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工作哲學
不上班賺更多: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不上班賺更多: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

  • 作者:艾瑪.甘儂(Emma Gannon)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9-09-20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9折 342元
  • 書虫VIP價:323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6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法! 在這壓抑的時代,坐擁「時間」和「自由」才是真本事。 你的職業壽命,不該指望任何公司或單一收入。 掌握多重身分,才是通往工作自主的最大機會!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 誰說只有坐辦公室才能證明你的能力與才華? 為什麼我們投入工作、拚命存錢,卻要等到退休才能安心享樂? 當現在的工作沒辦法給你足夠的安全感,學著改變,無需委屈求全。 選擇職場前,你是否有問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要有錢?有閒?或者有娛樂和嗜好? 艾瑪.甘儂的「複合式工作法」也許正是你實現理想生活的解方。 拿回人生自主權,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 僵化的工作模式與不自由的工時,不但會限縮你的職涯發展,甚至會消磨掉你對工作的熱情。你以為有一天會找到穩定又能做一輩子的工作,但其實這樣的工作根本就不存在。我們應該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型態,因為它決定了我們是誰、想過怎麼樣的日子,而不是繼續像倉鼠一樣,被丟進名為職場的滾輪裡,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奔跑。 Uber司機、YouTuber、接案設計師……他們不在辦公室上班、沒有自己的上司下屬、也不必受到朝九晚五的束縛,為什麼他們身為複合式工作者,比你更自由、收入更多? 這本書將告訴你如何遠離傳統的工作模式,重新規劃職涯,擁有自由的工時,並同時培養多元收入。複合式工作法並不是鼓勵你一次做更多,而是聰明地工作,擁有更高的報酬。只要善用知識和數位工具,你不但可以省下大把時間,還可以發展嗜好、賺點外快,甚至隨時享受一場假期。它將實現你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讓你在這個時代活得更優雅。 《富比士》三十位三十歲以下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 《倫敦標準晚報》盛讚「網路世代的代言人」 艾瑪2016年從網路上發跡,架設自己的個人網站、藉由推特跟雇主聯繫,甚至因撰寫部落格得到更多工作。她正是善用數位工具規劃多重職涯的最佳模範!享受生活的同時,她也發展多項副業,主動打進自己不熟悉的產業,而她的播客節目至今已擁有四百萬個聽眾。 她善用數位時代的優勢,發展自己的工作要領。她廣泛閱讀、策劃推特追蹤列表、訂閱網路摘要(RSS feeds)、時時更新個人網站、從Skillshare平台學習Photoshop、程式編碼等技能、透過App訓練記憶力……她認為,自我訓練遠勝於等待公司培訓。 以下特質告訴你,你可能不是天生坐辦公室的料 .常被豬隊友拖累:不能自由選擇團隊成員,只好默默忍受糟糕的同事和平庸的主管。 .對人際關係過敏:在會議室或茶水間都必須小心翼翼以免講錯話,只有公司廁所讓你最放鬆。 .討厭在同一個地方待太久:每天在固定時間到同一個地點工作,規律的工作模式讓你恐慌。 .你喜歡發揮創意:你的好點子常受限於公司的營運方針或規定,你渴望有更多空間自由發揮。 .規範愈少表現愈好:不需忙著寫信通知或請示,沒有明確指令反而讓你文思泉湧。 學會聰明工作,做更少,賺更多! .縮減通勤時間。 把全部的會議都安排在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善用Skype和Google Hangout進行談話。 .以工時計價,不再免費幫人工作。 不要為了圖方便,收整個專案的報價,以每小時、每日或每半天計算報酬,重視你的時間。   .外包行政工作,把時間花在正確的事情上。 請線上助理處理耗費時間的工作,如:輸入資料、謄寫文稿、安排行程等,麻煩事不用自己來。   .掌握議價要領,拉抬身價。 讓客戶先開口報價,或試著提出高一點的價格,再說明你可以額外提供的服務。 .補休比加班重要。 如果你週末加班,週間請務必補休,妥善休息可以讓你維持生活節奏的平衡、重振活力、調整人生方向。 找工作,不如找收入……這才是最完美的生涯模式! ——洪雪珍/斜槓教練 劉軒/全方位創作家、知名作家 洪雪珍/斜槓教練 許景泰/SmartM 世紀智庫執行長 朱楚文/財經主持人、作家 少女凱倫/個人品牌經營家 林靜如/律師娘 鄭緯筌(Vista)/「內容駭客」網站創辦人 張瑋軒/吾思傳媒創始人暨執行長 浦孟涵/《CAN DO 工作學》作者、盛思整合傳播集團總經理 何則文/作家、青年職涯教練 ——叛逆推薦

目錄

各界讚譽 前言 第一章 字典中定義的成功與「你自己定義的成功」 網路上「勵志標語圖」興起/工作關乎個人與情緒/身為複合式工作者必須建立自己的成功定義/內在成功與外在成功/過去成功對我的意義/應用練習 第二章 世代與動機 世代概觀/幾個顯著的世代差異/為什麼我們總讓世代彼此對立?/世代迷思/如今我們身在何方?/接受「好啊,還有……」世代的啟發/真正激勵我們的是什麼?/應用練習 第三章 複合式工作者的興起 不要抱歉的時候到了/開始副業的時候到了──為了你的銀行戶頭,或者只為了你自己/真實生活中的複合式工作者 第四章 全新的工作自我 你是做什麼的?/不只打造自己的品牌,還要隨著時間重新塑造自己/具備完整的自我意識很重要/在工作中保持真實的自我非常重要/個人品牌化並非新鮮事/自我行銷但不必出賣靈魂的藝術/為何你應該在工作職稱加上自我照顧的複合物 第五章 崩熬文化 該是時候擺脫睡眠的汙名了/嗜好跟副業不一樣/分擔工作如何讓人自由、開拓視野/美化「忙碌」對我們有害/了解自己的極限/社群媒體的影響等同於吸菸? 第六章 工作與生活的混合 模糊的界線/工作與生活/朝九晚五(或是另一種變化版本)/愛管閒事還是想幫忙?/設下清楚界限的重要性/取得適合的工作與生活,而非平衡/工作上的額外好處?該是看清陷阱的時候了/把工作帶回家與把工作壓力帶回家 第七章 複合式工作法的十大要領 1 找出你自己的獨特混合/2 培養並維持一群微型受眾/3 始終處於測試模式/4 接納個人化時代/5 做自己的公關與行銷部門/6 你不必辭掉你的正職/7 你是複合式工作者,不是多工者/8 微型行動,微型思考/9 善用你的精力/10 別替人免費做事/訪談莉茲.潘尼(Lizzie Penny),霍斯比聯合組織(The Hoxby Collective)的執行長暨創辦人/摘要 第八章 四個F:失敗(Failure)、女權主義(Feminism)、彈性工作(Flexible Working)、感受(Feelings) 失敗與恐懼/女權主義與信心差距/見不得人的F字:彈性工作/感受與工作情緒 第九章 真實與膚淺的交情 重點不是你認識誰,而是誰認識你/你為何必須離線去認識人?/事情並不總是關於你/為何你應該停止「厭惡追蹤」?/走出你的同溫層/如何把數位領域中的熟人變成現實生活中永續的人脈/目標是讓人立刻覺得「我知道你在幹嘛」/建立紮實線上表現、吸引更多連結的九個方法 第十章 我們與金錢的關係 要有預備金/為什麼我們害怕談論金錢?/對金錢抱持開放態度,有助於要求更多的錢/我為何開始以不同於尋常的方式賺錢/我們財務目標是個人的,全都不同/自己做超簡易預算追蹤/創造你自己的應急金/停止比較銀行戶頭 終曲(算是吧) 剛開始可能感覺犧牲了很多/接納你自己的獨特魔力/拿回你的時間/准予許可/對改變抱持開放的態度 致謝 注釋

內文試閱

前言   說到職業生涯,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像在一趟無止境的旅程中,想抵達某個地方,但卻似乎永遠也到不了目的地?這個某地有點像是山頂:你其實看不到,但要是瞇起眼睛,你會若有似無地認為遠方有些特別的東西等著你。等你終於到了那裡,又累又倦,你以為一切都會奇蹟似地明朗起來,達到職業生涯的最高境界。這一路上別人告訴你(也許是在學校的時候),只要一直努力工作,就能達到你的人生目標,這也就是你每天辛苦上班、朝九晚五(然後再加一點班)的原因。總有那麼一天,我們會得到獎賞。一次次的升遷、加薪,一張張能貼在IG(Instagram)的光鮮照片,讓我們更加靠近心靈的平靜與滿足。但要是這樣的結果並不存在呢?等你到了旅途的終點,卻發現少了什麼該怎麼辦?在往上爬的路途中,你忍受著漫長的工時,你是否真正想過成功對你來說究竟是什麼?是日常的小確幸、普通的物質,還是你一路上所做的選擇?要是別人跟你保證山頂上會有的成功,不如你期望中的感受和模樣怎麼辦?要是成功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我們現在可能完全弄錯了方向該怎麼辦?那會是一場多大的騙局啊。   除非你超幸運,有些事情我們都得做,工作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在學校所得到的每一則職涯指南,等我畢業的時候都已經過時了,即使近如二〇〇七年,我離開大學之前領到小冊子裡所列出的多種選擇,只有標準的獸醫、教師、律師,完全沒有提到現實世界將會發生的事。站在學校的立場來說,工作和生活的實際指南根本不存在,比如我畢業以後所做過的每一份工作,在我拿到這些指南之時,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事後我也明白到,嚇人的不只是選擇工作這件事情,而是選擇一個一輩子的工作,人家一直反覆告訴我錯誤的觀念,說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夢想中的人生道路,我受到鼓勵,要選擇一門學科攻讀,變得精通,但是我在職業生涯中能成功卻是來自多樣的專案、目標和選擇。你不必選擇一種工作,或是精通一件事情,事實上,複合式工作的生活型態具有無限的正向及可能性,也因此有了這本書,我們之中某些人──大部分的人──生來都不是為了把生命奉獻在單一件事情上。   零工經濟(gig economy)方興未艾,字典裡的描述是「勞動市場的一種,特色為盛行短期合約的自由接案工作,而非永久的鐵飯碗。」在美國,據預測到了二〇二〇年之時,會有將近一半勞動者的部分收入來自由接案工作,然而這也有些負評:最後一刻才排行程、工時不穩定、零工時契約 。複合式工作法並不支持這些事情,不過會考量到整體而言零工經濟的趨勢正在興起,身為複合式工作者是關於選擇並制訂進攻計畫,擁有自由,能承接多樣的案子,而不是被逼到角落裡去。這是關於選擇一種生活型態,關於重新掌握些許權力。   複合式工作的生活型態是進行大雜燴般的各種計劃,各有不同的收入來源,組合成一份薪水而不是單一的來源。當然這會讓「你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更難回答,不過你的身份也會變得不那麼取決於單一的工作職稱,變得更像你是誰、對什麼感興趣、拿什麼付帳單,還有你的嗜好是什麼,這些全都構成了你的不同「複合物」(hypens),你是職涯變色龍,隨著不同的案子改變、塑造自己。   工作是個重要的主題,因為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這件事情上,即使工作未必能夠定義我們是誰,但確實占了我們日常生活很大的一部分。   平均而言,我們一生中花了十二年在工作,其中有十五個月的時間用在加班,也就是契約以外的工作時數。我們如今把三分之一的清醒時間用在手機上,聽到這個沒人會感到驚訝,那麼,我們該如何在現代這種擺脫不了科技的工作環境中茁壯呢?要如何才能排除聲浪、建立年資、創造出我們自己的成功定義?在這個人家要求我們追逐無止境終點線的世界上,我們該如何才能更快樂、更充分發揮自我?該如何進行我們一直在談卻不知從何著手的那項副業?該如何在如今有七十億人口互相連結參與的網路群眾中脫穎而出?該用哪種不同的方法賺錢?過時的體制對於許多人來說早已行不通,失望之餘,我們該如何賦予自己力量?我想用這本書來試著幫助你回答這些問題。   (職涯、生活型態習慣、科技上的)急遽變化所需要的時間架構遠比從前來得快速,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好整以暇地構思進一步的新計畫,就算有時間,我們也會感受到未來加諸在身上的焦慮和壓力。我們全都在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二・○版本。雖然無法預測自己將來會做什麼工作,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用新方法獲得安全感。科技的影響並非都是正面的,不過卻能讓我們自學新技能、創造新工作,打造出個人品牌,隨著時間吸引一貫相合的工作。   複合式工作法 從實際面來弄清楚我們該如何讓自己脫胎換骨,包括職場、環境和自己對個人成功的定義,使用的工具組就在第七章。這是關於重新思考舊習慣、提出更多問題,關於設計自己的時間表,不再感到受限於某事或是某個框架。在改變的時代,擅長一件事情再也不夠了。 複合式工作法並不是: • 成為部落客/模特兒/DJ的指南──抱歉啦 • 一本只為斜槓族千禧世代而寫的書 • 頌揚沒保障的跳槽觀念 • 如何成為自由接案者的指南 • 一本人人通用的指南 複合式工作法是: • 看看我們該如何在新的工作世界中讓自己不過時 • 反思過往傳統職場許多讓人裹足不前的作風 • 如何同時擁有許多不同事業的工具組 • 找尋全新並且個人成功定義的挑戰 • 如何在未來的職涯中利用科技賦予自己力量 • 一項新運動,追求在同樣的時間內做得更少、創造更多   科技讓我們得以反抗許多年來的常態,帶給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更多自由,我們可以改變工作日的安排規範,利用工具和機器來處理待辦事項,只要輕觸按鍵,就能與全球各地其他人交流。網際網路也導致了種種興衰,例如:大型亮光紙本雜誌的衰落以及IG上真實人物自行策劃的個人雜誌興起、傳統名人的沒落以及素人網紅的崛起。我們有機會在自家臥房做起生意,不需要傳統的資金,只要有無線網路熱點(Wi-Fi)、一些線上群眾募資和一個好點子。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征服全世界,但是很多人都想試試自己的點子,或許甚至是一邊工作一邊兼職嘗試,因為我們可以這麼做。隨著新產業出現,市場上也出現了新的缺口,根據企業顧問公司Enterprise Nation創辦人埃瑪・瓊斯(Emma Jones),過去幾年之內新創企業的比率在英國破紀錄地快速攀升,她表示「二〇一二年時,英國首度在十二月的時間內達到五十萬家新創企業」,而二〇一六年時,「有六十萬人創立了有限公司。」 這些可是大數字。我辦了講座和工作坊,有機會跟大家聊天,那些創辦副業的人激勵了我。我記得我在二〇一六年舉辦了一場工作坊,參加的人形形色色,有八十七歲的老太太想架網站販售她的熱門編織物品,有十二歲的小女孩想透過Skype教其他國家的十二歲小孩小提琴。我相信在內心深處,人人都具有創業精神。   我們已經見識過終生工作的終結,還有自由接案經濟的興起,守門人已遠,網路上有更多的工具可用,表示我們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曲徑,我們終於問了自己,講到工作這件事,「規則是誰訂的?」在英國,我們是歐洲最沒有效益的的勞動力,比德國同行低了百分之二十七,因為生產力的問題損失數十億英鎊。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卻不如我們想像,並沒有同樣快速地應用在工作的世界裡。   美國的勞動者平均耗費百分之二十八的工作時間在電子郵件上,根據Atlassian.com(提供新創企業線上協作的工具),我們每個月花三十一個小時在沒有效益的會議上,而且有百分之七十三的人在開會時會做其他事情。根據特許管理協會(Chartered Management Institute)所進行的民意測驗,由 《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員工用手機和平板在家工作,實際上抵銷了他們的每年的特休假。」這些我一點也不覺得驚訝。當然在辦公室工作還是有好處:面對面開會、與同事培養感情、團隊合作,但是我也覺得在辦公室工作的一整天當中,我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浪費掉時間:喝不完的茶、一次開著三個不同的廣播電台、「可以耽誤你一下嗎?」(「一下」會變成兩個小時)、前面提到的無意義會議、沒效益的延誤和通勤,這些事情全都限制了我,讓我沒辦法完成任務。我們整天在辦公室裡工作,在回家路上也用手機工作,這表示我們的工作天數多過原本應有,研究顯示,隨時隨地可以點開的收件匣,顯示出我們的工作日變長了,從七個半小時增加到九個半小時,因此我問自己:如果讓我從零開始設計自己的工作日,我能成就什麼?   我反對傳統職場的現況,是因為我對於許多工作角色缺乏彈性感到失望,這些工作職責沒有理由不靈活,很多公司似乎根深柢固地認定屁股一定得黏在座位上,而沒有考慮到個人的需求。快轉到現在:我有許多不同的工作,恐怕沒辦法簡單告訴你我是做什麼的,有一陣子我覺得這是壞事──是一種汙名纏身的生活型態,斜槓族(slashie,工作職稱上有多重斜線的人)就是沒辦法承擔起義務的人,不管跟誰講到我的謀生之道,我都會變得說不出話來。經過多年的含糊其詞而非自豪宣告,我意識到我想要寫下來,就像許多你認為是自己最大的缺點,最終都成了你最大的賣點。一旦我接受了這種工作方式、給它命名(當然就叫複合式工作法),我的生活有了變化,健康及關係的品質改變了,還有我的銀行存款跟我對個人成功的觀念也變了。複合式工作法讓我能以從未想過有可能的方式擁有這一切,當然有犧牲,關於工作的未來,也有重要而複雜的問題該問(詳見第八章),不過我想在本書內與你分享我得到的教訓和想法。我想寫的是家庭生活與工作生活如今怎麼融合,我們該如何成功實現這項目標而不會搞到焦頭爛額。或許你覺得自己想改變,或許你正勇敢面對彈性工作的問題,或許你擁有某項副業的潛力,又或許曾經讓你感到快樂的工作,因為某些無法解釋的原因似乎讓你厭倦了。不論你的情況如何,我相信我們在內心深處都是複合式工作者,只需要有工具讓一切實際可行,我們需要可以投身加入的運動。   也許你當下的想法是,呃,職業生涯有多樣組成部分聽起來像是更多工作,但本書不是要講跟手臂或腿一樣長的代辦事項清單,而是關於讓科技幫忙我們少做一點。科技不會消失,我們每天都仍在學習(這是此方法的一大主題),三十年前沒人家裡有電腦,如今根據思科(Cisco)的研究,二〇〇八年時與網際網路有連結的「東西」早已多過了人。等到二〇二〇年的時候,與網際網路連結的東西數量將達到五百億,而且沒有趨緩的跡象。某些數位技可以減輕工作量,讓我們能去探究其他感興趣的技能,擁有副業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娛樂消遣了。   如果我告訴你,藉由在職涯中添加許多不同的複合物,實際上我的工作時數遠比以前朝九晚五上班時少得多呢?又或是擁有多樣收入來源可以真正取代一份紮實的薪水?本書目的在於打破現代職場的許多汙名,解釋為何過往遺風毀了我們的機會,讓人無法在工作中感到充實,覺得陷入困境,阻止我們欣然接受自己的許多面。本書是關於每個人如今都能擁有創業的思維模式,並且有權加以探究,每一個人都有,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些明確好懂的起點,讓我們可以開始把點子付諸實行,就能創造出新工作,不只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別人。該是時候打破傳統侷限職場的束縛了,是誰定下那些規則,要求我們必須這麼嚴格只靠單一收入過日子?如今是新時代了,新的工作方式有著新展望與新契機。   我們也需要處理隨之而來的信心危機,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像是孤身一人奮戰,獨自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開闢新道路。網際網路讓我們能夠保住飯碗、靈活工作,創造出新的副業,如果我們想要的話,也能有個業餘嗜好,並且把所需的交通來往減到最少。但是我們該怎麼擴大這場對話呢?為什麼我們還是害怕要求工作要有彈性?為什麼還是遭到許多人如此嚴厲地批判?畢竟讓自己在性格和職業上擁有多樣組成部分,能讓我們在心理上把生活的重擔和壓力移到不同的事物上,這對我們有益,稍後會再談到更多。   最近我發現自己跟兼職計程車司機聊了很久,他們有人正在開發應用程式,有人則受訓想成為飛行員,還有人在寫書。我遇過非常成功的醫師,正在受訓想成為攝影師,如此一來在深山裡拯救性命的時候,他就能夠同時拍攝製作電影;另一位醫師則是今天替人開刀、隔天在寫美食部落格。這不是被公司逼著打零工,不顧我們死活也不肯投資在我們身上,這是選擇在工作之外擁有多樣副業,由你所創造,讓你的處境有利,能充分利用新需求文化與經濟中隨之而來的所有機會。這是要擁有恰好適合你的副業專案,賦予自己力量,因為在這個年代裡,傳統工作場所讓人變得愈來愈脆弱、用過即丟。這是要開放這些對話,試著讓現代生活可行,而不是把我們逼到絕望的邊緣。   雖然成為複合式工作者絕對不只適合單一個世代,我還是禁不住有點自覺,或者至少自我分析一番,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我的觀點從何而來。我不知道是否因為身為千禧世代,想要力抗「雪花世代」(snowflake generation)的標籤,畢業的時候又碰上二〇〇九年經濟衰退,當時找工作跟安穩工作都很嚇人,這成了我工作倫理背後的驅動力,我覺得我需要有個副業讓自己顯得出眾,因為那種經濟恐懼的氛圍,想要保住一份工作又是那麼的競爭。由於嚴肅的議題如學貸債務和住宅危機影響了整個世代,我並不以直線的方式來思考我的職業生涯,我知道我的職涯歷程不會跟我那嬰兒潮世代的父母一樣,我們將要工作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工作也會持續改變,不斷有新的工作被發明出來。   我也深深確信,科技以如此的步調發展,人類實在無法完全跟上(或是還不知道充分利用科技能達成什麼),感覺就好像是我們追著科技在跑。我知道由於一生中科技擴張和進展的速度,工作以及職場的樣貌將會截然不同,我必須投資自己,如果一切都不牢靠,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學,投入在自己的副業技能上。我們應該習得技能,讓我們能夠展望前景,看到未來的改變與成長,並且預測自己的發展。找工作或計畫職涯的時候,我們應該少往內看,而是要往外看大環境,看看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是什麼;我們應該少煩惱工作稱職和位階,而是著重在我們能做什麼,又能帶來多少價值。 許多事情曾經都在勞動者的掌握之中,像是穩定的升遷、順著職涯路徑往上爬,但事情再也不一樣了,我們無法像從前那樣支配自己未來五年的情況,我們應該鼓勵自己別用直線的方式思考職業生涯,更常使用「為什麼?」或是「要是……?」,這麼做應該受到讚揚而不是被嘲笑。   聽好了,職業生涯有多樣組成部分不是新觀念,組合式職涯(portfolio career)在一九八〇年代開始流行起來,接著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 在他《覺醒的年代》(The Empty Raincoat ,1994)一書中讓這個觀念變得普及,不過現在需要大幅度更新,讓其回歸主流。「組合式職涯」一詞需要現代新意,更為著重在科技、設計和網際網路上,而不只是一連串任意鬆散湊在一起的工作。我開始工作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一本書,結合建立工作代表選輯與提高數位技能,打造屬於你的成功同時並創造出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   我們都替這種方法取過不同的名稱:跨領域工作、斜槓職涯,我朋友佛萊迪稱之為多樣來源法(multi-streaming)──擁有多種收入來源,把接合的各種角色統整在一起,就像是操縱木偶劇的人。最重要的是,這麼做是為了確保你不會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消失,讓自己多樣化,儘可能取得最有利的位置,在這許多事情無法掌控的年代裡,擁有長久而豐碩的職業生涯。   這些全都讓我激動不已,我認為我們所處的年代,屬於工作場所史上身份組成極多的時代,包包裡的手機讓人比以往更能做白日夢,無需費力就能與他人建立關係。我們看到其他人轉換成像素的迷人生活及生意點子,心裡想著:我也能做到嗎?在網際網路上我們不斷被提醒自己擁有潛能,這雖然很嚇人(有時會令人感到招架不住),卻也具有啟發性。你之所以會有那種擔心錯過的感覺,眼看別人展開自己的事業或專案,那是因為網際網路已經讓競爭變得平等,你知道你也能辦到,我們就跟隔壁的老王一樣能幹,如今我們全都站在類似的起點,擁有相似的機會能傳播我們的訊息。不過在這個日益競爭和喧囂的世界中,卻缺少了數位策略的討論,我們需要對話,討論資源和實際可行的出發點。甚至就在不久之前,你必須踏進現實生活中的銀行,推銷你的點子要銀行貸款給你,我們已經不再需要這類前期的許可或投資,我們可以實驗、冒險,嘗試幾乎徒勞無功的事情,就算行不通世界也不會崩毀,因為我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嘗試。重點仍然在於我們都有嘗試的自由。   複合式工作法在本質上是關於更快樂地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這個社會不斷告訴我們,討厭自己的工作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網路輿觀網站YouGov報導,二〇一五年時有百分之三十七的英國勞動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報導有百分之八十的倫敦人厭惡自己的工作。彭博(Bloomberg)最近則揭露,一旦年過三十五,你就更有可能討厭自己的工作。我最近在聚會上逢人就說我在寫這本書,大家的反應是,「可是你本來就該厭惡你的工作,那是工作耶。」我懂,但是沒有哪個工作一直都是完美的,擁有多樣謀生技能,可以讓你的生活不那麼倚重單一手段。讓自己分散、橫跨多樣興趣,會使你在每一方面都更傑出,因為你不斷改進,接受各種挑戰,你會覺得比較不受限制,你必須越過舊的障礙,這表示你得放過自己,接納自己生活中的不同之處──在個性與職涯上都是。   我想寫書證明任何人都可以賺進額外收入,或是創造出個人的價格,只要透過線上工具,還能賦予我們力量,我們只需要獲得工具,知道該從哪裡著手。我們認為如果住在活躍的城市裡,就能得到最多的機會── 對於需要拉關係的活動來說是這樣沒錯──但你不必是住在城裡的千禧世代,才能成為新科技的早期採用者,例如蘿拉・穆迪(Laura Mudie) 在紹森夕(Southend-on-Sea)開始她的公司Rosa & Bo(一系列色彩繽紛的嬰幼兒產品),當時她的正職是助產士;茱莉・狄恩(Julie Deane)和她母親弗瑞妲(Freda)在自家餐桌旁創辦了劍橋書包公司(Cambridge Satchel Company)。不管住在哪裡,你都能創造出有趣的東西並且參與網路,這是網路的力量,這是你獲得更多自由的潛能。   複合式工作法將為你的工作生活提供不同的方法,是我希望自己從前能得到的職涯指南。本書是關於在瞬息萬變、難以預料的世界中,讓自己變得更容易就業,關於揭開我們告訴自己的那些說法,我們是誰、跟工作的關係又是什麼,關於克服恐懼,不去擔心在線上和離線生活中都是無情殘殺的狀況,關於發揮你的長處,定義你自己的成功。本書將會打破沒有根據的觀念,讓人不再認定一輩子只能有一份工作,要在這個仍有許多過往舊習的世界和職場中,打造長久的職涯,為自己創造出更多、而非更少的穩定性,讓你不只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容易就業,而是未來難以預料的幾十年內都是如此。本書是要利用我們所獲得最棒的禮物之一──網際網路──去努力實現靈活的未來。

延伸內容

投身複合式工作,追求財富自由 ◎文/朱楚文(財經主持人、作家) 「斜槓」一詞最近大受關注,背後所代表著多重工作型態、自由和彈性,令不少人嚮往,也可算是科技對職場人生顛覆的一種革命。然而,斜槓看似夢幻,實際踏上這段旅程卻也因為陌生,缺乏前人傳授經驗,存在許多挑戰關卡。 就如同事情總是有兩面,能自由彈性在任何時間工作,也意味著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沒有上級與公司框架,工作內容和定義看似發展無限,卻也可能因為不懂工作拿捏界線和自我規劃,而變成工作量超過負荷、身心俱疲反而更不自由。 我離開主播台後,開啟斜槓的人生旅途,身兼廣播節目主持人、作家、自由接案的工作者(活動主持或行銷專案),格外感受到多重職涯身分確實帶來好處與挑戰,雖然工作更有彈性,但同時身兼自己工作的行銷、業務、專案執行者,也容易讓生活全被工作占滿,反而失去當初追求更理想生活的職涯轉換初衷。而這過程中,也讓我重新思考,斜槓是否應該只能算是一種自我進化過程,而非美好的職涯夢想終點? 在這本《不上班賺更多》一書中,作者用犀利的筆觸,點出其實「自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以及「打造財富自由的人生」才應該是我們在職涯與人生中追求的理想終極目標。 「要如何才能排除聲浪、建立年資、創造出我們的成功定義?」、「在這個人家要求我們追逐無止境終點線的世界上,我們該如何才能更快樂、更充分地發揮自我?」作者點出的這些疑惑,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問自己的問題。 而作者以「複合式工作」稱呼取代「零工經濟」或「斜槓」,其實也是透過自身經驗,提醒所有讀者,我們真正該追求的是複合式工作,而非零工經濟和斜槓,因為兩者有所不同,複合式工作具備更明確的三個原則:隨時跟上時代趨勢、打造自己多重收入來源組合與致力於追求更大效能(以最少時間創造最多價值,無論有形或無形),而不只是自由接案與多重身分而已。 看完整本書,我覺得複合式工作法跟追求財富自由是一條相似路徑。而書中除了以嶄新觀點顛覆我們對於斜槓和自由工作者的概念外,更實際討論複合式工作如何從零打造,以及十大掌握要領,包括:如何找出自己的獨特混合(定位)、培養一群微型群眾(社群經營)、行銷個人品牌技巧、工作和生活安排策略,及善用精力和微型行動與思考等,對於投身到複合式工作,打造自己職涯新面貌、拿回自己職涯主導權的人來說,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手冊。讀完這本書,不僅能顛覆舊有思考,也獲得面對未來挑戰的策略與勇氣,推薦一讀。 歡迎加入複合式工作者的行列,勾勒自己的成功模式 ◎文/鄭緯筌(Vista)(「內容駭客」網站創辦人 ) 如果您平常關心時事,也留意全球職場趨勢的變化,想必一定聽過「自由工作者」、「斜槓」以及「零工經濟」這幾個時興的名詞吧?倘若您和我一樣也喜歡看書的話,或許對以下這幾本書也不陌生? 從二○一六年的《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二○一七年的《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到二○一八年的《零工經濟來了:搶破頭的MBA創新課,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伴隨這些書籍的問世,不但揭櫫了就業終結的時代已然來臨,同時也預告了各種多元的工作型態,即將以不同的樣貌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零工經濟」的興起,被視為是二十一世紀乃至未來的一種工作型態。而來自日本麥肯錫公司的顧問瀧本哲史,甚至期勉大家應該努力成為跨領域的專業人才。意思是我們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知識與經驗之外,也得養成跨領域的知識與經驗,方能據此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倖存,並提出令業主滿意的各種解決方案。 最近,很高興得知時報出版引進英國新世代工作者艾瑪・甘儂(Emma Gannon)所撰寫的《不上班賺更多: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一書。當我迅速地瀏覽完這本書之際,赫然發現作者試圖解答以下兩個在職場上常見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工作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要如何因應與跟上? 第二個問題,我們也許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條件,在想要的時間和地點賺錢。但是,該從哪裡開始呢? 這位女作家相當地年輕,今年夏天才剛屆滿三十歲。她離開媒體的工作之後,從二○一六年開始轉而投向網路的懷抱,不但架設自己的網站,還身兼部落客與播客的身份,甚至透過推特和雇主聯繫。如今,她不但發展出多項的副業,其播客節目更是擁有超過四百萬名聽眾,可說是成果斐然。 讀這本書讓我感覺很親切,又有幾分熟悉感。我想,也許是因為本書作者的經歷和自己有幾分相像吧?我們同樣出身媒體,但又具有部落客的網路身分。當然,也基於多面向發展職場經歷的緣故,讓我們得以順理成章地成為複合式工作者,並且透過靈活工作的風格,兼顧生活品質和彈性工時。 回想我自己的工作經驗,其實也是在離開朝九晚六的媒體工作之後,轉型成為企業顧問、職業講師和專欄作家,同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經營我的部落格「內容駭客」(https://www.contenthacker.today/)以及網路社群「Vista讀書會」(https://www.vistabook.club/)。 這一路走來,也曾有很多朋友問過我,當初為何要離開網路產業或媒體的工作?難道是碰到了天花板嗎?其實不然。看完這本書,我才恍然大悟——或許我跟本書作者一樣,只是想要找回失去的時間和自由罷了!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我想要定義自己的成功模式,而不希望被傳統的職涯發展或價值觀所框限。 在這個詭譎多變的數位時代裡,如果您也想要拿回人生的自主權,甚至不只是想當一個平凡、庸碌的上班族,我很樂意向您推薦《不上班賺更多》這本好書。當然,我更歡迎您一起加入複合式工作者的行列! 從二○一九年起,我從「作家」跨到另一個維度,多了一個斜槓:當「教練」,教大家做斜槓,多一個複業,多一份收入,學習過複合式人生。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會來找我做職涯諮詢,跟我請教怎麼「找工作」,現在我都會給他們一個顛覆性的全新觀念:「找工作,不如找收入。」 在零工經濟來臨、非典型就業人口不斷擴大的今天,找一份正職工作愈來愈難,尤其中年以後更是四處碰壁,必須改變求職的思維不可,否則會走到死胡同,出不來!當拿掉「找工作」的框架,變成「找收入」之後,思考的邊界一下子拓寬不少,可能性增加很多,將會驚喜地發現一個事實,自己的技能裡居然藏有不少賺錢的管道,個人的潛能也得以藉此發揮,這才是最完美的生涯模式! 是的,我鼓勵每個人從「受僱階級」解放出來,在下班之餘,重新思考「自己僱用自己」這一條路,這才是上班族的康莊大道、拯救生涯危機的一張安全網。 ——洪雪珍/斜槓教練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想討好別人,只想好好做自己,但總會有各種外部因素,逼得自己難以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 過去我也有段時間,曾經歷過這樣的掙扎,身處在辦公室裡,短時間就能把事情做完、做好,但就是有種手腳被綁架的不舒服感,寫下這篇推薦文的時候,正好是我工作以來第一次「裸辭」給自己一段沉澱期的時期,也已經完成三個月十五家出版社合作、每個月兩場演講的階段。因此,我完全不迷惘,反而愛上掌握人生的感覺,當他人詢問我下一階段規劃時,我也能自信地給出一個明確的方向,往往對方都能理解,並說出「我真的很替妳開心」,因為這些朋友都知道我曾克服什麼樣讓心靈受傷的挫折。 但我也發現,把自己空出來,拋到市場上,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出價買自己的技能,而往往我們都低估了自己。這本書整理出了跨世代的思維與作者本身多重收入的經歷,相當有實證性,我也鼓勵各位迷惘找尋自己的人們,不要害怕跨出舒適圈,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倘若社會要為我們貼上標籤,讓我們就跑得讓人來不及貼上!」 ——少女凱倫/個人品牌經營家 這本書點出了,近年被廣為推崇的「斜槓人生」、「零工經濟」的根本問題,就是太過單一或簡單地歌頌,做網紅、擁有副業、成為自由接案者等的種種好處。事實上,作者更積極進一步提出了「複合式職涯」的觀點。這個觀點將更有利於每一位上班族,在做人生職涯規劃時,可做最適配的投資組合。因為,「複合式工作」不僅強調科技賦予自己更多力量,同時應在每個單位效率、成本上,創造出更大價值。當你讀完這本書後,你就懂得如何重新評估在事業、家庭、生活中,如何取得不同的工具組合。好讓自己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不至於過時,並賺更多錢,贏得更多自主時間,進而勾勒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許景泰/SmartM 世紀智庫執行長 「你怎麼有辦法同時創業、出書、經營粉絲頁、又帶兩個小孩?也太強了!」每當被問到上述的問題時,我的回答都是:「這都是科技的功勞啦!」 這麼回答完全沒有謙虛的成分,而是打從心底感謝像是大數據、AI這類日新月異的科技應用,讓我這個創業中的二寶媽,可以在等待孩子入睡的同時、一邊用手機寫作、一邊透過不同的通訊APP和世界各地的客戶夥伴溝通。 上述的觀點和《不上班賺更多》的作者不謀而合,我們都相信科技的發達,幫助人們可以更有效率地做到多工(Multitasking),希望藉由閱讀這本書,能讓更多人享受斜槓人生的自由與快樂。 ——浦孟涵/《CAN DO 工作學》作者、盛思整合傳播集團總經理 坦白說,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中文名字,我理解這個書名,可以吸引到更多人的眼球,但是這個中文書名,我覺得並沒有翻譯到這本書的精髓,這本書,我愈看愈覺得有意思,特別願意為這本書推薦的原因──作者分享的,不只是「如何賺錢」,而是有關於如何設計出屬於「你的」職涯與生活。 特別喜歡她分享著不同的對於「成功」的定義,這正是現在我們必須理解與重視的──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成功模式!每個人都有機會都有能力,活出真我,創造自己的複合生活! 上班或不上班,賺更多或是賺的剛好,你要或不要,你都有選擇,找到自己的最適合。 ——張瑋軒/吾思傳媒創始人暨執行長 在這個智能時代,組織的疆界不斷弱化,讓斜槓青年跟零工經濟崛起。未來的職業趨勢,更多的是把自己看成個體公司的個人品牌經營時代,多重身分將會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型態。作者艾瑪.甘儂本身就是這種未來工作型態的典範案例。透過這本書,你將能挖掘屬於自己的無限可能! ——何則文/作家、青年職涯教練 完美地捕捉時代潮流。 ——《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 給那些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且不想從單一角色定義自己的女性的必讀之書。 ——《獨立報》(Independent) 一本偉大的書……尤其對那些希望成就不平凡事業的人來說,有助於找到將來更完美的工作方式。 ——《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 多職事業女王告訴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發展並維持你的副業。 ——《RED雜誌》 多希望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能遇見像艾瑪這樣的人。她不但聰明而且可靠──我認為,如果我年輕的時候她就在身邊,我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而我很高興現在有她的存在。 ——布里奧妮.戈登(Bryony Gordon),暢銷書作家、新聞工作者 艾瑪.甘儂是世界上一束明亮的光,我認真地探究她所做的一切。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暢銷書《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 很高興透過本書閱讀到工作方式在未來將發生的改變。 ——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英國維珍集團(Virgin)董事長 這簡直是一本終極現代職業指南。 ——愛麗絲-阿扎妮亞.賈維斯(Alice-Azania Jarvis),《EZ 雜誌》總編輯 不論任何年齡都受用的重要成功指南。 ——法拉.史托(Farrah Storr),《柯夢波丹》(Cosmopolitan Magazine)總編輯 任何希望開創自己夢想事業的女性都必須閱讀。 ——朱.薩爾蓬(June Sarpong),電視節目主持人

作者資料

艾瑪.甘儂(Emma Gannon)

艾瑪.甘儂是一位作家、獲獎的部落客及播音員,同時也是二〇一八年《富比士》(Forbes)三十位三十歲以下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 她曾經擔任過英國版《Glamour》時尚雜誌的社群媒體編輯,在許多地方發表文章,從《每日電訊報》到《Teen Vogue》時尚雜誌都有。她最近參與演出微軟一個全國性的廣告,艾瑪同時也是英國廣播公司廣播四台(BBC Radio 4)的常客,會出現在「女性時間」(Woman’s Hour)以及「口說文字」(Word of Mouth)等節目中。充分展現了她的複合式工作職涯。 她的播客節目「CTRL, ALT, DELETE」非常成功,內容主要討論工作、社群媒體和職涯,目前已經達到兩百萬人次的下載量,曾經獲得《連線》(Wired)、《君子雜誌》(Esquire)、《Elle雜誌》、《Red雜誌》、《美麗佳人》(Marie Claire)、《泰晤士報》(The Times)、《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等許多報章推薦。    曾任二〇一八年英國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新血獎(D&AD New Blood Awards)的評審,目前正與王子信託基金會(Prince’s Trust)以及媒體基金會(Media Trust)等慈善機構合作,幫助年輕人找工作、接受訓練及教育。著有《控制鍵、交替換檔鍵、删除鍵:我怎樣在網路時代長大並保持清醒》。

基本資料

作者:艾瑪.甘儂(Emma Gannon) 譯者:趙睿音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NEXT 出版日期:2019-09-20 ISBN:9789571378787 城邦書號:A2202798 規格:平裝 / 單色 / 33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