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學習 > 學習方法
數戰數決:台灣數學資優生出國比賽記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數戰數決:台灣數學資優生出國比賽記

  • 作者:傅承德劉啟昌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4-10-02
  •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念數學有什麼用?怎樣找出孩子的數理天份? 台灣學生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已拿下33金、77銀。 他們是怎麼做到呢?讓領隊教授傅承德老師告訴你。 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中的數學項目,每年有約100個國家、近600名選手角逐,是歷史最悠久、選手最多、競爭最激烈的項目。傅承德從1996年參與培訓國家代表隊至今,並擔任12年台灣區團長兼數學組召集人。已協助台灣學生拿下33金、77銀及20面銅牌的好成績。 本書帶讀者回到緊張刺激的競賽現場,也了解競賽背後,台灣國際數奧人才的養成故事。作者傅承德期待藉此書傳達一種觀點,希望學生們在高中時期,能透過數學競賽,建立起獨立思考的習慣,養成對知識的看法及求知能力,把數學培養視為一種基礎工具,而不只是成就的指標。本書也以部分篇幅說明當今台灣數奧的培訓流程及方法探討,並探討數學教育的現況與難題。 第一部分:詳述2009年及2011年兩場數奧競賽,我國選手在國外參賽的實況,從會場內外狀況到試題進行,每位參賽者的心情思緒、作戰策略等,以獨白手法呈現,讓讀者充分感受到現場的緊張感與刺激感。 第二部分:描寫參賽者的培育過程及個人背後的故事。如2012年阿根廷國際數奧競賽金牌陳伯恩,曾在2011年賽前發現罹患血癌,冒著生命危險打國際數奧競賽。另有好幾位選手,都是才華洋溢,並不僅限於數學表現。每個故事背後,更可以看出其父母及師長用心培育的角色,非常值得父母讀者參考。看了他們的故事,才能真正體會一場比賽背後的酸甜苦辣。 【本書特色】 1.生動描繪2屆國際數奧現場,開國際眼界:不但介紹比賽現場內外場狀況,更以許多參賽者的第一人稱現身說法,直接呈現每個選手的心情告白,臨場感十足。 2.父母及師長培育有天份孩子的態度和作法,值得參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當發現孩子有某種傾向時,父母及師長可以做些什麼,才不致揠苗助長?書中的實例,可以供大人們檢視及思考。 3.重新思考數學教育的角色:數學是每個孩子從小到大重要且離不開的必修課,卻也是許多孩子的困擾,甚至成為學習的夢魘。為何有這樣的衝突?學數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藉由此書,讓每個大人小孩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目錄

推薦序 面對競爭,全力以赴 自序 數學與人生 導讀 傅承德——台灣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總指揮 Part I出國比賽 第一章 台灣在國際數奧創下歷史佳績 第二章 一隻蚱蜢打敗世界562位數學高手 2009德國IMO分數協調攻防戰 第三章 明天,一分也不能掉! 第四章 強悍美麗半世紀 ——隱形賽前賽:選題前哨戰 第五章 考場外的搶分賽局 ——決勝賽後賽:評分協調會 PartⅡ數奧之路 第六章 血染盔甲我揮淚殺 ——數奧英雄榜 第七章 好手變高手,好勝變好奇 ——台灣數奧選訓的幕前幕後 第八章 三年數戰塵與土,千里爭鋒雲和月 ——一位滿分金牌國手的數奧之路 第九章 費爾茲獎小心,IMO選手來了! ——IMO 50週年盛會記事 第十章 數奧生好手,科展有玩家 ——數學好手另一個追夢舞台:數學科展 第十一章 沒看過不努力的數學天才 ——數學神童們的其他「特異功能」 第十二章 病魔也檔不住的數學天才 ——2012年金牌陳伯恩的抗癌奮戰故事 Part III 數決 第十三章 念數學有什麼用? ——職場與生活必備的數學知識 第十四章 不確定也要做決定 ——解讀生活上的不確定性數據 謝辭

內文試閱

第十二章 病魔也擋不住的數學天才——2012年金牌陳伯恩的抗癌奮戰故事
  陳伯恩一歲半時,因雙眼罹患「視網膜母神經細胞腫瘤」,右眼經化 療及雷射手術後康復,但左眼被摘除、裝上義眼;雖只有一眼,卻不影響 他的求知慾。伯恩的學習歷程順利,尤其數學,不斷跳級修課;國小四年 級開始四處比賽,國一首次參加亞太數奧競賽拿到銅牌,國二那年突然持 續一週的發燒及疲倦嗜睡,甚至手掌沒有血色,到醫院抽骨髓檢查才知罹 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又稱血癌)。   「今年(2011)國二就幸運的選上了台灣數奧國手,不幸的是同時間 我還正在跟7個月前發現的白血病奮戰當中。我一直到出國前一天都還在 跑醫院,我爸媽和妹妹也因為怕會有突發狀況而跟全部一起跟來荷蘭。」 陳伯恩回憶說:「7月14日出國前一天,我們一家人還得去醫院打化藥。 早上坐車到台北抽血,下午看門診和打藥。我的白血球數值在此時掉到了 谷底。大多數病人出現這種數字就會被要求住院和在病房門口貼警語,讓 我們全家人都緊張極了。不過醫生知道我們的行程,所以開了一支白血球生成素,要媽媽隔天在家裡幫我打。」 冒著生命危險打國際數奧競賽   陳伯恩的母親黃秀娟女士回憶說:「當時允諾兒子:『只要能獲選為 數奧競賽國手,就讓你出國比賽。』沒想到陳伯恩竟越過重重關卡獲選國 手,必須遠赴荷蘭參賽。」陳媽媽感嘆:「那時是冒著生命危險去的。」 陳伯恩當時還在化療初期,除須按時服藥,飲食也得小心,因此全家人陪 他出國比賽。為了讓兒子到國外參賽,陳媽媽也準備英文病歷、療程表、 藥品、營養品等。由於陳伯恩不能喝生水,或水果、沙拉等生食,因此得 自己煮水,吃飯時也要選擇完全煮熟的食物。   2012年陳伯恩再度獲選為阿根廷國際數奧競賽國手,由於病況較穩 定,父母讓他自己帶著口服化療藥物隨代表團出賽。這次前往阿根廷參 賽,陳媽媽也是萬分擔心,出發前準備了詳細的英文病歷、療程說明和營養品,甚至事先聯繫國際數奧競賽大會,請求協助準備煮沸的開水給兒子 飲用,我國駐阿根廷的外交人員也協助照顧生活起居。   即便如此,到了阿根廷的陳伯恩還發現:「這裡有沙拉,但我不能吃生的,所以蔬菜類就吃的少了點。其他的食物有一些蔬菜,但真的還是以 肉為主,有漢堡肉、熱狗、大塊的雞肉,還有各種形如『X加肉醬』的東西。每天的菜色是有一點變化,但我還是有很多菜吃不慣。還好有橘子可以讓我消毒後剝著吃。」白血病必須做171週的化療,陳伯恩陸續住院長達半年。後來改成每週化療打針,現在已結束打針療程。   面對艱辛療程,陳伯恩也像一般青少年孩子會抗拒,尤其化療的衍生症狀掉髮、吃不下,會讓他情緒不穩、耍脾氣,在枯燥的病床上「只有最愛的數學陪伴他」。陳媽媽說:「當時伯恩身體狀況很差,容易受感染, 因此連正常的學校生活都無法勝任,還常痛到大哭大叫或在地上滾,但他一直堅強面對,只要病情好轉就拿起數學研究,無形中轉移了對病痛的注意力,數學成了唯一能安慰他病痛的支持。」陳媽媽特別感謝兒子的數學老師孫文先(九章數學教育基金會負責人)。她說:「伯恩住院期間,孫 老師多次冒著細雨帶著一些數學書籍或期刊,到醫院探望伯恩,也會邀請他的學長姊到病床前和伯恩討論數學,這也成為伯恩住院時最期待的一件 事,而算數學的時間總能幫助伯恩暫時忘卻、舒緩化療帶來的不適。」   當2012年7月16日清晨,遠從阿根廷傳來好消息,陳伯恩不僅奪得金牌,更成為我國自1992年參賽以來,第一位獲得國際數奧競賽金牌的國中生。陳伯恩在電郵中說:「是數學,讓我忘記疼痛,忘記化療的折磨。」   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校長黃芳芷說:「陳伯恩因要做化療,只能斷 斷續續到學校上課,有時就在家自學,但他的程度已超越同年齡學生,他的抗癌精神與對數學的熱誠,也是最佳的教育典範。」對此,陳伯恩母親黃秀娟說:「我們鼓勵他勇敢挑戰未來,打敗白血病,也樂觀面對人生, 成為健康平安的人。」「希望伯恩努力抗癌的精神,能幫助其他的病友勇敢迎向人生。」 最快樂的寄託——數學   被問到獨眼、罹癌等話題,陳伯恩淡定答:「怎麼說呢?上帝為你關一扇窗,就會再為你開一扇窗。」他很感謝數學讓他找到人生新方向。新竹實中校長黃芳芷說:「曾到陳家探望養病的伯恩,本以為他在靜養,沒想到竟看到他坐在電腦前解數學題。」「伯恩國二時血癌發病,不管在家裡、醫院,仍在演算數學,」陳媽媽說,連陪兒子外出散心,兒子還是比畫(算)個不停,「我想那是他最大的快樂吧!」 在他眼裡,數學練習題特別好玩,「解數學最快樂的時刻,是把不同領域的解法組合起來,原本你以為不相干、不可能的方法,湊在一起,竟然有關聯。」他也常上知名的「Art of Problem Solving」(解題的藝術) 網站,看看世界各地數學同好有無拋出新題目或新解法,「我也拋了一百二十多則解法。」陳伯恩說,學習數學要保持好奇心,什麼方法都可嘗試,「跟同好討論也很重要。」陳伯恩不僅數學強,英文也一把罩。有一次英文作文,老師給他「A+++++」,評語建議「如果不當數學家,可以考慮當作家。」但陳伯恩最愛的仍是數學,對於未來,伯恩說:「我還是要當數學家,也不排斥當作家。」他指出,他的偶像數學家馬丁.賈德納(Martin Gardner),就寫了數本趣味數學書,伯恩也想寫科普書,把數學推廣給大眾。關於數學, 伯恩說出了極富詩意的結論:「當你花幾周時間解題,找到答案那一刻, 就像曙光乍現,很美、很漂亮。」   拿下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陳伯恩,從小就是同學、親友眼中的數學天才,雖然生命多舛,一歲時因腫瘤左眼被迫摘除,迄今還跟血癌搏鬥,他還是有辦法靠著單眼,擊敗世界各地數學高手,而且是最幼齒的得主。母親黃秀娟心疼地說:「數學,是兒子最快樂的寄託!」
第十三章 念數學有什麼用? ——職場與生活必備的數學知識
  國際數奧競賽是一場專為全球高中生所籌畫的數學大賽,有幸參與這場盛會者,俱是來自各校身懷絕技的少數數學菁英,他們未來選擇邁向更高深的數學家或科學家之路,並不令人意外。   多數志不在數學的人,高中畢業後就脫離數學課程,當人們以為終於可以從惱人的數學中出走,而暗自竊喜時,卻發現數學早已在我們的職場與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等著我們。   我們從國小、國中一直到高中,數學課程從未間斷,整整12年的數學教育,到底教會我們什麼?在小學就學會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加減乘除,國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數學課程,除了讓我們應付各級升學考試外,到底還給了我們什麼? 基礎數學教育養成四大基本數學能力   數字概念佳是指能正確解讀數字的意義,不會誤解數字而誤用數字。數字力是指掌握數字的能力,數字力好表示不但能正確解讀數字,更能充分運用數字來解決問題。國中時才開始對數學有興趣而走上數學家之路的 傅承德教授說:「從國小、國中到高中的數學教育,能夠讓我們養成四種基本數學能力:代數演算能力、幾何直觀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身處資訊時代最需要的『數據解讀能力』。」這四種因為學習數學而得到的 能力,日後都能在職場與日常生活中展現我們的數字概念與掌握數字的能力。   能化繁為簡,迅速解決問題的「代數演算能力」   對很多不喜歡數學的人而言,對代數的印象通常是一堆奇怪的符號與方程式。   還記得國小時代的「空格代數」吧?當我們在國中開始學英文字母時,數學也開始把國小「空格代數」中的空格「英文字母化」,正式進入代數課程。   「數學符號化」讓國小算術中的難題,解起來變得很容易,例如國小算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一個籠子中關著雞和兔,已知有多少個頭,多少隻腳,問有多少隻雞、多少隻兔?學了國中代數,才明白這不過是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問題,而且解這種方程組十分容易。   代數最大特色就是引入了「未知數」,並對未知數加以運算。代數教我們如何用文字符號來表達數學內容,例如運用x、y、z建立方程式,來 表達問題中各種數量間的關係。這是一種從「具體」進入「抽象」世界的學習過程,也是培養我們抽象思考能力的開始。   代數根據問題的條件列出方程式,然後解方程式求出未知數,這種將「問題代數化」,其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學習。想要利用符號來代表未知數,並建立一組能滿足計算條件的方程式,必須先深入理解問題,找出相關因素及其數量關係,再重新編輯成一套去蕪存菁的表達形式,不只是抽象思考能力的展現,也是一種化繁為簡以便解決問題的技巧。傅承德教授特別指出:「建立方程式是『正敘述』,而解方程式則是『逆敘述(倒推回來計算)』。我們之所以會覺得難,其實是不習慣『逆敘述』之故。」這種透過理解並將問題簡化與計算結合的能力,就是「代數演算能力」。 不論你當初代數學得如何,國高中6年代數,讓我們或多或少都具備了這種能力,在生活上或工作上幾乎天天都會用到。這種能把複雜問題有效率的用最簡單、最清楚的方式陳述出來,從而迅速找到答案的能力,不管在哪個行業,都是非常有用且重要的。 能化數為圖,既見樹又見林的「幾何直觀能力」   傅承德教授說:「學習幾何所賦予我們的直觀能力,能讓我們將難以用語言文字來解釋或表達的數學問題,運用圖像方式來解決,也包含如何用複雜的影像來呈現。」   我們在國中數學課程中接觸到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不論當初學得好 不好,對於生活中有關「形與數」的基本觀念與知識,都是在這個階段打下基礎的,例如點、線、面、體,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球體,角度、半徑、直徑、π,面積、體積等。當我們在高中學到,如何在直角座標上,精確的畫出一條直線時,其實就是「化代數為幾何」(或化數為圖)的開始。幾何是研究空間中的形狀和空間形式(例如平面或立體)的數學,不僅有助我們對於圖形的認知,並有利於我們的圖形表達能力、圖像思考能 力以及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讓我們的眼和腦,可以從圖形中所看到的, 遠比從電腦報表中看到的,具體得多。   「幾何直觀能力」不只是能讓我們「圖解」數學問題,更常常表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及藝術上。地圖上標示了地點、路線、物狀、地形、距離及方向,想要在兩地間找一條最便捷的路徑,運用幾何原理來思考最有效率。若想要記得怎麼走,把圖像放在腦海中,絕對要比死背左右轉的順序與次數,來得輕鬆得多。   如果你同意一張好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麼在職場上,你一定了解, 一張好圖表能將好幾頁雜亂無章的數據,變得井然有序。一張好圖示則能將錯縱複雜的來龍去脈,變得一目了然,其所運用的不過是國、高中數學 中所學過的直角座標、長條圖、折線圖、圓餅圖等各種基本圖表與幾何圖形。在工作上常要用到的簡報軟體(例如Power Point),更是你發揮幾何直觀能力的最佳舞台。   從雜亂無章的各種數據中理出頭緒,將各自相互關係用生動圖形表示,這種圖文並茂,見樹又見林的圖像表達能力,也是職場所需的一種數學能力。   雖然數學上的幾何造型,沒有任何感性因素,但是組合不同的幾何造形來作搭配應用,卻能表達出另一種具有幾何風格的感性特色,許多建築師、藝術家和服裝設計師,也都喜歡以幾何形式應用在其創作上,諸如建築物、橋梁、雕塑、家具、展示設計等等。建築名家漢寶德曾說:「自幾何看世界,我把空間的秩序整理為兩大類:一為花,一為枝葉。花朵的秩序是有一個花心的圓形或正方形,枝葉的秩序是沒有中心的串聯成的長條 形;我們觀察人間的活動,似乎都是這兩種秩序推演出來的。這就是我的建築幾何與生命理論,是我自美返國後的十餘年間所遵行的。」   有建築詩人之稱的西班牙建築大師兼雕刻家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Valls)也曾說:「建築是幾何方程式。」 能撥雲見日,推論有憑有據的「邏輯思考能力」   我們在職場上常須藉著溝通來說服他人,想成功說服他人,不僅自己要先釐清事實,掌握因果;陳述觀點時還要提綱挈領,推論有據。我們在 國、高中學習數學時,都碰過令人頭痛的證明題,不論是根據假設演繹結果(演繹法)或是歸納結果驗證假設(歸納法),都是一種邏輯思考的訓練。   雖然邏輯思考能力在學習其他學科例如國文、史地、自然也能養成, 但是能將代數演算、幾何直觀及邏輯思考,三種能力整合在一個科目中養成的,只有數學。   代數教我們先理解問題,找出相關因素並建立一組具有數量關係的方程式,本身就是一種邏輯思考技巧;幾何讓我們從生活中的各種形體出發,運用點、線、面等幾何基本性質進行簡單推理,學習根據定理來推論的科學方法,進而養成日常生活中推理有據的思考習慣。

延伸內容

面對競爭,全力以赴
◎文/洪嘉聰(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0年3月,《商業周刊》在一篇傅承德教授的專訪中,提出了台灣學術界菁英人才外流的問題,也因此讓我們思考:在跨國的人才競爭中,企業能為台灣做些什麼?因著這個念頭,開啟了聯電與傅教授的緣分。   十餘年來,傅教授帶領台灣數奧團隊出國參賽,推廣數學資優教育不遺餘力。而聯電透過科技文教基金會提供多元的教育協助計畫,致力實踐「企業為社會之公器」。在公益理念上,雙方可說十分契合,也因此展開合作計畫。其中之一,就是希望能整理教授多年的帶團經驗並記錄傳承,出書的想法因而成形。   數學這門學問並不討喜,數奧比賽更不是一般人熟悉的活動,這兩個主題如何透過書本推廣給普羅大眾,對教授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數戰數決》一書還原了競賽現場實況,讓讀者得以身歷其境一窺緊張的比賽過程,見識了國際競賽的規模,也體會到比賽所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此外,本書還介紹了幾位數學奇才;在金牌之外,他們背後的精彩故事,更值得讀者認識與思考。   除了數奧比賽,傅教授也結合他在跨領域研究的經驗,為讀者提點幾項職場與生活上必備的數學能力。以代數為例,傅教授說:「透過理解並將問題簡化與計算結合的能力,就是『代數演算能力』。不論你當初代數學得如何,國高中6年代數,讓我們或多或少都具備了這種能力,在生活上或工作上幾乎天天都會用到。能把複雜問題有效率的用最簡單、最清楚的方式陳述出來,從而迅速找到答案的能力,不管在哪個行業,都是非常有用且重要。」另外書裡也提到解讀不確定性數據,「即使不確定,還是要做決定」,不正是每個人經常面臨的問題。   本書得以出版,源自於傅教授對數學的熱愛以及對學術研究的執著。期望透過這本書的發表,拋磚引玉,讓台灣學術研究的成果得以被保留、並與大眾分享。特別推薦此書給想要認識或深入了解數學競賽的讀者。   《數戰數決》,始於國際數奧競賽,但不以競賽結果為終。勉勵年輕人,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競爭,全力以赴,激發潛能並享受參賽的過程,每位參賽者都將是自己人生路上的第一名。   誠如傅教授所說:「不要只是展望2015,讓我們一起來展望更長遠的未來吧!」
數學界的小華山論劍
◎文/黃文璋(國立高雄大學統計所前所長)   承德兄於1989年學成歸國,至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任職。由於同樣數學出身後來念統計,又有共同的朋友,很快便與他熟識,至今已有25年。他在學術上的表現,一直令人刮目相看,已數度得到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研究之外,他對中學的資優數學教育,也積極參與。2000年8月,我離開中山大學,轉至新成立的高雄大學任教。隔年1月起,承辦一國科會的高中數學資優班計畫,請他來講課。那時高雄大學仍在填土整地階段,全校只有一棟建築,但他仍很爽快地答應。由於他參與的工作很多,經驗豐富,從科學展覽到數學競試,講了一整天,讓台南、高雄及屏東,一群喜愛數學的高中生,大開眼界,收穫極多。   台灣自1992年開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原本都是師大的教授負責,2002年開始,由承德兄擔任召集人。中央研究院是個學術至上的機構,大家在拚研究,對手是同領域的世界一流好手,不容許閃失,他卻願意擠出時間,攬下從選拔、培訓至參賽,每一年長達八、九個月,那些想起來便很繁瑣的事務,朋友們都很佩服他。承德兄接的第一年,便要我協助面試兩個國中生,一位是高雄的黃信溢,一位是台南的葉仲恆。原來能參與我國奧林匹亞數學國手的選拔,有一些不同的管道,但一向只能是高中生。那時黃信溢及葉仲恆,年紀雖小,志氣高,要求也能參加選拔。承德兄一向不拘泥於固有框架,他看參賽辦法中,只限制20歲以下,且不可是大學生,並沒規定非得是高中生,便覺不必橫加限制。因兩位都在南部,遂找我跟他們面試。我分別見兩位,都是不到10分鐘便決定推薦。兩人從小便展現過人的數學天分,在父母有心栽培下,開始沉浸在數學,因此雖還是國中生,但數學的涵養,早超越大部分的高中生,沒有話講,就是推薦。   從總共約130位經由各管道來的好手開始,經過一關又一關的篩選,最後產生6名國手,及2位備取國手。葉仲恆脫穎而出,名列備取。名單產生後,每兩週一次,每次5天,進行5個梯次的培訓。以往的培訓都在台北,承德兄特地安排兩梯次在高雄大學,我們都說是移地訓練。備取跟著參加培訓,只是可想而知,少有機會能備上。都是熱愛數學者,誰會放棄?機會給有準備的人。每年比賽都是7月中旬,輪流在各國舉行,旅程加上調整時差,代表團通常就早幾天出國。但2003年很特殊,那年比賽在日本,而因台灣有SARS疫情,日本遂要求我國,提前至日本或其他非感染區隔離觀察10日。提前出國,便與7月初的大學指考衝突。有位高三的應屆畢業生,為了參加指考,不得不放棄國手資格,葉仲恆因而補上。國中生何妨?英雄出少年,葉仲恆獲得銀牌,且以得分而言,在同年我國6位選手中排第2。之後,屢有國中生擔任國手。國中生參賽這扇門,就是承德兄開的。   承德兄負責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至今已12年了,他很有組織能力,且知擴大參與,讓國內數學、統計及資訊等領域的很多教授,都先後加入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團隊。另外,以往都在台北舉行的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自他接手後,先在高雄大學設個南部考場。幾年後又設中部考場及東部考場。既方便考生,且達到推廣的功能。又為了傳承,有時還找仍是學生的「老」國手協助培訓,甚至共同帶隊出國。承德兄可說善於開風氣之先。   這個工作到底有沒有意義?經年累月,一大群人花那麼多精力在幾位中學生身生。畢竟每年那6加2位的國手,後來走上數學這條路的人並不多。有些人可能會存疑。   培訓期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做題目、上課、聽演講,課程排得滿滿的。若在高雄,傍晚我們有時會帶學生去外面餐館好好吃一頓,也算是透透氣。但即使面對美食,他們常就拿起紙筆,討論起來。你可感受到,他們真的都樂意與那些無比困難的題目,整天黏在一起。就是被這些十來歲的孩子,對數學的熾愛所感動,才有那麼多教授,願意投入協助這項競賽。這些教授心裡可能想,自己少年十五二十時,若有人帶領,說不定可少走很多冤枉路,且提升到另一境界。這些在少年時,數學是世界頂尖的孩子,若選擇走上數學這一行,當然很好,會讓曾帶過他們的教授欣喜不已。但即使走上其他領域,能善用數學,也很可喜。至於無心插柳柳成蔭,雖每年遴選過程中,大部分的人無法晉級,但藉由這項比賽,捲起千堆雪,讓許多中學生被數學激勵一下,有形及無形的效益,可能都不小。   承德兄將這12年來,他主持我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經過,整理成《數戰數決》一書,我有幸先睹為快。看到那些國手描述培訓時的點點滴滴,勾起我很多美好的回憶。從這本第一手的資料,將讓人對數學界一年一度的小華山論劍,有深入的了解。這個攻頂過程,相信不論老師、家長或學生,從中都可得到不少啓發。

作者資料

傅承德

1996年參與培訓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國家代表隊至今,2002年起擔任台灣區國際數學奧林匹亞數學組召集人。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統計研究所講座教授。 擁有數學與統計雙博士的傅承德,1997年展開統計、數學及財務跨領域合作的研究,之後以財務工程領域的研究,應邀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兼任教授。 2002年及2010年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又於2007年,傅承德將數學理論應用於訊號處理,與喬治亞理工學院展開研究合作,2008年赴德國科隆參加資訊電機國際研討會,與該校教授的合作論文,在近300多篇論文中脫穎而出,榮獲大會唯一的最佳論文獎。 傅教授自1989年到2006年擔任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與研究員。除了教學與研究,傅承德更自2002年起主持我國國際數奧競賽活動並擔任國內數學科展評審。 在此期間陸續在國內外各大學系所,包括淡江數學系、政大統計系、台大數學系、台大國際企業系、台大財務金融系、師大數學系、交大經營管理所、中央統計所、哥倫比亞大學工業工程系及羅格斯大學統計系任教。也曾數度獲邀赴美擔任史丹佛大學、羅格斯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統計系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劍橋大學客座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劉啟昌

大學念數學,研究所念計量方法,工作在廣告業,教學於大眾傳播。譯有《有效,就要大聲》、《由外向內思考: 電子商務的逆向操作》(商智)。

基本資料

作者:傅承德劉啟昌 出版社:商業周刊 書系:紅沙龍 出版日期:2014-10-02 ISBN:9789866032707 城邦書號:5BWB0101 規格:平裝 / 單色 / 27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