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其他
語言本能: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榮獲美國心理協會的威廉詹姆士獎(William James Award) ★美國語言學學會的公眾利益獎(Public Interest Award) 「……任何想了解人類語言與認知系統的人,都必須把平克的這本書徹底讀一讀、想一想!……平克引經據典,卻一點也不讓人感到繁重;他平實立論、嚴謹推論,然後輕輕鬆鬆下結論,一氣呵成,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不得不贊成他的觀點:『如果不是本能,我們怎麼可能以那麼幼小的心靈,去學會那麼複雜的語法體系?』 ……書中所提出的許許多多議題,都引起相當多爭論。這些爭論相當的精采,而且使得語言科學的研究,由基因到文化層面,無所不包。那蓬勃的氣勢,令人屏息!」——曾志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語言是人類極為獨特和珍貴的工具,可以說是我們人類起源、發展和進化的看家寶。……平克的《語言本能》便是這個新知識領域的一個嚮導。這本書目前已經從英文譯為好幾種語言,我們感到幸運的是洪蘭教授能夠把這本書譯為中文,從而使我們中文讀者有機會分享這個新知識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也為我們有機會親自參與這個新知識領域的開闢和探討工作,鋪墊了一條途徑。」——王士元,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資料非常豐富,也寫得非常好。」——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語言學大師 「讀史迪芬‧平克的書是給大腦最好的禮物,每一個專門領域的天才專家,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寫得像平克一樣——一般大眾都能看懂但又不失其專業性和獨創性;即使是外行人也會深深地被他流暢的文筆所吸引。正統的社會學家和社會生物學家會發現:平克挑戰了他們神聖不可侵犯的教條。像我這種學究(或是其他把gender當作sex的人)會乖乖地領教、洗心革面。就算你不同意平克的論點,還是會為他的聰慧所著迷,無法放下這本書。」——道金斯(R. Dawkins),《自私的基因》作者 「一本由真正的專家所寫關於語言的書,可讀性非常高。平克非常技巧地把每個人都想知道的語言問題提出來討論,不但從語言學、心理學的專業知識著手,他還有深厚的生物學知識。最主要的是,他知道一般人對於語言學的問題在哪裡,以四兩撥千金的輕鬆方式,撥開雲霧見青天,把人們帶出牛角尖。這本書已經在科學普及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勞也無疑地會使讀者開始尊敬這個令人驚奇的自然現象——語言。」——《自然》(Nature)科學期刊

目錄

【推薦序】人類文明表徵的最後防線? ◎曾志朗
【譯者序】語言是社會化的基本條件 ◎洪蘭
【中文版序】語言的奇蹟     第一章  語言習得的本能
    第二章  喋喋不休
    第三章  思想的語言
    第四章  語言的運作
    第五章  字,字,字
    第六章  寂靜的聲音
    第七章  說話的頭腦
    第八章  巴別塔
    第九章  描繪天堂-生來就會說話的嬰兒
    第十章  語言器官和文法基因
    第十一章 大爆炸
    第十二章 語言專家
    第十三章 心智的結構

序跋

【中文版序】語言的奇蹟
  你和我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長大,我一句中文都不會說,而你也可能不會說英語。但是就在你讀到我寫的字的時候,你了解了我的字所要表達的意思,也正在思考我要你思考的思緒。這個奇蹟,就是本書所要告訴你的主題——語言。   這本書透過翻譯,以中文的方式呈現在你的面前。什麼是翻譯?翻譯是把一種語言中的句子,以另一種語言中同樣意思的句子表達出來。這些字可能聽起來不相像,但是它們都呼應到同樣的思想上。這說明字是表達思想的,但字並不是思想。第三章「思想的語言」,就是關於語言和思想的。我所要表達的就是:思想並不是一定需要語言才可以存在。   你現在讀的這些字都是中文,但是我寫的卻是英文。英文字母是幾千年前中亞細亞地方所發明的一種字母,它在人類歷史上只被發明過一次,英文中的每一個字母都呼應到一個子音或母音上。不同的書寫系統,提醒我們閱讀與聽和說是非常不同的,閱讀是加在我們基本說話能力上的一些額外非自然的東西。第六章講的就是語言中說和寫的各種形式。它告訴我們不同書寫系統上的不同,如以字為主的中文和以音為主的英文,兩者在書面文字上的差異,兩者各有利弊。在很多地方,英文和中文都很相像,沒有像別人想像的有那麼大的不同。   現在在世界上有六千多種不同的語言。有許多語言都很相像,因為它們都源自同一個母語。中文、緬甸、和藏語中有非常多相同的字根,因為它們都來自一個已經不存在的古老語言,叫做漢藏語原型(Proto-Sino-Tibetan)。中文和英文裡也有一些相同的字,這並不是說這兩種語言有親戚關係,而是說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在接觸時,會互相借用一些字眼。語言會彼此相似的最主要兩個原因就是傳遞和借用(descent and borrowing)。第七章講的就是語言為什麼會相似,又為什麼會不同。這一章也介紹了一個很迷人、很有爭議性的新理論:中文和英文的確有親戚關係,它們都是來自一個非常、非常古老的語言,叫做Proto-Sino-Caucasian-Amerind-Nostratic;這是整個地球上僅存的六支語系中的一支。   但是這裡面最相似的地方,是你跟我都會使用語言。你和我都會把名詞和動詞串成句子,透過句子,你腦海中的意念,穿越時空進入另一個人的腦海中,反之亦然。你跟我都很自然的、沒有接受任何的訓練就發展出這個能力來,只要跟一些人一起長大就可以做到這點。你、我和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享有這個特殊的能力,這個我稱之為「語言本能」的能力。

延伸內容

人類文明表徵的最後防線?  ◎文/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在遠古的神話裡,人自認為是上帝的子民,一切的榮耀與尊貴都以人為本。在人們自己的想 君子要自強不息。但這一幅以人為尊的景象在歷史的曙光中並沒有被反映出來,反而是越來越多的「科學發現」,使得這樣的信念變得越來越不可靠。首先,觀察天上星星的科學家給了人們第一個打擊,他們說「不是太陽繞地球,而是地球繞太陽」。由於主客易位,家園頓失中心。接著那些研究古生物骨骼的研究者又說,人的遠祖其實是樹上遊走的猿類,既非神聖體的化身,更不是天帝的嫡子。這第二個打擊直中要害,因為物理中心的移位所帶來的震撼,遠小於生命源頭的尊榮之幻滅!   這一前一後的打擊由外而內,由物界而及人體。緊接下來的打擊,才真是不折不扣的致命一擊,因為沒有了外在的形體,我們仍然有萬物所不能及的精神面貌——理性。所以當那位維也納的醫師說我們其實隱藏在潛意識「非理性」的動機裡,而且提出那麼多令人不能正視的案例時,我們就不得不承認,人的行為與理性之間真不能劃下等號的,而一切外顯的尊榮,都是各種防衛機轉的偽裝。這一個赤裸裸的描繪,把人性中最自以為尊貴的理性都給剝下來了。所謂「人之異於禽獸幾希?」的「希」到底還剩下了什麼?   有人說剩下的雖然不多,但有無之間的差距絕對是天壤之別,然後他們就指著語言說:「就是這個語言本能,使人們天生秉賦,得以超越萬物!」語言本能就這樣的變成了人類文明表徵的最後防線!但我們守得住這個看似緊密,實則危機四伏的精神「堡壘」嗎?史迪芬‧平克是少數堅持「正面」看法的科學家之一,他也是少數幾位有資格、有本錢的戰將之一,而且他也可能會贏!   在這本《語言本能》的書中,他真是表現得火力十足。而且所排出的戰陣,也確實把據點守得滴水不漏。任何想了解人類語言與認知系統的人,都必須把平克的這本書徹底讀一讀,再想一想!這本書文字優美、內容豐富,而且思維細膩、妙語如珠。平克引經據典,卻一點也不讓人感到繁重;他平實立論、嚴謹推論,然後輕輕鬆鬆下結論,一氣呵成,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不得不贊成他的觀點:「如果不是本能,我們怎麼可能以那麼幼小的心靈,去學會那麼複雜的語法體系?」   對於語言本能論的觀點,我實在無法像平克一樣的樂觀,但我實在欣賞他的寫作、他的論證,以及他的豐富知識背景。我認為他對這二十年來的研究數據做了非常優異的整合與評估。但我認為是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正在對前面二十年的整套想法做最嚴厲的挑戰。例如,腦神經的可塑性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彈性。而初生嬰兒的認知能力長久以來被低估得太低了!此外,我們以往也過分忽略語言習得的個別差異,所以就過分依賴內在理念 (innate idea)的展伸,而不去了解環境中確實提供相當多的線索來引導嬰兒的牙牙學語。從最近腦造影研究的相片中,我們看不到固定的語言的器官(faculty);我們看到的圖像因語言運作的功能而產生不同的分佈形態,與其說它們像模組,倒不如說它們更像是一堆積體電路的反映!   但話說回來,平克書上所提到的語言本能之論證,仍然是不應該被忽視的,沒有那些Learnable 的語法規則之爭辯,就不會讓我們去思索它們背後的語境因素以及它們所必須的作業需求(Task Demands)。平克書中所提出的許許多多的議題,都引起相當多爭論。這些爭論相當的精采,而且使得語言科學的研究,由基因到文化層面,無所不包。那蓬勃的氣勢,令人屏息!   對這麼一本包羅萬象的語言書籍,要用其他語言文字來表達是非常困難的,為了要翻這本書我曾問過平克,這麼困難的工作要找誰來做才能盡善盡美?平克說:“Leave it to Daisy!”所以我們就請了洪蘭。
語言是社會化的基本條件  ◎文/洪蘭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心理學教授)
  這是一本好書,是一本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書。自從一九九四年出版就立刻變成《紐約時報》的暢銷書,高居不下,現在已經十四版了。一本沒有香艷愛情、沒有暴力謀殺的「科普書」,能夠印上十四版,在現在的社會裡可以算是鳳毛麟角,使你不得不對它另眼相看。使你不自覺會掏腰包買一本來看它究竟好在什麼地方。   史迪芬.平克是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今年才四十四歲,是這個領域的大天才。他博聞強記,從演化生物學到神經心理學、心理語言學、發展心理學無不專精,在這本書中,你處處可見他的學問,信手拈來毫不吃力,引經據典從古到今,所舉的例子生動活潑,一改我們以前認為語言學是一潭死水,死氣沉沉的錯誤觀念。對於兒童語言的習得,我沒有看過哪一本書比他講得更生動、更有道理,他所舉的實驗例子即使是外行人也可以馬上理解這個實驗的重要性,進而欽佩研究者的頭腦,竟能想出這麼漂亮的實驗來!   對我個人來說,這本書最精采的地方是他從基因演化的觀點來看語言的關鍵期,我們都知道過了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再去學第二語言,就會有口音、腔調,而且不如學母語那麼輕鬆自如。但假如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學會了母語,為什麼我們學第二外國語這麼困難?假如說語言是本能,為什麼這個本能要會消失?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定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尤其是我們學了十幾年的英文;見了外國人仍然是張口結舌,說不出一句英文來;懊惱之餘,不免奇怪為什麼語言能力越老越差。留學生都有這種經驗,大人還在跟鄰居比手畫腳,小孩已經英文「溜」得很,跟別的孩子稱兄道弟,玩得不亦樂乎了。   關於語言的關鍵期,解釋的最好的就是平克,在看完第九章最後一段時,你會放下書,大大地嘆口氣說:「唉!為什麼我沒有想到能這樣解釋!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我怎麼比他差這麼多!」平克把學習語言的機制想成一個預算很節据的劇團、所有的道具、布景、戲服要不斷的回收,改作他用。大腦消耗我們身體五分之一的氧,絕大部分的卡洛里在語言學習完成後,這個機制就被回收,改作他用。即然語言是本能,它就和生物界其他的機制一樣,我們學第二外國語的口音就是我們嬰兒期語言能力卓越的代價,就像老年時身體衰弱是年青時精力充沛的代價一樣。   我最近正好看完一本從演化上解釋人為什麼老的書,講的理由跟平克說的一模一樣,而這位作者是個醫生,輻輳的證據給人的力量是震撼的!也使我越來越覺得:書讀到通時,領域的界限豁然開放起來,所有的知識彼此都有關聯的,所有看到的東西都與現在所在做的研究有關。我想平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在這裡。   我在大學裡教心理語言學,以前用的課本都是傳統的,以實驗為主的課本,雖不至於說是「天書」,學生看起來都還覺得吃力,一學期上下來到學期結束時若還有二、三十人,這個老師就算是舌燦蓮花,會教書的了。自從平克的書出來後,我改用他的書,一時間,老師、學生都輕鬆了很多,他的文章行雲流水,讀起來像讀小說,一下子就看完一章,他舉的例子都非常有趣,課堂的氣氛變得很活潑,我再把實驗的部分酌量加進去後,學生並沒有抱怨,因為他們發現了語言的興趣。學期末了,我竟然維持了跟開學時一樣的人數,所以,我決心把這本書介紹到國內來。我相信年青學子會看得下這本書。   政府大聲高呼科技與人文對話,而兩邊對不起來的原因,我覺得是人文方面的人科學素養不夠,因為我們高一就分組了,念文法、社會科學的人幾乎都沒有生物、演化論方面的概念,對人這個由演化來的社會動物,就無法從更宏觀的角度去作深層的了解。語言是人社會化的基本條件,透過語言、文字,人類文明得以產生,流傳下去。但是對於語言方面的了解,國內很少從生物基制的觀點去談它。在人類即將破解基因之謎的今天,我們不能不從語言的生物基礎來看語言。只有了解語言是怎麼演化來的,我們才可能預測它的未來走向(在社會心理學上,大家都知道,預測一個人行為最好的指標就是他過去的行為),只有了語言的習得過程,我們才可能領會這個本能的偉大;只有了解語言的偉大,我們才有可能善用這個天賦去創造出更美好的文明。   《語言本能》的最後一章談到語言與心智的問題。我認為語言是一把鑰匙,是一把解開我們心智之謎的鑰匙。以前我們說語言是一扇窗,讓我們一窺心智的內在世界。現在隨著腦部顯影照相技術的進步(如功能性核磁共振腦部掃描術與正子斷層掃描術),透過大腦處理語言的過程,我們將了解心智是如何運作的,對於語言,你能夠不了解它嗎?  

作者資料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

一九五四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婁的猶太社區,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實驗心理學學士。一九七六年搬到麻州劍橋,一九七九年取得哈佛博士學位,於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現職為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語言和心智研究世界權威,公認為繼喬姆斯基之後的語言學天才,世界語言學與心智科學的領導人物。 作為實驗心理學專家,平克主要研究在視覺認知、心理語言學與社會關係。獲得無數研究與教學獎項,至今出版過十多本書,包括︰Visual Cognition, 1986、Connections and Symbols, 1988、Learnability and Cognition: The Acquisition of Argument Structure, 1989、Lexical and Conceptual Semantics, 1991、The Language Instinct, 1994、How the Mind Works, 1997、Words and Rules: The Ingredients of Language, 1999、The Blank Slate: The Modern Denial of Human Nature , 2002、The Stuff of Thought: Language as a Window into Human Nature, 2007、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2011、Language, Cognition, and Human Nature: Selected Articles, 2013、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2014、Enlightenment Now, 2018。 經常為《紐約時報》、《衛報》等媒體撰寫專欄文章,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二度入圍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外交政策》評選為「年度百大公共知識份子」,以及《時代雜誌》「世界百大影響人物」。 相關著作:《寫作風格的意識︰好的英語寫作怎麽寫》《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

基本資料

作者: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 譯者:洪蘭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科學新視野系列 出版日期:2006-04-10 ISBN:4717702045746 城邦書號:BU0065 規格:膠裝 / 單色 / 52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