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子思維:失敗的科學,從錯誤中升級的成功必修課
- 作者:馬修.席德(Matthew Syed)
-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 出版日期:2025-11-26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79折 379元
-
書虫VIP價:379元,贈紅利1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60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
飆股女王林恩如 超簡單趨勢波段投資法:不用盯盤,靠1條均線找到200%飆股!(首刷附贈飆股女王交易日誌+必備軟體試用序號)
-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教學人生(人文企管講師楊田林老師40年教學經驗總整理,《教學基本功》+《教學心法》,套組不單售)
-
六頂思考帽 (全新修訂版):思考大師狄波諾改變全世界的創新思維工具
-
川普:交易的藝術
-
台灣AI大未來:解析最新的AI趨勢、台灣情勢、企業布局與個人發展
-
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
-
AI時代的提問力 Prompt Literacy:精準提問、正確下指令,善用AI的最大潛力!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新完整譯本)【暢銷紀念版】
-
閱讀複利:從《與成功有約》、《致富心態》到《原子習慣》,每天15分鐘用小習慣滾出大成就
內容簡介
成功,從打開你的黑盒子開始!
Google、F1、Dyson、奧運冠軍──
他們之所以卓越,不在於零失誤
而是因為擁有一套從錯誤中進化的系統
牛津冠軍作家馬修‧席德
帶你破解「失敗的科學」,揭開成功背後的真相
★ 著書全球暢銷逾200萬冊!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馬修‧席德代表作
★ Amazon商業現象級暢銷書
★ 上萬Goodreads讀者好評,《經濟學人》盛讚推薦
飛機失事後會找黑盒子檢討錯誤,讓下次飛行更安全;人生也一樣,我們需要自己的「黑盒子」,誠實記錄失敗、反思錯誤,讓未來不斷升級。
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冠軍作家席德,實際走訪醫療、航空、企業與運動領域,揭開「失敗的科學」──從人性盲點到決策陷阱,帶你看見成功背後最被忽略的真相。集結心理學、經濟學與商業理論的多元觀點,透過各行各業的精彩案例,深入剖析如何把失敗轉化為進步與創新。
當我們願意打開人生的黑盒子,承認錯誤並修正方向,失敗就不再是絆腳石,而是通往成功的關鍵必修課。
一本讓你不再懼怕失敗的書
當信念被挑戰時,「認知失調」會讓人陷入自我欺騙。
承認錯誤需要勇氣,但否認錯誤要付出更高代價。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直面錯誤、即刻修正。
本書透過醫療、司法、科技與運動等領域的真實案例,說明所有進步,皆源於對失敗的誠實面對。
席德以犀利又溫暖的筆觸,道破「刻意練習」的核心真相──
成功者從來不是完美無缺的人,而是不斷修正自己的人。
顛覆對失敗的想像,重新理解錯誤的價值
本書將讓你跳脫一錯再錯的思維迴圈:
● 如何建立一套系統,讓自己持續從錯誤中進化?
● 為什麼越怕衝突與批評的團隊,越容易失去創意?
● 如何有效「管理錯誤」,用正確心態化挫折為動力?
● 為何我們寧願否認錯誤?
● 醫界菁英雲集,為何醫療疏失仍高於車禍?
「黑盒子思維」是一種突破性的進步哲學。
正如航空業的世紀改革,更安全的飛行來自對失敗的徹底剖析;
人生與事業的成長,也必須以錯誤為基礎,一次次重啟、修正與升級。
作者憑學識和實地走訪的精神,將跨學科的知識,用精彩的故事串接成獨到的黑盒子思維。他訪問一流企業與各行各業頂尖高手,挖掘最珍貴的一手資料,揭開各行業最珍貴的「黑盒子」祕密。
本書問世十年,持續熱銷不墜,其開創性的觀念近年在日本與中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思維革命。讀者持續在網路上分享其獨特觀點。至今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影響全球無數頂尖人才與企業,帶給人們最深刻的體悟──真正的成功,不在於不犯錯,而在於不畏錯。
目錄
第一部 失敗的邏輯
不去面對的失敗,會以更慘痛的代價重演。
重新定義失敗,才能真正創造成功。
第一章 一去不回的小手術
第二章 聯合航空一七三號空難
第三章 成功的矛盾
第二部 認知失調
人類否認失敗的傾向,其實遠遠超過常理。
而這又將如何影響司法體系?
第四章 錯誤的判決
第五章 思想的扭曲
第六章 刑事司法的改革
第三部 正視複雜性
許多策略與計畫之所以失敗,
是因為忽略了關鍵重點:人類社會的複雜。
第七章 噴嘴悖論
第八章 被恐嚇,就會從善?
第四部 小進步與大躍進
失敗可帶來的成長有兩種,
可以累積的小進步,和驚人的破壞式創新。
第九章 邊際效益
第十章 失敗如何推動創新
第五部 責怪遊戲
找替罪羊的文化,早已深深烙印在教育、企業與科學界,
而這又會如何影響進步?
第十一章 利比亞阿拉伯航空一一四號班機
第十二章 第二受害者
第六部 建立成長文化
從固定心態到成長心態,持續從失敗中進步,
每個人都有機會樹立這樣的文化。
第十三章 貝克漢效應
第十四章 重新定義失敗
結語 綜觀大局
致謝
參考資料
內文試閱
──節錄自第一章〈一去不回的小手術〉
這是一本關於「成功如何發生」的書。接下來的篇章裡,我們將探訪一些全球最具開創性與創新精神的組織,包括谷歌(Google)、天空車隊(Team Sky)、皮克斯(Pixar)、梅賽德斯一級方程式車隊(Mercedes Formula One team),以及籃球巨星喬丹(Michael Jordan)、發明家戴森(James Dyson)、足球明星貝克漢(David Beckham)等傑出人物。
「進步」在人類歷史的過去兩千年裡,特別是在近兩個半世紀,成為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這不只在於偉大的企業或傳奇的體育隊伍,也可在科學、科技與經濟發展上窺其一二。從大方向的突破到小層面的改善,這些變化幾乎改寫了人類生活的每個層面。
接下來的故事裡,我們將試著把這些線索串聯起來,深入去理解無論是在商業、政治,還是在我們個人的生活中,人類學習、創新與發揮創造力的內在機制。而我們將發現,在所有情境裡,成功的關鍵往往取決於我們如何回應失敗。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卻往往跟直覺相反。
失敗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現實:可能是社區球賽的敗北,工作面試的失常,或考試的失利。但有時失敗會更加嚴重,特別是對於像醫生,以及其他處於高風險產業的工作者來說,失誤可能帶來致命後果。
正因如此,若想深入探究成功與失敗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最有力的切入方式,就是對比當今世上最重要的兩個高風險產業:醫療與航空。正如後文將會看到,這兩個領域在心理學、文化與制度變革上有顯著差異,但最根本的差異,則來自於他們對待「失敗」的態度截然不同。
在航空產業,這種態度格外鮮明,也相當獨特。每架飛機都配備了兩個幾乎摧毀不了的「黑盒子」,其中一個負責記錄發送至機上電子系統的指令,另一個則錄下駕駛艙內的對話與聲音。一旦發生事故,便會打開這些黑盒子,完整分析數據,徹底挖掘事故原因。藉由這套機制,航空產業得以調整操作流程,確保同樣的錯誤不會再重演。
航空業正是透過這套方法,創下了令人驚豔的安全紀錄。早在一九一二年,十四名美國陸軍飛行員中,就有八位死於墜機,死亡率超過一半。在早期的軍事飛行學校,死亡率曾一度接近二五%。在那個年代,這似乎不讓人意外,畢竟,要把沉重的木頭與金屬高速送上天空,本身就是極度危險的事。
然而,今日的情況早已大不相同。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計,二○一三年全球共計有三千六百四十萬次商業航班,載運超過三十億名乘客,死亡人數僅二百一十人。以西方製造的噴射客機來說,每一百萬次航班僅發生○.四一起事故,也就是每兩百四十萬次飛行才發生一次事故。
不過到了二○一四年,死亡人數增加至六百四十一人,部分原因來自馬來西亞航空三七○號班機失事,單次事故便造成兩百三十九人罹難。多數調查人員認為,這起事件並非一般傳統的事故,而是蓄意策畫的破壞行動。本書出版時,搜尋黑盒子的行動仍在持續。不過,即便將這起事件納入統計,二○一四年每百萬次起飛的噴射客機事故率,依然降至歷史新低,僅○.二三。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會員中,有許多航空公司都擁有健全的制度,讓他們得以從錯誤中學習,事故率更是低至○.一二(平均每八百三十萬次起飛才發生一次事故)。
航空產業面對的安全問題五花八門,幾乎每週都會出現新的挑戰。二○一五年三月,德國之翼(Germanwings)班機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墜毀。這起空難將飛行員心理健康議題推上檯面。業界專家普遍認知,任何時刻都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狀況,導致事故發生率上升,甚至可能劇烈攀升。但他們也承諾,每當發生不幸事件時,都會竭盡所能從錯誤中學習,確保同樣的失敗不會再次重演。畢竟,這正是航空安全的核心精神。
延伸內容
【國際名人齊讚】
「馬修‧席德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聲,呼籲我們重新定義失敗。失敗不該成為恥辱與汙名,他解釋,失敗反而可能帶來興奮與啟發,是成功配方裡不可或缺的要素。書中充滿精心鋪陳的故事,搭配犀利入微的科學洞見。讀完《黑盒子思維》,你將徹底改變對「失敗」的看法。」
──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後悔的力量》(The Power of Regret)作者
「深刻又充滿趣味。」
──丹‧艾瑞利(Dan Ariely),《誤信》(Misbelief)作者
「這是我半年來讀過最重要的一本書。」
──彼得‧奧爾薩格(Peter Orszag),《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經濟學家
「題材引人入勝,席德的文筆更是耀眼。」
──歐文‧斯洛特(Owen Slot),《倫敦時報》(The Times London)記者
「馬修‧席德寫的東西,每一字都值得一讀。」
──琳恩‧楚絲(Lynn Truss),《吃、射、離開》(Eat, Shoots & Leaves)作者
作者資料
馬修‧席德(Matthew Syed)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冠軍作者、全球高效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聚焦在這個複雜又快速變動的世界,人類如何突破自我。他廣泛取材於運動、商業、教育與政治,透過大量案例與真實故事,揭開成功背後的真相──若不願從錯誤中學習,我們將無法真正成長。 他畢業於牛津大學,主修哲學、政治與經濟學(他們最知名的PPE學位),並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在成為作家與評論家之前,他曾是英國桌球國手,連續十年排名全英第一,更兩度代表國家參加奧運。如今,他是《泰晤士報》多次獲獎的記者、備受讚譽的演說家,更是電視與廣播的常客。他已出版多本暢銷書,包括《叛逆者團隊》、《練習的力量》、《你很棒》(暫譯)等。 目前與妻子及兩個孩子,定居倫敦。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