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12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奇幻小說
冰凍地球三部曲(全三冊)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冰凍地球三部曲(全三冊)

  • 作者:傑瑞.李鐸(A. G. Riddle)
  • 出版社:奇幻基地
  • 出版日期:2021-04-29
  • 定價:1239元
  • 優惠價:7折 867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867元,贈紅利4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823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 2025國際書展搶先場/行文走字之美7~72折!

內容簡介

【臺灣版全球獨家收錄1.5萬字番外故事】 冰凍地球三部曲顛覆想像大完結! 跨越無盡浩瀚銀河,起點與終點的壯闊追尋! ★美國亞馬遜百大名家、暢銷長紅「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作者,又一科幻驚世之作! ★橫掃美亞三大科幻排行榜冠軍,作品總銷量突破 4,000,000 冊! ★全球24種語言發行,Goodreads近3.5萬名讀者系列推薦好評! 各界重磅推薦:(以姓名筆劃排序)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物理系博士 余海峯|暢銷奇幻小說作家 陳郁如|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校長 董家莒| 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劉志安|科學教育專家/科學X博士 蕭俊傑| 爾灣加州大學 NASA ACME E-FIELD Flames太空實驗首席科學家暨Lasers, Flames & Aerosols研究團隊主任 簡毓倩博士| 北一女物理教師 簡麗賢| *** ◆冰凍地球首部曲.寒冬世界◆ 新冰河時代突然來臨了。 一項令人震驚的發現,即將永恆地改變這個世界。 ***** NASA的「凜冬實驗」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型的科學行動, 唯一目標就是瞭解為何地球溫度快速下降,導致無數傷亡。 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艾瑪參與這項計畫,來到了國際太空站, 當她與團隊成員察覺太陽探測器的可疑異常之際, 卻突然間遭遇太空站解體危機…… 難以置信的精彩故事,一段偉大遼闊的浩瀚旅程, 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冰凍地球二部曲.太陽戰爭◆ 眾人以為戰爭結束了。 但他們大錯特錯。 ***** 數十億人死於「長冬」浩劫,倖存者湧入各地僅存居住區難民營, 大西洋聯盟、裏海聯盟、太平洋聯盟各自成形,亦敵亦友, 但所有人依然逃不過強大敵人步步進逼的種族死亡威脅。 詹姆斯接獲NASA第一線通知,數百小行星群即將撞擊地球, 緊急將妻子艾瑪和小女兒亞黎送往地底碉堡「城塞」避禍, 然而逃難潮如巨浪般不停湧入,人群爭先恐後想擠進一線生機, 暴動衝突不斷,場面一片混亂。 詹姆斯為等候兄弟亞歷一家人來到,堅持不肯離開地表逃生, 行星接觸地表最後時刻,他賭上自己的命運, 只求再睜開眼時不要與妻女親人天人永隔…… 內容豐富多變,節奏飛快,構思精緻,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作品! ◆冰凍地球終部曲.失落星球◆ (全球獨家收錄1.5萬字番外故事!) 遠在一百三十一光年之外的耀眼星球, 是否為地球難民的最終歸屬? ***** 詹姆斯與艾瑪等人難以挽救逐漸死去的家園, 決定帶領全世界最後的倖存者們逃離毀滅的地球, 所有人分乘兩艘太空母艦,前往敵方指定的行星——克卜勒四十二。 當他們使用電網提供的人體休眠技術, 撐過了漫長的星際之旅,終於在新母星降落之後, 卻赫然發現另一艘母艦的人員已全體失蹤, 只留下意義不明、疑點重重的圖案線索…… 跨越茫茫宇宙,深邃蒼穹,浩渺長河的旅程終處,即將揭曉! 令人信服的世界,逼真的科學魔法,答案震撼了我們的腦袋和心靈, 有如經歷一場高階知識的洗禮。 ***** ★國內外讀者熱烈推薦★ 科學普及,就是把科學人性化的面向展現出來的藝術,而 傑瑞.李鐸的文字,正是如此。——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物理系,余海峯博士 鏡頭閃爍於低軌道上的國際太空站與地球之間,以接近真實題材為框架編織而成的故事,遊走穿梭於當代科學和作者幻想的虛實之中,撲朔且迷離、離奇又曲折,是一圓現代版的科幻航太夢之作。——爾灣加州大學 NASA ACME E-FIELD Flames太空實驗首席科學家暨Lasers, Flames & Aerosols研究團隊主任 簡毓倩博士 故事嚴謹、精彩,裡面探討的氣候變遷議題令人深思跟敬畏;讓人忍不住一直看下去的鋪陳,值得推薦,更值得細細欣賞。——奇幻小說作家,陳郁如 本書以科學的觀點出發,探索地球氣候變遷的無限可能,能激發孩子創造力與想像力,讓孩子以科學推論的方式探索我們的環境,並涵詠珍惜資源、愛護地球的素養。——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校長,董家莒 這是一本兼具科學與文學的好書,理性思維與感性關懷的交融,能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北一女中物理教師,簡麗賢 很多人都是經由動漫畫及電影,對太空與地球科學產生興趣,但純文字的小說卻可以讓讀者有更多想像的空間。這本書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描寫的故事以真實世界為背景,情節中出現了許多現實中存在的事物,同時也帶入了許多人類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相信會引發更多人對太空的求知欲。——科學教育專家/科學X博士,蕭俊傑 這是本讓人著迷不已的科幻小說,故事結構嚴謹,穿插天文科學與想像力,讓人彷彿置身宇宙戰艦與主角們一同冒險。——台灣讀者,小建 置身在浩翰的宇宙之中,未知神秘的外太空很早以前便是炙手可熱的話題,但人類能夠探知的,終究只是冰山一角,本書滿足了我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台灣讀者,jrue 故事中擁有頂尖能力的角色們做出無私大愛與奉獻的行為令人感動,卻反諷出一般普羅大眾無法輕易接受生命用不同型式續存的議題,值得讀者深思。——台灣讀者,太陽能發電的小辣椒Elnacy 本書昭示了「人性」是最難了解也最複雜的,但也只有堅強的意志,最快速的應變,是機器沒有辦法取代,也是身為人最獨特的地方。——台灣讀者,肆季 故事以雙主角視角做來回切換,敘述著這宇宙探索與解謎的過程,很精采也超級刺激!——台灣讀者,天陽 有趣的見解讓整個故事增添幾分可看性,遑論開頭就是驚險的太空拯救計畫,即使有艱澀難懂的專業名詞,仍不減整本書的娛樂性,而不常接觸科幻類型的讀者,也能繼續從作者的文字中找到關於人類的解讀與反思。——台灣讀者,吉娃娃 萬分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科學與戲劇性元素的高明揉合!以十分合理的先進情節,昭示了人類存亡不堪一擊的脆弱,亦完美鋪陳了人性中最堅靭不屈的鬥志。——亞馬遜讀者,Masira 書中描述氣候變遷所招致的世界厄運如此逼真寫實,令人戰慄不已,這個故事將得到每一個人的理解與共鳴!——亞馬遜讀者,PCT 美妙的閱讀體驗!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讓人緊緊跟隨,無法釋卷!——亞馬遜讀者,Pat 故事結構嚴謹,角色討喜鮮明,文風流暢卻深入淺出,各個出色轉折讓人驚奇!強烈推薦必看科幻傑作!——亞馬遜讀者,Perseph0ne 難以置信的精彩故事,一段偉大遼闊的浩瀚旅程,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亞馬遜讀者,Danika 內容豐富多變,節奏飛快,構思精緻,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作品!——亞馬遜讀者,Michael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罕見之作!人物與劇情的深度徹底感動了我,它包括了許多複雜面向:人類挑戰、科技發展、心靈探索,加乘之後交織出燦爛的火花。——亞馬遜讀者,Michelle 作者創造了一個令人無比信服的世界,施展了逼真的科學魔法,震撼了我們的腦袋,閱讀此書有如經歷一場高階知識的洗禮,讓人感覺提升了一個層次。——亞馬遜讀者,Greg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火星任務》,故事情節緊緊抓住我所有的注意力,難以喘息!——亞馬遜讀者,Myles Knapp 我不是科幻小說書迷,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很快就沉浸其中,很難也很容易去投射想像有一天太陽不再溫暖地球時,人類將如此自處?——亞馬遜讀者,Darlene Countryman 冰凍地球三部曲—— 冰凍地球首部曲.寒冬世界 冰凍地球二部曲.太陽戰爭 冰凍地球終部曲.失落星球(完結篇) ***** 「大滅絕檔案三部曲」各界驚豔讚賞: 本書之精湛出彩,有如閱讀暢銷大師丹.布朗與麥可.克萊頓的傑作!——英國衛報 李鐸刻畫塑造人物的功力總是凌駕於周遊科幻驚悚情節之上!——出版人周刊 這本書巧妙地將虛擬假說與現實環境的威脅結合,並揭露了人們和政府可能如何反應。讀來令人反省並關心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亞馬遜評論 疫病、恐慌、陰謀、人性揉合入巨大恢弘的敘事架構,猶能遊刃有餘緊扣命題抽絲剝繭,是作者科幻驚悚之作的再進化版。——名人書房主持人、資深新聞主播,詹慶齡 一翻開這本書,我就被感染了。除了我熟悉的非洲、病毒、醫療,這本書更融合了科技、人性、與末日。多次想逃離書中的血腥災難,卻不自覺被陰謀背後的驚奇吸引,無法不沉浸這本科幻懸疑小說。——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醫師,戴裕霖 ***** 「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亞馬遜讀者絕佳好評: 完美融合真實歷史與科學幻想的上乘傑作!——Holly Y 精采萬分又高潮迭起的小說,其中幾個重大轉折讓人不可思議!——Katya Taylor 一本完全無法放下它的作品,我拿起來後只能一路看完,停不下來!——Amazonian 新型態冒險動作驚悚推理文學!超級緊張刺激啊!——Watsondrums 作者精巧揉合科技、歷史以及無止境想像力的故事,完全值得花時間一讀!——Ryan Horvath 驚悚、刺激、懸疑、陰謀、娛樂,充滿各式天外奇想的快感冒險!——BeachReader 雷霆萬均的處女作!一鳴驚人、雄心萬丈的解讀永恆奧祕之作!——EMW 滿分五星推薦這個故事!如此神奇美妙詮釋失落的亞特蘭提斯之謎!——Doxymom 令人難以置信的一本書,在讀完前我不肯離開它一秒鐘,非常高興能找到它!——Derek D

內文試閱

  1 艾瑪      我見證世界走向死寂,已長達五個月。      冰河蔓延、擴增,覆蓋加拿大、英格蘭、俄羅斯、斯堪地那維亞,所經之處了無生機,亦毫無和緩跡象,科學無法預測災難何時結束。      再過三個月,習以為常的人類文明,即將隨著地球遭到徹底冰封。      我的使命是找出原因。      並且力挽狂瀾。      *      被警報聲吵醒的我,鑽出睡袋、拉開廂門,走進了寢艙。      來到國際太空站(ISS)以後,我一直睡得不是很好,「凜冬實驗」開始之後尤其如此,總是翻來覆去地想像探測器能捕捉到什麼線索,是否能為人類找到一線曙光。      我飄進和諧號節點艙操作壁掛面板,確認響個不停的警報因何而起。數據顯示太陽能電池陣列的散熱器過熱,溫度數字在我眼前持續上升。為什麼?要想個辦法——      耳機裡有人講話,雜訊吱喳作響。謝爾蓋發出的俄國腔調很濃重。「指揮官,太陽能電池陣列有問題。」      我望向鏡頭。「請解釋。」      一陣沉默。      「謝爾蓋?請回答。是太空垃圾嗎?熱能為什麼累積?」      到了國際太空站,死法要多少有多少。太陽能電池陣列一旦損毀就死定了, 偏偏這種陣列的弱點很多。陣列運作的原理與一般光伏電池基本上雷同:將太陽輻射轉換為直流電,過程中會產生多餘熱能,必須透過背對陽光的散熱器將之排入冰冷太空。散熱器過燙代表熱能無處可去,將會回流到太空站內,危及人員生存,必須盡快查出原因、動手解決。      謝爾蓋的語氣有點心不在焉,可能情緒正煩躁著。「指揮官,不是太空垃圾,我確認之後回報,妳先繼續休息。」      隔壁寢間的廂門打開,安德魯.孛根博士探頭出來,一臉睡眼惺忪。「嘿,艾瑪。怎麼回事?」      「太陽能陣列有狀況。」      「情況還好嗎?」      「目前不確定。」      「謝爾蓋,你覺得是什麼情況?」      「我覺得是太陽輸出的功率過高。」他隔著對講機回答。      「閃焰嗎?」      「除此之外,無法解釋。散熱器不是一、兩臺出問題,而是全部都過熱。」      「關掉陣列,切換到電池動力。」      「指揮官⋯⋯」      「照我的話做,謝爾蓋。立刻切過去。」      面板即刻顯示了如八隻翅膀的太陽能電池陣列、總共三萬三千片太陽能板一齊停止運轉,散熱器溫度數字馬上往下降。      靠電池支撐一段時間不成問題。太空站每天被地球擋住陽光十五次,那些期間也得依賴電池動力。      孛根問出了懸在我心上的問題。「探測器有收穫嗎?」      我已經在檢查了。      一個月前,某國際聯盟向太空發射了探測器,偵查太陽輻射是否異常。探測器是凜冬實驗的一環,而凜冬實驗則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型的科學行動,唯一目標就是瞭解為何地球溫度快速下降。目前得知太陽的能量輸出確實減弱了,但照道理不該如此,現在的地球應該變熱而不是變冷。      探測器得到的數據最先傳回國際太空站。現在我仍然什麼也沒看到。從數據中或許能找到解救人類的辦法,也或許只能知道剩下多少時間。      應該再睡一會兒,但我這個人醒了就不容易再入睡。      更何況我也迫不及待想看看探測器到底能找到什麼。我在地球還有家人,理所當然十分在乎他們的命運。此外,太空站裡六個成員心照不宣的疑問是:我們又該怎麼辦?世界末日在即,如果沒了能夠回去的地方,要留在這兒等死嗎?原本這個月應該有三個人踏上返家歸途,另外三人也該在四個月後輪替,但如今政府會不會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史無前例的巨大難民潮,各國已經焦頭爛額。      除了努力疏散數十億人口去到尚能居住的地區,執政者必須做出殘酷的決定:來不及撤離的人們如何處理?這種情況下,有多少資源能用在太空中的六個人身上?      讓我們回家不是件小事。國際太空站本身沒有所謂的逃生艙,當初大家也是搭乘兩艘聯合號運載火箭才能上來,每艘最多就載三個人。再次利用聯合號乘客艙脫離太空站雖然可行,但需要地面指揮中心的引導,降落後也得有人接應。      而且太空人不是落地就好,後續程序十分繁複。身體復健是其一,長期待在太空無重力環境會影響骨骼密度,承重部位如骨盆、脊椎、腿部尤其嚴重,就像骨質疏鬆那樣,結構真的會劣化,鈣質流失到體內變成腎結石——在太空罹患腎結石非常要命。國際太空站的早期太空人處境更艱困,每個月骨骼密度降低多達兩個百分點,後來才知道靠運動能維持骨質健康。即便如此,復健仍舊不可免除,而且沒有腳踏實地(現在可能是實冰)之前,無法做詳細全身檢查。      說穿了,我們對地表的價值就在於凜冬實驗。倘若不能查出長冬的起因與對抗之道,恐怕就毫無機會離開太空站。六個人將被困在冷冰冰的太空與結凍的母星之間,必須以此為家不短的一段期間。      所幸,以居家而言,這兒還算不錯。已經是我住過最好的地方。      我手腳並用,抵著牆壁飄移,穿梭在國際太空站各個組件間。太空站結構彷彿許許多多特大號管子拼合在一起,轉角都是九十度。多數組件是實驗室,少數為純粹連接用途。      團結號節點艙是美國為國際太空站建造的第一個組件,一九九八年便已升空,備有六個靠接埠,地位類似下水道網路的人孔蓋。      來到寧靜號,裡頭有維生設備、水循環、供氧系統,以及一個符合太空標準、非常難用的廁所(太空站設計師是男性,忘記女性需求也無可奈何)。      我從寧靜號滑進歐洲太空總署設置的觀察組件,它叫穹頂艙,七十三英吋寬的觀景窗能全角度觀測太空與地球。我待在這兒凝望了好一陣子。      國際太空站位在距離地表約兩百五十英里的高空,行進時速超過一萬七千英里,每天繞地球十五點五四次。換言之,每四十五分鐘,我們就能看一次日出或日落。      太空站穿越晨昏線,進入地球浸沐於陽光的一半——此刻是南美與北美。      冰雪如骨爪般伸入大湖區的湛藍水色。不久後,冰河會穿越水域繼續南進,密西根、威斯康辛、明尼蘇達以及紐約州一部分地區已經撤離居民。      美國做過計算,知道地球將會剩下多少居住面積,關鍵在於:是否低於海平面。加州死亡谷已經設置超大型難民營,政府與利比亞、突尼西亞也簽署貿易協定。但大家心裡都有數,真正牽涉到自身存續時,任誰都會翻臉不認人。      各國得將八十億人口塞進漏斗之中,最後擠出少數倖存者。      戰爭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      我在跑步機上調出全站狀態報告。謝爾蓋還沒修好太陽能電池陣列,雖然我很想找他談談,但讓他自己先忙,效率反而更好。僅僅六人住在狹小空間時有個好處,很清楚彼此的脾氣與底線。      再看了一次探測器(還是沒結果)之後,我打開電子信箱,第一封是妹妹寄來的。      我沒結婚生子,但她有兩個孩子,所以我很寵那對寶貝,他們在我眼裡就像兩個小天使。      Email沒標題也沒內文,只有一段影片。麥迪遜朝著鏡頭講話,我的身體綁在跑步機上繼續運動。      「嗨,小艾,我知道影片不能錄太久,但我有好多話想跟妳說。大衛聽到一些風聲,據說……很多事情不一樣了。高層在進行一個實驗,想了解為什麼會有長冬現象,這附近的大家都賣了房子套現,搬到利比亞和突尼西亞去了。好誇張,後來軍隊都——」      影像與聲音中斷了大概一分鐘。太空站的通訊內容會遭到審查。我盯著螢幕繼續跑動,妹妹的臉回來了,還坐在沙發上,歐文和艾德琳兩個孩子擠到她身旁。      「嗨,小艾阿姨!」歐文叫著:「妳看!」      男孩跑到畫面外,鏡頭轉過去,我看見他在大概五英呎高的室內籃框灌籃。      「有拍到嗎?」他問媽媽。      「有啊。」      「預防萬一,再一次。」      我笑了出來。妹妹將鏡頭轉回自己。「上頭會送妳回家嗎?會的話……怎麼安排?我記得你們剛降落時不能開車,還要做復健。要是——要是NASA那邊沒辦法幫忙,妳可以過來住我家。抽空寫信給我好嗎?愛妳。」麥迪遜把鏡頭轉到旁邊,兩個小朋友在後頭吵架。「和艾瑪阿姨說拜拜。」      歐文跳到沙發前面揮手。「拜!」      艾德琳鑽到媽媽旁邊挨著她,面對鏡頭有點羞赧。「艾瑪阿姨拜拜,愛妳喔。」      我打字回信到一半,系統忽然跳出訊息。      »數據建立中:探測器一二七。      我立刻點開,掃描太陽輻射讀數,心頭一驚。數據比地表得到的高出太多,這毫無道理可言——兩邊和太陽的距離差異沒有這麼大。難道探測器被閃焰擊中?也不對,讀數長時間一致,或許只是局部現象。      但叫出探測器的遠端影像以後,我的心臟真的停了好幾拍。畫面上有個東西。太陽前面多了個黑點。如果是小行星,輪廓就該是凹凹凸凸不規則的,但這物體竟是平滑的矩形。      無論眼前是什麼,都絕非自然生成。      國際太空站隨時與地面保持通訊,在美國、俄羅斯、歐洲、中國、印度、日本都有聯繫單位。我開啟連線,直接與馬里蘭州戈達德網路整合中心對話。      「國際太空站呼叫戈達德。探測器回傳的第一批資料已經轉送過去,請注意:一二七號發現異常。」我斟酌著該如何描述。「根據影像初步判斷是橢圓形物體。外表平滑。不像小行星或彗星。重複一遍,該物體似乎並非天然生成,而是由——」      平板忽然暗了。跑步機也停止。太空站開始晃動,燈光搖曳不已。      我按下對講機。「謝爾蓋——」      「指揮官,電力過載。」      不合邏輯。太陽能陣列明明關閉了,現在用的是儲備電力。      站體再次搖晃,我本能地意識到是怎麼回事。      「大家快起床!快!全部到聯合號去!緊急疏散!」      太空站接著猛烈震動,我被甩向牆壁,霎時頭昏眼花,但身體自然而然動了起來,手臂一拍,竄進了穹頂艙。隔著觀測窗,國際太空站在我眼前崩裂解體。         2 詹姆斯      快要暴動了。      連空氣也很緊繃,我感覺得到。      無論走到哪裡,眾人都眉來眼去、交頭接耳,甚至偷偷傳紙條交換情報。      世界即將凍結。寒氣來襲,我們卻受困於此。再不設法逃脫,就只能死在這裡。      大家都想離開,所以開始醞釀起事。好消息到此為止。壞消息是我不在他們的計畫之內,沒聽到任何風聲,恐怕直到最後都不會有人通知。      而且我還無能為力,只能繼續埋頭苦幹,用耳朵追著新聞。      老電視機播放一節CNN報導,但背後的機器聲音太吵,記者說的話很難聽清楚。      邁阿密降雪進入第三天,已經打破歷史紀錄,佛羅里達州政府被迫尋求聯邦支援。消息一出,造成東北各州居民與州政府反彈,他們早就向聯邦政府施壓,要求加快疏散流程。長冬延續下去……      不知道是誰想出「長冬」這名詞的?可能是媒體、也可能是政府。反正定案了,接受度也高,總比亞冰期(太專業)或冰河期(感覺持續太久)來得好。「長冬」給人的感覺遲早要結束——它仍舊是個季節,只是特別漫長罷了。希望真是如此。想必NOA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與別國類似機構都有答案了才對,但是遲遲不肯對外發表(於是新聞熱度成為世紀之冠)。      機器嗶嗶叫著,還不用管它。      下一節新聞,我停下手邊工作,仔細觀看畫面。      底下字幕顯示地點在蘇格蘭愛丁堡外羅塞斯港。銀髮的男記者站在碼頭上,背後有條巨大白色遊輪,登船梯已放下,人群魚貫入內。遠處森林一片銀白,彷彿急凍,大雪從天而降。      現場乍看像是很多民眾搭乘遊輪度假,但事實相去甚遠。觀眾現在看到的這艘船,原本叫做翡翠公主號,不過三星期之前由親王授權政府買下,改名為夏日號。為了暫時撤離國人到較溫暖的緯度,英國已經準備四十艘類似的遊輪組成艦隊。      夏日號預計前往突尼西亞,乘客會轉送到首都吉比利外的營地安置。英國與突尼西亞已經就營地簽署長期租約,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與日本也已跟進。此次計畫令人憶起二戰時代,英國也曾經實施「花衣吹笛手行動」,護送三百五十萬公民遠離納粹威脅……      赤道地區的房地產炙手可熱,其餘低於海平面的高溫地帶,也成為了「避寒樂土」,包括加州死亡谷、利比亞阿齊濟耶省、蘇丹的瓦迪哈勒法、伊朗的盧特沙漠,最後就是突尼西亞的吉比利。換作兩年前去這些地方遊玩,在日出時打開一桶汽油別蓋上,等中午回去再看,裡頭就空了,完全蒸發殆盡。本來都是寸草不生的荒原,如今反倒成為希望的燈塔、長冬裡的綠洲,幾百萬幾千萬人傾家蕩產也要搶到營地位置。但躲進難民營就安全了嗎?我有點懷疑。      第二次嗶嗶叫。同樣的聲音、不同的機器。我繼續等待。      第三次嗶嗶叫,我從烘乾機掏出三張床單折好。      我的工作就是洗滌。自從我被關進艾吉費爾德聯邦矯正中心,至今已過了兩年。另外兩千多個囚犯和我一樣自稱無辜,差別在於,我真的無罪。      我被處罰的理由是因為發明了一樣東西,但世界尚未做好準備接受它。他們被嚇壞了。我犯的過錯——說是罪行也罷——就是沒將人性計算進去。人類恐懼未知,特別是會徹底改變生活型態的新事物。      負責起訴的美國檢察官抓了一條模棱兩可的法條辦我,簡單來說是殺雞儆猴,讓其他發明家看明白人類不需要這樣的東西。      我被判刑的時候是三十一歲,預計七十歲才能出獄(因為是聯邦犯罪,無法假釋,就算表現良好也要服滿八成五的刑期才能獲釋)。      初到艾吉費爾德時,我的腦袋裡有六套逃獄計畫。仔細調查之後,發現只有三套能成功,其中兩個機率頗高。接著,問題來了:逃走又如何?判決凍結了我所有的資產,與親友聯絡等於陷他們於不義,何況世界各國都會追捕我,被逮到很可能除之而後快。      所以我乾脆留下來洗衣服和床單,試試看在這裡能開創出什麼新氣象。我就是喜歡挑戰,之前碰壁後才有所體悟——真正逃不出的樊籠,是人性。      *      會露面的獄卒一天比一天少了。      我很擔心。      原因不難猜到,矯正中心的職員和警衛也逐漸南遷到可居住地帶了。這是聯邦政府推動、還是他們的自發行為,就不得而知。      即將進入戰亂時代,各方爭奪地球上最後適宜人居的土地,因此軍警背景的人才和矯正官員的需求很高。難民營和監獄的本質相同,大量人口被困在有限空間裡,無人維持秩序的話將難以存續,政府極需要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協助。      這又牽涉到了我個人的尷尬處境。艾吉費爾德位在南卡羅萊納州,介於亞特蘭大和查爾斯頓之間。如今已經下雪了(現在可是八月),但離冰河還有段距離。若是真的開始結冰就必須疏散,可是疏散對象不會包括囚犯。美國政府光是救援各地兒童就已忙得不可開交,連普通成年老百姓都照顧不周全,怎可能帶著囚犯到處跑(遑論得帶到大西洋對岸,北非才有能住的地方)。針對囚犯,第一優先僅僅是別讓大家逃獄以後跟著南下,否則原本就不足的資源會更吃緊。最後的結論就是只能繼續鎖著我們,或者採取更霸道的手段。      我迫於無奈,也重啟了逃獄計畫。此時此刻看來,每個人心中各有盤算,牢裡的氣氛有如等待國慶煙火,第一炮就是行動暗號。事情必會一發不可收拾,我滿擔心全體毀滅的可能性。      所以更要動作快。      洗衣間的門打開,一名矯正官大步走進來。      「博士早安。」      我盯著床單沒抬頭。「早。」      佩德羅.奧法瑞茲,就我的標準來看是矯正官裡少數的好人,年輕、誠懇、不耍權謀。      其實換個角度說,監獄對我而言是個好地方,特別適合觀察人性——人性是我的盲點,也是我入獄的真正理由。      我發現多數矯正官選擇這個職業都有同樣的心態:他們想要權力,希望宰制別人。這個發現進而讓我推論這種心態源自於他們在生命某個階段曾經遭人宰制,並引申出人性終極真相之一——兒時被剝奪的,成年後會試圖尋回。      但這條規則不適用於佩德羅,所以我接近他、建立友誼,取得資訊之後,察覺了不同的動機。我知道他的一些個人資料,佩德羅的原生家庭,包含父母與兄弟姊妹都留在墨西哥。他結了婚,妻子也大約二十七歲左右,還有兩個小孩,都是男孩,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最重要的是,他之所以來監獄工作,是為了妻子。      佩德羅在墨西哥山區米卻肯州長大,那是個無法無天的地方,毒梟身兼法官和陪審團,車禍死亡還沒他殺致死來得多。妻子懷孕之後,佩德羅決定搬家,他不希望孩子在同樣的環境成長。      剛開始時,他白天去做景觀工人,晚上和週末到斯帕坦堡社區大學進修刑事司法。畢業當天他對老婆表示想進斯帕坦堡警局上班,免得環境又變得和老家米卻肯一樣。趁著當地還有法律秩序,他要親手維護,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著想。      這也是一種人性的終極真實,父母得不到的,會冀望實現在兒女身上。      佩德羅才說完這番話,他太太便上網查了警察死傷率,接著發出最後通牒:找別的工作,不然去找別人當老婆。      夫妻妥協的結果是讓佩德羅來監獄當矯正官,傷亡機率和工時都在妻子瑪利亞的接受範圍內,而且福利制度、加班費更優渥,週日鐘點薪資增加兩成五,還適用政府的危險執法勤務條款,只要工作滿二十五年就能全薪退休——剛好是他四十九歲生日前夕。很棒的選擇,至少在長冬來臨前無可挑剔。      原本我以為佩德羅會是第一批離開的矯正官。畢竟他可以回墨西哥,家人都在那裡,也剛好算是比較宜居的地區,很多加拿大人、美國人已蜂擁而去。      不料他反而到了最後還沒走。身為科學家,我想弄明白;為了生存,我必須弄明白。      「佩德羅,你是抽籤輸了嗎?」      他朝我揚起眉毛。      在這兒只有他勉強稱得上朋友,我忍不住說出口:「你怎麼還在這裡,不是該帶著瑪利亞和孩子們南下才對?」      佩德羅盯著靴子。「我也想啊,博士。」      「那怎麼還愣在這裡?」      「年資不夠吧。或者人脈不夠。也可能兩個都不夠。」      沒錯,他兩者都不足,再加上高層看準一旦暴動,佩德羅正是會堅守到底的類型。人類世界始終如一,善良的人扛重擔,扛重擔的撐不久。      佩德羅聳聳肩。「不是我能決定的事。」      這時一個囚犯跑到門口,朝裡面掃了一眼。他瞪大眼睛,眨也不眨,感覺吃了藥,手裡握著什麼東西。這人名叫馬塞爾,幹不出什麼好事。      佩德羅才轉身,馬塞爾便直接撲了過去,粗壯手臂以一個環扣鎖死他的雙手,緊接著亮出自製短刀,架在矯正官頸上。      時間彷彿暫停在此刻。恍惚之中,我知道洗衣機、烘乾機都叫響了,電視裡的新聞繼續播報,事態急轉直下,遠方傳來如雷巨響,實際上是大量囚犯衝進走廊。腳步聲又被叫囂聲蓋過,但嘈雜得令人根本聽不懂喊了什麼。      佩德羅不斷用力掙扎。      又一個囚犯竄到門口,同樣肌肉發達、一臉亢奮。我不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只見他朝馬塞爾大叫:「老馬,你這邊行不行?」      「可以。」      新面孔跑走,馬塞爾朝我望過來。「博士,上頭打算放我們在這裡活生生凍死,你也知道吧?」      沉默持續了幾秒,我沒回話。      佩德羅咬著牙,試圖抽出右手。      「跟我們走嗎,博士?」      佩德羅的右臂掙脫了,手掌一下子探進口袋。我沒見過他用武器,連他身上到底有沒有也不知道。      馬塞爾不肯冒險,手上的刀子朝佩德羅喉嚨逼近。      我做出了抉擇。

延伸內容

【科幻小說所昭示的未來預言與先見之明】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物理系余海峯博士      作為一個喜歡做科普的科學家,我時常想科普應該如何寫才好看?      科學研究寫的文字與科普的十分不同。科研究結果會寫論文,其內容往往非常濃縮、精確、準確。科學家之間傳達科學知識,不能有多一句多餘的說話,也不需要比喻和簡化。      科學普及的文字卻完全不同。科普往往利用大量比喻,內容也不及論文般濃縮精簡。科普很多時候會把同一個理論用幾種不同方法寫出來,有時更會挑選一些有時效性的熱門話題來寫,務求引起更多人的興趣。      科研面向學術界,科普則面向社會大眾。然而兩者都是以傳達科學訊息為任務。這就形成了一個問題:寫科普的人,往往很難知道自己寫得是否真的有趣。或者說,科普作者往往不知道如何引起大眾的興趣。      直到我讀過一本以故事形式去寫科普的科幻小說,完全擴闊了我的眼界。我也曾說過一本故事形式的科普,覺得這真的很不容易。莫說只是結合科研和科普,要把科學知識順理成章地融合科幻故事,相比起寫論文或一般科普,完全是另一種境界!      去年,當整個世界都在應付Covid-19肺炎病毒時,城邦文化奇幻基地編輯室聯絡我試讀傑瑞.李鐸(A. G. Riddle)的《冰凍地球三部曲》。其實在前一年(2019年),我就已經受他們邀請,推薦過他的前作《大滅絕檔案三部曲》,內容與危險的傳染病有關。當時肺炎疫情仍未爆發,現在看來,李鐸真是有先見之明的作家。      那時,我深深被李鐸敘述《大滅絕檔案三部曲》故事情節的手法吸引。雖然故事亦包含極大量的真實傳染病學科學知識,但我始終並非生物學相關領域專家,只是覺得「一邊讀小說一邊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很過癮。      然而,首部曲《寒冬世界》裡則講述許多天文、太空方面的科學知識,是我的研究專業範疇,我才意識到李鐸的科普功力有多深厚。有很多都是我曾經寫過和講過的科普題材,但李鐸卻能以我未想像過的角度去講述同一個問題。      例如,主角詹姆斯在首次太空任務簡報裡詳細描述了形成太陽系的科學理論,令人眼前一亮。他更以二維平面下陷來比喻重力,這不就是科學家在解釋相對論時經常用到的比喻嘛!這些天體力學理論的描述,想不到會在科幻小說角色口中說出來,而我就像是在簡報室裡聽詹姆斯敘述的其中一位任務人員,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詹姆斯在準備第二次太空任務時描述火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亦很詳細。在小行星之中的穀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雖已被發現多時,卻未廣為大眾認識。故事尾聲只簡單提及的類星體,卻是這類太空科幻小說中較為罕見的元素,更是我的研究領域(高能量天體物理學)裡極其熱門的研究題材!      作為科學家,李鐸在各範疇科學知識的涉獵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同時間,作為科普作家,作者說故事的能力更令我眼界大開!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裡並不只有科學和科幻,歷史、政治、人性、愛情,甚至流行文化等等,都一一牽涉其中。字裡行間,他令我想起卡爾.薩根(Carl Sagan)的科普與科幻經典《超時空接觸》。      薩根的科普和科幻,同樣注重人性的反思。《超時空接觸》裡的外星文明雖與《寒冬世界》裡描述的有很大分別,但我感覺到兩者其實都希望藉由與外星文明的接觸,刻畫地球人類社會的變化、人性深處的黑暗與善良等等。      我想,科學並不是鐵板一塊,反而更像一個光譜。科學並不一定是冷漠無情的。科學普及,就是把科學人性化的面向展現出來的藝術,而李鐸的文字,正是如此。      我誠摯地推薦《冰凍地球三部曲》給所有喜歡科幻小說的書迷。

影音

作者資料

傑瑞.李鐸 A. G. Riddle

曾經花費十年時間開創、經營網路公司,爾後決定投入小說創作,這也是他夢寐以求的志業。李鐸成長於北卡羅萊納州的小鎮,之後進入北卡羅萊納大學Chapel Hill分校就讀,他在那兒和一位自小結識的友人創辦了第一間公司。目前居住佛羅里達州的帕克蘭,非常樂意收到讀者對自己作品的回饋。 他的處女作「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上市後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在美國銷量超過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並即將拍攝電影。他曾一度位列美國亞馬遜科幻類圖書作家榜第二名,僅次於喬治.馬丁。 著有:「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大滅絕檔案三部曲」、「冰凍地球三部曲」 官網:http://www.agriddle.com/ 相關著作:《冰凍地球終部曲:失落星球(完結篇)》《冰凍地球二部曲:太陽戰爭》《冰凍地球首部曲:寒冬世界》《冰凍地球首部曲:寒冬世界(限量作者親簽版)》《大滅絕二部曲:密碼》《大滅絕終部曲:未來(完結篇)》《大滅絕終部曲:未來(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大滅絕二部曲:密碼(限量作者親筆簽名版)》《大滅絕首部曲:感染》《亞特蘭提斯.新世界(亞特蘭提斯進化終部曲)》《亞特蘭提斯.瘟疫(亞特蘭提斯進化二部曲)》《亞特蘭提斯.基因(亞特蘭提斯進化首部曲)》

基本資料

作者:傑瑞.李鐸(A. G. Riddle) 譯者:陳岳辰 出版社:奇幻基地 書系:Best嚴選 出版日期:2021-04-29 ISBN:9789860631784 城邦書號:1HB126S 規格:膠裝 / 單色 / 131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