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8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暢銷經典版)
- 作者: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 出版社:衛城出版
- 出版日期:2022-11-30
- 定價:720元
- 優惠價:79折 569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569元,贈紅利2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540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圖解建築室內裝修設計入門:一次精通室內裝修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
走進中世紀的世界:一本寫給過去、現在、未來旅人的歷史指南
-
世界是複數的:孔恩的最後著作集
-
在彌撒中與耶穌相遇:從進堂到禮成,感恩祭的聖經巡禮
-
被誤解的加薩:加薩是什麼地方?透視以巴衝突的根源
-
我的囚租人生:租客面試、畸形格局、房東消失⋯⋯25年租屋經驗如何影響歸屬感,以及對居住文化與家的想像
-
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學(增訂版)
-
遺產、信託、繼承:人生最該懂的財務法律課,有效分配、爭議解決,有問必答Q&A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內容簡介
持續改變二十一世紀經濟討論的經典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全球暢銷250萬冊
.
持續惡化的貧富不均,終將摧毀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
「光是確立這項事實的貢獻就值得一座諾貝爾獎。」
────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
「往後十年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克魯曼(Paul Krug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只要經濟持續發展,就能改善貧富差距?
本書將以無懈可擊的論證,破除當代最大的資本主義神話。
◎【暢銷經典版】隨書附贈導讀解析手冊.完整收錄七篇精采導讀與書評
貧富不均持續惡化的原因究竟為何?過去經濟學家曾經相信,貧富差距只是經濟發展的初期現象,等到經濟發展成熟,分配不均的情況就會逐漸減低。無論是歐美各國的「涓滴經濟學」,還是中國所謂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背後都是同樣的資本主義發展邏輯。然而,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卻證明,這類說法其實源於一場美麗的誤會。皮凱提指出,上述說法只是剛好看到二十世紀初期到中期的發展所導致的誤會。資本主義經濟在那一段時間出現貧富差距縮小的情況,主因在於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了許多原本的財富積累,以及當時的高累進稅政策。
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重新檢視橫跨二十餘國長達二百餘年的數據,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財富分配動態,藉此提出一套系統而全面的解釋。他運用龐大的歷史實證資料,論證了「資本報酬率通常會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累積的速度其實遠遠快過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的速度;富人將愈來愈富,而貧富差距也將愈來愈大。
皮凱提警告,若不設法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終將危害得來不易的民主社會,甚至倒退回到十九世紀貧富極度不均的慘況。本書出版後引爆罕見的全球熱潮,獲得各界強烈迴響,並被推崇為徹底改變二十一世紀經濟學的巨著。
【一致推薦】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
宋治德|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研究生
李 實|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
官德星|臺北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張育軒|自由撰稿人
彭明輝|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萬海遠|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研究員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橫掃暢銷紀錄】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
《華爾街日報》暢銷榜第一名
《華盛頓郵報》暢銷榜第一名
《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榜第一名
《洛杉磯時報》暢銷榜第一名
《舊金山紀事報》暢銷榜第一名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衛報》21世紀最重要的30本書
亞馬遜書店暢銷榜第一名
美國國家廣播網暢銷榜第一名
榮獲英國國家學術院2014年獎章
【各界讚譽推薦】
往後十年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克魯曼(Paul Krug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一部切合時局的重要作品。
────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一個舊主題提出新穎而有力的貢獻。
────索洛(Robert M. Solow),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之作。
────米蘭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光是確立這項事實的貢獻就值得一座諾貝爾獎。
────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
對資本主義內在動力的權威性論著。
────羅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經濟學家
內文試閱
財富分配是當今最能引起廣泛討論和熱烈爭辯的議題之一。然而,關於財富分配的長期演變,我們究竟知道多少?是否真如十九世紀馬克思所深信,私有資本累積的慣性必然導致財富與權力愈來愈集中於少數人的手中?還是如同二十世紀顧志耐(Simon Kuznets)所認為的,經濟成長、自由競爭與科技進步等平衡力量,將會在經濟發展的後期階段減低財富分配不均,使社會較為平和穩定?十八世紀以來財富與所得分配究竟如何演變?身處二十一世紀,我們又能從中獲取什麼教訓?
以上是我在本書嘗試回答的問題。謹此聲明:書中提出的看法並非完善。然而,相較於先前的相關研究,這些看法依據的是更為廣泛的歷史和比較數據,數據範圍涵蓋三個世紀、遍及二十幾個國家,同時亦立足於翻新的理論架構,對於各種趨勢及現象背後的運作機制能有更好的理解。二十世紀的經濟成長以及知識的廣為傳播,的確使得人類免於遭受馬克思所預言的末世景象,然則,資本及分配不均的深層結構卻未曾改變,即便有也未曾達到二次大戰之後幾十年內人們所樂觀想像的程度。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的成長率,如同十九世紀那樣,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這正是二十一世紀極有可能重現的情況。
※※※
長久以來,關於財富分配的學術論辯與政治論辯,往往充斥各種成見而缺乏事實根據。誠然,每個人基於經驗而形成的關於所得與財富的直覺知識,儘管缺乏任何理論架構和可靠的統計數據,其重要性仍不可低估。比如在電影和文學,特別是十九世紀的小說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關於各個社會群體的生活水準和富裕程度的詳細資訊,尤其是當時種種不平等的深層結構、這樣的情況如何被視為理所當然,以及其對個人生命有什麼樣的影響。珍.奧斯汀(Jane Austen)與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的小說,對於一七九○至一八三○年間英、法兩國的財富分配狀態有非常精采的描述。兩位小說家對於所處時代的財富高低位階有切身的瞭解。他們精準掌握其中的無形界限,更明白此種限制對這些男男女女的人生、他們的聯姻策略、他們的希望與苦痛產生的必然後果。這些小說家栩栩如生、牽動人心的文字,勾勒出財富不均的深遠影響,可謂勝過任何統計數字與學術分析。
事實上,財富分配的議題太過重要,不應成為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或哲學家的專利。每個人都從自己所在的觀察位置,看到關於自己與他人生活條件的重要事實,見到社會群體之間的權力與支配關係,從而形塑出自己心中公平與不公平的概念。也因此,財富分配這個議題將永遠具有此一主觀而心理的層面,難以避免帶有政治性與互相衝突的特質,無法藉由任何科學分析平緩。幸運的是,民主政治永遠不會被專家政治所取代。
儘管如此,財富分配的課題仍然值得,也應該有系統、有方法地研究。因為少了資料、方法和界定清楚的概念,大概任何說法都可以講得通。某些人認為分配不均一直在擴大,世界也愈來愈不公平;另一群人則認為分配不均會自然縮小,或者會自動達到和諧,尤其不應該採取任何作為以免破壞這種美好的平衡。每個陣營都憑藉對方智識上的怠惰來為自己的智識怠惰辯護,在這種完全各說各話的狀況下,有系統、有方法的(儘管不完全是科學的)研究取徑便有其存在價值。學術分析永遠無法終結各種不平等所引發的政治衝突,社會科學的研究始終是、以後也還會是試探性的、不盡完善的。社會科學研究並不強求將經濟學、社會學和歷史學化為精確科學。然而,藉由耐心釐清事實與規律性,冷靜分析背後的各種經濟、社會和政治機制,社會科學研究可以為民主論辯提供更多資訊與知識,並聚焦在有意義的問題上。這樣的研究可以協助重新定義民主論辯中的詞彙用語,破除成見與謊言,不斷質疑與檢視各種立場。
※※※
財富分配問題之所以重要,不只是為了探討過去的歷史而已。自一九七○年代以來,富裕國家的貧富差距再度擴大,在美國尤其嚴重,該國在二○○○至二○一○年間的所得集中化程度,已經回到一九一○年代的紀錄高峰,甚至略微超越。由此可見,瞭解當初貧富差距為何以及如何縮小極為重要。二○五○或二一○○年的世界,是否會成為金融交易員、超級經理人、超級巨富或石油輸出國家的囊中物?或者會由中國銀行持有?還是會掌握在寄身避稅天堂的上述各種人士手中?如果不提出誰將占有財富的問題,只是固守成見認為經濟成長長期而言會自然「維持平衡」,不啻十分荒謬。
就某方面來說,二十一世紀初的我們,處境其實和十九世紀的前人差不多:我們正目睹各種重大變遷,很難說這些轉變會走到什麼程度,也很難知道全球財富分配的情況(不論是國與國之間或者是各個國家內部)幾十年後將會如何。實際上,沒有任何理由足以讓我們堅信經濟成長可以自動維持平衡。
※※※
當前社會另有一種普遍存在的樂觀想像,認為人類壽命的延長將會自動導致「階級鬥爭」被「世代鬥爭」所取代(後面這種衝突對社會的分裂程度較小,因為人人都會年輕然後變老)。換句話說,財富的累積與分配不再意味著世襲富人和世襲勞動者之間的必然衝突,而是一輩子的儲蓄:每個人為了老年所需而累積財富。醫療進步與生活條件的改善因此將全盤改變資本的本質。
不幸的是,後面將看到這兩項樂觀的揣測(「人力資本崛起」以及「世代鬥爭取代階級鬥爭」)恐怕都只是海市蜃樓。
延伸內容
作者資料
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法國社會科學⾼等學院(EHESS)研究主任,巴黎經濟學院(PSE)講座教授,倫敦政經學院國際不平等研究中心百年教授。 皮凱提22歲獲得倫敦政經學院及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任教,1995年返回巴黎,陸續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巴黎經濟學院教授。2002年獲法國最佳青年經濟學家獎;2013年獲葉留揚森獎(Yrjö Jahnsson Award),是專門表彰對經濟學研究有重大貢獻的45歲以下歐洲經濟學家的重要獎項。 皮凱提專研經濟不平等問題。其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在全球造成罕見的閱讀與討論風潮,將二十一世紀日益嚴重的貧富不均議題推上公共論辯的高點。皮凱提並推動全球150名經濟學家跨國合作,累積資料與研究成果,形成不斷更新的「世界不平等資料庫」(WID.world),將全世界收入與財富分配的現況及歷史演變資料於線上開放瀏覽。 主要著作有:《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資本與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快來吧!》、《平等簡史》(中文版將由衛城出版)。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