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51勞動節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動物
裸猿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暢銷47年,全球銷量超過一千萬本,30多國語言版本 具有原創性、挑起爭議和出奇有趣,是一本改變人們生活的書。──《週日泰晤士報》 身為人類,一生必讀的科學經典 閱讀《裸猿》讓我們有機會再度探索裸猿和其他猿猴類分家後獨特的演化史,也讓我們有機會思考穿著華服、禮教的裸猿應該如何與其他物種和平相處;審視自己在生態系中的地位,常常反思裸猿與其他物種間的關係,跳脫以萬物之靈的角色證明人定勝天。 ——丁照棣(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裸猿是一本暢銷的老書,第一版(1967)發行接近半個世紀,有23種語言的翻譯本,增訂版在2005年發行,這譯本就是增訂版的翻譯。裸猿講的是人的故事。從「非人」角度來闡述人類的行為舉止,把人當做地球生物的一種,一種拉丁學名叫Homo sapiens的靈長類哺乳動物,事實上是身上無毛的一種猿類,也就是書名《裸猿》所指的動物。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是動物行為學家,曾經擔任倫敦動物園的研究員,由他寫來,轉換我們思維的角度,對人類舉止與社會有一個「非人」的觀點,更客觀地來看社會現象,其可讀性不言可喻。 ——于宏燦(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 莫里斯將古今裸猿的行為相互比較,也把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之間的關係做一全面性的剖析;讓我們知道人有其動物根源,是走出森林進入草原、由草食轉換成雜食,由單打獨鬥的狩獵人猿轉變為集體行動的領地人猿、四足變成直立行走,其實和其他動物並沒有什麼兩樣。本書以動物學家的角度,從人類基本行為中,層層剖析出人性中所存在的動物本性,也點出了人類進化之後可能面對的種種問題。 ——張慧羽(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目錄

推薦序 作者1994年序 前言 現今世界上共有193種的猿猴類存在,人類是其中唯一一種沒有覆滿毛髮、裸露全身的猿類。 第一章 起源 把裸猿和他同種但同樣不長尾巴的黑猩猩、大猩猩排在一起,人類的腿部太長、手臂太短、腳也長得很奇怪,顯然,他已經發展出一種獨特的運動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特徵:他的體表幾乎不長毛,皮膚幾乎完全裸露在外。 第二章 性行為 現代的裸猿如何進行性行為?為何裸猿的性行為方式有助於人類生存下來?究竟,在裸猿演化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第三章 育兒 80%的母親用左臂抱嬰兒,把嬰兒靠在自己的左胸、裸猿的小孩可以透過模仿而快速學習,其他動物卻不行……這些育兒過程都透露出裸猿進化的一些特殊意義。 第四章 探索 哺乳類動物都有一股強烈的探索衝動,在裸猿身上,童年時期的好奇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強,一直到進入成年期。為何它是我們能夠生存下來的要訣? 第五章 鬥爭 靈長類動物的攻擊一般有兩種基本形式:一、在社會階級制度裡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二、建立屬於自己的領土權。但裸猿卻有第三種:需要護衛屬於自己家族的住地。 第六章 進食 裸猿祖先從摘果子為食的形式,過渡到合作性質的狩獵生活,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深深影響了裸猿進食行為的基本改變。 第七章 慰藉 裸猿安撫行為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會替自己抓癢、揉眼睛和舔自己的傷口,也和牠們一樣喜歡曬太陽。此外,裸猿也學會了一些特殊的文化形式,最常見和最普遍的是用水洗滌。這些慰藉行為的目的是什麼呢? 第八章 動物 最受4~14歲的孩童喜愛的前十大動物和最不受歡迎的十種動物是哪些?這些數據和裸猿在經濟、科學、審美各方面的興趣有何關係?更奇妙的是,這些喜愛與厭惡的感受會隨著裸猿年齡的增長變化,讓我們和動物之間的獨特複雜關係更加複雜。 各章節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內文試閱

作者1994序 (德斯蒙德.莫里斯 Desmond Morris)
  《裸猿》一書在1967 年首度出版。從我的觀點看來,書中所陳述的都是些理所當然、淺而易見的事情,但還是讓許多人感到十分震驚。有好幾個原因讓他們無法認同書中的內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把人類描述成和其他動物,除了是不同種類之外,好像沒有什麼兩樣。身為動物學家,在過去二十多年裡,我研究了一系列生物的行為模式,這其中包括從魚類到爬蟲類、從鳥類到哺乳類動物。我的論文研究主題涵蓋從魚類的求偶行為、鳥類的配對到哺乳類動物的食物儲存,都是經過專家學者們的審定,而且發表幾乎沒有引起任何爭議。因此,當我想要從一個更為科普的角度來把蛇、人猿和貓熊介紹給一般讀者時,同樣地也沒有引起太大的爭議。這表示少部分有興趣的人在讀完之後,接受了我對這些動物的看法。但是,當我用類似的研究方法,介紹一種不尋常、且會裸露身體的靈長類動物時,這一切都改變了。   出乎意料的,我用來描述研究成果的一切字眼,突然間都變成了熱門的辯論話題。我發現人這種動物還是很難接受、面對自己的生物本質。我必須承認,我從來都沒想到過自己居然會需要扮演起達爾文辯護者的角色。經過百年來科學的進展和更多人類祖先化石的出土,我以為大多數人都已經可以接受人只是靈長類動物裡一個分支的這個事實;而且,在認清自己的動物本質之後,還可以向牠們學習。這是我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只是,我很快就意識到我正面臨一個更偉大的戰鬥。   在某些地方,《裸猿》被視為是禁書,教會沒收、燒毀盜版的書,人類演化的思想被嘲諷,書的內容也被視為是一個惡毒的玩笑。我被一堆宗教宣傳小冊子大肆批評,並且被要求修正我的行為。《芝加哥論壇報》用了一整個專刊批評本書,只是因為刊載其中的一篇書評裡包含了「陰莖」這個詞,讓報社老闆心裡覺得很不舒服。另外,對性的過度坦率,也是本書受到批評的缺點之一。在同一份報紙上持續不斷地報導暴力和謀殺的新聞;「槍械」這個字眼也頻繁出現。誠如我在當時指出,令人十分不解的是,他們可以接受槍殺事件的報導,但是對於如何面對現實生活卻隻字未提。這實在是說不過去。我只是把研究的主題從「魚類和鳥類」改成「男人和女人」,不知怎地就把「人類偏見」這個沉睡的巨人給喚醒了。除了打破宗教和性事的禁忌之外,我因為堅持人這個物種是由於天生強大的驅動力所推動,而被指控是「把人獸化」。這和當代心理學理論普遍主張,人們的所作所為是透過學習和條件反射的觀點格格不入。   有人認為我提出了一個危險的思維,把人類框入了一個無法跳脫的獸性本能之中。這又是對我文章內容的另一個誤解。我實在看不出來所謂的與生俱來的動物衝動會讓人具有獸性,有任何貶損的意味存在。只需稍稍瀏覽本書各章節的內容便可以知道,我所有關於與生俱來的形式包括:形成愛的配偶關係的強烈衝動、照顧自己的兒女、吃多種食物和保持自身的整潔,以呈現和儀式的方式取代流血來化解紛爭。更重要的是,這些形式是在顯示趣味性、好奇心和創意。這就是我們主要的「動物衝動」,硬要說這些是造成我們變野蠻或是具有獸性的原因,是刻意扭曲從動物學角度來詮釋人類的行為。   此外,還有一種是來自於政治上的誤解。有人誤以為我把人類描繪成維持在原始的性狀。政治派別裡的極端者認為這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對他們來說,人的身段柔軟,可以適應任何政治體系。所有人類的一切舉動,都是由身體內部一套、分別來自父母的遺傳物質所引導的,所以維持在原始性狀這種說法是不為政治獨裁者所接受的,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極端的社會思想常常會遇到根深柢固的抵制。歷史告訴我們,這樣的事件會反覆發生。獨裁者在歷史上來來去去,都只作短暫的駐留,友善、合作的人性最後將會再度出現。   最後,有人覺得,把人稱為「裸猿」是一種羞辱和悲觀的表達方式。這個看法真是大錯特錯。我會採用這個標題做為書名,單純是想嘗試著從動物學角度切入來詮釋人類。看看其他靈長類動物的模樣,以裸猿來形容人類是一個貼切而有根據的描述。如果說這樣的說法是對人類的侮辱,反倒是對其他動物的侮辱。會抱持著這種悲觀態度的人,那是因為沒有看到這種其貌不揚的哺乳類動物出奇成功的故事。   1986 年《裸猿》插圖版發行時,有人建議我同時更新本文,我卻覺得只有一個地方需要更新:把原來版本從第三版更正為第四版。在1967 年,《裸猿》第一版首度發行時,世界人口的數目是30 億。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間的時間裡,世界人口增加到40 億。到1994 年,世界人口已經突破50 億。到二千年時,世界人口將會到達60 億。   我所關心的是,人口數目快速成長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在我們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裡,我們在地球上曾經是為數稀少,而且分布在很小部落裡的物種。就是這種部落生活造就了我們,但是並沒有讓我們適應現代都市的生活。部落人猿要如何轉變成為適應都市的人猿呢?   這個問題後來成為《裸猿》續集的主題。人們常說「都市是一個水泥叢林」,但是我知道這種說法並不正確。我們知道叢林不會過度擁擠,這和都市是不一樣的。叢林是不受污染、變化非常緩慢的,而都市的發展非常迅速,以生物學上的角度來說,羅馬是可以一天造成的。   當我從動物學家的角度來研究城市居民的行為時,的確發現蝸居在擁擠區域裡的居民,讓人覺得他們不像生活在叢林野外般悠遊自在,而像是被圈養在動物園裡的動物。我覺得自己所定居的城市不是一個水泥叢林,而是一個圈養人類的動物園。所以《裸猿》三部曲的第二部書名《人類動物園》就是這麼來的。   在《人類動物園》這本書裡,我仔細研究居住在都市裡的人類,在受到來自外界和內在壓力時,顯現出的侵略、性和親職行為方面的表現。當人類從一個部落族群擴張到超級族群時,會發生什麼事? 當人的地位變成超級地位時又會如何? 在周遭有成千上萬的陌生人存在時,建立在家庭基礎之上的性行為要如何才能延續?   如果城市讓人內心承受著壓力,為什麼大家還湧向城市? 在這個令人感到沮喪的畫面背後存在著一個愉悅的元素,那是因為有著諸多缺點的城市,卻是一個巨大的創新發明、興盛發展重要的育成中心。   在《裸猿》三部曲的完結篇《親密行為》裡,我詮釋人類在面對新環境時,人際關係需要如何表現。在面對現代世界時,我們強烈的性愛需求本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在我們的親密關係裡,我們得到了些什麼? 又失去了些什麼?   在許多方面的表現,我們仍然十分忠實於我們的生物起源。我們的遺傳設計雖然有十足的可塑性,卻無法做太大的改變。當直接的親密關係不可行時,我們會運用我們的創造能力去設計取代方案,幫助我們度過難關。足智多謀的我們,一方面在享受現代世界所帶給我們科技的舒適性和刺激性的同時,也不忘履行上天所賦予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   這是我們至今能夠成功地生存下來的祕訣,運氣好的話,還可以讓我們在這日益險惡、充滿危機的演化鋼索上繼續向前走。人們把未來描述成一個崩壞、充滿污染的景象,這其實是一個誤導。他們在觀看新聞廣播時,擷取最糟糕的部分,再極度誇大成為充滿黑暗的情節。這些人忽略了兩件事:   第一:我們所聽到的大多是負面消息,在一件暴力破壞事件發生的同時,還有更多不起眼的溫馨事件存在。以我們的數量來說,我們真的是非常能和平相處的物種,只是光靠這種到處充滿和睦景象的特性,很難登上頭條新聞。   第二:遠眺未來,這些人總是忽略了改革性創新存在的可能性。每一個世代都有令人驚訝的科技進展,我們沒有理由去臆測這種進展會無緣無故地突然停滯;相反地,它們還會以更快的腳步推進。只要發揮想像力,凡事都有可能發生,只是遲早的問題。不過,雖然我們已經可以把大型的電腦做得像一塊構造簡單的黏土板,我們仍然還是血肉之軀的裸猿。在我們努力不懈追求進展的過程中,就算把我們的近親毀滅殆盡,我們仍然是受到生命法則所規範的生命現象。   有鑑於此,我很高興出版在1967 到1971 年間的《裸猿》三部曲得以再版發行。在經過了四分之一世紀之後,我所要傳達的訊息依舊—你是有史以來最出類拔萃的物種之一,了解你的動物本性,並且接受這個事實吧!
前言
  現今世界上共有193 種的猿猴類存在。其中,有192 種身體有毛髮覆蓋。唯一例外的是一種全身裸露、自稱為有智慧的人(Homo sapiens ,即智人)的猿類。這種稀有、演化極度成功的物種,在大費周章找尋為何他們會具有更高層次動機的同時,也花費同樣時間在故意忽視他的基本動機。他在誇耀自己是最聰明靈長類的同時,卻也儘量避免去提及自己也擁有靈長類動物裡最大陰莖的事實,情願把這桂冠虛情假意地送給了雄壯威武的大猩猩。他是一種擅於言詞、有著敏銳探索能力和擁擠群居的猿。現在,正是我們好好檢視他基本行為的時候。   我是動物學家,裸猿又正好是一種動物,他自然而然就成為我筆下的題材。雖然,他有某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複雜行為模式,但這不會是我刻意去迴避和他接觸的理由。因為人類在變得更博學的同時,仍然繼續保持著他的裸猿形體;並沒有因為要獲得高尚的新動機,而丟掉現實的動機。這常常是令他感到難堪的原因,相較於在近幾千年內才取得的新衝動,這些舊的衝動已經伴隨著他幾百萬年了。這些在過去演化歷程當中所累積的遺傳物質,是無法快速擺脫的。如果他肯接受這個事實,那麼他的憂慮就會大大地減少,慾求也會得到更多的滿足。動物學家或許在這方面能幫得上忙。   從過去對裸猿行為研究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總是避開明顯的地方。早期的人類學家汲汲營營在世界各個偏僻的角落疲於奔命,為的是想要了解我們本性的基本真相,跑到非典型、不成功、文化落後的偏遠地區去追尋瀕臨滅絕的文化。最後帶回這些部落在異常婚配風俗、奇怪的親緣系統和神祕的儀式過程方面令人震驚的事實。然後,把這些材料當作是人類行為當中最重要的主軸因素。沒錯,這些工作的調查內容很有趣、很有價值,它告訴我們當一群裸猿誤入歧途、走進文化的死胡同時,會發生什麼事。它說明在社會組織沒有完全瓦解的情況下,人的行為模式到底會偏離常軌多遠。但是,他並沒有提到什麼才是典型裸猿的典型行為—這需要檢查主流文化中,所有普通和成功成員共同的行為模式,這也可說是以主流物種來代表大多數種類。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唯一可靠的研究方法。持反對意見的保守派人類學家則認為,他對技術上簡單部落群聚的研究,要比對高度文明成員的探討,更能接近問題核心。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現今存留下來簡單部落的群聚並不是真正的原始部落,所以缺乏代表性;真正的原始部落已經消失好幾千年。裸猿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不斷探索的物種;任何停滯不前的社會,在某種意義上是失敗的、「出了問題的」社會。有某種因素讓這個社會停滯不前,並且妨礙了這個物種去探索周遭世界的自然趨勢。早期人類學家在這些發展停滯的部落中所發現的特質,很可能正是干擾相關群聚形成過程的特徵。因此,如果以早期人類學家調查所得到的結果為基礎,把它當成通則去描繪人類行為的整體模式,那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作法。   相形之下,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分析師針對主流物種的臨床研究,更能接近問題的本質。他們許多早期的研究對象,雖然沒有人類學研究上的缺失,卻仍然免不了有一些偏頗。他們所研究的個體,儘管主流背景不同,仍然不可避免地取樣到異常和失敗的樣本。如果這些樣本是健康、成功的典型個體,他們就不需要去看精神科醫生了,也無法提供訊息給精神病學家的資料庫了。在此,我要再度聲明,我無意貶低精神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師研究的價值;他們在分析人類行為形式上的研究,給予我們深刻重要的啟示。整體來說,嘗試著去探討人類最基本的生物本質,不需要過度強調早期人類學家和精神科醫生的研究成果。(我另外要補充說明的是,我們在人類學和精神病學的研究現況日新月異。現今在這兩個領域裡,有許多研究學者已經意識到早期研究成果所受的限制,因而漸漸有愈來愈多的學者回歸到以典型、健康的個體做為研究對象。誠如最近一位研究者曾說:「我們過去的研究是本末倒置。我們已經處理完不正常個體的相關研究,剛開始要專注在對正常人的研究。也可算是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在本書研究裡所使用的材料,最主要有三個來源:   古生物學家根據出土的化石和我們祖先的遺骸,提供有關我們過去的資訊。   二、比較動物行為學家研究動物行為所得到的信息,是透過對許多動物,尤其是對人類的近親猿猴類,詳細的觀察所得到。   三、從當代主要文化中選取最有成就者為樣品,以簡單、直接的觀察方法,把最基本且分布廣泛的行為模式,整合為有用、可供利用的資訊。   由於篇幅所限, 在某些方面有必要極度簡化。我的作法是略過大部分有關科技的枝枝節節和避免使用冗長的文字敘述,把重點放在人類生活中與其他動物有可相互對應的方面,例如:進食、打扮、睡眠、戰鬥、交配和育幼等活動。當面對這些根本的問題時,裸猿會有怎樣的反應?他的反應和猿猴類的反應有什麼差別? 他在哪方面有獨特之處? 他的奇特之處和他的演化歷程有什麼關聯?  探討這些問題時,我已經有可能會得罪一些人的心理準備;總有一些人不願意認真考慮自身的動物屬性,或許他們認為,我用粗俗的動物詞語來探討這些問題時,已經貶低了我們人類的人格。對於造成這樣的誤解,我只能向他們保證,這並不是我的原意。另外,還有一些人會因為他們在動物學領域方面的專業受到侵犯而產生憎恨。然而,我相信這種研究方法很有價值;不管它有什麼缺點,它將會以出乎我們意料的方式,對我們這種非凡物種的複雜本性有所啟發。
起源
  把裸猿和他同種但同樣不長尾巴的黑猩猩、大猩猩排在一起,人類的腿部太長、手臂太短、腳也長得很奇怪,顯然,他已經發展出一種獨特的運動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特徵:他的體表幾乎不長毛,除了頭頂、腋窩和陰部長有幾叢明顯的毛髮之外,其他皮膚幾乎完全裸露在外。   在某家動物園的一個籠子上掛著一面牌子,上頭只有簡單的六個字:「這是新的物種」。籠子裡關著一隻產自非洲、腳是黑色的小松鼠。過去在非洲大陸從來都未曾發現過黑腳的松鼠。人們因此對牠一無所知,所以還沒有給牠命名。   這種松鼠的存在,對動物學家而言,是一個現實的挑戰。到底牠的生活方式有什麼特殊之處,讓牠與眾不同? 牠和現存的366 種其他種類的松鼠有什麼區別? 在松鼠科的演化史上,這種松鼠的祖先由於某種原因,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和其他種類分開,成為一個獨立的繁殖族群。是什麼樣的環境因素讓牠們分化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分類群?   新分類群的產生都是先從小規模開始,首先是在某個地區裡,有一群松鼠產生了些許的改變,變得更適應牠所身處的特殊環境。但是在產生變異的初始階段,牠們還是能夠和周遭的近親交配、繁殖。這個新分化出來的分類群在牠自己的特殊地盤上,相較於牠所分化出來的主流種類,擁有些許的優勢,可是牠最多只不過是個小種,很可能無法長存,隨時都有可能被牠所分化出來的主流物種兼併。隨著時間的經過,牠們會愈來愈適應所身處的特殊環境。如果這個新松鼠小種沒有和周遭的鄰居交配,那麼會更有利於牠們獨立形成新種的機會。在這個階段裡,牠們的社會行為和性行為會發生特殊改變,使得牠們和其他松鼠間交配的機會日益減少,最後產生生殖隔離。首先,牠們身體的組織和結構會變得更適應身處環境裡的食物,接著求偶的叫聲和行為也會改變,以確保被吸引過來的是自己的同類。最後,產生了一個新種和原先物種分離而有所區辨。牠們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第367 種松鼠於焉誕生。   當我們看著動物園裡這隻未命名的松鼠時,我們只能做以上這些過程的推演。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從牠腳上黑色皮毛的依據,可以判斷為新種。只不過,這只是一個外表的特徵而已;就像是病人身上的疹子提供了醫師診斷疾病的線索一樣。如果要真正了解這個新種,這個線索只是個開端,看看是否值得再深入去探究而已。我們可以推測牠過去的歷史,只是會有點輕率和冒險。不如我們先謹慎地給牠一個淺顯易懂的標籤,暫時稱它為「非洲黑足松鼠」。然後把觀察到的行為、構造記錄下來,看看和其他松鼠之間有什麼異同之處,然後再一步一步地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們在研究非洲黑足松鼠時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研究的對象並非自己,這讓我們可以用謙卑、審慎的態度,從事適當的科學研究。今天,如果研究的對象變成了人這種動物,結果可能就大相逕庭,這樣的差別讓人很沮喪。即使是實事求是的動物學家也很難避免把高傲主觀的情緒帶進研究當中;不過,我們可以用審慎含蓄的態度,把人類當成另一種在解剖檯上等待分析的奇怪動物來研究,如此便能或多或少克服一些主觀因素。那麼,我們要怎麼開始呢?就像研究新松鼠的過程一樣,我們可以先從與人最接近的種類開始比較;從他的牙齒、手、眼和其他解剖學上的特徵來看,很顯然地,他是一種靈長類動物,只不過是很奇特的那一種就是了。有多奇特呢? 我們只要把現存192 種猿猴類的皮毛展開、排成一列,然後嘗試著把人類的皮膚排進適當的地方,最後不管他被排在哪裡,看起來都和其他種類格格不入。最後,我們只好把自己的皮膚排在最後一排,和同樣不長尾巴的黑猩猩、大猩猩這些大型人猿的皮毛排在一起;即便如此,他看起來還是很突兀:腿部太長,手臂太短,腳也長得很奇怪。顯然,這一種靈長類動物已經跳脫基本形式,發展出一種獨特的運動能力。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他的體表幾乎不長毛。除了頭頂、腋窩和陰部長有幾叢明顯的毛髮之外,其他部分的皮膚幾乎完全裸露在外。和其他靈長類動物比較起來,這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的確,有些猿猴類的臀部、臉部或胸部也有部分皮膚是裸露在外。除此之外,在其他所有的192 種靈長類動物當中,沒有任何一種和人有相同的情況。這時候不需要再做更進一步的調查,已經有很充分的理由把這個新物種命名為「裸猿」。這是在經過簡單的觀察之後,所提出的一個簡單的描述性名稱,並不需要提出特殊假設。或許,也能幫助我們掌握分寸、保持客觀。

作者資料

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

英國著名的生物人類學家,《裸猿》是其代表作之一,與《人類動物園》和《親密行為》合稱為「裸猿三部曲」。 1928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的威爾特郡,是英國伯明罕大學動物學學士、牛津大學博士。1959 ~ 1967年,擔任倫敦動物園哺乳動物館館長。 在1967年出版《裸猿》之前,他已經發表了50多篇科學論文和七本創作。 他製作了許多有關人類和動物行為的電視節目和影片。他友善和親民的態度,讓他深受各個年齡層的喜愛。現在,他除了是自然歷史節目最有名望的主持人之一,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生物人類學家。 並著有:《貓咪學問大:人類最想問的80個喵什麼》、《狗狗學問大

基本資料

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 譯者:曹順成 其他:丁照棣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科學新視野系列 出版日期:2015-10-27 ISBN:9789862729076 城邦書號:BU0115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