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顛簸中年:把握人生撞牆期,迎向二度自我成長,創造歷久彌新的伴侶關係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一部為困頓關係,傾力打造的實用兩性聖典。 透過豐富婚姻個案和心理諮商診斷,提供解方。 人到中年,寂寞、迷惘、困頓、騷動不安,乃至關係破裂。 怕變老、怕離婚、怕失業,想抓住青春尾巴,卻找不到生命的出口。 頂尖臨床心理師累積數十年的諮商經驗,探討婚姻關係與個人成長的需求, 對中年婚姻提出睿智而精闢的剖析。 ●先生和我終日相對無言,漸行漸遠。我不斷提醒自己應該慶幸擁有現在的一切,我得非常努力才能喚醒一丁點曾經對他的依戀……是我太過苛求、太不切實際嗎? ●戀上公司年輕的同事而出軌,是不可饒恕的錯誤嗎?一把年紀了,我是不是早該放棄愛情的憧憬和追求性愛滿足,就這樣過完下半輩子? ●柴米油鹽的生活,我們常常為錢起爭執。婚姻是一種潛在交易,連離婚也要衡量投資報酬率,該怎麼做才算坦誠而公平? ●我希望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如果我在婚姻裡不快樂,又怎麼讓他們快樂?萬一我去追求別的幸福,他們會不會因此而受苦? 現代人愈來愈長壽,除了反思個人處境與角色變化,也往往必須為維繫關係而耗盡心力。臨床心理師馬妮菲總結人類壽命延長、藥物發明、生育潮、自戀情結和自我世代的出現等文化、心理、社會面向的變遷,對中年這個「人生撞牆期」所產生的影響。 本書以親切易讀的筆調探討關係中種種強大的推力與拉力,指出考驗中年婚姻的重大難題,包括金錢、親職、婚外情、思慕暗戀、酒精藥物、健康老化、空巢期,以及照顧年邁父母的壓力,並且融合研究、訪談與諮商,分析愛的運作方式與感情關係的結構,強調每個人都必須培養純熟的情緒管理與深刻的自我覺察,才能共創良性互動、相伴成長的婚姻關係。 書中豐富的婚姻個案,讓讀者在篇章之間照見自己,進而認知到有益於修復關係的觀點與建議,不管是正在感情路上的年輕情侶、已踏入婚姻生活的熟齡伴侶,或是銀髮耄齡的老夫老妻,這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指引。 名人推薦 丘引 作家——專文導讀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馬家輝 香港作家 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馬度芸 諮商心理師 曾心怡 臨床心理師 陳蕙慧 資深出版人——誠摯推薦 媒體推薦 ●本書論理明晰、深切關注人生的重要課題,慷慨分享專業建議與分析。多數婚姻關係在中年遭遇的困頓與顛簸,理當視為一個難得的契機慎重看待,而熬過這個時期將形成新的互惠,深化一度瀕臨破滅的親密感。作者以詩意、慧黠兼具同情的筆調,寫出追尋真愛途中必須經歷的奮鬥,無論處於人生哪個階段、身處何種關係,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背離親緣》作者、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 ●結合清晰立論與溫暖關懷的非凡之作!這本無比睿智的著作將為處於中年伴侶關係,以及在貝里(Wendell Berry)所謂「麻煩時期」之中迷惘纏鬥的人,帶來深刻的啟發與慰藉。──達妮‧夏皮羅(Dani Shapiro),《沙漏》、《奉獻》作者 ●書中充滿生動趣聞與軼事,可見馬妮菲是位多麼出色的治療師。她為幾乎所有中年伴侶都會陷入的困境,留下兼具智慧與同情的記錄,也說明脫困的方法。此外,這本書也幫助年輕伴侶留意感情路上的警訊,為老年伴侶提供更多同情與理解,各年齡階段的讀者都受益匪淺。──菲利浦‧考文(Philip A. Cowan),加州柏克萊大學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凱洛琳‧考文(Carolyn Pape Cown),心理學榮譽退休副教授。 ●宛如魔法師般,將一對對伴侶從看似跨越不了的死胡同中神奇地解救出來。《顛簸中年》堪稱馬妮菲的魔杖,沒有花俏虛華的見解,而是靠著務實與智慧的工具教人走出婚姻失和的迷霧,重建美滿關係的光明。──伊恩‧克納(Ian Kerner),資深婚姻家庭諮商師,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光書名就道出多數人的日常經驗:人生和關係在歲月的煎熬下,漸漸走得跌跌撞撞,險象環生。馬妮菲秉持著勇氣與慈悲向讀者下戰帖,督促我們為自己想要的人生負起責任,改變自己,與伴侶進行對話──從「這不是我想像的婚姻」轉為「我是否成為一個理想伴侶?」本書的出版造福了全天下的伴侶,沒有人不因此受惠。」──梅格‧潔伊(Meg Jay),《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作者 ●特別在這個孩子難以離家的社會,本書的論點讓許多父母懂得如何放手,也懂得如何面對生命帶來的轉變。——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目錄

前言 顛簸中年 中年危機史 親密的愛與性 婚姻故事 外遇、調情和幻想 酒精與其他逃避方法 金錢——抽屜裡的那把刀 相思與渴望 健康與老化——風險只會更高 空巢期——孩子、父母與世代轉換 留下或離開 愛是對話 謝辭 註釋

序跋

【推薦導讀】 面對中年不顛簸 (本文作者為丘引/ 作家) 若把中年區分成三階段,如前中年、中中年、後中年來看問題,會更清楚中年問題的癥結,也比較容易找到實際解決的方法。 《顛簸中年》談的都是婚姻中各年紀的「關係」。養育孩子的過程很複雜,不只是經濟負荷,精神和體力上也消耗極大,責任更是責無旁貸的積累。但孩子不只是可愛吸引人而已,孩子也是讓父母學習成長的最好對象,更是父母逃避婚姻不良時的庇護所,還延長了父母婚姻的年限。至於傳統上的傳宗接代或人類的循環,則不在話下。 《顛簸中年》這本書的包圍廣泛,我個人建議閱讀此書,以「倒吃甘蔗」的方法,而非傳統上從第一頁讀起的傳統閱讀,這樣會使讀者的閱讀舒服度及有趣度高一些。另外一個閱讀方法是,從甘蔗的中間段開始啃食,往甘蔗頭的方向吃,最後才吃甘蔗尾,也就是最後才回頭閱讀前面幾個章節,這會使你的閱讀效率和效果雙層收益大。 我會建議以吃甘蔗的方式閱讀本書,是因為本書的中間段開始,與台灣社會的關係更為密切。台灣人在婚姻中面對性的態度上,與美國的文化相距甚遠,畢竟,相對於美國的「享受」,台灣仍然是「道德批判」凌駕於感官上的刺激。台灣人在婚姻出現問題時願意花昂貴代價去看心理治療師的應該也不多,尤其是台灣男人愛面子,願意夫妻一起出現在心理治療師門診的人有限。因此,《顛簸中年》是一本花費低,但可以透過心理治療師的門診經驗,偷窺一下別人的婚姻故障時,是怎麼 「修理」的,以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經驗不足下的自我婚姻療癒。 中年的時間很長,前中年和中中年不同,一個是養育稚嫩孩子,忙得團團轉,很被需求的時刻,婚姻沒搞好不是太大問題,因為父母的專注度都在孩子身上。中中年的孩子開始進入叛逆期,父母摸不著邊,偏偏自己又進入更年期階段,荷爾蒙失衡下,性關係容易起勃谿,就像蹺蹺板的兩頭,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平衡不下。而後中年則是孩子離巢了,是空巢期階段,此時,夫妻兩人在一個房子裡成為只有「兩個人」的情況下,若長期婚姻功能欠佳,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落得彼此無話可說的下場。 更慘的是,此時父母的年紀老了、病了,需要費心照顧,這樣「三明治」的處境不論在美國或在台灣,都是中年人最難承受的負擔。但「三明治」也隨時在變化,如以前的「三明治」是在中中年期發生,隨著晚婚和長壽,「三明治」移到後中年期,在體力走下坡時,硬是得扛起那樣沈重的責任,尤其是台灣的老年父母獨立性比美國社會低,當媳婦的人在傳統社會的制約下,不得不成為本書裡說的「專屬女傭」,大嘆女人難為。 在《顛簸中年》一書中,「慾望不滿足」似乎是婚姻觸礁的原因之一。「我需要的」,和「你需要的」不同。那麼,誰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慾望不滿足」涵蓋的範圍大,從身體、精神、愛情、友情、金錢……一路數不清。「相較於沒有外遇的人,那些外遇的人婚姻未必不快樂。要不要發生外遇這個決定,牽涉到人如何與欲望共處。」書中呈現的這一觀點,倒是和平時大眾對於出軌的刻板印象不同,以為他們在婚姻中是不快樂才外遇,原因卻是在於慾望不滿足,而慾望卻是無底洞。 「證據顯示,女性常覺得焦慮、壓力和衝突爭執,會與性愛的調和互相牴觸……。」這一段若放在台灣社會,歸根結柢,就是女人做太多,而男人做太少了,他們參與家事太少,也極少花時間在教養孩子,甚至理當氣壯把自己老年生病的父母扔給沒有血緣的太太。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女人體力消耗太大,以上的情況就出現了。 在寫到金錢議題的那篇,和台灣社會的婚姻最緊密關聯。一如作者所說,「金錢牽扯到性,性牽扯到愛,愛牽扯到權力,權力牽扯到性別,性別牽扯到金錢,而金錢又牽扯到性。」如今台灣雙薪家庭不少,但 在「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下,台灣女人可能因收入比配偶少,就自動或非自動承擔更多的責任,包括一大早就叫孩子起床……到騎摩托車送孩子去上學,自己才帶著早餐衝鋒陷陣去上班,下班時又急著趕到超市或黃昏市場買菜,回家馬上下廚做晚餐,緊接著是盯著孩子寫功課……,而學校和安親班或補習班的老師們又出很多功課,到上床時已經筋疲力竭了,哪有「興致」可言?這是我這幾年每次回台灣時看到台灣非常特殊的社會現象,好像台灣女人個個都成了無酬「女超人」。 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在婚姻中的女人沒有機會讓自己更上一層樓,沒機會進修學習,就算有機會也沒時間和體力回應,收入就難以往上攀升,而台灣的房價又高的嚇死人,在這樣的多重壓力下,正如作者所說,「金錢肯定是顛簸中年重大的煩惱來源,也是婚姻失能最露骨的展演場。」 至於婚姻和性關係是不是畫上等號?作者用了不少篇幅在描述婚姻中的性問題,如四十五至五十歲的人中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男性和百分之七十五的女性認為性愛對於感情美好很重要。接著,作者又說,「證據顯示,對性生活滿意往往讓夫妻對婚姻感到快樂,他們的婚姻也會因此更為穩固。性生活滿意度與幸福婚姻之間的因果關係,無論在男性或女性身上看來都成立。」這點放在台灣社會是否成立很難說,因為台灣人的壓力太大了,尤其是女性,若壓力沒有適度降低,生活品質就難以兼顧,而「性愛」既不是水龍頭的水,一開就馬上來,還要互相都滿意就更難了。 以上的階段沒有處理得宜,就會壓垮更年期。更年期不是病,但更年期的諸多症狀,如熱潮紅、夜間盜汗、失眠...都在荷爾蒙降低下發生,女人本身著火了,伴侶若非滅火器,兩人要相處得好,就難上加難了,這樣,婚姻剛好就步上「離」和「不離」的困境之中。而更年期沒有調理得當,就會危急下一階段老年期的健康與幸福和壽命。 《顛簸中年》好像是警告在場的中年人,趕緊找個滅火器,要不然,就老老實實重新省視自己的婚姻。夫妻兩人打開對話,找一條最適合自己婚姻的路走下去,甭仗著性別優勢而欺負對方。 *丘引,作家,著有《四捨五入:讓50歲後的歲月更健康美好!》《後青春:優雅的老》《與快樂共老:15個後青春提案》等二十三本書籍。

內文試閱

7.金錢——抽屜裡的那把刀 金錢牽扯到性,性牽扯到愛,愛牽扯到權力,權力牽扯到性別,性別牽扯到金錢,而金錢又牽扯性。一旦牽涉到金錢,人可以變得相當瘋狂,展露人性最原始的一面。金錢肯定是顛簸中年最重大的煩惱來源,也是婚姻失能最露骨的展演場。康乃狄克州費爾菲德郡一位理財規劃師米契爾表示:「有很高比例的人不懂理財,只知道每天花錢。他們不會規劃,不曉得什麼是理財,不知道該怎麼理財,沒人跟他們講過。夫妻也不知道要設定目標。所以常有人跟我說:「我都把錢交給另一半管。」但他們從來不曾坐下來討論,設定一個共同目標或方向:十年後我們想過怎樣的生活,二十年後呢?他們不曾預先設想,從來沒有。」 金錢在婚姻中很容易變成一種隱藏的籌碼,用來向對方施加情緒與精神上的質疑:我值得嗎?我會不會被照顧?我有能力照顧自己嗎?我擁有的足夠嗎?而這又會引起兩種型態的混淆。 第一,很多人會誤把情感需求混淆成金錢需求,把童年創傷和過往傷痛投射在婚姻的金錢糾紛之上。我們對金錢的態度,會反映出我們在童年觀察家庭經濟狀況所得到的訊息,這些拼湊而得的訊息,深植於我們的腦海之中。 第二種混淆是當用錢習慣出現差異,伴侶會誤把問題看作是彼此根本不適合。金錢壓力會加深婚姻陰鬱的氛圍,而且效果十分顯著。金錢滲入意識之深,使得我們很難清楚辨明婚姻裡有哪些關係受到汙染。金錢煩惱能令其他的煩惱更形嚴重,也難怪負債越高的夫妻在房事或婆媳關係等其他婚姻問題上,容易經歷更大的衝突。 要在婚姻裡實踐金環模式,可能沒有哪個方面比金錢方面更加棘手,因為匱乏感會引發強烈的恐懼,很難不惡化成蹺蹺板心態,逼得人人各謀己利。 金錢是兩人共同故事的嚴峻考驗。中產階級夫妻外表看來大概都很像─有房子,有孩子,有工作,但窺看他們的銀行帳戶,你會發現金錢可以嚴格衡量兩個人是真心合作,還是只是在合演一齣好戲而已。 *** 山姆痛恨他的工作,恨透了。他非常僥倖熬過了二○○八年金融風暴的裁員,真是謝天謝地,但得到的報償卻是整天瞪著電腦麻木恍惚,腦袋陣陣抽痛。 他任職的財務顧問公司官網晾著一張充滿幹勁的形象照,一名男子盯著三部螢幕,簡直像哥倫布思考地球是不是圓的一樣認真。但整個辦公室的人都只覺得來公司只是在上班,只差沒尖叫而已。日常流露的殘忍暴力、危機感、動輒大發脾氣,都是工作過勞的徵兆。 太太薇拉不知道丈夫是怎麼撐過每一天。她一點也不清楚被擊潰、被羞辱是多麼尋常的感受。如果她能試著設身處地想像他的心情,山姆知道自己會好過一點。看著太太固執地抱持樂觀想法,想盡辦法把「將就點日子就能過下去」的心態強塞給他,還一副同仇敵愾的樣子,他知道妻子正暗暗抗拒著同情他。 他日漸耗損成一個陌生、發育不良的自己,形容憔悴且憂鬱暴躁,但太太的反應卻是「如果還不嚴重,總是能有其他辦法撐下去」,這令他深感被瞧不起。她基本上認為,他心情不好是因為他情緒管理失當。 每天清晨五點半,薇拉從床上彈起,跑三十分鐘跑步機。她的行程滿到爆炸,一刻不得閒。一對雙胞胎子女令她欣慰,但雅各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露西亞則和她爸爸一樣陰晴不定(八歲了還會鬧脾氣)。儘管待辦事項百尺長,但薇拉還是盡力讓送他們上學的路程顯得有意義,她請雙胞胎辨認路邊花朵的名字,露西亞有時拒絕回答,但薇拉盡可能陪笑安撫。她努力讓周遭人的生活開朗起來,甚至連自己也沒意識到。少女時代的她一直是母親的啦啦隊,鼓勵母親在困頓之中往前走。 不過,最近薇拉覺得累了,沒力氣再鼓勵別人。有陣子她以為自己能修補局勢讓情況好轉。她嫁給一個負責任的男人,給孩子當年她母親無力給予她的關注,但隨著山姆為工作焦慮,夜不成眠而且焦躁易怒,他的不開心在薇拉眼中漸漸顯得自私,甚至有些卑鄙。她的同理心絲毫發揮不了作用。如果她心情好,山姆似乎還因此責怪她,好像那剛好證明她無法感受他的痛苦。 有一天,她看他癱坐在椅子上,那張有著深橘色水滴形狀的醜陋椅子是他的最愛,他十分得意地從學生時代保留至今。她的目光落在他的皮鞋上,鞋跟都歪了,與鞋尖不在一直線。是時候了,她想,是時候整頓這個家的悲慘狀態了。改造開始。山姆和薇拉在雙胞胎出生後不久,就在他們經濟能力許可範圍內,在最富裕的郊區買了房。 那是一棟建於一九六○年代的簡樸平房,在那個年代的人一般既無需求,也沒錢把房子當作城堡照料。這個房子符合山姆的長遠之計和他對好地段的堅持,薇拉則夢想著好好展現她的藝術天分。兩人都同意這棟房子所在的社區很適合撫養孩子。 多年下來,薇拉對這棟房子越來越憂心,房內光線不足又年久失修,她的朋友都有個溫馨的家,而她的房子只令她覺得難為情。山姆的反應曖昧不明,他說她是家裡的「總裁」,家務事是她的主管範圍,那為什麼要求修理廚房水龍頭,他又嫌她要錢沒完沒了,一副又多了開銷的樣子?「有沒有聽到吸吮的聲音?」他曾酸溜溜地說,「那就是你把我榨乾的聲音。」 山姆佩服太太的效率。他很感激太太投注心力推動居家改造,甚至承認像這樣一塊珍貴的房地產,值得做些整建翻新。他雖然沒言明,但心裡悄悄覺得這麼耗費精力的事有薇拉來調度,讓他鬆了一口氣,要是他自己處理,一定會懶到不想動。但家裡翻修之後,金錢煩惱遠比過去更壓得他喘不過氣,而且把他牢牢栓在他所痛恨的工作上。 不出所料,翻修範圍不斷擴大,工期不斷延長,他們不得不暫時搬出家裡,在外面住了不吉利的十三個月。現在,裝潢總算完工,他們的存款也見底,薇拉卻突然談起庭園造景,好像非得搞定不可。這筆錢要從哪裡來?顯然得直接扒掉他一層皮,鞭策他工作得更久,也不管他是否得吃垃圾食品果腹、晚上會不會失眠,她只差沒堅持要他丟掉他的椅子。這證明了好心沒好報,他聽她的,反而讓薇拉相信房子現在是「她的」了,從今以後他就該說一做一,該用幾瓦燈泡、該怎麼洗衣服,連他可以在哪裡休息都得照她的意思來。 薇拉和山姆來到我的診間,對於該不該花錢接受諮商依然不同調。對山姆來說,諮商治療是在一長串清單後又增加了一筆昂貴的商品服務,還不都是薇拉為了生活感覺良好才需要的,但這些商品和服務都得以他的情緒和健康為代價,靠他所鄙視的工作買單。 對薇拉來說,山姆不甘願為他們的關係努力,又找理由拒絕她,不顧婚姻裡的一體感有多重要。好不容易花了驚人的一大筆錢把家整頓得舒服,她不希望山姆還繼續過著黑暗黯淡的情感生活。她做這麼多,只是希望讓兩人都快樂。 心理學發展史不到百年,還沒打幾個嗝,就已經囫圇吞下昔日由牧師和親族擔負的角色。要心理治療一段情感關係,一想到台面下其實靠著商業機制在支撐,總令人不太舒坦。這和婚姻有幾分相似性。用神學家布伯的話來說,婚姻是一段「我與你」的關係,我們在乎對方,把對方視為與我們一樣有個性的人,但是婚姻也是一種「交換經濟」,金錢、性、勞動都在交換之列。理想上,我們在想像中走進伴侶的經驗,行事顧及對方的感受和立場,透過金錢、性、勞動等物品和服務表達關心。但任何依賴關係多少包含某些形式的利用,婚姻也無法排除這點,而這種緊張並非總能順利解決。 金錢也許是婚姻裡最能清楚突顯「利用」的場域。金錢如此接近我們所謂的生存核心,我們為求自保,並且有以滿足自身需求為優先的衝動。金錢能引發卑鄙的惡意,因為金錢輕易牽動我們原始的求生衝動,不惜犧牲他人也要獨活。我同事稱金錢在婚姻裡是「抽屜裡的那把刀」,暗示它具有威脅性,能讓向來脆弱的平等關係變成支配與臣服、無力與控制等情境赤裸裸上演的場景。 誰消費?誰生產?

作者資料

黛芬妮‧德‧馬妮菲(Daphne de Marneffe)

臨床心理學家,擁有超過二十多年豐富經驗,專為伴侶與個人提供心理諮商治療,並推廣令人振奮的信念:人可以在避免衝動和破壞性行為的前提下,順從內心的渴望,在成長中生機蓬勃。她於哈佛大學取得學士學位,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臨床心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著有《母性欲望》(Maternal Desire: On Children, Love, and the Inner Life)一書,並發表諸多心理學專業論文。她在世界各地致力於教學與演講,主題涵蓋婚姻、伴侶治療、成人發展與父母親職,研究與學術作品發表於精神分析與女性主義領域期刊。目前與丈夫和三個孩子住在舊金山灣區。

基本資料

作者:黛芬妮‧德‧馬妮菲(Daphne de Marneffe) 譯者:韓絜光 出版社:木馬文化 書系:木馬人文 出版日期:2019-07-10 ISBN:9789863596981 城邦書號:A0500620 規格:平裝 / 單色 / 496頁 / 14.8cmx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