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青蛙(賈平凹最具個人傳記色彩、最看重的作品)
-
天防者IV:無畏者〔完〕
-
侑美與夢魘繪師(邪惡奇幻天才大神超凡驚豔震撼全球祕密計畫,限量典藏豪華全彩精裝版,隨書附贈燙金藏書票「夢中的你」)
-
翠海的雀絲(喜愛蒐集茶杯的小島女孩平裝版,邪惡奇幻天才大神超凡驚豔震撼全球祕密計畫)
-
勤儉魔法師的中古英格蘭生存指南(邪惡奇幻天才大神超凡驚豔震撼全球祕密計畫,限量典藏豪華全彩精裝版,隨書附贈燙金藏書票「跨次元魔法師」)
-
月亮先生【十年紀念版】
-
青瓜不動:三島屋奇異百物語九
-
時間跳躍的妳來自昨日【讀第一次是推理!第二次是戀愛!】
-
小王子(暢銷80年法文直譯全新插畫版,每個有夢想的人,都有一本小王子,讀了本書才知道,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
-
方舟【日本一舉橫掃9份榜單的推理話題作.首刷描圖紙斷頭書衣版】
內容簡介
探索偏鄉秘境間的質樸生活
品嚐鄰里內傳承的在地美味
尋訪25段悸動心靈的人生故事
感受最真摯的台灣人.情.味
許多人生,貌似不起眼,未受世人關注。但若有契機仔細一瞧,實則充滿力量。
他們以富饒人文風土的執著,搭配內斂的性情,在海角山巔掙出一片天空。
來吧,走一遭臺灣各地的美好角落,看看那份矜持又樂觀的生活步調,如何活出生命的價值。
緩步國境,探訪奇聞、美景、好食與聚落,抒懷台灣鄉土產業的深邃意境。
感染這份美好的悸動,體悟他們沉穩堅毅的生活態度,滌清你我喧雜的思緒。
【本書特色】
◎從北到南,跨足外島,蒐羅25則有味道的地方采風,帶讀者品味人們與環境依存關連的情愫。
◎以人文角度觀點,行旅好山好水,踏足街道巷弄,探索「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之不凡魅力。
【感動推薦】
林義傑/超馬好手
陳思璇/國籍名模
林葉亭/造型達成
目錄
PART1 臺灣.人情濃
01新北市平溪區-蘸浸煤鄉的古往今來
02新北市石門區-戍守臺灣極北燈塔的好漢
03新北市新店區-接棒傳承的父女木工情緣
04苗栗縣通霄鎮-空姐著陸搖身為花仙子
05臺中市后里區-讓童稚記憶成真的樹屋推手
06臺中市和平區-翻越中央山脈的高山小巴
07南投縣魚池鄉-歡度萍水境遇的人生旅態
08屏東縣獅子鄉-南迴無名好漢的深邃背影
09花蓮縣壽豐鄉-翱翔天際的鷹獵農法
10臺東縣海端鄉-海拔一千零六十八公尺上的燦爛笑顏
11金門縣金寧鄉-候鳥民宿的嬌美鏡頭
12金門縣金城鄉-珠光閃耀的離島古厝
PART2 臺灣.好味道
01臺北市中山區-塔羅牌與異國鹹派的奇妙激盪
02臺北市南港區-姊妹花與工業風餐廳的互襯
03臺北市中正區-七年級生美食創藝圓夢
04桃園市楊梅區-遇見冰果室裡的麗緻彩妝
05新竹縣尖石鄉-梅嘎浪部落食后的創意原味
06苗栗縣苗栗市-追尋純粹真實的美食天堂
07臺中市北區-異鄉愛戀下的俄羅斯家常菜
08宜蘭縣員山鄉-酸甜香齊備的土鳳梨全餐r
09花蓮縣花蓮市-後山濃情的花崗亭麵館
10花蓮縣秀林鄉-原味風情的山海對話
11花蓮縣光復鄉-甜風往事吹拂店仔街
12澎湖縣馬公市-菊島掌上明珠冰品奇緣
13金門縣金寧鄉-離島水果餐的魅力饗宴
內文試閱
海拔一千零六十八公尺上的燦爛笑顏
「嗨!陳大姐,十幾年沒來了,我還記得這裡的故事喲!」
「陳大姐您好,哇!好久不見,您身體還是保養得很健康,您人真的好好!」
「早安陳大姐,我又回來了!」
「你們好!歡迎上山來玩喔!」
一群已是成年人的昔日救國團學員,興奮地問候道安,回到他們內心惦念不忘的「陳大姐名產店」。
四十載的寒暑易節,陳大姐還是在與世無爭、樂活慢調的利稻部落,風清雲淡的自給生活著。歷經四季交迭的風霜雨露、自然災變的南橫,如今沉寂許多。利稻的清平靜謐,自然而然地叫人思懷想望,嘹亮高亢、迤邐遍山的歌聲滿行囊的行旅景況。
那些帶領學生采風問俗的救國團營隊,物換星移,不再似曾相識的一年重溫過一年。如今我走入利稻村,香棻的樹木昂然如昔,行列整齊的菜圃仍在散發鮮綠,陳大姐的店依舊挺立,只是山谷間少了學子團康的歡顏絮語,村子銳減了泰半的觀光人潮,不絕於耳的只有此起彼落的蟬鳴鳥叫尚在應和,奏趣著這片山水的秀麗。
「午安,陳大姐妳好!」
「你好!雨下滿大的呀,騎這麼遠的山路餓了吧,我麵煮好了,還有泡菜配,也有紅豆愛玉湯,不要客氣喔!」
陳大姐性情隨和開朗,親切地招呼歡迎我的造訪。
終究一樣的笑容,一貫的和藹待人,陳大姐仍是那個大家都熟識不過的陳大姐。
我只想說:久違了,陳大姐。
南橫寒來暑往的日子,有妳,就不會讓人感覺徬徨無措;如妳,照料出外人,心手相連的虛寒問暖;有妳如妳,還在利稻村守望相迎,山上的時光總是特別美好。
山林薄霧中的農園景致
陳大姐的故鄉,在嘉義阿里山鄉十字村(十字路),她的丈夫(劉先生)是四川人,曾經在貴州擔任過警察局長與督察長,兩人初識之際欣賞彼此,婚後一直為一對恩愛情深的伴侶。
日後丈夫請調至臺東利嘉、馬蘭等地,輾轉派赴海端鄉利稻村,擔任利稻派出所所長,自此夫妻倆就在清幽自然的土地,積極努力地耕耘。
四周被中央山脈群峰圍繞,海拔一千零六十八公尺的利稻村往往隱身在薄霧中,它是南橫公路沿線最大的河階平原,田野平疇,房舍錯落,一副精緻農園的美景,盛產高麗菜、青椒、番茄、紅豆,人稱世外桃源。它曾是救國團營隊在南橫東段的一處落腳住宿點,也是補給水源與糧食的中途休息站。
利稻,是由布農族母語翻譯而來,以前有很多的野生枇杷在此生長,布農族人將枇杷稱作「立豆(lito)」,民國時期改稱利稻(諧音)流傳至今,便是人們印象中熟悉的南橫中途聚落。
陳大姐往日以販售高麗菜為大宗時,過剩之餘就自研手工醃製泡菜。由於利稻出產的高麗菜,以南橫栗園的天然泉水灌溉而成,不灑藥肥,特別清甜脆口。如今店裡最有人氣的名產,就屬泡菜了。醃辣蘿蔔與四色花生糖(以黑芝麻軟飴花生組合而成,其中軟飴又以金桔、地瓜、鳳梨調味,非常獨特),以及醃木瓜、愛玉紅豆湯也非常有知名度,是宅配的熱門商品。
女兒在臺東市開店賣臭豆腐,用的就是陳大姐親手醃製的泡菜,一股為人津津樂道、讚不絕口的好滋味,每是吸引大批民眾前來品嚐。
滿是感激與情意的回憶牆
陳大姐的「枕戈商店」(陳大姐名產店的前身)於民國五十九年開張時,南橫公路尚未貫通,當時她便以一公斤二十元的價錢,雇請新武、下馬、霧鹿部落的原住民朋友,將販售的商品物資背運上山。
顯眼的店名頗有一番趣味,陳大姐的雜貨店叫「枕戈」,而對面的小吃店稱「待旦」,兩造字義兜在一塊,倒是別具想像意味的巧合。
為能早日完築南橫,榮工處也雇請原住民朋友幫忙背米負菜,運補所需糧食,那時陳大姐一邊背著兒子,在利稻路邊販售冬瓜茶、發粿和洛神花搖搖冰,供給原住民解飢止渴,一邊也幫忙煮大鍋飯給築路的榮民工人吃。她平易近人的性情,不時付出,不求回報的愛心和同理心,一直得到人們的讚許。
無論是「枕戈商店」或是「陳大姐名產店」,往來的學生與登山客總是受到她的悉心關照,而敬稱一聲「陳大姐」,大家口耳相傳下的好聲名進而遠播,來利稻的旅客一定都會光臨到訪,向她打招呼致意。
陳大姐總在店裡的空地,擺上榻榻米,免費給南橫公路的登山客和學生居住休息,也貼心地煮上熱騰騰的紅豆湯,給他們取暖,叫人萬分感動。
她回憶最熱鬧的時候,甚至要煮一百來鍋的紅豆湯才夠,很有愛心的陳大姐,一再地給人最即時而溫暖的幫助。
學生把隨身的旗幟、布條和衣物,索性寫下感動的敘述與表白,就留在牆上給陳大姐作紀念,日積月累的就把牆都掛滿了。
我細細觀察了好久,每一個留言都透露著感懷與祝福,由衷的道謝,記錄著大家一同高歌歡笑,輕鬆話語的歲月。國內眾所大專院校頒給她的感謝狀如雪片般已多到數不清,這些都是屬於陳大姐的「無價資產」。
陳大姐對我說,原本有更多有紀念價值的衣服、卡片、旗子、感謝狀,在一次颱風肆虐下全被風雨颳走,一度讓她難過不已。
不僅是為人父母帶著小孩來利稻拜訪陳大姐,端詳牆面提話當年,連已當祖父母的遊客,也是全家族的重溫舊夢,品味這間店不凡之處。
坍方風雨中的驚恐與不安
事實上,在救國團利稻山莊未落成前,陳大姐的雜貨店可說是南橫旅客倚重的避風港。陳大姐說自己最有印象的,是民國七十年,軍方行軍途中所發生的事。
軍隊沿著南橫公路往臺南出發,遭遇惡劣天候,道路坍方中斷,隊伍因此受困在埡口。當陳大姐知道了這個消息,立刻載著店裡的五百個麵包,一路狂奔抵達事發現場,適時替進退維谷、飢寒交迫的軍隊伸出援手,提供糧食取暖。
那晚,她將自己的雜貨店借給軍方,當作臨時避難處,同時號召村民一起外出撿拾柴枝,以提供阿兵哥們炊事的燃料,她更騰出兩臺洗衣機,讓他們可以把衣物做簡單的換洗風乾。
從黑夜到白天,那「一泊二食」的鼎力相助,讓軍方順利獲得補給,因而指揮官旅長與每一位官兵,均感念陳大姐的無私付出,致上最崇高的謝意與敬意。
阿兵哥知恩圖報,放假總會到陳大姐的店裡消費,她也聊表對軍人的景仰情分,因此都會購買水果與農產品無條件贈與,兩方的好交情,無形之中展露了軍民一心的敦睦和諧。
又有一回,中正理工學院的學生情侶二人,在颱風侵襲下受困南橫,迫在眉睫地寄宿在陳大姐的店。是夜狂風暴雨,將整片屋頂吹掀,陳大姐與女兒,就和情侶躲避在角落,四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熬過驚恐的夜晚,化險為夷。
榮景不再卻難捨家園
南橫景色優美,觀光帶動的繁榮商機也曾風光一時。當時利稻部落遊人如織,陳大姐除兼營餐廳外,還忙於供應百來桌的遊覽車團餐。每逢寒暑假,救國團更帶來數梯次的學生團體,在此宿營,進而讓利稻成為南橫路上的一顆閃亮明珠。
但民國九十七年的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挾帶豪雨,重創南臺灣,南橫公路也受到嚴重損害,柔腸寸斷,大關山東隧道口崩塌至今,已有八年光景,南橫全線依舊未能通行。
利稻橋被沖毀後,學生必須走天龍古道進出山谷。南橫六口溫泉明隧道的施工以來,每日均實施交通管制。
宅配業者因此拒絕進入利稻,民眾向陳大姐訂購的泡菜和花生糖,也只能找專人送到山下再轉運。
如今農特產和民宿受到發展瓶頸,餐飲商店多半銷聲匿跡,平日也僅有零星的遊客到訪而已。
「南橫公路再不通,這家店就要被遺忘了。」陳大姐語重心長地說。
她甚至憂心起店裡的盈餘,連基本生活的水電費都可能無法支應。
女兒貼心地希望她離開山區搬到臺東市區,以便能夠就近照顧。但陳大姐早已習慣待了四十餘年的利稻生活,一草一木,不捨就這麼離開自己一手撐起的老店。作者資料
黃明君
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從事電視新聞攝影記者近二十年,平日在採訪工作之餘,喜愛前往台灣各鄉鎮角落,尋訪人文產業故事。 尤其最嚮往天沒亮時,就搭上往東部的火車,漫遊偏鄉,置身前所未識的真善美的民情。除了台灣本島,未來著重延伸聚焦在各離島的純樸風情,發現眼中的驚嘆喜悅。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