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敬畏神,讓你無所畏懼:6 週領受改變你一生的智慧
-
博物館裡的臺灣史:博物館與紀念場址如何建構臺灣人身分認同、形塑歷史記憶,定調「臺灣的故事」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上一堂思辨歷史課:瑞典提案的歷史思維刻意練習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下冊,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篇)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中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篇)
-
黃金的傳奇史:拜金6000年,黃金如何統治我們的世界
-
達賴喇嘛:1990-2024攝影記事
內容簡介
「那些極深的傷痛原本不該是我們要承受的,卻像水一般從已死的過去流進了活生生的現在。也許是朋友的背叛,也許是父母的虐待,也許是配偶在寒冷中遺棄了我們,這些傷痛不會隨著升起的朝陽而痊癒。
我們但願在某個時刻可以回到受傷的一剎那,將傷痛從生命中切除。有些人很幸運,好像他們分泌遺忘腺素的腺體天生就比較發達。他們從來不會懷恨,也不會記得舊傷。對他們來說,明日的到來使痛苦的昨日死去。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卻發現痛苦的過去隨著記憶不斷滾動,我們卻束手無策。
真的束手無策嗎?」
作者史密德說:我們發現要能擺脫對傷害的記憶,脫離因懷恨所導致的悲慘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原諒製造傷害的那個人。也惟有我們自己得到醫治,才有可能恢復我們與帶來傷害者的關係。
【名人推薦】
蔡元雲(醫生)
施以諾(博士)
區祥江(博士)
熱切推薦
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細讀、反思的書;有助勇敢面對自己的傷痕及人際關係的決裂——一個「記仇」的人內心一定失去心靈的平安,只有在神面前經歷被寬恕,再學習饒恕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寬恕始能忘記,忘記才能活得自由。
——蔡元雲
很多人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時間久了,就忘了,也就能釋懷了;然而,在實際上,不知有多少人幾十年後對當初的往事從未真正釋懷過。本書顛倒了上述這樣的邏輯順序,本書強調先懂寬恕,才能真正忘記。寬恕,是一帖藥!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或多或少都受了傷,除了消極的等待遺忘,我們更需要積極的學習寬恕,才是治本之道。
——施以諾
饒恕是一個不容易走的旅程,史密德擴闊我們對饒恕的了解,他給我們一雙新的神奇的眼睛(magical eyes)去看傷害我們的人、看自己。希望你能夠從閱讀中放下一點點怨恨、多一點恩典。
——區祥江
目錄
序——蔡元雲醫生
序——施以諾博士
導讀——區祥江博士
前言
致謝
一個邀請
寓言故事:神奇的眼睛
Part 1 寬恕的四部曲
1 心受了傷
2 萌生恨意
3 接受醫治
4 恢復關係
5 寬恕並非總是美好
Part 2 那些難以原諒的人
6 那些看不見的隱形人
7 那些毫不在乎的人
8 原來是自己
9 那些生命中的猛獸
10 竟然是上帝
Part 3 寬恕,怎麼做
11 花時間慢慢來
12 瞭解關於寬恕的兩三事
13 在疑惑中摸索
14 憤怒,寬恕的後遺症?
15 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
16 出於自願還是被迫?
17 寬恕是最根本的感受
Part 4 寬恕的理由
18 生命因此更加公平
19 更值得的冒險
20 寬恕使你更堅強
21 不完美的人,最完美的選擇
後記
寬恕始能忘記.導讀
上帝與我共同創作
序跋
自序
◎文/史密德LewisB.Smedes
有人傷害了你,也許是昨天,也可能是好久以前,但你卻無法遺忘。你根本不該受傷,但這傷痛卻在心底烙下了極深的印記,深鎖在你的記憶中,直到現在還使你心痛。
其實你並不孤單。世上的人都是這麼跌跌撞撞,即使生命中重要的人也會彼此傷害。當我們投入親密的人際關係,就敞開了自己的靈魂,準備面對因著別人的不忠甚至是背叛所帶來的傷痕。
有些傷痛揮之即去。感謝上帝,並非點點滴滴都硬抓著我們不放。然而有些陳年舊傷卻無法輕易擦去,就像頑固的油漬留在記憶的畫布上。
那些極深的傷痛原本不該是我們要承受的,卻像水一般從已死的過去流進了活生生的現在。也許是朋友的背叛,也許是父母的虐待,也許是配偶在寒冷中遺棄了我們,這些傷痛不會隨著升起的朝陽而痊癒。
我們但願在某個時刻可以回到受傷的一剎那,將傷痛從生命中切除。有些人很幸運,好像他們分泌遺忘腺素的腺體天生就比較發達。他們從來不會懷恨,也不會記得舊傷。對他們來說,明日的到來使痛苦的昨日死去。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卻發現痛苦的過去隨著記憶不斷滾動,我們卻束手無策。
真的束手無策嗎?
對於平凡無奇、無人注目的一般人來說,寬恕並忘記卻難上加難。
寬恕是愛的功課裡面最難的一課,也是愛裡面最大的風險。若你把寬恕的初衷弄歪了,它會使你成為一文不值的踏腳墊,或者令人討厭的操弄者。
寬恕似乎不是自然的舉動。我們的正義感告訴我們,做錯事的人就該付上代價。然而寬恕是一種愛的力量,能夠打破自然法則。
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我要如何做才能寬恕錯待我的人?
誰值得寬恕?有人不應在寬恕的界線內嗎?
我要怎麼做呢?
我為什麼甚至要嘗試去寬恕?我會得到好處嗎?這樣做公平嗎?
我邀請你與我一起來探索這旅程上我所找到的解答。
作者資料
史密德(Lewis B. Smedes)
著名作家、倫理學者和神學家。 他在加州的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任神學及倫理學教授達廿五年。他是十五本得獎書籍的作者,包括Forgive and Forget一書。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