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華文文學 > 散文
何不認真來悲傷(十週年暢銷典藏版)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何不認真來悲傷(十週年暢銷典藏版)

  • 作者:郭強生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8-29
  • 定價:400元
  • 優惠價:79折 316元
  • 優惠截止日:2025年11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16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2025感恩月/外版新勢力7折起

內容簡介

逼視讓我受傷的記憶,證明我不再懼怕面對。 就算偶有黯影反撲,也只像遙望對岸的濃霧。 聯合報文學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郭強生最衝擊人心的私散文首部曲 ────────十週年暢銷典藏版──────── 生命中其他消失的過往,我都可以放下,但這次不能! 我五十一了 單身,母親與哥哥都已過世 家中只有我,和九十歲的老爸 突然發現,人生走到這一步,也不過這麼幾句話就道盡 快樂的回憶只能點到為止 否則就要驚動了失落與遺憾 偏偏總有久遠的往事偷渡上岸⋯⋯ 生與死,愛與愁 所有的堅強都是不得已 就讓悲傷 成為記憶的光…… ✶和現實搏擊,與過往和解 郭強生最動人的記憶書寫 關於父、母、兄、情人、自己……✶ 面對過往的幸福,對我而言,遠比回憶悲傷還更需要勇氣。 像中途被寫進連續劇裡的角色,我晚了十年加入了一個不快樂的家庭,卻對後來的劇情發展,完全無能為力。如今,母親與哥哥都走了,父親老弱了,只剩下我還在努力拼湊著,許多仍然斷裂的劇情。我從沒期望過成家,因為光是這一個家,就已經留給我太多這一生都逃離不出的陰影。 而哥哥的去世與情人的背叛,留給我的除了悲傷之外,更多的是無解的困惑。他們都在某一個時間點做了不回頭的決定,留下我在那個他們不要的世界裡。 同樣的故事周而復始,隱藏著,糾結著,一說多了就要心痛。 我只想好好走完,今生一場聚散已足夠。 得獎紀錄 ★第40屆金鼎獎 文學圖書獎 ★2015開卷好書獎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2016台灣文學獎 圖書類散文金典獎

目錄

春餘:今生一場聚散已足夠 何不認真來悲傷 你不知道我記得 總是相欠債 家,有時就不見了 請帶我走 四十四 一個人面對就好 夏暮:我的一生獻給你,才知幸福是吵吵鬧鬧 母親不像月亮。像太陽 一個外省家庭的由來 一九四九的命運路口 他們是怎樣長大的? 失去的預感 婚姻的傷感 生死髮膚 媽媽,我在湖南了 搖到外婆橋 冬噩:為什麼總是家人,傷我最深 微溫陰影 誰在燈火闌珊處? 獨角戲 說不出口的晚安 關於痛苦的後見之明 霧起:不過是陌生人 放不下 兒子與弟子 流離 一廂情願的幸福 償還 有一天我們都會老 霜降:青春讓人惆悵 相逢不恨晚 過眼雲煙 一段琴 消失的聖誕樹 電影散場 歲月的塵埃 清明:所有的堅強都是不得已 我們都一樣 誰配當親愛的? 沒那麼簡單 我不過是假裝堅強 如果可以不再有後悔 悲傷是記憶的光 後記 悲傷,我全力以赴

內文試閱

何不認真來悲傷 面對過往的幸福,對我而言,遠比回憶悲傷還更需要勇氣。 逼視曾讓我受傷的記憶,至少證明我不再懼怕面對。就算偶有黯影反撲,也只像是遙望對岸的濃霧。 在悲傷的回憶中,我才能保持一種戰鬥的姿勢,在空滅頹亡來臨前。 幸福的記憶卻讓我感覺軟弱,因為發現曾經自己對生命的流逝毫無警覺,總要等到成為記憶後才懂得,那就是快樂,而當下只道是尋常。 中年後不敢多想那些無憂的過去。無憂源自無知,不知道煩惱有父母在頂著,不知道何為生老病死,不懂得無人共享的快樂,其實不算快樂…… 也因此,快樂的回憶只能點到為止,否則就要驚動了失落與遺憾。 偏偏總有久遠的往事偷渡登岸。 翻開了堆放積灰已久的相簿,企圖捕捉那其實已很遙遠的、我們曾經一起去拍全家福照,那是種什麼樣的感覺。 那時,我們總是為了全家福照專門跑去照相館。除了其中一張是因為哥嫂帶著初生的女兒首次回台,連年近九十的外公都出動了,其他去照相館拍照的動機背景我已一概模糊。 或許都只是臨時起意也說不定。那總有個提議的人吧?如果要我猜,準是母親。 母親喜歡玩相機,或許說,她喜歡記錄家人生活。台灣第一家彩色沖印照相館到底是哪間?這些年出現各說各話的情形。但據母親告訴我的,真正的第一家是早在民國四十幾年,一家叫「虹影」的照相館。母親是當時他們招考錄取的第一位員工,擔任會計工作。老相簿裡還有攝影師為母親拍的沙龍照。那時的母親真是美。 繼續翻閱相簿,發現都是母親掌鏡的時候居多。記憶中家裡的第一台相機頗難操作,一個長方匣捧在胸前,從上往下看進匣裡對焦,光圈速度全靠手調,只有母親會用。家裡其他三個男生愛笑那是老骨董,該丟了。等到父親接觸到拍電影的工作,有天回家來告訴我們,劇照師都還是用這一款,說是比起後來的單眼,它的畫質好太多,我們才知那相機是屬於「專業用」的,從此對它刮目相看。 想必是我們的懶於學習操作,才會忽略了該讓母親多當模特兒而非總在掌鏡。是不是因為這樣,母親才總會興起去照相館留影的念頭呢? 不僅拍照總是母親的工作,連全家旅遊也向來是母親在規劃。 說起來,真正一家四口出遊也就那一次,去日月潭。那年哥哥高一,我還在幼稚園。之後哥哥就再也沒有跟我們一起旅行了。一家人留下了難得的戶外合影,每一幀的場景時空我仍印象清晰。有一張是我們全翻滾在草坪上,將那台專業級相機調好自拍設定,並很有創意地傾斜放置,形成對角線的構圖。而另一張是造訪毛王爺時當地導遊為我們拍的。除了哥哥堅持不肯外,我們全都穿戴起原住民的服裝。關於那次旅遊,更深的印象是我一路暈車嘔吐,到了教師會館已手腳僵冷。偏偏都沒空房了,我們一家睡的是地下室的通鋪。 想起來還是歡樂。絕無僅有的一次合家歡。之後在溪頭墾丁花蓮紐約費城華盛頓DC,總是三人行。 兩個孩子都在國外的日子,沒想到父母還是去照相館拍過幾幀二人合影。那時的母親心裡在想什麼呢? 誰在燈火闌珊處? 不讀文學的情人在分手的幾天前,讀完了我依然帶著淡淡悲傷的專欄,他還笑說:認識我之後就有快樂的事發生了,對不對? 竟然也不過才幾天之後,情人的分手文寫在小小的 LINE 對話格裡,擁擠得令人窒息。我的手指來回滑動,放大縮小字體,怎麼也調整不出我的心臟能承受的撞擊指數,老花的視力亦找不到適當的兩人距離。 他愛上別人了。 當下,竟然不顧自己這把歲數了我哭著抱住他不讓他離開,要他留下。只要他留下,我說,我可以從此不再提起他出軌這件事。 哭得失魂又失聲的同時,我的記憶中出現了一個三歲的小男孩,某次午睡醒來,發現那棟當時居住的二層小屋中空無一人。一種被遺棄的恐懼立刻讓他瘋了似地嚎啕大哭起來,從樓上哭到樓下,從沒有那麼驚惶過,一路哭到了屋外,站在巷子裡就如同被人遺棄的孤兒,彷彿是某種早已盤據在內心深處的噩夢終於成真。 看顧我的傭人趁我午睡上街買菜了。等她走進巷口看見哭得肺腑摧折的我,她與其他看熱鬧的鄰居小朋友一起笑了。 那一場被遺棄的驚慟我一直記得,那種恐懼如此之真實,我相信,在許多看不見的層次,對我早已造成了一生難以抹滅的影響。 父母都外出工作,童年的我卻將這份恐懼一直掩飾得很好,與傭人和平相處,自己會寫功課不會亂跑,讓大人覺得放心。年紀再長些,同學們都覺得我是一個習慣獨來獨往的人。日後,每次當我的舞台劇首演幕啟前,我總要躲進樓梯間一個人默默獨坐,悵然若失,因為明白一旦幕啟,就離落幕不遠了。 直到情人無預警地提出分手,結束這一段今生唯一慎重考慮也許可以成家相守的感情,我才發現,孩提時那種被遺棄的恐懼清晰如同昨日。 二十五歲出國念書,沒想到從此之後,便一直過著過客式的宿舍人生。花蓮到台北,一週裡總在不同的地方停留,卻沒有哪個空間是不可取代的,我隨時可以起身離去。 忘了已經有多久,沒人會等候著我的歸來。但,我依然掩飾得很好,總是可以隨遇而安。 直到這個空間裡開始多出了他的存在。我們開始有了規律的生活。晚餐時開著電視邊吃邊看邊聊。洗碗收衣晾衣。飯後散步去水果攤,買回的水果總由他切好放進保鮮盒,幫我準備好接下來幾天的份。睡前的梳洗。熄燈前的聊天。還有熄燈後在黑暗中的互道晚安。雖然一週只有兩天的相聚,但我成為了有人在等待的一個新的自己。 在走過二十五年的惶惶然之後。在平穩幸福的三年多後。我竟傻傻地以為,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了。情人在跨年夜裡看到我幸福的表情,突然感覺再看不下去了。因為看見的是我已沉溺在一種如同守護著家人的幸福裡嗎? 如果成為家人變成了他的恐懼的話。 情人最後只用一句「對你已經沒感覺了」便終結了答辯。還有什麼比這句話更讓人無力反駁的呢? 對於成長中那些恍惚的不快樂,所有那些對愛情親情家人的疑問,我曾經不只一次跟自己說,不要帶進第一次認為可能長久的這段關係中,藉著回憶,不斷自我對話,或許可以除障祛魅?…… 結果發現,遺棄我的不光是一位情人,也是在青春期時我從未有過的某個可以一起打混的夥伴,是我想像中應有而未曾有的另一個手足,更是一個年輕的,我自己。

延伸內容

後記 悲傷,我全力以赴 郭強生 若不是受邀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集」撰寫了一年的專欄,不會有這本散文的成書。這個專欄受到很大的關注與迴響,是我一開始完全沒有意料到的事。 一週一篇,寫下了我在生命艱難轉折那一年裡的所思所想,同時新的生命變故繼續接二連三而來。我藉著書寫維持了我那段日子裡最底限的清醒,與現實搏擊,與過往和解。原以為這都是自說自話的私散文,每週竟有上萬讀者的點閱轉貼,我彷彿感覺到,原來我說出了太多人不敢說出口的心事。 過了四十歲以後,寫作對我來說,就是面對自己。 往事一層層揭開,更重要的是,我與自己的和解。 隨著人到中年,越發體會到所有的過去其實都並未過去,它們都在不可知的角落守候著我們。如果我們可以選擇在生命裡與哪些人相遇,結果真的就會比較圓滿嗎?我不確定。有時我反而覺得,死亡是暫時的。母親、情人、好友,在那些年裡相繼離世,但走過悲慟之後,他們又都回來了,太多的事物景象都會讓我想起他們。有時我會恍惚以為,他們只是走開了一下子,其實,從沒有真正離開過。 所以某種程度來說,寫作也是生存的手段,怕自己有一天被這個世界徹底改變,忘了自己曾經那樣熾熱,也那樣寂寞,再沒有了自己的聲音。就這樣一直寫下來了,從未高舉過什麼偉大的主題,或標榜過任何獨特的風格。我是個活到哪裡就寫到哪裡的人。每當讀者問我,進行創作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我自己的經驗回答,那就是「真實」吧? 感謝在書寫期間,一直為我打氣並關心我近況的朋友們。 還有那些從不曾謀面的讀者們。因為你們,我看到人性中可貴的同理心與開放胸懷,在我們這個時代,仍溫柔地繼續存在。

作者資料

郭強生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曾以《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金鼎獎;《夜行之子》、《斷代》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短篇小說〈罪人〉榮獲2017年九歌年度小說獎。中篇小說《尋琴者》獲2021年聯合報文學大獎、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2020年台灣文學金典獎、Openbook2020年度好書獎、2020年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2020年博客來年度選書,並已售出二十一國外語版權。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肯定;《我將前往的遠方》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優遊於文學與文化不同領域,其文字美學與創作視角成熟沉穩,冷冽華麗,從激昂與憂鬱之人性衝突中淬取恣放與純情,澎湃中見深厚底蘊。除小說與戲劇外,其他散文出版作品包括《來不及美好》、《用青春換一場相逢》、日記文學《2003╱郭強生》,以及評論文集《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等多部。

基本資料

作者:郭強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8-29 ISBN:9786264175500 城邦書號:A1501193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