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套書館 > 科普
柏克曼套書(大思考.微解說+這個觀念該淘汰了)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大思考.微解說》 Brain Pickings遴選2012最佳心理與哲學書籍No.1 康納曼談偏見,道金斯說迷信,平克論雙贏 150位世界頂尖思想家跨領域交流,幫助你做更好的決定 為什麼絕大部分的人自我感覺良好? 從失敗中學習教訓到底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人們會說服自己必須擁有商業行銷的商品? 為什麼人們會相信占星與鬼神,卻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受到外力影響?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專屬的活躍知識分子。我們這時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是認知科學、演化心理學和資訊科技的核心人物。這群光芒萬丈的思想家受到康納曼、喬姆斯基、威爾森、平克、賈伯斯和布林等人影響,在豎立當代思想風氣上貢獻卓著。他們提出根本的問題,跨出自己的學術象牙塔,到公共領域中引發大眾思辯。 擅長跨知識場域的出版經紀人約翰.柏克曼透過Edge.org讓當中多位意見領袖人物在本書中登場,切磋砥礪。共有150位世界頂尖人才參與,他們皆以自己的專業領域為出發點回答一個問題:哪種科學概念可以改善大家的認知?提出的思考、策略與論點,將讓我們明白我們的世界,世界的未來,並據此對未來做出更好的選擇。 內容例舉: 聚焦幻覺(康納曼)、雙盲控制實驗(道金斯)、戰勝恐懼(迪格雷)、身心健康的配方(塞利格曼)、認知負載(卡爾)、雙贏談判(平克)、週期循環的好處(丹尼特)、拒絕上當的方法(藍尼爾)、大腦隱藏層(韋爾切克)、80/20權重比例(薛基)、與大自然連結的思維(高曼)、範式轉移(拉馬錢德蘭)、集體智慧(瑞德里)、路徑相依(麥霍特)、建立有效理論(藍道爾)、生態願景(伊諾)、錯誤認知根源(塔勒)、生命起源多樣性(凡特)、氣質(費雪)、思緒迷失(哈里斯)、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克勞斯) 《這個觀念該淘汰了》 原本深信不疑或廣為人知的科學理論竟是阻礙科學進步的絆腳石? 熵、大爆炸是時間的起點、弦理論、宇宙、大數據、左腦/右腦、文化、偏見都是不好的、科學方法、人工智慧、情人眼裡出西施……這些都是會阻礙科學發展的理論? 英國《衛報》譽為「最聰明網站」的Edge.org, 邀請175位世界頂尖專家提出他們的見解。 這些專家根據科學探索的最新階段, 解釋為何應該放棄或改良這些觀念, 點出科學進展的障礙所在。 發展真正的新觀念通常需要先屏棄舊的觀念,過去總必須等到下一代的出現,用新的角度檢視問題,並捨棄舊的觀念。在今日這樣一個被定義為快速改變的世界,走在科學探索的尖端不只需要捨棄陳舊觀念,也需要接納新觀念。網路討論區Edge.org(衛報稱「最聰明的網站」)創辦人約翰.柏克曼請問一百七十五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經濟學家、藝術家和哲學家:哪些科學觀念該淘汰了?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探索新觀念不同的出現方式;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移除標準差;理查.賽勒(Richard Thaler)和小說家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透露「壞」觀念的可用之處;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拆解人類行為的現行理論;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放棄本質主義;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重新評估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期望;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認為我們的宇宙和相關理論可能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獨特;馬丁.里斯(Martin Rees)解釋為什麼理解科學是一個無邊無際的目標;阿蘭.古斯(Alan Guth)重新思考宇宙的起源;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認為我們對科學的定義太過狹隘;諾貝爾獎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Frank Wilczek)質疑心智和物質的二分法;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Krauss)挑戰物理定律皆注定的看法…… 其他思想家包括: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蕾貝卡.紐伯格.郭登斯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斯圖爾特.布蘭特(Stewart Brand)、西恩.凱羅(Sean Carroll)、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海倫.費雪(Helen Fisher)、道格拉斯.羅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李.施莫林(Lee Smolin)、凱文.凱利(Kevin Kelly)、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等等。 【好評推薦】 「本書中的人物都是熱門領域的佼佼者,這些文章只透露出一點點他們從事的專業。但願你不僅能因為他們奔放分享的態度而感動,也能感受到他們語調中的謙遜。他們尊重科學方法和集體事業,正是因為個人理智的力量很弱小。在這些引人入勝的篇章中,結合了人性和膽識的思想,格外不凡,至關緊要。」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 「全世界最棒的網站……Edge是世界上心智最傑出者聚會的沙龍。 ——英國《衛報》」 「Edge.org已成為跨科學、技術與更多領域的最前瞻震盪中心,促成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交流對話。」 ——《大西洋月刊》 「鑽研這本書就像偷聽了實驗室裡的激烈對話。它記錄了頂尖科學家的當務之急,並且在這些偉大想法打入主流之前,給予我們先行發掘的難得機會。」 ——《紐約時報書評》 「成功結合了好作家、好科學,與重大的廣闊關懷。」 ——《柯克斯評論》(星號書評) 「這本書是份真正的禮物……是打破我們好奇心「過濾泡沫」的有力工具,跨越眾學科的思考交相授粉,擴大了我們的知識舒適圈,在這過程中引發我們更深入、更豐富、更多維地去認識科學與生活。」 ——Brain Pickings 「《這個觀念該淘汰了》看一下。不論你是誰,你都會找到某些讓你抓狂的內容。」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愚蠢和爭論。……柏克曼的公式是經過試驗和測試的。更棒的是,它沒有過時的跡象。」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這個觀念該淘汰了》是偉大的想法、嘲笑和哀嘆的集結,你應該加到你的書單中。」 ——《富比士》(Forbes) 「解讀我們時代最偉大頭腦中的一些想法。……深刻,……具刺激性,……伸展你的心靈。」 ——Brain Pickings 「175篇關於各個領域和研究面向的迷人短文集結。」 ——《科學新聞》(Science News) 「柏克曼成功地展現了科學文字,這將吸引各種背景的讀者。」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網羅令人大開眼界的革新思想家。」 ——《書單》(Booklist) 「在科學、技術和其他領域都很出色的洞察力中心。」 ——《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 「世界最傑出腦袋的論壇。」 ——英國《觀察家》雜誌(The Observer) 「令人興奮且充滿資訊的彙編。」 ——《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目錄

〈大思考.微解說〉 前言  大衛.布魯克斯 編者序:Edge大哉問  約翰.柏克曼 「深邃時間」和遙遠的未來  馬丁.芮斯(MARTIN REES) 我們很獨特  馬塞洛.格萊澤(MARCELO GLEISER) 平庸原則  邁爾斯(P. Z. MYERS) 無意義的宇宙  西恩.卡洛(SEAN CARROLL) 哥白尼原則  山謬.阿貝斯曼(SAMUEL ARBESMAN) 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  克萊格.凡特(J. CRAIG VENTER) 微生物主宰著世界  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 雙盲控制實驗  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推廣科學的生活方式  馬克斯.鐵馬克(MAX TEGMARK) 實驗  羅傑.尚克(ROGER SCHANK) 對照實驗  提摩.漢內(TIMO HANNAY) 臆想實驗  基諾.沙格瑞(GINO SEGRE) 科學史上的悲觀後設歸納法  凱薩琳.舒爾茨(KATHRYN SCHULZ) 人人都很平凡,卻又獨一無二  塞缪爾.巴倫德斯(SAMUEL BARONDES) 因果關係、道德上的軍事手段以及套利性的錯誤歸因  約翰.圖比(JOHN TOOBY) 自私的偏見  大衛.邁爾斯(DAVID G. MYERS) 認知的謙遜態度  蓋瑞.馬可斯(GARY MARCUS) 科技帶有偏見  道格拉斯.洛西可夫(DOUGLAS RUSHKOFF) 偏見是敏銳的直覺  傑拉德.斯莫伯格(GERALD SMALLBERG) 聚焦的幻覺  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確定性,無用  卡羅.羅維理(CARLO ROVELLI) 不確定性  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KRAUSS) 分辨恐懼未知的輕重緩急  艾伯瑞.迪格雷(AUBREY DE GREY) 因為  奈吉.戈登菲爾德(NIGEL GOLDENFELD) 命名的遊戲  史都華.菲爾史坦(STUART FIRESTEIN) 活著,真要命  塞斯.羅伊德(SETH LLOYD) 沒算到的風險  蓋瑞特‧李斯(GARRETT LISI) 真理就是一部模型  尼爾.格申菲德(NEIL GERSHENFELD) 合而為一  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 都會中的性別人際距離學  史蒂凡諾.博瑞里(STEFANO BOERI) 失敗會解放成功  凱文.凱利(KEVIN KELLY) 整體論  古樂朋(NICHOLAS A. CHRISTAKIS) TANSTAAFL  羅伯特.普羅文(ROBERT R. PROVINE) 懷疑實證主義  傑拉德.霍爾頓(GERALD HOLTON) 開放系統  湯瑪斯.巴斯(THOMAS A. BASS) 非天生的遺傳  喬治.卻奇(GEORGE CHURCH) 基準轉移症候群  保羅.科德羅斯基(PAUL KEDROSKY) PERMA  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 正和賽局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 為了生存而相依偎  羅傑.海菲爾德(ROGER HIGHFIELD) 比較利益法則  迪倫.伊文斯(DYLAN EVANS) 塑造機緣巧合  傑生.史威格(JASON ZWEIG) 世界不可測  魯迪.盧克(RUDY RUCKER) 隨機  查爾斯.席夫(CHARLES SEIFE) 萬花筒般的發現機制  柯利弗德.皮寇弗(CLIFFORD PICKOVER) 推論出最佳解釋  蕾貝卡.紐伯格.郭登斯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擬物化  艾曼紐.德爾曼(EMANUEL DERMAN) 認知負載  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 策展  漢斯.奧瑞奇.奧伯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得當的」抽象速記  理察.尼兹彼(RICHARD NISBETT) 外部性  羅伯.庫茲班(ROB KURZBAN) 一切都在變動中  詹姆斯.歐唐納(JAMES O’DONNELL) 次級自我和模組化心智  道格拉斯.肯瑞克(DOUGLAS T. KENRICK) 預測編碼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 我們的感官桌面  唐諾.霍夫曼(DONALD HOFFMAN) 感覺與多重感官  巴瑞.史密斯(BARRY C. SMITH) 周身世界  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 理性無意識  艾利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我們對太多塑造精神世界的元素視而不見  亞當.奧特(ADAM ALTER) 學習本能  特庫姆塞.費奇(W. TECUMSEH FITCH) 從下往上想,不是從上往下想  麥可.薛默(MICHAEL SHERMER) 固定行動模式  艾琳.派波柏格(IRENE PEPPERBERG) 十的次方  泰倫斯.索諾斯基(TERRENCE SEJNOWSKI) 生命編碼  璜.安利奎斯(JUAN ENRIQUEZ) 約束滿足  史蒂芬.柯斯林(STEPHEN M. KOSSLYN) 循環  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 關鍵消費者  珍妮佛.賈奎特(JENNIFER JACQUET) 累積的錯誤  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 文化吸引因子  丹.斯波伯(DAN SPERBER) 規模分析  格利歐.波卡勒堤(GIULIO BOCCALETTI) 隱藏層  弗朗克.韋爾切克(FRANK WILCZEK) 「科學」  莉莎.藍道爾(LISA RANDALL) 團體內部擴張  馬塞爾.金斯本(MARCEL KINSBOURNE) 偶發的超級有機體  強納生.海特(JONATHAN HAIDT) 帕雷托原理  克雷.薛基(CLAY SHIRKY) 找出那個架構  威廉.卡文(WILLIAM CALVIN) 詭譎的問題  傑.羅森(JAY ROSEN) 人類世的思維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緩生人  亞隆.安德森(ALUN ANDERSON) 我們在思緒中迷失  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 具有透明現象的自我模型  湯瑪斯.梅辛格(THOMAS METZINGER) 有關聯並不代表是原因  蘇.布萊克摩(SUE BLACKMORE) 資訊流  大衛.達林普(DAVID DALRYMPLE) 比較時間有限與時間無限的思考方式  李.施莫林(LEE SMOLIN) 負面能力是萬靈丹  理察.佛爾曼(RICHARD FOREMAN) 深度  托爾.諾川德(TOR NØRRETRANDERS) 氣質向度  海倫.費雪(HELEN FISHER) 人格/瘋狂連續  傑佛瑞.米勒(GEOFFREY MILLER) 自我適應性退化  喬爾.格德(JOEL GOLD) 系統平衡狀態  馬修.瑞奇(MATTHEW RITCHIE) 投射思考  琳達.史東(LINDA STONE) 異例和範式  拉馬錢德蘭(V. S. RAMACHANDRAN) 遞迴結構  大衛.蓋勒特(DAVID GELERNTER) 設計你的思維  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 自由爵士樂  安德里安.奎野(ANDRIAN KREYE) 集體智慧  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 風險素養  捷爾德.蓋格瑞澤(GERD GIGERENZER) 科學與劇場的對比  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ON) 基準率  齊斯.德福林(KEITH DEVLIN) 線上索引  馬提.赫斯特(MARTI HEARST) 主張往往是實證問題,要靠收集證據解決  蘇珊.費斯克(SUSAN FISKE) 科學家就該有科學精神  葛雷格里.保羅(GREGORY PAUL) 零雜工  詹姆斯.克羅克(JAMES CROAK) 科學方法服務的不僅是科學  馬克.亨德森(MARK HENDERSON) 生命遊戲,以及尋找產生器  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 軼聞主義  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SAPOLSKY) 可以指出絕對危險的事,但不能指出絕對安全的事  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 缺席與證據  克莉絲汀.芬恩(CHRISTINE FINN) 路徑相依理論  約翰.麥克沃特(JOHN MCWHORTER) 互即互入  史考特.桑普森(SCOTT D. SAMPSON) 他者  迪米塔爾.薩塞羅夫(DIMITAR SASSELOV) 生態學  布萊恩.伊諾(BRIAN ENO) 二元性  史蒂方.亞歷山大(STEPHON H. ALEXANDER) 二元性  雅曼達.蓋夫特(AMANDA GEFTER) 悖論  安東尼.阿奎里(ANTHONY AGUIRRE) 追尋根本原因:人類「黑盒子」  艾瑞克.托普(ERIC TOPOL) 個人資料探勘  大衛.羅文(DAVID ROWAN) 藝術和商業上的平行論  薩特雅吉特.達斯(SATYAJIT DAS) 創新  羅倫思.史密斯(LAURENCE C. SMITH) 吉布斯景觀  凱文.韓德(KEVIN HAND) 黑天鵝科技  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 擺爛學  葛羅莉雅.歐里吉(GLORIA ORIGGI) 造假  艾瑞克.維恩斯坦(ERIC WEINSTEIN) 奧坎剃刀的愛因斯坦之刃  凱.克勞斯(KAI KRAUSE) 熱追蹤導彈  戴夫.溫納(DAVE WINER) 纏結  馬可.亞科波尼(MARCO IACOBONI) 科技為人類發展舖路  提摩西.泰勒(TIMOTHY TAYLOR) 判斷時距  保羅.沙佛(PAUL SAFFO) 可廢止性  塔尼亞.倫布羅佐(TANIA LOMBROZO) 以太  理查.塔勒(RICHARD THALER) 知識的假設性  馬克.帕傑(MARK PAGEL) 定勢效應  耶夫根尼.莫羅佐夫(EVGENY MOROZOV) 感官的智人:有感情與理智的動物  艾德華.沙爾榭多.阿爾巴蘭(EDUARDO SALCEDO-ALBARAN) 瞭解錯構症  菲利.庫許曼(FIERY CUSHMAN) 性選擇  大衛.布斯(DAVID M. BUSS) 證明完畢的時刻  巴特.科斯可(BART KOSKO) 理解和溝通的對象  理查.索爾.渥曼(RICHARD SAUL WURMAN) 生命猶如副作用  卡爾.季默(CARL ZIMMER) 維克效應  葛雷哥利.克區蘭(GREGORY COCHRAN) 隨附性! 約書亞.格林(JOSHUA GREENE) 文化週期 海柔.蘿絲.馬庫斯(HAZEL ROSE MARKUS)/亞嵐娜.康納(ALANA CONNER) 過渡階段及過渡規模 維多利亞.斯達登(VICTORIA STODDEN) 可複製性 布萊恩.努特森(BRIAN KNUTSON) 環境記憶與中性觀察神話 潔妮.賈丁(XENI JARDIN) 理解科學程序之顯著統計差異 黛安.哈彭(DIANE F. HALPERN) 欺慰劑效應 碧翠絲.葛隆(BEATRICE GOLOMB) 親人性 安德魯.雷夫金(ANDREW REVKIN) 崩潰思維的解決辦法:訊號偵測理論 米札琳‧巴納吉(MAHZARIN R. BANAJI) 日常錯覺聯想 大衛.皮薩羅(DAVID PIZARRO) 滿是垃圾的認知工具 恩尼斯.沛普爾(ERNST PÖPPEL) 致謝 〈這個觀念該淘汰了〉 《導讀》用Buffet 的方式了解科學發展的近況   曾雪峰 《導讀》什麼是科學?科學理念是不變的真理嗎?   曹順成 致謝 前言:2014年Edge主題 傑弗瑞.維斯特(Geoffrey West):萬有理論 馬歇羅.格列瑟(Marcelo Gleiser):統一論 安東尼.克里夫多.歸林(A.C. Grayling):簡單法則 賽特.洛依德(Seth Lloyd):宇宙 史考特,阿特然(Scott Atran):智力商數(智商) 李奧.M.查魯巴(Leo M. Chalupa):腦可塑性 哈沃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改變大腦 維多莉亞.懷特(Victoria Wyatt):「頂尖科學家」 奈吉爾.高登費爾德 (Nigel Goldenfeld):個體 尼可拉斯.亨弗瑞(Nicholas Humphrey):動物腦子愈大愈聰明 李.施莫林(Lee Smolin):大爆炸是時間的起點 阿蘭.古斯(Alan Guth): 宇宙始於非常低的熵狀態 布魯斯.帕克(Bruce Parker):熵 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宇宙一致性和獨特性 麥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無窮 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M. Krauss):物理定律皆注定 保羅.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任何事物理論 艾瑞克.維恩斯坦(Eric R. Weinstein):M理論/弦理論才是王道 法蘭克.迪普勒(Frank Tipler):弦理論 高登.凱恩(Gordon Kane):我們的世界只有三維空間 彼得.沃伊特(Peter Woit):「自然」爭論 弗里曼.戴森(Peter Woit):波函數壓縮 大衛.德意志 (David Deutsch):量子性跳躍 威廉.丹尼斯.希利斯(W. Daniel Hillis):因果關係 妮娜.雅布隆斯基(Nina Jablonski):種族 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本質主義 彼得•理查森(Peter Richerson):人類本性 茱莉亞.克拉克(Julia Clarke):始祖鳥 庫爾特.葛雷(Kurt Gray):計算自然 麥克.薛莫(Michael Shermer):與生俱來=永久 道格拉斯.羅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無神論前提 羅傑.海菲爾德(Roger Highfield):演化是「真實的」 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量子世界裡沒有現實 史蒂夫.吉丁斯(Steve Giddings):時空 雅曼達.蓋夫特(Amanda Gefter):唯一宇宙 哈伊姆.哈拉里(Haim Harari):希格斯粒子結束粒子物理學的一章 莎拉.德默斯(Sarah Demers):美學動機 瑪麗亞.斯皮羅普盧(Maria Spiropulu):自然、階級和時空 艾德.瑞吉斯(Ed Regis):科學家應該知道任何科學知識 西恩.凱羅(Sean Carroll):可否證性 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G. Carr):反軼聞主義 蕾貝卡.紐伯格.郭登斯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科學淘汰哲學 伊安.博格斯特(Ian Bogost):「科學」 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科學」的狹隘定義 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難題 蘇珊.布萊克摩爾(Susan Blackmore):意識相關神經區 托德.薩克特(Todd C.Sacktor):長期記憶永遠不變 布魯斯.胡德(Bruce Hood):自我 湯瑪斯.梅辛革(Thomas Metzinger):認知代理 傑瑞.科恩(Jerry Coyne):自由意志 羅伯特.普羅文(Robert Provine):常識 強納森.哥德夏(Jonathan Gottschall):藝術科學不存在 喬治.戴森(George Dyson):科學和技術 亞倫.艾達(Alan Alda):事物非真即假 加文.施密特(Gavin Schmidt):簡單答案 馬丁.里斯(Martin Rees):我們永遠不會遇到科學理解的障礙 希瑞恩.桑默勒(Seirian Sumner):生命依共同的基因組演化 凱文.凱利(Kevin Kelly):完全隨機突變 艾瑞克.托普(Eric J. Topol):一個人一個基因組 提莫.哈内(Timo Hannay):先天與後天 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Sapolsky):只有一個基因-環境交互作用的說法 雅典娜.費羅馬諾斯(Athena Vouloumanos):天擇是演化唯一的引擎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行為=基因+環境 艾利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天生 凱利.哈姆林(Kiley Hamlin):道德白板主義 奧利弗.史考特.克里(Oliver Scott Curry):聯想主義 賽門.拜倫柯恩(Simon Baron-Cohen):極端行為主義 丹尼爾.艾佛特(Daniel L. Everett):「本能」和「天生」 托爾.諾川德(Tor Norretranders):利他主義 賈米爾.薩奇(Jamil Zaki):利他主義等級制度 亞當.魏茲(Adam Waytz):人類天生就是社會性動物 蓋瑞.克萊恩(Gary Klein):實證醫學 狄恩.歐尼斯(Dean Ornish):大型隨機對照試驗 理查德.尼斯貝特(Richard Nisbett):複迴歸為發現因果關係的方法 阿茲拉.拉扎(Azra Raza):小鼠模型 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癌症體細胞突變理論 斯圖爾特.布蘭特(Stewart Brand):線性無閥值輻射假設 班傑明.柏僅(Benjamin K. Bergen):普遍文法 N.J. 伊恩費爾德(N.J. Enfield):語言科學只能用在「能力」 約翰.麥克沃特( John Mcwhorter):語言決定世界觀 丹.斯波伯(Dan Sperber):定義意義的標準方式 凱.克勞斯(Kai Krause):不確定原理 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小心無知!不要捨棄任何觀念! 蓋瑞.馬庫斯(Gary Marcus):大數據 克莉絲汀.芬恩(Christine Finn):地層柱 迪米塔爾.薩塞羅夫(Dimitar Sasselov):適居帶概念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機器人同伴 羅傑.尚克(Roger Schank):「人工智慧」 塔尼亞.倫布羅佐(Tania Lombrozo):心靈不過就是腦 弗朗克.韋爾切克(Frank Wilczek):心智和物質 亞歷山大.威斯奈格羅斯(Alexander Wissner-Gross):智力是一種特質 大衛.蓋勒特(David Gelernter):大類比 泰倫斯.索諾斯基(Terrence J. Sejnowski):祖母細胞 派翠莎.邱奇蘭(Patricia S. Churchland):腦模塊 湯姆.格菲思(Tom Griffiths):偏見都是壞事 羅伯特.庫爾茨班(Robert Kurzban):笛卡兒水力學 羅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A. Brooks):計數比喻 莎拉潔妮.布雷克摩爾(Sarah-Jayne Blakemore):左腦/右腦 史蒂芬.柯斯林(Stephen M. Kosslyn):左腦/右腦 安德里安.奎野(Andrian Kreye):摩爾定律 恩尼斯.沛普爾(Ernst Pöppel):時間的連續性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感知和行動的輸入-輸出模型 勞瑞.桑托斯(Laurie R. Santos)和塔瑪爾.詹德勒(Tamar Gendler):知道就成功一半了 傑.羅森(Jay Rosen):資訊超載 艾力克斯.「山迪」.潘特蘭(Alex [Sandy] Pentland):理性的個人 瑪格麗特.李維(Margaret Levi):經濟人 理查.賽勒(Richard H. Thaler):別捨棄錯誤理論,別把它們當真就好 蘇珊.費斯克(Susan Fiske):理性決策模式:能力必然後果 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馬爾薩斯主義 凱薩.伊達爾戈(Cesar Hidalgo):經濟成長 漢斯.奧瑞奇.奧伯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無限制和永恆成長 魯卡.迪拜瑟(Luca De Biase):共有財產悲劇 麥可.諾頓(Michael I. Norton):市場是好的;市場是壞的 格利歐.波卡勒堤(Giulio Boccaletti):穩定性 羅倫思.史密斯(Laurence C. Smith):穩定性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碳足跡 史都華.皮姆(Stuart Pimm):無限的科學和技術樂觀 布迪西妮.薩馬拉希傑(Buddhini Samarasinghe):科學家應該忠於科學 史考特.桑普森(Scott Sampson):自然=物體 愛德華.斯林格蘭(Edward Slingerland):科學道德 亞歷克斯.赫爾柯姆伯(Alex Holcombe):科學自我更正 亞當.奧特(Adam Alter):複製為安全網 布萊恩.克里斯汀(Brian Christian):建構科學知識為「文獻」 凱瑟琳.克蘭西(Kathryn Clancy):我們製造和提升科學的方式 艾伯瑞.迪格雷(Aubrey De Grey):同儕審查分布資金 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on):有些問題對年輕科學家來說太難了 凱特.米爾斯(Kate Mills):只有科學家可以研究科學 梅蘭妮•斯萬(Melanie Swan):科學方法 菲利.庫許曼(Fiery Cushman):重大影響帶來重大解釋 山謬.阿貝斯曼(Samuel Arbesman):科學=大科學 朱恩.格魯伯(June Gruber):傷心都是不好的,快樂都是好的 艾爾達.夏菲爾(Eldar Shafir):相對的兩面不可能都是對的 大衛.貝羅比(David Berreby):人是羊 大衛.巴斯(David M. Buss):情人眼裡出西施 海倫.費雪(Helen Fisher):浪漫愛和上癮 布萊恩.努特森(Brian Knutson):情緒是次要的 保羅.布倫(Paul Bloom):科學可以最大化我們的快樂 帕斯卡爾.博耶帕斯(Pascal Boyer):文化 蘿拉.貝齊格(Laura Betzig):文化 約翰.圖比(John Tooby):學習和文化 史蒂芬.斯蒂奇(Steven Stich):「我們的」直覺 亞隆.安德森(Alun Anderson):我們是石器時代思考家 馬丁.諾瓦克(Martin Nowak):總括適存性 麥可.馬科勞(Michael McCullough):人類演化例外主義 凱特.杰弗瑞(Kate Jeffery):動物沒腦 艾琳.派波柏格(Irene Pepperberg):人類獨特性 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人類=自然 薩特雅吉特.達斯(Satyajit Das):人類中心 唐諾.霍夫曼(Donald D. Hoffman):更真實的感知就是更合適的感知 格里高利.本福德(Gregory Benford):數學的內在美和優雅讓它可以解釋自然 卡羅.羅維理(Carlo Rovelli):幾何 安德魯.李(Andrew Lih):微積分 尼爾.格申菲德(Neil Gershenfeld):電腦科學 塞缪爾.巴倫德斯(Samuel Barondes):科學因喪禮而進步 雨果.默西爾(Hugo Mercier):蒲朗克憤世嫉俗的科學改變觀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新觀念因取代舊觀念而勝利 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馬克斯.蒲朗克的信念 瑪麗.凱瑟琳.貝特森(Mary Catherine Bateson):確定性的幻覺 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追求簡約 傑拉德.斯莫伯格(Gerald Smallberg):臨床醫師的簡約原則 麗莎.貝瑞特(Lisa Barrett):本質論者的心智觀 艾比蓋爾.馬許(Abigail Marsh):反社會症和精神疾病不同 大衛.邁爾斯(David G. Myers):壓抑 喬爾.格德(JOEL GOLD)和伊恩.格德(Ian Gold):精神病不過就是腦生病 碧翠絲.葛隆(Beatrice Golomb):心因病 艾德華.沙爾榭多.阿爾巴蘭(Eduardo Salcedo-Albaran):犯罪只涉及罪犯的作為 查爾斯.席夫(Charles Seife):統計性顯著 捷爾德.蓋格瑞澤(Gerd Gigerenzer):由統計過程得到科學推理 艾曼紐.德爾曼(Emanuel Derman):統計的力量 維多利亞.斯達登(Victoria Stodden):再現性 古樂朋(Nicholas A. Christakis):平均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標準差 巴特.科斯可(Bart Kosko):統計獨立性 理查.索爾.渥曼(Richard Saul Wurman):確定性、絕對真理、精確性 保羅.沙佛(Paul Saffo):科學進步的假象

作者資料

約翰.柏克曼(John Brockman)

網路科學討論區Edge.org創辦人和Brockman, Inc. 文學代理商創辦人,編著有:《宇宙》(The Universe)、《世界是這樣運作的》和《大思考‧微解說》等書。現居紐約。 相關著作:《這個觀念該淘汰了:頂尖專家們認為會妨礙科學發展的理論》《大思考,微解說——150個擺脫偏見的思考準則》

基本資料

作者:約翰.柏克曼(John Brockman) 譯者:楊晴顏慧儀柯乃瑜章瑋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莫若以明書房 出版日期:2016-12-15 ISBN:4717702095222 城邦書號:BA8009S 規格:平裝 / 單色 / 800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