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阿斯asu大探險!Minecraft突變怪物圖鑑大百科
-
媽媽是房子(法國千頁獎童書大獎)
-
慈悲的英雄:千手觀音的故事
-
看名畫,學寫作──從藝術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創造力、表達能力和美學素養
-
長大後的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都能修好的人、想像力豐富的人、很會開車的人……33個未來生活的想像,培養不一樣夢想的指南書
-
身高體重剛剛好:陪你面對孩子成長發育的27種煩惱
-
角落小夥伴:善用時間的方法
-
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樣子 [精美書盒典藏版](1:1真實比例小寶寶立體書,呈現媽媽懷胎九月的胎內樣貌)
-
毛毛蟲變身了(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會年度「繪本50」選書。首刷限量贈品:昆蟲觀察日誌、全彩摺疊海報)
-
我們都是孩子的引導師:ADHD也是一種天賦,每個生命都有獨特的魔法,值得被溫柔點亮
內容簡介
目錄
序跋
延伸內容
作者資料
種下大量的「興趣種子」,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文/池上彰 在日本,似乎有相當多的孩子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從二〇二〇年SPRIX 基礎學力研究所的調查報告來看,在接受調查的十一個國家中,日本的孩子在「兒童沒有理想職業」占比最高(整體八點三%,日本三十點六%),而在「兒童認為學習很有趣」的占比則為最低(整體八二%,日本五八點六%)。 究竟怎麼做才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呢?當你詢問自己的爸爸或媽媽時,或許你會得到「總有一天會找到喔!」這樣的答案。然而,只是等待、什麼都不做,是無法找到答案的,你必須透過自己日常生活的體驗和學習,才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事實上,我本身也是如此,一直到小學五年級時,我才清楚知道自己「長大後想做什麼」。 我仍舊清楚的記得有次上課,老師問我們每個人「未來有沒有想從事的職業」時,我因為回答「沒有」而遭到老師責罵。現在回過頭來看,實在覺得老師根本不必為了這樣的事情生氣。 等到我升上六年級,接觸到地區報社記者撰寫的書籍後,開始有了「想做這種工作」的念頭。雖然後來進入NHK當記者,而不是在報社工作,但也依照自己的期望,在日本島根縣和廣島縣工作。 現階段的我也仍舊持續撰寫報紙的專欄系列文章。換個方式來說,我也算是實現了想當報紙記者的夢想。 現在我們身處於一個技術、社會和價值觀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變革的時代。眼前存在的「常識」和「常態」,在有一天,當你成為成年人時,或許會出現巨大的變化。 你的未來應該是幸福、快樂的。但是,當你在不了解「自己想做什麼」的情況下升學,接著找到的工作也不是自己特別想做的內容時,真的會令人覺得沮喪。為了避免自己的未來變成這樣的情況,請你從小開始種下大量的「興趣種子」,建立自己喜歡或是感興趣的事情,並且從中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逐一彙整了如何發現自己「喜好與興趣」、「自我優勢」,和怎麼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及面對未來所需、必備的工作基礎知識與技能等內容。你可以獨自閱讀,重新面對自己,也可以和家人一起閱讀,共同討論自己的未來。我一直覺得,如果在小學的時候有一本書能夠告訴我這些訊息,那該有多好。 我真誠的希望這本書能夠率先成為引導你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朝自己夢想的未來邁進的指南針。
1950年出生於長野縣松本市。曾任記者、名城大學教授、東京科學大學特聘教授,並於六所大學任教。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1973年進入日本NHK電視臺,並以記者的身分採訪過許多新聞事件及社會問題記事。1994年4月開始,以父親角色主持NHK電視節目「兒童新聞週刊」,長達11年之久,更以淺顯易懂的說明方式,廣受孩童及大人們的喜愛。2005年離開NHK後,成為自由作家。直到現在仍以寫作、採訪活動為主,積極參與各種媒體活動。 除了一般大眾讀者閱讀的暢銷書與長銷書之外,也有許多適合孩童閱讀的著作和監修作品。如《給未來的你》(KADOKAWA)、《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なぜ僕らは働くのか》)(Gakken)、《我們為什麼而學?》(《なんのために学ぶのか》)(SB創意株式會社)等書。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