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童書 > 圖畫書
我想做壞事!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我家有個小搗蛋 ——我好動,因為我好奇! 精力旺盛的小搗蛋總是停不下來, 一會兒把衛生紙拉得亂七八糟, 一會兒把玩具破壞得四分五裂, 下一刻又讓全身黏滿義大利麵, 天啊,連小貓咪都嚇壞了! 可是媽媽卻一點兒也不生氣, 情發揮吧,孩子, 做完了,請.記.得.收.拾。 看小搗蛋如何演繹「探索」與「收拾」的藝術, 看淡定媽如何完成「新教養主義」。 【本書特色】 1. 同理孩子的天性與本質:體認孩子「搗蛋」的行為代表了好奇心的引爆,也是培養創造力的必經過程    2. 給孩子創造與探索的空間:看似令父母困擾的事,其實都是孩子寶貴的學習經驗,放手讓孩子探索吧!    3. 大人好淡定、小孩懂自律的「新教養主義」:透過大人智慧的引導,帶孩子懂得負起責任,「自己弄亂自己收」    4. 日本旅遊聖經【深夜特急】系列之人氣作家澤木耕太郎的第一本繪本創作。 和孩子們一起看完這個故事,彼此有個共同的感想:「好像我們家啊!」 淡定的媽媽,不急著阻止看似搗蛋的行為,因為對孩子來說,「想做壞事」不見得是惡意的使壞;而「幫忙」,可能是更好玩的遊戲。弄亂了嗎?收好就好囉! ——賴馬(圖畫書大師)   閱讀《我想做壞事!》這本書,讓人一邊微笑一邊翻著每一頁,愛搗蛋的小孩不受限制的搞破壞,而且還不斷的變本加厲說「我想做更多壞事!」。好的繪本,首先必須讓小孩看了會開心,無論是不是有符合母親的喜好,我都想偷偷的買來送給我的孫子呢。 ——《朝日新聞》書評 【讀者迴響】 這本書裡的「做壞事」,並非區分善惡的壞事。我覺得會想盡情的玩樂就是小孩本質。而大人就是在照料這些事吧。有「做壞事」經驗的孩子會有多采多姿的成長。不要把這些事貼上做壞事的標籤,只要看顧著他們就好吧~喜歡豪邁奔放的插畫,這本書非常適合我。對於不想失去赤子之心的我來說,這本書真是令人感到開心。 ——ち~坊さん 老師 有人說這本書像極了《大衛,不可以》,但我認為這本書更好看。淡定的媽媽仿佛知道孩子要做的壞事是什麼,卻一直保持著「你試試看吧」的態度,「欣賞」這個小孩的每一個創舉。而故事結尾則更好的解釋了,媽媽為何如此淡定面對孩子的「我想做壞事」。因為,媽媽會讓做壞事的小傢伙,體驗生活中的因果關係。即使小男孩仍想繼續做壞事,但孩子對自己應該負的責任應該很清楚了吧。 ——讀者 家裡有個熊孩子,買這本書最合適不過了。兒子看了書,說那個男孩子跟自己一樣啊,我接著引導說:你看看那個男孩做壞事後,是不是自己把屋子收拾乾淨了,而且覺得很有意思哦!兒子說我也會啊,於是去整理自己的玩具,歸類……看來做壞事找到了共鳴,收玩具也找到了榜樣,嗯,不錯的繪本! ——貓貓蟲ch 書中每一個跨頁,都有一隻小貓注視著做壞事的孩子,我讀給小班孩子聽時,孩子們從「尋找小貓在哪裡」中發現了很多樂趣。 ——幼兒園老師 正因為是小孩,所以才搗蛋啊!因為這本繪本裡面的小男孩跟我兒子太像了(笑),跟小孩一起讀的時候大家都笑了出來。對孩子來說,「搗蛋」或許無從解釋的根植在他們本質裡。至於他們會去收拾善後,那一定是孩子想要大人褒獎的一種待人處世手段吧。孩子可是活在異次元的呢!(孩子是你無法掌握的外星人XD) ——Kindleユーザー 推薦給家中第一個小孩是男生的媽媽。這本書無非就是那些媽媽們精神上的戰友。「我想做壞事!」接著就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故事裡主角的小男孩,破壞完一件事後,他的身體一定讓他覺得:這個比剛剛的更好玩!每當為了育兒的辛勞感到傷腦筋時,因為這本書得到鼓勵的記憶便會使我清醒。 ——たか 對這個孩子來說,做壞事其實是想突破那些被禁止做的事情。但是孩子最終的目的並非要造成破壞。大人如果感到傷腦筋就會愈想定規則。這種時候試著破壞一次規矩看看,或許孩子也就覺得搗蛋不是那麼有趣了。可以留意這本書中,家長並沒有誇獎孩子做的事情,而孩子是不是仍舊不斷的搗蛋下去呢? ——いもむしごんたろう 一開始就看到小男孩大喊:「我想做壞事!」一定會覺得:唉呀,怎麼回事呢?但這本書是適合幼兒閱讀的,所以不用擔心。雖然這麼想有點沉重,但以繪本來說,還是覺得是否要考量它的教育性,幸好最後的結局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裡,壞事的尺度變成孩子的精力旺盛度。感受得到孩子想要對抗被貼上標籤的所謂「不乖的事情」。自由奔放的拼貼風插畫也讓人有新鮮感。 ——mintjam 一本很棒的繪本!因為書名不像是繪本,而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這本書表現孩子在成長發育期很直接的做出他的訴求,這樣的內容我覺得可以當成適齡的父母及小孩一起共讀的繪本。 ——まにに

導讀

淡定媽與小搗蛋的雲霄飛車
◎文/黄惠綺(日文繪本講師)   如果小孩跟媽媽告白:「我想做壞事!」,媽媽一定回答說:「不行!」吧。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與很有渲染力的封面,先是讓人懷疑:這不是繪本嗎?沒問題吧?   翻看內容則是一頁比一頁讓人精神振奮,搖著頭笑到尾。   小男孩想要做的壞事是什麼樣的事呢?原來就是抽衛生紙、吃飯時玩食物、破壞玩具、洗完澡光溜溜的在家裡飛奔或是到處塗鴉等等。一個做完後接著還不斷的晉級做更多更搗蛋的事。像是要搞到天翻地覆才罷休。但這位小男孩的媽媽,非常淡定的沒有生氣,只是重複的問他:好玩嗎?   當然很好玩吧!   小孩在成長中的各個階段,身體逐漸長大,精力愈來愈充沛,加上壓抑不了的好奇心,所以想要到處探索與冒險。調皮搗蛋在大人眼裡是負面行為,但小孩只是在玩,或是想吸引大人注意而已。   為什麼書裡的小男孩覺得做那些事情是在使壞呢?   是不是我們大人先貼禁止標籤在孩子眼裡覺得有趣的事情上,所以孩子有時候想要挑戰與突破呢?孩子是自我主張性高的個體,愛玩也是天性,輕鬆一點的態度面對他們的搗蛋,給他們機會在和順的氣氛下,玩到盡興後自己會想回去另一個世界。   看到後面小男生自己收拾善後,把東西都恢復原狀,原以為這位媽媽用心良苦的放任式管教,終於得到回報,結果最後一頁讓讀者的心從安心落地又被拉起來:又要重頭來一次嗎?! 封底頁小男生跟貓咪似乎在倒數著要開始惡作劇的眼神,讓人不禁莞爾。   知名非小說類文學作家澤木耕太郎的第一本幼兒繪本,搭配動畫插畫家三角芳子奔放的拼貼式畫風,是一本節奏感十足,獻給辛苦育兒家長們的溫馨繪本。

延伸內容

他不是壞,他是在做孩子該做的事情
◎文/袁巧玲(國際行為分析師BCBA-D)   「Relax, he is just being a kid!」這是一句老師對我說的話,當時我帶著三歲的兒子在美國的一個體能教室裡上課,Aidan在教室裡跑來跑去,不聽使喚,拿了老師的球就不放手,還到處追著其他的孩子,我心想:「在別人眼裡,兒子應該是個小惡魔吧!」我怕兒子搗亂次序,於是我走向前,嘗試制止他的搗蛋行為。   沒想到老師的一句「He is just being a kid!」點醒了我,當時我問自己:「我是怎麼了?這不是我常常對其他父母說的一句話嗎?怎麼連我自己也忘記了?」   其實我早期一直都在美國接受教育,自己專精的是兒童發展和兒童行為,也常常教育父母們,很多孩子的惱人行為是正常發展的必經路程,像是寶寶喜歡把手和物品往嘴裡放、抓媽媽的頭髮、把東西往地上丟、咬人或打人、什麼東西都可以當玩具、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等,這些都是一般家長很困擾,但卻又都是孩子在成長期會做的「正常事」。   我回想自己在台灣養育Aidan的這段路程中,有很多的掙扎。雖然我深信自己的專業背景和教育理念,但是有時候還是會在文化的差異下被限制。在亞洲人的教育裡,孩子要守規矩、聽話、不搗蛋才是乖孩子,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我多少會受影響,也開始變得緊繃,以至於會開始要求Aidan要遵守環境給我們的「規範」。   一隻彩色的兔子   有一次,送Aidan去幼兒園上課的時候,我看到教室牆上掛滿了小朋友的勞作品,很明顯地這次勞作的主題是運用不同顏色的圓點貼紙,沿著老師印出的兔子輪廓,來貼出兔子的形狀。牆上的每一張圖,都是可愛的兔子,唯一只有一張圖,那隻兔子的輪廓只貼到一半,剩餘的彩色貼紙都貼在兔子的臉上。我走近一看,竟發現那是我兒子的作品,當下第一個想法就是:「天啊,怎麼只有他不照著老師的話去做,他是不是班上的問題學生啊!還虧我是兒童的行為專家,自己的兒子都沒辦法教好,真是糟糕啊!」   Aidan放學回家後,我終於忍不住,於是問了他為什麼要這樣貼他的兔子,他認真地看著我說:「因為它是彩色的兔子啊!」我頓時覺得又再次的被點醒,他真的沒有錯,在他的世界裡,那是隻彩色的兔子。   走進孩子的世界   最近看了一本繪本,叫做:「我想做壞事」,讀給Aidan聽的時候,我們一起哈哈大笑,因為書中的每一件「壞事」Aidan都做過,但是當我們一同回憶時,沒有困擾,只有歡笑。這本書真是太經典了,它再次提醒我要以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那些所謂的壞事其實並不是「壞事」,他們只是在做孩子該做的事!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也許你會發現,在做「壞事」的過程中,孩子所經驗的是更豐富的學習,他們學習探索、對事物的好奇心、創造新的玩法、觀察因果關係,而這些看似令父母困擾的事,卻都是孩子寶貴的學習經驗。   當然,我在這裡必須要提醒家長,千萬不要誤解這裡的建議是任由我們來放縱孩子,只是要提醒家長可以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同時也要在教養的路上找到一個平衡點。   找到平衡點有三大「要」   1. 「要」接受這是正常的   告訴自己孩子的表現是正常發展的過程,先改變思維,你會比較能用柔軟的心去看待孩子。常常提醒自己少說:「不可以!」來阻礙孩子的探索和想像力,多說:「你可以___」。   2. 「要」適時引導   接受孩子並不代表放縱孩子,只要是在合理和安全的範圍內,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同時不要給予太多的限制。但是如果孩子做得太過頭,我們該適時地引導他們,透過示範,以視覺的方式讓孩子理解你的原則,讓他們理解在合理的範圍內還是可以盡情地發揮。   3.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在《我想做壞事》的繪本裡,書中的媽媽最後做了一個關鍵的事情,就是他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說這是關鍵,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習慣幫孩子善後,這種方式不但不能教導孩子責任感,還會累到自己。   最後,送所有父母一句話:「Relax, he is just being a kid!」來作為我們最深的提醒。

作者資料

澤木耕太郎(Kotaro SAWAKI)

一九四七(昭和二十二年)年生於東京,橫濱國立大學畢業。最早的出發點為報導文學,以鮮明強烈的感性及嶄新的文體獲得注目。發表過《年輕實力者們》、《不敗的人們》後,於一九七九年以《恐怖行動的決算》獲得大宅壯一非小說獎;於一九八二年以《一瞬之夏》獲得新田次郎文學獎。 一九八六年開始出版《深夜特急》系列,此後獲得第二屆JTB紀行文學大賞,日本冒險小說特別獎。本系列出版後,隨即在當時的日本自助背包客之間括起一陣旋風,甚至被喻為是旅行聖經,同時也激發了相當多年輕人的對於旅行的熱情,紛紛仿效他的精神,依循相同的旅遊路線踏上旅程、探索世界。在出版十年後熱潮依舊不減,一九九六年由電視台改編為日劇,由實力派演員大澤隆夫與松嶋菜菜子主演。 日本專業旅遊雜誌《SWITCH》於二○○三年十二月做了「澤木耕太郎特輯」,在厚達二百多頁的個人專刊中,引介了澤木的創作與旅遊路線;《Coyote》於二○○五年五月亦專文推薦澤木耕太郎的旅行風格。文藝春秋八十周年時並推出澤木耕太郎自選集九卷。他不斷嘗試尋求非小說創作的新的可能性,一九九五年以檀一雄遺孀第一人稱的形式發表《檀》。二○○○年出版長篇小說處女作《血滋味》。二○○二年到二○○四年之間,推出了過去非小說的集大成《澤木耕太郎非小說創作集》。二○○五年發表的《凍》,描寫出登山時的極限狀態,被譽為超越小說與非小說藩籬,引起極大的話題。 【作家得獎記錄】 .1979年『恐怖暴行的決算』贏得第十屆大宅壯一非小說類文學獎 .1982年『一瞬的夏季』獲得第一屆新田次郎文學獎 .1985年『波本大街』贏得第一屆講談社散文獎 .1993年『深夜特急 第三班』贏得第2屆JTB紀行文學獎 .2003年因過去的作家活動贏得第五十一屆菊池寬獎 .2006年《凍》一書獲得第二十八屆講談社紀實文學獎 相關著作:《旅行的力量: 深夜特急最終回》《凍─挑戰人生極限的生命紀錄》

基本資料

作者:澤木耕太郎(Kotaro SAWAKI) 譯者:黃惠綺 繪者:三角芳子 出版社:親子天下 書系:童書-繪本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9869211765 城邦書號:A3320146 規格:精裝 / 全彩 / 28頁 / 19cm×23.8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