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當下了然智慧:無分別智禪修指南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禪修的關鍵及捷徑 在對治沉迷於庸庸碌碌、追東逐西、二元概念的分別心。 本書讓你一刻不遲,真正活在覺醒的當下。 人生如夢,常常遭受遷流萬變的境界所牽引,眾生往往牽制於心念的幻化,而經歷無數酸甜苦辣的生命里程。人說「心」,是世間一切的主宰者,它的造作,能展演一切六道有情眾生所經歷的喜悅與哀傷;但它的空明,也同時能引領受苦的有情脫離輪涅之海。因此,迷惑與清醒之別,總在方寸一念之間! 本書是西藏禪修大師確吉.尼瑪仁波切(Chokyi Nyima Rinpoche)於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間,在幾場重要的開示裡,所整理出的心性引導精要。佛,是心的本質,心能了知快樂與痛苦;這份了知的本質或特性,就是覺醒的力量,心能覺知的本性,使得它周遍無礙。仁波切曾慈悲開示:「我們應當了解如何區別本具智慧與二元分別心。若我們腦中滿是凡俗念頭,卻自以為安住本然心性,則終將枉然。我們必須認出何為真實、可靠的——這相當重要。需要認出何者是畢竟空、究竟赤裸、周遍無礙、了了分明,且無有執著。」 仁波切數次的講授課程內容極富音韻,信手拈來常譜成優美的詩詞。為了捕捉其語言的韻律節奏和抑揚頓挫,並強調這些教導之深奧,本書不時會以偈頌的方式呈現開示內容。畢竟心性的引導,往往需要在理性的脈絡下,穿梭著知性的覺受,以步步引領讀者的心緒,這是禪師教化的方便與智慧。祈願本書的問世能使珍寶上師確吉.尼瑪仁波切壽命堅固,並令無量眾生迅速覺醒而修習當下了然智慧。

目錄

序言 第一章:引導教授 第二章:修道之人 第三章:無念無輪迴 第四章:分手 第五章:驅散無明之燈 第六章:鬆開 第七章:方便與智慧 第八章:片刻自由 第九章:出離 第十章:虔敬與淨觀 第十一章:非禪修,而是串習 第十二章:修持心要 第十三章:永恆假期

內文試閱

  第二章:修道之人      我們生命之中的最大善行,莫過於為利益無邊無量的有情眾生而服務。因此,請生起如此的殊勝發心:「我將學習並實修佛法,令一切有情眾生立於不退之無上圓滿菩提位。我將以此發心而聞、思、修。」      眾生無盡,其痛苦亦無盡。眾生的所有痛苦,都來自其惡業與煩惱。只要眾生還持續因煩惱而造業,永恆的快樂終不可得。直到分別執著與由此所生的習氣都止息了,才可能得到恆常的快樂。若要徹底終結分別執著與習氣,唯一的方法即是修持殊勝佛法。      這就好像我們正因患病而苦,佛法為良藥、上師為醫生,而實踐教導則有如依循能治癒我們的醫囑。六道中的所有眾生,都因自己煩惱與惡業所造的妄念體驗,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與不幸。我們必須盡除這一切,必須從疾病中康復,否則輪迴將永無止盡。我們由於無明的緣故,讓自己沉溺於我執裡,因此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他人。這就是我們罹患的疾病。為了不再患病,我們就得找到解藥。      對治這個自私病症的解藥,即是真實不虛且無欺的殊勝佛法。概略來說,任何智慧都可說是佛法。但在此教導中,佛法是指可作為我執解藥的智慧,也可說佛法是圓滿的法。無論是執著有「我」的存在,或是隨之而來的種種煩惱,這些都能以佛法斷除。      坦白說,對於迷惑的我們而言,殊勝佛法僅只是[說明了]諸法的樣貌,也就是諸法的實相。而佛法的根本定義是「無欺」,它超越了迷惑。而若要達到無欺,應當始於學習、繼以思惟,之後則離於迷惑而修持。藉由如此的修習,我們就能徹底清淨一切迷妄的體驗。      如此殊勝佛法的導師,即是當今賢劫千佛中的第四佛釋迦牟尼佛。過去諸佛曾教導殊勝佛法,未來也有無量諸佛將說法。離於顛倒妄想的諸佛,宣說的是相應諸法實相之法。      教導提到,佛陀就像是我們自己與所有眾生的摯親,而我們甚至並不認識這位親人。對佛陀來說,其他眾生是否喜愛他、尊敬他並不重要。來自證悟境地的慈愛,是涵納一切眾生、超越所有偏見的。佛陀功德不可思議,無法以凡俗的概念度量。佛行事業代表著證悟境地,這正是佛之意。佛之語即是教言,具有斷、證(斷除與了證)的殊勝功德。在佛陀展現的各類神變當中,最為奇妙的即是可消融種種虛妄體驗並徹底消滅業與煩惱的佛法。殊勝佛法能在我們心中增長,並顯現慈心、悲心與洞見的最勝功德。同樣令人難以置信,也可說是奇蹟的是,直至今日我們甚至仍能領受教導。      總括而言,透過證悟之佛的教導,可斷除一切過失、體現一切善德。我們所需要的,實在沒有比這個更上等的;我們所能達到的,也沒有比這個更高階的。殊勝佛法展現的最大奇蹟,是永遠讓我執徹底止息,讓種種的虛妄體驗消融或平息。這正是殊勝佛法的能耐所在。      如前所述,直到我們的念頭消融止滅之前,業與煩惱都不會結束。無論是貪、瞋、癡,都是為我們帶來龐大痛苦與麻煩的負面念頭。或者可以說,我們把貪、瞋、癡,或愚昧等的種種壞習慣當成自己的「第二天性」。若這些習氣在內心滋長,它們將生生世世川流不息。這些更加強烈的想法將推動再次的投生,而產生了投生地獄、餓鬼與畜生道的眾生處境。因此,為了現下與永恆的利益,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心,不再憤怒、貪著或愚癡。      若你是不相信有來世存在的人,現在或許會感到好笑,但我們也可以看看現在的人們。有些人總是習慣挑釁好鬥、自私自利且無禮待人,非常難以相處。其實,他們即使和自己相處也不快樂!而若是其他和善、無私且樂心助人者,與他們相處就令人愉快得多。由此可知,帶著我執習慣的人,他們讓自己不愉快,也讓他人不開心。這不是再清楚不過了嗎?      此外,原本心地善良且慈愛之人,是否可能變成不良的友伴?若受到他人影響,他們也會產生不良習性,變成惡人而做出傷害他人之事。可曾見過這樣的例子?      相反地,我們也見過那些原本自私自滿、力求己福、執著且令人厭惡者,以言行傷害其他人。然而,若藉由聞、思、修增長了智慧,在智慧的影響下,他們能改變自己的行持,說話變得自在且沉靜,變得溫和、仁慈且樂於助人。      從這些例子可知,我們能藉由串習而變成某些樣子。然而,若要變得自私,則比仁慈要簡單得多,我們無須學習就能自私自利!然而,若要變得良善、溫和、助人且仁慈,則必須經過學習與修持。屈服於貪、瞋、癡等凡俗念頭者,名為凡夫;經聞、思、修增長體悟並改變生活之道,言行更加自在、溫和、體貼者,則名為修行者,即修道之人。      更甚者,已徹底止息且消融一切我執者,即名為佛。然而,所謂的佛不僅是清淨了這些我執。不再關注自我之際,勝妙的「如所有智」與「盡所有智」也將隨之生起。因此所謂的佛不僅是清淨的,也是圓滿的。身而為人的我們,為自己的生活訂定計畫並努力追求目標。商人努力獲利賺取金錢、軍人努力贏得勝仗、科學家努力解開宇宙或某些獨特知識領域的奧秘。而佛教中,我們要努力達成的目標則是成為清淨且圓滿的人,也就是佛。如此的成就即是佛果。然而,這個成就無法由我們獨自努力而達成。佛果無法仰賴奮鬥、聰明,或努力搞懂所有可知之事來達成。佛果離於分別念之網。所有的理解與探索,所有的智巧,都仍屬於分別念的織網。自性超越了分別念、超越了思緒之網,無法藉由思緒來了知本然自性。簡言之,無分別智(thought-free wakefulness)即是證悟境地。

作者資料

確吉尼瑪仁波切(Chökyi Nyima Rinpoche)

確吉.尼瑪仁波切 尊貴的確吉.尼瑪仁波切,是當代著名的藏傳佛教上師和禪修大師。他一九五一年出生於西藏,是二十世紀藏傳佛教最為卓著的大圓滿成就者,是被喻為「眾師之師」的至尊祖古.烏金仁波切的長子。確吉.尼瑪仁波切出生後十八個月,被第十六世噶瑪巴認證為噶舉派大成就者——迦竹千大師的轉世,即古印度佛教哲學家龍樹菩薩之化身。 確吉.尼瑪仁波切投入畢生精力,致力於弘揚及保存佛法;他擅長以精要、淺顯、幽默的方式傳授佛法的核心要義、開啟眾生的本然覺性。時至今日,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往返於世界各地,親自主持佛學講座,指導閉關和禪修,持續不懈地為大眾帶來智慧的啟發。 相關著作:《佛法的喜悅之道》

基本資料

作者:確吉尼瑪仁波切(Chökyi Nyima Rinpoche) 譯者:林姿瑩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19-12-05 ISBN:9789869799867 城邦書號:JB0139 規格:平裝 / 單色 / 29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