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價碼:EHMR383CD
使用期限:2025 / 8 / 31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虫說新語 | 書店永遠不嫌多 |
注目作家 | 伊坂幸太郎的「世界末日」一定也要怪怪的! |
編輯說書 | 日本國寶大師、妖怪博士水木茂的世界妖怪畫集! |
閱讀與生活 | 誰沒有在計程車的後座聽過一些故事? |
閱讀特輯 | 最完整台灣海洋生態紀錄,航向外洋的壯闊湛藍! |
優惠活動 | 2025周年慶首二日超取免運!全館1折起‧百萬大獎免費送 |
上星期五,臺北市信義商圈又有新商場開幕,加入百貨一級戰區。其中最大亮點是規劃了實體書店,開幕當天下著雨,但大批讀者湧入,將面積不算太大的書店擠得水洩不通。全新的百貨公司,當然會吸引人潮,但書店相較於其他樓層的服飾店面人流,顯然多了數倍之量。不禁好奇,書店比服飾店吸睛嗎?
上個月中,我也走訪了兩個書展。一個是在臺北世貿中心的國際童書展暨臺北城市書展;另一處則是香港書展。前者讀者層聚焦在低幼年紀的孩童,爸媽帶著小朋友前來翻閱童書,各出版社舉辦的說故事、幼兒帶動唱活動現場,滿滿人潮,小朋友們聚精會神地跟著互動,好不熱鬧。而香港書展也有大批年輕書迷趁著放暑假的第一周,拉著輕便行李箱來書展現場大肆採購,業績表現不俗。
七月盛暑,出門都是揮汗如雨的百般不願,但我看見了大家充滿熱情的喜悅之心,往有書的地方聚集。在這個閱讀風氣愈來愈讓人擔憂的景況下,絕對是對出版人充滿激勵與感動的風景。尤其現在書店家數愈來愈少,以前總覺得讀者可能逛書店的興趣不高也無感,或者根本已經不將書店視為城市的必要門面,上個月一連觀察三個閱讀現場,證明數位閱讀之外,還是有許多人是懷念著書店,喜歡沈浸在滿滿書籍的場域中。
儘管書店經營不易,消費者的購書管道也漸漸從實體門市移轉到網路購買,依舊看見在錙銖必較的獲利考量夾縫中,偶有書店以不同的形式綻放亮點。每每出現一家新書店,代表的不是增加多少營業額的數字,而是一種閱讀連結的需求被看見。因為有這樣的需求,才能讓書店在時代消費趨勢的洪流中,找尋合適的時機點,開展與讀者最合適的際遇姿態。
或許,書店正以一種化整為零的流轉,現身在你我通勤移動的路線之上;在商場賣店林立之中,以優雅風華的氣質,據隅運作;更可能是全新吸睛的大型百貨公司裡,成為獨特亮點,引人矚目。書店,從一種零售類別門市,躋身成為可以形塑出經營特點的文化指標,擁有的不只是書籍這樣的產品,更是一處能散發薰陶心靈的沈浸場域。
即使現在買書的管道不必侷限於實體書店,但親臨書店看著琳瑯滿目的各式書籍,以及不同選題的重點陳列,心中的愉悅滿足感依舊油然而生。而且同樣的逛店,在書店中不會有其他店面如影隨形的盯梢目光,或銷售人員強迫購買的壓力。你可以自在恣意遊逛每個展台動線,隨興停留翻閱;相遇拾起的每本書,都會帶來當下的驚艷與感動。常常沒有任何購書的目的性與期待下,卻能滿載意外收穫。
所以,每次聽聞有新書店出現,心中都是無比興奮與感謝,畢竟在租金高漲、獲利不易的現實處境下,誰還敢開書店?能看見大批讀者熱情光臨,未遺忘遊逛書店的美好,真心覺得珍惜。
至於出版社參加書展活動,無非是希望有機會站在第一線面對讀者,了解每本書的存在真實與吸引力,交流讀者的意見回饋。不過,決定參展與否,其實每次都是與營業績效數字取捨的天人交戰。一來是考量參展費用支出能否打平,短天數完成大量書籍的陳列、撤場,加上面對現場人潮帶來的銷售結帳壓力,對於主業不是零售交易的出版人來說,無疑也是體力的一大負荷考驗。
然而,在書展活動之中,我們看見了每本書讀者真正的樣貌,不再只是一種數字堆砌出來的想像。即使業績數字未必華麗,面對實體書店愈來愈少的冏況下,能多些機會場合向讀者推薦好書,爭取銷售業績,成為出版寒冬中不得不然的雪中送炭。
這家剛新開幕的書店,是網路書店跨界實體門市的旗艦店,座落於新潮流行的百貨商場間,猶如繁花盛景般的迷人簇放。我在結帳隊伍中聽到一段有趣的對話:排隊的讀者捧著自己挑選的書開心等待結帳,朋友不解問她,直接去這家店的網路書店下單就好了啊!只見這位年紀不到三十歲的讀者說,這就是逛實體書店的魔力,喜歡就要馬上帶走,帶回現場挑書的喜悅回憶與畫面!
書店永遠不嫌多。期待每個閱讀現場,都有這樣的支持與魅力,不因時空轉換,永遠存在。
他的末日展開十分典型,大規模停電、飛機瘋狂失事、地震頻繁來襲,疫情失控,不典型的是,末日停了,啪,像按了停止鍵,人們餘悸猶存,恢復家園,逐漸產生疑問:為什麼這樣?末日為什麼發生?為什麼停止?
人們想要知道真相,不只如此——伊坂這次的故事很可愛:人們還想要感謝,感謝阻止這場末日的人。
這個人是誰?是一位被稱作「老師」的女性研究者。她打造的AI「天軸」疑似是肇事者,於是老師獨力航至AI所在地,停下末日,但她沒有回到大家的身邊。三個被選上的人類踏上旅程,背負著找到老師、問出真相的責任,他們唯一的線索是一幅叫做「樂園」的畫作。
有趣的地方從此開始,伊坂沒有讓這趟旅程變成好萊塢的動作片,而是有如線條簡約的漫畫,展開一場幽默漫才劇場,引人深思,引人發笑。這三個人類——三瑚孃、蝶八隗、五十九彥,組成碎嘴聊天三人組。接連跳級的學霸三瑚孃一路上說起「人類就是太喜歡聽故事了,凡事都要尋求一個『故事』。」順便介紹植物和昆蟲共生的關係;五十九彥則是愛打架鬧事的頑皮青年,有超強抵抗力,當醫院病情淪陷的時候成為唯一行動自如的幫手,和《山椒魚》這本書有不解之緣;蝶八隗超愛吃,體重堪憂,可是力氣超大,能夠把人拋擲到遠處,在面對敵人時最強大。這三人可說像是國中生郊遊,度過一個又一個關卡——
因為,真正的難關不在「力氣」或「體力」,而在「心」上。這場末日有這麼單純嗎?「老師」和「樂園」的關係是什麼?「天軸」又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讀《樂園的樂園》的過程會很快樂,很輕快,但到最後,會生出一股惆悵和深思的停頓,還會發現終幕的翻轉,其實並不是單純作為推理小說中如「詭計」的驚喜裝置,而是一種人生的哲學態度。這或許是伊坂整理他心中的「恐懼」細細編織成的雋永故事,但加上他的幽默、豁達和自由,若末日發生了——我們希望自己怎麼做?
很好讀,很易懂,可是能反覆咀嚼,一本引人深思的魔法之書。
在製作水木茂老師《世界妖怪大圖鑑》的過程中,我不敢相信又重新遇上了從小到大動漫中的妖魔鬼怪!
「欸,這是《迷宮飯》的植物羊嗎?」
「這個蛇尾雞,不就是那個兩邊吃起來口味不一樣的怪物嗎?」
「這不是《大力士》裡面好多頭的蛇嗎?」
「原來始祖巨人尤米爾的設定,是根據真正的神話故事???」
一直以來,我總認為這些妖怪都是創作者的奇思妙想,結果原來一切有本有據,都是歷史考證、名門正經(?)的妖怪啊!
妖魔鬼怪也有家,有各自的喜好、性格,甚至深遠的歷史。為什麼世界的某一處會有這樣的妖怪?和當地的風土民情有什麼關聯?如果你對妖魔鬼怪充滿好奇,那麼《世界妖怪大圖鑑》正中紅心!這不光是一本精美而細緻的妖魔鬼怪搜奇,更有文字解說,講述妖怪們背後的小故事。
書中收錄200多隻妖怪,產地遍布歐洲、美洲、亞洲,甚至大洋洲上的群島。我想唯有像水木茂老師這樣,參加過太平洋戰爭、在新幾內亞生活過的人,才能擁有如此多視角、不拘泥於單一史觀的豐富觀點。
為了尋找妖怪,水木茂參加過墨西哥的亡靈節,親赴英國找妖精,甚至曾經來台灣體驗觀落陰!除了創作出超人氣漫畫《鬼太郎》,對於妖怪、死後世界的濃厚興趣,更影響了日本無數漫畫家、作家。歡迎和妖怪大師一起,探訪世界妖怪與他們的產地!
據說有兩類人,第一類,獨自坐計程車時喜歡安安靜靜,第二類,不抗拒甚至習慣跟陌生的司機聊聊天。
你屬於哪一類?我會答我介乎中間:視乎環境,和怎樣的司機。
如果是剛剛抵達異地,要從機場趕赴旅館或旅程的第一站,人地生疏,有些人可能會無法放鬆,加上語言隔閡,通常寧願複習手機裡儲存的景點與路線,或看看窗外新奇的風景。當然,司機有時也能提供有用的資訊,甚至通過一些閒話家常、適度的幽默或關懷,緩解你的旅行焦慮。
有時卻是尷尬不安。
艾美.迪雍(Aimée de Jongh)在這本帶有自傳色彩的圖像小說裡描繪了四段從萍水相逢到擦出火花的計程車之旅。最怕空氣突然安靜,但如果聞到了火藥味?無論遇到什麼司機,這四段行程後來都出現了意外的轉折,成為主角銘記的經歷。
其實主角明顯是開頭說的第二類人,期待一個健談的司機,擁抱一段短暫但熱絡的關係。但未必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走在紛擾世界,總會遇上一些文化衝突。這類乘客也有碰壁的時候。
迪雍最近畫了高汀的經典小說《蒼蠅王》,本來就是耀眼新星、獲得荷蘭最高漫畫大獎的她,畫功可說是更上一層樓,回到較早期的作品《TAXI!》,以看似平實的筆觸和生活化的題材,捕捉到複雜的情感流動,在局限的後座展開視野更廣的人文關懷,難度其實也和改編文學名著一樣高。
《TAXI!》畫了洛杉磯、巴黎、雅加達和華盛頓,我們也邀請了四位台灣作家,寫他們的在地計程車故事,把迪雍筆下細膩的人文風景,延續到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
蕭詒徽把只能暫時享受優越感的計程車比喻為南瓜,那麼成長是不是就像林楷倫的故事,選擇接受司機的任性?夏夏以最後一趟車總結一段維持多年的靜默的關係,和顏訥所寫的一波三折的對話一樣充滿想像空間:人和人之間的相處真的有百千種樣態。
你可能更喜歡Uber這種利落灑脫的買賣關係,但同坐一輛車,共享一個密閉的擺渡空間,陌生的司機注定也是同路人。
身為海洋島民,我們對圍繞臺灣的這片湛藍及其中的海洋生物,是不是了解有限?只要翻開這套圖鑑,看到裡面許多奇異美麗的生物照片,一定會點燃你求知的渴望!
《海洋博物誌3:離岸珊瑚礁》,延續系列一貫的深度與美感,這次鏡頭瞄準臺灣壯闊的外洋一一從墾丁、台東、蘭嶼、綠島、龜山島到澎湖南方四島,帶領我們進入距離岸邊較遠、大多需要船舶前往的深場水域及開闊外洋,卻更為原始壯麗的熱帶珊瑚礁世界。
本書收錄高達936種離岸珊瑚礁生物,涵蓋「藻類」、「無脊椎動物」、「魚類」三大篇章,分門別類從大型海藻、海綿動物、櫛水母、海蛞蝓、各種魚類、海龜,到鯨豚等大型動物一一介紹,超過2500張精美實境生態照片,讓讀者彷彿親身潛入深海,水下生物躍然眼前!
650張海洋生物博士親繪的科學生物插畫,忠實還原海洋生物的顏色與形態,搭配彩色照片互相比對,讓入門者能簡單辨識要點,精準辨認海洋生物!不僅是海洋愛好者與潛水者的實用辨識工具,也適合自然觀察者、親子共讀與環境教育使用。圖片之外每種生物都配有深入淺出的介紹,讓科學知識與現場感完美結合。
這本書不只是圖鑑,更是一部記錄與珍藏臺灣珊瑚礁生態的重要作品。若你曾在清澈海水中被魚群環繞、被珊瑚驚艷,這本書會讓你更深愛上海洋;若你還未踏上認識海洋之旅,它會是最真誠的一封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