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孩子,原來你這麼棒︰點燃孩子的天賦,啟動天才腦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每個孩子的腦袋裡都住著一個天才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幫助是, 做孩子的玩伴.看見孩子的天才 澳洲最受歡迎的臨床心理學家,教育計畫獲英國與澳洲超過3500所學校採用 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該如何發現和鼓勵孩子找到他們潛在的才華與天賦呢?臨床心理學家安得魯.傅勒相信,所有孩子天生都具有好奇心、創造力與思考的能力,這些都是天才必備的特質。然而,社會制約與學校教育扼殺了小孩的好奇心,同質化教育讓家長只在乎孩子是否融入校園與同儕,忽視個別的差異。 本書將告訴爸爸媽媽們如何找到開啟孩子天賦的鑰匙。這把鑰匙不是做更多的功課、不是課後輔導或補習,而是幫助小孩找回思考、聆聽與表達想法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或許小孩會犯錯,但大人們應該勇於和小孩在錯誤中一起成長。 安得魯.傅勒在書中提到小孩成長的過程中怕被貼上標新立異或是不聽話的標籤,害怕犯錯,也畏懼新的嘗試,他們的才華嚴重受挫。還好,透過父母和小孩的共同探索、創造與玩樂,可以重新燃起孩子的求知慾。 唯有當你花時間為孩子們計畫、豐富化、探索,以及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天才時,孩子的天賦才能得到釋放。在一個要求孩子學多玩少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多玩樂、多思考、多嘗試──還有,最重要的,多編織些偉大的夢。 藉由實務的歸納與明確的指引,本書將告訴爸媽們,如何找到開啟孩子天賦的鑰匙――培養孩子自我認識的能力、專注力、決策力、想像力、動機、記憶力與創造力。 【好評推薦】 我與安得魯以及數千名孩子,一起經歷過這種難以置信的驚人成就──現在你也可以在翻閱這些知識、學養俱豐的書頁時,和安得魯與你的孩子一起擁有這些成就。 ──保羅.伍德 Paul Wood(昆士蘭教育、訓練與就業部副區主任) 一本為父母提供如何協助孩子思考、探索、學習、練習,以及享受學習樂趣的最佳資源……安得魯.富勒創造出了真正的贏家。 ──約翰.海提John Hattie(墨爾本大學教育系教授) 《孩子,原來你這麼棒》為父母指出了一條前進的道路! ──約翰.亨德利 John Hendry(維多利亞吉隆中學)

目錄

你必須告訴孩子這些重要的觀念 前言 CH1 父母的角色︰看見與培育孩子的天才 CH2 天才腦 CH3 找出孩子的天才 CH4 增強專注力 CH5 有效的思考 CH6 教導孩子做計畫 CH7 培養決策的藝術 CH8 動機、堅持與勇氣 CH9 天才心理學:建立「你可以做得到」的思維模式 CH10 想像力、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CH11 組織能力 CH12 增進記憶力與學習力 CH13 熟能生巧 CH14 啟動天才腦 CH15 建立作息時間與儀式 CH16 天才進行式

內文試閱

你必須告訴孩子這些重要的觀念
  寶貝,你就是傳奇。你擁有一顆天才腦。你有潛力成為你希望成為的最聰明的人。你和他一樣能幹、創意十足、腦袋頂呱呱。   但是你不可以只依靠自己的腦袋。你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你不會每次考試都得高分、每次比賽都勝利,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選上你。你需要努力和練習,也需要不斷進步。   你不可能每件事都成功。事實上,每次犯下的錯誤、每次做不好的事,或是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都是你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的機會。   有時候你會想要放棄你希望得到的東西。這就是考驗的時刻。你必須往前邁進。你必須找到內在的力量。這股力量確實存在,把它找出來。   有些事情你會覺得太困難,不可能達成。你很容易不想去做那些事,心想與其失敗還不如不要嘗試。這種想法常常就是你那顆焦躁的腦袋正試著說服你放棄。   如果是你非常想要得到的東西,或者是對你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別讓腦袋說服你放棄。鼓起勇氣試試看,即使第一次、第二次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你也能學到很多有助於你達成目標的方法。   學習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想辦法讓學習變得有趣,即便是無聊的部分。如果你讓自己身邊環繞著好的想法、很棒的書、藝術或影片,以及引人入勝的對話,你的腦袋一定會表現得讓你大吃一驚。   此外,你往往很容易就興致勃勃地去學習一件事,但挑戰則在於你記得或瞭解了多少。   最後,最重要的是,不論成敗,你都要知道,我愛你。我希望你能有個非常棒的人生,因為我知道你有能力得到那樣的生活。   我愛你,我相信你。
前言
◎文/安得魯.富勒   孩子是即將被點燃的火苗,而非要被填滿的瓶子。──法蘭柯斯.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   在澳洲原住民居住的廣袤沙漠中,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伴隨雨季的接近,翻飛的烏雲奔騰而至,夜裡的空氣夾雜著轟天雷鳴與閃電,從地平線的這端閃熾到彼端。在這樣濕氣濃重的夜晚,閃電人(Lightning Man)起而舞之。   根據拉拉奇亞族(Larakia)的長老比拉瓦拉(Bilawara)的說法,生火並維持火源不滅,對她的族人來說一直是最重要的事。生火需要耐心也費力氣。有時候因為閃電雷擊而燃起火光,便是閃電兄弟的恩賜,也是一份不容浪費的禮物,由此燃起的火把在營帳間傳遞,火花從一個地點傳到另一個地點。   開啟孩子的天才就很像是這樣的過程。為人父母者可以藉由和孩子一起探索這個世界,培養孩子們的好奇心與能力,然後把這些能力的火焰傳遞下去。一開始要先點燃火苗,這個工作需要時間,卻很簡單。只要跟著孩子的興趣走,看著他們生出不同的點子,鼓勵他們掌握自己的想法,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可惜,常見的狀況是,原本燃燒燦爛的天才之火,卻在童年間就開始轉弱,甚至還有熄滅的危機。如果這把火真的滅了,孩子會失去活力,害怕嘗試新的事物又擔心犯錯。屆時,令人難過的,他們只剩下發育不全的能力──以及他們自己。   因此,以父母的力量點燃孩子們燦爛的火焰,這件事至關緊要。幸運的是,你的指尖就有開啟孩子天賦能力的最佳實驗室,而這間實驗室的名字叫做世界。透過探索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創造與遊戲,你可以拓展孩子的心智。花時間和孩子們一起開心、驚嘆與好奇,你就能點燃搖曳孩子終生的明亮之火。這是多麼棒的禮物啊!   這本書正是為了幫助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帶著他們一起發現他們的潛力。每個孩子的能力與內在天賦,都遠比他們或我們所瞭解的更高更遠。書中談的,就是如何啟動那樣的潛力。這本書#不是#要你揠苗助長,或助孩子平步青雲,也並非要你將他們嬌養在溫室中,或在學校裡越級就讀。這本書是關於用心教養,讓孩子的天賦得以茁壯成長;讓孩子可以發展出自己的創造力、想像力。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你會看到,相較於讀書寫作,更多是關於怎麼玩、怎麼找到樂趣、怎麼探索。努力用功當然很重要,但是把部分這樣的努力轉換成玩樂,似乎更容易成功。   不久以前,大家都以為人的頭腦在八歲以後就停止生長。但是現代的神經科學已經告訴我們,那種想法就跟說地球是平的一樣不可信。智力高低與生俱來,後天沒有多大影響,這樣的概念也被科學給動搖了。   讓情況更加混亂的是,我們對於「天才」(genius)這個詞的理解並無定見。中古世紀之前,天才被視為人類天生的才智,或一種內在於所有人的探究事物的特質。後來,越來越多人用「天才」兩字形容一小群擁有高超本領的菁英份子,而我們這些非天才者,只能無所事事地坐在那兒,等著那些聰明的男男女女為我們解惑釋疑。   你不必花太多時間與那些所謂的天才混在一起,就可以知道他們也有無知和愚蠢的一面。同樣的,你也不必花太多時間跟那些被貼上不太聰明的標籤的孩子們在一起,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數人,即使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極富創意與能力的一面。   每個孩子都能夠發展出技能與知識的基礎,並在這個基礎上讓他的天才火焰發光發熱。接下來的章節,我會談到父母如何協助孩子發展出這些技能,它們可應用於各種層面,不論孩子的興趣與熱情為何。   自我認識的能力、專注力、決策力、想像力、動機、決心、記憶力與創造力,這些基本的技能,正是每個想要開啟天賦能力的人都需要的。   唯有當你花時間去計畫、豐富、探索,以及協助孩子們找到自己的火焰時,才能夠啟動孩子的天才。在一個要求孩子多讀書少玩樂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多玩樂、多思考、多分析,還有,最重要的,多編織一些偉大的夢。   對於開啟孩子的天才這件事,為人父母者在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時,除了澳洲原住民護火的故事外,必須再加入半杯水這個古老的好觀念。   我們都知道,怎麼看、怎麼想至關重要。在下一頁的圖畫中,你看到了什麼?樂天派的人,看到的是半滿的水杯;悲觀的人,看到的是水杯空了一半;而機會主義者,則是拿起杯子咕嚕咕嚕把水喝進肚子裡。   與年輕人共事多年後,我知道我們對杯子空的那一半無能為力。你#能夠#做的,是去發掘孩子的杯中有些什麼,然後幫助孩子盡情發揮那些東西。不論你把孩子的天賦視為是電池中蓄存的電力、腹中的才華、心中的熱情,還是油箱中的汽油,重點在於你必須運用那股力量,然後從那股力量開始往上發展。   如果你接受了本書的觀念,你將不同於現在多數的父母。我們生活在一個電視螢幕越來越大,孩子越來越胖,也越來越焦慮、害羞與不開心的世界。努力、決心、想像力、樂於犯錯、勇於前進等等天才的關鍵要素,不是學校關心的議題,學校在乎的是根據孩子們的讀寫能力、數理能力與科學能力加以排名。學校甚至不在乎可以預測孩子們學術成就的能力,譬如人際關係、分辨異同、做筆記、提出與利用回饋意見。   本書的架構設計,並非要你囫圇吞棗一次看完。請盡可能放慢閱讀的速度,消化所有內容。書中有些部分可以讓你據以採取行動,而且對於開啟孩子的天才會產生立即的效用;但也有其他長期的計畫,需要時間發酵才能編織出魔法。   舉例來說,幫助孩子成長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讓他們機會擁有各種不同的體驗。參考第二章結尾處列出來的體驗活動,你也可以列出接下來幾個月你計畫和孩子共同進行的活動。其他可以立即施行並且具有高度影響力的行動,概述於第十四章〈啟動天才腦〉,以及第十五章〈設定作息時間與儀式〉。   大多數章節的結尾,我會列出一張表格,提供一些可以吸引並激勵孩子,以及有助於開啟他們天才能力的經驗、遊戲與活動。你可以檢視表單上的這些建議,把你已經和孩子做過的事標出來,再把那些你打算最近幾個月和孩子一起做的事圈起來。   長期的計畫需要較多的時間,但別因此退卻。創意、創造力與性格的培養是一輩子的事。如果你想要持續培育孩子發展天賦的才能,請不時閱讀本書的內容,想一想你可以如何為自己及孩子創造出不同的變化與機會。記住龜兔賽跑的故事──踏著緩慢而沉穩的腳步,終將取得勝利。    希望你們一切順利,好好地玩,玩得開心!
第一章 父母的角色︰看見與培育孩子的天才
  學校老師問小男生為什麼遲到。小男生回答︰「因為地上又濕又滑,我每走一步就會倒退兩步。」老師高傲地再問︰「那你現在怎麼會在學校?」小男生回答︰「我向後轉要回家,然後就到學校了!」   我們的孩子全都是天才。你可能還沒體認到這件事。孩子們也幾乎沒發現這件事。但我們的孩子確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一代。他們是人類的最新進階版。   相較於一九五○年一般的年輕人,現在孩子的聰明度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平均而言,人類在二十世紀的智商,每十年就提高三分,而且這個趨勢持續中,速度甚至可能加快。   除此之外,大量的科技使用也影響並增強了我們的心智能力,不論筆電、智慧手機、網路,這些科技進展都是智能的指數成長。根據估計,我們每天處理的資訊量,是生活在一九八六年的人的五倍。   這樣的智能成長是在沒有任何刻意的干涉下所獲致的。試想,如果我們不是如同春天來臨才開展的枝葉般,被動地等待孩子的能力慢慢成熟,而是主動培育孩子的聰明才智,那結果會有多麼驚人。   二十一世紀的天才與文藝復興時期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很像。今日的天才們全都屬於編織思考的人(thought-weaver),他們能夠從各種來源取得知識,再饒富創意地將之整合起來,然後以各種創新的方式應用到不同的領域。   你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想要開啟孩子的天賦能力,不能只依賴學校:你,為人父母者,不但是孩子的啟蒙,也是他們最重要的老師。   老師與學校為孩子盡了最大的努力,然而他們只是一次性地影響許多學生。學校受到規章與預算的限制,就採納新的學習與知識運用的方法,往往因為官僚體系的步調而曠日廢時。在老師的努力之外,若父母能夠一起協助培養孩子的能力、興趣、熱情與專注力,他們的成長必能一飛沖天。   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僅占他們所有時間的百分之十到十五,連睡覺的時間(百分之三十三)也比在學校的時間長,剩下百分之五十二的時間都在家裡打混、玩樂,還有學習過生活。孩子在這段時間內做的事情,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影響甚鉅。   最能夠幫助孩子們開啟天賦能力的人,是和他們一起玩、在他們身上投注最多時間,以及最愛他們的人──也就是你。   孩子們未來大部分的學習並不會是在學校完成。根據預測,到了二○三○年那時候,大多數的工作類型是現在的我們所未聞的。知識每三年就增加一倍。一般預估,五十年前高中畢業生離開學校時所掌握的知識,有百分之七十五會應用在職場上;但今日的高中畢業生,可應用在工作上的學校知識只有百分之二。   要幫助孩子做好萬全的準備,迎向現在與未來的成功可能,我們必須協助他們成為有能力學習,而且對學習有興趣的人。   我們的孩子需要具備創意思考的能力,找出方法解決我們想都沒想過、更遑論碰到的問題。換言之,我們得思考如何培養出對重要事情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對變化不斷的世界有因應之道的公民。   二十一世紀的天才非常需要具備整合能力,能夠從各種不同的來源擷取智慧,而不僅是資訊,然後以新的方式加以結合與重新整理,應用於前所未見的新挑戰。   燈都亮了,卻沒有人在家   看看小小孩是怎麼學習的。這些小傢伙有用不完的精力與強烈的學習欲望。他們會研究所有的東西、把屋子搞得天翻地覆、編出荒唐的探險故事。在他們眼中,萬事萬物之間的關連如此神奇,令父母匪夷所思、也疲於應付。   愛問問題的態度,其實在入學前就形成了。舉例來說,四歲的小傢伙在家,平均每兩分鐘就會丟出一個「為什麼」,但進了幼稚園,他的問題就少得多,一個小時大概只有兩、三個問題。   現在讓我們看看中學生的情形。一群青少年無精打采地趴在書桌上,無聊、懶散,不想要嘗試任何事情,就怕做錯什麼遭到同學的恥笑。更糟的是,有些孩子還刻意隱藏起自己的天分,不想因為自己太聰明而受到同儕排擠。   假設我們問兩組學生同一個問題:十七頭羊、三匹狼,請問牧羊者幾歲?大多數的一年級小學生都會回答︰「誰曉得啊?」令人沮喪的是,很多中學生的回答卻是「二十」!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孩子已經停止思考了。   探索新事物的動機在小學三、四年級時開始消沉。那時的小女生會不斷地說數學對男生比較重要。你甚至可以在幼稚園的孩子身上,就看到這種動機消沉的跡象。   這些年輕的心靈發生了什麼事?天生的好奇心變弱,想像力受挫。孩子們的創造力因為我們評斷他人高低的欲望以及劃分階級的舉動,而遭到扼殺。人類社會似乎都喜歡玩「誰比誰好」的遊戲。當部落社會在挑選跑最快的人、最優秀的獵人或最傑出的廚師時,人比人的作法或許很有用;但在現代世界裡,這個遊戲的代價高昂。    孩子很早就認知到這種評價體系的存在。大人們把這套系統套在他們身上,他們自己也在彼此身上套用這個系統,甚至比周遭的大人們更適應那些大人覺得重要的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渴望學習的孩子,很快也很容易變成一個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的人。有些孩子決定最好就當個普通人,因為這樣才能與朋友融洽相處。有些孩子因為太習慣藉由學習得到獎勵,於是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另外一些孩子則是認定自己在學校裡得不到成功。   評價與比較的代價,就是孩子侷限了自己的智能,好奇心越來越小、問題越來越少、天才越來越黯淡,同時他們與自己內在天賦的連結也越來越弱,而謹慎小心與苦惱可能變得越來越強烈。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逐漸增強的邏輯思考與認知因果關係的能力,常常會轉化成焦躁而非想像力。   如果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師這個想法,令你覺得卻步,不用擔心,因為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清楚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這是很多人甚至還做不到的。訂定計畫,陪孩子慢慢接觸可以幫助他們發現自己內在天賦的不同經驗、故事、圖片、想法與技能,這並不一定是件辛苦的事,但你必須有個計畫。   而這本書會給你這個計畫。你不需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但你一定要有足夠的勇氣,才能夠以你獨有的力道,開啟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   拋開一些錯誤的刻板觀念   你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所以讓你自己的頭腦保持如春天般清新是很重要的。該是時候揚棄一些如何培養天才的過時想法了。   ★錯誤想法一:智力是你無力改變的東西   學校的教育教導孩子,問題只有一個答案,而老師知道正確的答案,書本的最後幾頁也印著正確的答案。知名作家與講師肯.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說,大多數孩子都是天才,但學校和社會卻積極透過各種方式關閉他們的天分。針對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包括思考雞毛撢子有多少種用法的一種創意性思考)的研究顯示,年幼的孩子可以憑空想像出各種全新的可能性,創意程度與天才相當,但這種能力會隨著就學時間而穩定下降。我們從一個存在著許多答案的世界,移居到了只有單一正確答案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關閉了心靈。所以問題在於:如何再度開啟封閉的心靈?   很多人以為自己天生就只有某種程度的智力,而且「不喜歡也沒辦法」。這並不是事實。遺憾的是,連我們的孩子可能都有這樣的想法。智力高低不但不是無法改變的,而且還會隨著壽命變化。舉例來說,我們知道孩子越來越聰明;平均智商每十年就會往上提高。   我們對於大腦如何學習的理解,遠甚於十年前。不論是大腦的神經可塑性,以及讓我們思考更快速、更有效的髓鞘生成(myelination)的過程,這些知識都改變了我們對於頭腦發展的認知。是經驗在驅動這些發展過程,所以如果我們可以讓孩子擁有這些經驗,就可以幫他們變得更聰明。   這是為什麼現在的學校不應該再像我們很多人以前上的學校那樣。這也是為什麼父母與老師現在都成了孩子們頭腦的「神經建築師」。   然而,這並不表示我們要催促孩子盡早和盡快學習,更不表示我們要施壓,讓他們成為最快速的閱讀者、最年輕的作家,或最聰明的超級電腦。相反的,我們要給孩子們機會,讓他們去發現原來學習也可以很有趣。   對父母來說,激勵孩子,建立他們的好奇心,遠比將資訊填塞至一顆封閉的小腦袋中,要來得更有成就感。重要的是拓展孩子的心智,而非揠苗助長。   ★錯誤想法二:天才與創意只屬於一小群菁英   大多數人已經習於相信,天才與創意是別人才擁有的東西。許多人不但認為有創意的人都是具有特別天賦的人,甚至錯以為自己並不屬於那群幸運的人。   在古老的觀念裡,天才被視為一種每個人都擁有的引導之靈。直到十四世紀,人們才開始把天才看成是少數幸運兒擁有的特質。而我們現在對天才的看法,存在著兩個問題。首先,天才變成了一種會員專屬的俱樂部,而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別想參與其中。第二,這樣的觀念絕對是不正確的。   許多貢獻卓著的人,都沒有達文西那種多才多藝的能力,在學校的表現也並非特別出色。許多人在生涯中,只有寥寥可數的幾次輝煌時刻。而有些被貼上天才標籤的人,一生備受榮寵,如畫家畢卡索、物理學家史帝芬.霍金、現代舞者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芭蕾舞者芳婷(Margot Fonteyn)、比爾.蓋茲與賈伯斯等;但也有許多天才不是遭到排擠,就是被人遺忘,例如梵谷、馬克.里德威爾(Mark Lidwill,心律調節器發明人)、約翰.歐蘇利文(John O’Sullivan,wifi發明者),以及開發出超音波的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科學家們。   很多偉大的事情都有個簡單的開始。一個想法或概念,經過推敲與精煉,假以時日變成大發明。貝多芬的交響曲是從鋼琴的兩個音符開始;莎士比亞花了不少時間才交代清楚丹麥這個國家究竟有什麼問題。   我們可以這麼想︰「如果大多數美好的事情都有個簡單的開始,那麼我這個簡單的人,就有能力創造出偉大的事物。」   ★錯誤想法三:犯錯是不好的事   沒有人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就可以高唱〈歡樂頌〉。大家都是在不斷摸索與犯錯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好。   事實上,不犯錯根本成不了天才。要把事情做對,一定得先犯錯。創造力與新發現,其實就是犯錯的過程,而創造出來的東西與新發現的東西,要經過整理與磨練,才能成為令人喝采的成就。   ★錯誤想法四:天才父母才教得出天才兒童   你並不需要特別聰明才能教出天才。大多數我們認可的天才,其實都生長在相當普通的家庭,養育他們的父母也沒有因為特別的成就而家喻戶曉。一般來說,這些天才的父母都熱中於學習、進步與成長,而且也鼓勵他們的孩子養成這樣的興趣。    富蘭克林出身於蠟燭製造商的家庭。林肯出生在只有一間房間的木屋中,而且父母從未受過教育。華德.迪士尼的父親經常身無分文,家徒四壁。歐普拉出生在很悲慘的貧困環境中。   不論你是否承認這些人是天才,不容否認的是,你不需要有高等知識背景才能成功。因此,即使你始終覺得自己並非庫房裡最棒的那個工具,也不代表你的孩子無法出類拔萃。   ★錯誤想法五:先會做的人,就是最會做的人   這個想法荒謬至極!在我們的世界裡,童年已經成了一種競賽。大家都認為第一個會認字、跑得最快、畫得最好的孩子,最可能成功。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大多數的天才兒童,長大後並沒有成為天才成人,他們甚至沒有成為專門好手。   證據顯示,反向為真:在年紀更加成熟後才完成某些事,將是長期的成功的最佳指標。若你比同學年紀稍長,對學習來說也是一項優勢。   ★錯誤想法六:學業的成功等於生涯的成功r   成功不能只依靠學校的成績來衡量。成績當然會有所幫助,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我們活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學生離開校園進入職場後,平均一生至少要換六次工作。成功不僅取決於學校的成績,也取決於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與熱忱。   學校成績與成功之間充其量只有薄弱的連結。一如老話所云,「別在中學時達到人生高峰。」大多數的百萬富翁在學校都只是表現平平的學生,而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在學校的日子也都慘不堪言。   許多傑出人士並沒有完成大學學業,如微軟總裁比爾.蓋茲、蘋果執行長賈伯斯、知名小說家費茲傑羅與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   創意十足的人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亮之前,在校表現通常都很糟糕。事實上,或許正是因為之前面對的一些挫折,幫助他們發展出天才。就像有人會說︰「哪顆明珠不含沙礫。」   ★錯誤想法七:負責任的父母必須幫孩子解決問題   為人父母者應該謹記一句金玉良言:若想讓孩子能夠自力自強,別代勞。   許多人認為父母就應該是萬能先生或無所不能女士,但勞累奔波為孩子解決問題,無法教育出自力更生的人。如果在你將來的年邁歲月裡,還指望孩子的照顧,即使可能性小之又小,你都應該開始思考如何幫助他們成為有能力掌握自己命運的創造者。   撰寫孩童成長相關書籍的知名作者們都同意,挑戰為發展茁壯之本。唯有當孩子遭遇到他們從未面對過的問題、接觸到與自己熟悉的井然有序的世界完全不相符的想法,以及看到他們從未思考過的新視野時,智能與智識才會成長。   一顆懂得自我延伸且接受新想法的心靈,會時時調整塑型。父母的功能不在於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提出問題以及提供機會,讓孩子在充滿愛、支持與鼓勵的環境中,去嘗試新的事物。   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問題,可以活化他們的頭腦。隨時在旁支持、鼓勵與激勵他們,但不要替他們解決所有問題。溺愛孩子、迎合他們每一次的衝動、允許他們逃避讓自己焦慮的事情,或為他們解決問題,長遠來看,根本不是在幫助他們。匆忙趕到學校平息他與同儕間的衝突,或幫他們躲避所有的挫敗,這麼做所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你不相信他們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愛他們、支持他們、隨時站在他們身邊,找機會建立起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的信心。不要拿削好的鉛筆去換斷了筆芯的鉛筆,你該做的事情是,讓孩子們知道削鉛筆機在哪兒,並且告訴他們怎麼使用削鉛筆機。   回想一下你看著孩子學走路,搖搖晃晃邁出第一步的景況。你沒有衝過去移開他們路上的所有障礙物。很可能你只是緊緊跟在孩子的身邊,確保他們在屋裡賣力走動時,不會弄傷自己。   要開啟孩子的天才,你正應該運用那樣的教養智慧。幫孩子做好準備,讓他們邁開腳步上路,而不是為孩子鋪設道路。   ★錯誤想法八:每個人都應該獲得獎賞   最近我聽說有個爸爸或媽媽,廣發慶生會的邀請函給八歲女兒的朋友,並要求每個參與者都要另外帶個禮物送給他們的小兒子。當然,這個慶生會的主角並不是那個小兒子。   人人有獎的這種想法,是發展天賦的毒素。不論是玩「傳禮物」遊戲最後人人有獎,還是運動競賽後選手都得到一份紀念品,請試著離這麼做的那些人遠一點。   人生中不可能人人都有獎。總有你當主角,以及你不是主角的時候。你也不可能每次賽跑都拿第一。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麼當你第一次輸了賽跑的時候,可能就是你完全放棄跑步的時候。   期待讚美、每次都得到獎賞與綵帶的孩子,一旦沒了獎賞,就會放棄嘗試。舉例來說,研究顯示,孩子在學習閱讀的時候,若以貼紙作為獎勵,他們比較不容易是為了享受閱讀而閱讀。   人在心不在,是不行的。成功與天才都需要忍受挫折,不斷嘗試。努力與堅持,是必要的特質。

延伸內容

【專文推薦】兼顧劍氣與劍術的教養祕笈
◎文/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自從人類出生在地球上,面對生存競爭不斷地演化,幾十萬年來,孩子只要跟在父母親旁邊,就可以學會未來生存所需的一切技能。直到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社會越變越複雜,我們已經無法在生活中從父母身上自然學會謀生的知識與技能,學校因此誕生。   自此幾千年來,學校的功能與角色沒有改變過,直到最近這十多年。以前學校是人類能夠獲得有系統的知識與技能唯一的地方,但是現在因為網路以及行動上網的設備,只要我們願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幾乎可以獲得任何知識與技術,網路改變了學習的面貌,也改變了父母對孩子成長陪伴的教養重點。   以前父母只要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學校,那麼孩子起碼就能夠學得一技之長,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工作,存活下來應該是無虞的。然而,因為網路,因為科技的一日千里,乃至於全球化的競爭,再加上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科技將取代掉無數的工作機會,這一代孩子面對未來的世界該具備何種技能?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具有這些技能?我相信這是每一位家長內心焦慮與徬徨的來源。   的確,網路改變了世界,當然,善加利用網路的確可以擴展視野,是一種非常方便有效率的學習工具,可惜我們一連上網,絕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在玩遊戲,就是在社群網站裡閒聊,長時間遊蕩在網路裡,虛擬世界和自己的人生似乎已合為一體。   有專家認為,對網路的沉溺和依賴,會造成「虛擬人格」,因為社交都在網路上,在真實世界中實際與人接觸的機會不夠,使得這些人有較大的孤立感、寂寞感,缺乏處理衝突的韌性和耐性,挫折容忍度和適應力也會比較差,還有自我認同會因為和現實有差距而比較不完整。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善加利用網路而不是沉溺於虛擬世界?哪一些是面對未來競爭的必修課?   最重要的是,父母該怎麼做?   這本《孩子,原來你這麼棒》提供了非常棒的建議,作者以心理學的專業與研究出發,詳細又生動地描述大腦的功能與發展,同時也鉅細靡遺地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提供了具體的方法,是一本非常棒的百科全書式的學習寶典,就像武俠小說裡眾多俠客所追求的武功祕笈一樣,他不只提供了練內功的心法,也就是出招所需的劍氣,也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出招的劍術。   同時作者的文筆流暢,論述有趣好看,是每個父母老師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面對未來世界競爭與挑戰的教養祕笈。
【專文推薦】一本要放在隨身包包裡的重要育兒書
◎文/陳安儀(親職專欄作者、資深媒體人)      每次我去演講,總是會遇見許許多多焦慮的家長,著急的問我:   「我的孩子在教室裡坐不住,怎麼辦?」   「我的孩子不愛做功課、練琴,怎麼辦?」   「怎麼樣讓我的孩子喜歡念書?」   「怎麼樣可以讓我的孩子通過考試?」   於是,我每每必須讓家長安靜下來,先仔細地想一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家長聽到這個問題,都會回答我:   「教育,是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是發現孩子的天賦。」   「教育,是讓人瞭解自己。」   「教育,是讓孩子能夠擁有幸福的未來。」   「教育,是讓孩子學到有用的知識。」   是的。這些都沒錯。然而,仔細想想:一般學校所教授的課程、一般家長拚命趕鴨子上架的所作所為,真的是讓孩子的學習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嗎?   每當說到這兒,就會有家長萬般無奈的舉手:「我們也知道這樣好像不太對,不過社會與學校的壓力,讓我們不這樣做不行呀!」   現在,我可以用《孩子,你原來這麼棒》這本書很大聲地告訴各位:「成功,將是屬於敢於與眾不同的人!」   「唯有當你花時間去計畫、豐富、探索,以及協助孩子們找到自己的火焰時,才能夠啟動孩子的天才。在一個要求孩子多讀書、少玩樂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多玩樂、多思考、多分析;還有,最重要的,多編織一些偉大的夢。」這本書,不是一本教你揠苗助長的書,也不是叫你幫助孩子平步青雲,而是要改正你一些根深柢固的謬誤。比方說:「學業的成功等於生涯的成功」。比方說:「贏在起跑點。」比方說:「犯錯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要教導孩子最基本的東西。」   因為,這個世界改變太快了。「知識」每三年就增加一倍;五十年前的高中生離開學校時所掌握的知識,有百分之七十五會應用在職場上,但今日的高中畢業生,可應用在工作上的學校知識只有百分之二!三年前你還不知道這世界上即將有智慧型手機,五年前你沒聽過一種職業叫做「部落客」,十年前這世界還沒有網際網路!   所以,你不該再用傳統的填鴨式「套裝知識」逼迫小孩了!   這本書仔細、大膽地用了許多非常新的方式,教導你如何引導與啟發孩子的天份,更提出數據研究,告訴你這些觀念的佐證。書中認為:每個孩子原本都是天才,都有天生的好奇心與好學力,只要我們不澆熄它,就能夠讓孩子發光發熱。 書中也告訴你如何觀察判斷你的孩子是屬於常常做白日夢的「開心遊俠」,還是大嗓門的「擴音大師」?就算是喋喋不休的「社交小祕書」或是「手指不斷電」的小傢伙,都有許多法寶可以增強他們的注意力、開啟天賦。   本書提出的方法具體可行,而且讓你知道了,「孩子,原來你這麼棒」!這絕對是一本要放在隨身包包裡的重要育兒書!

作者資料

安得魯.傅勒(Andrew Fuller)

澳洲最受歡迎的臨床心理學家與家庭心理諮詢師,與澳洲多所學校及國際專門組織合作,致力於建立青少年與家庭、社區、學校間良好的溝通橋梁。為墨爾本大學精神病學系及學習與教育發展學系的一員,同時參與澳洲反霸凌全國聯合會(National Coalition Against Bullying)。 安得魯專研如何加強孩子的學習力、注意力,以及提升學習成果。著有《搞定小人:八個反擊祕技》(Tricky People)、《十個天才九個皮,頑童的黃金教養準則》(Tricky Kids)等書。 他共同主持的一系列強化孩子情緒智商與恢復力的計畫,獲英國與澳洲超過三千五百所學校採用,他也是ABC電視台青少年腦科學新聞的科學顧問。目前與家人居住在澳洲墨爾本。

基本資料

作者:安得魯.傅勒(Andrew Fuller) 譯者:麥慧芬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生活館 出版日期:2016-06-02 ISBN:9789864770175 城邦書號:BK511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