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如果你曾為峇里島的舞劇、吳哥窟的浮雕、爪哇島的皮影戲深深吸引,你一定要認識啟發這些偉大藝術的文學作品──印度史詩。 《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在古代印度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傳。兩大史詩不但對印度社會思想產生深刻影響,也流傳到亞洲各國如印尼、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啟發無數精粹的音樂、戲劇、舞蹈、雕刻與繪畫作品,可說是亞洲文化的遠古源頭之一。中國的佛教思想,甚至《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也是受到兩大史詩影響的產物。 《摩訶婆羅多》成書年代約在西元前四世紀至西元四世紀之間,長約十萬頌(約相當於四百萬字),是古代文明世界最長的一部史詩。內容敘述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俱盧族與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敵對雙方在大戰十八天後兩敗俱傷,最後在天國相遇;由人成為天神的他們,憤怒與仇恨不再,個個儀態安詳,享受著真正的和平和安寧。圍繞這個中心故事的,除了大量神話傳說、寓言故事這類文學性插話,還有大量宗教、哲學、政治和倫理等等理論性插話。 全書共十八篇,本書譯出的是第六篇〈毗濕摩篇〉,其中包括著名的宗教哲學插話〈薄伽梵歌〉,蘊含了許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與人生哲理。〈薄伽梵歌〉曾相繼被譯成多種西方語言,德國語言學家洪堡曾無比推崇:「《摩訶婆羅多》的這個插話是最美的,或許也是我們所知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詩人T. S.艾略特盛讚它為「僅次於但丁《神曲》最偉大的哲學詩」;小說家赫胥黎也說〈薄伽梵歌〉是「永恆哲學最有系統的精神表述」。 閱讀《伊利亞特》及《奧德賽》可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源頭;閱讀《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我們對自身所處東方世界的璀璨多元,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藝文界林懷民、蔣勳、賴聲川共同推薦! ◎翻譯名家由梵文直譯,保留原著精粹與韻味。 ◎印度兩大史詩經典之一,認識佛教思想起源與東南亞各國文化不能不讀。

作者資料

毗耶娑(Vyāsa)

《薄伽梵歌》出自史詩《摩訶婆羅多》,相傳是毗耶娑(Vyāsa,也譯廣博仙人;毗耶娑也有編撰的意思)所著,但現今歷史學家多認為不是一人於一時一地所做。最初大概是由遊方僧侶以口述的方式流傳,之後再經歷代編撰而成的。大致上,西方學者的考證多認定此一史詩大概完成於西元前二世紀到西元後二世紀之間(或說是西元前後四世紀之間)。據印度古傳說,毗耶娑是貞信與福身王結婚前,與遊方修士巴拉沙羅所生;也是持國和般度的父親。在俱盧大戰結束後,花了三年完成曠世巨著《摩訶婆羅多》。

基本資料

作者:毗耶娑(Vyāsa) 譯者:黃寶生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書系:經典文學 出版日期:2005-06-03 ISBN:9789867415448 城邦書號:YL1035C 規格:圓背硬皮精裝 / 單色 / 59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