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在彌撒中與耶穌相遇:從進堂到禮成,感恩祭的聖經巡禮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哈布斯堡帝國:翱翔歐陸的雙頭鷹家族,統治中歐四百年的多民族混融帝國【2025年新版回歸】
-
我被心理實驗監控的人生:關於數據監控與人格發展交錯的自我反思
-
口袋裡的心理課:144張圖看懂心理學,從心流、工作倦怠到情緒壓力,跟著佛洛伊德、榮格等138位心理學家,探索自己的內心,找出人生的答案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世紀藝術家100:從文藝復興到現代藝術,百位巨匠的美學探索
-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
室內設計必學施工圖【暢銷改版】:教你建立邏輯、畫出重點,建立紮實基礎,快速繪製一看就懂可施作的圖面
內容簡介
巨匠已逝,文字不朽
難以歸類、出入記憶、精微細膩的憶念文集
與約翰.伯格人世重逢,我們再度相遇,此時此地
「先死後生。之所以會有誕生,是為了要讓那些打從一開始就壞了的東西,在死亡之後,有個重新修復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為何出生在這世上的原因,約翰。我們是來修理的。」
這是一本以七座城市串聯記憶的溯往之書、死亡之書、愛之書、成長之書。
主角在街道上遇見逝去的母親、父親、女兒、戀人、啟蒙老師,看見波赫士的天空,逐步構建出約翰.伯格的前半生。
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小說、回憶錄、散文或傳記,而是一種混雜了這些文體的嶄新文類,New Statesman 所謂「未來的文類」:「是虛構,但非傳統小說;是作者的第一人稱,但非回憶錄;是在時間與空間中自由穿梭的描述,但又始終立足當下;是一篇無悔的告解,也是對感知與情感的深刻挖掘。」
故事從里斯本五月底一個炎熱午後揭開序幕:伯格在公園長椅上遇見已去世十五年的母親,自此展開追述。
「我們在此相遇」,相遇的地點、人物、時間,因為在此相遇,而成就自我與人生。
約翰.伯格逝世之後,我們重新閱讀他如何回顧相遇,在現實與想像的交錯中,注視那些曾經走進他生命的生命,並檢視我們自己的生命。
【各界好評】
一本敘述藝術之作,融合了他所擅長的所有形式。伯格再一次帶領我們經歷生命的真實存在。
——《西雅圖時報和郵訊報》
一本精彩絕倫的回憶錄 / 沉思錄 / 小說,一段充滿熱情、穿越時空的個人旅程,幾乎和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一樣美麗,美麗到難以歸類。
——《水牛城日報》
伯格將他一生的經歷和夢想,拆解成一系列別出心裁的旅行誌。這是一場宛如藝術和臥遊之旅的書寫,獻給那些熱愛在當下迷路之人。
——《薩城星報》
作者資料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布克獎作家、金筆獎得主 《觀看的方式》作者 當代最重要美學大師 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倫敦,二○一七年辭世。 一九五二年開始替以政治、社會問題、書刊、電影、戲劇等為主題的《新政治家》雜誌撰稿,並以深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藝術評論家身分迅速竄起,陸續出版多本藝術評論書籍,包括了有口皆碑的藝術研究作品《觀看的方式》。此外,約翰‧伯格的小說體別出心裁,曾《G》贏得布克獎、金筆獎、布萊克紀念獎。 伯格也撰寫過多部電影劇本,並曾與瑞士導演阿蘭.鄧內合作《二○○○年約拿即將二十五歲》。二〇一六年,蒂妲‧絲雲頓、柯林‧麥克比、克里斯多福‧羅斯、巴泰克茲耶多斯執導紀錄片《約翰‧伯格四季肖像》,在鄉間四季更迭中,以多層次的影像、深刻的對話,展現出一個人文主義者歷久不變的初衷。 他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相關重要著作有《觀看的方式》、《影像的閱讀》、《觀看的視界》、《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的異義》、《我們在此相遇》、《班托的素描簿》、《留住一切親愛的》、《A致X》、《另類的出口》等等。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