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中醫不告訴你的36件事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中醫不告訴你的36件事

  • 作者:彭溫雅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2-12-07
  •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隨書附贈:完全弄懂!何時該看中醫,如何選擇中醫 小冊 ◎中醫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 ◎西醫沒法解決的疑難雜症,找中醫準沒錯? ◎青春期的孩子要長高,轉骨方是良藥? ◎過敏問題要根治,中醫一定比西醫好? ◎四物湯、中將湯,只有女性才可以喝? 急病千萬別亂投醫! 一窺中醫的神祕面紗,保障自身權益並擁有健康人生! 【精采內容】 ◎光是看鼻頭、嘴唇、掌紋……,就可以知道看診者哪裡不舒服? ◎服用水煎藥真的比吃科學中藥更有效? ◎除了健保給付,還有需要自費的部分,這是合理的嗎? ◎經絡按摩不但可以紓壓,還有治病功效? ◎只要有過敏問題,三伏貼就可以解決? ◎轉骨方不但可以長高長壯,還能調解體質? ◎吃中藥和穴道按摩,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 ◎四物湯是補血聖品,能夠天天服用嗎? 「望聞問切診療篇」「內外傷科處方篇」「養生抗老調理篇」「解惑辨正篇」四大篇章、36個問題,讓你一次瞭解中醫療法中,最啟人疑竇的36件事!

目錄

◎自序:強化中西醫學的交流與對話

◎望聞問切:診療篇
1.中醫師看鼻頭,就能診斷出糖尿病?
2.中醫師看唇色,就能夠觀唇知脾?
3.中醫師看耳朵,就能診斷出食道癌?
4.中醫師憑把脈,就能診斷出大小病?
5.中醫師看掌紋和指甲,就能診斷出臟腑疾病?
6.常會掉頭髮,會不會是「腎虛」?
7.中醫師看水腫,是腎臟出了問題?
8.中醫師看便秘,是否依體質不同有不一樣的治療方法?

◎內外傷科::處方篇
9.服用水煎藥,比科學濃縮粉藥來得有效?
10.抓藥材,要找中醫師或是去中藥材店?
11.想要照顧肝臟,能不能只吃保肝藥或保健食品?
12.三高代謝症候群,中醫能治得好嗎?
13.中醫外用藥材,比塗抹西藥安全?
14.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除了紫雲膏,中醫有沒有其他用藥?
15.施行經絡按摩,不僅紓壓,也可以治病?
16.對付鼻子過敏,夏季施用三伏貼就能治好?
17.孩子長不高,找中醫師針灸,就能急起直追、高人一等?
18.長青春痘表示火氣大?中醫都使用黃連抗痘嗎?

◎養生抗老:調整篇
19.四物湯是補血聖品,能夠天天服用嗎?
20.保持好心情,胸部會更美麗,這是真的嗎?
21.想懷孕,網路偏方能信嗎?還是要找中醫師求良方?
22.中醫治療女性不孕,一定要從經期調理、循序漸進嗎?
23.孕婦可以服用中藥以調理、改善孕吐嗎?
24.傳統說法坐月子不宜洗頭,有那麼嚴重嗎?
25.中醫如何看待與對應「更年期」?
26.轉骨方不只顧身高,還可以改善先天過敏體質?
27.中藥材DIY美白面膜,效果可媲美專櫃面膜?
28.對應老化問題,銀杏是中醫的抗老萬靈藥?
29.聽說吃中藥和穴道按摩,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

◎解惑:辨正篇
30.骨折需要急診時,該找西醫還是中醫?
31.憂鬱症可以尋求中醫診治嗎?
32.手汗流不停可以中醫治療法解決嗎?
33.瘦身到底該找中醫還是西醫?
34.以中醫療法戒菸會有效嗎?
35.中醫療法是否能解決失眠問題?
36.中醫療法是否有助癌症的治療?

◎別冊:完全弄懂!何時該看中醫,如何選擇中醫

內文試閱

對付鼻子過敏,夏季施用三伏貼就能治好?


張小弟弟長年受鼻過敏之苦,因此張媽媽每到夏天,就會帶張小弟弟去中醫診所貼三伏貼。張小弟弟始終想問:

Q:為什麽一定要夏天貼藥?為什麽貼在背上能治鼻過敏?


三伏貼治療鼻過敏原理

  三伏貼是一種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的傳統治療法,將中藥直接敷貼於特定穴位,藉此對穴位產生化學性、熱性刺激。此法長期被用來預防、治療過敏、氣喘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成效。但針對個人病症和嚴重程度,往往還須合併口服、外治薰蒸、針灸等療法,並不是單以三伏貼就一定能治服鼻過敏的問題。

  三伏貼療法之所以都在夏天進行,主要基於冬病夏治的概念。不只鼻過敏,其他如氣喘、慢性氣管炎、感冒等這類同樣容易遇寒則發的疾病,若能趁著夏天天氣熱,人體的陽氣比較充足,病症也較輕微時,在特定穴位敷貼溫熱性的藥物,便能刺激穴道,將熱性傳導進身體,加強身體陽氣,強化對外界溫度變化、過敏原、病原菌的抵抗力,進而緩解到冬天時發病的症狀。
三伏貼的由來

  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自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就有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此法到了現代,同樣通過中醫師的臨床實例驗證,對約莫六成以上的人都有明顯的病症緩解效用。甚至還有學術報告指出,三伏貼治療若能持續三到五年,對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改善可達八成以上。

三伏貼的施用時機

  三伏貼的合適時機,即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遵循古論,這三天又稱做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之中氣候最炙熱的三天。儘管這三天是最合適的日子,但進行三伏貼也並非一定要在這三天,因為入夏後,氣溫就會隨之高,人體陽氣都會很旺盛,因此只要從初伏開始入伏以後都可以貼,一共三次,每次大約間隔十天就可以了。如果是過敏或氣喘等症狀較嚴重的話,可以將間隔縮短為一周,連續貼三到六次。    

  至於有人會認為在三伏日的晚上,因為氣溫沒有白天高,因此進行三伏貼的效果不好。事實上,一般夏天晚上的氣溫,也比秋冬正中午的氣溫高,因此以夏天季節的特性來說,即使晚上貼藥,也一樣有相對的療效。

三伏貼的用藥方法

  製作三伏貼,主要是取白芥子、細辛、甘遂研細末,接著用生薑汁調和,製成拇指大小的藥丸,最後用膠布將藥丸固定於肺俞、風門、厥陰俞、心俞之穴位雙側,兒童約貼四十分鐘,成人則建議每次一至三小時。

  由於三伏貼僅將藥貼在皮膚上的穴位,並不經過口服,因此沒有藥物對胃腸道刺激的副作用,也不需要經過肝臟與腎臟的代謝與排除,不會影響肝腎功能。但個人病症和體質都不同,儘管同樣是鼻過敏的問題,也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以三伏貼治療,還是需要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評估才行。

鼻過敏的口服療法

  過敏性鼻炎通常以體質分為寒熱兩種:寒性體質者肺氣虛寒,可能長期受流鼻水、鼻塞和容易感冒所苦,尤其碰到天冷,寒邪入侵,使得人體陽氣自然鼓動,試圖驅逐寒邪,這個舉動具體來說就是不停地打噴嚏和流鼻水。而由於中醫在治療寒性鼻過敏的方式,主要會以溫通和補氣、袪風散寒為主,常用的藥材包括辛夷、紫河車、炙甘草、炒白朮、黨參、荊芥、五味子、訶子、防風、細辛等。

  而熱性體質者,肺有邪熱,可能會經常流黃色膿稠的鼻涕,並有鼻塞、嗅覺遲鈍等症狀,在治療這類鼻過敏的方式,主要會以清泄肺熱為主,常用的藥材包括藿香、赤芍、黃芩、辛夷、桔梗、蒼耳子、川芎、桑葉、白芷、薄荷、金銀花、桑白皮、魚腥草等。

鼻過敏的其他治療法

  在鼻過敏的治療上,除口服和三伏貼外,還可以薄荷、鵝不食草、蒲公英、白芷、荊芥、皂角刺、當歸、熟地來進行外治蒸薰法;或是以風池、迎香、禾髎為主穴,根據個人體質,選配肺俞、脾俞、腎俞進行針灸法,都可以達疏散風邪,清利頭目及宣肺通竅的功效。

中醫師憑把脈,就能診斷出大小病?


為什麼光憑把脈就可以知道那麼多事情?外行人也能弄懂脈象嗎?

◎把脈的原理與意義

  以中醫的觀點來說,人的脈象可以反映出身體的狀況,不論五臟六腑是否有病變,或是體內是否有氣、血、水邪等病因,都可以藉由脈象的改變得知,並不需要透過儀器。因此一般人按著手腕只能感受到脈搏跳動,但中醫師卻可以透過脈搏的跳動、走向、跟強弱,推斷出病患的身體狀況是否健康。

  中醫師在把脈的時候,會根據患者的脈象,進而整合、歸納出病情,再決定要如何做進一步的治療。而脈象基本上會以強弱、頻率、浮沉、走向為判斷依據。

◎脈像的診斷

  為了瞭解脈象的強弱,中醫師會按人體的三部脈,若是脈象過於有力,中醫稱之為實脈,患者通常會有便秘的狀況;而若是脈象稍為虛弱,中醫稱之為虛脈,患者通常會有身體虛弱的狀況,需要補氣血。

  若是脈象跳動的次數稍慢,中醫稱之為遲脈。以中醫的觀點來說,造成遲脈的因素也許是體質偏寒、或是陽氣不足,遲脈的患者通常會有四肢冰冷、心臟衰弱等狀況;而若是脈象跳動的次數稍快,中醫稱之為數脈,患者通常會有發燒、或是火氣大等狀況。 若是脈象浮在表面上,容易感受到,中醫稱之為浮脈,這表示症狀會比較明顯,像是頭痛、感冒;若是不易感受到的脈象,中醫稱之為沉脈,這種情形可能表示病症在身體深處,需要長期的調養治療。 若是脈的走向圓滑、流利,中醫稱之為滑脈,患者通常會有咳嗽、胃酸過多等症狀;而若是脈的走向往來不順,中醫稱之為濇脈,患者通常會有貧血、局部疼痛、麻痺等症狀。

◎右手把氣,左手把血

  我們的左右手各自代表著不同的脈象。以中醫的觀點來說,左手屬陰,而血為陰,所以醫師如果叫病患伸出左手,是為了要測知病患的「血」;而右手屬陽,氣為陽,所以醫師如果叫病患伸出右手,是為了要測知病患的「氣」。 正因為兩手所代表的脈象跟臟氣是如此的不同,所以一個專業的中醫師,通常都會個別測知左手及右手的脈象,而這都是為了要更加透徹地瞭解病患的身體狀況,以及更加深入地瞭解體內肺腑的氣血狀態。

◎中醫師沒把脈,診斷準不準?

  中醫看診方式主要可以分為望、聞、問、切等四診,其中的切診就是我們所謂的把脈,把脈只是四個部分的其中之一,順序還是最後一個,何況中醫學博大精深,把脈並不代表中醫學的全部,因此我們不能說不把脈的中醫師就不專業。甚至在中醫界也常聽聞,有把脈很準的中醫師,卻不見得懂得分辯證型,如果是這樣的中醫師,即使透過脈診就能將病患的身體狀況摸得清清楚楚,也不一定能夠開出最適合病患的藥方。

  所以,判斷中醫師是否專業,並不能單由把脈的能力來下論斷。懂得「四診合參」的中醫師,才是最專業的中醫師。

◎追根究柢:把脈時,患者的手底下一定要放個墊子?

  看中醫的時候,中醫師在把脈時一定會在病患的手下面墊一個小墊子,這個墊子並不是為了病患的舒適度,而是考量到把脈的需要。中醫師在把脈的時候,其實是藉由觸摸手腕處的橈動脈判斷病患的身體狀況。加個小墊子的用意就是讓橈動脈可以比較明顯。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只是對於脈絡比較虛的人,這樣會比較容易把的到脈象。就像我們去抽血的時候,護士也會在手肘下面墊個抽血墊,這也是為了要讓血管比較容易找到是同樣的道理。

服用水煎藥,比科學濃縮粉藥來得有效?


馮先生日前在公司拿出降血壓的中藥粉服用。經過的同事隨口建議他改服水藥,還說一帖水藥的藥效是粉藥的數倍之多。這種說法,讓馮先生半信半疑。

Q:水煎中藥真的比濃縮科學中藥強效嗎?


水藥、粉藥一樣好

  確實過去常有些說法,贊同水藥比粉藥的藥效強。中醫古論也曾說,所謂「湯」者「盪」也,就是指水藥藥效比較強烈且迅速,尤其有些比較急性的病症,像是紅腫熱痛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藥材透過水煎煮一般效用的確較快速。還有屬血虛風燥類的慢性疲膚病,建議治療以性質偏養陰藥的養血潤燥藥材為主,所以也用水煎藥。還有一些以「膠質」、「醣類」為主成分的耐煮藥材,如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等,也有不少文獻指出水煎的療效較好。

  不過,經胃酸酵素分解、代謝後,水藥和粉藥吸收的成效差不多,水藥並沒有特別容易被吸收。也有專家以科學方法試驗,發現同樣的比重下,水藥與藥粉的效果是一樣好。或許是一般科學中藥所標示的劑量較為不足,水藥又有可依患者體質、證型量身定做的優勢,所以使得水藥藥效較佳的說法甚囂塵上。但如果按照醫師指示服用,科學中藥只要劑量足夠,並不會輸給水煎藥。

水藥煎煮大有學問

  煎煮水藥首先要拿捏水量,明代李時珍說:「劑多水少,則藥味不出,劑少水多,又煎耗藥力。」也就是說,水量可直接影響到治療成效。一般來說,若不是低吸水性的藥材,頭煎的水量建議淹沒藥面後多二橫指;第二煎則因無需顧慮藥材的吸水量,只需剛好蓋過藥材即可。除非是龜板、黃耆這類質地較堅硬粘稠、需要久煎的藥材,就必須增加水量。

  而水藥煎煮的過程,若需加水,很多人會用沸水。但中醫認為,用沸水煎煮中藥是不正確的,因為當乾燥藥材碰到滾水,藥材的外層組織會因高溫而凝固、緊縮,尤其是蛋白質會在外形成「變性層」,使水份難以滲入,藥材內溶解的成份也難以滲出,直接影響藥材成份的溶出率。由此可知,煎煮中藥使用沸水,恐怕反而降低治療成效。

‧煎煮前宜用水浸泡

  除了少數需特殊處理的中藥材,如鹿角膠、龜板膠、麝香等無需浸泡,其他一般能取得的中藥材,都因已經過加工炮製、脫水乾燥,若直接煎煮,會使藥材表面蛋白質凝固,恐使藥材的孔隙阻塞,造成成份不易溶出。因此,在煎煮前都應浸泡,使藥材可以先吸收水份,讓細胞壁膨脹,進而讓藥材的成份更完全、迅速地溶解,強化藥材的療效。

  而浸泡的時間,若是菊花、桑葉、紫蘇這類花、葉、莖類的藥材,浸泡約二十分鐘左右即可;而若是一般屬於根、種子、果實這類的藥材,可浸泡 三十至六十 分鐘,若是特殊方劑,則建議參照醫師指示調整時間。浸泡時,唯獨要注意避免使用沸水,以及避免因浸泡太久導致腐壞變質。

‧慎選煎藥容器

  從古書中可知,「凡煎藥最忌銅鐵器,宜用銀器、瓦罐。」由此可知,煎煮水藥,最好選擇陶瓷器皿、砂鍋或不鏽鋼鍋這類不會和藥材成分產生反應的材質為佳;相對化學物質不穩定,會在高溫煎煮過程中釋放出銅離子、鐵離子,甚至會跟藥材產生化學反應,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的銅鍋、鐵鍋,則不適合使用。

‧依藥材控制火候

  所謂的火侯,也就是煎煮時火力與火勢的大小控制。中醫一般將煎煮水藥的火侯分為「武火」與「文火」。「武火」又稱大火或急火,由於火力較猛烈,容易使水分蒸發,並使藥汁外溢,因此,煎藥時通常會先以武火煮至沸騰,再以俗稱小火或慢火的文火保持湯劑微沸的狀態,持續緩煎約十五至二十分鐘。

  但依藥材性質不同,使用的火候也會不同,像是有芳香氣味、揮發性的花葉類藥物,或是治療傷風感冒常用的麻黃、桂枝、銀花、連翹、薄荷這些藥材,以及做為瀉藥使用的大黃、檳榔等,多建議僅用武火急煎,經一到兩次沸騰後服用;若是黨參、黃耆、茯苓、五味子、生地、熟地、蓮子等這類治療虛損的補益藥材,或是陽起石、珍珠母、牡蠣等質地較硬的礦、貝類藥材,以及川貝母、鬱金、川楝子、附子等不易出汁的根莖類藥物,則適合以文火持續緩煎,才能提高藥材內有效成份的煎出率,將藥效發揮至極。中醫理論中的「久煎取其熟而停留」,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想懷孕,網路偏方能信嗎?還是要找中醫師求良方?


  據統計,全台約有五十萬名不孕婦女,尤其在搶生龍子的這一年,更有許多婦女為求好孕到,苦尋偏方。不孕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輸卵管、子宮等病變外,也可能是荷爾蒙或特殊體質所引起;甚至時常主因並不在女方身上,反而是先生的問題。因此,若想成功受孕,應是夫妻雙方共同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瞭解不孕的主因再辯證論治,切勿亂信偏方,免得徒勞無功還適得其反。

◎調養不孕體質的好食材

  中醫理論中,腎是身體生命的主根,若能根據自身體質,於平時飲食正確滋補,不斷補強腎氣,對於預防不孕和幫助受孕有相當大的助益。根據常見不孕體質,合適的滋補食材、藥材有以下幾種:

  .腎虛:可多吃補腎、健脾、生精的食物,如黑豆、黑米、木耳、黑芝麻、枸杞子、山藥等。
  .肝鬱:佛手、陳皮,也可多吃九層塔炒蛋、香椿炒蛋、金針排骨湯、烏梅仙楂茶、檸檬醋、桑椹醋等。
  .痰濕:薏仁、芡實、紅豆、綠豆、鯉魚、紫蘇、白蔻仁、茯苓等。
  .血瘀:山楂、桃仁、海帶、昆布等。
  
  此外,在日常膳食中, 不論是蔬果類的木耳、核桃、櫻桃、蓮子、韭菜子,或是海產類的蝦、魚、海參,以及肉類的雞、牛、羊等,都是有助受孕的食材。

◎懷孕的良辰吉時

  春天是萬物孕育生長的季節,人類也不例外。中醫認為,冬季適合儲藏腎精,到了春天,腎精相對較足,更有利於孕育,搭配充分的調理準備,就可望讓孕力升級。而在一天的十二時辰中,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三焦經最旺,是孕育新生命的好時刻。

三焦經是六氣運轉的終點,三焦經通暢即水火交融,陰陽調和,自古就是性愛的最佳時段。以大多數現代人的生活狀況而言,這段時間工作告一段落、壓力較為紓緩,又尚未產生睡意,也是生理時鐘精力最旺盛的時刻之一,做愛做的事能享受更奔放的歡愉,還有助於睡眠。

  另外,中醫亦認為女方可以計算排卵期的方式來把握受孕黃金時期。例如,於經期結束後至排卵前期,加強補腎滋陰、活血化瘀,可促進排卵。在經期來臨前,則可採溫陽補腎的方式,促進釋出卵子之後所形成的黃體成熟,以利受精卵著床。這段時期若再輔以正確的飲食藥膳調理體質並保持愉悅心情,懷孕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

◎中醫針灸助好孕

  中醫理論中,不孕又可分為「虛」、「實」兩種,「虛」代表的多是功能欠佳、營養不足的子宮寒冷現象,常見症狀如月經延遲、小腹冷痛、手足冰冷等,這類型的婦女在針灸時,可以補益氣血的穴位為主;而「實」代表的多是阻塞不通、子宮實熱的現象,常見症狀如火氣大、月經失調等,因此在針灸時可以疏通氣血為主。

  另外常見的助孕穴位還有關元穴、中極穴、神門穴、合谷穴、三陰交。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吋,可幫助培腎固本、補氣回陽;中極穴於臍下四吋,主調血室、溫精宮;若是情緒壓力大,則建議選擇神門穴、合谷穴等來安定情緒。另外為婦科病第一要穴的三陰交,位於內踝上三吋,更有疏通下焦、調血室精宮等功能。

◎追根究柢:受孕,男養精女補血

  中醫理論中認為助孕應由男女雙方一同努力,且針對雙方體質辯證論治。古籍中也記載:「男子宜清心寡慾以養其精,女子宜平心定氣以養其血。」說明男子養精,女子養血為主的傳統醫學觀點。

  女性因有生理週期,每個月從經期可得知健康狀況好壞,避免氣血虛虧。更可藉由所謂的調經,使經血順暢,培養強健的身體以致懷孕機率升高。一般建議可於計畫懷孕前一個月到三個月,開始以山藥、熟地、山苵萸、菟絲子等藥材,加強子宮內膜及排卵功能。

  男性較常見的則是腎虛導致的不育,以及因肝氣鬱結或痰濕內阻等問題,針對疏肝解鬱、燥濕化痰等病狀,可以採用益腎強精的方法調理。

瘦身到底該找中醫還是西醫?


  坊間的西藥減重,令人詬病很多。常見的西藥減重法,例如服用諾美婷,因含「Sibutramine」成分,確實可能提高心臟病或中風等風險。反觀中醫減重,依然是秉持辯證論治的原則,先查明個人肥胖成因後,依體質和症狀以溫和的內服中藥、穴位埋線、按摩等方式調理,不僅可幫助減輕體重,還可一併調節身體機能,最重要的是,既安全又治標治本。

  由於坊間中醫減重方式眾多,因此民眾亦需注意,專業合格的中醫師,會重視藥性溫和及配合個人體質,可避免副作用等問題,提醒大家勿自行服用或購買偏方減肥藥,以免對身體造成危害。

◎中藥內服幫助減重

  以中醫減重的觀點,肥胖往往與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選擇及內分泌代謝、疾病等相關,減重時會根據肥胖類型以去濕制水、健脾、活血行氣等方法,來改變體質並調節人體臟腑和內分泌,使氣血順暢、加速新陳代謝,甚至將體內多餘水份、廢物、毒素一一排除。

  瀉下通便法—適用肥胖且經常性便秘者這一類的人通常體格都強壯結實,常見以大黃、虎杖等幫助瀉下通便,並以何首烏養血潤腸,進而達到降血脂、抗老防衰的效能。和胃消脂法—適用胃虛不易消化者這一類的人多是腸胃消化較差,飲食又過於油膩,使油脂粘膩阻塞於胃,造成腹脹、胃酸、口味穢濁。針對這類型的人就建議可以山楂、麥芽、萊菔子等幫助胃消化,減輕腸胃負擔並消除脂垢。

◎利尿滲濕法—適用水腫虛胖者

  這類人多屬於濕盛生痰、水濕代謝失常,因此多選用如冬瓜子等利水食材,或澤瀉這類利尿滲濕的藥材,幫助降脂。補氣扶正法—氣虛脾腎弱者這類體質者,身體功能漸衰竭,臟腑機能減弱,新陳代謝就慢,因此較難有好的減重效果,建議可以黃耆、黨蔘、茯苓、甘草這類藥材補氣血、調陰陽、益脾腎等藥物來扶助正氣,提升代謝力。

◎穴位埋線幫助減重

  中醫治療中的減重方式,除了口服藥飲之外,大多數人較熟知的應該就是針灸療法,藉由針灸刺激經絡及穴道,促進體內新陳代謝達到減重效果。隨著針灸治療的改良與延伸後,則是出現了所謂的現代針灸療法﹁穴位埋線﹂。

  穴位埋線的方式,是以外科手術專用的安全縫線︱羊腸線,埋入特定穴位,經由羊腸線刺激經絡穴位,達到調整內分泌系統、改善氣血循環、利水消腫及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等功效。埋入的線在兩週的時間會被身體完全自然吸收,在這期間,埋線可以二十四小時持續刺激穴道,為安全、方便的減重輔助方式。

◎不易復胖的中醫減重

  在中醫理論上,認為肥胖症的原因不外乎濕、痰、水、淤等,因為肺、脾、腎的功能失調,相對運輸養分、利水效能減弱,新陳代謝循環就變差,人就容易有肥胖、水腫等現象發生。

  中醫減重的優勢,在於同時從根本調理體質,改善臟腑功能。因此,當停止治療後,原則上更不易復胖。減重後有復胖問題,多是因為忽略減重後身體所需的熱量和以往不同,若是繼續以往的飲食習慣,造成過多的熱量攝取,體重自然容易增加。

◎追根究柢:生理期適合減重嗎?

  中醫理論說明,經期時減重是可以的,但須以月經周期規律為首,因此減重前應先調經、改變體質較為正確。若是經期不規律,則應調理好身體後再減重,以免經期變更亂,甚至可能會再次引發體質上的病變。除此之外,中醫認為體內若脾腎氣佳,代謝機能會較好,因此經期外的三周也建議做階段調養,更能有利減重,使經血順暢、氣色變好。

  通常在月經期間減重,一般會以消水腫、調整內分泌為主,盡量使用較溫和的藥材,並不會影響經期,但要注意的是減重過程中因體內脂肪逐漸減少,容易影響賀爾蒙的分泌,因此經期減重時,更應由專業合格的中醫師,針對每個人不一的體質狀況,調配合適的減重配方。

作者資料

彭溫雅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學系、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現為溫亜中西醫聯合診所所長,「中醫為體,中西併用」。 專長:漢方減重、穴位埋線瘦身、中醫豐胸、免疫系統疾病、婦科調理、難受孕體質調理、腸胃調理、轉骨調理、皮膚科、過敏性疾病等症狀。 著作有《順著24節氣排毒養生》(2012)、《中醫不告訴你的36件事》(2012),並常上健康節目如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TVBS《健康兩點靈》,以及健康類雜誌與媒體採訪。

基本資料

作者:彭溫雅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周叢書 出版日期:2012-12-07 ISBN:9789862722886 城邦書號:BW0489 規格:平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