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營管理 > 領導管理
世界咖啡館:用對話找答案、體驗集體創造力,一本帶動組織學習與個人成長的修練書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全球最受歡迎、組織學習大師彼得.聖吉最推崇的新學習法! 「再大的難題都能解決」不論是關心社會議題的公民、帶領學生或團隊解決問題的領導者及老師、管理公司或非營利組織的負責人,人人都該認識且學會「世界咖啡館」。 「咖啡館對話是我所見過最能幫助我們體驗集體創造力的一種方法。」 --彼得.聖吉 真誠對話>>仔細聆聽>>共同探索>>形成共識>>找到新的行動契機 「世界咖啡館」是一種在輕鬆的氛圍中,透過彈性的小團體討論,真誠對話,產生團體智慧的討論方式。它以全新的角度把「對話」當作一個核心流程,透過匯談情境的營造,讓參與者願意打開話匣子,全心投入對話,共同探索議題,發展深層思考。在談話的過程中,參與者不僅僅是表達自己看法,更重要的是「聆聽」對方,然後透過「連結」重新組合,找到新觀點或從沒察覺到的盲點,進而形成共識與洞見,找到新的行動契機。 小至二十的人團體,大至數百人的組織都可使用「世界咖啡館」,它採用咖啡桌的型式分組,以四~五人為一桌,每一桌在簡單的自我介紹後,各選出一位桌長及紀錄,討論一定時間後,桌長保持不動,其他組員移動至各桌,由另一桌的桌長介紹前一輪的結論,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以此種方式進行數回合後,參與者回到原本的桌次,觀看大家智慧分享的內容,並整理出討論重點。 一九九五年,以組織和溝通見長的顧問華妮塔.布朗(Juanita Brown)、大衛.伊薩克(David Isaacs)在加州一場集會中,和與會者共同發現這種新型態的集體智慧匯集方式,後來他們稱這種方式為「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e)。 「世界咖啡館」在歐美流行多年,美國德州坦帕灣(Tampa Bay)科學工藝博物館(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墨西哥公益事業全國基金會(the National Fund for Social Enterprise)、 惠普公司(HP)、德州大學、新加坡政府等,都曾採用此種對話方式為組織尋求最大的效益。 管理學習大師彼得.聖吉大力推崇這種新型態的學習法,引導過無數場重要的國際會議,包括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年度供應商大會,波斯灣國家一百五十多位重要人士都參與,而且創下阿拉伯世界允許女性與會的先例。 這股風潮也吹來台灣,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特別邀請彼得.聖吉親自前來帶領,作家王文華、奧美集團董事長白崇亮、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石滋宜、前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院長史欽泰、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瀚、前中經院董事長柯承恩、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中研院院士曾志朗、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等許多關注公共議題的意見領袖、企業領導者以及非營利組織、學校、政府機構等都親身體驗過,一致感受到世界咖啡館的魅力。 透過本書你將認識這個力量強大的學習法,並掌握主持進入世界咖啡館的七個原則:背景定調、營造出宜人好客的環境空間、探索真正重要的提問、鼓勵大家踴躍貢獻己見、交流與連結不同的觀點、共同聆聽其中的模式觀點及更深層的問題、集體心得的收成與分享。 【名人推薦】 「《世界咖啡館》這本書道出了真相:如果你能改變對話,就能改變未來。至於方法就像書中所言,它可以激發我們從工作上和生活上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艾倫.韋伯(Alan M. Webber)(《哈佛商業評論》前任總編輯、《快速企業》雜誌創辦人) 「清楚易懂、力道十足、一針見血、非常具有說服力!對領導人來說……對任何一個想帶領群眾為所當為的人來說,《世界咖啡館》是不可或缺的。」 --里安.崔斯特(Lynne Twist)(知性科學學會副會長) 「世界咖啡館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那個我們早已遺忘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我們知道只要共同交談,就能找到必要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瑪格利特.惠特里(Margaret J. Wheatley)(柏卡納學會會長) 「只要你真的關心未來,就應該讀這本書。《世界咖啡館》準備了各種工具,可以化分析為全面的改革行動,更提供了有利結合所有精英人才的結構。」 --彼得.布拉克(Peter Block)(《服務精神》Stewardship作者) 「這本書裡的觀念簡單又實用,相信執行長們一定會為之驚豔!我強力推薦其他領導人在共同思考作業上活用這套簡單有力的辦法,才能真正改善獲益成果。」 --羅傑.賽倫特(Roger Saillant)火星塞電力公司(Plug Power, Inc.)總裁兼執行長 「我堅信在『世界咖啡館』這種平等、開放的平台,真誠的對話,人類的許多重要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世界咖啡館》是近年流行於國際層面的團隊學習的時髦方法,現在,到了我們華人社區,我們又用更時髦的做法讓它添增了光彩,將它的團隊學習功效又放大了若干倍。」 --宋鎧(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若以東方智慧的修練精髓,揉合西方『世界如是咖啡館』集體對話的哲學,如能透析箇中奧妙,就有機會如本書所言打開群體中神秘的寶藏,迎接一種不可思議的未來與創造性。」 --林金根(組織學習協會副秘書長)

目錄

前言 只有合作,才有智慧
序 對話的開始:邀你進入世界咖啡館
第一章 看見無形:對話很重要!
.發現世界咖啡館:智慧資本先鋒會
.透視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二章 對話有如一種核心流程:共同創造企業和社會價值
.打造出一種匯談的文化:坦帕灣,科學工業博物館
.一路雙贏到底 — 賽諾菲聖德拉堡公司
.透視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三章 原則一:為背景定調
.DE CONGRESO A CONVERSACION(西班牙語的意思是「從正式會議到對話」):墨西哥公益事業全國基金會
.透視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四章 原則二:營造出宜人好客的環境空間
.一種共同的系統思考:帕格薩斯的系統思考運轉會議
.透視與觀察
.建立在對話的傳統基礎上:沙烏地阿蘭可石油公司
.問題與反思
第五章 原則三:探索真正重要的提問
.談問題的咖啡館
.透視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六章 原則四:鼓勵大家踴躍貢獻已見
.每個聲音都重要:培養一種貢獻的文化:財務規畫協會
.透視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七章 原則五:交流和連結不同的觀點
.和平咖啡館:維多利亞大學法學院
.透視與觀察
.在一瞬間成形結晶:菲爾丁研究所
.問題的反思
第八章 原則六:共同聆聽其中的模式、觀點及更深層的問題
.桌子中央有什麼玄機?北歐的永續論壇
.透視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第九章 原則七:集體心得的收成與分享
.改革種子的驗收與再播種: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分校高階經理企管碩士(EMBA)課程
.透視與觀察
.結合個體與整體:財務規畫協會
.問題的反思
第十章 咖啡館流程指南:主持的技巧
.代表她們的姐妹同胞共商大計:來自非洲的殘障婦女
.透視與觀察
.世界咖啡館主持指南
.問題的反思
第十一章 對話式領導:培養集體智慧
.為教育界培養對話式領導的風氣:波克郡的學校
.成果就在人際關係裡:惠普公司
.有生命的策略:共同發現未來:美國品質協會
.透視與觀察
.設計出有助匯談的組織性基礎架構:美國Phi.ip Morris煙草公司
.問題的反思
第十二章 我們這個時代的使命:創造一種匯談的文化
.用心是什麼意思?透過匯談,創造一種學習的文化:新加坡
.透視與觀察
.問題的反思
結語 我們該如何坐下來好好談?執筆人:安妮.道修
後記 集體創造力的點石成金 執筆人:彼得.聖吉
資源與連結 世界咖啡館相關資源

延伸內容

真誠對話,產生團體智慧

◎文/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七十年代我在北美工作,發現工會和管理階層的對立,阻礙了企業的變革與發展,因為雙方無法真誠的對話;而八十年代我回到台灣工作,也發現台灣企業老闆和員工存在認知的鴻溝,因此我在85年開始推動三天兩夜的企業文化共識營,鼓勵企業經營者創造一個平等而開放的平台與所有員工溝通,從上千家的企業推動的經驗總結,這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後來我讀到派克醫生(Scott Pack)所寫的《等待重生》(A world waiting to be born)這本書,他幾乎也在同時推動類似的工作,他將這種平等開放的對話用在心理治療、處理社區衝突、也有一部分用在企業內部。我的好友彼得‧聖吉(Peter Senge)也在MIT(麻省理工學院)建立學習實驗室,研究推進組織變革的一種方法論,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深度匯談(Dialogue),後來將他的推動經驗寫成了《第五項修練》,這顯示了一個深刻的事實:平等而公開的對話,是解決共同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這也是為什麼我推薦《世界咖啡館》這本書的原因,因為它倡導的就是平等而開放的對話,參與對話的每一位成員,不論他/她的職務、階層、經驗、種族、性別、信仰等不同,只要是被邀請上桌,都是可以與其他人交流他/她的看法。《世界咖啡館》的主要編者華妮塔.布朗(Juanita Brown)和大衛.伊薩克(David Isaacs)及世界咖啡館社群(World Cafe Community)的作者綜合了他們的經驗提出主持及準備咖啡匯談的一些共通性的原則和流程,例如:為背景定調、營造出宜人好客的環境空間、探索真正重要的提問、鼓勵大家踴躍貢獻己見、交流和連結不同的觀點、共同聆聽其中的模式、觀點及更深層的問題、集體心得的收成與分享。我都非常贊同,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主持人的角色。
  
  由於平等而開放的對話在不同文化背景實施時,可能會因為對「情境」(Context,本書譯為背景,我認為它還有更深層的意義,其實是文化、社會的脈絡)的認知不同,可能會發生誤解或是碰撞,因此,主持人一方面要營造迎客的氣氛,一方面也要注意聆聽不同意見的真實聲音(Real voice),將它轉換,形成共鳴,我稱之為「情境遷移」(Contextual transfer),以免將咖啡匯談弄成了辯論會或是一般的閒聊漫談。過去,我們在台灣舉辦的共識營匯談,我都會親自主持,因為我自信在情境遷移上可以起到導引的作用。
  
  我在2003年提出「情境學習」(Contextual learning)的方法論,鼓勵企業界用傾聽(Listen)、表達(Express)、懂得問(Ask)、回饋與分享(Share and Respond)、培育(Nurture)五種精神來激發團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這五個字的英文開頭,就是「學習」(LEARN),我認為人可以從「情境」中產生共鳴,每個人都有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每個故事有個人的體驗、情緒、感受與事實,如果每個人學習說故事,故事和故事之間就會有共通的情緒、感受連結,也會激發別人的興趣與參與。主持人的角色是讓這些不同的情境產生匯流,並遷移到我們共同的情境中,鼓勵大家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這也與世界咖啡館所倡導的核心原則不謀而合。
  
  由於科技創新的難度越來越高,現在許多創新是過去創新成果的轉換或累加,今後類似愛迪生或是愛因斯坦這類運用個人的天賦創新將會越來越少,反而是集合眾人的智慧創新才會有所突破技術的瓶頸。如何才能匯集團體的智慧?就要靠研發人員、生產人員、市場人員、甚至競爭者間平等而開放的對話。以前同行是冤家,現在我們看到同業必須合作,才能在「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共同分享創新的成果。
  
  我很樂意看到「世界咖啡館式」的對話能在各個領域得到應用,我堅信在這種平等、開放的平台,真誠的對話,人類的許多重要問題可以得到解決。試想:家庭成員可以用「晚餐咖啡時間」來對話,公司成員可以用「企業咖啡時間」來對話,政治團體可以用「和平咖啡時間」來對話,那麼,許多悲劇都可以避免,這個世界將會更和諧,人類更幸福與快樂。

只有合作,才有智慧

◎文/瑪格利特.惠特里(Margaret J. Wheatley)
  
  在這動盪不安,人們彼此疏離的時代裡,我試圖找出能為未來重新點燃希望的各種構想、流程和作為。世界咖啡館正是我要找的東西。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館工作者,在這本書中娓娓道出他們的故事,證明人類是可以從合作共事中找到意義、甚至快樂,再從這種合作過程裡的對話當中,找到有利我們未來走向的大智慧。
  
  世界咖啡館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那個我們早已遺忘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人們會自然聚在一起,因為我們喜歡有伴;在那個世界裡,我們很享受對話的過程,我們喜歡聊聊自己最在乎的事情;在那個世界裡,我們並不疏離,我們沒有階級、沒有刻板印象;在那個世界裡,我們會單純地打招呼,完全不靠科技和人造產物;在那個世界裡,我們常驚豔於某種智慧,這種智慧不屬於我們任何一個人,而是我們全體所有;在那個世界裡,我們知道只要共同交談,就能找到必要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那個世界已經被我們遺忘已久,但它從未離我們而去。多年來,咖啡館流程的共同創始人大衛.伊薩克總是在說,我們的責任就是重新喚起人們對那個世界的記憶,完全不需要再另外創造一個世界。但我從許多地方觀察到的結果,卻是人們對於“如何有效地合作共事”這層記憶,似乎早已被複雜的團隊運作、引導技巧、艱澀難懂的分析方法,以及精疲力竭的感覺給磨光殆盡了。人們變得更極端,更無所適從、更沒耐心、更容易對彼此失望,也變得比以往更孤僻。眼前堆積如山的問題令我們一籌莫展,一想到自己連最簡單的問題都沒辦法解決,更是令人垂頭喪氣。只要是正常人,都不會想自找麻煩地參與更多會議或碰更多問題,因為這些事情只會讓我們更煩惱,更顯無能。
  
  或許這種記憶流失的最可怕後果就是:我們越來越相信人類是難以相處和自私自利的動物,我們無法信任彼此。隨著這種負面觀念的根深蒂固,我們開始掩飾自己,我們只看眼前的工作,不再對這個世界心懷感激。我們疏離、孤單,我們失去勇氣和能力。就連我們的工作也失去意義,最後只剩下無止無盡的疲憊與孤寂。
  
  世界咖啡館重新喚起了我們的深層記憶,讓我們想起和人類生活有關的兩種基本信念:第一,人類很喜歡聚在一起討論真正重要的問題。事實上,這也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和意義所在。第二,當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能進入一種大智慧當中,這種智慧只存在於集體裡頭。
  
  世界咖啡館的運轉
  
  當你在讀這本書的故事和建議時,你會看見這兩種信念是如何在咖啡館流程裡重新復活。為了點燃你對它們的探索熱情,我要在此特別說明咖啡館流程的一些特性,以便讓這些信念真實具現於我們的生活中。
  
  ◎相信每一個人
  世界咖啡館有一個簡單的流程,可供人們聚在一起共同討論真正重要的問題。它的基礎是建立在“人們本來就已具備合作共事的能力”這個前提上,不必去管他們原來的各自角色是什麼。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可以釋放我們對個人風格、學習風格、及情緒智商的執著與迷思 — 這些當今熱門的辦法,都是我們用來刻板化和未審先判他人的方法。這種類型論最後只會疏離和刻板化我們每一個人。這些都不是那些辦法的創始人當初所要的結果,但終究還是發生了。
  
  咖啡館的流程曾被運用在不同文化、不同年齡層團體、不同目的、和不同社群及組織裡。參與者是誰並不重要 — 重要的是這個流程很管用。它之所以管用,是因為人們本就可以合作共事得很好,當人們針對重要問題,積極展開有意義的對話時,他們會變得很有創意、很有見地。我希望這些故事能幫助我們拋開早已習慣的歸類法則和刻板印象論,別再管誰該參與,誰該加入會議….因為這些都只是我們為了建構一個“適當”的團體所做的各種謹慎分析,但這種分析的背後立論基礎根本是錯誤的。我們需要讓整個系統更多元化,但這種多元化不是要你只注意分類挑選的方法。
  
  ◎多元化
  世界咖啡館用在什麼地方、什麼目的?該鼓勵哪些人來參加世界咖啡館的集會?這些才是你應該注意夠不夠多元化的地方。這本書不斷呈現出一個價值,而這也是我最深信不移的價值,那就是:我們必須多元化。在今天的世界裡,只有靠多元化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因為如果不夠多元化,你就無法精確理解眼前的棘手問題或掌握現況全貌。我們需要來自不同角度、不同聲音、和不同心境的各種觀點。我們的個性不同、角色扮演不同,因此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如果我們無法認同這件事實,又怎能精準看出一個真正的全貌呢?要想有足夠資訊作出最好的決策,就得先採納各方意見及觀點。而探索各方意見觀點的這個動作,往往能讓我們有更緊密的合作。有位咖啡館成員說得好:「你在一群陌生人當中移動位置,但感覺上你好像已經認識他們很久了。」
  
  ◎熱情邀約
  在每場咖啡館裡,都嗅得出熱情邀約的味道。營造宜人好客的環境空間固然重要,但這種好客的感覺不是只求表面,它來自於主持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認知,他相信每個人都很重要,任何人都有可能提出足以擦出花火的絕妙點子,催化出集體見地。咖啡館裡的引導者是最真誠的主持人 — 他們會營造出一般會議流程所嗅不到的迎賓氛圍。你可以從這些故事裡頭發現到這一點,甚至拿它來和以往開會的經驗比一比。當你被人家當成是會場裡的重要人物,被會議主持人當面歡迎你的大駕光臨,被人當作是寶一樣地請進會場,那種感覺是什麼呢?
  
  ◎聆聽
  當人們投入有意義的對話時,整個會場就被各種好奇和喜悅給淹沒。他們開始靠得更近,他們的表情專注,空氣裡瀰漫著一股熱切聆聽的氣氛。有一種和諧穩定的力量在形成,間或夾雜著幾聲大笑。要在這時候打斷他們的對話,可是件難事(我一向把這種狀況視作為一種徵兆)。
  
  ◎行動
  在世界咖啡館流程裡,人們會在各桌次之間移動位置。但這種移動不只是物理空間的移動而已。因為當我們移動時,我們也會順勢拋開原來的角色、原來的想法、原來的自以為是。每當我們換了新的咖啡桌,我們就拋掉更多的自己,融入那個更大的我 — 於是我們代表的是眾人之間的那個對話體。我們走出了狹隘的自我,也走出原來的自以為是,進入到一個隨時有新點子新構想成形的寬廣空間裡。就像某位與會者所形容:「你根本不知道眼前的想法是打哪兒來的,它頻頻出現,不知不覺中已被塑造成新的模樣。人們爭相發言,支持彼此的看法,用的字眼都是以前想都沒想過的。」
  當我們在這些對話之間尋找關聯時,當我們聆聽彼此,不再堅持己見時,我們會發現到我們已經進入一種更完整的認知意識裡。模式會越趨清楚。原本靠個人力量所無看見的東西,竟在眾人之間逐漸顯形。
  
  ◎好的問題
  就像所有令人滿意的對話一樣,世界咖啡館匯談的成敗與否當然也是取決於我們的談話內容。好的問題 (我們很關心、很想理出頭緒的問題) 會令我們精神一振,就好像它在熱情邀約我們共同探索、冒險、和聆聽,要我們摒除成見。好的問題會讓我們變成好奇寶寶,讓我們不再自以為是。於是常能因此挖出新的見地。
  
  ◎能量
  我參加過的世界咖啡館,沒有一場是無聊或無趣的。裡頭的與會者永遠是活力四射、興趣昂然、充滿創意,處處可聞笑聲。即便面對最嚴肅的議題,也不乏嘻鬧的聲音。對我而言,這證明了我們有多開心能重新聚在一起,我們有多高興能重新找回人類社群。有一位主持人來自於文化背景較一板一眼的地方,但他卻說:「這更堅定了我對人們的信心。不管過去的方法有多中規中矩,人們真正想要的其實就是誠懇的對話。不管你打哪兒來,都喜歡和別人互相聊聊,彼此學習,對於自己所關心的議題發表一些意見。」
  
  ◎發現集體智慧
  這些都是咖啡館的一些特性,有助誘出我們的潛能。但故事不是僅此於止。世界咖啡館對話還可以帶我們進入新的領域,這個領域原本被個人主義當道的現代文化給遺忘殆盡,它是一個靠集體智能所集合的領域,只有在我們組成一個團體的時候才能擁有,光靠個人是辦不到的。只有當我們彼此更緊密地合作,從一個對話換到另一個對話,將各種想法和點子放進對話裡,試圖尋找其中的模式時,這個智慧才會慢慢顯形,共同見地也會誕生。這個過程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所有的生命體都是如此運作。當不同的想法或個體開始結合時,生命就會帶給我們連串的驚喜 — 新的能力和智慧會突然現身。所有生命體都是這樣運作,只不過我們人類沒搞清楚狀況,沒看出這其中的奧妙:換言之,當個人行動開始彼此串聯時,能力便會跟著擴張。
  對於我們這群在線性世界裡長大,老被精密的分析牽著鼻子走的人來說,這種集體智慧的乍現方式往往令我們嘖嘖稱奇,其實咖啡館與會者對於這種現象所下的註解,也常令我目瞪口呆。以下是他們的一些說法,請注意看他們的用詞有多奇特:
  
  「場中魔法!」
  「出現在會場中央的那個聲音!」
  「不管討論內容是什麼,都能不可思議地體驗到人性,包括我們自己的和別人的。」
  「在桌子中央有種東西正在孕育成形。」
  「把我們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更大的整體,我們隱約知道它一直都在,只不過從沒認真思考過。」
  
  對我而言,集體智慧現身的那一刻總是令人屏息以待。即便我知道這種智慧早晚會形成,但我還是會因它的出現而震驚不已。這種智慧的現形會讓人舒一口氣。原來我們真的知道怎麼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可以找到有效的對策!只是一直找錯方向 — 我們找專家、我們對外尋求對策、我們執著於精密但空洞的分析。但這個智慧卻一直等在那裡,等我們進入有意義的對話,等我們深入地結合彼此,等我們明白只有合作,才有智慧。
  
  我最後一點拙見是: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它的內容設計彷彿讓人親身經歷世界咖啡館一樣,它盡量用咖啡館的形式來呈現書中的內容。我們在書中見到許多陌生人,我們不認識這些人,他們的工作可能和我們完全不同,但他們卻利用世界咖啡館來傳遞自己的經驗故事。他們的故事很有說服力,就好像我們和他們同坐在一張咖啡桌上,一起交換故事,一起互相學習,越靠越近。然後我們那位才華橫溢的主持人華妮塔走了進來,熱情邀約我們進入另一種層面的學習。她用世界咖啡館的語調在說話,她在邀請我們,引起我們的好奇,協助我們不斷深入探索。在她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一些還很模糊的東西,也找到一些我們可以活用在工作上的概念與技巧。等到所有故事和心得都編織成串時,我們開始注意到其中的模式與見地,而這些模式和見地都是我們在打開這本書之前看不見的東西。等到整本書近入尾聲時,我們也等於經歷了集體見地和集體智慧,見識到集體思考的魔法。
  
  希望你們也喜歡這本書的內容。希望你們會讀它、品味它、活用它,甚至也開始自己主持咖啡館對話。只要有夠多的人肯投入這些事,我們就能帶領大家重回那個世界…人們喜歡一起共事的世界…人們可以靠同步對話來擦撞出共同見地與行動的世界。在那裡,工作和生活被重新賦予新的意義與可能發展。於是,我們的未來被新希望重新點燃了。

作者資料

華妮塔.布朗(Juanita Brown, Ph.D.)

世界咖啡館的共同發起人。以思想夥伴和設計顧問角色自居的華妮塔曾與許多資深領導人聯手合作,共同創造和主持各種別出心裁的策略性匯談,探討重要的組織及社會議題。華妮塔的論點和研討會吸引了各領域的無數領導人,包括《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以及美國、拉丁美洲、歐洲和太平洋沿岸等國的政府機關、保健醫療、教育及社群組織。身為MIT史隆學院組織學習中心(國際組織學習協會的前身)資深成員之一的華妮塔,曾以核心研究團隊的成員身分參與MIT匯談計畫(MIT Dialogue Project),也曾以共同會員身分參與國際組織學習協會的企業經理人精英培訓計畫(Executive Champions’ Program)。她曾在未來學會(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擔任過研究專員,也是世界企業學會(World Business Academy)的會員之一。 相關著作:《世界咖啡館》

大衛.伊薩克(David Isaacs)

Clearing Communication公司的總裁,這是一家以組織和溝通策略見長的公司,合作對象遍及美國境內及國外的資深主管。大衛曾和許多企業客戶合作過,包括AlphaGraphics公司、惠普公司、英特爾公司、卡夫通用食品公司(Kraft General Foods)、北歐航空(Scandinavian Airlines Systems)、和賽諾菲安萬特製藥公司(Sanofi-Aventis)。大衛曾經為知性科學學會(Institute for Noetic Sciences)、香巴拉學會(Shambhala Institute)、國際組織學習協會,以及改善兒童生活聯盟(Alliance for Transforming the Lives of Children)義務擔任世界咖啡館匯談的主持工作。此外,也在加州綜合科學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Integral Studies)、加州聖瑪麗學院(St. Mary’s College of College),以及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商業學院(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Business School)的高階經理企管碩士班擔任副教授。 相關著作:《世界咖啡館》

基本資料

作者:華妮塔.布朗(Juanita Brown, Ph.D.)大衛.伊薩克(David Isaacs) 譯者:高子梅 出版社:臉譜 書系:企畫叢書 出版日期:2014-05-09 ISBN:9789862353592 城邦書號:FP2162X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