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周年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華文文學 > 報導文學
跳舞的熊(二版)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哪裡有人懷念威權牢籠,哪裡就有跳舞的熊 描寫民主轉型與自由之路為何艱難的非虛構寫作經典 這個故事似乎是關於熊,但也是關於我們 ●一部關於被解放的熊,以及轉型之國人們的生命故事 「跳舞的熊」是吉普賽人延續數百年的傳統。馴熊師在小熊幾個月大時,就把熊從媽媽身邊帶走、釘上鼻環,並訓練小熊跳舞與各種把戲。接著,熊與馴熊師就成為生命共同體,吃、喝、生活、工作……無時無刻都一起度過。 在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後,境內的吉普賽馴熊師和跳舞熊不再合法。而這正是本書的起點:作者沙博爾夫斯基以生動幽默又令人心碎的筆觸,講述歐盟最後的跳舞熊如何被解放,以及牠們被安置到保護園區的種種境況。透過這些跳舞熊,他認知到如1989年開始民主化的波蘭,也在經歷一場持續不斷的自由實驗;他以招車或租車的方式,在古巴、科索沃、烏克蘭、愛沙尼亞、塞爾維亞等「自由實驗室」縱橫,看見這些前共產世界國家的人們,在轉型之後,哪些部分獲得了解放,又在什麼地方感到迷惘與適應不良。 沙博爾夫斯基是天生說故事的能手,他以熊的境況譬喻人的境況:自由不是一種不經學習就能運用自如的狀態,往往充滿了艱辛與挫折。人們已經想好,要為自由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了嗎? 對熊來說,自由造成的衝擊如此強烈,不能讓牠們從籠子裡出來後,就直接進入森林。 得給牠們幾天的時間適應。 自由是新的挑戰。 新的聲音。 新的氣味。 新的食物。 自由是一場巨大的冒險。 ★全新劇場改編製作中 ★誠品、博客來、BIOS Monthly等多家臺灣通路與媒體當月選書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目錄

故事地圖 第一部 一 愛 二 自由 三 談判 四 歷史 五 本能 六 冬眠 七 送獅子到非洲 八 閹割 九 跳舞的熊 十 尾聲 第二部 一 愛 二 自由 三 談判 四 歷史 五 本能 六 冬眠 七 送獅子到非洲 八 閹割 九 跳舞的熊 【解說】那些熊教我們的事——在轉型正義的同時,看見轉型不易◎林蔚昀 中波英名詞對照表

內文試閱

1. 有著一頭亂髮和瘋狂眼神的那人不是憑空出現的。他們之前就認識他了。他有時候會告訴他們,他們有多偉大,並且叫他們回歸到自己的根源;如果有必要,他會穿插一段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十分吸引人的陰謀論。即使那是關於外星人的。他這麼做是為了招攬注意,以及引起恐懼。因為他注意到,如果他挑起人們的恐懼,他們就會更專注地聆聽他。 他們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習慣了他有時會一臉嚴肅地說其實聽起來很好笑的話。有時他會在政壇的邊緣游移,有時較接近主流,但一般來說,他們把他當作無傷大雅的怪胎。 直到某一天,他們驚訝地揉了揉眼。因為那有著一頭亂髮、預言外星啟示錄將降臨的人,竟然要上場爭奪那最高的位置。再一次,就像之前一樣,他稍微挑起人們的恐懼——難民,戰爭,外星人(老實說,他說什麼都沒差),稍微給他們的國族自我意識打氣,稍微——看在所謂的菁英眼中——讓自己看起來像個蠢蛋。但是他做出了許多承諾。主要的承諾是:他會讓時光倒流,一切都會像以前一樣,也就是,比現在好。 然後他贏了。 你們都很清楚,這件事是在哪裡發生的,對不對?沒錯,你們猜對了。在我們這裡,在共產後的中歐和東歐,在轉型之國。 2. 轉型之國是一道岩漿,它是從那座名叫「蘇聯及其衛星國」的火山中流出來的。不久之後,這座火山就爆發了,然後消失無蹤。岩漿裡的國家之前就存在了——畢竟,波蘭、塞爾維亞、匈牙利和捷克都是非常古老的國族。但自從二次大戰後,我們就被凍結在這裡,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雅爾達達成的協議,把我們留在了暗黑力量的那一邊。 在蘇聯的掌控下。 第一批岩漿,是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當波蘭有了第一次(幾乎)自由的選舉時流出來的。 然後柏林圍牆也倒了。這時,岩漿就開始盡情流淌。 沒多久,蘇聯垮了,雅爾達協議建立起來的秩序也跟著垮了。 我們成了自由的人。波蘭人、塞爾維亞人、匈牙利人,還有愛沙尼亞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保加利亞人、吉爾吉斯人、塔吉克人、哈薩克人。世界上有一大群人獲得自由,但他們並沒有準備好要迎接這自由。在極端的案例中——他們根本沒料到會獲得自由,也不想要自由。 有一大群人必須解凍,並快速學會,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還有要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歸屬。簡言之——他們必須學會什麼是自由,以及如何運用這自由。

延伸內容

「和許多克服萬難、最後卻仍獲得成功的光明勵志轉型正義故事比起來,《跳舞的熊》裡面滿滿都是不快樂、不勵志、甚至很魯蛇的『轉型不易』故事。它們也許無法像燈塔一樣指引我們方向,但可以讓我們看到:我們不孤單,不是只有我們過得很慘。如果我們尚且無法解決某些問題,不是因為我們很糟,而是這件事本來就很難。」 ──林蔚昀,作家、本書譯者 「融合了大膽的新聞報導及更為大膽的預言故事,沙博爾夫斯基既幽默又努力不懈地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渴望、而非只是單純地期待自由。」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多倫多大學烏克蘭研究基金會歐洲現代史講座教授 「響噹噹的報導文學,生動巧妙且從不沉悶,宛如米蘭.昆德拉版本的《與狼共舞》。」 ──提摩西.賈頓艾許(Timothy Garton Ash),查理曼獎章得主 「天生說書人,沙博爾夫斯基對後共產世界的報導讀來就像童話故事,帶有現實的惡臭。荒謬、黑色幽默、富有同情心,一本文學瑰寶。」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著名媒體人、作家 「這是一本動物的真理之書,包括人類在內。」 ──阿里.夏皮羅(Ari Shapiro),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不僅挑戰了線性敘事,也挑戰了從不自由到自由間政治發展的簡單線性邏輯。」──彼得.波莫蘭契夫(Peter Pomerantsev),專業書評家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懷念蘇聯共產主義消失後逝去的生活方式?沙博爾夫斯基的寓言幽默諷刺,有時甚至是黑暗,但對作為主體的人類和動物總是充滿了理解與同情。」 ──奧蘭多.菲格斯(Orlando Figes),倫敦大學教授

作者資料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

天生的故事人,波蘭最優秀的報導文學作家之一。第一位訪問到翁山蘇姬的西方媒體人。畢業於華沙大學新聞系與政治學系,在業內素以簡潔靈動的語言運用而聞名。他關於歐盟非法移民的報導曾獲「歐洲議會新聞獎」,而他報導土耳其「榮譽殺人」現象的《來自杏城的刺客》則榮獲波蘭最重要的文學獎「尼刻獎」提名。 沙博爾夫斯基長期關注威權轉型與人權議題,他描繪中東歐國家從共產鐵幕轉型到民主自由的名著《跳舞的熊》在全球激起廣泛迴響,並獲評論家譽為「宛如米蘭.昆德拉版本的《與狼共舞》」。 2021年,沙博爾夫斯基再以《獨裁者的廚師》探討自由與獨裁的課題。他用獨裁者身邊的廚師為視角,以飲食與餵養作喻,剖析獨裁者的為人與權力的誘惑。該書亦獲世界美食家圖書獎。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是他剖析俄羅斯政治與歷史的最新力作。

基本資料

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 譯者:林蔚昀 出版社:衛城出版 書系:Beyond 出版日期:2025-09-10 ISBN:9786267645888 城邦書號:A1690188 規格:平裝 / 黑白 / 35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