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傳記
你不知道的楊家將:史上最剽悍的英雄家族傳奇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你不知道的楊家將:史上最剽悍的英雄家族傳奇

  • 作者:梅毅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2-07-05
  •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適讀年齡:16歲以上 重塑楊家將英雄家族榮光,再現忠烈勇者真實樣貌 威震朔方大無畏的楊業,創造足以撼動軍事史的奇蹟。智略有謀的楊延昭,承襲父親楊業忠勇之心。第三代楊文廣集楊家之大成,青年時代即得到范仲淹的賞識。而在戲劇、小說中大家所熟知的佘太君、穆桂英是否又真有其人? 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一群令人敬佩的曠世英雄 「楊家將」的故事自古以來膾炙人口,卻少有一部專門從歷史角度解讀楊家將的著作。翻開史書,還原歷史,復活英雄,楊家將的歷史,有哪些的細節比文藝作品和戲劇表演還要撲朔迷離、撼動心靈?作者以旁徵博引翔實的歷史資料和多幅歷史圖片,撥開文藝作品的層層迷霧,以民間傳説、演義故事、戲曲評書、為切入點,層層發掘、還原真實的楊家將。 透過北宋楊業一家世代抗遼的忠勇事蹟,鞭撻破壞抗戰事業的賣國投敵行為,為我們再現一個愛國家族的興衰史。 ◎楊家將祖孫三代,履歷戰功,為何各朝史料鮮有記述? ◎老英雄楊業究竟因何而死,潘仁美是否真的是幕後黑手? ◎威名赫赫的楊六郎楊延昭兄弟排名竟然不是第六? ◎楊門女將、巾幗英雄是否真的掛帥出征、保疆戍土? ◎歷史上有哪些細節更撲朔迷離、撼人心魄? ◎楊家將的榮光下,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血淚人生? 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的故事,以小説、戲劇、評書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除了講述史書上記載的有關楊家將外,更多從作家的角度看人性、看文化上的楊家將。用深入人心的英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忠」、「義」、「愛國為民」、「英雄精神」。作者對楊家將的英雄慷慨就義、從容赴死的忠義精神給予了高度讚譽,同時也是對中國人傳承幾千年的愛國主義情感的竭力謳歌。 【目錄】 ◎﹝引 子﹞.亂世盡顯英雄膽 ◎﹝第一章﹞.威震朔方「楊無敵」 ◎﹝第二章﹞.英雄夢斷陳家谷 ◎﹝第三章﹞.千古奇冤說潘美 ◎﹝第四章﹞.威震「三關」楊六郎 ◎﹝第五章﹞.將門出將皆英雄 ◎﹝第六章﹞.「楊門女將」真亦幻 ◎﹝附錄﹞

目錄

◎引  子 亂世盡顯英雄膽

◎第一章 威震朔方「楊無敵」
◎第二章 英雄夢斷陳家谷
◎第三章 千古奇冤說潘美
◎第四章 威震「三關」楊六郎
◎第五章 將門出將皆英雄
◎第六章 「楊門女將」真亦幻

◎附錄

內文試閱

  雍熙北伐初期,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勢如破竹,短短四十多天內,接連攻克遼國重鎮雲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山西朔州)、寰州(今朔州馬邑)、應州(今山西應縣)等四州土地。代北居民踴躍響應宋軍,或派子弟做嚮導,或持兵仗跟隨宋軍征戰,或夜襲遼軍斬首來獻,突厥、吐谷渾 等部落也紛紛來投,嚇得遼國各地官員心膽皆碎,投降的不少。

  當時遼國蕭太后得知消息後,不敢怠慢,馬上派出遼國冀州刺史大鵬翼率三萬遼國騎兵向軍都山進發。大鵬翼,是被遼國滅亡的渤海國的皇族。狀貌雄偉,作戰勇健,在遼軍中聲名甚高。

  楊業得知這三萬遼國勁旅到來,決定先消滅掉這支有野戰能力的遼國生力軍。於是,他帶著兒子楊延昭、楊延玉,馬不停蹄前往飛狐口。當時,勇力絕倫的大鵬翼正和田重進激戰,殺得宋軍節節敗退。危急之時,楊業率一哨宋軍及時趕到。楊氏父子加入戰陣後,老英雄名頭太大,宋軍士氣大振,而本來打得不錯正占上風的遼軍,一看到「楊」字旗幟,頓時喪膽,個個心生畏懼。很快,遼兵抵擋不住,登時大敗,大鵬翼那個氣啊——手下兵將剛才還打得好好的,怎麼一看到宋朝「楊」字大旗,那麼多人就調頭反走呢?生氣之餘,大鵬翼開始掄刀,親自斬殺後退的遼兵數名,阻止軍隊潰退。兵敗如山倒,大鵬翼哪裡止得住。

  馳騁之間,楊業看得仔細,他遠遠看到一名身材偉岸的遼國大將正在馬上拿刀阻嚇、砍殺遼國退兵,於是,搭箭在弦,嗖的一聲,一箭插肩,大鵬翼應聲落馬。名聞塞北的大鵬翼,就這樣被宋軍活捉生擒!

  遼國這位勇武絕倫的大鵬翼,被楊業活捉後,投降了宋朝,還為宋軍說降兩座城池。此後,大鵬翼被送到了汴梁。趙光義見到大鵬翼以後,先仔細詢問了他被楊業活捉的過程,再問了他說降兩城的詳情,高興之餘,大大褒獎了大鵬翼一番,然後讓這位遼國降將留在開封給自己當禁衛軍軍將。

  至此,遼軍奪氣,如喪膽魄。宋軍乘勝,占領飛狐關、蔚州等地。所有這些,歸根結柢,功勞其實都應該算在楊業頭上。我們知道,宋朝的雍熙北伐中,三路主力中,中、西路軍戰功赫赫,但史書中有關楊家將的記載寥寥。無他,因為「楊家將」一直不是宋朝皇帝面前的紅人,又受到長官的嫉妒和同僚的排擠,所以《宋史•楊業傳》中只記載了半句話:「諸軍連拔雲、應、寰、朔四州。」根本沒有任何提及楊業父子的特別之處。但仔細閱讀,從史書中那些隻言片語的記載,我們應該能找出一些線索——《宋史•楊業傳附楊延昭傳》中記載:「業攻應、朔,延昭為其軍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貫臂,鬥益急。」可見,至少應、朔州的光復,是楊業父子的戰功,而且楊延昭(楊六郎)輕傷不下火線,為攻陷朔州立下大功。但也因為這次受傷,打下朔州後,楊延昭不得不暫時離開前線。也正是因此,他沒能和父親楊業一同前往陳家谷參加戰鬥。如果當時楊業身邊有兒子楊六郎這個幫手,很可能會突圍成功。

  飛狐口楊家將俘獲大鵬翼之戰,《宋史》中記載很詳細,此戰進行得十分激烈,宋朝猛將荊嗣一日中衝入敵陣六、七次,血染征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軍在俘獲大鵬翼後,契丹軍隊才開始潰敗。飛狐口大戰功勞簿上,宋朝名將田重進、袁繼忠、譚延美和荊嗣等人都赫然在目,但似乎沒有楊業父子的名字,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有的史書中,也記載俘獲大鵬翼的將領不是楊業父子,但確實是楊業父子手下的將領,其實也應該屬於「楊家將」系列——《宋史•高化傳》中記載:「高化字仲熙,真定人,少沉勇有力,不事耕稼,學擊劍善射。契丹犯河北,應募轉餉飛狐口,楊業留戲下,使捕賊酋大鵬翼,獲之。」從中可以看出,高化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老將軍慧眼識英雄,把高化帶到了飛狐口,留在帳下聽用。而這位高化也沒有辜負楊業的期望,一舉擒獲大鵬翼,給了遼軍致命的一擊。所以,即使真實歷史中不是楊業親擒大鵬翼,也是楊業手下直轄部將擒獲大鵬翼,從而奠定了宋軍田重進部打下蔚州的基礎。仔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宋軍中西路軍的勝利,楊家將功勞赫赫!但楊業這個人一向忍辱負重、息事寧人,往往自己和兒子輩衝鋒在前,顯赫的功勞卻讓與他人,所以,也造成史書上有關楊家將的記載含混模糊。

  聽到大鵬翼三萬遼軍被消滅,數個城池隘口被奪,蕭太后柳眉倒豎、杏目圓睜。本來自己派出驍勇無雙的大將大鵬翼去進攻,誰料到又遇到了遼國那位老冤家楊業,真是心焦著急。情急之下,她命令皇族大將耶律斜軫率領大軍,進到蔚州與宋軍相拒。耶律斜軫臨出發之時,蕭太后叫住了他,特意提到楊業:「宋將楊業這個人啊……」說了半句,蕭太后欲言又止、若有所思。

  耶律斜軫眼巴巴望著蕭太后,自以為是,認定太后鼓勵自己要殺楊業,馬上表態表決心:「為臣此次出戰,一定拿回楊業的人頭獻上太后!」

  「不!一定要活捉楊業,為我大遼所用!」出乎耶律斜軫意料,蕭太后指示他要生擒楊業。

  為什麼今日我們一提起蕭太后都說她是個「巾幗英雄」呢?不僅僅在於她文武全才,還在於她超乎常人的識見!英雄惜英雄,她看準了楊業的忠義勇武,覺得殺掉楊業太可惜,攬天下英雄為自己大遼所用,這才是雄才大略。於是,她決定要千方百計活捉楊業為遼國效力,這樣的話,可以從意志上消耗宋軍的戰鬥力。

  耶律斜軫是個軍事天才,在他指揮下,遼軍在蔚州發力,屢屢得勝。宋軍連連敗退,田重進中路軍五個指揮官,戰死了四個。

  危急時刻,又是楊業率兵趕來助戰,幫著田重進打退了耶律斜軫所部遼軍,克復了蔚州。此後,楊業父子像救火隊一樣,開始轉戰山西地區。

  至此,遼軍奪氣,如喪膽魄。宋軍乘勝占領飛狐關。

  正當宋朝河東地區的大將楊業、潘美這邊捷報頻傳之時,河北一帶的宋軍曹彬東路軍急於求功,孤軍冒進,最終導致慘敗。曹彬東路毀敗,連鎖效應產生,宋軍西路軍就成了孤軍,這次北伐的失敗已成為定局。

  雍熙北伐不過百日,敗局已定。於是,宋太宗不得不命令全線退兵。

淚眼望穿陳家谷


  情勢如此危急,宋軍五萬對遼軍二十萬,潘、楊兩人的西路軍若全軍而還,還不算太難。但是,皇帝如今命令要安全掩護四州二十多萬居民回撤,責任可就太重大了!如此艱巨的任務,幾乎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麼,面對皇上的詔旨和四州二十萬人民,潘美、楊業該怎麼辦呢?

  潘美大帳之中,諸將緊急商討軍事策略。眾說紛紜之際,對遼征戰富於經驗的楊業建議說:「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穀。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宋史•楊業傳》)

  當時,遼軍勢盛,宋軍西路軍剛剛在蔚州等戰役中新敗,又拖家帶口準備撤退,楊業這個建議,非常合理。因為,宋軍假裝從大石路(今山西應縣西南)虛張聲勢,可以暫時把遼軍主力遮斷在應州之西,同時吸引其餘遼軍往應州方向集結,由此能夠使得幾州百姓避免臨敵匆忙撤退的危險,從容退卻;而陷於敵後的宋軍也可以全師而退。如此「聲東走西」計策,非常巧妙。

  楊業經驗老到,深思熟慮,有理有據。依理,主帥潘美應該同意。

  大帳之中,潘美沒有馬上表態,卻冒出一個人來,冷冷打斷了楊業。這個人,乃監軍王侁。

  王侁,貴公子出身,乃後周名相王樸之子。王樸在五代史中大名鼎鼎,曾經為後周世宗柴榮規畫過統一大業。待到趙匡胤當了皇帝,還曾說過「安得王樸給我做相」此類的話語,可見王樸在當時帝王心目中的分量。宋朝建立後,由於有個「名爹」,王侁被任命為東頭供奉官,在宋朝也帶過兵、打過仗,才能出眾。一次,他曾經率人巡查到靈州(今寧夏靈武),派人向宋太宗稟告說:「主帥所留牙兵(親兵),多與邊地各族居民來往,性情狡猾,日久恐怕出事,應當派人代替他們。」於是,宋太宗就委派王侁調內地士兵替換他們。那些狡猾的邊兵多不願意回來,王侁立威馬上殺了一批人,其他人害怕,不得不被他帶走。由此,他深得宋太宗賞識。如今,自恃在宋朝立過戰功,又是軍中監軍身分,所以王侁非常驕狂。他立刻否定楊業計策,並話中有話地說:「我們統領數萬精兵,怎能如此怯懦!應該直趨雁門北川,大張旗鼓主動進擊遼軍!」

  王侁這種建議,實則是軍事上的蠻幹,如此爭強鬥勝,以大部隊直接掩護百姓撤退,作戰風險非常巨大。

  不僅王侁反對楊業,軍中當時另一個監軍劉文裕也反對楊業。王侁和劉文裕私交甚好,都是監軍身分,而且先前還曾經聯手以「逗留不戰」的罪名,使得宋朝軍中大將田仁朗被皇帝下詔免職。而且,這位劉文裕還是皇親國戚。據《宋史•外戚傳》:「劉文裕字以寧,保州保塞人……簡穆皇后即文裕祖姑也。」也就說,他的祖姑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奶奶。雖然親戚關係疏遠些,但畢竟是皇帝的親戚。當年,這位劉文裕曾追隨宋太祖征討江南,當時他身中弩箭受傷,卻神色自若,也屬於有勇有謀的一類人,所以宋太宗即位後也很信任他,讓他擔任軍中監軍,充當皇帝在軍隊中的耳目。

  所以說,反對楊業計畫的王侁和劉文裕,當時都是皇帝宋太宗眼中的紅人。雍熙北伐中,他倆同為西路軍監軍。此時,王侁雖然職位比楊業低三級(王侁是刺史,劉文裕是團練使,楊繼業是觀察使),但由於他和劉文裕都是皇帝的親信,就像手中都握有尚方寶劍,所以敢當面頂撞做為上級的楊業,逼迫他出擊寰州。

  看到王侁、劉文裕等人反對楊業,官場歷練多年、身為主帥的潘美依舊沒有表態,在一旁保持沉默。

  楊業一聽王侁提出如此浮躁的戰略,馬上就急了。「萬萬不可,此必敗之勢也!」

  王侁一臉陰沉,敵視加上輕蔑,陰陽怪氣對楊業說:「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君侯你一向以「無敵」大將著稱,如今遼軍就在眼前,你卻逗留遲疑不戰,不是要投敵叛國吧?)

  做為北漢降將出身,楊業最怕的,就是別人說他不忠。

  一激之下,楊業百口難辯。熱血上湧,切齒半晌,他憤然對王侁,其實也是對在場包括潘美等所有宋軍將帥,辯解道:「我楊業不是怕死啊!冒險出擊,白白犧牲士兵性命,肯定不能成功。今日責怪我楊業貪生怕死,那我就先死給諸公看看!」

  主帥潘美不吱聲,王侁、劉文裕等人陰陽怪氣,如此被激出戰,楊業已抱必死之心,他就是要以犧牲來證明自己。

  楊業出發前,潘美和諸將送行。潘美一臉憂色,王侁一臉不屑。做為職業軍人,楊業早把生死置之度外。開拔之前,楊業指著陳家谷口,對潘美、王侁、劉文裕等人說:「請諸君率領士兵在這裡埋伏下步兵強弩,左右為援,待我楊業轉戰到這裡時,請馬上指揮步兵夾擊遼軍。否則的話,我手下軍士一個都活不了。」

  由此,懷著滿腔悲涼和無奈,苦戰多日的楊業,率領大概五千左右的士兵,從石碣路奔赴前線。由此,揭開了陳家谷戰役的序幕。

  楊業剛剛出發,遼軍就已偵知宋軍動態,絡繹不絕發兵,埋伏十萬大軍於路途。特別是蕭太后,指名道姓要遼軍生擒楊業。遼軍主帥耶律斜軫也對楊業憋了一口惡氣——大鵬翼被活捉,蔚州大敗,楊業確實成為眼中釘、肉中刺。為此,耶律斜軫故意派出大將耶律奚達率領一部人馬,半路迎前,和楊業宋軍打遭遇戰。這部遼軍交戰不久即撤,佯裝示弱敗走。

  楊業即刻麾軍追趕。結果,宋軍行至朔州附近,遼軍統帥耶律斜軫、大將耶律奚達、大將蕭撻凜,這些大名鼎鼎的遼軍將帥,一時突起,統領著十萬大軍,瞬間把楊業五千宋軍裹入重圍!

  當時, 二十比一的懸殊軍力,加上五千宋軍大多是步兵,宋軍居於絕對劣勢。

  對此,可能有人會問:楊業老將,曾在雁門關大捷中出伏兵,使用奇襲戰大敗遼軍,此次出發前,他又讓潘美等人在陳家谷設伏。為什麼這次他本人和遼軍接戰小勝,竟會如此輕易中了耶律斜軫的圈套,陷入遼軍的埋伏圈呢?

  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因為根據王侁建議所設定的戰略,楊業此次出征,就是和遼軍硬碰硬。既然選擇了進攻,就只能直擊遼軍,明知道可能中伏,也要硬著頭皮往前衝。當然,楊業也心存僥倖,或許乘勢乘勝,以少勝多,最終能擊敗遼軍主力,掩護四州百姓安全回撤。何況,陳家谷那裡,還有宋軍埋伏陣。小敗大勝,還是值得。

  所以,即使遭遇埋伏,也在他意料之中。面對遼國黑壓壓望不到盡頭的鐵騎,老將軍臨危不亂,厲聲鼓勵士兵們殺敵報國。他身先士卒,率眾與遼國鐵騎血戰。

  見主帥如此忠勇,宋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各自為戰。突圍,被圍,再突圍,很快就分散了遼軍的主力。最終,楊業率領手下數百騎兵連人帶馬都是血,衝出重圍。

  依據常理,楊業所率殘兵都是騎兵,機動性很強。如果他們盡速撤退,安全脫險的可能性極高。但由於楊業事先和潘美、王侁有約定,即他自己和部下還兼有「誘餌」的作用,所以,即使如此血戰撤退途中,楊業等人依舊按照先前的部署,邊撤邊打,引誘遼軍來到陳家谷口。

  冷兵器時代,血戰十多個小時之後,楊業率領殘部抵達谷口,人困馬乏之際,心內升起無限欣喜:雖然代價巨大,終於把敵人引入了埋伏圈!

  但是,當楊業靜待片刻仔細觀察後,希望頓時破滅——竟然沒有一個宋軍、一名宋將、一架弩機在那裡埋伏!

  陳家谷口,本來是典型「兩山夾一澗」地形,非常有利於打伏擊戰。如果宋軍在這裡埋伏勁弩、強兵,追擊楊業的契丹鐵騎在狹窄通道猝遇襲擊,由於他們沒有迴旋的餘地,被當靶子射不說,大批騎兵還會因為自相踐踏而死。宋軍乘機主動進攻,很可能取得大勝。

  陳家谷口,為什麼沒有宋兵呢?原來,楊業出發後,潘美等人確實在谷口設伏。從早晨四、五點到隔天上午九、十點鐘,都沒有得到楊業的消息。於是,潘美讓人登上陳家谷口北口西側的托邏台(現在叫托蓮台)遙望,沒有發現任何動靜。得到士兵回報,諸將想當然,以為遼兵中途被楊業「楊無敵」擊敗退走了。

  監軍王侁此時來了精神,為了爭功,他翻蹄亮掌,馬上領本部兵離開谷口。這位仁兄幹嘛去了?他去爭功、搶攻啊!史書上記載:「(潘)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也就是說,潘美身為主帥,拿監軍王侁沒有辦法,眼睜睜看他帶著主力離開谷口。他本人只得率部分軍士順沿河道邊走邊看。剛剛走了二十多里地,楊業敗訊傳來,於是潘美倉皇率軍撤退。

  所以,當楊業等人歷盡艱辛血戰退到陳家谷口時,等待他們的,不是潘美宋軍的勁弩和援軍,而是空無一人的駭然靜寂。見此情形,楊業悲從中來,不能自已,撫胸大哭。

  老英雄愴然淚下。他這一哭,當然不是出於自身安危,而是出於白白犧牲士卒性命的悲憤、出於大軍埋伏未成的遺憾。

作者資料

梅毅

天津人,中國作家協會以及作家,長居深圳,從事金融工作十餘載,致力於西方資本市場研究工作。二○○四年起,梅毅以「赫連勃勃大王」為筆名開始「中國歷史大散文」的寫作,相繼出版有長篇歷史散文集《隱蔽的歷史》、《歷史的人性》、《華麗血時代》、《帝國的正午》、《刀鋒上的文明》、《帝國如風》、《大明朝的另類史》。著名作家李國文、雷達、高洪波、蔣子龍、梁曉聲、肖復興、舒婷、葉延濱、林希等人,著名歷史學家張鳴、沈渭濱、雷頤、王學泰、楊念群等人,都對其作品大加推崇。二○一○年,梅毅受「百家講壇」邀請,主講《梅毅話英雄》系列節目。

基本資料

作者:梅毅 出版社:麥田 書系:重說.史 出版日期:2012-07-05 ISBN:9789861737973 城邦書號:RH7118 規格:膠裝 / 單色 / 30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