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迷路媽快樂fun養,孩子獨立自主又自信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迷路媽快樂fun養,孩子獨立自主又自信

  • 作者:米米/文字
  • 出版社:三采文化
  • 出版日期:2017-01-06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9折 315元
  • 書虫VIP價:298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83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拒絕追求分數,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 一本給非典型父母的教養書 「一下迷路一下爆走」28萬粉絲靜心等待, 迷路媽第一本針對「家有7~12歲學齡兒童」的非典型父母所寫, 透過她12年來親力親為、用時間驗證出來的獨家教養哲學 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愛上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讓被迫服從於「學歷主義」的父母,彷彿看到了一絲「快樂成長」的曙光。 ► 什麼是牛仔媽的放養式教育? 迷路媽—— 天啊!!! 妳怎麼讓小學生下廚?割到、燙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玩寶可夢? 被車撞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孩看漫畫? 那種東西很不正當耶! 妳怎麼讓小孩養這麼多寵物? 又髒又臭還有細菌,萬一感染怎麼辦? 仔細想想,比起費時引導、費心啟發,這些大人的作法相對更輕鬆。 「禁止」最快速 「限制」最省時 「打罵」最乾脆 「控制」最保險 「命令」最直接 「服從」最省心 「不准思考」最安全 「方便管理」最要緊 「跟隔壁王太太的小孩一較長短」最精準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社會裡,「嚴教」是父母頭上閃耀的皇冠,像我這款老木,累得要死還得背上一個「放牛吃草」的罪名。 你一定不知道當個放牛吃草的牛仔媽有多難? 無垠的草原那麼大,你得盯著又不框住、顧著又不拴死,除了一路耐性引導方向,還得研究哪裡才有充滿養分的牧草與水源,日復一日花上大把大把的時間陪伴牛兒慢慢長大。 然而以引導取代嚴教,用陪伴換來信任,因為你的「愛」和「陪伴」,孩子絕對有辦法讓你驚豔。 【本書特色】 該如何與孩子討論生與死的生命議題? 該如何放手孩子向外探索世界? 該如何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主動追求? 該如何從孩子的高度、看到孩子的世界? 該如何陪孩子看見愛、學會愛、擁抱愛? 該如何養出獨立、自主又自信的孩子? 不只是孩子有問不完的為什麼,當孩子出生之後,每個父母內心的天秤也在不斷左右搖擺,我該這樣做嗎?我該那樣教嗎?隨著現代社會的生活型態轉變,越來越多的「非典型父母」渴望跳出傳統視野,尋找屬於自己的教養觀。身為資深過動兒的迷路媽,擁有一顆從來沒長大的心,能看到孩子眼裡的不一樣,不同於名人專家的理論型教養,而是實實在在的於生活中實踐牛仔媽教養法。 ※ 除了迷路媽有系統的教養分享,更有迷路、DD精彩的實做案例。 理論、實務兩相對照,提供讀者父母更清晰的教養輪廓。 ► 不管別人怎麼看,你,就是你 長大後,我們總是忘了大人「討厭的樣子」, 我們都忘記「愛」孩子的初衷,只想用各種標準「管教」小孩。 ► 「有效的讚美」如同人生的魔法關鍵字 陪伴孩子發現問題的癥結,用兒童的語言一起找到解決的辦法; 在達成任務後更要加倍讚美,引導他們從付出裡得到掌聲,找到更好的自我定位。 ► 限量版靈魂,不需治療,只需珍藏 當ADHD(過動症)迷路媽,遇上ADD(多動症)大兒子+ADHD小兒子, 堅持小孩不吃藥,她說:「陪伴」是最好的教養方式沒有之一。 ► 給予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孩子自己找出答案的能力 透過自身熱情而學習來的知識,總能扎根靈魂,永誌不滅。 那些養分也因著主動追求而成為厚實的深度。 【名人推薦】 番紅花(親子作家) 經常恍神的迷路、不小心就爆走的DD,在魔女米米的調教之下,他們快樂、溫暖、能幹、充滿自信,而且事事講情論理,如人間天使。 ——李佳燕(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本書實踐了「拯救孩子童年」的育兒教養,一位充滿勇氣的母親不受外在壓力妥協、不因為繁瑣喊累,只有投注後不斷被滿滿的愛給回饋、充實並鼓舞著。 ——幸佳慧(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好好地陪伴且找尋孩子的優點,並發揮到極致,讓孩子明瞭,他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網友熱情回饋】 「其實我們也在學習當父母,謝謝米米寫出來讓我們醒呀!」 「現在怕麻煩的父母,幾年後可能會變成麻煩最多的父母!牛仔就算忙到不行,也是值得啦!」 「我總是對『輸在起跑點』『沒有競爭力』的想法感到困惑!但我只希望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放手,是最難的課題,對孩子卻是最好的。」 「天吶!終於有人說出牛仔的心聲啦!放牛吃草要盯住又不框住,希望有人能懂啊!」

目錄

推薦序 純種地球人必讀的教養絕招 李佳燕 我們需要一場「拯救童年」的改革 幸佳慧 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 魏瑋志(澤爸) 自序 天啊——牛仔很忙! Lesson 1 迷路爆走養成史~關於愛與成長 我是這樣生出迷路的 給公公的情書 寶貝,你不慢 烏鴉反哺 身教潛移默化的威力 為了愛付出,是件打從心底快樂的事 除了陪伴,也多了一份懂得 一份美好的緣,絕對值得等待 給孩子一隻寵物,給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 愛的平權論 情和義,值千金 離開是宇宙給孩子的任務 童年與青春期之間的小浪漫 哲學家vs.小屁孩 我看到你眼裡的我自己 內褲小童,大師境界 烏托邦之門 鳥鳥為什麼要一直飛 頑皮是小朋友的超能力 男孩不哭? 小男孩的收藏,不倒翁的哲學 九九乘法地獄魔咒加持法會 關於生與死,迷路的彩虹哲學 靈魂的模樣 Lesson 2 乖小孩,多無趣~學習這件事 老木很怕養出草莓族,所以老木不當草莓農 不算分數的學分 不停老人鹽,烏龜在眼前 回頭,是美麗的岸 「有效的讚美」,如同人生的魔法關鍵字 鼓勵的祕訣~改變媽媽的視角 天生一百分的孩子 每一條半徑,或長或短都能畫成一個圓 「相信」就是一種信仰,可以扭轉一個孩子的命運 為平凡的小日子添上一閃一閃的小星星 看不見的北極熊 創作創作,要先創才能作 家書:不背成語,不講起承轉合;孩子,我要你把作文寫到心裡面 迷路新詩創作——〈不完美〉 沒有用的書 我們的教育常常是一連串未經思考後的謬論 一邊流淚一邊前進vs.一邊微笑一邊前進 越難的事越好玩 不要十年後的感激,只要這一刻的感動 當個愛的資優生 Lesson 3 你們是為了讓這個星球更美而著陸的天使~家有動動兒 啊你是有病喔 !? 這樣的正常很異常 醫生說是一種病,我說是一份祝福 多動症是一種人格特質 不再便宜行事,除了藥物的選擇 我家的多動症寶貝,不吃藥,飛更高 懶得陪伴之後,藥還是解藥嗎? 小捲毛迷上鏡頭裡的世界 限量版靈魂,不需治療,只需珍藏 你們是為了讓這個星球更美而著陸的天使 Lesson 4 只有兒童好,國家社會的未來才會好~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 不一樣,又怎樣 孩子愛誰是他們的事,他們開心就好 孤獨不等於寂寞 框架其實是一種依賴,拆了它,讓孩子學會靠自己 體制教育,Bye了,我們分手吧! 江戶時代的神奇寶貝 歷史課好好玩 回家作業好好玩 玉米與老鼠 不肯請假的學生,超愛上學的小孩 孩子的智慧怎麼來? 一個毛頭小童的願望 一場寶可夢的修行 地球媽咪vs.外星老木 後記

序跋

【自序】 天啊——牛仔很忙!
  天啊——   妳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切肉?割到手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學生下廚?燙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朋友自己生火烤肉?燒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鬼洗這麼多又重又大的碗盤、鍋子?摔破了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玩寶可夢?被車撞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男孩穿粉紅色的衣服和鞋子?那樣怪怪的吧?   妳怎麼讓小孩看漫畫?那種東西很不正當耶!   妳怎麼不讓孩子補習?輸在起跑點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離開體制?這樣他以後哪有競爭力?   妳怎麼讓妳兒子跟那個壞學生一起玩?被帶壞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孩養這麼多寵物?又髒又臭還有細菌,萬一感染怎麼辦?   妳怎麼讓兒子自己做決定?妳這個大人當假的啊?   妳怎麼能容忍孩子犯錯?這麼簡單的事也做不好?   天啊—— 台灣的大人哪來那麼多的天啊!   不過仔細想想,比起費時引導、費心啟發,這些大人的作法相對更輕鬆。   「禁止」最快速,「限制」最省時,   「打罵」最乾脆,「控制」最保險,   「命令」最直接,「服從」最省心,   「不准思考」最安全,「方便管理」最要緊,   「跟隔壁王太太的小孩一較長短」最精準。   只要將這些概念統統打包在一起,似乎就成了亞洲人獨特的「嚴教觀點」。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社會裡,「嚴教」是父母頭上閃耀的皇冠,像我這款老木,累得要死還得背上一個「放牛吃草」的罪名。   天啊——(換老木吶喊)   你一定不知道當個放牛吃草的牛仔有多難?   無垠的草原那麼大,你得盯著又不框住,顧著又不拴死,除了一路耐心地引導方向,還得研究哪裡才有充滿養分的牧草與水源,日復一日花上大把大把的時間陪伴牛兒慢慢長大。   講到這裡,老木終於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大人寧可抓緊也不放手了。   天啊——那是因為牛仔真的會很忙啊!
【後記】
  如果說,這世上即便DNA相同的同卵雙胞胎都不可能擁有百分之百相同的指紋,那麼「教育」又怎麼能以工廠大量複製的模組概念來進行?孩子的靈魂又怎麼能穿上統一的制服?   身為爸爸媽媽,我們的腦袋必須時時更新版本,拿掉教條,擺脫框架,我們不盲目從眾,因為我們知道擁擠的地方不見得是好地方。親子與教養應該是一場客製化的精心款待,越合身,越美麗;剪裁越細緻,孩子越能溫柔相應。   目前你我的孩子都還小小的,未來需要克服的艱難也還多著呢!但這一路你我相伴就不難行,即使用盡洪荒之力也不寂寞,感謝你一直以來的陪伴,米米,迷路和DD,有你真好。

內文試閱

Lesson 1 關於愛與成長 我是這樣生出迷路的
  ‧ 灑狗血八點檔變超勵志喜劇   曾經有一個女人,懷孕三個多月就破水了,在醫院躺到七個月生下早產兒,沒多久這早產的孩子被醫生判定是下半身不良於行的腦性麻痺兒;由於先天不足的因素,孩子從小病個不停,六歲之前幾乎是在醫院裡長大,七歲後還發現他是個多動症、學習緩慢的兒童。   這個女人懷著第二個小孩時遇到金融風暴,公司裁撤了整個單位,四代同堂的一家人,生計出現困窘,最慘的是幾年後,女人的婚姻出狀況,最終以離婚收場。   這故事聽來悲涼、淒慘嗎?   三立八點檔導演肯定會說這是個灑狗血的好材料。   不過事實上,這個劇本後來卻被改寫成周星馳的勵志喜劇,。而劇中演員就是我們一家人面對可能終身坐輪椅的孩子,我們一點也不想向命運低頭,外公、外婆帶著這個孩子——迷路——奔走公立醫院之間,排隊復健;一個星期跑好幾家,每次從掛號、等待到療程結束都要花上三、四個小時。一向粗獷的老派男人——外公,為了小孫子進修保母課程,學習復健技巧,希望除了固定的公立醫院排程,還能一日多次居家加強。   結果抓住了黃金早療期的迷路不但沒有不良於行,後來能跑、能跳,還能扭屁股(迷路扭起來真的很騷。)   ‧ 人生就是不停打怪破關   幾天前,當迷路沮喪地對我說:「米米,我每次上體育課都是全班跑最慢的。」   我緊緊地摟著他:「寶貝,你要謝謝公公、婆婆向老天替你討回一雙腿,你能走已經是奇蹟了!」   我也感謝金融風暴,原來宇宙自有安排;祂不讓我當上班族,是因為我可以當老闆;感謝失敗的婚姻,命運對我很寬容,容許我這樣一個性格上多所缺失的人重獲自由,可以不做人妻、不當媳婦,這是恩典。每次想到這兒都覺得爽,畢竟能提前寫完功課是件很快樂的事啊!   一路就這麼歪七扭八地走來,體驗格外深刻。   原來老天爺開發了各式各樣難度極高的實境遊戲,祂不是要你認輸,是要你破關。
Lesson 2 關於學習 「有效的讚美」,如同人生的魔法關鍵字
  有些人認為對孩子過度讚美或鼓勵,會養成一種自以為是的人格,會讓孩子因為過度膨脹而無力抵抗失敗或挫折的壓力。   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與其說「過度的」讚美,不如說是「無效的」讚美,其實只要用心研究一下,「鼓勵」對人類所能達成的腦內效果(包括大人),就一定能理解「有效的讚美」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方法對了,用再多,也不怕過度。   我來舉一些我實際生活中操作過的例子好了,這樣大家可能會更了解何謂「有效的讚美」。   ‧ 將企圖販售給孩子的概念,巧妙地打包在讚美之中   當我的孩子畫了一張很棒的作品時——   我絕對不會只對他說:「哇!你畫得真漂亮!」或是「哇!你也太厲害了!」還是「這麼小就這麼會畫!」然後就沒了。那是徹底浪費了鼓勵的機會,所謂好棒、好厲害、好強……這一類的形容詞,只不過是個「鉤子」,至於接下來你想要鉤起來的東西才是重點,所以讚美必須具體,也必須暗藏誘導功能。   鉤子之後,字字句句都要在邏輯上精密的布局,把你企圖販售給孩子的概念,巧妙地打包在讚美之中。   於是我通常會跟孩子說:「哇!你畫得真棒,你看你的構圖概念多好啊,那是因為平時你肯花時間去欣賞藝術啊!」   或者是:「哇,你太厲害了,配色超美!從你的作品裡,誰都可以發現你一定是個愛看畫展、繪本或喜歡觀察美好事物的孩子呢!」   看出來了嗎?   「你肯花時間去欣賞藝術、去觀察世界。」   「你愛看畫展、看繪本或喜歡觀察美好事物。」   這些說法是一種「被誇獎包裝起來的暗示」,讓孩子清楚因為有所付出才能獲得當下的成果,讓孩子知道「我被誇獎的不是只有我的畫,還包括了我背後的用心」。並且,一旦獲得鼓勵,他們日後更將積極朝著你鼓勵的方向前進,會看更多的展覽、欣賞更多的繪本,也更熱愛觀察。   ‧ 有計劃性、漸層式的讚美   如果孩子洗碗沒洗乾淨——   不要直接糾正他:「你看看、你看看,這裡還有菜渣,為什麼不認真洗?眼睛是長到哪去了?」倘若是採用這樣的語言模式,那我跟你保證,要不了幾次,這孩子一輩子都不想洗碗了。   但明明他的確是洗不乾淨的,你卻走了另一條盲目溺愛的鼓勵之路,沒頭沒腦地猛誇好棒、好棒、好棒,那肯定也不對勁,無異是扼殺了孩子的進步空間。   所以最理想的鼓勵方式是有計劃性、漸層式的讚美。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哇,你看你有多棒!除了這幾個碗底還沾了菜渣之外,其他所有的碗筷都洗得好用心,我相信明天你一定會更厲害!」這樣一來,孩子接收到的關鍵字是「用心」,而整套概念是:「原來我很棒,但是我下次還可以更棒,因為我知道問題在哪裡,也知道下次該怎麼進化,並且,我喜歡因用心而被誇獎的感覺。」   ‧ 建設性的誇讚   當孩子寫了一篇不錯的作文時——   別只顧著誇他有多好又多好,你必須細緻地說出「好在哪裡」。   如果只是跟孩子說:「哇!你這篇作文九十八分耶,太值得驕傲了!」   這樣的誇讚必然毫無建設性,或許你可以試著對孩子說:「哇!我好喜歡你寫的這篇作文,我讀到了你獨立思考的能力,也發現通常喜歡閱讀的小孩文筆肯定會好。還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很強,這是你獨一無二的優點喔。」   「獨立思考的能力」、「喜歡閱讀」、「文字表達能力」和「獨一無二」都是關鍵字,孩子能從這樣的字眼裡聽出「日後如何才能獲得更多誇讚的玄機」,並朝著那個方向努力追尋。他們會比以前更喜歡思考、更熱愛閱讀,也會因著知道自己擁有很好的文字表達能力,而願意更努力的進化。   ‧ 傳達形容詞以外的事,誘導孩子建構起具體認知   如果孩子主動替別人擦乾打翻的水——   「你真是能幹!」或者是「你好乖喔!」和「你真勤快!」嗶嗶,這樣就NG了。   如果你能試著告訴孩子形容詞之外的事,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會更有效地架構起具體的認知。好比說:「你真是能幹!事情一發生就能危機處理,而且你這麼小就已經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了,你知道嗎?世界上所有厲害的大人也都擁有跟你一樣的能力喔!」   在這個狀況裡,「危機處理」、「解決問題」、「成為一個很厲害的大人」是關鍵字,能讓孩子知道正確判斷事物與執行力的重要性,也將對未來的人生產生強大的自我期許。   「無效的讚美」很殘念,明明花了時間也用了真心卻得不到效果,那是因為孩子接收到一堆空虛的讚,卻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讚在哪裡?日後只會對稱讚產生盲目的需求。   但是「有效的讚美」就不一樣了,當你的讚美裡,字字句句都埋進了啟發式的魔法咒語,那麼,孩子從耳裡聽進心裡的,就不單單只是瞬間的快感;這些誘使孩子思考的「關鍵字」,能引領他們從付出裡得到掌聲,效果截然不同。
Lesson 3 家有動動兒 啊你是有病喔!?
  ‧ 其實你也是過動症   同事問:「過動症是不是罕見疾病啊?妳家小孩真讓妳辛苦!」   聽到這兒我差點沒暈倒:「我的媽啊!那一點都不罕見啊,而且根本也不是病耶!」   同事說:「可是大家都說那是病啊!」   我說:「我可以證明過動症一點都不罕見,因為其實你也是耶。」   同事說:「我哪是啊!!我才沒病咧!!!」   我說:「你上星期開會的時候打瞌睡喔,而且我知道你根本沒在聽客戶講話,還一直偷看FB。」   「別忘了,你前天把傘忘在星巴克,傍晚回家時沒傘還得跟我借,哈哈。」   同事說:「我這也算病啊!」   我說:「看吧,我就說過動症不是病,它只是一種人格特質,一種不甘無趣的人格特質囉!」   另外一個同事也插話了:「誰開會都會恍神吧?上班也是啊!一天坐九個小時,屁股痠死了,老傢伙們好像有講不完的無聊大道理,工作又乏味,打報表討厭死了,寫那些討好客戶的沒水準文案更是無聊透頂,寫完我自己都快吐了,那些廣告根本是騙人、騙鬼、騙自己!」   「而且整天趕趕趕趕,總有一輩子趕也趕不完的Deadline,遇到這種狀況,是人都會想偷滑手機、都會想起來走走,或是去誠品逛逛喝杯咖啡,才能保持腦袋清醒啊!」   我說:「所以大人開會的時候很無聊,大人上班的時候很無聊,老闆、客戶給了你們無聊的工作,你們很無奈,大人的種種抱怨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小朋友上課的時候很無聊、整天被關在教室一動也不許動很無聊、死背課本的時候很無聊、考試的時候很無聊、每天回家都有趕趕趕,趕不完的作業還是很無聊,這樣的症頭到底跟你們有什麼不一樣呢?」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小朋友連抱怨的資格都沒有,他們一抱怨就被嫌不乖了。 為什麼大人這樣沒病,孩子這樣就有病呢?   ‧ 法國幾乎沒有過動症?   其實人類就是動物,動物就應該在大草原上奔跑;尤其是幼齡的動物,他們特別好動,無法對冗長、乏味的事物專注過久,也特別容易受到新鮮的事物所吸引。但是現今的社會只給了孩子水泥叢林的環境,未曾提供任何允許奔跑、跳躍的場所,當孩子到了學校以後,每節只有十分鐘下課時間,說到這十分鐘,光是從教室跑到操場來回就要扣掉二分鐘了。   童年最需要的跑跑跳跳,是被我們大人剝奪的,於是越不動,越不能專心;越限制,越想掙脫限制;越多規範,就越多過動症。   曾經在「過動在不在?」的講座裡,聽到李佳燕醫師提出一項非常有趣的數據,法國的孩子是沒有過動症的,比例低到近乎於零,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每個社會看待孩子的標準不同,有的國家允許孩子當孩子,於是他們願意理解童年裡的各種行為。而在某些文化裡,則很希望孩子一出生就是個知書達禮的大人,跳過嬰兒、幼兒、兒童與青少年的階段直接來到大人的世界,他們被要求不吵、不鬧、不亂動、不調皮、不奔跑,乖乖坐好、乖乖聽話、乖乖讀書、乖乖寫功課、乖乖專注、乖乖服從大人的每一句話,不願意提供學習社會化時該有的時間歷程。   這樣的社會雖然生下了孩子,卻完全不希望孩子造成大人的任何負擔,若能生出一個機器人,更是再完美不過。有趣的是,越是規範重重、控制多多的國家,兒童過動症的比例往往越是高得驚人。
Lesson 4 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 框架其實是一種依賴,拆了它,讓孩子學會靠自己
  深入了解共學團體之後,迷路眼睛裡散發出亮晶晶的光彩,那裡沒有死背書,沒有死記標準答案的僵固,也沒有選擇題與是非題的框架,一切得靠自己找出結論,所有的課業都是報告、申論與實務操作形式,這完全合了迷路的脾胃,非常切合他擅長發想又愛創造的體質。   迷路說:「他們的『國語課』跟我們的不一樣耶!」   我說,那是因為你之前上的是「國語課」,新學校上的是「文學課」。   當教育層次完全不同,重點就再也不是記記生字與生詞,或背背修辭大法(引用、轉品、借代、映襯、排比……)那般表淺的事了。在那裡,老師帶著孩子深入文字背後的涵養,體制裡我們死記的是課本,體制外的他們,陪著孩子深入理解宋詞的意境,讓孩子欣賞世界文學的美好,他們重在深刻閱讀之後的思辨,重在哲學層面的啟蒙,容許孩子們提出自我觀點並交互討論,於是我看了那邊孩子的作文,深度甚至超越台灣體制內的高中生。   當我們的教育還停留在「把作文當公文」的階段,那裡的小朋友早就擁有一支具足了五感、情緒表達、有風格也有見地的神來之筆了。   就連數學教學方面,也能讓向來恐懼數字的迷路心花怒放,並非內容較為簡單,關鍵在於他們把重點擺在數概念與數學邏輯思考之上,相較於體制內過於強調繁複計算的填鴨模式,這樣的課程內容讓迷路忍不住興奮地說:「真好玩!好像福爾摩斯探案,每天要抽絲剝繭啊!」   ‧ 跳出舒適圈,「學習」不再只求標準答案   很多人誤以為離開體制只是為了逃避,事實不然,離開體制反而是離開舒適圈的一種極大勇氣,比起只要傻傻、乖乖背好大人給的標準答案就能度日,透過自主思考而獲得答案的方式,其實更燃燒心智;比起應付千篇一律的制式考試型態,絞盡腦汁才能完成的申論報告,以及所衍生出上台簡報的能力,才需要投注更強大的腦內革命。   這一陣子很多迷路舊校的老師紛紛給了我們滿滿鼓舞:「媽媽,妳的選擇是對的,迷路在框架下太浪費了,離開框架才能大展身手!還有,我們的孩子也都正在自學或共學喔!」   沒想到這麼多體制內的老師帶著孩子跳出框框,真是振奮人心。   我猜是時候了吧,台灣的教育真到了該被認真顛覆的時刻了,有時存在已久的事不見得就代表它必然是對的、是好的,多半只因人們長此以往被教導著無條件服從,被教導了放棄思考因果,也被教導要習慣受制約。想起小時候,我的曾祖母是個裹小腳的末代受害者,歷史讓女人纏足數百年,一時的牢不可破未必值得永恆歌頌,當然,我更不想讓孩子們纏足於窄化的教條與視野之中。   有人認為體制外教育是一扇「不適應體制的孩子」的逃生門,事實上,過去迷路一點也沒有不適應的問題,無論在課業(除了數學很爛)或人際相處之上,樣樣融洽快樂,我們純粹只是發現了一條更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道路而已。   當然自學或共學的路並不好走,以現階段來說,我們似乎看不見明確的終點,不過我們總算是走上了起點,只要一想到能培養孩子對於求知的熱情,能理解世界上的事並非都只有一百零一種標準答案,也就是即使有答案的狀況之下,仍能熱血尋求更多可能性,只要一想到小朋友能獲得獨立思考與實務操作上的訓練,這一切,就值得勇敢了。

延伸內容

純種地球人必讀的教養絕招
◎文/李佳燕醫師(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如果你有孩子,你要如何教養他們?還是你已經有了孩子,那麼你正如何教養他們?   聰明絕頂花樣百出,一顆心比棉花糖還軟、還甜美的米米,給我們的解答,保證讓人驚喜連連、絕無冷場。   其實,我每每讀著米米的撇步,就會有個一直閃出來的念頭,讓我想把它塞回腦殼裡;可是,讀到下一個段落時,這念頭又竄出來;最後,這念頭就像小精靈般,四處閃動,根本塞不回去了。這念頭就是:「米米,妳根本是外星人!不!你們一家都是外星人!否則,怎麼可能有這些超乎地球人習慣的教養觀和教養絕招?」   坊間的教養書,多如牛毛,為了因應現在許多家長,尤其是母親的焦慮又無助,可說是月出好幾本,如果要認真,讀都讀不完。但是,米米的文字硬是不同。   米米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乖巧聽話、知書達禮、人見人愛;不教我們當孩子有哪些症狀時,就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問題,要帶去治療;不教孩子如何可以考試不用愁、讀書攏免驚、拚上好學校。總之,她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出類拔萃,出人頭地,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米米家的迷路和DD,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的字寫不整齊,數學算不快,不會參加演講比賽、科學競賽、鋼琴表演,名字不會出現在學校門口高高掛起上面寫個「賀」字的紅布條上。   那米米要教爸爸媽媽什麼?   她顛覆了我們過去以為「嚴厲治兒」才是用心負責的父母。原來,「嚴教」是最輕鬆、最偷懶,也是最不需要動大腦的教養方式!像米米這樣稀奇古怪地養小孩,每天挖空心思,不打不罵,不念不罰,沒大沒小地教小孩,才真是教一整天下來,會四肢癱瘓、腦汁滴盡的辛苦育兒啊!   她教孩子什麼?   她教孩子做家事(什麼?這會耽誤孩子讀書的時間啊!);她教孩子不要背成語,寫文章「不走腦袋,要走心」(什麼!這樣考試作文不就死定了嗎?);她教孩子不要背《弟子規》,那會把孩子背笨了(什麼!那孩子的品格教育都不管嗎?);她教孩子考試分數不能代表你是誰,只是讓你知道你懂了多少(什麼!那孩子怎麼會努力拚成績呢?)。   可是,非常詭異的,米米像是會施魔法般,經常恍神的迷路、不小心就爆走的DD,在魔女米米的調教之下,漸漸成長,他們快樂、溫暖、能幹、充滿自信,而且事事講情論理,猶如人間天使。   如果,你有一點外星人的基因,請好好珍惜,並記得隨時向米米請益;如果你是純種地球人,只好請你把米米的文字,照三餐服用,一直到孩子長大了。
我們需要一場「拯救童年」的改革
◎文/幸佳慧老師(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當我們的孩子被壓縮在「聽鬧鐘起床、隨鐘聲上課、放學後又安親」的模子裡;周遭樓房一直蓋,孩子沒地方遊戲,只剩千篇一律、毫無創意的社區公園可去。孩子難道不會在課堂上看向窗外,尋找雲端上的飛龍與獨角獸?孩子的小手小腳難道不會在他喘不過氣來時,鬆弛舞動一番?難道不會因為內在的心理衝突,而跟同學不小心起了口角?   當然會,但是當他們這麼做時,他就得小心,因為很容易被貼上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的標籤,他的小身體就得等著被評估、確診、餵藥。很多的孩子在那五分鐘、十分鐘,或於第二、三次看診時,在親人、醫師兩方短短的對話後,就被開了興奮劑。然而,這些大人永遠不用為他們「創意力不足」或是「教養動能不足」還是「確診流程敷衍」的缺失負起責任。   當精神醫學信心滿滿地宣稱ADHD是一種病時,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卻察覺,這當中絕大多數成分是來自不穩定的社會標準所造成的流行現象。而今也有越來越多的腦神經科學學者認同:過動症的快速形成,缺乏社會結構的反省。眾人若把問題的表徵一味投射到那些充滿主觀認定、鬆散而擴大的精神症狀評量表上,那麼,可預見的將會帶來一整個世代身心健康的斲喪,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真正的病態。   由於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生存競爭等因素,過度體制化導致兒童的心理情緒被強烈壓制、切除。結果是,人類在製造「服從的小孩」的同時,也為將來製造了一批一批「憂鬱而困惑的大人」。這也是為何近十年來,歐美幾個國家皆有專家、團體發動大規模且長年的社會運動,要求成人反省社會結構變遷帶給孩子的壓迫,並立即投入「拯救童年」的改革。   米米的《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就是在實踐「拯救孩子童年」的育兒教養經驗談,是一位充滿勇氣的母親對孩子有堅定信念,一路走來的陪伴。這當中,大人不受外在壓力妥協,不因為繁瑣喊累,只有投注後不斷被滿滿的愛給回饋、充實並鼓舞著。我們也因而看到孩子們身上散發的光,比星月還明亮;感受他們對外在人事物的連結,比春風還良善,比溪水還柔情。
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
◎文/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澤爸,可以請教您問題嗎?」某次演講之後,有位媽媽滿臉憂愁地走至我的跟前詢問。      「當然可以啊!」我回答。     「我的孩子被醫師診斷是特殊兒童,不過我跟他爸爸覺得根本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有些情況想跟老師請教。」   「沒有關係,請說。」   「他在班上,一直都沒有什麼朋友,他不喜歡跟大家玩,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怎麼樣才可以讓他融入其他同學?」   「妳的孩子都是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嗎?」我問。   「是啊,他每次都可以做很久。」   「那就好啦,他做著喜歡的事情時,內心是快樂的就可以囉!」   「但是……」這位媽媽依然眉頭深鎖的模樣。   「放寬心啦,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只要孩子不在意,然後快樂就可以了。」   「但是,一般人就是要有朋友才會快樂,不是嗎?」   「我了解妳的擔憂。請拋開成見,同時把認知歸零,單純地重新觀察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不是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就是『錯』,然後,爸媽把這個『錯』給無限放大。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地陪伴且找尋孩子的優點,並發揮到極致,讓孩子明瞭,他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我試著解開這位媽媽的心結,而這個心結,多半是爸媽擔心自己的孩子跟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死結。   〈不一樣,又怎樣〉是我在讀《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時,最喜歡的一句話,雖然短短的,但卻充滿著勇氣。因為現在的爸媽,相當害怕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像是其他的孩子幾歲就會站了,怎麼我的孩子還在爬,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大家都在補英文,如果我的孩子不補,之後會不會跟不上別人呢?班上同學都可以乖乖地聽老師說話,就只有我的孩子會一直舉手插話,他怎麼這麼不聽話。   於是,內心開始了鋪上了一層濛濛的灰,執行了〈這是為了你好〉的種種強迫手段,只因為我們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其實,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同書中的星星超人說的:「不一樣,表示我的與眾不同啊!」   爸媽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變得跟他人一樣,而是要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然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依著我們對孩子的了解,採用最適合的教養方式,陪著他、看著他發光又發熱,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相信他與賞識他的。如此,真的就足夠了。   愛他,就不要因為擔憂而強迫他;而是身體力行,直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作者資料

米米/文字

廣告文字工作者,擁有一家微型廣告公司。曾在國外念視覺設計,回臺灣不久就成了設計界的逃兵,發現自己拙於創造畫面,反倒對文字掌控能力較佳,於是一路從事廣告文案至今。小時候老師總說米米「不愛好好用功,盡看些雜書」,結果事實證明,發自內心喜歡的事,只要一路喜歡著,終有一天會匯聚為能量,那些學校逼她讀的沒啥用處,反倒是腦子裡裝的雜書派上了用場。 自認這輩子並無太多可歌頌的優點,唯一的長才約莫就在於啟發孩子的天分上。此生做不了賢妻,也不是什麼良母,只是個分分秒秒都想跟小孩子玩在一塊兒的大人。 一個穿鼻洞又刺青的媽媽是很不媽媽的,一個更年期都要到了,青春期還過不完的叛逆媽媽也是很罕見的。或許正因為如此,宇宙才願意把迷路和爆走這兩個神奇寶貝交給她保管吧!

基本資料

作者:米米/文字 繪者:迷路 出版社:三采文化 書系:親子共學堂 出版日期:2017-01-06 ISBN:9789863427650 城邦書號:A2001120 規格:平裝 / 雙色 / 26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