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經絡養生除病痛:中西醫聯手,按摩、食療,告別惱人症狀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經絡養生除病痛:中西醫聯手,按摩、食療,告別惱人症狀

  • 作者:曾慧雯林貞岑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3-03-27
  •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康健雜誌記者群遍訪全台中、西醫,為你找到最有效的紓緩解答 ◆0-99歲都能用的簡易按摩法,在家就能按穴自療保健 ◆附贈急救穴位詳圖解、9大養生穴位詳圖解、全身經絡穴位分佈圖 中西醫聯手,正確經絡養生,才能達到保健功效! 跨界中西醫學,結合全台優秀中醫教戰經驗,以西醫理論剖析病症,搭配中醫經絡按摩、食療養生,徹底矯正錯誤醫學觀念,全盤解答你最想知道的經絡養生疑問: ◎常敲膽經可以瘦大腿,真的嗎? ◎足部按摩治百病,愈痛愈有效? ◎扭轉脖子,發出「喀、喀」聲是對的嗎? ◎挑按摩椅,愈貴愈好嗎? 3分鐘,急症病痛一按就通!81個穴位,DIY解決最常見45種困擾 保持經絡暢通,是中醫養生保健最高原則,因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3大救命穴位、中醫CPR,人人都該學的急救法 頭痛、落枕、生理痛……按一按,立即改善惱人症狀 抗失眠、解憂鬱,按對穴位找回好睡好心情 瘦小腹、消除熊貓眼,煥發青春好氣色 幫孩子長高、改善尿床,勤按穴位就有效 大忙人3分鐘通體舒暢按摩法 【好評推薦】 「熟知經絡走向和穴道位置,懂得巧妙推拿,是自我保健的最佳方法。」 ──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 董延齡 「書中教導的實用簡易穴位按摩,能激發經絡系統,提高免疫力,使讀者常保青春與健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 林昭庚 「本書匯集相當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及臨床經驗,兼具專業醫學知識與通俗實用性,內容深入淺出,是同類刊物書籍中罕見的用心佳作。」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孫茂峰 「本書簡單明白,讓初學或不懂中醫的人,快速了解經絡概念,短時間內就能DIY按穴自我保健。」 ──高雄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黃升騰

目錄

推薦序
◎董延齡 經絡按摩是自我保健的最佳方法
◎林昭庚 調養經絡,達到身心靈的健康平衡
◎孫茂峰 既科學又現代的經絡學說
◎黃升騰 初學者也能簡易按穴,防病治病

第一章 經絡暢通,病不上身
◎正確經絡養生
‧經絡穴位的原理 與腦神經反射有關
◎破解經絡養生10大迷思
◎按壓穴道到底幾次最好?
◎一定要學會的9大養生穴位
◎不用記穴位的一整天按摩法
‧大忙人3分鐘 通體舒暢的妙招
◎正確足部按摩,不應該痛得哇哇叫
‧足部按摩3大迷思
認識按摩的禁忌,才可安心享受
‧安全使用按摩椅

第二章 急症病痛一按就通
◎三大救命穴位,人人都該學的中醫CPR
‧中醫CPR——急掐臂前大筋
‧腦中風穴位按摩
◎按穴退燒自己來 
‧哪些人必須積極退燒?
◎5穴位減輕你的頭痛 
‧什麼是偏頭痛?
‧頭痛的危險訊號
◎穴道按摩消除眩暈
◎這樣做,落枕不再來 
‧治療落枕3原則
◎中暑不擔心 
‧中暑急救法
◎4穴道快速解經痛 
‧吃好、睡好、多運動,經期不再痛
◎按一按,降血壓

第三章 中西醫聯手,擊退惱人症狀
◎DIY按摩顧眼睛 
‧何時該看中醫眼科?
‧顧眼茶飲
◎緩解眼睛癢
‧居家療護法減緩眼睛癢
◎消暑醒腦 告別昏沉
‧消暑醒腦怎麼吃
◎保養呼吸道,止咳通鼻竅
◎簡單自療止肩頸痛
‧肩頸痠痛症狀 小心大問題 
◎化解腰痠背痛
‧如何拍打腰腎
◎強筋健骨 緩解關節炎
◎不吃藥,搞定腸胃病
‧5種要節制吃的食物
◎掌心不再汗涔涔
‧3個好習慣 助你減少手汗
◎手抖是怎麼回事?
◎告別汗皰疹
‧如何分辨汗皰疹與香港腳?
◎調養體質,緩解慢性蕁麻疹
‧1分鐘醫學教室——過敏
揮別全身乾燥,按摩促進津液分泌
◎快速消水腫秘訣 
‧哪些食物讓你浮腫?
◎按這些穴位,助你戒菸成功
‧試一試中藥茶飲
‧吃對了也能有效對抗菸癮 
◎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 
‧何時需要趕快就醫?
◎紓緩更年期煩惱的自然療法
‧解開更年期的迷思

第四章 按一按,好睡好心情
◎按一按,輕鬆抗失眠
‧學油畫、聽音樂,心情放鬆 不需再吃安眠藥
‧助長輩入眠處方
‧「床上功」5分鐘助你入眠
◎吃對食物,找回好睡眠
‧抗失眠食譜
◎中西醫解決6大夜晚困擾
‧心血管疾病
‧氣喘
‧腸胃道疾病
‧頻尿
‧痠痛
‧皮膚瘙癢
◎抗憂鬱 中醫也可以幫忙
◎7穴位助你平心靜氣

第五章 享瘦青春好氣色
◎向熊貓眼說bye bye
◎5分鐘瘦臉消暗沉
‧掃除暗沉,拉提臉部線條
‧雙下巴不再來 
◎5招養出一頭黑髮
◎隨時隨地瘦小腹
◎降低食慾,擺脫易胖宿命

第六章 按對穴位,養出健康孩子
◎嬰兒按摩,和baby的親密接觸
‧寶寶按摩動作
◎活絡經脈,改善小兒中耳積水 
‧小兒中耳積水的重要指標
◎孩子上小學還尿床,該怎麼辦? 
‧小心尿床合併其他疾病
◎每天每穴按30次,幫忙長高
◎安神通竅,11穴位改善過動

附錄 全家穴位按摩地圖

內文試閱

正確經絡養生


   「啪、啪、啪⋯⋯」天剛亮,公園裡傳出陣陣聲響,一群人專注地用手掌拍打全身,握拳敲擊手臂、雙腿,打得整身發熱,汗流浹背。

   滿街林立的SPA、按摩店打著經絡推拿的招牌,吸引久坐少動,常為痠痛所苦的上班族光顧,宣稱依循人體的經絡推壓揉按,可放鬆僵硬的肌肉,消除疼痛,甚至幫忙塑身、排毒、提升免疫力。

   近幾年,在台灣及大陸吹起一陣「經絡養生」風潮,多本教人DIY敲打經絡、按壓穴位的養生書佔據暢銷排行榜,訴求不必打針吃藥,只需每天10 ∼ 20 分鐘敲經按穴,就能一身無病、延年益壽,甚至解決困擾多數現代人的肥胖、痠痛、疲勞、失眠、便秘等健康問題。

   中醫門診也常碰到病人問,「醫生,聽說常敲大腿外側的膽經可以瘦大腿,真的嗎?」、「我三不五時頭痛,敲哪條經或按哪些穴位止痛?」而且不只病人,連醫院的護士同仁也問,是不是敲一敲經絡就會變瘦、變年輕?

   種種現象說明了台灣人追求健康品質的心願,但究竟敲打經絡、按壓穴位真能養生嗎?敲特定的經絡就能解決病痛?這種簡單易行的敲經按穴養生法適合每個人嗎?

經絡暢通,病不上身

   中醫有句話「不通則痛,不通則病。」就在說明經絡如果不通暢,疾病就會找上身。

   有別於西方醫學重視人體各器官,如心臟、肝臟、肺、胃等功能正常與否,中醫是從「經絡暢通」、「氣血平衡」來論斷健康。

   中醫講的「經絡」,不等同於西醫所指的血管、淋巴管等有形的通路,它是密密麻麻分布於全身、但肉眼看不見的一套網絡系統,由經脈及絡脈組成。經脈是直行身體的主幹,有12 條正經聯結成環狀系統,另外還有奇經八脈;絡脈則是橫行的支幹。經脈及絡脈彼此相互聯繫,形成「氣」(能量)、「血」(滋養物質)與各種津液循環的網絡,並聯絡著體表、四肢、與臟腑,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

   中醫認為,「經絡」如果暢通無阻,氣血得以順利運行全身,臟腑、皮肉筋骨、關節及其他組織可獲得滋養,身體便不會產生病痛;反之,如果因習慣不良,例如長期姿勢不正確造成肌肉僵硬,使經絡堵塞,氣血輸送受阻礙,累積一段時間後,先出現疼痛不適,更嚴重就形成疾病。

   因此,「保持經絡暢通」是中醫養生保健的最高原則,從古至今,不斷發展的各種治療保健方法,如針灸、氣功、太極、武術,及推拿、敲打、按穴位、刮痧、拔罐⋯⋯,無一不在促進經絡暢通。

   例如針灸,就是以針刺或火灸(燃燒艾草,以溫熱治療)刺激分布於經絡上的特定穴位,促進行氣,打通經絡,達到治療及保健效果,而從國內外研究歸結,針灸對控制、緩解各種疼痛,成效顯著,知名針灸醫師,長年從事針灸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說。

   至於自己按壓穴位,或拍打、按摩經絡,和針刺的道理相近,只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刺激經絡,達到一定程度的保健效果。

放鬆全身的活動最利經絡暢通

   疏通經絡的方法很多,但醫師專家一致認同,自己動比別人替你推拿按摩好,而且最好選擇有助放鬆的全身性活動。

   例如游泳,可訓練肌肉力量,讓全身關節維持最大的活動度,動久了,肌肉關節就會自然鬆開,氣血也就不易阻塞。而且,藉活動伸展某些部位的肌肉,那些地方的經絡同時也會被打通。

   練氣功是疏通經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同時修習「靜功」(如坐禪)和「動功」(如太極),配合細、慢、勻、長的呼吸吐納,達到定心、放鬆,同時活動身體的效果。

修習武術、太極導引多年,資深舞者,也是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認為,這些養生功法多數是圓的動作,活動全身的小肌肉、小關節,及各細微之處,真正從心和身「放鬆」,和西方舞蹈相比,較不容易造成身體傷害,「是從養生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的身體。」

   至於拍打按揉雖不像氣功、太極、游泳可以活動全身,不過「有動總是比較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認為,為了敲打按壓身體某些部位,必須彎腰或側身,也等於拉筋、伸展身體,做日常生活不常做的動作,「只要動起來,陽氣就充足,身體代謝也會變好。」

   按摩拍打全身,比只拍打某條經絡或某個部位好。陳萍和指出,我們身上12 條正經脈彼此相通,氣血行走全身,所以要以拍打按摩達到較好的保健效果,當然最好拍按全身。

   前總統府資政,享壽103 歲的陳立夫,養生長壽祕訣之一就是按摩全身。他每天早晨花40 分鐘一邊淋浴,一邊由眼部開始,然後太陽穴、耳朵、後腦、鼻、頸,一路按摩到腳心,每個部位按摩100 次,促進血液循環,40 年如一日。

敲經按穴前,先排除疾病

   對於沒有特定疾病,身體健康的人,想利用敲打按摩經絡、按壓穴位等方法保健,多數中醫師認為,只要不具侵入性,且避免過度用力拍擊按壓,試試無妨。但前提是,「先經過檢查診斷,排除疾病問題,再來DIY,」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副院長孫茂峰說。

   他舉例說,現代人常見的背痛,不見得單純是肌肉骨骼問題,有些是心、肝、膽的反射痛,如果沒有醫療診斷,一般人很難自己分辨。

   陳萍和也指出,任何疼痛不適或疾病都可能是複雜的原因導致,無法單從某一點論斷。

   他曾遇過下腹痛患者,看遍腎臟、胃腸及婦科,都找不到造成腹痛的確切原因,醫生開止痛藥給他吃,也不見效果,轉而尋求中醫。他依循經絡針刺幾個穴位之後,病人疼痛就消除了。

   但陳萍和強調,只幫這位病人扎針就能止痛解決問題,是因為先前已有多科的診斷,確定不是盲腸炎、子宮肌瘤、腎結石等諸多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疾病,才以針灸治療。如果沒有先診斷,狀況不明之下,只依經絡進行扎針推拿,或病人自己設法緩解,問題可能愈拖愈嚴重。

   並且敲經絡、按穴位只有助解決功能上的問題,至於器質上的改變,例如膽囊炎或膽結石引起疼痛,針灸某些穴位紓緩疼痛,但結石還是存在,並不會因為針灸而消失不見,陳萍和說。

   所以保險做法是,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病痛發生時,先經醫師診斷,排除重要器官問題,確定身體狀況穩定之後,再自我保健,才不至於疏忽延誤病情。一般因為姿勢不當、太過勞累,或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引起的疼痛不舒服,多半沒有大礙,靠自己拍拍揉揉,或按壓某幾個穴位,確實能獲得舒緩。

   不過,假使疼痛不適持續好幾天,甚至超過一星期,不論怎麼壓穴位、敲經絡、按摩推拿等都無法消除症狀。

5穴位減輕你的頭痛


  根據台北榮總和陽明醫學大學所做的調查推估,全台灣約有150萬名偏頭痛患者。

  引發頭痛的原因眾多,但專家認為,頭痛人數與日俱增,與現今生活壓力指數升高有關。疲勞、壓力逐日累積,從肌肉緊繃到關節錯位,甚至壓迫血管神經、影響血液循環,頭痛症狀宣告的是,身體已經透支的事實。

  有少部份的頭痛則是疾病引起,不可不慎,像是腦瘤、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有立即致命危險。尤其當頭痛出現與以往不同的變化時,要特別注意,如症狀加劇、頻率變高等,最好能儘速就醫。

  日常生活中,頭痛突然發作時,不妨試試按壓以下5個穴位,有助即時減輕疼痛,簡單又有效。

  ■後腦疼痛

   ‧風池穴:位於後頭部,微低頭,在枕骨下方,兩條大筋之間的明顯凹陷處。

  
  ■鼻子不通引起的頭痛

   ‧合谷穴:將食指與拇指合攏,虎口處肌肉最高處。

   ‧迎香穴:鼻翼外緣中點旁邊,鼻唇溝(法令紋)上。

  
  ■緊繃僵硬引起的頭痛

   ‧神門穴:仰掌,前臂掌側,腕橫紋之下,豌豆骨內側邊的凹陷處。

   ‧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左右兩耳尖連接線與頭部正中線的交會處,有一凹陷處。

提早吃藥,也能先發制「痛」
  
  有些女性在生理期接近時就會偏頭痛,除了按穴止痛外,醫師也建議可藉止痛藥及血管收縮劑緩解頭痛。此外,不防在未來的一個月內,持續服用女性荷爾蒙或口服避孕藥,穩定荷爾蒙濃度,降低頭痛再發作的機率。

   如果不想再經歷頭痛之苦,可在下次月經來之前,就先吃止痛藥和血管收縮劑預防,不要等頭痛到受不了才吃。

   研究發現,頭痛開始發作從腦膜血管傳入腦幹約需40分鐘,所以如果等疼痛傳入腦幹才吃藥止痛,效果很差,只能等疼痛自行緩解;但如果痛還沒傳到腦幹就先吃藥,就有機會先發制「痛」,讓它不作怪。

   飲食方面,多吃些能增加血清素的食物,可以帶來愉悅感,如雞肉、牛肉、深海魚、堅果、香蕉、菠菜、牛奶、碳水化合物(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蘇打餅乾,更符合健康原則)。

   但要避免吃太多含酪胺酸的食物,以免引起血管痙攣、頭痛發作。常見含酪胺酸的是「3C」食物:巧克力(chocolate)、乳酪(cheese)、柑橘(citrus,如橘子、柳丁、檸檬)。也要避免喝酒、經前忌吃冰冷食物。

   平日養成睡眠充足、適度運動的習慣,也能預防頭痛。洗完頭髮一定要吹乾,否則毛細孔大開,吹到冷風,血管收縮,也容易引起頭痛。

頭痛危險訊號

   不論成人或孩童,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就醫診治:

   1.近期內腦部曾經受傷。

   2.突發性的頭痛,而且非常劇烈。

   3.疼痛狀況與日俱增,逐漸加重。

   4.伴隨發燒、噁心、嘔吐。

   5.超過40歲才發生第一次頭痛。

   6.咳嗽、用力或打噴嚏時頭痛加劇。

   7.半夜痛醒,表示腦壓升高。

   8.合併神經方面症狀,比如手無力。

按這些穴位,助你戒菸成功


  戒過菸的人都曉得,戒菸最痛苦的部份要屬「尼古丁戒斷症候群」。

   癮君子由於長期接受尼古丁的毒害,腦中尼古丁接受器的數目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當要戒菸時,所有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尼古丁接受器得不到尼古丁,就會變得對尼古丁極度渴望。

   那時,戒菸的人會變得心情煩躁、易怒、嗜睡、精神不濟,大約在戒菸開始後的48~72小時達到高峰,很多人都是因為忍受不了這樣的痛苦而戒菸失敗。

   因此,戒菸若光靠意志力,大約只有3~5%的癮君子會成功,但如果輔以正確的戒菸藥品及方法,戒菸成功率將可提高至20~50%。

   除了西醫提供的口服藥物如戒必適,或是尼古丁替代療法如口嚼錠、吸入劑、貼片,中醫也能提供另一種選擇。

按一按,減低抽煙慾望

   中醫認為菸草屬性「溫燥」,長期吸菸易耗傷津液,出現口乾舌燥、咳嗽痰多等症狀,讓人處在虛性亢進的感覺,因此治療以針灸、穴位按摩為主,幫助菸癮者清熱化痰、寧心安神、宣降肺氣,逐漸擺脫戒斷症候群。

   在我們身體的穴位之中,還真的有一處穴位,就是被取名為「戒菸穴」,又稱「甜味穴」,據說是1981年由美國的歐姆斯醫師(James S. Olms)意外發現。

   按摩方式:菸癮者平時可以多按摩戒菸穴,或是從列缺穴往陽谿穴方向輕推。

   作用:可使菸癮者口水分泌增多,菸癮重的人,口中會有像金屬味的異味感,對菸癮輕的人,口中會產生甜味感,進而對菸味感到厭惡,因而不再有抽菸的慾望。

   穴道位置:

   1)戒菸穴:列缺穴與陽谿穴連線的中點。

   2)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相握,左手食指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右側亦然。

   3)陽谿穴:當手大拇指向上翹起,拇指下方腕橫紋前出現兩條筋,就在兩筋間的凹陷處。

你還可以按摩哪些穴道?

   1)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平時可多按壓,能改變菸癮者的嗅覺。

   2)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頂端,可緩解拿菸口慾。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威達建議,當想拿菸的時候,可以用慣用拿菸的那一隻手,輪流按壓另一手的合谷穴、戒菸穴、迎香穴及以下介紹的耳上穴位各3~5分鐘,能幫助克制菸癮。

   3)兩耳上的穴位:耳朵上有不少穴位有助於戒菸。

   神門穴心點可以穩定情緒、降低焦慮,甚至減緩發抖、失眠等身體不適。

   快活點(耳垂後方)有降低煩躁易怒感的作用,平時可多按摩。

   肺點支氣管點與我們的呼吸系統有關,可以治療戒菸引起的呼吸不暢、精神不振、哈欠連連,並增強、改善呼吸系統及肺部功能。

   皮質下區可增加腦內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腦內啡,緩解菸癮。

   內分泌穴區能使菸癮者討厭菸味。

吃對了也能有效對抗菸癮

   除了穴道按摩之外,菸癮者也要注意日常飲食。菸癮者多為火熱型體質,因此食物忌諱如燒烤油炸、核桃、麻油雞、咖哩等燥熱食物,生食、冰品、香蕉、豆芽、筊白筍等寒冷食物也不應多食,以免降低抵抗力,或是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想戒菸的人,一天可攝取一份平和食物如草莓、鳳梨、木瓜、茼蒿、馬鈴薯、地瓜等,一份溫暖食物如胡蘿蔔、南瓜、荔枝、芭樂、牛肉等,及三份涼潤食物如白蘿蔔、絲瓜、香菇、牛奶、蘋果、番茄等。

   多吃豆腐,或葡萄、蘋果、柳橙、花椰菜、小黃瓜打成的蔬果汁,可以加強尼古丁等菸癮物質的代謝;或是吃些柿餅、黑糖豆腐等鹼性食物,也能幫助吸菸的慾望逐漸降低。

   此外,想戒菸的人平時不妨搭配一些中藥材作為輔助,例如麥門冬、水梨、沙參、白木耳等,都能清心除煩、養陰清熱、潤肺化痰、健胃生津,尤其麥門冬可養陰潤肺,減緩菸草對肺部的傷害,煮成茶飲有幫助抑制菸癮的功效。

   百合可鎮定心神,人參溫潤補氣,除了增強抵抗力,改善疲勞,也能穩定情緒,菸癮重的人可加重人參的量。

試一試中藥茶飲

   中醫師提供幾帖茶飲,供戒菸者參考:

   ■取魚腥草一兩,地龍、遠志各5錢,藿香、薄荷、麥門冬、桑白皮、甘草各3錢,人參一錢。

   用500~2500cc水煎當茶喝,每日1次,連續服用一個月。一般10天後菸癮就會下降。

   ■百合潤肺茶:取珠貝及百合各5錢、黨參3錢,

   加1500cc的水浸泡半小時,之後以大火煮滾轉小火熬煮半小時,加入薄荷及菊花各1.5錢,燜約5分鐘,過濾後加入果糖或紅糖適量即可。

   容易胃痛的人可以紅糖調味,容易便秘的,可以加決明子3~5錢。

延伸內容

經絡按摩是自我保健的最佳方法


◎文/董延齡(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
  
  經絡是中醫典籍中,保健、診斷和治病時獨特的內涵,古代的醫學家說:「治病不明經絡,開口動手即錯!」

  的確,中醫在診斷時常對病人說:「你的病在某經,或你的病是某經病。」在處方用藥時,常說:「某藥入某經。」尤其在針灸、推拿、按摩時,更重視經絡的走向和穴道的部位。

  經是人體直向的能量傳輸路線,絡是橫向聯繫經的支線。中醫臨床治病,因有經絡觀念,常常利用科學上的歸納法,把很複雜的病,歸納成一些簡單的屬性,化繁為簡,即可依法施治,用藥時即可藥到病除,用針時即可針到病除,推拿、按摩時即可立即緩解,這就是中醫治病雖無繁複的檢查手續、先進的科學儀器,也能治療大病、重病或複雜病的道理。

  經絡學說,以前西方醫學認為是無稽之談,但自網際網路發明後,很多科學家利用網路原理證實經絡的存在,才揭開中醫經絡的神秘面紗。

  自從20世紀後期,由於多種原因,人類生活的內涵隨著科學的進步大幅改變,各種慢性病和生活習慣病,困擾著大部分中、老年人,造成70%以上的亞健康人,此類病人往往表面上看似健康,實則自覺或經過檢查,常有一種或多種不同的慢性病(潛伏性疾病),此類疾病吃藥、打針不見得能解決問題,且往往因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長期服用而引起其他疾病,這就是為什麼當今醫生愈多、醫院愈多、病人也愈多的主要原因。

  俗語說:「治病不如防病。」如自己或家人懂得利用經絡原理,在疾病未形成前,便以適當的手法,加以指壓、按摩,使經絡暢通,即可立即感到全身舒暢,達到防患於未然的效果。

  凡研究針灸的人都知道,明代有個針灸學者馬丹陽,發明了「天星十二穴」,他利用全身十二個穴道,巧妙的搭配和組合,可以治療全身的很多疾病。

  筆者個人在40餘年的行醫經驗中,也利用針灸穴位急救過很多危急病人。

  因此,熟知經絡走向和穴道位置,懂得如何巧妙運用,不但是針灸界人士必具的知識,更是推拿、按摩者,自我保健的最佳方法。

  《康健雜誌》近年來出版很多國民保健專著,如《國寶中醫養生智慧》、《生出優秀寶寶》等,對國人健康貢獻良多,近又動員社內多名醫藥記者採訪國內對經絡有研究的學者專家,聯合撰成《經絡養生除病痛》一書,獻給國人,付梓在即,爰綴上文,以為推薦。

調養經絡,達到身心靈的健康平衡


◎文/林昭庚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

   人們自古便希望健康,更渴望長壽,一個人身體要健康,第一個要有規律的生活,第二個要有適當的運動,第三個要有均衡的營養,第四個同時要修身養性,讓自己能夠有一個快樂的人生觀。綜觀現代社會,雖然有進步的科技、發達的醫藥,帶給人們舒適的生活,但卻造成污染的環境,使人們生活品質日益惡化,罹患文明病及退化性疾病年齡層亦逐年降低。

  「經絡養生除病痛」乙書乃是由康健記者群採訪撰寫整理而成,書中強調實用的簡易穴位按摩,民眾在家就能按穴自療保健,亦融合中西醫觀點,以經絡穴位按摩、食補、藥方等中醫療法,輔以西醫理論,全方位舒緩現代人常見惱人疾病,讀者可藉由簡易之穴位按摩,激發經絡系統,提高免疫力,進而常保青春與健康。

  《靈樞‧海論》曾提到:「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說明經絡在體內屬絡五臟六腑,在體外遍及全身,舉凡頭面軀幹,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及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間,通上徹下無所不至,負起溝通上下內外的聯繫工作。

  「經絡」是人體內經脈與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的意思,是經絡系統的主幹,大多循行於人體的深部;「絡」有網絡的意思,是經的分支,猶如網絡一般聯絡全身;經絡是人體氣血,津液運行的通路,能溝通和聯繫人體臟腑、孔竅、皮毛、筋肉、骨骼等器官組織,而且能緊密地聯結成為統一的整體,人體內從臟腑以至體表的皮膚、肌肉、筋骨等組織器官,經絡無不縱橫貫穿其間。

  而中醫養生的原理是從人之整體出發,透過局部分析人體各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協作,注意人體整個系統的陰陽氣血失調情況,並從協調整體陰陽氣血及臟腑的平衡出發,扶正祛邪,阻斷病變在臟腑間相互傳變所造成的連鎖反應,從而通過整體的治療效應,達到消除病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此本經絡養生書籍誠為坊間不可多得養生保健書籍,時值本書出版之際,特為文推薦。

既科學又現代的經絡學說


◎文/孫茂峰(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經絡學說」是傳統中醫相當獨特、而指導臨床醫療實踐數千年的一套理論體系。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中通人事」(語出《易經》),透過對自然界耐心細微的觀察,從而建立一套類似現代醫學中,神經及血管網絡的無形而但綿密的聯絡系統理論。

  簡而言之,古代的醫學家認為人體存在一組密佈的網狀結構,它們扮演的角色是:(一)連通人體各個部位;(二)提供氣血運行的「管道」;(三)反應內部五臟六腑的病徵至體表;(四)將治療(尤其是「外治法」——如針、灸、推拿等)效應傳導到內部五臟六腑,調節其失衡的狀態。

  1950年代,日本學者長濱善夫及丸山昌郎在進行針刺治療一位視神經萎縮的病患時,偶然發現這位病人出現非常明顯的感覺傳導現象,而感覺傳導的路徑不但不同於神經與血管的分佈,反而大部份吻合古代醫書所記載的經絡循行路線。這樣的「循經感傳」現象,開啟了現代醫學採用物理方法(如聲、光、電等)進一步探究「經絡」的先河,也讓「經絡」的概念,透過科學的省思,被賦予時代的意義,並進入現代人類生活。

  中醫認為經絡系統中的氣血運行如果出現阻滯,則人體此一小宇宙將喪失平衡狀態,進一步可能衍生各式各樣的疾病。因此,經絡的「調整」或透過經絡此一媒介的養生保健方法正方興未艾。

  本書的編輯群博覽群籍,且深思好問,採用相當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及臨床經驗。內容深入淺出,雖為傳統醫學內涵,但未脫離科學與實證的本質,兼具專業知識與通俗實用性,是同類刊物書籍中罕見的用心佳作,故樂為之薦。

初學者也能簡易按穴,防病治病


◎文/黃升騰(高雄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康健雜誌》所出版《經絡養生除病痛》一書,共分六個章節。文中介紹中醫理論經絡學說,來做養生保健的工作,讓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DIY,達到自我保健,享受青春美麗。

  全書教導讀者利用穴位按摩,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第三章節剖析中西醫聯手,能更有效地預防保健各種臨床上常見的問題,如過敏體質、酸痛問題、戒菸、女性泌尿道感染等,透過中西醫理論,共同處理這些惱人困擾。此外,第六章節也介紹小朋友的穴位按摩,幫助父母解決問題,養出健康的下一代。

   綜觀《康健雜誌》推出的《經絡養生除病痛》一書,簡單明白,讓初學或不懂中醫的人,了解經絡概念,在穴位按摩實務操作上,容易上手,駕輕就熟,運用自如。好書出版,本人樂於並鄭重推薦給讀者大眾。

作者資料

曾慧雯

政大新聞系畢。曾獲吳舜文新聞獎。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現為康健雜誌記者

林貞岑

康健雜誌主編,著有《健康開運你的家》、《愛肝好生活》、《國寶中醫養生智慧》、《女中醫才知道的青春祕方》。

基本資料

作者:曾慧雯林貞岑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3-03-27 ISBN:9789862416815 城邦書號:A1600373 規格:平裝 / 彩色 / 22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