多發現地點距離樹脂生成位置很遙遠。一般認為部分礦床是樹脂液沖刷到溪流並被帶走、堆積起來而產生的。它們掉落在三角洲與潟湖等淺水與水流緩慢的地區,並被沉積物和淤泥掩埋。也有人認為,有時被水帶走的樹枝與樹幹內的樹脂液也會有類似的轉化。在另一種情況下,已經化石化的琥珀也可能在原始環境受到侵蝕,並被冰川搬運到新的地點。      波羅的海的琥珀      對大多數歐洲人,特別是對北歐人來說,琥珀在歷史上一直是一種來自波羅的海地區的樹脂化石。波羅的海擁有世上最大的琥珀礦床之一,面積相當於大不列顛島西南方的威爾斯(Wales)。波羅的海琥珀也是開採時間最長,並最具科學、文化與經濟意義的礦床。據估計,在歐洲交易的琥珀約有九成來自波羅的海,在多明尼加琥珀與緬甸琥珀於二十世紀逐漸打開知名度之前,波羅的海琥珀在國際市場一直居於主導地位。      樹脂化石的礦床,其實包含幾處源頭。波羅的海地區出土的主要樹脂化石,其礦物學名稱為琥珀色鈣鋁榴石(Succinite)。此名詞創造自一八二〇年代,來自拉丁文「succinum」(源自 succus,意思是果汁)。它專指琥珀酸(succinic acid)含量為三至八%的琥珀。波羅的海琥珀約有九成屬於此類。用紅外線光譜儀測試琥珀色鈣鋁榴石時,其光譜曲線的高峰之一會有一側出現高原波形,稱為「波羅的海肩峰」。然而,同一地區發現的另外約八十種琥珀則幾乎不含琥珀酸。這些琥珀都有各自的名稱,例如名稱來自波蘭格旦斯克的脂狀琥珀(gedanite)、以礦業公司史坦帝恩與伯克(Stantien & Becker)為名的黑樹脂石(stantienite)與伯克樹脂(beckerite),還有以拉丁文「glaesum」命名的圓樹脂石(glessite),根據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Tacitus)的說法,這是當地用以指稱琥珀的名稱。      琥珀有多老?      儘管名聲響亮,波羅的海琥珀並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它是由四千八百萬年前到三千四百萬年前的樹脂所形成。最古老的樹脂化石只有微小的痕量(trace quantities),年齡幾乎是前述數字的七倍之多,大約在三億兩千萬年前形成。這種早期琥珀稱為石炭紀(Carboniferous)琥珀,以形成的地質年代為名。      由於放射性碳十四定年的極限是四萬年,所以琥珀本身的年齡無法測量。因此,地層順序等數據便是琥珀定年的重要資訊。然而在許多情況下,年代久遠的老標本其地質與地理來源已不可考。其中的其他生物與顆粒物質可以是有用的線索。細菌與原生動物等生物,以及真菌與植物孢子都曾在約兩億三千萬年前的三疊紀(Triassic)琥珀中發現,不過許多琥珀是在約一億四千六百萬年前至六千六百萬年前形成,也就是在白堊紀(Cretaceous)期間。在白堊紀之前,儘管陸相針葉樹與蘇鐵(cycads,狀似棕櫚且會結毬果的樹木)等植物已經存在,開花植物(被子植物)尚未出現。來自白堊紀與第三紀(Tertiary, 六千六百萬年前至二百六十萬年前)的琥珀已經在北美洲、多明尼加、衣索比亞、法國、印度、以色列、日本、墨西哥、紐西蘭、西伯利亞、西班牙與瑞士等地出土。日本琥珀更是包含了海洋生物、昆蟲和羽毛的化石。近年來,緬甸琥珀(burmite)愈來愈容易取得,人們對這種琥珀的認識越漸深入。古生物學家已經能夠利用琥珀蘊含的許多不同內容物,以及採樣土壤與灰分做放射性定年,重新確定胡岡谷地(Hukawng Valley)礦床的年齡約為九千九百萬年。緬甸琥珀與波羅的海琥珀原本也被認為來自同個時期。      凍結的時間      很少有寶石能像琥珀這般頻繁登上頭條,引起轟動。最近的報導大多集中在緬甸,大肆宣揚「一億年前恐龍尾巴」的重大發現,討論「包裹在琥珀中的古代鳥類翅膀」,以琥珀包藏的蜥蜴化石探索「失落世界」,與發現藏在琥珀內的「滅絕植物物種」。記者利用諸如遠古、揭開、失落和滅絕等字詞,在在抓住且傳達大眾對神秘琥珀的迷戀。書名們會將琥珀奉為神奇的時間膠囊,歷代作家也都在感嘆困於琥珀的生物無法自述受困歷程的無奈。      這種迷戀完全合理。琥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保存脆弱嬌貴的生物與實體。從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細菌到蹲踞的蛙,氣泡、水泡、糞便、礦物,甚至是更早之前滲出的樹脂液等,琥珀可以說是對萬物最一視同仁的終極保存者。在琥珀中發現的證據,基本上是地質紀錄完全比不上的。琥珀保存的軟組織提供了關於細胞與身體化學的潛在資訊。以個體與整體的角度出發,琥珀的內含物可謂地球生命歷史的絕佳展現與令人驚異的資訊來源。因此,琥珀不僅在全球交易頻繁,價格也居高不下,有時甚至不幸地推動了非法貿易與人權侵犯,以及文化和環境的剝削。      全球各地含有昆蟲的已知琥珀礦床有三十多個。這些地方出土了世界已知最古老的蜘蛛、蜘蛛絲、以羽毛為食的昆蟲、菇、蜱與授粉蜜蜂。礦床包含的琥珀保存了原本會消失的生物互動,例如交配的昆蟲、捕食者攻擊獵物、產卵、進食與搭便車的行為等。在德國司徒加特(Stuttgart)的一塊琥珀就發現包裹了約兩百隻昆蟲,分屬二十二個科。      琥珀捕獲的繁華世界提醒著我們,樹脂是廣泛生態系的元素之一。琥珀內含物有助於理解整個大環境的狀況,這並不只是因為它們曾經是其中的一部分。舉例來說,並非所有東西都會被保存下來,某些昆蟲的出現能用來推斷特定植物群的存在。多明尼加琥珀展現了相當的生物多樣性,讓某些科學家認為應該可以藉此重新建構該島的古代森林生態系與氣候。也有部分科學家對這個觀點提出質疑,指出有些琥珀顯然是在特殊條件之下形成的,例如樹脂大量生成(過度分泌)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現在認為,在地質紀錄中曾有四次重要的「琥珀大爆發」,其所代表的意義仍有爭論。森林中的優勢樹種會持續滴落樹脂嗎?還是說,大量樹脂是由少數樹木產生?樹脂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穩定累積,還是為了應對壓力,或是對地區或全球事件而突然大量釋放的物質?如果這些答案終有一天能得到確認,將大大影響研究琥珀化石紀錄的方式。      恐龍與 DNA      琥珀的特定研究方向則已經確立。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也試圖從琥珀裡的昆蟲取出生物資訊。一九〇三年,俄羅斯科學家尼可萊.科爾尼洛維奇(Nicolai Kornilowitch)在研究波羅的海琥珀時,曾成功完成了首批嘗試之一。他僅僅以傳統的光學顯微鏡與組織學,就在取自昆蟲的組織中,發現了現代肌肉纖維的典型帶狀圖案。一九八〇年代早期,科學家發表了用電子顯微鏡拍攝的蕈蚊(fungus gnat)組織亞細胞結構圖像—這項研究隨後被廣泛認為對未來研究萃取古代去氧核醣核酸(DNA)的可能性打開了大門。      DNA 與恐龍已經成為大眾科學的癡迷。誰沒聽過一九九三年根據麥可.克萊頓(MichaelCrichton)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這部電影的情節圍繞著一群試圖讓恐龍復活的科學家。他們使用蚊子胃裡的恐龍血液萃取 DNA,這些蚊子在被琥珀吞噬之前沒多久曾經進食。這部電影拍攝之際,世上並沒有包含昆蟲標本的侏羅紀琥珀,也沒有被包裹在恐龍時代琥珀的蚊子。自那時起,只有少數蚊子標本出土。因此,二〇一七年,在一塊九千九百萬年前生成的琥珀中,找到了攀附在恐龍羽毛上的蜱蟲,著實讓人相當興奮。然而即使在昆蟲死後,胃酸仍然會繼續消化,使得 DNA 太過破碎,而無法進行分析。      科學家也希望能從內含物本身萃取 DNA 並進行定序。研究人類基因組的科學家可以利用幾乎無限供應的組織與非常完整的 DNA 序列。然而,保存在琥珀化石的 DNA 過於破碎、無序且被降解。試圖讀取與重組已滅絕白蟻的基因組,就好比在沒有讀過文章的狀況下,試著從一堆文字撈出句子來重構一本小說。三十年前,科學家以一項新技術從一種包裹在多明尼加琥珀的已滅絕蜜蜂和一隻白蟻身上萃取、複製與增加其 DNA 碎片。之後,科學家又從果蠅、蚊蚋與蕈蚊、蜥蜴與金花蟲(leaf beetles)等身上萃取出 DNA,成功率大約為三分之一。儘管如此,這些研究從現在來看大部分是不可信的,而先前成功的定序案例則認為是源於採樣受污染。      最近,緬甸琥珀中出現的鳥類遺骸再次引起人們猜測:倘若科學允許,這種鳥可以復活嗎?二〇〇七年出土於西伯利亞的那隻猛獁象幼崽,即使它冷凍了四萬一千八百年依舊保存狀況良好,也無法萃取出複製所需的完整細胞。如果從不到五萬年前的骨骼與組織都無法獲得可用的遺傳物質,那麼一塊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琥珀,又真的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基因嗎?      毫無疑問,未來仍然會有許多萃取去氧核醣核酸的嘗試。這些肯定會對演化的理解產生重大影響,但這種科學顯然並非完全正面。此間涉及一些道德因素,尤其是以培養滅絕微生物為目標的情形。一九九五年,科學家提出報告,表示他們已經能從保存在琥珀的無針蜂身上萃取出一種細菌加以培養。這種細菌特別令人感興趣,因為它與現代蜜蜂身上的另一種細菌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如果遺傳物質能保存下來,那麼有問題的病毒、細菌、原生動物與真菌等也有可能留下,這就引發了安全上的顧慮,以及人類對環境的責任問題,還有為未來世代保管博物館藏品的責任問題。透過採礦獲得琥珀、從琥珀萃取內含物、以及破壞標本以獲得 DNA 等,全都是不可逆轉的過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琥珀之書:傳承萬物記憶、透視歷史風貌的永恆傳奇》】

作者資料

瑞秋・金 Rachel King

語言、設計和裝飾藝術背景出身,後攻讀情境式近世琥珀製品博士學位。曾出版琥珀、黑曜石、銀飲器皿、模製陶瓷和祈禱念珠等多部專著。目前任職於大英博物館,是該館英國、歐洲和史前史部「文藝復興展廳」與「沃德斯登男爵遺贈文物」策展人,主責1500至1700年間於歐洲(或受歐洲影響的地方)製造的陶瓷、玻璃、金屬製品和象牙等藏品。 過去她曾於英、德其他機構專攻裝飾和應用藝術或世界文化收藏,近年悉心鑽研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作品。此外,她對承載文本的物件及其密語深感興趣,亦熱愛材料、物件和信仰的表達。

基本資料

作者:瑞秋・金(Rachel King) 譯者:林潔盈 出版社:積木文化 書系:不歸類 出版日期:2023-08-31 ISBN:9789864595167 城邦書號:VX0074 規格:PUR膠裝 / 全彩 / 312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