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本書為《到底要吃什麼?》全新譯本
◆餐飲界權威「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Foundation)飲食寫作類得獎著作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
◆《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眾多媒體好評推薦
在飲食工業浩劫下,我們是會走路的玉米?喝的都是石油?
你每日不自覺吃下的食物,真相可能令人戰慄!
我們所倚賴的工業社會,正是讓人類生病的飲食源頭!
美國飲食界的良心與革命者麥可.波倫
揭開餐桌上的陷阱,追索每日的飲食選擇,
如何決定你與世界的未來!
吃,還是不吃?這是21世紀雜食性動物的兩難。
肉食動物吃肉,草食性動物吃草,而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到底要吃什麼?
要選擇有機蘋果還是傳統蘋果?該購買野生魚還是養殖魚?
該吃低卡布丁或代糖餅乾嗎?封殺澱粉類食物的減肥法到底對不對?
人類透過飲食,將自然轉化為文化,將自然界的物質轉化成我們的身體與心智,也讓自身與萬物共享一切關連。數百萬年來,人類已把對食物的嘗試,融合成一套套飲食禁忌、儀式和食譜,讓我們避開有害的食物,攝取有益的食物,免去雜食者進食上的難題。
然而,20世紀後半,在工業化食品和不成熟營養學的推波助瀾下,人類創造了新的食物鏈。餐桌上的食物與它的源頭越離越遠,而人類則萎縮在工業化食物鏈的末端,喪失與自然之間的原始記憶,更無從判斷哪些食物該吃,重新面對雜食者的難題。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它是一本關於飲食樂趣的書,越了解飲食,才能越享受飲食。劃時代飲食意識覺醒之書──是寫實、深入的關鍵報告,也是無比豐美的飲食寫作
為現代人面對的飲食難題,提出最鏗鏘有力的建言!
作者資料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
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著作屢獲《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評選年度好書,也是「詹姆斯.比爾德獎」得獎作者。目前於哈佛大學教授寫作,也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傳授新聞學。因開設創新課程、實驗性專題及計畫而成為Knight Professor。 波倫長期關注食物議題,企圖在工業社會與田園自然中尋求協調。他在代表作《雜食者的兩難》中實地走訪玉米田、工廠牧場、有機農莊與食品加工廠,追索現代飲食如何成為人類疾病的來源。在《烹》中一探烹飪如何為人類溝通往來,將自然物質轉化為滋養,為人類文明提供根基。 《時代雜誌》於2010年將波倫列為全球百大影響人物,更於2013年評選他為「食物之神」,以表彰他對飲食文化的卓越貢獻。《華盛頓郵報》盛讚他的寫作:「或許只有麥可.波倫能夠調合如此多種飲食運動、哲學與研究文獻,轉化成這般意義明晰且發人深省的訊息,旁徵博引又綱舉目張。」 融和了科學文獻、人文思索、親身體驗,並以清晰的筆法寫作,是他的一貫特色,即使主題從飲食書寫移轉到藥物科學史,此一基調仍未改變。《改變你的心智》甫上市便引起熱烈討論,並榮獲《紐約時報》2018年十大好書。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