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其他
你的大腦真的只發揮了10%嗎?窺見大腦運作的21次科學漫步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從日常生活大小事,看懂有趣的大腦科學研究。 為什麼可以認出常見的陌生人,卻叫不出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的名字? 為什麼有的人天生是左撇子? 為什麼可靈活運用雙手的人口吃或閱讀障礙的風險較高? 為什麼搔自己的腳不會感到癢呢? 電腦運算速度再快、鯨魚的腦體積再大,就是沒有人類大腦那般的敏銳性和創造力。人腦的運作一直以來都像謎一般,至今仍無具體的答案。 到底人有無自由意志?或只是受大腦化學反應驅動的機器?作者以深入淺出、條理清晰、不時帶點幽默的筆調,將近半世紀以來心理學和大腦認知科學的研究和實驗新知,條列出二十一項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議題,例如兩腳走路的平衡感、對臉孔的記憶力、大腦如何過濾外部資訊讓我們集中注意力等等,引領我們重新認識神祕的大腦,並戳破大腦只能發揮10%、以意志力將湯匙扭曲等謎團。 【好評推薦】 林君昱(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邱麗珠(國立臺大醫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謝豐舟(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列)

目錄

第1次漫步 大腦拼圖——人類是唯一具有看見大腦內部能力的動物 第2次漫步 大頭病——頭大的人真的有比較聰明嗎? 第3次漫步 直立行走——四條腿好、兩條腿壞! 第4次漫步 比手畫腳——從手勢演化而來的語言 第5次漫步 消失的表親——我們都是一家人 第6次漫步 注意力——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分心 第7次漫步 對左右手的浪漫想像——左撇子不會比較聰明 第8次漫步 分裂的大腦與心智——破除左右腦的迷思 第9次漫步 臉孔辨識——記不住名字,卻認得一張臉 第10次漫步 禁忌的話語——大腦無法控制的自發性語言能力 第11次漫步 語言的演化——語言的產生是演化還是創意? 第12次漫步 被心智科學忽略的小孩——人類最神秘的天賦 第13次漫步 不可信的記憶力——大腦會不會欺騙你? 第14次漫步 人類擁有的永恆——由記憶驅動的時間之旅 第15次漫步 彩色人生——單憑耳朵也能聽出五顏六色 第16次漫步 我知道你正在想什麼——解讀他人心智的能力 第17次漫步 不用說也會懂的默契——心領神會的鏡像神經元 第18次漫步 笑是會傳染的——一種互不侵犯、放鬆的信號 第19次漫步 左右邊傻傻分不清——大腦內建一套不對稱系統? 第20次漫步 百分之十的迷思——不可思議的大腦運作 第21次漫步 謊言和廢話——得天獨厚的語言能力

內文試閱

第2次漫步 大頭病——頭大的人真的有比較聰明嗎?
  有一種方式就是宣稱我們有顆大大的腦袋,只要看看人的大腦本身就可以證明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地位。雖然,這項策略已證明是出人意料地站不住腳。例如,純粹就腦容量而言,我們還比不上大象和鯨魚,它們的腦部大小都超過我們的四倍。因此,我們不能再嚷嚷自己是最聰明的生物。不過,或許大腦的絕對大小並不是測量智商的好方法。      大多數人類都有大頭病,自以為比其他動物更聰明,也許還受到上帝慈愛地眷顧。然而,我們需要小心翼翼地面對自己處於生物頂端這種自我良好的感覺,因為這會造成我們輕易合理化自己對待其他動物的方法。我們吃掉牠們,為了運動殺了牠們,喝牠們的奶,穿牠們的皮、騎在牠們的背上、嘲笑牠們、把牠們關在動物園,並且隨自己的喜好而任意繁殖。      那麼我們要如何證明我們自己所宣稱的優勢?      有一種方式就是宣稱我們有顆大大的腦袋,只要看看人的大腦本身就可以證明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地位。雖然這項策略已證明是出人意料地站不住腳。例如,純粹就腦容量而言,我們還比不上大象和鯨魚,牠們的腦部大小都超過我們的四倍。因此,我們不能再嚷嚷自己是最聰明的生物。不過,或許大腦的絕對大小並不是測量智商的好方法。大型動物需要較大的腦袋,只是為了控制自己龐大的身軀,以及處理身上大片表皮所傳遞而來的信息。所以我們應該考慮的或許不是大腦的絕對大小,而是大腦相對於整個身體的比例大小。      下面我們會說得更清楚一點,人類大腦的重量大約占體重的百分之二.一,而那些和我們最接近的物種,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所占的比例分別是百分之○.六一和百分之○.六九,亞洲大象和虎鯨是百分之○.一五和百分之○.○九四。到目前為止聽起來都還不錯,這些數據讓我們知道高壯的大象與龐大的鯨魚為何有個大腦袋,卻是如此愚蠢。然而有點可悲的是,老鼠居然比我們好,牠的比例達百分之三.二,而小型鳥類的比例可能高達百分之八。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撤退到數學,希望能用方程式騙過我們的生物近親。當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小型動物大腦與身體的比例要比大型動物要高。心理學家傑瑞森針對跨物種的廣泛研究,繪製記錄大腦的大小與身體的大小的對數比例,然後使用一種稱為線性回歸的技術,計算出這條直線的斜率,用來推測其他物種的比例。這條線的斜率是三分之二,也就是說當動物體積越大時,身體的大小就越不重要。這導出可以用身體大小為依據,計算出預期的大腦尺寸,以及將此分為腦的重量,用以導出傑瑞森所說的腦化指數。      第18次漫步 笑是會傳染的——一種互不侵犯、放鬆的信號      亞里斯多德認為,笑是人類所獨有的,但我們確實發現其他動物有類似笑聲的行為,尤其是有人逗牠們的時候。即使是老鼠,也會用高頻率的聲音回應人類的逗弄,這可能被視為是笑聲。笑聲似乎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在小動物之間打打鬧鬧的嬉戲遊玩中隨處可見,包括搔癢和不會造成傷害的碰觸。      一九六二年,坦噶尼喀(現為坦桑尼亞)一所女子寄宿學校被迫關閉停課,原因是控制不了歇斯底裡狂笑的傳染病。兩個月後,學校重新開學,這些女孩又開始大笑,疫情迫使學校再度關閉。蘇格蘭詩人杜菲的敘事詩〈斯塔福德女孩的大笑聲〉描述了類似的事件,雖然詩裡的故事純屬虛構。這些事件說明發笑大部分乃不由自主的,可能會讓受害者陷入無助,甚至反而會讓人落淚。出於同樣的原因,只有訓練有素的演員才能在需要笑的時候就自然地發笑,我的父親是愛爾蘭人,在我這個未來的幽默大師說出一個不知所云的笑話時,他可以自然而然地大笑,當事後有人問他笑話的笑點在哪裡時,他不得不坦承自己壓根就不知道。      亞里斯多德認為,笑是人類所獨有的,但我們確實發現其他動物有類似笑聲的行為,尤其是有人逗牠們的時候。即使是老鼠,也會用高頻率的聲音回應人類的逗弄,這可能被視為是笑聲。笑聲似乎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在小動物之間打打鬧鬧的嬉戲遊玩中隨處可見,包括搔癢和不會造成傷害的碰觸。黑猩猩玩的時候會做出大笑的「鬼臉」,張開嘴巴,蓋住上排牙齒、露出下排牙齒,同時發出像氣喘一樣的笑聲。不過,如果上排牙齒也露出來的時候,你就要注意了,因為這代表攻擊,而非嬉鬧。      無論如何,黑猩猩的笑聲與人類笑聲不同的方式很有趣。人類笑的時候,以呼氣的方式發出陣陣尖銳的聲音,但黑猩猩則是在吸氣和吐氣時都會發出笑聲。另外,在人類的笑聲中,聲音和呼吸一樣斷得有節奏,因此聲音的結果是哈—哈—哈—哈—哈,是在你換氣之前笑出來,然而黑猩猩的笑聲在每一次吸氣或吐氣中維持不變,只有在吸氣與呼氣之間轉變時才會切斷。人類和黑猩猩不同,我們可以改變笑聲的樣子,例如嗬—嗬—嗬、哈—哈—哈、還是嘿—嘿—嘿。關於這方面,人類的笑聲似乎反映了講話必須控制聲音的改變,雖然笑聲本身和能清楚表達的語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人類被搔癢的時候也會笑。雖然就社交而言,搔癢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你可以接受朋友或情人對你搔癢,但被陌生人搔癢則會有遭到侵犯的感覺,等於是一種不恰當的身體接觸。不同人之間也有明顯的差異,有些人喜歡被搔癢、而有些人則是痛恨。搔癢可能帶有情慾,有一份調查顯示比較能接受被異性搔癢的人,是能接受同性搔癢的七倍。      如果你想搔自己癢根本就是白費功夫,原因似乎是搔自己癢的行為會消除大腦傳遞發癢感知的訊號。世人已經透過機器人搔癢機測試此想法,以機器輕撫刺激腳底。如果機器人是自動而不是由被搔癢的人操作,就會產生一種癢的感覺。如果被搔癢的人操作這臺機器,癢的感覺會大大減少。但是如果手的操作與機器產生的刺激運動在時間上有落差時,那癢的感覺就會增加。如果用自己的手搔癢,左手搔右邊或是右手搔左邊,可能會更有效果。例如,用另外一邊的手搔腳底,會比用同一邊的手來搔癢稍微有效,也許是因為身體不同側的搔癢,在大腦的運動訊號與搔癢訊號之間,有些許延遲。      笑聲也許源自遊戲,這對許多物種的社會與身體發展很重要。它可能已經發展為互不侵犯的信號,讓遊戲在無受傷之虞的情況下繼續進行。佛洛伊德也指出笑聲是一種放鬆的信號,是指眼前的危險無害。「有時候,一根雪茄就只是一根雪茄」,顯然是指使用爆炸雪茄是一場惡作劇。踩到香蕉皮上滑倒,只有在受害人未受傷的情況下才會有趣。      接著,人類哈哈大笑的範圍遠遠超出了拍來拍去、相互搔癢的玩法,我們在許多情況都看到幽默。但其他動物呢?烏龜有幽默感嗎?由於無法用語言溝通,我們很難知道烏龜有沒有幽默感,但或許可以從教導圈養的黑猩猩或大猩猩用手勢溝通的過程中,對於猿的幽默感產生某些想法。這些動物確實偶爾會開開玩笑,如一隻會用手勢溝通的大猩猩(名字叫Koko),會把石頭和不能吃的東西拿給人當作食物,或者在牠不爽的時候叫照顧牠的人「骯髒的廁所」。也許更能表達的是雄性黑猩猩對管理人員撒尿,然後作出「這很好玩」的手勢。就像個小孩子,黑猩猩似乎找到用大小便來取樂與羞辱人的方式。      笑是有趣的事,但我們仍然未完全了解它。如果我們真的理解了,或許就會讓笑話破梗了。     

作者資料

柯博利(Michael Corballis)

1936出生於紐西蘭馬頓,為奧克蘭大學心理系的退休教授,同時也是傑出的科學傳播專家,曾接寫過《從手到嘴巴:語言的起源》(From Hand to Mouth: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2003),以及最近出版的《心智迴圈:人類語言、想法與文明的起源》(The recursive Mind: the origins of human language, thought, and civilization, 2011)。「紐約時報」讚譽柯博利可以說出「迷人的故事」,「美國科學家」雜誌也讚揚他的作品「大開視野且充滿娛樂性」。

基本資料

作者:柯博利(Michael Corballis) 譯者:許雅淑李宗義 出版社:木馬文化 書系:IDEAS 出版日期:2015-04-29 ISBN:9789863591115 城邦書號:A0500300 規格:平裝 / 單色 / 17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