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不後悔的教養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你想把孩子教養成什麼樣的人? 我們面對工作時,總會先設定目標、羅列各種方法, 但在教養孩子時,我們卻不一定會這樣。 我們聽來聽去,隨著風潮改來改去, 擔心著「假如用了另一種作法會不會更好」。 針對教養這件事,世界上最多人尊崇、研究的聖經, 是怎麼說的呢? 為何原意良善的媽媽會養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為何好孩子總不覺得自己好?青春期總是令人恐懼? 許多人也許能了解,教養的過程中應該保有明確的定向,才能讓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麼,你的定向是什麼呢?──相信任何一個爸媽都無法迅速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那麼或許這個問題會稍微簡單一點──你知道誰最瞭解你家孩子,配稱得上是他的專家嗎?──沒錯!是你自己!只是你自己是否發現而已。 假使我們在教養的過程中毫無目標,假使我們在教養的過程中一無信心,那麼我們就會面對一個可怕的處境──做得很多,卻發現孩子要不就有各種行為問題令人煩惱,要不就是受自己的心靈問題所困擾!到了青春期後更是如此,好像爸媽根本使不上力。 不,作為父母,你在孩子的身上擁有永遠的影響力!教養這件事情,不只關乎孩子,也關乎你自己!如果你能在教養的過程中,掌握一些亙古恆新的原則,不需要多,就7個!相信我,當你的孩子長大、飛出家門的時候,你會敢說:我對於孩子的教養,真的不後悔也了無遺憾! 三十年精神治療師、講師、婦女協會指導人,同時是「定向明確的人母協會」創始人, 凱薩琳‧希根指導每位父母如何養育出尊敬、陪伴、信任與健康情緒的孩子,並且使孩子能成為自信、擁有安全感的大人。如果有任何媽媽懷疑自己: 我培育出優秀的孩子了嗎?我做得對嗎? 我有把真正該教的都教給孩子了嗎? 那麼她就需要這本書。 我們都知道,一個偉大的、心中有目標的母親,在做決定的時候,並不是根據自己的需求、恐懼或不健康的期望──媽媽應該是根據孩子的需求來做決定。一個媽媽心中需要辨別出自己的過去是怎麼干涉當下的時刻,她們不應該因為自己的空虛就用雷射光來掃描孩子的一切,取而代之的是能夠看到每個階段,孩子都能有獨特的發展機會。 媽媽是個兩難的工作,許多媽媽在當了媽媽後,也開始變身成她們心目中完美的女人。但事實上,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由於孩子全心依賴我們,我們並不會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對不對,我們跟隨著大家的做法做,等孩子長大了,我們還充滿自信彷彿以為做得對。但哪一天,我們才會突然發現,孩子就像都市計畫區一樣,他裡面會長新的建築物,會有新的地標跑出來。如果我們不是經常熟門熟路,而要等一、兩年才想走進去,那麼我們一定會感覺到迷失、傷心、罪惡,並且充滿後悔。 我的意思並不是媽媽不能犯錯,以我來說,犯下的錯誤多到沒辦法數。但是犯錯與後悔還是不同層次的意思。許多媽媽是在送走長大的孩子,才開始後悔,自己給孩子的裝備足夠嗎?自己教給孩子足以讓孩子面對世界嗎?不是開玩笑的,當你這麼想後,接下來的二十年你都沒有好日子可以過了! 既然這樣,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真的必須規劃,我們要給孩子什麼、為了達成目標,我們需要採取哪些行動、延遲哪些需要,好把目標看在未來,讓我們更具目標性! 「兒女是神的產業,在生命的一個階段, 神把他們託付給我們照管,當這個階段任務完成了, 我縱然「放手」,祂始終「接手」,因為⋯⋯ 祂才是生命的主, 衪比我更愛我的孩子 祂比我更有能力照顧我的孩子 衪比我更有智慧指引孩子的路 祂比我更全心全時間牽孩子的手」 ──台北基督之家教會牧師 寇紹恩 【名家推薦】 ◎李晶玉(壹電視主播、Good TV「真情部落格」節目主持人) ◎伍恩豐(浸信宣道會西湖教會主任牧師) ◎徐莉玲(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 ◎寇紹恩(台北基督之家教會牧師)

目錄


前言
致謝
導言:為母的心

第一章 為何原意良善的媽媽養出了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第一原則:定向明確的擬出自己的目標

第二章 為何好孩子總不覺得自己好
第二原則:定向明確的瞭解和支持孩子

第三章 你可以平安度過孩子的青少年時光
第三原則:定向明確的做一位保守異象的人母

第四章 當一個思慮清楚的人母
第四原則:定向明確的發展孩子的情緒智商

第五章 尊重不可或缺,快樂不是非有不可
第五原則:定向明確的保有妳的母親地位

第六章 「掌控」和「定向明確」的不同
第六原則:定向明確的對付妳的恐懼

第七章 上帝的幽默感從分娩那一刻就開始
第七原則:定向明確的倚靠上帝

結論:故事的起初和末了

附錄「了無悔憾的教養」計畫
補充資訊
註解
講自己的故事
譯者後記

導讀


  

為母的心

  
  我的名片正中央,有一條檸檬綠的破折號——一條鮮明、乾淨且齊整的破折號。「破折號機構」是我經營的一項非福音工作事業,但這個破折號不只代表我的事業,也詮釋了我的人生。破折號就是我自己。
  
  我選擇用破折號來引發問題。
  
  破折號這個點子,是從我的朋友菲爾那裡聽來的。他那時是我孩子們就讀學校的校長。在新學期開學以前,他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接下來,他請了一年假,和癌症奮戰。他依然保留了他的職位,並且在畢業典禮時返校致詞。
  
  在典禮上,菲爾念了一首琳達.愛李斯所寫、名為「破折號」的詩(註一)。說不定妳也讀過這首詩。這首詩提醒了我們,當我們死後,我們的生日和忌日都會被記錄下來,然而在這兩個日期當中有個常被忽略小小的符號——就是破折號。
  
  多簡單哪!
  
  「人們不會記得你的生日和忌日是哪一天,只會記得你從生到死這段時間所做的一切。」菲爾提醒我們在場每一位聽眾。
  
  多麼深遠的一句話!
  
  在我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這個破折號常常考驗著我。我的人生會是什麼樣的光景?我又會怎樣被人們記念?
  
  不過,還有更惱人的麻煩困擾著我。我必須回答一堆有的沒的疑問,首先就是:我想對什麼人產生影響力?我可以讓誰的生命變得更不同?
  
  我問的都是什麼人,而不是該怎麼做。要影響什麼人,是我要開始著手的要務。要活出一個被記念的人生,擁有值得讓人回憶的破折號,我要先將我的影響力排出優先順序,這樣我遇到的考驗才會少一些。
  
  這個考驗要從和我最親近的人開始。很自然的,身為一個女人,占據我整個生活重心的對象,全心全意託付我自己的——是我的孩子們。
  
  我知道我和丈夫尼爾之間,也有著相同的重大責任,但和他的關係與責任類型完全不同。成年人走入一段關係中,對彼此的個性和特質都有一定瞭解。這些瞭解已經為彼此關係立下基礎。
  
  與兒女之間則完全不是這回事。
  
  對我們大多數的父母而言,甫出生的孩子都是軟弱又無助的進入我們的生命中,各方面都必須完全依賴我們的照顧。在他們出生以前,對於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孩子,我們完全不清楚。
  
  是男孩還是女孩?
  
  將來會成為運動員還是藝術家?
  
  個性內向還是活潑?
  
  問題、問題、問題。有些問題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像是男或女),有些則需要一輩子的時間。我們的兒女隨著成長的腳步,不斷轉變並展現他們的特質;這他們在我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如此。
  
  然而這本書討論的議題並不是關於他們,而是我們自己——也就是他們的母親。
  
  到底我們身為母親的工作是什麼?
  
  母親一職的矛盾點
  
  母親常常把母職看得太狹隘,只專注在單一層面上,覺得母職就只關於兒女而已。然而,事實上,做為一個母親的層面比這個要寬廣得多了。母職是關乎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妳擔任了什麼角色,以及妳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母職會教導一位母親建立生活準則,也考驗著她成為自己理想中最好的女人。這個職位會逼她不得不將所有的恐懼和焦慮,全部交託出來卸給那位最瞭解她的上帝。她會在教養過程中緊緊抓住上帝,把上帝當作最佳的教養夥伴。既然母職是一個女人和她的兒女在一起時所扮演的角色,那它的意涵就會非常寬廣。
  
  母親一進入母親這個角色,就會開始傾出所有的關注給兒女。在教養的路途上,她開始明白,母職讓她的感情、想法、恐懼、渴望和喜悅等各方面全部浮上檯面,而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辦法承受。當她越用心追求為母的真理時,她越能在生命各方面更趨完美。
  
  做一個定向明確的母親是個矛盾的概念。優質的母職,是指母親可以做出對兒女需要的最有利決定——而不是基於母親自己的需求、恐懼或任何不健康的期望。一個有定向明確的母親會發現,自己的過去有時會介入兒女現在的生活;而她會懂得為生命的一切經歷感恩,而不會耽溺於當前的事件裡。一個定向明確的母親,是從心靈滿足的狀態開始,而不會內在空虛。她一直專注在兒女的幸福上,且深知道每個階段都是母親自我成長和發展的契機。
  
  母職之所以矛盾,就是母親在教養過程中不必忙著應付自己的基本需要,卻自然而然會被滿足。從發現自己懷孕開始,直到和進入大學的兒女分離為止,或在這兩者之內或之外的任何階段,不後悔的教養是要為身為一個女人、女兒、朋友甚至是一個成人的妳,能達到豐富嶄新的人生境界。定向明確的母親會從人生經驗中學到功課,並從在各方面竭力追求自己情緒和性靈的成熟。
  
  孩子是在母親的生命中漸漸被塑造成形的,而母親必須重新調整自己原來的世界,來當一位定向明確的家長。母職教養的矛盾之處,就在當她明白孩子不但是上帝賜給她、幫助她自己生命臻於成熟的工具,也是喜樂和生命目標的製造機。這就是為何我會說:定向明確的教養,不止關乎妳的孩子,也同時關乎妳自己。
  
  我常常問母親們:「妳們想要影響什麼人?」她的答案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我的兒女。」如果那就是妳的答案,那妳首先必須思考的問題,就是妳想拿什麼來影響他們,且妳打算怎麼做。妳不能只是「走著瞧」,祈求他們自然而然變成好人。我們要相信,投注一輩子的心力在兒女身上,最後一定會有豐盛的收穫。為了要擁有高度的影響力,我們必須從定向明確的母親計畫開始,來踏上這趟教養旅程。
  
  好幾年前,我和一個叫迪納的朋友去亞特蘭大參加好友的婚禮,另一個好朋友蘇珊娜就住在亞特蘭大近郊。蘇珊娜給了我一把她家的鑰匙,方便我到她家附近時去住幾晚。雖然那是一個有朋自遠方來的特殊周末假日,她仍然不在家。最後,我和迪納仍決定前往她家住宿。
  
  我很確定迪納和我下榻在蘇珊娜家是沒問題的,因為我已經在她家過夜好幾次。我上一次在蘇珊娜家過夜是一年以前的事了,但我對她家的方向覺得信心滿滿。
  
  注意!我說的是「信心滿滿」。
  
  我開車往蘇珊娜家的社區方向行駛,行經許多看起來很眼熟的地方。那時,我的信心絲毫未減。
  但當我把車駛到快接近州際公路的出口時,一切看起來不再那麼熟悉了。到底是102出口還是106?還是105?總之有個0就對了。
  
  我們下了一個又一個交流道,沿途尋找路標,最後終於找到去蘇珊娜家的指標。我一邊開,一邊才明白原來上一次來訪到現在,這地區突然多了許多新的建設。這些新的建築物改變了原來這地方的樣貌。公路邊新建的長條型商場取代了原來的購物中心,景物完全改變這地區給人的感覺。我所信心滿滿的是一年前對這裡的印象,但如今已完全不同了。
  
  還好,迪納很習慣跟我探險。她已經跟我一起橫跨過全美國,跋涉了好幾千哩,已經學會隨遇而安了。更幸運的是,當凌晨一點鐘,我們不得不把車開到消防局求助時,她還能幽默個幾句。
  
  迪納和我到現在還會拿這個事件來開玩笑。最糟的情況不過就是找個旅社下榻罷了,還好對整個人生旅途沒有什麼虧損。我只是以為自己知道路,但到了以後發現迷路了。
  
  我的亞特蘭大經驗,就很像我們成為母親後,對於如何教養孩子沒有明確「定向」的後果。我們可能對於「母職」這個概念信心滿滿,但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以後,我們可能就迷失了、感覺難過、有罪惡感,或充滿後悔。我們可能已經達成一般性目的,但如果我們(包括孩子)沒有達到心裡真正所渴望的目標,就沒有完整發揮教養的可能性。
  
  最遺憾的,莫過於這違背了上帝的心意。祂原不是要母親帶著遺憾、困惑和自責而活。雖然教養是最艱鉅的工作,卻也是造我們的上帝所設計最具有成就感、最有力量,也最能貼近祂心意的關係經營工作,遠勝過任何其他人際關係。
  
  沒有遺憾
  
  二○○三年八月十四日,我丈夫和我剛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宿舍裡,把我們兒子的行李卸下。一切都就緒之後,我們一起吃午餐。最後,就只剩說聲「再見」。
  
  雖然我心裡的某個部分一直在恐懼,害怕把我的長子拋下離去;但我心裡的另一個部分卻鬆了一口氣。我們一起為泰勒禱告,然後互道再見。最後,我們給他一個深深的擁抱,就走出他的房間。我們才一離開,我的腦海裡就看到一個畫面:我把接力棒交還給上帝,然後對祂說:「現在,泰勒完完全全是你的了。」
  
  當我們駕車離開,我知道我自己完全沒有後悔。
  
  妳知道嗎?對我而言,這是充滿力量的一刻。
  
  注意到了嗎?我說的不是「不犯錯」。我一定犯了一堆錯。但是犯錯和後悔不一樣。
  
  養育泰勒的過程中,每一天都像踩玻璃碎片一樣煎熬。養育我第一個孩子過程中,什麼都難。很讓人傷腦筋、很複雜、很難應付,卻也很有趣。泰勒很愛唱反調,常讓我抬不起頭,而很少讓我抬頭挺胸。他天天都考驗著我的理智範圍、情緒忍耐力和靈性成熟度。
  
  即使他常常都把我逼得快垮掉,但卻比生命中任何人教我的東西還要多更多。儘管如此,母親一職讓我學會倚靠神,不倚靠自己。就這樣,在我把兒子留在學校宿舍那一天,我真的可以毫無悔憾、了無牽掛的離開。
  
  妳也可以完全不後悔的養育妳的孩子……只要妳成為一位定向明確的母親。
  
  不後悔的母職
  
  很不幸的,太多母親將他們甫成年的孩子送進這個世界時,面臨的是難以承受的後悔。她們疑惑著:我的孩子已經可以進入這世界了嗎?我教導他們做對的事了嗎?要是我做錯了決定,影響他們一輩子怎麼辦?
  
  然而,當妳面臨要將孩子送出門、向他們揮手道再見時,妳可以不需要有這些疑問。身為一個訓練有素的心理諮商師,我可以給你一長串關於的「後悔」這個詞的定義──都是一些術語。但不需要太複雜的定義,相信你我都知道後悔是什麼感覺。當後悔發生時,那感覺是錯不了的,我們都想快點擺脫那種感覺。我所知的後悔,就是:對自己的行為——尤其是針對最珍貴、最有意義的一段關係——感覺深刻的懊悔或悲傷。後悔引起的痛苦,有可能造成一輩子的羞愧、恐懼和不安全感。我沒騙妳,這是我認識的許多母親有過的真實經歷。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們忽略了專心尋求完善明確的教養定向,好養育她們的孩子,並在為母的經歷當中好好享受。
  
  母親都會擔心自己花了二十年的時間養兒育女,最後卻發現自己白忙一場,沒教孩子學到真正重要的東西。其實,即使妳的孩子進入成年後卻還沒成長完成,妳還是可以放手讓他們進入這世界,然後對自己的教養完全放心、完全不後悔。只要妳在教養過程中一直保有「明確的定向」。
  
  為要踏上我們渴望的教養終點,妳我都要對孩子和他們的人生保有明確的定見。簡而言之,「定向明確的母親」指的就是:母親將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置於教養關係中的首位。妳主動的尋求方法,清楚的向兒女展現妳的基本原則,然後慢慢引導他們去遵行。這樣聽起來似乎不難,但有時候要清楚知道怎麼做、做些什麼,可是難上加難。希望這本書可以給妳帶來很多靈感。然而,我要先說明,妳所讀到的內容,可能會和妳原先想像或偏好的教養方式不太一樣。所以,讓自己的想法先跳出既定的框框。一個定向明確的母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去改造妳的孩子,並積極關注他們的需要。這樣,妳和妳的兒女之間肯定會結出美好的果實。
  
  為了到達那樣的結局,這本書要呼籲妳開始行動!
  
  我想要求妳先脫離慣常的思考方式,相信自己有把握可以隨機應變;還有,請先放下一切期待,別猜這本書要對妳說些什麼。
  
  這本書會改變妳、安慰妳、說服妳,最後讓妳充滿能力。
  
  這本書會要求妳思考、提問、夢想和計畫。
  
  教養目標
  
  生活中的每一件重要的事,都需要計畫。舉凡婚禮、學位和事業,無一不是包含著大量的計畫。生命當中不管什麼計畫都有其特定的目標,好符合個人或一群人的需要。
  
  我們立定好目標後,投注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實現它。沿途所經的路徑留下的標記,提醒著我們是否走在正軌上,以確認我們達成目標了沒有。我們循著自己的計畫前進,當我們有了新的需求,或期望有了改變時,計畫可以隨之更新變化。
  
  當我們明白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就會顯得更加有信心、更有活力、更有盼望、可以設定更大的目標、擁有更大的成就感;且當情況變得棘手時,我們也比較能堅持下去不放棄,因為我們知道事情終究會撥雲見日。
  
  我們不會輕易放棄。
  
  我們有信心。
  
  奇怪的是,一遇到教養孩子,我們卻沒有這麼大費周章的計畫。先是渾渾噩噩的過了他們的童年,接著又糊裡糊塗的過了他們的青少年;過程中缺乏設立對他們生命定向明確的目標,不如我們對其他人生中重要的任務那樣嚴謹。
  
  那些幫助我們成功完成事業、舉辦重要活動、達成個人理想,或甚至預備婚姻的原理原則,往往在進行這項最人生重大的任務——型塑和養育我們的孩子——時,卻被忽略了。
  
  當妳詢問一位新手媽媽對孩子的期許和目標是什麼時,她通常會說:希望孩子長大會幸福、有信心、心靈健康、且活得豐盛有意義。但最後事情並沒有如她(或我們任何一位媽媽)期望那樣發生,因為她雖然渴望孩子能擁有一個意義的人生,但無人保證最後真的能如她所願。
  
  我們必須對我們的渴望有確切的想法,接著對我們的目標採取行動。要怎麼收穫、就要先那麼栽,要定向明確!
  
  母職這門功課多年來承擔太廣泛的期待,確切的執行方向卻太少。很多肩上擔著教養重任的母親,卻缺乏目標和計畫,只想過一天算一天,只祈求危機越少越好。
  
  從我們發現即將成為母親那一天,我們就開始帶著夢想、理念和渴望進入母職。然而,若我們不能定向明確的養兒育女,且具備清楚的目標和計畫,我們的夢想和渴望也可能很快就被現實擊垮——我們心就會跟著碎了。
  
  母職不只如此
  
  育兒不只是餵食、擁抱和換尿布而已,也不僅於幫助孩子學會爬行、走路和自己吃飯就好。
  
  育兒,不單單是把程序完成。育兒囊括了孩子成長最關鍵的時期——也就是開始學習信任、學習如何建立健康的界線、學習發展自我定向、明白社會中隱諱不明的秩序,還有瞭解建立界線的重要性。我所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母親自己成為模範,讓孩子模仿學習。妳除了要是個傑出的母親、一個正直的人,還要讓自己成為榜樣。當妳成為榜樣時,就會另有極為重要且美好的事情發生。妳向兒女展現妳敬重自己、也尊重他們,而且妳非常慎重的當他們的榜樣,向他們示範上帝創造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們幼年時,他們開始認出自己的價值,瞭解自己需求的重要性。對妳母親這一職來說,讓孩子們發展成為身心都有安全感的人,好預備健全的基礎以適應這個世界,至關重要!
  
  當妳的孩子還年幼時,妳沒有做好這件重要的事,可能造成他們未來一輩子的煎熬和困境。如果妳沒有意識到這發展階段對他們有多重大的意義,可能會削弱了孩子的潛質,日後面臨既困難又複雜的問題。
  
  讀了這些以後,妳還受得了嗎?沒關係,我保證再讀下去,妳會覺得好一些。
  
  當妳孩子進入小學後,母職就要邁入另一個全新的階段。因為到那個時候,妳孩子的人格已經大致都定型了。妳開始要去認識妳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型、而不屬於哪一型的人。在這個發展階段,他們的興趣、天份、能力開始出現。
  
  要是他們還沒預備好,學習障礙也可能會出現在這時期。像是社交障礙和情緒問題等等。妳必須好好把握孩子這個時期,因為這是注入信仰觀念、原則和堅定信心的時期。這方面妳做得夠好嗎?妳要怎麼確定孩子們是否承襲了妳的價值觀?
  
  這個階段也同時是建立堅定的自我認同、信心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最重要時期。在狂飆的青春期(譯註:十三歲至十八歲)開始之前,媽媽就要教導孩子健康的兩性關係觀念、認識性行為、懂得貞潔和尊重的意義。
  
  比起騷動不安的國中階段,孩子的童年期要容易對付得多了。
  
  孩子到了十至十二歲這段青少年期間,給養育者帶來全新的考驗。即使是最有信心的媽媽,只要一遇到這個聲名狼藉的教養階段,都會因它深植的形象而戰戰兢兢。沒錯,這個階段的確很艱難,但不能成為妳裹足不前的理由。
  
  說實話,妳是不是聽過不少國小高年級到國中這階段青少年的事?是不是聽說他們都陰晴不定、陰陽怪氣又神經兮兮?妳是抱著期望,用興奮和期待的心情去經歷這個階段嗎?
  
  我想妳應該不是!
  
  忘記聽過的那些恐怖事情吧,這是妳的兒女必經的階段。慢慢的體會,妳就會發現上帝的奧祕和幽默感常就在這個階段彰顯出來。在這個教養階段中,母親會發現自己多麼需要祂的幫助。上帝藉此讓我們專心尋求祂。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很可怕、很怪異、容易衝動,對每個屬於自己的一切都缺乏自信。太多數的母親只是忙著聽其他母親分享自己的過程,而不弄清楚自己的兒女正這個階段應有的發展和需求。這時候其實關鍵在於:不要忙亂,而是去明白。
  
  教養邁入中學階段的孩子,母親若不是把自己和他們緊緊綁在一塊,就會和他們心不連心。參與孩子與家庭事工二十五年來,我發現當孩子接近十四歲、或國中二年級快結束時,學習之窗就會關閉了。在此之前,妳所投注在他們身上的一切,都在他們下一個人生成長階段中浮現(或隱藏)起來。他們的同儕會開始大量的影響他們;所以,如果妳在他們國中階段時,就有明確的定向,就是在為下個階段立下厚實堅固的基礎。
  
  說到這裡,妳預備好要開始談高中階段了嗎?妳對高中階段的孩子有什麼概念?妳喜歡妳正處於這階段的兒女看起來的樣子嗎?
  
  對妳的孩子來說,青春期是一段艱困的時期。因為這時期他們的心還很脆弱,卻要面對身心方面與日俱增的考驗。在這個階段中,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和變化多端的身體特徵,造成他們的焦慮緊張;他們對思考自己是誰、該怎麼適應現狀、又該相信什麼,充滿了矛盾掙扎。
  
  高中時期的孩子面對著人生重大的決定時期,而他們常常在局勢危急時,缺乏良好的自我意識可以面對和處理。他們懷疑自己是否被接納,也常疑惑有沒有人愛自己。他們常覺得孤立又不知所措。他們會自問: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喜歡自己嗎?別人喜歡我嗎?我會上哪一所大學?我要靠什麼賺錢?
  
  這一連串問不完的問題和自我評論,有沒有嚇著妳、讓妳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希望有。
  
  妳知道媽?如果妳只是把教養步驟照本宣科做過一遍,而沒有投入心力在其中,也沒有尋求上帝的心意、定向明確的教養妳的孩子,妳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一個僅是名義上的母親——也就是只會天天照表抄課,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投注多少心力,會多麼深遠的影響著未來,也不懂每個和孩子一起經歷過的體驗,會帶來多少祝福——必定有許許多多的失落。母親自己就是價值觀的灌輸者,若她沒有把握好這個角色、沒有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沒有在兒女生命中建立信靠基督的堅實基礎,當兒女長大離家後進入社會,她就會有許多後悔。
  
  如果妳在教養過程中,沒有好好發揮妳的情緒智商——也就是沒有好好思考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時的反應和決定,會對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那麼妳的孩子就會受苦。如果妳的教養旅程中沒有上帝同行,妳的孩子就無法建立穩固的靈命(spiritualvalue)基礎來引導他們做決定。更糟糕的是,若妳沒有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智商和堅定的信仰,他們可能會在人生最關係重大的領域遭受失敗。
  
  好消息是(沒錯,有好消息!),妳在孩子童年時期投入的心力,在他們中學時期就會開始看到成果了。
  
  妳會被試探、被折磨、還會被作弄。但妳還是會存活下來。妳會因此而淬煉成更好的人……只要妳先成為一個定向明確的媽媽。與妳的孩子共同經歷的這幾年成長歲月,妳的生命會更豐盛,且你們親子間隱形的連結會因而緊密得令妳不可置信。
  
  「定向明確」這個詞,意指極度專注、精神集中在某件事情上。這清楚描述了上帝創造我們人類時的心意。祂造人時,就計畫我們與祂有密切的關係——期望人類可以彰顯祂的榮耀。
  
  上帝對祂所創造的、所計畫、所愛的一切,都有明確的定向。定向明確的母職原則這本書會告訴妳什麼是我們的上帝——這位人類起初的、也是末後的家長——啟示的真道。妳會發現只要堅守這些真道,妳會成為上帝所期望的那位「定向明確」的母親。祂會親自成為妳的榜樣來教導妳。我服事母親將近三十年來,見識過無數相似且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麻煩和解決方法。最後,我歸納出定向明確的母親七大原則:
  
  1.第一原則,就是母親必須定向明確的擬出自己的目標。這個世代有太多立意良善的媽媽,卻養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母親必須先停下腳步,檢視一下為何會如此。這個原則,促使母親好好的面對自己擁有的權力——足以影響孩子們的生命和成長發展的權力。這一章勾勒出活出誠信的重要性,並鼓勵妳訂立檢視自己行為的辦法。
  
  2.第二原則,就是請母親對認識自己的孩子要有明確定向。第二章解釋了為何常有「乖孩子」不喜歡自己的情況發生。我們會設定好的幾個假設性問題,然後加以討論。這些問題是關於孩子究竟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對於導致自己沒有自信、自我貶抑和壓抑潛力的挫折有什麼看法。妳會發現一個定向明確的母親,只要真懂得何謂「認識自己的孩子」,就會有能力釐清最混亂的狀況。妳將會裝備齊全、充滿能力的將強而有力的真理,傳承給妳的兒女。
  
  3.第三原則,教母親對教養的異象要有清楚明確的定向;也就是,心中要常保妳所期望的結局。第三章會教妳如何平安度過教養青少年的歲月。我所列出的幾個原則可以幫助妳達到這個理想,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妳就要將它們謹記在心。然而,當妳的兒女剛成年時受到巨大衝擊時,真理會帶給妳盼望、耐心和信心,因此妳何時明白真理都不嫌晚。用上帝的眼光重新面對自己的錯誤,可以幫助妳冷靜下來不至於失控。這一章對恐懼的母親來說,非讀不可。
  
  4.第四原則,將介紹幾個幫助孩子發展情緒智商必備的能力,包括情緒認知。妳會學到如何把一件事情想得透徹,而且教會妳的孩子也這麼做。這一點非常重要。第四章會告訴妳,如果妳忽略自己和兒女的內心狀況,將會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有幾個幫助妳增加洞察力、讓妳心思敏銳,以及和妳的兒女更加心有靈犀的辦法,在這一章妳都會找到。
  
  5.第五原則,向媽媽們提出建言,必須有定向的保持母親地位——也就是母親的權威和影響力。第五章會告訴妳「尊重」和「快樂」的關鍵相異點在哪裡;說明為何前者是不可或缺,而後者則非。現今的母親所犯的重大錯誤之一,就是搞不清楚這兩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母親必須知道,當她沒有掌握好教養中尊重和快樂兩者之間的分寸,將會導致很大的傷害。
  
  6.第六原則,告訴母親要定向明確的對付自己的恐懼。第六章深入探討了一個「掌控型」的媽媽和一個「定向明確」的媽媽有多大的不同。這一章描述了這兩種態度,會讓妳努力在兒女當中培養出的信任、信心和心理健康各方面受到什麼不同的影響。
  
  7.第七原則,將勸告母親,要定向明確的成為信靠上帝的媽媽。上帝的幽默感從子宮收縮那一刻就開始了。不管是領養來的孩子還是親生的孩子,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對他們就沒有掌控權。最初一開始,掌控權就不在我們手上,這是上帝給我們上的教養第一課。第七章主要教妳如何信任、倚靠那位創造我們孩子的上帝。
  
  雖然這本書主要是寫給母親們的,但人父若也願意採納定向明確的教養方法,同樣也會受祝福。這樣會讓成為人父的你,在扮演爸爸的角色當中覺得得心應手。男人在行動時有計畫、行走時具備方向感時,會覺得比較有自信。當父親看到明確的定向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時——因為看到母親所樹立的榜樣——他就會更願意嚴肅的承擔這個考驗,更積極的參與在教養當中。
  
  轉換思考方向
  
  當我和迪納在旅途中迷路時,我就領悟到人是多麼輕易就會被滿滿的自信誤導了。對我來說,那一晚的經驗雖沒有對我或我的朋友造成致命的影響,但我明白了一個迷失和沒有定向的媽媽,可能就會帶領她的寶貝走向遺憾和災難性的結局。
  
  妳想教養出身心健全的兒女嗎?妳為母的心充滿了夢想,想像妳的孩子長成人後擁有足以積極影響這世界的特質、價值觀和信念嗎?妳準備好要當一個不後悔的母親了嗎?妳願意真正的帶領妳的孩子一起信靠上帝嗎?
  
  那就加入我,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條定向明確的教養之路吧。那條路是上帝親自為我們小心翼翼預備好的路。
  
  若妳現在迷失,而我對妳說「沒關係」時,不要驚訝;我更甚至會跟妳說「太好了」。讀完《不後悔的教養》之後,妳會發現當一個定向明確的母親,其核心就是:參與妳孩子的生命,評估他們的個性、行為,隨時調整自己,同時也在教養過程中建造自己得以更成熟。我想藉由這本書告訴妳,妳不需要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我不可能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我們的鄰舍也都不是,妳教會的牧師娘也不會是。我敢說妳自己的母親也不是。重點不是要成為完美的母親——而是為一個定向明確的媽媽。
  
  定向明確的必備條件,就是釐清什麼對妳的家庭、對妳的孩子有幫助。所以,如果妳發現自己不認同我說的——那很好。為什麼好呢?因為妳用批判的思考方式探討這個議題,調整以符合自己的個別需要。
  
  如果這本書的觀念讓妳感到掙扎,對我的教養觀點很有意見,甚至根本不贊同我說的……那表示妳已經是一個定向明確的母親,已穩穩踏上了不後悔的教養之路了。
  
  【信心知要】
  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
  ──路加福音12:48
  
  妳是否曾經把孩子當作上帝託付給妳的祝福?這個經節說道,如果我們多給了誰,就會對他有更多期待。根據這段經節,請妳想一想下列幾個問題:
  
  1.要是上帝把妳的孩子託付給妳,妳覺得祂對妳的期待會是什麼?
  2.如果「多要」是指向多託付的那個人多要,那是上帝對妳這位母親多要什麼?
  (譯註:本書提到的青少年時期(teenageyears,teens)主要指的是10—18歲;
  青春期(adolescence)指的是13—18歲。)
  

內文試閱


  

第二章 為何好孩子總不覺得自己好?


     第二原則 定向明確的瞭解並支持孩子
  
  我曾經認識一位很好的女孩,她有溫柔的心、善良的靈魂和閃亮的雙眸。她給人感覺甜美純真,只是有一點反覆無常。我的家人第一眼看到卡麗,就喜歡上她。
  
  卡麗笑起來很動人,她喜歡被人愛的感覺。她很友善、禮貌,且總是樂於幫助人、取悅人。但是,當初我們家第一次和她接觸時,她才十歲,那時她看起來好像總是不希望被看到,很想藏起來的樣子。她無法直視你的眼睛,但你又看得出來她想和你接近。我看到她甜美、獨特的天性,就接納她本來的樣子。她認識我們越深,就對我們做出越多回應。和我們家在一起時,她不會猶疑。她的天性在她被接納時,就會展現出來,雖然她仍然會退縮。
  
  卡麗的難處就是她媽媽。卡麗的媽媽夏洛特是個盡責的好女人,但就是不了解女兒。她不「認識」她女兒。她一直把卡麗囚禁在用自己的期望和假設建構起來的框框裡,但卡麗一點都不適合這個框框。卡麗在童年和青少年階段時,夏洛特覺得卡麗出了問題,夏洛特不瞭解潛在的問題並非出在她女兒,而是出在她自己對女兒真實性情的錯誤掌控和理解。
  
  由於卡麗小時候被誤解,導致卡麗的甫成年階段過得相當辛苦。她仍是個好女孩,如同我當初所瞭解的那樣,但是她卻做了讓自己、也讓身邊的人深深受傷的選擇。這一切都起因於她沒有被「好好認識」。
  
  卡麗是個「好孩子」,但不被允許做自己。
  
  妳是否常聽到有人說「他真是個好孩子」或「這個家庭真幸運,生出這麼乖的孩子」?但事實上真的是「好孩子」嗎?好孩子要怎麼定義?當妳看到好孩子時,妳怎麼知道他好?更重要的是,妳是怎麼鼓勵妳的孩子當個好孩子?
  
  大部分覺得自己孩子屬於好孩子的母親,也不知道怎麼定義「好孩子」。她會覺得相反的形容會容易一些,她會告訴你好孩子不會做什麼,或是壞孩子應該是怎樣。她可能會說:「嗯,乖孩子不會如何如何……」。用負面行為定義孩子,說明了會引起養育者注意的,往往都是負面行為。
  
  換句話說,好孩子常常不被注意、也不被欣賞。有這種孩子的媽媽們,雖然對孩子日常的行為表現很感恩,但是一旦他們不乖巧,媽媽就會對孩子不滿。好孩子們因此就會傾向順從規則,展現合作心態,意圖成為父母的驕傲。
  
  不幸的是,這些好孩子卻常常覺得自己不「好」,我不是說身體方面的不好,而是情緒精神層面的不好。有時候,這樣的孩子對別人是否覺得自己表現乖巧很沒信心。
  
  好孩子反而覺得不安,常感到無能為力。他們可能表現良好,但是內心他們常懷疑自己到底好不好。這種孩子知道自己很聽話時,爸媽就會很高興,但是他們的父母卻不對孩子傳達孩子的價值感或父母無條件的愛。如果母親把孩子的順從和自信畫上等號,那妳會非常失望。更糟的是,妳會錯失幫助孩子發展健康自我價值和形象的契機。
  
  妳沒有灌輸他們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反而假定他們都擁有這些了。
  
  有時候,我們母親會假定孩子的順從就表示他們有正面積極的自我價值觀。畢竟他們都沒抗議過。他們順服我們;他們不會惹麻煩。他們一定覺得自己很不錯,不是嗎?
  
  不見得是。
  
  他們可能會以焦慮、害怕被拒絕或害怕提出需要,來回應這些假定。妳花越多時間相信這些錯誤的假定,妳的孩子就會經歷越嚴重的自我價值缺乏感。如果妳沒有及時領悟到,妳的孩子可能就會不正常,因為他們正遭遇自我價值認同的危機。
  
  所以,問題出在哪裡?從哪裡開始不對勁?好孩子是怎麼在「表現所有好行為」後,卻沒辦法感覺自己有價值?
  
  很簡單。問題出在母親對「好」的定義有誤,且沒有正確認識她的孩子。說實話,乖巧不是上帝的心意。祂有不一樣的計畫。祂創造母親,就是要成為瞭解自己孩子的專家。
  
  就是妳。不是其他育兒權威。不是其他家庭成員。妳就是這位專家!沒有人比母親更瞭解孩子。
  現在,我知道妳覺得很不知所措,也很震驚,覺得自己好像沒資格當母親。先把這些感覺放在一邊,讓我們先來看看一些事實。沒人會比妳清楚孩子:妳知道什麼時候事情不對勁了,妳也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只是需要一個擁抱,妳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需要妳的支持讚賞。
  
  上帝創造妳成為孩子來到世界上的媒介。孩子們是從女人的腹中出來的,不管是領養的孩子或親生的孩子都一樣。我們是為要擁抱、照護、餵養和連結我們的孩子而設計的。我們被賦予責任要看顧孩子的安全,我們被造要「認識」他們。
  
  逐漸「認識」妳的孩子
  
  我知道,要母親逐漸「認識」孩子,聽起來怪怪的。妳可能會想,哪一個媽媽不認識自己的孩子?但是我說的「認識」不是指妳認不認得孩子,我說的是理解妳的孩子。
  
  認識孩子指的不僅是和孩子住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認識孩子的意涵比每天照表抄課、做好該做的事要廣多了。認識孩子須先定向明確的瞭解孩子——包括他們獨特的性格和特質。
  
  當我們認識了孩子,我們就可以認出他們的脆弱和無助。我們就會負責掌握事實,而不是只憑眼見。這樣我們就會對他們因壓力、失望和傷害而做出的反應產生同理心。我們就會認識他們的個性是內向還是活潑,不會強迫他們做不是上帝計畫要他們做的事。當母親不懂自己的孩子需要她什麼,母子倆都會受罪。找個實例來解釋吧!
  
  我認識一個家庭,他們家的女兒和我女兒大約同時出生。這孩子很可愛,但她媽媽的管教非常嚴厲。她有四個孩子,都很聽話順服,所以她很確信自己的教養方式是正確的。唯一的問題就出在她的么女,因這樣的教養對她的么女就是不管用。
  
  這位母親不斷的教訓管束小女孩,但她的么女還是對她父母的命令不理不睬。她常會惹麻煩,老是被罰站或挨打。她的媽媽非常困惑、沮喪且擔心。在頻臨崩潰邊緣時,這位母親開始尋求朋友和專家的資源協助。當這孩子三歲時,被診斷出聽力受損,需要靠助聽器才能正常聽音。
  
  這位母親終於知道女兒是怎麼一回事時,鬆了一口氣。她對過去因孩子不懂大人的指示而不斷懲罰孩子,覺得非常的自責。她掙扎痛苦了好久的時間才原諒自己。
  
  這孩子三歲以前有沒有出現任何聽力受損的徵兆呢?或許有。這位母親是典型的好媽媽,養育其他三個孩子成長,對家庭和人際活動很投入。但她的問題出在於,她沒有踏出既定的框框來看其他的可能性。她困在用固執不變通、先入為主的行為觀點來看待自己的孩子,以至於她無法看出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徵兆。
  
  研究妳的孩子
  
  對母親來說,要徹底理解孩子的個性、心靈、受造的獨特性,就表示我們必須成為孩子的學生:也就是把他當作一本書來閱讀、研究和檢視;用好奇心和研究發明的預期心態來觀察他。
  
  走出既定的框框,觀察他們的原貌,而不是我們看到的樣子。當母親向孩子學習時,她就更有自信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可以掌握他們成長學習的進度,並看出他們的弱點在哪裡。母親會學習看懂孩子表達和接收愛的方式;也會學習瞭解孩子的怪僻和恐懼。她不會讓自己的偏愛阻擾了教養,她會常保受教的學習態度。一個「學生型」母親知道每個孩子生而不同,有些孩子本來就具有較為棘手的問題要面對。
  
  有些孩子帶著清楚的目標進入世界。他們從小就意志堅定,企圖管轄全家大小。他們通常都是家裡嗓門最大、最會發號施令,也是最有決心的人。他們不斷考驗我們(也考驗著其他對他有權柄的大人),很容易就讓人招架不住。
  
  有些孩子的困難點則在於先天狀況難以改變。學習障礙、情緒失常和天生缺陷的孩子都給媽媽高度的壓力。這些考驗也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額外學習機會。
  
  妳知道在這些狀況下,成為妳孩子的「學生」是多麼必要嗎?
  
  一個定向明確的母親,不會努力想和孩子的與眾不同或遭遇的困境對抗。
  
  她知道,上帝在賜給她每個孩子時,都有祂的心意在其中。她相信上帝想要透過她和她的「問題小孩」來向她顯明某件事,這是任何其他身分職位都無法學習到的。然後她學著把自己所知的一切運用在每個孩子身上,即使是看起來比較容易教養的孩子。
  
  定向明確的媽媽也知道,雖然一個「隨和」的孩子可能需要比較少的情緒能量,但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需求,也需要被重視。若被忽略,同樣有可能會導致他們成為依賴、沒安全感的兒童和青少年。
  
  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被低估或被冷落,因為他們並不缺乏潛力、可能性或才智聰明。
  
  我認識一個有四個孩子的家庭,其中一個孩子比其他三個順服。這個兒子很快就學會什麼辦法最能逃過媽媽的雷達眼,因為每次只要哪個孩子犯錯,就會變成媽媽的注意焦點。
  
  這男孩長大後變得很被動,因為他學會只要願意合作和默默順從,就可以不被發現。所以,成年以前,他大多都在不健全的家庭功能下學習躲躲藏藏。雖然一個孩子學會這樣應付很不簡單,但這會造成長久的傷害,且會一直伴隨他長大。幸運的話,當他變成男人後,他或許會找到欣賞他的另一半,鼓勵他找回自己的聲音,允許有自己的情緒,並接納他的各種面向;不然的話,由於童年時期的隨和沒有被欣賞和尊重、沒有獲得健全的發展,這個「隨和」的孩子長大後會付上極高的代價。
  不管妳的孩子是什麼類型——是隨和的、難對付的,還是惹麻煩的——妳身為母親的工作就是要去認識每個獨特的孩子,專心研究他們,然後好好養育他們長大。
  
  下決心成為孩子的學生,妳會從教養經驗中汲取大部分菁華。妳會因此打開心胸靈魂,見到妳也許永遠沒機會看到的事物。由「研究」和「認識」妳的孩子建構起來的方法,可以讓妳一層一層的濾淨孩子的生命。
  
  學習當個學生吧!這樣妳就會專注在孩子身上,而不會一直注意妳自己。
  
  妳聽得懂上一句話的意思嗎?
  
  允許讓教養中的難處成為更瞭解妳孩子的途徑,妳就會在過程中更學習認識妳自己。但是妳得專注在孩子身上,因為若孩子帶來的考驗讓妳變得太過在意自己的問題,那孩子就會受到虧損。
  
  記得,這就是母親教養的矛盾之處:專注於教養妳的孩子,會教導妳更瞭解自己。認識和看重自己,會增強妳的能力,讓妳更能定向明確的認識和教養兒女。
  
  這不是很奧妙嗎?這不是和上帝的作為很像嗎?當我們用受教的心投資在孩子身上,我們就會在各方面變得更有智慧。當我們踏出受限的框框外,觀察各種可能性,我們孩子就能獲得更大的自信。當我們成為定向明確的母親後,我們和兒女之間就會建立起深度的信任、尊重和愛。

延伸內容


  

要在教養的過程中保有明確的定向,
  才能讓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文/李晶玉(壹電視主播、Good TV「真情部落格」節目主持人)
  
  2006年,我曾短暫卸下了電視台主播的工作,回歸家庭,陪伴孩子,這段時間讓我深刻體認到,「母親」這個角色比在這世界上任何名利光環都還要重要。我花了很多時間陪伴孩子,與他們一同成長,我找回了對的次序,上帝也祝福了我的工作與家庭,讓我在兩者當中找到的平衡點。
  
  我相信,在台灣,有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在事業與家庭蠟燭兩頭燒,而身為基督徒,我也明白《聖經》裡有許多的教導,但內心總會有掙扎,是該定界限?還是該放手?做父母的我們也畢竟都是血肉之軀,會生氣、會難過,不過,回到上帝面前,心中依舊有平安的確據,祂總是啟示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
  
  閱讀這本書,讓我更了解上帝賦予母親的重要任務,是幫助孩子對焦在神給他們的命定上,尤其,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錯誤的教導方式、不正確的榜樣都會一一反映在孩子們的行為上,這也讓身為父母的我們更加警醒、警惕自己,要在教養的過程中保有明確的定向,才能讓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期許所有母親們都能成為孩子很好的幫助者與教導者。

  

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免於艱難和引誘,
  所以得培養孩子有智慧的辨別和決斷!

◎文/伍恩豐(浸信宣道會西湖教會主任牧師)
  
  接到這本書時,看到了作者和內容,心想,這不是給母親看的書嗎?怎麼會由我這個當父親的來推薦呢?沒錯,這是一本由母親觀點進入的書,然而,書中提到卻是角色(to be),而不只是作法(to do)。況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父的豈能缺席呢?談到母親的角色,在孩子的生命是無法分割的,對母親而言,這本書提供了指引與陪伴,如同導師一般。而對父親而言,卻也扶持著確認自己身分與價值,並且與妻子一起成全家庭的美好。
  
  「你希望孩子長大變成不思考的人嗎?」這是作者發出的一個問句,在本書中,作者常以問句來挑戰我們進入思考,一個有思考生命的母親,自然孩子也是活在這樣的生命中。思考後,是給答案,還是一起找答案呢?這是身為一個父母的藝術了。
  
  也許,你會覺得這本書似乎帶有濃厚的基督信仰的色彩,推薦者又是牧師,會不會老王賣瓜呢?當然,西方的文化本來就是基督信仰背景,現代教育的概念大部份也由聖經中的文化導入,聖經其中一卷箴言格外提到「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這樣有關父母的教導,在箴言的最後,還以母親──才德的婦人為總結,使人看見為母的人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這是基督信仰文化。雖然,我們可能身處在不同文化和宗教的環境下,然而,在兒女與家庭的需求上應該有共通的需要,如果有一條路能幫助我們完成使命,這本書將是一盞明燈。
  
  面對複雜且險惡的社會,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免於一切的艱難和引誘,然而,陪伴他們成長能自我保護,且有智慧的辨別和決斷,尋找到真正永不朽壞的事物,成為他們一生的價值是極重要的課題。「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耶穌這麼說,幫助孩子學習尋找存到永生的事物,這就是本書中的不後悔的核心。華人父母一般認為宗教是個人的,所以讓孩子自己去決定信仰,而猶太人也認為宗教是個人的;不過,他們的作法卻是「父母有責任把最好的信仰送給孩子」。如果,我們真正愛兒女,不是放任,而是陪伴,是放手,而不放棄。如此,成為一個不後悔的父母。
  
  最後,在家庭的建立上,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不只是我們教導孩子成長,孩子也正在幫助我們成長。一個孩子對母親說:「我青春期了,你不要惹我!」母親回他:「你青春期,我更年期,你也不要惹我。」這本書談到的是母親的角色,也就是我們的生命特質,什麼樣的父母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因此,先養成自己然後一起成長。只要願意開始,永遠不嫌晚。

作者資料

凱薩琳‧希根‧LCSW(Catherine Hickem, LCSW)

非常熱衷於挑戰女性們,使她們回應上帝起初的呼召,回歸成為屬神的母親。在美國,她是眾所周知的演說家、作家,啟發女性們覺察明白自己為母親所具有的影響力。她過去二十五年來許多特殊經歷,像是諮商、企業訓練和婦女事工領袖幫助她教育、裝備和增進女性們在為母親每個階段所需的能力。 凱薩琳成立定向明確的母親學會,是政府部門授權的單位,主要為增進婦女為母親的角色能力,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研討會、資訊和訓練課程。凱薩琳擅長使複雜的議題做生活化的應用,幫助了各年齡層的婦女更深的認識上帝,進而擁有信心──這是她們身為成功母親所必備的。 凱薩琳的研討會及每周的電台call-in節目「早安母親教育」,接觸了全美國所有的聽眾。她是NewBaby.com社群的常駐母親專家(完整網址為http://www.newbaby.com/),也與PreciousMoms.com社群合作(完整網址為http://www.preciousmoms.com/),還為許多刊物寫專欄。 凱薩琳最熱中的,就是她的家庭。她和丈夫尼爾在1977年結婚,許多年來教導她最多的老師,就是她的孩子泰勒和帝芬妮。泰勒和帝芬妮讓她明白什麼是愛和上帝的恩典。他們現在都已長大成人且給了凱薩琳許多題材,讓她得以著手寫作下一本書──一本關於教養成人兒女的書。

基本資料

作者:凱薩琳‧希根‧LCSW(Catherine Hickem, LCSW) 譯者:羅婷以 出版社:三采文化 書系:親子共學堂 出版日期:2014-04-25 ISBN:9789863421320 城邦書號:A200064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