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兒子的大腦,請回答!:韓國暢銷十年教養經典之作
left
right
  • 庫存 = 9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兒子的大腦,請回答!:韓國暢銷十年教養經典之作

  • 作者:郭潤定(곽윤정 저)
  • 出版社:晴好出版
  • 出版日期:2024-03-13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韓國暢銷十幾年教養經典,2022年榮登YES24書店年度TOP20★ 善用「腦科學」知識,撕掉兒子被誤解的標籤與刻板印象 教養專家陪你理解兒子成長的關鍵, 讓可愛的兒子,順利成為身心靈健康的大人 隨著科學技術發達而開始研究大腦,我們對於這些發展過程也更能以有邏輯及科學的方式說明。當瞭解每個兒子都會歷經的發育特徵,就能不抱持「是我沒把兒子養好嗎?」的自責感接納兒子,以這樣的理解為基礎開始對話,就能不與兒子形成情感面的對立,進行有效溝通。認識兒子的大腦結構,每個階段成長的大腦傾向,從容的規劃教養策略,從嬰幼兒期到青春期,你會由衷的覺得:「我的兒子怎麼那麼可愛」~~ ─── 從0歲到青春期每個階段的教養指南 ─── 大腦科學能夠給媽媽們一個明確的指引,好好理解男性腦的兒子,也能讓爸爸們更加了解自己,同時再度同理兒子,建立美好的親子關係。 ❖ 2歲到12歲,10年很重要! 如何讓學齡前、國小階段的兒子更聰明 ❖ ●幼兒期(學齡前)─兒子的大腦比較喜歡視覺刺激,表達能力尚未完全發育,幫助兒子負責聆聽的顳葉持續發育,要吃好睡好,同時要在寬敞的空間活動,兒子大腦分泌的睪酮素有一定程度的排出有助於專注與學習。 ●國小時期─要時常與兒子對話,語言中樞和聽覺皮質較不發達的兒子,所以對話時,眼睛要對視,盡量簡單扼要,國小兒子大腦的前額葉尚未發育成熟,父母必須成為調節情緒的榜樣,遠離3C產品,避免手機與遊戲成癮。 ❖從男孩變成男人的青春期,與兒子的良性溝通非常重要❖ ●青春期─睪酮素不只讓兒子的身體產生變化,也會讓兒子的大腦變得完全不同。控制及調節情緒的前額葉尚未成熟,這時兒子的大腦無法處理衝動與攻擊性,要教導他們學會控制情緒,如何面對壓力,以及要開始學習面對性議題。 【特別專欄設計】本書特別設計了不同專欄讓你閱讀更有效果。 ●爸爸媽媽一定要看─給擁有兒子的父母特別準備的教養指南 ●大腦小教室─教養專業知識輕鬆學,這些重要主題超實用。 ●Q&A專家請回答─不同階段的育兒問題就讓專家告訴你。 ●評估測驗─主題的評估測驗,增進親子間的理解與溝通。 專業推薦 OT莉莉|職能治療師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作家 張旭鎧|知名兒童職能治療師 童童老師|「幼思職能治療所」負責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教授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目錄

|目錄| 推薦序|找到跟兒子溝通的鑰匙 用理解取代生氣 作者序|委屈難以啟齒的兒子 媽媽要當情緒翻譯師 第一部 父母限定 兒子的大腦說明書 01 請回答,兒子的大腦 02 記住成長發育的關鍵期 03 大腦中的三劍客─ 生命、感情、理性 04 懷孕三個月決定大腦的性別 〔大腦小教室〕能透過手指長度知道睪酮素數值? 05 為什麼兒子都不會看人臉色? 〔大腦小教室〕沒有胼胝體會發生什麼事? 06 為什麼兒子總是聽不懂媽媽說的話? 07 右腦發達的兒子所擅長的能力 08 懂得等待的媽媽會有福氣 〔評估測驗〕我兒子的大腦是男性腦,還是女性腦? 〔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給擁有兒子的父母特別準備的教養指南 第二部 幼兒期兒子的大腦管理 01 影響男性氣質的大腦結構 02 不要亂動,拜託! 〔大腦小教室〕跟染色體有關,男孩比女孩更加脆弱! 03 依附的重要性 〔大腦小教室〕我跟兒子屬於哪一種依附類型? 04 媽媽對兒子為什麼都比較大聲? 05 不用大聲說話的對話方式 06 吃就是力量 〔大腦小教室〕兒童肥胖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07 睡眠才是良藥 〔大腦小教室〕故障的海馬迴失去學習與記憶 08 讓兒子大腦生病的行為 〔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與幼兒期兒子玩遊戲的方法 〔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幼兒期兒子的教養指南 〔Q&A專家請回答〕—— 幼兒期篇 第三部 國小兒子如何好好長大 01 國小黑暗期 〔大腦小教室〕父母類型與子女行為特徵的關聯性 02 戰勝國小黑暗期 〔大腦小教室〕建立兒子的自信心,父母可以這樣做! 03 大腦也需要運動 04 擅長運動的兒子也很會讀書 05 容易成癮的大腦 06 兒子大腦的天敵——遊戲、手機成癮 〔評估測驗〕我兒子是手機、遊戲成癮嗎? 07 拯救成癮的大腦 〔大腦小教室〕從程式教育中拯救兒子大腦 08 配合大腦學習傾向的讀書方法 09 用學習馴服冒失的大腦 〔評估測驗〕我是哪一種父母? 〔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國小時期兒子的教養指南 〔Q&A專家請回答〕 —— 兒童期篇 第四部 被風暴席捲的青春期兒子 01 不定時炸彈,青春期大腦 02 額葉,中央控制裝置施工中 03 青春期親子間如何溝通 〔大腦小教室〕與青春期兒子溝通的技巧 04 不要對青春期的愛情說教 05 跟青少年要如何談論性議題? 〔大腦小教室〕青少年性知識缺乏,性教育責無旁貸 06 情緒調節能力是決定未來的關鍵 〔評估測驗〕父母對於兒子「對立反抗症」的評估 07 培養成能共情的男人 08 穿過風浪,踏上健康青年之路 〔大腦小教室〕妨礙兒子睡眠的因素 09 兒子的幸福人生——舒壓與培養心理復原力 〔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青春期兒子的教養指南 〔Q&A專家請回答〕——青春期篇

序跋

|作者序| 「我真的不能理解他到底為什麼這麼做!」 「真的是冤家!」 與有兒子的媽媽們聊育兒經時,總會聽到許多抱怨。無關年紀,所有媽媽們都說養兒子實在太辛苦。通常兒子們闖禍的故事都是這樣發生的:在媽媽稍微分心時就會把家裡弄得像戰場或垃圾堆;或是因為跑上跑下而把自己的手或腿摔傷;或是粗手粗腳讓其他人受傷了;要他去幫忙跑腿,還會被奇怪的事物吸引而把交代的事忘得一乾二 淨;甚至會因為被遊戲或影片奪走注意力,該做的事情都沒做。 闖下這些禍的人正是自己的兒子,當媽媽想盡辦法要糾正或教導時,必須將嗓門變大,甚至生氣,往往媽媽在責備孩子後又要哄孩子,簡直操透了心,還要面臨「是我哪裡做錯了?是我沒把小孩教好嗎?」的自責而痛苦。 會想要撰寫這本書就是出於上述原因,在兒子的養育過程中,最讓人在意和辛苦的部分,就是媽媽們太常碰到兒子做出非常奇怪又難以理解的行為,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而感到心累的狀況。為了面臨這種狀況的媽媽們,我因此浮現需要一本能「理解兒子」的教養書的想法。 「我兒子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行為?」 「那小子腦袋裡到底發生什麼事?」 這是古今中外,所有生兒子的媽媽們的共同煩惱。甚至會產生「該怎麼做才能把兒子教好呢?」的煩惱與疑問。針對這類疑問,一直以來,持續都有以「男性與女性大腦有何不同」為題的研究。 大腦是掌管人類思考、行為、情緒的中央控制裝置,如果能了解男性大腦,對於理解兒子的思考、行為及情緒也會有很大幫助。 這本書的內容是透過了解兒子大腦中發生什麼事,進而理解並掌握兒子的行為。除了闡述大腦相關的基礎知識、根據年齡及發育時期不同,說明兒子腦內發生什麼事及主要特徵,並討論何種教養方式會更好。 在蒐集男性大腦、兒子大腦的相關研究,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明白了許多新觀點。男性大腦所擁有的特徵之一是語言相關能力不比女性發達,所以常常能看到他們不易表達自身的痛苦和傷痛,總是獨自承受甚至因而生病的狀況。再加上男性坦率表達自己的感情時,就會被不自覺的評論「很不像男人!」、「一個大男人為什麼這麼小心又懦弱?」的社會氛圍;因此,大多數男性與我們的兒子都必須面臨「獨自承受痛苦」的社會偏見。 能說明這論點的證據就是青少年自殺的現象。青少年自殺率比青少女高,且通常會選擇致命性的自殺方法;這可以解讀成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比青少女更薄弱的青少年,通常會在獨自煩惱後做出極端的選擇。 但幸好大腦可以透過教育及努力而持續發展與變化,理解兒子大腦的特徵,選擇兒子大腦能接受的方法,便能讓兒子的語言能力有所提升。 然而,請別忘記大腦發育非常緩慢,有時候甚至會停滯,和其他孩子比較可能產生焦急的心態,甚至懷疑「是不是我兒子有問題?」。若在這時候不斷催促或責罵兒子,可能會讓這世上最珍貴的母子關係因此產生裂痕。有時為了不善表達自身情緒與心情的兒子,媽媽也必須要成為「情緒翻譯師」;如果還能客觀理解兒子大腦所擁有的特徵, 除了能和兒子圓滑溝通,我認為這對兒子的正向發育非常有幫助。 在這本書出版前,感謝全力協助的Forestbook 與林娜里組長的奉獻,感謝持續給予愛與關懷的父母、姐姐郭朱英。也向我永遠的應援軍世仁、多仁,以及李賢應老師,致上我的愛。 2021 年10 月 郭潤定

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Chapter 01請回答,兒子的大腦 「兒子,你有在聽媽媽說話嗎?」 「我剛剛說什麼?」 「一樣的話到底還要我再講幾遍?」 「好了!不要再弄了!」 「臭小子!」 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呢?不能因為孩子不聽話劈頭就生氣,即便會有他是不是在無視媽媽的感覺,但也一定要忍下來,為了讀懂孩子的心思得非常費心。 「好,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深呼吸十次!」 雖然下定決心這麼做,但常常有不到三分鐘就破功的狀況。呼吸逐漸加快,聲音變大,最後還是會怒吼著「臭小子!給我過來!」跟孩子開戰。這跟孩子是男是女沒有太大關係,畢竟孩子的宿命就是與父母一邊摩擦碰撞,一邊成長。 不久前,一位生女兒的朋友跟我說了個有趣的故事。她有一位生了三個兒子的嫂嫂,她每次去嫂嫂家都很訝異為什麼孩子不聽話時,嫂嫂都要大聲怒罵。對這幅光景感到陌生的她覺得「明明是可以冷靜說明的事,有需要扯著嗓子開罵嗎?好嚴苛喔!」在生女兒的朋友眼中,嫂嫂的行為過於誇張也粗暴。有時就算在公婆面前,嫂嫂也會對 孩子生氣,或因為孩子不聽話就打他們的背,給人的觀感也不好。 後來在某個大節日,嫂嫂因為身體不適,想把三個姪子託給我朋友照顧,朋友也欣然答應了,但嫂嫂卻這麼說。  「三個男生沒關係嗎?」 朋友覺得那有什麼難的,但現實與她的預期不同,要照顧三個兒子和照顧女兒是天差地別。因為這三個兒子整天都在摔角,朋友的黑眼圈一下就掉到下巴,度過了漫長的一天。 最辛苦的部分是無論她怎麼說明,孩子們都聽不進去。就在朋友答應幫忙帶孩子才開始不到半小時,朋友的嗓門越來越大,她這才明白,用對話跟女兒溝通,幫助孩子了解狀況的方法在對兒子是完全行不通的。反覆發生無法溝通,或是多講幾句孩子就不見蹤影,非要大吼才可能聽一次話的狀況。 經過這件事之後,朋友感受到養兒子和養女兒真的不一樣,並對養兒子的媽媽們感到無限敬意。 我最近也在偶然間遇到一位生兒子的媽媽,聽我介紹說我有個讀心理諮商的同事,她就立刻分享許多教養兒子的心路歷程。 她的兒子直到國小三年級都還很聽話,雖然偶爾會出現一些比較脫序的行為,但都還在大家可理解的範圍內。但就在升上高年級後,孩子開始出現「傳說中」青春期會有的行為。變得不愛回答媽媽說的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時間變長,一看到媽媽想開始嘮叨,他還會先發脾氣,每次遇到這種狀況,媽媽都費盡千辛萬苦才好不容易忍住 不打小孩的衝動。 她也抱怨,有時候孩子會不斷頂嘴,甚至隱約表現出無視媽媽的態度,讓她好傷心。這位媽媽哭訴著雖然她也多次嘗試要和兒子對話,但總覺得自己像是對著一堵牆自言自語。等孩子上國中,青春期特質勢必會更加明顯,她無奈表示不曉得該如何是好。明明是自己懷胎十月,從自己的肚皮裡蹦出來的孩子,但她卻完全搞不清楚孩子在 想什麼,我同樣身為一個有子女的家長,也非常能感同身受。 當然,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但我覺得每位生兒子的媽媽所面臨的煩惱應該都差不多。因為兒子跟媽媽性別不同,可能出現完全無法理解對方想法的狀況。換作是女兒,媽媽至少還能回想自己小時候,憶起自己在那個年紀也曾有過這種心情,進而擴大同理共情範圍。 但因為兒子是男性,身為女性的媽媽實在很難理解兒子的行為,容易對此感到混亂,也難以同理。畢竟從生物學來看,男女本來就不一樣,在情緒方面的成長趨勢有所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種種原因,生兒子的媽媽會隨著兒子長大,開始覺得父母或母親角色如陷入迷宮一樣迷惘。 幸好,隨著科學研究發展,我們還有一些能稍微了解兒子內心在想什麼的提示;近期有關觀察與研究大腦的研究結果,給了父母親(特別是母親)在了解兒子這部分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或許會有人說研究大腦很複雜又無趣,但若能了解我們還沒出生大腦就擁有的構造及領域,要跟兒子建立關係勢必會簡單許多。 其實,腦科學被活用於育兒領域是近期的研究趨勢,因為有大腦,人類才能思考、感受、判斷和記憶。人類在成長過程中,大腦的狀態與構造也會出現不同變化,兒子和女兒大腦的發育趨勢不同,這些事實被公開也不過是二十幾年前的事而已。就因為兒子和女兒的大腦構造與發育趨勢截然不同,媽媽可能很難了解兒子的想法與行為,畢竟媽媽也不曾經歷過和兒子相同的思考模式與感情狀態。比起想完全理解兒子,或是因為害怕跟兒子起衝突而一味姑息,若能以腦科學研究結果為基礎,知道兒子跟身為媽媽的自己擁有不同的大腦,應該更能用平靜的心態去對待兒子吧! 大腦的爆炸性成長過程來想想大腦的樣子吧,皺巴巴又彎彎曲曲,中間還有凹陷,就像剝殼後的核桃。沒錯,身為人類都擁有這樣的大腦,但有很多人有著小小的誤會,以為媽媽腹中的胎兒大腦,是打從一開始就像顆熟成的核桃。 如上圖所示,胎兒大腦剛生成的樣子和只有脊髓的蚯蚓腦差不多,從蚯蚓腦出發的胎兒大腦在媽媽腹中以一分鐘增生二十五萬個腦細胞的驚人速率成長。在歷經九個月的細胞增生過程,才會形成我們所熟知的大腦型態,進而誕生來到世界上。在這個生長為大腦型態的過程,並不表示只有腦細胞數量增加,而是代表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的神經通道「突觸(Synapse)」也要因此生成。突觸在腦中扮演神經元能相互接收、交換情報的通道角色。舉例來說,大腦細胞增生並非單純的數量增加而已,而是能讓各個腦細胞交流情報,進而執行更複雜的機能,是屬於品質面的成長。 十歲前的發展關鍵 這時候就會開始好奇,每個人的大腦形成機制都一樣,那為什麼會有思考和理解的差異呢?一般常講的「變聰明」是指認知功能的發育,與認知功能相關的腦細胞突觸迴路在媽媽肚子裡約完成25%,在出生後到十歲為止,會繼續把剩下的75% 完成。也就是說,負責生活所需的各種機制與能力的大腦突觸,會在十歲以前完成。 那麼從出生到十歲為止,這75% 的突觸生成過程會是如何呢? 簡單來說,突觸是藉由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歷經的各種經驗而生成,特別是需要深度思考與計算,進而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十歲大約就讀國小三到四年級,但這不表示負責他們認知能力的大腦是在某天突然長好,而是從小遇過的各種經驗刺激了他們持續增長的腦細胞,讓它們更加具體和立體的累積下來。也因為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才會產生理解及想法差異與認知能力的差別。一般來說,能讓孩子的認知能力提高所需的經歷並不特別,譬如,和其他朋友在遊樂場玩耍時制定規則,並依規則行動;和朋友發生爭執時,為了解決這些事情的過程都會提升認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變聰明」。在學校聽老師上課、解題、透過團體活動學習協力完成一件事的經驗都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 那麼,十歲以後大腦就不再發育了嗎?不是的,十歲以後的課題是讓突觸變得更加精密與複雜,也就是說,大腦發育是一輩子的事,但十歲前的多元經驗會左右認知能力的發展。 穩定情緒是大腦發育的關鍵 和認知能力一樣重要,很容易被草草帶過的就是情緒。情緒非常重要,是因為它是生存必備。回憶一下我們實際感受到享受、快樂、悲傷、生氣等心情與情緒,感受到不同情緒時,我們的身體也會產生變化,這是透過大腦的自律神經系統把情緒傳到身體各器官與肌肉所產生的現象。舉例來說,一個人走夜路會緊張,因為不安而心跳加速或冒冷汗,就是人體對外部刺激豎起所有神經的證據。腦神經系統傳遞力量給肌肉,並發出當情況不對時,可以立刻逃跑或擊退對方的訊號。 如果因為朋友叫你的綽號或取笑你而生氣,這個情緒資訊傳到自律神經系統,會讓你心跳加速,全身血液循環加快,身體因此發力,變成好像要立刻撲上去的狀態,這也是因為情緒所產生的身體變化。 情緒由邊緣系統掌管,邊緣系統下端的杏仁核(Amygdala)主管恐懼及憤怒反應,所以當我們憤怒、恐懼或不安時,它扮演受到刺激並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的角色,我們會受皮質醇影響,心跳加快,並對威脅對象保持高度警惕。 通常講到要變聰明,大家都覺得只要多閱讀,用功讀書就行了,但其實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緒與腦細胞神經迴路突觸的形成有關,特別是嬰幼兒時期,孩子在母親或養育者身上感受到的情緒越豐富,就可能生成更多元的突觸。在嬰幼兒時期,當媽媽給孩子餵奶時,和孩子對視,說溫柔的話,身體接觸時也會用關愛眼神看著孩子。孩子不是單純喝奶而已,他們透過右側顳葉接收媽媽的話語、眼神、肢體接觸等充滿愛的感情,就會學習並處理這個情緒。 感受到媽媽的愛,孩子心情就會變好,此時就會生成有助於大腦發育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有助於促進腦細胞之間形成突觸,幫助孩子維持穩定情緒,認知功能會在情緒穩定時提升,所以多巴胺是大腦發育很重要的因子之一。 相反地,如果是疲於照顧孩子的媽媽,在非常煩躁的狀態往孩子身上出氣,或表現得冷淡疏離,孩子便會立刻感受壓力。雖然會有人說孩子哪懂得什麼是壓力,但在孩子身上是能測得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存在。皮質醇不只讓人心情不好,甚至會使身為記憶裝置的海馬迴機能降低。 Chapter 02 記住成長發育的關鍵期 「變聰明」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大腦發育。不只兒子,所有人類的大腦發育都遵循著某種規律或原理。 養成狼少年? 大腦的發育原理很簡單,就是持續性使用及重複。為了證明這點,哈佛大學大衛.休伯爾(David H. Hubel)教授與托斯坦.威澤爾(Torsten Wiesel)以猴子與貓進行實驗。他們將大腦功能一切正常的幼猴及幼貓的其中一隻眼睛遮起來,讓牠們只能使用另一隻眼睛。幼猴和幼貓以這樣的狀態生活了三個月,除了一隻眼睛被遮起來外,其他生活環境條件都是最佳狀態。提供充足飲食也能和母親同住獲得充足的愛。三個月後,讓牠們的另一隻眼睛恢復成原來狀態,卻出現驚人結果。這三個月以來,因為遮蔽而未接受任何刺激的眼睛變得再也看不到了。 兩位研究者觀察了幼猴與幼貓的眼球及大腦枕葉狀態。枕葉是能覺察眼睛看到的物體,加以辨識並傳入視覺皮質的地方。幼猴與幼貓的眼球功能正常,視網膜與瞳孔也沒有任何異狀,問題出在有視覺皮質的枕葉。枕葉作為傳遞眼睛所見訊息角色的腦細胞有部分受到破壞了。 透過這個實驗可得知,大腦雖然越用越發達,但如果不用就會受損。不只是大腦細胞,連接腦細胞的突觸也會消失。這就像山路一樣,沒有人煙的山裡,有人跡就會走出一條新的道路,沿著痕跡多次反覆,就會成為一條很明確的登山路徑。但無人跡的路,只要稍微沒有人流,就會長出茂盛的雜草,要找到山路的痕跡也會變得艱難。 大腦也是如此,如果突觸沒有腦細胞經過,這條路就會退化,感受到自己沒有存在價值因而消失。不太使用的突觸也確實會消失,講得更明白一點,第一次嘗試從未做過的事情時,和那件事相關的腦細胞之間會出現路線的痕跡,也就是生成所謂的突觸。反覆走這條路會讓突觸變得更加結實及平坦,但即便是再完整的突觸,如果不加以使用,就容易因而凋零、斷絕,甚至連腦細胞都會消失。 這種機制不僅限於學習,人際關係與待人技巧、控制及調節情緒的能力也一樣,因為掌管人類所有行動的腦細胞就分布在我們的大腦裡。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可怕,例如電影《狼少年》的主角,要和人學習圓融相處的技巧、理解並共情他人的能力等,如果不加以練習,就會像打從一開始就不具備這種能力的人一樣。 大腦發育的四階段 電影《返家十萬里》曾出現主角少女偶然撿到候鳥蛋而孵化的場景,接著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剛孵化的雛鳥誤以為少女是自己的媽媽,不分晝夜地跟著她跑。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稱為「銘印(Imprinting)」,就像我們能自動反應出小時候背過的九九乘法表,是一種完全烙印在腦中的現象。銘印會在發育的「關鍵期(Critical Period)」發生,在最容易發育的時期所接觸到的刺激能輕鬆快速被記住,儲存一次就不會遺忘。就像把窗戶打開有助於通風,因為這些都是在發育之窗敞開的狀況下所接收的刺激。但並不是所有領域及能力都會迎來相同的關鍵期,不同領域都有各自最適合發展及發育的關鍵期。醫學家、生理學家、心理學家用年齡區分出不同的關鍵期及大腦發育的階段。 第一階段:零到三歲,發展五感的階段。 孩子大腦有爆炸性成長的時期,包含認知、情緒等,人類的所有精神活動都會在此時期均衡發展。但這與學習無關,僅指基本感覺資訊的發展而已。 第二階段:三到六歲,額葉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位於額頭後方的額葉,積極掌管思考、判斷、語言、感覺、道德感、人性等所有在人類大腦發生的一切機能。也是形塑作為人類所需機能與品行基礎的重要時期。 第三階段:六到十二歲,發展語言的階段,由顳葉主要負責語言領域的發育。 若在第三階段前就學過母語,區分及理解母語和其他語言的能力會在這個階段急速成長。 第四階段:擁有視覺皮質的枕葉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視覺皮質的發育旺盛,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特別在意外表,也開始擁有比較自己與他人的自覺,並且認知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的自我觀念。 各階段所面臨的關鍵期領域不同,也意味教養環境的重點要依循不同階段而改變。不要一次營造出所有環境及刺激,而是配合孩子已準備好接受不同環境與刺激的關鍵期。 〔重點摘要〕 ‧ 兒子大腦會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經驗,發展其認知與情緒。 ‧ 兒子大腦的發育原理是重複,沒有使用的突觸會消失。 ‧ 認知、情緒、學習等領域不會同時發育,不同領域會有最適合發展的關鍵期。 Chapter 05 為什麼兒子都不會看人臉色? 幾十年前,有位名叫朱利葉斯.巴耶塔爾(Julius Bayerthal)的學者主張男性的頭圍比女性大上許多,所以男性的智力比女性優越。發現人類語言中樞的外科醫生保羅.布羅卡(Paul P. Broca)也主張因為女性大腦比男性還小,所以女性智力較低。依照目前為止的研究結果來看,雖然不表示大腦比較小就是智力較低,但女性大腦的體積確實比男性小9 到12%,這樣的差異也在胎兒時期就已經顯現。 那麼,我們以大腦各部位為中心,來探討能區分兒子和女兒大腦的差異吧。 控制欲望的下視丘 兒子比女兒體積大 人類大腦構造中,間腦(Diencephalon)位於大腦最內側。間腦主要掌管內臟、血管等自律神經,間腦內部還有下視丘(Hypothalamus),比起器官,把下視丘想像成是一團感官相關的腦細胞會更加容易理解。下視丘匯集了人類所能感受到最為基本的生理需求,例如食欲、性欲、睡眠等相關腺體的調節,特別是兒子大腦的下視丘中,與性中樞相關的腦細胞比女兒的範圍更大,形狀也有所不同。 以兒子來說,作為腦細胞間連接橋梁的突觸,比女兒大腦的突觸更多且細密,也就表示下視丘腦細胞之間的連結十分暢通,能用更快的速度傳遞訊息。再加上兒子的下視丘比女兒更大,就更能感受到欲望,欲望的持續時間也相對較長。更準確來說,兒子大腦中如果產生了某種欲望,沒有滿足它的話,會很難阻止兒子繼續去想它。 兒子是右腦人 女兒是左腦人 在媽媽腹中決定胎兒性別後,也就是懷孕三個月起,兒子大腦中的男性荷爾蒙睪酮素會開始大量分泌,除了改變兒子的身體外型之外,也會脫胎換骨為我們一般認知中,會出現典型「男性」想法與行為的大腦。 我們常把大腦分為左腦與右腦,也常常提到所謂的「左腦人」與「右腦人」,那麼兒子更接近左腦人還是右腦人呢? 對男女大腦發育很有興趣的諸多科學家共同發現的事實之一,就是打從娘胎開始,兒子的右腦更發達,女兒的左腦更發達。這可透過大腦皮質的厚度得知,大腦皮質比較厚就表示形成了更多腦細胞間的突觸,導致面積更大的意思。面積大,也有許多突觸的大腦皮質會發揮相當卓越的能力,通常兒子都是右腦的大腦皮質更厚,女兒則是左腦。 右腦與藝術想像力有關,負責對事物的統合性及綜合性理解,也擅長處理對空間及立體事物資訊的理解。左腦則與流暢使用語言的能力有關,並以分析且有邏輯的思考為特色。特別是兒子的右腦在機器、地理、讀地圖與測量等相關的空間知覺與空間推論能力特別突出,雖然無法量測尚未出生的胎兒能力,但從比較兒童能力的結果來看,參加美國地理知識競賽的數百萬名兒童中,能晉級決賽的男孩比女孩多出四十五倍之多。 這樣的結果也同樣發生在動物實驗中,耶基斯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Yerkes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 研究團隊以獼猴為對象,進行不同性別會選擇何種玩具的實驗。結果顯示小公猴就像小男孩一樣,玩卡車、工具等玩具的時間更長;小母猴不只會玩小公猴玩的玩具,還會像小女孩一樣玩娃娃或扮家家酒等成套的玩具。 接著他們進行另一個實驗,當賦予猴子執行找路任務時,公猴只會依賴空間型態找路,母猴則會依靠指標或參考路邊的各種事物找路。在執行任務前,測量這些猴子的男性荷爾蒙睪酮素數值發現,只依賴空間型態找路的猴子,睪酮素數值更高,和母猴類似,會利用各種方法找路的公猴睪酮素數值則偏低。 綜合以上可得知,男性荷爾蒙睪酮素的分泌會讓兒子右腦更加發達,而這樣的發育型態也讓他們更加擅長進行空間型態與推論。 胼胝體的差異 女兒比兒子會說話 人類大腦分為兩個,也就是左腦及右腦。連結兩腦的神經纖維束稱為胼胝體(Corpus Callosum),也可說是讓左右腦能進行資訊交換與傳達的連接通路。 胼胝體有男女差異的主張是因為拉科斯特-烏塔姆辛(Christine de Lacoste-Utamsing)博士和霍洛威(Ralph L. Holloway)博士進行的實驗而受到矚目。他們主張男女大腦的最大差異就是胼胝體,為了證明這點,他們取得遺族同意,替近期死亡的十四位亡者大腦進行屍檢,並與多位科學家一起,在不知道性別的狀態下觀察大腦構造、狀態、重量等各種條件,進而猜測這些大腦的所有者是男性或女性。 令人訝異的是,參與這場實驗的每位科學家光看胼胝體的重量與型態,都能分辨出男性腦或女性腦。實際上,男性的胼胝體較窄且細長,重量也較輕;女性的胼胝體則短而粗,並比男性胼胝體明顯重上許多,而這樣的差異代表著什麼意義呢? 因為兒子的胼胝體較為細長,除了無法迅速交換左右腦資訊,交換量也不多。也因此,兒子比女兒更寡言,且不懂看人臉色,很容易被看成是陷入自己的世界或散漫。女兒能提早就有條不紊說出很多話,有較優異的表達能力。女兒之所以看起來和兒子截然不同,就是因為胼胝體的差異。 但如果因為這樣就認為兒子的情緒不發達,或認為他和情緒相關的腦部發育不完全,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他們可能在某個瞬間,會因為憤怒感無處可發洩而爆發。 韓國社會受儒教思想影響,把男人不表現情緒視為一種美德。反而還覺得要能摒除情緒,才能獲得社會性成功。或許也是因為長久以來的慣習,講到兒子就會出現「沉默寡言」,甚至「沒什麼感覺」的印象。 但持續研究胎兒期的男女性大腦發育及差異的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神經學者桑德拉.韋特爾森(Sandra Witleson)博士主張:兒子一樣也能感受並處理情緒。以兒子來說,右腦負責感情、心情及情緒,相較於女兒,胼胝體更加細長的兒子因為傳遞情報較為遲滯,一次無法處理大量訊息,只是他們要把自己感受到的情緒或心情用言語表達出來的感情資訊,比女兒更耗時而已。 每個人都會想把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傾訴給他人知道並想獲得慰藉,這並不會因為那個人是兒子就有所不同。但如果過往的社會觀點與文化影響持續累積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英國三十四歲以下男性死亡原因的第一名是自殺,澳洲十五到四十四歲男性的死因第一名也是自殺,韓國青少年與青年自殺率也逐年上升。雖然這是非常 可怕的統計結果,但我們需要思考兒子在情緒表達的辛苦及引導兒子如何表達情緒的必要性。 請記得,兒子沉默寡言與遲鈍粗心並不表示他們沒有情緒。只是因為右腦感受的情緒資訊無法傳遞到能用語言表達的左腦,才會沒有表露出來而已。我們需要同理兒子的大腦在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情緒為何,卻只能感受到一堆情緒存在而手足無措的狀態。 重點摘要 ‧ 在媽媽懷孕期間,兒子大腦的男性氣質是由男性荷爾蒙睪酮素的分泌量而定。 ‧ 兒子大腦中,左右著感受欲望及滿足欲望行動的下視丘,比女兒大腦的下視丘體積更大。 ‧ 兒子大腦中,負責處理空間的能力、綜合性、抽象性思考的右腦比女兒更發達,但負責語言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的左腦則比女兒更不發達。 ‧ 兒子大腦中,連結左右腦的胼胝體比女兒的胼胝體更窄,所以他們對於用語言表達感情與情緒相對生疏。 〔大腦小教室〕沒有胼胝體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缺少了胼胝體這個能讓左右腦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重要通路,會發生什麼事呢? 心理學家羅傑.斯佩里(Roger Sperry)以因為治療癲癇,將胼胝體切除的患者為對象,給他們看半臉男、半臉女的合成照片,進行裂腦(Split Brain)實驗。 患者絲毫不覺得這張很微妙的半男半女照哪裡奇怪,並回答看到了男性的臉。這是怎麼回事?因為對患者而言,女性臉出現在左半部視野,所以會由右腦處理資訊;男性臉出現在右半部視野,會由左腦處理資訊。此外,把輸入的資訊處理成語言加以表達的工作會在左腦進行,但斷絕了左右腦交流的這名患者,右腦所接收的女性臉資訊無法傳遞到左腦,所以沒辦法回答出女性。 像這類切除胼胝體的患者,對於左手碰觸、左耳聽到以及左眼看到的對象,都無法進行說明。因為負責處理從左側進來的所有情報的右腦,無法把資訊傳到左腦,因而無法用語言表達。 比這更嚴重的疾病稱為「異手症」(Alien Hand Syndrome),也可稱為「外星人手症候群」。異手症通常發生在切除胼胝體,或因腦出血或感染,導致胼胝體受損的患者身上。症狀是其中一隻手會在與本人意志無關的狀態下,就像自己擁有生命一樣,隨意動作。舉例來說,右撇子患者用右手整理桌面後,會在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狀態下,用左手把原本整理好的桌面再次弄亂,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出現掐自己脖子或毆打自己的症狀。 為什麼兒子總是聽不懂媽媽說的話? 有兒子的媽媽們如果見面,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他到底為什麼都聽不懂我講的話?」、「同樣在講話,我實在聽不懂兒子在講什麼,我兒子每次聽到我講什麼,也都會說他聽不懂媽媽講的話。」各位知道會發生這種事的原因,是僅僅1.4 公斤的大腦差異所造成的嗎?因為男性腦與女性腦不僅有構造上的差異,在面對人、語言、物體等世間萬物時,會隨之啟動的大腦機能與方式也有所差異。 為了生存 男女進化不同的能力 我們從進化論觀點來說明發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就會稍微簡單一些,自原始時代起,比女性身材更高大、移動更迅速的男性主要負責狩獵,為了好好狩獵,必須掌握更容易捕捉獵物的位置,也必須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強大的力量。擁有擅長發揮這種能力染色體的男性存活下來並進化後,也讓男性大腦因而具備這種特別能力。 以女性來說,主要負責採集、以物易物及生育,為了跟鄰居和平採集及交換彼此需要的物品,必須懂得照顧他人感受,也要懂得如何看人臉色。為了好好養育孩子,肯定也需要能同理共情並妥善照顧孩子的能力。女性也和男性一樣,具備擅長這種能力染色體的女性存活並進化,因而形成女性大腦。結果,不管是身為男性或女性,都是具有更有助於生存的必備能力的大腦存活下來,各自發展為現今的男性腦與女性腦。 男女解讀情緒大不同 「養兒子一點用都沒有!」 這是有兒子的媽媽常會抱怨的一件事,但有趣的是,相較於爸爸,通常都是媽媽更常說出這種話。當然,對大部分的家庭而言,都是媽媽比爸爸更致力於孩子的教養問題,與子女相處更長的時間,也更容易與子女發生衝突或矛盾的事。 大部分的媽媽都會因為兒子的無心而感到傷心,但慶幸的是,這種無心並不是兒子為了讓媽媽吃苦頭而刻意表現的行為。從兒子或男性立場來看,反而會因為自己無心的一句話被找碴,或是因為傷心的媽媽或女性的過度反應而生氣;覺得她們對自己無心所說的話表現得過於敏感,還會追究她們為什麼要說這種話,反而讓他們無地自容。 我們必須記得,兒子的大腦和身為女性的媽媽大腦是不一樣的。媽媽雖然能迅速察覺兒子表情及語調中的微妙情緒,但對兒子而言,要思考這種事情非常非常困難。 男孩的左右腦各自獨立 女孩大腦可以共同運作任職於美國馬里蘭研究中心(Maryland Research Center)的心理學家赫伯特.蘭瑟爾(Herbert Landsell)博士以因癲癇發作而大腦受損的男女對象進行研究。 第一項研究結果,當右腦受損時出現的男女差異。右腦負責立體思考空間的能力、統合性理解事物的能力以及藝術想像力。但當男女性的右腦受到一樣損害時,出現的研究結果卻是截然不同。首先,男性右腦受損時,空間能力會因而下降甚至消失;相反地,女性右腦受損時,即使和男性右腦受損部位相同,她的空間能力仍然維持原狀。 第二項研究結果,當左腦受損時出現的男女差異。左腦主要負責語言能力,是進行邏輯性思考與分析後做決定的地方。左腦受損的男性會出現無法說話或喪失語言能力的狀況,但女性即使左腦受損,她的語言能力也依然維持原狀。 透過這樣的研究結果所得出的結論是,以男性來說,男性大腦擁有語言能力只由左腦負責,空間能力只由右腦負責的大腦專門性。但以女性而言,無論是語言能力或空間能力,都不僅只有左腦或右腦單獨掌管,而是分散在兩腦進行控制。 蘭瑟爾博士這項驚人發現也在最近透過科學技術,以腦部影像進行分析及驗證。美國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拉吉妮.韋瑪(Ragini Verma)教授的研究團隊,以八到二十二歲的428位男性及521 位女性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腦部連結網絡構造的資料,所得出的結果可發現非常明顯的男女差異。如下圖所示,男性的左腦只在左腦,右腦只在右腦範圍內形成活躍的連結網絡,也就是說,男性的左腦機能只由左腦負責,右腦機能只由右腦負責。女性的狀況就有所不同了,大腦內明顯形成更多穿梭於左右腦的連結網絡,也就是說,左腦與右腦是共同負責各功能的運作。 兒子大腦結構專門性的優缺點 「兒子的大腦是專門性的」這句話就像銅板的正反面;銅板的正面,我們先來看看兒子大腦的專門性所擁有的優點,兒子大腦在特定領域中,會比女兒大腦擁有更卓越的能力,尤其是空間能力更是如此。 研究男女大腦構造差異的加拿大神經學者桑德拉.韋特爾森博士主張,男性大腦的結構差異,在於不同能力的腦部區域都是單獨存在的。 例如語言能力只由左腦,空間能力只由右腦掌管。女性的狀況是包含空間能力在內,抽象性思考、情緒控管能力等都由左右腦共同掌管。也因為一個部位要同時處理很多事情,執行結果也必然下降。相反地,男性大腦只由右腦的某個部位負責空間能力,所以能更迅速、輕鬆且有效率地解決問題。當兒子在演算數學習題時可能無法同時回答媽媽的問題,因為兒子正在專注於執行某件事情。 那麼,硬幣的背面,就是兒子大腦的專門性所造成的缺點,則是在不幸發生事故或生病時,就可能會產生問題。若遭遇變故或罹患疾病導致大腦某一部分受損,相關能力就會因此消失。如同赫伯特.蘭瑟爾的研究結果,男性右腦受損時,空間能力會因而消失;左腦受損時,會出現無法說話或理解的狀況。 女性大腦雖然不及男性大腦的專門性,但因為語言能力或空間能力分散在大腦各處,即使大腦有一部分受損,也不至於出現失語或空間能力消失的狀況。雖然能專注並做好單一事件,但受損時就會失去所有能力的致命結果,就是兒子大腦結構專門性的缺點。

延伸內容

找到跟兒子溝通的鑰匙 用理解取代生氣 文|幼思職能治療所負責人 童童老師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想起過去的一段回憶。回憶裡家長氣急敗壞的口氣與咬牙切齒的表情,仍然歷歷在目─「老師!不知道我們家的弟弟的耳朵到底是壞掉還是怎樣?!叫他都不會回應誒!我一定要很大聲的說“○○○你給我過來!再不過來我就把你所有的玩具丟掉!”」 「他才會放下他的玩具。重點是!」這位媽媽加重了語氣─「他。還。怪。我。打。斷。他。在。玩。的。遊。戲!」完全可以想像這位家長「真心地再三呼喚,換來了絕情的回應」的心情,於是我安慰她:「辛苦了,兒子就是這點比較麻煩!」我繼續解釋著「因為演化、以及原始社會中男生與女生要處理的任務不太一樣的關係,所以男女大腦的反應、以及注意力擅長的面向就會有所差異。」「比如說,在狩獵的時候,男性只要注意獵物在哪、將獵物得手就好!所以注意力會傾向一次注意一件事情。」 「而女性就不一樣了,要處理多樣任務的需求,會讓女生的注意力系統擅長多工處理:一邊要照顧幼兒、一邊還要注意外面有沒有危險等等。」 「所以在希望兒子能夠回應我們的呼喚時,他手邊有沒有在做其他事情會差很多喔!如果有在做事情,他的大腦已經進入「單一」任務的注意力狀態中,就會很難去注意環境中的其他事情!」「老師照你這麼說,真的誒,我們家姊姊好像都不會有這個狀況」這位媽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對啊,而且男女注意力本質上的差異,是天生的,後天都是差不多的狀態」我回應說,「就好像常聽到太太們抱怨先生都沒在聽她們講話一樣!我得說,是真的沒在聽⋯⋯哈哈哈!(乾笑)」 這位媽媽聽到先生的舉例,點頭點的更大力「但是老師,聽你這麼說,我雖然可以理解兒子的行為,但我總覺得,好像只是在幫兒子找藉口耶!」 「兒子要回應不回應的時候,我就想,啊,是男女腦不同,所以就這樣算了,是嗎?」家長露出疑惑的表情。 「我懂您說,好像在幫孩子找藉口的部分喔!」 「不過我提到注意力反應模式不同這件事,一方面是多了解孩子後,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不然遇到狀況真的會氣氣氣⋯⋯。」 「另一方面,就可以在理解背後的原因後,制定因應策略啦! 像如果事件一定是緊急到需要孩子回應,我一定會輕拍他的肩膀,讓他眼睛看到我後,我才會跟他說要注意的部分;而如果沒那麼緊急的話,我就會等他正在做的事情告一段落,再跟他說話喔!」 聽到還有解套方法,這位家長倒是微笑著離開會談室。 我們在臨床上,很多時候就像這本書提供的知識一樣,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發展上、在大腦反應上的不同。經過了解,也可以幫助家長跳脫「孩子為什麼就是講不聽」的無力感,因為孩子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而理解過後的延伸,就能想到更多方法,幫助孩子繞過這些能力也好、利用其他能力代償也罷,來達成我們期待達成的 目標。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在看完這本書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多一點點的理解,就能多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向!

作者資料

郭潤定(곽윤정 저)

韓國教養重要的導師。在首爾國立大學獲得情緒智商研究碩士和博士學位後,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完成博士後培訓。目前擔任世宗網路大學諮商心理學系教授。她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腦發展顧問大衛·沃爾什的大腦發展理論應用到韓國兒童教育領域。 大腦是支配人類思維、行為和情感的中樞控制裝置。因此,了解大腦就意味著了解一個人的行為。《我兒子的大腦》這本書,描述了孩子從剛出生到6歲這個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需要了解的特徵,以便孩子能夠準確理解和掌握。不被情緒所左右,為孩子創造必要的養育環境,生理反應、思考判斷程度等都係統具體地繪製出來。此外,我們也針對每個成長階段引入了指導方針,以便提供適合孩子發展程度的教養。 著有《我兒子的大腦》、《我孩子的學習腦》、《換位思考孩子的態度,事情發生了變化》、《孩子的強項智力》、《為小學六年級打造學習班主任》等。曾翻譯《青少年的私生活》、《孩子十歲以上不該說的話》、《我家孩子的實力智力》、《做了6年學長》等書籍。

基本資料

作者:郭潤定(곽윤정 저) 譯者:黃千真 出版社:晴好出版 出版日期:2024-03-13 ISBN:9786267396452 城邦書號:A6050023 規格:平裝 / 單色 / 240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