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我來說,整理這件事,好像是一種娛樂。」──佐藤可士和
日本熱賣20萬冊!
一刀斬斷空間、資訊及思考的混亂狀態,讓你的工作和思路恢復清晰爽快!
好的設計,從「整理」開始!佐藤可士和的設計靈感來源:整理。
原研哉、深澤直人、佐藤卓、瀧澤直己、荒木信雄等人一致推崇,
日本知名設計師佐藤可士和「整理密技」首次公開。
我在本書所闡述的整理術,並非為了整理而整理,而是一種「如何享受舒適生活」的根本方法論。所以,從辦公桌四周的空間,乃至於工作上的問題、人際關係等各種情況皆能適用。──佐藤可士和
在日本,佐藤可士和是帶動銷售的設計魔術師,也是走在時代尖端的創意鬼才,不論麒麟極生啤酒、國立新美術館或是Uniqlo等等,皆以嶄新的創意抓住眾人目光。事實上,這般精準呈現的極致美學,都是透過「整理」而完成的。
書中佐藤可士和以自己的知名設計案為例,將「超級整理術」分為三大階段,從有形到無形分別是:空間整理、資訊整理以及思考整理。從隨身物品、辦公環境開始,透過對於空間整理的習慣,養成對於思考整理的敏銳,只要按部就班,時時刻刻磨練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緒清晰、提高判斷能力、開啟靈感之門,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精緻度!
思考整理案例1:麒麟極生發泡酒
【POINT】
透過不斷對客戶進行問診、聆聽→→徹底整理對方面對的課題和想傳達的內容→→找出最適當的表現方式。
【SOLUTION】
◎當時一般人對發泡酒的印象,多半是「廉價」、「質劣」的負面觀感,客戶想試圖打破這種現狀。
◎於是必須先思考如何扭轉負面印象,並換個角度,找出積極的觀點:發泡酒並非風味不足,而是「清爽不膩的口感」;並非廉價版啤酒,而是「可以輕鬆享受的現代飲料」。
◎再直接將這種正面形象視覺化──使用極度簡約的冷調風格,包裝直接使用鋁罐的底色,以藍色的單色印刷方式,印上代表麒麟的聖獸和商品名稱「極生」,將包裝設計當成視覺識別標誌,主打平面媒體。
思考整理案例2:本田休旅車「STEP WGN」
【POINT】
唯有確實掌握商品本質,有效表現→→才能製作長留人心的作品。
重點不在於自我表現,而是如何將訊息傳達給他人。
【SOLUTION】
◎在那個時代,「全家共度週末」給人的感覺並不正面,總之絕對稱不上帥氣。
◎選擇冷靜思考,誠懇面對這輛汽車所具備的核心價值──全家出遊其實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把焦點放在跟孩子一同出遊的樂趣,徹底強調這個優點,標語是「跟孩子一同出遊吧」。
◎縮小車子的照片,畫面以兒童塗鴉般的識別標誌和動物圖畫占滿,是一個猶如躍入繪本世界的宣傳廣告。
思考整理案例3:SMAP的CD銷售活動
【POINT】
如果不回歸事物的源頭,就永遠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SOLUTION】
◎預算有限,如果想要平均地執行電視廣告、雜誌、特殊活動等零星企劃,反而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最大的目的並非活動或廣告,而是「吸引眾人目光」即可。
◎將停放在澀谷路邊的汽車罩上特製防塵套,並向路人發送貼紙,請他們貼在衣服上,讓整個澀谷區成為一個媒體,掀起震撼,電視和報紙無不爭相報導。
思考整理案例4:明治學院大學
【POINT】
藝術指導的工作絕非捏造虛假形象,而是從對象本質導出靈感,只要改變立場與觀點,缺點也能變優點。
【SOLUTION】
◎明治學院大學比起早稻田或慶應這類名校,社會認知度低、欠缺獨特魅力。
◎先搜集資訊,找出該校的「應有面貌」。除了訪問校長之外,更在校園大量聆聽學生的聲音。
◎將立場從負面轉為正面,目標驟然清晰浮現。如此導出的遠景就是「謹慎,但擁有充滿奉獻精神的堅強」。
◎為了一眼傳達出這種感覺,我設計了一款純黃底色,搭配大寫字母M和G的識別標誌。
【本書特色】
◎日本知名設計師佐藤可士和第一本著作,「整理密技」首次公開。
◎日本設計創意鬼才,佐藤可士和的設計靈感來源就是「整理」。
◎書中列舉許多成功的設計案例,詳細說明他如何運用整理的技巧釐清問題、發現本質、找出解決方法,堪稱每個工作人必備的思考指南!
【名家推薦】
◎王志弘(平面設計師)
◎包益明(PPGROUP 創辦人)
◎安郁茜(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詹偉雄(學學文創副董事長)
「他的設計和我是剛好相反的類型;不過他那股少年般對設計的強烈憧憬、堅定不移卻又偏離常軌的感覺,以及不把社會當一回事的那種氣概,讓人覺得幾近於無禮,卻又發揮了功能。」
──原研哉
「他是個很重要的人,只要有他在,任誰都能變得開心。他的作品中,存在著一種超越了形態的「事件」感。──手塚貴晴&手塚由比他有能力把設計具象化為單純明快的視覺表現,就像把複雜纏繞在一起的世界解開一樣。這種能力,總之就是出眾。」
──佐藤卓
「他的設計很明確而強烈,牽引著時代的溫度與空氣。今後希望他再多完成一些讓人大吃一驚的作品……為我帶來如同小孩子般「哇?!」一聲脫口而出的驚奇。」
──深澤直人
「正確的解析力、大膽的想法、充滿勇氣的飛翔,這一切可士和先生都具備了。SMAP的一系列作品,就是他最大的成功實例吧。」
──篠山紀信
「相較於成熟的廣告技術,他那種以街頭文化的觀點所完成、看來既大規模卻又輕巧的機制,總讓我敬佩。」
──山中俊治
「我覺得他的作品都是先用身體去感受再設計而成的。我認為無論喜歡他的設計與否,都會感受到其中的強韌精神。」
──小泉誠
「他的設計,最大的魅力在於「失去平衡前的0.1秒」。我發現這0.1秒應該是來自於他那又大又乾淨的房間吧。下次,我可以去弄髒你的房間嗎?(笑)」
──日比野克彥
「我喜歡那種跨越藝術與設計界線的作品;我覺得他是個在一向追求美麗的平面設計世界中,加入了廣告這種立體效果的人。」
──吉岡德仁
「我經常提醒自己要真誠率直,佐藤可士和使我更加確信其重要性。他就是這麼一個讓我能夠信賴的人。」
──荒木信雄
「他簡約而搶眼的設計總是吸引我的注意。最喜歡的是手機「N702iD」的設計。在可士和先生的解說下,不由得想要更換機種(笑)。」
──熊谷隆志
「佐藤可士和先生給找的印象是「喜歡惡作劇」……他的設計中經常給人音樂的節奏感。」
──瀧澤直己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解決問題的「超級」整理術
好工作少不了整理術
藝術指導=醫生
關鍵在於整理對方的思緒
不掌握本質,就無法創造好的結果
整理術能夠扭轉工作和生活!
第二章 一切從整理開始
你是否尚未認清問題本質就急於處理
隨時對於這個複雜的社會抱持危機感
表面應付無法解決問題
按部就班學好整理術
依照「掌握狀況→導入立場→設定課題」的順序進行
問診時不可輕忽微妙差異
導入立場,窮究問題本質
找出課題,問題就已解決一半
將課題視為想要征服的山,找出正確路徑
從空間到思考,目標是三階段整理
第三章 第一階段:「空間」整理術──設定優先排序
空間整理的目的,在於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
徹底整理,迴避風險
透過身體力行,感受整理成效
從隨身公事包的整理開始
公事包裡的東西真的都是必需品嗎
促進輕量化的手機進化
「空手」帶來出乎意料的解放感
「捨棄」的勇氣將雕琢價值觀
捨棄是與「不安」的戰鬥
若要捨棄,必須設定優先排序
捨棄也是與「暫且」的戰鬥
創造最佳的辦公桌環境
一旦決定物品的固定位置,就變得容易掌握
舉棋不定時,請比較功能類似的物品
文件或資料只保留最終版本
櫃子的多餘空間可充當臨時避難所
名片的整理分類方法
虛擬空間也是簡單至上
檔案的命名最為重要
電腦內也要規畫自由空間
利用「框架」提升辦公環境的舒適度
援用虛擬空間的辦公室空間整理術
一旦決定「外框」,就能掌握整體印象
親身學習辨別重要事物
第四章 第二階段:「資訊」整理術──導入獨自立場
對資訊提出立場,窮究問題本質
導入立場的最終目標是導出遠景
在對方心中建構形象
找出理想的「遠景」
一旦確定立場,就能看見遠景
如何尋找個人立場
探索本質的重點是退一步觀察
拋開自以為是,視野更加開闊
轉換立場終於導出:明治學院大學的遠景
改變想法,缺點也能變優點
以識別標誌表現遠景精髓
宛如解讀暗號般組成:國立新美術館標誌
濛昧不清的狀況難以找出強力立場
以「全新」的立場將一切轉為優勢
在表現階段確實琢磨遠景
一旦迷惑,就試著想像具體場景
隨時保持尋找遠景的積極態度
第五章 第三階段:「思考」整理術──將思緒資訊化
將思緒資訊化,提升溝通精確度
瞭解自己難如登天
一切要從將思緒置換成語言開始
提出假說,確認對方想法
佛洛伊德的心理療法「無意識的意識化」
自我無意識的意識化:DoCoMo手機
產品完成後,摸索概念的語言化
向自己提出假說,進而發現概念
找出與自己的接點:地方產業的品牌推廣
沒有真實感,就無法產生問題意識
唯有視如己出,才能產生真實感
琢磨擦亮本質:UNIQLO的「應有面貌」
問診間發現UNIQLO的本質
標誌設計加入日本品牌的氣概
深入無意識:FAST RETAILING的企業識別
如何導出腦海裡的遠景
提出假說,探索客戶的思緒
以大紅標誌表現「革新」立場
設計全新的T恤選購法:UI
從T恤的媒體性所產生的商業模式
世界第一T恤品牌的系統設計
利用保特瓶將問題點扭轉為附加價值
整理思緒的成果:全新醫院形象
探究現今醫療環境的問題本質
概念是「復健休閒中心」
第六章 整理術開啟新靈感之門
最重要的關鍵是找出立場
只要抱持目的,技巧就能活起來
答案一定就在眼前!
後記
序跋
前言
「愉快而迅速地做好工作,不但讓他人開心,自己也感到快樂。」
倘若你問我是以何種心情面對工作,我將如此回答。如果能夠實現的話,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工作是人生食糧,不愉快便失去意義;以義務感面對工作,更無法獲得幸福。
「既然一定得做,不如開開心心去做。」
這是我對所有事物的想法,不僅限於工作。嚴格區分工作和私人,將工作單純視為工作、努力充實私人時間的想法,對我而言非常缺乏效率。若是希望有意義地度過有限的時間,我認為真心享受工作才是最實際的解決之道。
因此,整理術應運而出。「整理」這個字眼,乍看之下總覺得頗為沉重。光是聽見這個詞彙,恐怕就有人雙腿發軟。然而,我個人卻覺得整理其實是非常積極的行為。因為只要徹底執行整理,工作環境就能大幅改善。這當然需要一些技巧,絕非朝夕可及──正如滑雪(ski)或滑板滑雪(snowboard)的轉彎練習一般,逐步提升個人技術,跨越難關,就能朝目標邁進。
如果能夠這樣學習整理術,絕對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環境越變越舒適,同時,工作的精細度亦將出現顯著的進步。我在本書所闡述的整理術,並非為了整理而整理,而是一種「如何享受舒適生活」的根本方法論。所以,從辦公桌四周的空間,乃至於工作上的問題、人際關係等各種情況皆能適用。
對於那些想要提升工作技巧、想要積極面對工作的人,我誠心希望本書內容能有所助益。我本身也是因為學習整理術的關係,工作效率突飛猛進,連自己都大感驚異。跟以前相比,從推敲案件到完成裁奪的速度簡直判若兩人。
目前,我的工作室「Samurai」正在執行的企劃,大大小小共計約三十件。經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能夠如此迅速地處理大量工作?」其實這正是拜整理術之賜。正因為我徹底執行整理術,訓練判斷力,工作技巧長足進步,才能迅速下達正確的決斷。要是我繼續鍥而不捨地練習,總覺得能力再提升十倍也不無可能。
我絕對不是以「義務」的心態執行整理術,而是由於一心想讓工作進行得更愉快,自然而然習得了這項技術。仔細一想,我甚至也將自己從事的設計工作視為充滿創意的整理術。因為要創造出一個設計,就必須徹底整理目標對象,找出最重要的關鍵──本質,再將它化為有形之物。
說起來,我從小就喜歡整理,特別是整理之後那種難以言喻的爽快感,或許可以形容成濃霧乍散一般的爽快。是的,對我而言,整理本身就是最佳娛樂──一邊追求這種快樂,一邊訓練自我能力。面對混沌的社會和時代,運用整理來解決問題的爽快感與工作緊密結合,若是整理得當,不但有助商品暢銷、提升品牌形象,客戶也會感到滿足,真是大快人心。
假使你非常不擅長整理,本書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契機。正如只要換個想法,黑白棋的棋子就能一個接一個翻面,說不定你將因此愛上整理。如果你能因此積極面對工作,吾願足矣。
「原來整理是這麼快樂的一件事啊!」
我衷心期盼有更多人能體會這種猶如運動後的爽快感受。
後記
◎文/佐藤可士和
本書是我的第一本著作。過去雖然出版過作品集或是彙錄雜誌特集的書籍,不過基於單一主題詳查自我思緒、加以整理則是初次嘗試。
話說回來,我過去的工作內容都是以設計為主,創造某種具形事物。相較之下,甚少有機會放大檢視關於創造根源的思考模式。我從以前就有意無意地尋思,倘若機會許可,日後或許可將這個思考模式實體化。
其實以前也有人委託我撰寫關於設計或規畫的書籍,本書付梓的契機也是接獲了相同委託。可是,我認為自己還不夠資格撰寫這種概論性的主題,覺得這是自不量力的行為,因為寫這類書籍必須徹底磨練出能夠客觀瞭望事物的立場。不過,我也覺得這是將自己的思考模式實體化的大好機會,便開始尋找可以成為切入點的主題,最後浮現的就是「整理」。這個主題向來是我的工作概念,亦可從「整理」這個切入點重新檢視自己的設計。
實際提筆之後,我發現要寫成書比想像中困難,這正牽涉到我本身的思緒整理。將腦子裡朦朧不清的思緒,一個一個轉換成文字、加以資訊化之際,我也慢慢掌握到自己真正想說的內容。儘管歷日曠久,可是因為耐著性子解讀自己的思考模式,成功重新整理了迄今培養出來的整理術。
老實說,我從以前就對設計和整理的關聯性深信不移。雖然明白,然而某方面又將兩者分開思考。不過,透過撰寫本書,兩者間的關係變得格外清晰。正如前述,我越來越能夠認同「設計亦是充滿創意的整理術」,而且在工作方面也比以前更能明確活用整理術。換句話說,這個技巧完全變成我的囊中物,等於是我個人的一大升級。徹底完成整理術這個方程式,才能憑空解說重點,或是應用於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技巧這種東西,唯有實際感受效果,才能成為自己所有,因此請各位務必積極實踐。
最後,本書在眾人協助之下才得以付梓,包括至今為止誠蒙照顧的許多客戶、參與各個案件的設計師和員工等等。各位惠賜的諸多靈感和提示,對於解決問題大有幫助,案件才能朝「應有面貌」邁進。假如本書能夠生動傳達出其間過程,本人深感快慰。關於我個人的思緒整理,則是由作家高瀨由紀子小姐、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三上秀和先生進行問診,多蒙兩位照顧。此外,本書刊登的照片多數是由瀧本幹也先生拍攝。在此一併向諸位致上謝意。作者資料
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
UNIQLO全球視覺總監。1965年生於東京。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 任職於株式會社博報堂後,於2000年設立創意工作室「SAMURAI」。主要工作包含為UNIQLO、樂天集團、日本7-11、今治毛巾等品牌進行創意指導。曾任泡麵博物館(Cup Noodles Museum)、藤幼稚園(HUJI)的總策劃;為國立新美術館設計標誌。 得過獎項眾多,包含每日設計獎、東京ADC大獎等。慶應義塾大學特別招聘教授、多摩美術大學客座教授。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