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東方大日:藏傳香巴拉的智慧
-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4【2024最新考題版】:術科詳解必勝全攻略
-
最強排版設計: 32個版面關鍵技巧,社群小編、斜槓設計,自學者神速升級!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國文課遇見日本文化:大唐末茶到抹茶、湯泉賜浴到泡湯、桃花源裡有神社,從經典古文到日本文化,翻轉你對國學的想像!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口袋沒你想得那麼簡單:從功能配件到文化象徵,小小口袋如何裝進性別、權力與身體政治
內容簡介
榮獲第6屆山本七平賞、第51屆每日出版文化賞雙重肯定的名著!
大國,究竟如何從主導世界的位子上墜落?
今日國際情勢詭譎多變之下,更加值得一讀
.本書關注維繫數百年之久的「大英帝國」現象,概述其光輝的歷史。並特別將大英帝國自十九世紀後半到二十世紀中葉戲劇性的衰亡作為一大主軸。探討它作為世界大國的本質何在,衰亡的原因又為何,是什麼導致了大英帝國遭到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的命運。
.大英帝國是一個「威信的體系」,而且是由精英主導的社會——「精英與其精神」。
.大英帝國可以長治久安、而不步上歷史中帝國衰亡的宿命嗎?
英格蘭還有其他的「帝國選擇」。第一是當帝國衰退徵兆逐漸明顯的一八八〇至一九〇〇年代,如同年代歷史家西利所提倡的,為何放棄更加整合散佈於世界的帝國殖民地,而成為二十世紀超大國這個選擇。且許多研究也都提及此點,因此我們便必須從後世的觀點,再度思考此一狀況。
第二點則是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為何英國如此積極地甚至可說過度地在以外交手段建立「德國包圍網」,結果是否釀成一場導致帝國復甦的可能性喪失的大戰。本書中已提及,主因在於對德國的文化偏見,以及固執於傳統的勢力均衡政策所致。但若考慮到第一次大戰造成許多重大破壞與俄羅斯革命等許多「二十世紀的悲劇」,那麼英國領導者的責任(當然是在所有交戰國之中的評價)具有重新檢討的價值。
最後關於二次大戰,關於第十一章所提到的「一九四〇年夏季的選擇——邱吉爾的選擇」,或許也有重新思考的必要。也就是重新懷疑二十世紀這個「整體戰爭」的時代,處於危機之中時,國家又如何讓「未來的可能性」這個國家與國力的基礎平衡,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問題在二十世紀這個「極端的世紀」(霍布斯邦所言)之中,高喊「不計任何代價」的精神構造已不合時宜的這個時代,我們應該以「未來歷史家」更寬容的眼光來重新思考。
本書第一章預先概述帝國史的全貌與盛衰的概況,第二章與第三章則從帝國的本質,來分析以衰亡為前提的「興盛」。第四章以後進入衰亡史的主軸,例如第五與第八章主要討論經濟實力,第七與第九章為對外政策與戰略,每章各探討一個重點。但儘可能將各章整合起來,成為一部綜合性的帝國衰亡史。
目錄
第一章 「不列顛治世」的智慧
人類史上的奇蹟之一
二百年的興盛,二百年的衰退
「不列顛戰役」的代價
「以力量維持的和平」和「以外交維繫的和平」—「不列顛治世」的本質
作為一種精神傾向的「勢力均衡」
第二章 伊麗莎白一世與「無敵艦隊」
三個「高峰」和兩個「低潮」
「低地」才是「英格蘭的護城河」
作為「典範」的伊麗莎白外交
將「背信」轉化為「正義」的智慧
擊敗「無敵艦隊」的關鍵
第三章 支撐英國的另類紳士
未失卻堅持者
真正的「紳士」—威廉.坦普爾大主教
父子相傳的「精神貴族」
打倒路易十四的男人
打敗拿破崙、俾斯麥的勇士們
第四章 帝國殉教者查理.戈登(Charles Gordon)
令人崇拜的高貴民族英雄
「中國人」戈登
一八五一年「倫敦萬國博覽會」
大英帝國的「折返點」
未被「救出」的總督
第五章 「自由貿易」的束縛
被逼上絕境的霸權國家
想回歸「田園」的英國人
自由貿易帶來衰退時
唯一選擇是「開放的封鎖」
第六章 「波耳戰爭」的挫折
支持帝國的領導階層
維多利亞時代的終結
世紀末式的帝國主義
重大挫折的預兆
帝國主義的幻滅
第七章 走向美國世紀
打擊英國的「門羅宣言」
巴麥尊首相的擔憂
「盎格魯.薩克遜」的幻想
操之過急的對美讓步
「過度」與「脫軌」所導致的狀況
第八章 改革論的季節
戈耳狄俄斯之結
試圖改革的三個「自由派」
執著於招致衰退的「理念」
德國熱與日本熱
未能付諸實行的討論
對財政緊縮的反動
第九章 悲傷的大戰
第一次大戰的烙印
蓋利博盧的悲劇—大英帝國的「瓜達康納爾戰役」
忘卻尼爾森的英國海軍
走向幻滅與充滿亡靈的戰後
第十章 勞倫斯叛亂
復甦之鑰—「石油」與「中東」
聖誕節大禮
為了封鎖「帝國的本能」
勞倫斯「大為幻滅」的日子
覺醒的印度
區域紛爭的波瀾
第十一章 「不列顛戰役」到全面停戰
「最好的時光」與「最後的時光」
大戰所帶來「豁然開朗」的氣氛
我們絕不投降
虛幻的贏家
選擇失誤的邱吉爾
失去亞洲的日子
第十二章 米字旗降下的日子
「見真章」時刻的到來
連鯡魚和馬鈴薯都沒有的生活
「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
永遠降下的米字旗
後記
參考文獻
作者資料
中西輝政(なかにし てるまさ)
1947年生於大阪,京都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碩士班修習國際政治史,學分修畢後返日,先返回母校京都大學法學部助理教授,隨後歷任三重大學副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研究員,返國後擔任靜岡縣立大學教授,再返回京都大學擔任教授,至2012年屆齡退休後獲頒榮譽教授。 曾榮獲佐伯賞(1989年),以〈美日同盟新的可能性〉獲得石橋湛山賞(1990年);《大英帝國衰亡史》榮獲第六屆山本七平賞、第五十一屆每日出版文化賞(1997),另於2003年獲第18屆正論大賞,2005年獲文藝春秋讀者賞。 主要著作為:《日本人須知的外交課》(PHP研究所)、《中國外交的大失敗》、《作為日本人應該知道的事》(以上,PHP新書)《國民的文明史》(PHP文庫)、《作為帝國的中國》(東洋經濟新報社)、《日本的「分岔路」》、《美國外交之魂》(以上,文藝春秋社)等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