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年中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勵志故事
三津田阿嬤的幸福散策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看遍人生風景,原來,真正的幸福就在這裡! 「一本讓人從裡到外 都湧出幸福感的奇妙之書!」 300,000名日本讀者齊聲共鳴! 《朝日新聞》、《朝氣雜誌》(雑誌《いきいき》)、TBS電台等媒體一致好評! 幸福,絕不會平白出現,但你一定找得到。 這是走過一整個世紀,仍不放棄尋找幸福的百歲阿嬤,最有智慧的幸福告白。 ◎開心幸福的第一步是什麼? 「誠實表現內心。」 ◎哪裡才有真正的快樂? 「快樂不是什麼偉大的東西,但是,好好地抓住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牢牢抓住比『小確幸』還小的快樂。」 ◎遇到過不去的關卡,怎麼面對才好? 「快速解決它,或是果決地拋到腦後。總之,要冷酷明快地做決定。」 ◎我常想,錢是不是存得不夠多,真擔心啊! 「老以為要有千萬存款才能好好生活,是自尋煩惱的行為。」 ◎我的老伴走了很多年了,該去尋找第二春了嗎? 「戀愛不是絕對必要的人生經驗。如果對男人沒興趣,就不用勉強交往。追求自己沒興趣的事物,是再愚蠢也不過的事。」 ◎退休了,終於可以輕鬆點,可以睡到自然醒嗎? 「生活規律,才能培養出通往幸福日子的強大意志力。生活頹廢無法讓人找到人生目標。」 三津田富左子生於上世紀初,她於高齡94歲寫下此書,將人生甘苦做出最精闢的總結。經歷戰亂、長女夭折、早年喪偶等種種變故,50歲才首次踏入職場的她,以上班族身分打拚了15年,並在唯一的女兒結婚後,便開始過著獨居生活。她以強大的意志力,貫徹「一個人也要過得心滿意足」的態度,讓30萬日本讀者由衷共鳴,覺得「對,只要這樣下去,就一定可以獲得幸福!」其中所蘊含的深邃智慧,無論對於父母、長輩或是自己,都是最好的禮物。 關於三津田阿嬤的簡單幸福守則,還有更多…… ◎「丟掉向別人撒嬌的心態」,是獨居生活的鐵則。 ◎「夢」或「希望」這種事,並不會隨年齡而消逝。 ◎要相信「明天一定會有很好的事發生」。 ◎嘗試一個人去享受各種娛樂,上餐廳或電影院時,不要找伴。 ◎讓「無所事事」的時間成為「讓心靈充分休息」的時間。 ◎帶著感謝的心來面對媳婦,就可以減少婆媳問題。 ◎無論多老都要打扮,每個人都有炫耀自己、展示自己存在的必要。 ◎誠實表現出實際的身體狀況,不要逞強。 ◎承認自己老了,不用迴避,也無須改用迂迴的形容,老就是老。 以「愛」為支柱活下去的人生,是最有意義的。 【本書特色】 ◎一本給人帶來深層幸福感的銀閃閃之書。 ◎日本百歲人瑞三津田阿嬤對於如何活出「幸福人生」,貫徹自我生活風格,最真摯質樸的告白。 ◎《朝日新聞》、《朝氣いきいき》雜誌、TBS電台……等媒體一致好評,三十萬日本讀者強烈共鳴。 ◎適合各個年齡層閱讀,想尋求勇氣、希望獲得幸福感時,只要翻開這本書,就會獲得力量。 【幸福推薦】 黃越綏(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楊月娥(飛碟電台主持人) 劉秀枝(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盧蘇偉(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瞿欣怡(作家) 「老,沒有那麼可怕;獨居,也沒有想像中寂寥。反而,老了,有更多個人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獨居,不必配合家人的步調,更加自由自在。這位50歲喪偶,為了生計才開始上班的三津田阿嬤,65歲退休,僅靠年金和女兒每星期來同住兩天,90歲後接受看護每天1小時的服務,在94歲時寫了這本書,分享她精采的老年生活:打扮光鮮亮麗、每天外出、每月巴士一日遊……踢走寂寞,快樂滿足,還俏皮地對女兒說:「要蓋上棺木時,要檢查一下我有沒有活過來。」好個豁達人生!」 ——劉秀枝(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和自己好好相處,到老都開心,心不老,做什麼都好。」 ——楊月娥(飛碟電台主持人)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簡單質樸的生活方式,是精神飽滿的要素 第二章 不管活到幾歲,都要認真追求快樂的生活 第三章 活得優雅而乾脆明快 第四章 待人以寬 第五章 六十歲以後越來越滿足寫意的生活 第六章 身體硬朗的我所在意的事 第七章 堅持做打扮 第八章 愉快地度過「個人時間」的祕訣 第九章 老人呀,展翅飛到戶外吧! 第十章 生活中的每一瞬間都是幸福的時刻 第十一章 積極利用照護中心 第十二章 聰明地與「老」相伴的方法 結 論

序跋

前言
  因為「簡單質樸的生活」,人生的樂趣加倍了      大正元年的某一天,位於舊東京市本鄉區東京大學赤門一帶舊加賀藩前田家的府院裡,傳出初生嬰兒的哭聲。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發聲。      回想起來,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而現在,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因為我的第三本書即將出版。      第一本書要出版的時候,我當然也感到喜悅,那是一般的喜悅。但隨著第二本、第三本書的陸續出版,我的喜悅變得越來越大了。      第一本書《五十歲後的滿足生活》(50歳からの満足生活)出版幾年後,三笠書房的編輯部就像現在一樣地問我:      「您精神好嗎?」      當然好呀!就像大家看到的,我活得好好的。      只是,我也會一天比一天老,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我很了解自己「身體變得不如以前靈光了」。      不過,儘管身體不靈光了,我卻能做更深入的思考。      「為什麼您看起來總是這麼開心幸福呢?」      經常有人這樣問我,而我的回答總是「不要老想做好人」、「不要總把事情想得太複雜」等等的話。因為我一直以簡單的思考方式,來過生活。      我想在我的第三本書裡傳達給各位的,就是我「簡單卻能夠得到滿足的生活」的想法,以及在人生的旅途中學到的事物,與步入老年後的心境。      活到這個年紀,我可以說,我的雙手捧滿了各種生活的經驗,而每一個經驗都支撐著我現在的生活。      經驗是人生的導師,經驗越豐富的人,人生就變得越複雜,也會變得更有深度。      若我能將從經驗中衍生出來的智慧,全部納入這本書中,我將感到無上的歡喜。      書名中的「六十歲」(編按:指原日文書名),也是人生中某一個段落的代表。為了讓人生的後半段過得比以前更寫意滿足的關鍵字,或許就在這本書裡。      希望我這本書能鼓舞讀者的精神,讓讀者們有更加開朗的未來生活。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期許。      三津田富左子      

內文試閱

第一章 簡單質樸的生活方式,是精神飽滿的要素
  不依賴別人過生活,才有幸福   人生旅程有時平順有時崎嶇,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我出生在舊東京市本鄉區東京大學赤門一帶的舊加賀藩前田家中,過著不愁衣食的富裕少女時代。   和身為國家公務員的外子結婚後,物質生活雖然不如從前,過著比較簡單樸素的生活,但因我們並不特別要求物質上的享受,有了女兒後,一家三口的日子也過得很幸福。   然而,在我五十歲的時候,外子卻突然離世了。我在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的情況下,驟然成為寡婦。   外子離世後,家庭頓失經濟支柱,我的生活一下子被迫陷入困境。   所幸外子的上司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在他的協助下,我進入東京港區三宅�d的一家小公司就職。就那樣,我在五十歲的時候,開啟了人生的職業婦女生涯。   不久後,已到適婚年齡的女兒嫁人,也離開了我的身邊。有一天,我愕然發現自己竟然已經過著獨居的生活了。   我結婚的時候,做夢也沒有想過自己必須過著獨居的日子,一直以為能夠和外子白頭偕老。不過,不管怎麼說,習慣了獨居的日子以後,我發現獨居的生活也沒有什麼不好。   因為獨居,所以我不再需要去照顧別人的生活了。原來不需要照顧別人是這麼輕鬆的事啊?我很意外地發現到這一點。   現在,我只需要想自己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步調過生活就行了。   和別人住在一起時,因為必須互相配合,所以很多時候不得不忍耐。女人尤其容易碰到這種情形。   傳統的婦女要為家人做飯、準備洗澡水、整理衣物,家中若有人生病時,還要負起看護病人的工作。現在雖然時代有點變了,但是女性仍然要照顧自己與家人,所付出的心力經常多出常人數倍。   而不需要照顧他人生活的獨居日子,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自在。   因為獨居,所以可以百分之百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幾乎感覺不到必須配合他人生活的壓力。這可說是輕鬆自在到了極點的生活。   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然後以堅強的意志去貫徹自己的想法,就能以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過活。沒有比這樣的生活更愜意的事情了。這是我深刻體會到的事。   每個人都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成一個過獨居生活的人。   不過,我並不是說各位不久後也會變成過獨居生活的人。   我只是想說:只要習慣了獨居的生活,就可以在獨居的日子裡,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都過著充實而樂趣十足的生活。   丟棄向別人撒嬌的心態   只是,獨居的生活雖然輕鬆自在,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我覺得,害怕寂寞、特別需要別人安慰的人,並不適合過獨居生活。   不依賴別人的安慰,能夠自己安慰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這是享受獨居生活的基礎。   「人出生的時候,既然是一個人獨自來到世界的,死的時候當然也是獨自離開這個世界的,所以自己的事情就只能自己去思考,不能期待別人來幫自己思考。」沒有這一點認知是不行的。   「丟掉向別人撒嬌的心態」,是獨居生活的鐵則。   有了這樣的認知後,還要有能夠組織、安排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個性能夠在生活中有所發揮的能力。   如果能做到上面說的,那麼,就應該能過著滿足充實的獨居生活了。   拒絕與女兒女婿同居   以前,女兒夫婦曾經對我說:「想幫媽媽重建房子,所以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他們見我越來越年邁,基於孝心,便這麼邀請我與他們同住。   最初我也覺得能夠和女兒、孫子們住在一起,當然不是壞事,便說了「好」,表示同意搬去和他們同住。   但等我冷靜下來,一再思考後,卻越想越覺得與他們同住是一件麻煩的事。   我已經過慣了一個人的生活,這房子雖然老舊了,我卻能隨意地使用房子裡的任何一個空間。   可是,和女兒女婿、孫兒們一起生活的話,就是五個人住在同一屋簷下,我就不能那麼隨意了。不管怎麼想,和他們同住時,我都只能使用到一個房間而已,那一定會讓我感到不方便。   偶爾與孫子們見面時,會覺得他們很可愛;但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話,我一定會覺得累。   而且,外人如果是同性的話,或許還好,但一想到要和女婿使用同一間浴室,我就覺得不自在。   聽到我的疑慮後,女兒不高興地表示「真失禮」。結果,就這樣地,我拒絕了女兒的邀請。   我知道女兒有點生氣。她因為擔心我而邀請我去同住,結果我卻因為在意女婿的存在,而辜負了她的好意,她當然會不高興。   「好呀!那媽媽就一輩子不要依靠我們,自己去過獨居生活吧!」   女兒這麼說著,倔強的我便也肯定地做了這樣的宣告:   「會的,我會自己一個人好好地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雖然想法有時會改變,但是……   我現在已經九十四歲了,身體越來越不受控制,精神有時會變得軟弱,出現「如果有人和我同住也不錯」的想法。   當我變得少出門的時候,就會特別想要有人陪伴。   不過,我也只是想要有人作伴,基本上還是覺得獨居比較好。   女婿原本就是外人。至於孫子,雖然是親人,但如果每天都會見到面,恐怕彼此都覺得有壓力吧!   正因為我選擇了獨居的生活,所以我才能依自己的喜好,任性地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女兒也能夠因為我選擇獨居,才不會有夾在我與女婿之間左右為難的煩惱。   女兒有女兒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   雖然各有各的人生,但我們也隨時關心著彼此。我覺得這樣的關係最愉快。   現在,每天都有家庭看護到家裡來幫我做點家事,但如果我與家人同居的話,就不能接受這項服務了。   人生不管處在什麼樣狀況下,都會有好和壞的一面。   女兒現在每個星期來我的房子住兩天。雖然來來去去的好像很麻煩,但是我們兩個人都覺得這樣比她一直和我同居在一起輕鬆。   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我祈禱未來也能像現在這樣,還能繼續過著自己可以照顧自己,健康而硬朗的獨居生活。   不要被年齡束縛   我覺得人如果被年齡束縛了,就無法過著可以歌頌老年、滿足自己想法的生活了。   而且,最好不要說什麼「我年紀大了」、「我老了」之類的話。   因為那種話一旦說出口,就會讓我們對想做的事情感到退縮。   我覺得說那種話是對自己的青春下「咒語」的行為。   所以,不要拘泥於自己的年齡,應該想做什麼就去做。   話雖如此,已經活了多久,現在到底是幾歲了,仍然是想隱瞞也隱瞞不了的事實。   年齡是圍繞著一個人的生活在增長的,換言之,一個人的年齡累積,會成為那個人的人格厚度。   所以我認為,以到目前為止培植起來的人格厚度做為基礎,然後不要拘泥於年齡多寡的生活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以來,我就經常被說我的外表比實際年齡年輕個二十歲左右,最近還被說看起來更年輕了。   有人問我:妳年輕的祕訣是什麼?怎麼保養的?但老實說,我向來不是很在意這種事,但若有所謂的祕訣,那麼或許是我在面對事物時,總是抱持著往前思考,追求開朗未來的心情。   「夢」或「希望」這種事情,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成過去式。人活著的時候,就要有「夢」或「希望」長伴,並且隨時追求「夢」或「希望」。   還有,為了讓自己年輕,就要經常追求能夠刺激到自己心靈的事物,並且常常與人接觸及出門去。   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面,只會走上「老化」的路。   出門做什麼呢?不管是用餐,還是去文化中心、購物、按摩、欣賞電影都好。   我認為走出家門,就是常保年輕心情的最好方法。   我是接近偏執狂的「老頑固」?   我的祖父是加賀前田藩的「家老」,即是日本江戶時代幕府或藩中的職稱,地位很高,僅次於幕府將軍和藩主),再往上溯及的話,先祖是戰國武將前田利家。   或許是繼承了武士家族質實剛健的氣概,若要用我自己的話來形容,那麼,我是一個性情剛毅的人。   我說我從小到大,就沒有生過什麼大病,但到了女兒的口中,我是有病的,她說我有接近偏執狂的「老頑固」病。   女兒的話,當然一點也沒有讓我覺得不愉快。   不過,我想什麼就說什麼、就做什麼的行為,在別人的眼中,似乎確實是一種頑固或任性的表現。   每當我有那樣的行為時,女兒就會張大了眼睛,慌張地對我說:「哎呀!媽媽又說(做)了那樣失禮的話(事)了。」   可是,我會那麼說或那麼做,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所以從不覺得自己錯了,也因如此,儘管被女兒指責,我仍泰然自若,不放在心上。   周圍的人雖然會因為我大言不慚、滿不在乎的樣子,而驚訝得不知如何反應,但最後卻只能露出驚訝的表情,讓事情就那樣過去。   做一個愛刁難人的老太太也沒有什麼不好。   比起事事委曲求全妥協行事,老實地表現自己的想法,更符合我個人的心性。   我覺得「老實地表現自己的想法」,是世界上最好的觀點。   「不必老想當好人」是我的信念   希望被人好好地對待,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願望;希望別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心情,更是誰都會有的心理。   可是,我個人很不喜歡「什麼都好」主義。   我最不擅長的事情,就是妥協,與八面玲瓏。   為了顧慮周圍的人的心情,而放棄自己意念、委屈自己的想法,與我的生存之道背道而馳。   我一點也不在意被人說我太任性。   一直以來,我總是照著自己的意志行事,因為我對自己行為的正當性有信心,所以我不在意別人的想法。   這是只要有「即使不被認為是『好人』也無所謂」的堅定意志,就可以做到的事。   因為希望被認為是「好人」,才會事事顧慮別人的想法而委屈自己。   衡量一下自己與他人想法的比重吧!那樣就會明白該怎麼做了。   人可以百分之一百地思考自己的事。   可是,換作思考別人的事時,即使自認已經設身處地地為那個人著想,我認為頂多也只能想到百分之七十。   自己對自己可以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別人對自己的心情與想法,應該不可能完全了解。   就算了解,大概也只能了解到百分之七十吧!   不要高估他人的想法。   畢竟那是百分之七十的東西。   相信百分之七十的東西,是危險的行為。   太在意別人的想法,結果會是一場空。   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多少有些不一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人沒有必要為他人著想。不要在意別人的想法,和不為他人著想是兩回事。   我想說的是,做為生活之道,我覺得,太在意別人的感覺,以至於忍耐委屈自己,扭曲了自己的意志,是一件空虛枉然的事情。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不必過度擔心別人的事情。   所以,我一直覺得在自己認為正確的範疇內,按照自己的意識行動,即使被說任性,也是無所謂的事情。   人就應該盡可能地活在自己的自由國度當中。   擁有堅持的意志,才不會隨波逐流,才能盡情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死亡也是有順序的   我的女兒因為是獨生女的關係,所以很早就有必須獨自照顧我的覺悟,因此,每個星期她都會從橫濱到東京的練馬區來探望我,並且在我的房子裡住上兩天。   她每次來,都會為我帶來一個星期分量的食物,還十分忙碌地幫我打掃整理房子。   可是,她來的時候,如果看到我正在享受老年人的午覺特權,就會既擔心又生氣,有時會忍不住心中的不悅,對我說:「媽媽,請妳動一動吧!萬一哪天我先走了,妳怎麼辦?到時可沒有人會照顧妳了呀!」   「放心,會照順序來的。一定是我先走的。」   我總是滿不在乎地這麼回答她。   這個回答絕非賭氣之言,我只是明白生命長短的道理而已。   當然,人世間也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情。   我自己也遭遇過孩子比父母更早離開人世的痛苦。   大戰前,我的丈夫是拓務省(負責統治、監督、移民事務的政府部門)的官員,曾經被派駐朝鮮,我與當時才兩歲的長女與他一起赴任,結果長女不幸病死於朝鮮。   如今,想起這件事,仍像昨天才發生似的,還是會感到痛徹心腑。   可是因為我已經活到這個年紀了,所以,我認為那種事情應該不會再發生在我身上。   死亡也是有順序的。   一想到這是有順序的事情,就能想得開了。如果是按照順序來,那麼,我能接受死亡這件事。   我想,不久之後,就會輪到我了。   所以,我要在那天來到之前,好好地享受人生。   像現在這樣和女兒說說話,母女之間拌拌嘴,不僅是樂事,也能讓我繼續對人生抱持著樂觀的態度。

作者資料

三津田富左子

1912-2013 1912年出生於東京本鄉,是加賀百萬石前田一族的後裔,畢業於現在的京都府立大學文學系,27歲結婚,50喪偶之後,頓失家中經濟支柱。在丈夫上司的介紹下,50始進入職場,做了15年的事務工作。自從唯一的女兒嫁人後,便一直過著獨居的生活。65歲退休後,雖然只能靠著微薄的老人年金過生活,但她仍然努力學習古籍,並且熱衷於寫作投稿,專心致力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中。雖然被女兒形容成「接近偏執的老頑固」,還是固執己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過生活。

基本資料

作者:三津田富左子 譯者:郭清華 出版社:寶瓶文化 書系:Restart 出版日期:2015-07-28 ISBN:9789864060221 城邦書號:A2150063 規格:平裝 / 單色 / 22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