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7月會員日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消逝的天鵝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革命、性、政治、芭蕾舞、以及二十世紀偉大的芭蕾名伶的一生,諸多議題結集在一個人身上的故事,教人為之折服。」--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費蕾優雅細膩書寫小說的主題,趣味盎然。然實際上是要呈現對『忠誠』這個議題繁複且嚴苛的要求。」—The New Yorker「費蕾書寫小說的筆勁在描寫波多黎各布爾喬亞階級上發揮的淋漓盡致。」—The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波多黎各女作家羅莎麗歐‧費蕾的作品。《消逝的天鵝》檢驗愛與忠誠,小說筆觸犀利敏銳,字裡行間洋溢活力與剛毅。它描寫世界聞名女芭蕾名伶的故事,一九一七年巡迴表演中造訪波多黎各,結果瘋狂愛上一位血氣方剛的年輕革命份子,年紀足足比她小一倍。這位狂狷充滿自信的芭蕾名伶生命中一直恪守她的座右銘—「藝術家對藝術的堅持必須超越愛情之上」。然而一旦墜入情網,往昔的信念教條拋諸腦後,因此也失去舞團舞者對她的尊敬,認為她背叛了她們。這項背叛藝術理想的議題和波多黎各當地風起雲湧的政治煙硝在小說中交織延展,夫人和她的舞團也捲入這場政治紛爭的糾葛。一九一七年爆發的俄國革命讓她們頓時失去祖國,以波多黎各為中途逆旅,而波多黎各又陷於獨立革命暴動的陰霾中,島上無人敢公開談論此事。 夫人的心路歷程由瑪莎口中娓娓道來,瑪莎是夫人忠誠的知音,也是舞團的幫手。瑪莎透過犀利的審視觀察,描寫一幅熱帶天堂國度的波多黎各,那乍看寧靜的表象下,在在隱藏著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另一方面,周遭環境感性與情欲籠罩的氛圍下,瑪莎自己也經歷一番蛻變,她的人生也因此改變。費蕾在此編織引人入勝的浪漫故事和政治策謀,一幅加勒比海布爾喬亞階級的影像,筆力令人信服。《消逝的天鵝》再次印證費蕾是當代拉丁美洲小說家翹楚之林。

作者資料

羅莎麗歐‧費蕾(Rosario Ferré)

生於一九三八年波多黎各西南沿海港口城彭西市(Ponce)。她出生在一個政商影響力極大的家庭,父親是美國統治期間政府官員。 費蕾自七○年代早期開始創作,當時女性主義運動方興未艾,蔚為風尚之際,她創辦了一名為《裝貨與卸貨區域》(Zona de Carga y Descarga)文學雜誌,除了宣揚自己致力文學的理由外,也讓有志文學創作的後起之秀覓得發表的園地。 費蕾擁有波多黎各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碩士學位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學位,學位論文分別鑽研拉丁美洲奇幻文學的翹楚──阿根廷的柯達薩(Julio Cortázar)和烏拉圭的艾南德茲(Felisberto Hernández)的作品──讓她在短篇小說的創作與文學批評基底更趨扎實。 除了潛心創作,費蕾也致力於文學批評,她曾經不見容波多黎各多數以男性為主的評論界,均將她視為「無政府主義者、色情傳播者與背叛自己的社會階層」的作家。因此她在長期以來男性觀點主宰拉丁美洲的學術與文學批評,也經常執筆表達她個人的看法。 費蕾以女性角度書寫的企圖顯而易見,說故事的人也都是女性為主。顛覆歷史,推翻威權體制者泰半透過女性角色抒發。作品包括《潘朵拉的筆記》、《詛咒的愛》、《聖母的戰爭》、《沙洲上的大戶》,《圍困愛羅斯》,相關為女性抒發理念的文學評論尚有《兩個威尼斯》(Las dos Venecias),《樹及其陰影》(El árbol y la sombra),近年出版自傳性質的《在你名字的陰影下》(A la sombra de tu nombre, 2001)以及評論探討最多的《母狗對話錄》(El coloquio de las perras)等書。

基本資料

作者:羅莎麗歐‧費蕾(Rosario Ferré) 譯者:張淑英 出版社:麥田 書系:麥田水星 出版日期:2003-10-24 ISBN:9789867691989 城邦書號:RN8005 規格:29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