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其他翻譯文學
我在戰火中醒來:出走烏克蘭的逃亡日記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吳照中、房慧真、林育立、鍾文音 等 / 感動推薦 即使一覺醒來,已置身戰火中,也要看清戰爭的貪婪與荒謬! 她寫下俄烏戰爭親身經歷,戰爭引發心理衝擊的所有瞬間—— 作者如實描繪戰爭爆發帶來的心理衝擊,控訴戰爭的殘忍!更誓言重返家園。她希望透過這本書堅決傳遞一個訊息:「我不要住在俄羅斯,只要住在烏克蘭!」 作者以德語自行翻譯烏克蘭文,旋即交德國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字字懇切。  首部於俄烏戰爭開打後,於德國出版的烏克蘭難民日記。  作者深刻寫下2022. 2. 24,俄烏戰爭開始的那一天……  烏克蘭女子逃離戰地家園,流露真實心聲的反戰書。 「和其他四千一百萬烏克蘭人一樣,我的人生在那短短幾分鐘內有著巨大的變化!」 俄烏戰爭之後,作者感觸甚多,「就像所有烏克蘭人一樣,自從新的時間算法開始後,我現在只能用入侵第幾天來數算日子。」 推薦語 「害怕戰爭的到來一直像懸掛在我們頭上的一把鍘刀。只是,斷頭台的鍘刀吊在那裡好多年。時間久到我們不再抬頭確認,那把鍘刀是否還在原處。久到,我們都習慣了在鍘刀下的生活。」 很令人動容、不捨、心痛的一本書…… 這不是本理性論述的書,而是本充滿情感的日記,擺脫專家條理分析,呈現如你我一般平民最直接的反應。書中描繪烏克蘭的景色,將我帶回留學那段時光,是如此鮮明。每回我與在台烏克蘭友人聚會時,這些風景就不斷在我腦海中浮現。同時,烏克蘭人對親情及友情的重視,也讓我印象深刻。但對作者來說,這些美好都在俄羅斯發動戰爭後消失殆盡。同樣面對威脅處境者,都應從本書吸取教訓。 即便平民如你我,像瞭解防空洞位置或急難背包,都是承平時期能提前準備的。 如果你對此毫無概念,戰爭初期對作者的衝擊,相信能由本書文字傳遞給大家。 ──吳照中(Podcast「烏克蘭什麼」創辦人) 「一部緊扣人心的當代之作。」 ──shz 摘自作者的話 親愛的讀者: 對於我的書能夠走出歐洲,讓歐洲以外的台灣人也能讀到,我既欣喜又深感榮幸。雖然我還沒有機會親訪貴國,但我確信,那裡也和我的故鄉一樣,有許多真誠、堅強的人願意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願意為不公義而戰。我相信,那裡也有許多人珍視自由與民主。 ──茱莉亞.索爾斯卡 一本來自烏克蘭女性因2022年俄烏戰爭,不得不遠離戰地家園的真實心聲。作者索爾斯卡以日記形式,記錄俄烏戰爭爆發前一刻以及身為難民的悲痛心路歷程,描述入侵如何展開、民眾的應對、自我的心境,同時分享豐富的成長經歷與家庭故事,讓讀者不僅看見一位堅毅的女性,還有一個值得世界支持的美麗國家! 這本書烏克蘭難民日記,深刻紀錄2022年俄烏戰事發生後九十天內見聞,希望將親身經歷分享讀者。作者也特別撰寫中文版作者序給台灣讀者,亦感動於台灣對烏克蘭的支持。 2022年二月二十四日清晨,還在基輔自家住處睡夢中的茱莉亞.索爾斯卡被一陣爆炸聲驚醒。接著,她親身經歷了這座城市陷入恐慌的模樣。經過幾天痛苦的掙扎、每一部都在不斷猶豫,留下家人、離開祖國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決定後,終於決心離開受到戰火波及的地方。她的烏克蘭日記完整寫下逃到德國的細節,與面對人生一夕之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衝擊。 和大部分烏克蘭人一樣,茱莉亞.索爾斯卡也感受到一直以來俄羅斯帶來的武力威脅。只是她從沒想過自己的家園會被大軍席捲。書中不只揭露烏克蘭人民對戰爭的無奈與憤怒,對野蠻的控訴,也有對戰爭與和平的省思,她試圖為世人解說莫名被改變現狀的衝擊,也為了留住美麗的烏克蘭。 「戰爭!真是個邪惡的字眼!代表了無謂的死亡、無謂的苦難和沒有意義的破壞,也代表逃亡、驅逐、悲劇和精神創傷──反正戰爭代表的,都是我們人類不需要的一切、是凡人從來不會想也不該經歷的一切。 但是我們都知道,偏偏就是在人料想不到之處,命運的打擊往往來得特別沉重。 我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因為我親身經歷過在戰火中醒來的那一天。和其他四千一百萬烏克蘭人一樣,我的人生在那短短幾分鐘內有了巨大的變化。」 各界推薦 吳照中(Podcast「烏克蘭什麼」創辦人) 房慧真(作家) 林育立(駐德記者) 鍾文音(作家)

目錄

目次 作者中文版序:給台灣讀者 寫在前面 2月23日─入侵前1天 2月24日─入侵第1天 2月25日─入侵第2天 2月26日─入侵第3天 …… 3月10日─入侵第15天 3月11日─入侵第16天 後記─入侵第97天 附錄 娜迪雅撤出沃澤爾的記錄

序跋

親愛的讀者:   對於我的書能夠走出歐洲,讓歐洲以外的台灣人也能讀到,我既欣喜又深感榮幸。雖然我還沒有機會親訪貴國,但我確信,那裡也和我的故鄉一樣,有許多真誠、堅強的人願意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願意為不公義而戰。我相信,那裡也有許多人珍視自由與民主。   台灣與烏克蘭雖然相距八千公里,卻有很多共同點:都是在各自的歷史上選擇了自由和獨立的現代民主政體。也都有勢力強大或有野心的鄰居。但同時,你們也會和我們烏克蘭一樣,受到整個文明世界的支持。   俄羅斯的武力攻擊像是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始終懸在烏克蘭頭上。我猜在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應該也有不少台灣人心想:這種事也有可能發生在台灣。我想,這應該是台灣出於人道目的,向烏克蘭捐款高達三千三百萬美元的原因之一吧!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建立正式關係的雙方來說,這是一筆數額很大的捐款。這個舉措勝過千言萬語。為此,謹代表烏克蘭人民感謝你們!   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可能為戰爭做好百分之百的準備。對於在歐洲和亞洲的年輕世代來說,他們很幸運,目前為止只是從電影中見識過戰爭。但實際體驗戰爭完全是另一回事。就連我自己在基輔聽到第一響爆炸聲時,我也不願意接受戰爭已經開打,不願意接受俄羅斯已經進攻整個烏克蘭的事實,更不願意接受,我們烏克蘭人正在經歷的不是恐怖電影或做惡夢而已。至今我還是難以理解,戰爭已經持續一年了,我們的將士和老百姓不斷有人死去,我故鄉的屋舍、醫院和幼兒園遭到轟炸、女性被強暴,還有幾十萬烏克蘭人被俄羅斯人擄走。   我們總說著:放棄不是我們的選項。到現在還是如此。我們烏克蘭人是個有骨氣而勇敢的民族。我們既然選擇了自由,也會為此抗戰到底。曾經有西方軍事家宣稱:俄羅斯打敗烏克蘭只要幾天時間。不斷有人說:「你們活不了了。你們太弱了。你們完了!放棄吧!趁還來得及,逃走就好!」   不可能!   我們當然會擔心。因為我們不知道,今天過後、一個小時之後或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這種不確定性就像壟罩在我們頭上的一片烏雲。但我們從不畏縮。我們從一開始就展現出絕不向虛而不實又卑劣的敵人屈服的堅定意志。我們會捍衛我們的名譽和尊嚴到最後。畢竟,我們是烏克蘭人!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塊國土!   戰爭開打時,每個烏克蘭人都在思考如何在活下來的同時,還能擊退俄羅斯野蠻人、為國效力。許多男性前往前線參軍或加入後備的國土防衛軍。其他地區的烏克蘭人接納從東部國土逃出的同胞,由婦女為其烹煮膳食,年輕人則負責醫藥補給。軟體工程師自費購買空拍機進行空中偵察。社群媒體上也組建起專門的群組,提供在個別城市的何處可以取得哪些協助的相關資訊。一般人也有從毀壞的屋舍瓦礫中救出動物,再將這些動物安置到安全處所的例子。在國外的烏克蘭人則是組織抗議遊行活動,並提供各種人道援助。   所有這一切都將我們緊緊維繫在一起。烏克蘭人比此前任何時候都還要團結。我們有一位值得信賴的總統。我們深信,良善終將戰勝邪惡。比起剛開戰時,如今的我們有更強大的信心可以擊退俄羅斯。我們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價。我們回不到過去了。我們的生活也是。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從戰爭的地獄中學會去看到生命中的美好。如果將自己限縮在對敵人的仇恨中,就輸了。 我們將重新活在和平的氛圍中,我們要重建家園,並且在獨立自主的烏克蘭土地上再次過上正常、幸福的生活。有句話說「希望最後才會死去。」烏克蘭人的希望永遠不會消逝。我們還會持續為戰後時光寫下人生願望清單。   我也會努力獻出一己之力。我寫下現在讀者手上這本書,為的是讓世界得知,戰爭對於個人的意義。我目前住在德國,教授出逃的烏克蘭人德語,協助這些烏克蘭同胞盡速融入當地生活。我的家人留在烏克蘭。他們不願意離開,我接受也尊重他們的決定。他們都安好。我每天都會想到母親與父親,對他們的擔心如影隨形。   我希望,你們永遠不會經歷我們烏克蘭人此刻正在經受的處境。我為你們祈願,不會有此遭遇,這樣你們就永遠沒必要知道在戰火中醒來的感覺。請保持冷靜與理性、睜開雙眼。要堅強、要勇敢、要團結一致!忠於自己、相信最好的選擇!   我由衷祝願大家一切順利,並且能生活在民主與和平當中! 茱莉亞.索爾斯卡

內文試閱

寫在前面 簡直瘋了!就像這整場醜惡的戰爭一樣,瘋了! 我一直想寫一本關於烏克蘭的書。想要介紹我的故鄉是個多美的國家,想要告訴大家為什麼我可以在那裡安居樂業。我原本想寫的應該是一本旅遊指南,介紹大城利沃夫到克里米亞半島間沿途的觀光名勝和自然美景。或是一本小說,寫的大概是一段在首都基輔 上演的愛情故事。我甚至也想過要寫本自傳,談談為什麼我這樣過日子,而不是以其他方式生活。就在剛才,我寫下了第一行字、我的書的第一行字!只是這本書既不是旅遊攻略,也不是小說或自傳,而是戰爭期間的日記。我自己都很難相信,生為歐洲人的我,竟然要在二十一世紀初,講述關於戰爭和戰爭有多恐怖的事──而且是必須講出來! 戰爭!真是個邪惡的字眼!代表了無謂的死亡、無謂的苦難和沒有意義的破壞,也代表逃亡、驅逐、悲劇和創傷──反正戰爭代表的都是我們人類不需要的一切、是凡人從來不會想也不該經歷的一切。但是我們都知道,偏偏就是在人料想不到之處,命運的打擊往往來得特別沉重。我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因為我親身經歷過在戰火中醒來的那一天。和其他四千一百萬烏克蘭人一樣,我的人生在那幾分鐘內有了巨大的變化。   那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聲響,更別說知道這些聲響從何而來了。結果竟然是這些聲響讓在基輔自家住處安睡的我驚醒,還讓我不得不馬上逃出來。幾個沉悶的聲響,接著是一個像是從地底深處發出的奇怪轟隆聲。我馬上就反應過來,地獄就是這個樣子。 那時我正生著病。發高燒,38.5度,所以我又睡下。不過幾分鐘時間,男友就把我叫醒,他說:「起來吧!開始了。」我感到害怕、非常害怕。倒是慶幸男友還在身邊──還有我的貓兒子法蘭。法蘭還是一如往常地窩在沙發上。我是有點羨慕牠那種能力,可以對危險和炸彈炸下來的聲音不管不顧,繼續心平氣和地養精蓄銳,好像今天的世界還和昨天一樣。我起身,就此置身於以新方式計算時間的世界:一九四五年以來,歐洲境內的第一次侵略性戰爭就此展開。我從沒料到俄羅斯會全面進攻烏克蘭。但現在,爆炸的轟隆聲就在那裡,絕不是幻覺,而是一部聲歷其境的恐怖片。   關於我,還有什麼是讀者想要知道的嗎?我熱愛德語。從十二歲開始學這門語言,儘管或許只是個幸運的機緣巧合。在校時,其實我們學生可以從德文和英文這兩種外語間擇一修習──然而,當時的校長私自為一些學童做了決定。因為校長希望,我的德語老師雅妮娜.玻利卡波芙納(Yanina Polikarpovna)可以在執教生涯的最後一年繼續授課後再辦理退休。我必須補充,玻利卡波芙納女士是個值得尊敬又有智慧的老師。不是所有學童都可以上英文課這件事令許多家長和學生感到非常氣憤。這些人認為:到底還有誰需要德語啊!生活上,英文應該是更流行、更有用處吧!但是當我自己決定選修德文時,我的母親表現得很淡然。她完全支持我的選擇。母親有一個充分的好理由:母親自己也跟玻利卡波芙納老師學過德語,認為玻利卡波芙納女士是位非常好的老師。在我自己實際上課體驗過後,也很快證實這點無誤。我喜歡上德文課,對我來說輕鬆簡單,而且課堂上的內容很有趣。   因為我有天分,一年後我就被送到基輔的一所語言專校,所以後來我進入大學讀德國文學系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離開學校後,我在基輔的一家旅遊公司工作。才過幾個月我就覺得真是夠了!我內心的小小探險家再也坐不住了,一心只想衝出去看看這個世界。起初我想到紐西蘭去(當然我也學過英文),主要是為了那裡的大自然和豐富的戶外活動。這個計畫後來因為經濟因素無法成行,不過我依舊夢想能有機會到那裡住上幾年。然後,我開始把瑞典和挪威列入考慮名單──但對我來說還是太貴了。最終我只能向幾個國家遞出互惠生申請。德國有一家人最快回應我。我們經由Skype談過後,立刻一拍即合。畢竟我的德語還是比英語。於是我就想著:為什麼不到德國呢?一年後我返回基輔。之後,一段感情的結束,意味著組建一個屬於自己小家庭的願望同時告終。心情低落的我,再度前往德國。這次我是到波鴻市的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繼續研讀日耳曼語文學系。   在德國的日子裡,我想念老家、想念母親、父親和姊姊。就這樣,我又決定回到基輔。當我把這個決定告訴身邊的朋友和認識的人時,他們都很訝異地盯著我看。有個男性友人認為:「你肯定在基輔待幾個月後,又會回到德國杜塞道夫來。」一個女性朋友對我說:「在德國,妳的機會多的是。離開後,妳可會少掉很多追求者呢!」等等諸多說法。但是,他們都錯了。我認為,機會隨處都有、隨時都在等人。你只要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對生命中降臨的一切心存感激就好。   我很清楚,我必須回去。因為我心歸屬就在基輔。我愛基輔這座城市,尤其是歷史悠久的波迪爾老街區(Podil)和素有基輔蒙馬特之稱的安德烈斜坡。安德烈斜坡上喝得到烏克蘭最醇美的咖啡、可以享受這座城市的氛圍、享受人生,還可以觀察來往的人:除了許多打扮時髦的女人、穿著簡潔俐落的男人,也有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尋常老百姓。我喜歡城裡有很多工人散步或騎自行車的公園,我喜歡餐廳裡的美食、喜歡咖啡館中的美味糕點和酒吧裡的各式調酒。在基輔,隨時有先新鮮事發生。那是座可以探險的城市,裡面有富有創意、聰明和才華橫溢的人。文化、次文化、幽默、對生活的熱情氛圍融合其中。周邊又有許多森林和湖泊──無數優美的綠地勝景可供出行遊憩。只是基輔難免也有些大城市會有的陰暗面。人民間的社會貧富差距非常大,城裡和周邊同時住著非常富有和極其貧困的人。我希望這種情況在戰爭結束後可以有所改善,期待基輔可以像二○一四年秋季那場展現親歐立場的獨立廣場運動(Maidan)過後那樣,再度繁榮起來。當時那場運動成功阻止了普汀在基輔建立起魁儡政府的意圖。   我第一次移居德國時,我在杜塞道夫教敘利亞人、伊拉克人、厄利垂亞人和伊索比亞人德語。我知道,這些人都是因為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脅、戰爭或不自由等各種因素逃到德國來的。他們跟我訴說在自己國家遇過的恐怖經歷,但當時我還很難理解他們的命運,不明白為何有人要被迫離開家鄉。我從沒想過,哪天自己也要因為一場戰爭逃難。直到我越過波蘭邊境的二○二二年三月九日那一天,自己也變成為了躲避外來勢力的暴力威脅而必須到國外尋求庇護的難民。   如今我又來到德國,來到我喜歡的杜塞道夫。這座城市裡有我許多美好的回憶,某種程度上也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但是這次我不是來作客的。這讓我情緒很複雜。現在我既不想只是被看作受害者或難民,也不想仰仗德國政府的補助津貼生活。因為我說這個語言,而且我有工作能力。   我慶幸,我安全了。我也感謝德國讓我能在這裡落腳。現在的我比以前更珍惜生命中的許多小事物。而且我希望,在德國的人也能夠珍惜他們所擁有、除了富裕之外的其他有價值的事,諸如:和平、民主和自由。我祈願,在德國的人一如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其他人,都不會有機會在砲彈轟炸聲中醒來,永遠無須逃往遠方。   我知道,說這些話聽來悲情,甚至可能沒什麼特別的:但如果我在這場醜惡的戰爭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認真體會生活中那些能讓人感到幸福的小事,比如睡到自然醒、喝咖啡、和朋友相聚、散步、親吻母親的臉頰、被人擁抱。我認為,這就好比有人得到癌症這類的重症,經過治療後幸運地活了下來,這才突然意識到什麼是自己覺得重要、真正在乎的事。從此,看著孩子的笑容有了全然不同以往的感受、親切的話語聽來格外柔美、春天裡的第一道陽光也帶來完全不同的溫度。   我做夢都會夢到那些遙不可及的東西,即使實際上,那些東西離我身處的杜塞道夫搭飛機只要兩個小時。我有很多同胞死了,也有許多人永遠無法再回到他們出生的地方,只因那些地方被炸毀而不復存在了。我在基輔、布查(Butscha)和伊爾平這幾個城市最喜歡的場所、那些過去我喜歡和朋友散步、聊天、大笑和歡慶的地方都被毀了。離我出生地不遠的小城布查,甚至在我第一次到德國返鄉後還曾經在那裡住過幾個月。但是誰會想到,那樣一個小城有天竟然會成為二十一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大屠殺事件的一個標記。從我還是個孩子到青少年時期、甚至長大成人後都還去作客過的幾個鄰居家的屋舍都被洗劫一空,有些房子還被燒掉了。父母家附近的那片森林,我還曾經在林中玩耍過,如今竟布滿了地雷。   我的回憶成了我情感上的地雷區。每當我看到家人、朋友、沃澤爾、米海利夫卡-魯別席夫卡村和基輔的照片,我的心情就會沉鬱下來。看到法蘭的照片時,我又禁不住傻笑起來。任何一點可堪欣慰的痕跡,總是伴隨著苦痛的滋味。那些可都是美好的舊日時光留下的影像紀錄啊!我這樣一個剛年過三十的年輕女性,看著自己貓兒子的照片,竟然會想到舊日的美好。這景況簡直就像個年近百歲的祖母級人物沉湎於過去的黃金歲月一般,真是情何以堪!(……)   我期盼,因為我個人的微小貢獻,能讓世人記住俄羅斯軍隊與其獨裁者所犯下的罪行。這些文字的目的並非成為仇視俄羅斯一切的記錄,而是在述說一個故事,讓人從中感受如我所感並理解--作為四千一百萬烏克蘭人一員中的我,在戰火中醒來是什麼感覺。

作者資料

茱莉亞.索爾斯卡(Julia Solska)

烏克蘭人,於蘇聯解體前不久的1989年,生於基輔附近的小城沃澤爾。大學分別在基輔和德國波鴻大學研修日耳曼語文學系。在家鄉烏克蘭時曾任職於資訊科技業。烏俄戰爭出逃到德國前,擔任過人像攝影師。德語流利,目前暫居德國杜塞道夫。

托馬斯.施莫勒(Thomas Schmoll)

1966年生於萊比錫。受過專業木匠訓練,但三十多年來一直以各種文字工作為業。過去擔任記者期間,曾為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路透社(Reuters)及《德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Deutschland)等知名新聞通訊社與媒體撰稿。如今身兼作家與媒體顧問數職,定居柏林。

基本資料

作者:茱莉亞.索爾斯卡(Julia Solska)托馬斯.施莫勒(Thomas Schmoll) 譯者:黃慧珍(Magda Huang) 出版社:菓子文化 出版日期:2023-06-28 ISBN:9786269725731 城邦書號:A5670014 規格:平裝 / 單色 / 240頁 / 12.8cm×19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