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希望:教宗方濟各自傳
-
朝聖.覺旅:從西班牙聖雅各到菊島天堂路
-
苦土之囚:世上最年輕國家南蘇丹的希望與絕望
-
如何蓋一座大教堂?:學習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思維」!從重大歷史工程到日常小物,一窺創新與發明背後的故事
-
老屋時態【老屋顏第4彈!】:從軍官營舍到美術館、伐木廠到背包旅店,窺見台灣近百年老屋在大時代下的流轉軌跡
-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光之年代【二十世紀最傳奇的女性戰地攝影家黎.米勒的摯愛人生】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靈魂不歸法律管:框架世界底下一個法律人的逃脫記事
內容簡介
女性思考哲學的方式有何不同?還是根本不宜論及女哲學家?幾百年來,世人普遍否認女哲學家的存在。然而對她們的故事所知越多,固有的偏見很快就不攻自破。
本書中介紹了七位女哲學家,哲學是她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但思考並非她們生活的全部。她們全都特立獨行,行為傾向於極端,有時令人難以理解。
以西蒙‧維爾為例,為了切身體驗工人的生活,以求真正瞭解工人,她在工廠裡工作直到筋疲力盡。她拒絕享受舒適的生活,因為不願過得比窮人好。
或是像浪漫主義者卡洛琳‧均德羅德,執著於崇高的理想,心思纖細敏感。她堅持走自己的路,即使可以預見路的盡頭將是一場災難。
艾蒂特‧史坦有著同樣堅定的意志,她是一個天才洋溢的思想家,希望成為大學教授展開學術生涯,卻因身為女子和猶太人而一再被拒於門外。她也選擇了一種極端的生活方式,進了修道院。
克莉絲汀‧皮桑則較不那麼極端,而懂得運用世俗的智慧。在中古時代晚期,於困難的環境中,她勾勒出「女人之城」的烏托邦。個人境遇和時代背景都對她不利,身為寡婦飽嚐人情冷暖,她為了讓婦女能獲得公平的對待而奮鬥,在戰亂連年的歲月,她為了和平而努力。
漢娜‧鄂蘭與她性格相似,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境遇較佳。她天資聰穎,思想敏銳,對於政治十分警醒。和克莉絲汀‧皮桑相比,她的人生之路順遂得多。儘管曾經歷納粹暴政而被迫移民美國,她仍能持續從事她想作的事:研究、教學、直言不諱,思索她感興趣的題目。在她眼中,沒有瞭解的欲望,就沒有有意義的人生。
西蒙‧波娃也頗受命運眷顧。她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得有足夠的閒暇投身哲學。她最大的成就在於能站在沙特身旁而不相形失色,且能證明她思想上的獨立。
若荷‧房哈根則是一個承接古希臘傳統的哲學家,在她的沙龍裡,人們透過交談來探求真理,這正是蘇格拉底的精神。
本書試圖顯示女性探究哲學的種種不同方式,以及她們所獲致的精彩成就。
她們的獨特之處在於思考與生活的連結。她們關心時事和世人,她們的思想並非源自與世隔絕的象牙塔,而是在與日常生活的不斷對話之中展開。
這些女哲學家所採用的風格形式也值得注意。一般人認為,哲學必須以嚴謹而有系統的形式來呈現。在這一點上,女性哲學家的表現也許會令讀者驚訝。書中所介紹的女性試著以有別於傳統的方式來寫作:警句、日記、書信、談話、哲學性的詩,展現了豐富多樣的表達方式。
而她們都奉行一個共同的原則,熱情的生活並且熱情的思考。
作者資料
英格柏‧葛萊西奧芙(Ingeborg Gleichauf)
生於1953年,於德國弗萊堡大學攻讀德語文學及哲學,博士論文以奧地利作家英格柏‧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為題。近年來研究女性哲學家,曾為漢娜‧鄂蘭作傳。在從事成人教育之餘,也撰寫文評。目前她和丈夫及三個女兒住在弗萊堡。《思考的熱情》是她在Beltz & Gelberg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傳記。
基本資料
作者:英格柏‧葛萊西奧芙(Ingeborg Gleichauf)
出版社:麥田
書系:人間閱讀
出版日期:2004-01-12
ISBN:9789867537294
城邦書號:RB2010
規格:25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