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快樂,多10%就足夠:一個明星主播如何解除壓力、停止自我批判,並保持正念的靜心之路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快樂,多10%就足夠:一個明星主播如何解除壓力、停止自我批判,並保持正念的靜心之路

  • 作者:丹.哈里斯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5-11-27
  •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美國《紐約時報》非文學類暢銷書榜NO. 1! 風靡全球、世界頂尖人士都在學的靜坐冥想練習 達賴喇嘛、托勒、喬布拉、葛斯汀、薩斯伯格、愛普斯坦…… 多位心靈大師與作者帶你一起解開快樂的祕密 某天在「早安美國」的直播棚內,丹.哈里斯受困於龐大工作壓力,經歷了恐慌症發作,在有五百萬閱聽收視觀眾的現場崩潰,吐不出話來。他知道,自己必須有所改變了。 自小就沒有宗教信仰的哈里斯,卻意外接下宗教新聞線,經歷一連串詭異的事件,碰上種種奇特的人物:身陷醜聞的牧師、神祕隱晦的勵志大師,揭開《祕密》背後的祕密,還有一群腦神經科學家,最後竟引領他一腳跌入靜坐冥想的世界,獲得一生受用的至寶,解決困擾他多年的藥癮與精神壓力問題。 的確,靜心冥想不是生活萬靈丹,但他認為只要比昨天的你開心10%,將靜心冥想視為腦中運動,日日訓練自己轉化紛擾的想法與壓力,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頭腦更清楚、更具專注力、更有彈性的全新自己。 【世界頂尖人士強力推薦】 這不只是丹.哈里斯的覺醒之旅,也可以是任何人的重生之路。不論你工作太緊繃,或是活得太用力,都可以透過這本書練習靜下心來,釋放壓力,重新調整你的人生步調,做最真實的自己。 ——李開復(創新工場CEO、暢銷書《我修的死亡學分》作者) 他不斷尋找解決之道,最後遇見了佛法、靜心冥想與正念(Mindfulness)……對於想擁抱主流社會成功價值,又想尋求內心喜樂安寧的人士來說,這絕對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這本冥想書是寫給初學者、懷疑論者,以及心懷好奇的人⋯⋯進入這趟深入淺出、趣味橫生的旅程,你會看到心智的黑暗角落,以及我們該如何找到片刻內心平靜的良方。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EQ》(Emotional Intelligence)、《專注的力量》(Focus)作者) 睿智、清晰、勇敢的揭露個人追尋靜心冥想的過程,不只分析冥想帶來內在洞察的益處,也包括了這個古老修行為現代生活注入生機,簡單說,這就是讀者從本書得到的最大收穫。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作者) 讓人瞠目結舌、充滿爭議又饒富趣味⋯⋯本書足以說服任何死硬派懷疑論者,讓讀者明瞭冥想的力量。 ——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過得還不錯的一年》(The Happiness Project)作者) 愈來愈多的科學實驗支持冥想對健康有益,自認是冥想練習者的美國人也逐漸增加,然而直到讀了本書,我才真的想進入冥想的世界。 ——理查.貝瑟(Richard E. Besser, M.D.)(ABC新聞網健康醫療總編輯(Chief Health and Medical Editor)) 作者生動的重現了新聞工作者面臨的龐大壓力,他又如何從冥想練習中得到排解。這是本極度勇敢、風趣又充滿洞見的好書。所有力爭上游的專業人士都該一讀。 ——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信仰的終點》(The End of Faith)作者) 坦誠直白,輕鬆幽默,時而溫暖人心的好故事,記述了一位聰明優秀的專業人士的生命轉化之旅。隨著作者的冥想練習更為深化,我期待看到他的快樂增加到11%,甚至更多更多。 ——陳一鳴(《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Search Inside Yourself)作者) 這是個精采、謙卑、幽默的故事,作者從馬不停蹄的壓力,與現代生活的壓縮步調裡,找到游刃有餘的方式,連結到自己的本心,最終學會了無所事事的藝術。 ——柯林.貝文(Colin Beavan)(《環保一年不會死》作者) 本書是位說故事高手講述的一趟靈性歷險之旅。正念讓你更快樂,翻開本書,你就能找到答案。 ——喬治.史蒂芬諾伯羅斯(George Stephanopoulos)(曾任柯林頓顧問,現任ABC首席政治特派員)

目錄

話說在前頭 緣起 第1章 不上鏡會死 第2章 懷疑論者 第3章 這人到底是天才還是瘋子? 第4章 揭密快樂企業 第5章 猶太佛教徒 第6章 負面思考的力量 第7章 我的靜修初體驗 第8章 快樂多10% 第9章 新型咖啡因 第10章 自利利人,別當渾球 第11章 企業武士道 後記 誌謝 附錄:冥想靜心的方法

序跋

【前言】
  本來,我想取的書名是《我腦袋中的聲音是個渾球》。不過呢,就FCC禮儀規範和標準來看,這書名顯然不甚恰當,不巧我的正職又必須在這規範下生存。   但千真萬確,我腦袋裡的聲音是根肉中刺。我敢大膽猜測你腦子裡也有這樣的聲音,與你的意識永無止境的交纏私語我們卻對此毫無所覺,起碼過去的我正是如此,不然我也不至於走上書裡描寫的這趟奇異歷險。   講得更明白些,我說的並不是真的「聽到聲音」,而是心底的旁白。這個內在敘事者是我們生活中最隱密的部分。早晨剛睜開眼睛那一刻,這聲音便破空而來,接下來一整天有如一只大聲公,不停播放一陣陣狂熱的思緒,充斥著衝動、慾望與批判。這些聲音過度執著於過去與未來,往往忽略了當下與此刻,因此我們就算肚子不餓,還是忍不住翻冰箱,心知生氣無助於事,卻仍忍不住動怒,明明眼前正跟人談話,卻同時低頭清理收件匣。   當然,這些內心的竊竊私語也不全是壞事,有時還相當有創意、慷慨大方、充滿趣味。但如果我們對此毫無覺知(很多人就是不曉得該這麼做),這些聲音會是我們意識中相當邪惡的幕後黑手。   如果你告訴當年初來乍到紐約的我,說我會進入電視新聞圈,還會嘗試靜坐靜心,只為了遏制腦袋裡的聲音,甚至因此寫作出書,我聽了一定嗤之以鼻。不久之前,我一直以為靜坐是留著大鬍子的印度大師、邋遢的嬉皮,或是新世紀音樂家約翰.泰斯(John Tesh)的粉絲才會做的事。況且,我的專注力大約相當於一隻六個月大的拉布拉多,靜坐這回事應該永遠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即使腦子裡那些聲音一再重播、不停嗡嗡作響,我還是認為「清空我的心」不會是個首選。   但後來發生了一連串出乎意料的事,其中包括戰區報導、大型教會、心靈大師、芭莉斯.希爾頓(Paris Hilton)、達賴喇嘛、十天禁語,這些事來得倉促,有的是我這輩子最討厭、也有些是最深刻的體會。這一切讓我逐漸體認到,過去對靜坐的看法充滿成見與誤會。   揭開靜坐的神祕面紗   靜坐給大眾的印象一直很糟,而且這壞印象年深月久,主要是來自信徒的言行,那些提倡冥想的名人講起話來像是背後有排簫伴奏般沒完沒了。但如果你能跨越文化的成見,就會發現所謂靜坐,只是鍛練大腦的方式,而且是經過科學證明的練習,讓你不必被腦袋裡的雜音牽著鼻子走。講明白些,靜坐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會讓你長得更高、更帥、更美,更不會像變魔術般消除你的所有問題。請丟掉那些花言巧語的書籍,也別聽某某知名大師所說的當下開悟。以我的經驗來看,靜坐能提升你百分之十的快樂程度。   這雖然是個荒謬而欠缺科學實證的估計,但就算這樣,就投資報酬率來說已經不少了。   一旦你抓住竅門,靜坐的練習能在你的腦袋創造足夠的空間,讓你在動怒或懊惱時,比較不會衝動行事。這是有科學根據的,而且愈來愈多的新研究和形形色色的核磁共振掃描,顯示靜坐可以重新設定你的大腦。   這門科學挑戰了我們的認知,過去以為每個人感受快樂、發揮毅力、與人為善的能力,從出生時就已設定。很多人以為自己天生「暴躁」、「害羞」或「悲觀」,而這些特質是固定且無法改變的缺點,於是為了這層誤解,我們把人生挫折歸咎於個性缺失。   現在我們知道,有很多受到重視的人格特質,其實不過是「技能」,是可以經過鍛鍊而強化的,就像你上健身房鍛鍊身體一樣。   這說法乍看相當極端,甚至有些過度樂觀,但其實就我觀察,這個神經科學的新發現已經掀起一種菁英次文化,包括高級經理人、運動員和海軍等,都開始利用靜坐來強化專注力,減少對科技的依賴,並且避免因情緒而左右判斷。靜坐甚至被稱作是「新型咖啡因」。我甚至推斷,靜坐若能脫掉外在包裹的靈性修飾,拿掉那些幸運餅乾籤詩般的「神聖空間」、「母神」、「用愛與溫柔擁抱情緒」等字眼,應該能吸引更多人,影響人數甚至達到數百萬計,因為這些聰明、有野心,抱持理性懷疑的人,原先根本不想接觸靜坐這回事。   我最常聽到的懷疑論點是,如果我腦袋裡的聲音安靜下來,那我這人是不是就沒個性了?有些人認為,只有在抑鬱狀態才能表現創意,或說近乎強迫症的焦慮能將他們推向成功。   過去四年來,我所處的環境是極度競爭的高壓電視新聞圈,而我持續練習靜坐,測試它的效果。我可以告訴各位,靜坐絕對可行,還能帶來一個實際的好處:這整個過程能將你變成更好的人。沒錯,接下來各位會讀到我一路上經歷過的尷尬與挫折,但是我的經驗能幫助各位避免這些糗事。   我寫作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揭開靜坐的神祕面紗,讓大家知道,如果我辦得到,各位應該也不是問題。證明這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我們新聞界說的「獨家深入」我的腦子,聽聽那些聲音。所有人都勉力扮演好面對世界的角色,同時又必須與內在的真實取得平衡。這對新聞主播而言更是極大挑戰。這份工作要求我展現冷靜自信(而且適當時)再加上樂觀與朝氣。多數時候我展現於外的還算真誠,起碼我算是個快樂的人,也很清楚自己有多幸運。但當然有些時候我的內心難免生出糾結,一言難盡。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我好好檢視這些錯綜複雜的內心議題。   整個故事的起點,源自我腦子裡那些聲音最張狂的一段時期。那時正值我事業起步階段,我是初出茅廬的記者,充滿好奇、朝氣蓬勃且衝勁十足,但是過度投入,慢慢忘了自己——這一點一點累積到最後,促成了我這輩子最丟臉的那一刻。

內文試閱

  在鏡頭前崩潰   根據尼爾森收視調查,當天有五百零一萬九千人目睹我是如何崩潰的。   那是二○○四年六月七日「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的播出現場。我打著最心愛的新領帶,畫著厚厚的妝,整齊的頭髮梳得高高的。老闆之前要我頂替羅賓.羅伯斯(Robin Roberts)的新聞播報工作,在每個整點新聞之前播報新聞提要。   我站上羅賓原來的位置,那是個小小的衛星播報臺,就在美國廣播公司紐約時代廣場總部二樓那面玻璃外牆的新聞棚內。另一頭是主播臺,坐著這節目的雙主播:年高德劭的查爾斯.吉布遜(Charles Gibson)以及優雅專業的戴安.索耶(Diane Sawyer)。   查爾斯將現場交給我,「我們現在交給播報臺的丹.哈里斯,丹?」此刻我應該做的,是播報六條提要,簡短敘述新聞經過,每條大約二十秒,同時主控室會播放相關新聞短片。   剛開始都很順利。「是的,查理跟戴安早,謝謝,」我端出最好的晨間主播腔調,輕快又不失專業與權威。   但接下來,第二條新聞摘要才播到一半,我的病就發作了。一陣突如其來、動物本能的恐懼,像把利刃般刺進我的腦袋。驚惶的痺麻痺感受從我兩肩蔓延開來,爬上我的頭頂,再滲透到我的臉上。整個世界在我眼前崩解。我的心臟狂跳不已,嘴裡發乾,掌心冒汗。   我知道還有四條新聞摘要得播,這感覺如同永遠,而我無法半途休息,也無處可躲,因為中間不會穿插預錄訪問或新聞帶,更沒有現場記者可以接過鏡頭。如果有的話,我還能稍微重整思緒,做個深呼吸。   於是我開始播報第三條提要,內容是關於膽固醇用藥,就在此時,我完全講不出話來,拚命喘氣,努力壓下內心張牙舞爪的恐慌,但想到一切都將經過鏡頭即時播出,那恐懼更如排山倒海般不可收拾。腦袋裡的聲音不斷對我說:   你正面對全國觀眾。   大事不妙了,非常不妙。   每個人都眼睜睜看著,老弟。   想點辦法,快!想辦法!   我試圖控制一切,但成效不彰。從正式播出的新聞稿正可看出我如何步向語無倫次的境界:「學者也發現,持續服用司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長達五年,可能會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但是現在下定論還太早⋯⋯逐步開立司他汀類藥物使得癌症增生……」   我才脫口講出「癌症增生」,整張臉便完全失去血色,扭曲抽搐,就在此時我很清楚,得趕快想點極端的方式讓自己脫離慘況。   然而我的腦袋完全不聽使喚。兩片肺葉因為胸腔科師所稱的「呼吸困難」而緊縮。眼前可以看到提詞機上的字句一行一行捲上去,但我就是沒法子好好讀完。每次我稍微吞吞吐吐,提詞機就會放慢。我可以想像棚內某個角落躲著一個操作提詞機的女人,八成正疑惑這到底怎麼回事。有那麼一剎那,我宛如颶風的思緒真正介意的是她在想什麼。   我試著奮力向前,但就是寸步難行。我完全無助,在數百萬觀眾前孤立無援。於是,在那則降膽固醇藥物的新聞末了,我決定使出從來沒在電視上用過的招數——收手並把球踢回去。我將這則新聞長話短說,距離結束還有幾分鐘便做了結尾,然後勉力說出:「嗯,這則新聞就播報到此,把鏡頭交還給羅賓與查理。」其實,我應該說的是:「戴安與查理。」   查理拿起麥克風,開始介紹氣象主播湯尼.柏金斯,你可以聽出他的聲音透著訝異。此時戴安表情關切,十分擔心我,不時瞄向我的方向,眼神憂慮。   氣象播報才剛開始,查理馬上從座位跳起來,跑來探視我。製作人在我耳機裡絮絮叨叨。後臺工作人員和攝影師全圍過來,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大概以為我得了中風或什麼急症。我堅稱不清楚哪裡出了問題。然而隨著恐慌情緒消退,代之而起的是巨大的羞辱;我心底非常明白,過去十年努力培養的專業與螢幕權威形象,在全國觀眾眼前瞬間崩解了。   我的上司對這件事表達誠摯關切,但當他們探問事情究竟,我還是謊稱自己也不清楚,這一定是偶發事件。我感到既丟臉又害怕。我想要是我和盤托出,那回就是一次恐慌症發作,那麼大家就知道我是個假貨,絕對不該再讓我上鏡播新聞。不論原因是什麼,總之老闆們接受了我的說辭。至今我依舊不明白是為什麼。也許是因為一切發生得太快,也許是這完全不符我的平日作風,也或許是因為我一個鐘頭後再次上場播報時十分流暢,毫無螺絲。在新聞界,謝天謝地大家都必須善忘,因為每個人都得趕緊面對下一個突發狀況。   但我明白自己的身心已呈現極度危急的狀態。如果我無法在鏡頭前保持可信度,而且連抗焦慮藥也幫不了忙,我的職業生涯就完了。從專業的醫學角度來看,這更是我個人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   腦袋中的聲音是個渾球   某個陽光明媚的九月週六,我到紐澤西州參加一個社區派對。   我來採訪莎拉.裴琳(Sarah Palin)的新聞。過去默默無聞的她,最近剛被選為約翰.麥肯(John McCain)的美國總統競選搭檔。網路上出現一段影片,內容是裴琳祈求上帝讓她的家鄉阿拉斯加州能建造天然氣管線。這已引起很多討論,因為她是強調說方言的神恩復興派,這個基督教派有時被形容為「注射了類固醇的福音派」。我打算做一條新聞,對觀眾解釋神恩復興派的信仰。距離最近的教會在澤西市,而他們正好在舉辦派對。   為了遠離嘈雜人聲,攝影師、錄音師和製作人在街道另一頭架設了專訪位置。他們三人正討論得十分熱烈,活靈活現。首先是製作人費莉西亞,個頭嬌小,紅撲撲的蘋果臉,有兩個孩子,與我共事多年。她正告訴另兩人最近讀的一本書,作者名叫艾克哈特.托勒。我走向他們時,她轉向我:「你讀過他的書嗎?你可能會喜歡他。書裡講的都是如何控制你的小我。」   另兩人齊聲爆笑。他們跟我一樣,常取笑主播難以避免的自我膨脹,自命重要。費莉西亞臉紅了,但她真心真意又保持禮貌的急急保證,她不是開玩笑。她的看法是,讀了托勒的書之後發現還挺有用的。更重要的是,歐普拉曾大推他的新書,而且她認為托勒可以拿來做一條好新聞。   說得是。我一直在挖掘新線索,而這一條是個歐普拉掛保證的勵志大師,聽起來還可能帶點必要的異國情調。所以,那天稍晚我回到家,立刻上網訂書。   幾天後書送到我家,但我幾乎已忘了艾克哈特.托勒這人。我盯著亞馬遜過多的泡泡紙包裝,裡頭模糊透出俗氣的橘色書封,上頭是相當做作的書名《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A New Earth : Awakening to Your Life’s Purpose ,方智出版),還有歐普拉圖書俱樂部的印章。   那晚我把書擱在胸口讀,左邊躺著的碧安卡渾然不覺,幸福沉睡,完全沒料到她未來的丈夫正被捲入一道奇怪的漩渦。   起初,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無藥可救的屁話。托勒的寫作風格緊繃又嚴肅,還加上難以解讀的生硬。歐普拉的粉絲怎麼可能忍受這有如消防水柱般噴發的怪異用詞,如「心智架構的制約」和「無處不在的意識」。更糟的是,這傢伙吹牛得也太離譜,說自己的書是「轉化的工具」,只要你讀了,保證「你的內在會發生轉變」。   我躺在那裡翻白眼,暗暗詛咒費莉西亞害我讀了這些話。但正當我以為自己會因為這一切「內在開展」以及迫在眉睫的「行星意識轉變」鬼話打退堂鼓,這處心靈叢林中出現一線曙光。托勒接著提出一套迷人的論述,他接下來說的,讓我幾乎以為他一定躲在我腦袋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   托勒說,我們的整個生命,是交給腦子裡的聲音所管束。這聲音負責一連串永無止息的思考,而大多數是負面思想。早晨睜開眼睛那一刻,它便叨叨不休,一直到晚上就寢為止,如果這聲音容許你睡著的話。這聲音一說再說,講個不停,不論看到什麼,就是無止境的批評與貼標籤。它的目標不只針對外在世界,也時常譏笑嘲弄我們自身。   儘管費莉西亞在澤西市的小街角上有些發窘,但她說的沒錯: 托勒所說的「自我」(或說小我)一詞,並非我們多數人習慣的用法。他說的不只是自尊、自負,也不是各種形式的自戀,這我們在那些靠電視吃飯的人身上常常看到。托勒所說的比較傾向佛洛伊德的定義,這是心理機制,調節我們的認知與超我、慾望與道德。托勒說的是更廣大的意涵,他的說法是,小我是內心獨白,是我們對於「我」的感受。   當然托勒所形容的「我的心智」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儘管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角度,但我以為,我一直把腦袋裡的聲音當成我自己:我的內在幽靈主播,播報我生命中出現的新聞,問些沒人想聽的白目問題,說些討人厭的有色評論。   依照托勒的說法,儘管這聲音是我們內在生活的骨架,大多數人也視它為理所當然。他指出,思想的本質不過是心靈能量的量子爆發,僅僅存在我們的心智,無法認知這點,是人類最基本的錯誤。我們未能察覺「小我心智」(egoic mind,「小我」似乎是他發明的詞),於是渾然不覺的按照思想行事,往往帶來不好的結果。   我逐漸想到,多年來我腦子裡曾經給過我多少精闢的建議。   你應該來點古柯鹼。   你完全有理由生製片人的氣。把稿子摔過去!   巴基斯坦示威者抗議的根本完全跟事實脫節。就算他周圍聚集了上千名憤怒的盟友,你還是應該好好跟他對罵一番。   我居然讀了一個小時,完完全全沉浸在托勒的話語中,一頁一頁的翻著,讀到托勒列舉的一些小我的標準動作,其中很多似乎是直接從我的行為清單裡挑出來的。   小我永遠不會滿足。無論我們買了多少東西,吵贏多少次架,吃過多少美味餐點,小我從來無法感到完整。這說的不就是我那深不見底的上鏡(或嗑藥)慾望?難道這就是我朋友西蒙所說,我有個「上癮者的靈魂」?   小我不斷與他人比較。它要我們以外表、財富,以及社會地位來掂量自我價值。這說的不就是我對工作的擔憂?   小我靠著內心戲來餵養,並利用強迫性思考,讓我們的舊恨與悔意歷歷在目。這就是我常常回家後還對著碧安卡發愁,滿腦子都是公司鳥事的原因?   也許,最有說服力的托勒式洞察,就是小我執著在過去與未來,犧牲了當下。我們「幾乎完全活在記憶與期待之中」,他這麼寫道。我們美化過去的事件,不假思索的反芻與投射,我們張望著未來,難免編織美夢與幻想。但正如托勒實實在在的指出,我們只有當下(他喜歡一再強調這個詞)。我們有的只是當下這一刻,我們在當下此刻回味過去,未來也是以同樣的方式經歷一切。   我發現自己是個逃避當下的專家。這好比一記警鐘。我這輩子始終如此。我媽總形容我是個性急的孩子,做什麼都是急吼吼的。八年級時我的前女友告訴我:「你一隻腳跨在未來,另一隻腳踩著過去,所以你只能對著現在撒尿。」現在,我是個在交稿期限催逼的新聞圈裡工作的成年人,成天橫衝直撞、匆忙度日,在待辦事項清單上打勾,不停想著事情完成的景象,而非平靜細心的品味整個過程。我不斷前進的動力,大部分來自一個不言可喻的假設:接下來不管發生什麼,一定比現在好。只有在我到達那個難以言傳的⋯⋯不管是什麼,才可能感受一絲滿足。我記憶中少數幾次完全處在當下的時刻,就是在戰區採訪,還有嗑藥。難怪少了前者,後者便代之而起。我終於被敲醒了,這輩子我像是夢遊一般,自動化而慣性主導的行為像是海潮般推著我走。近幾年來我碰到最丟臉的事,都可以用小我來解釋:追求戰事報導的刺激,毫不考慮後果;用古柯鹼與快樂丸取代戰場的興奮感;對宗教人士不假思索的偏差批判;被工作的焦慮主宰一切;約會時只顧黑莓機而冷落碧安卡;過度執著於我的愚蠢頭髮。   一邊讀著勵志作者的書,一邊出現這些念頭,這傢伙打中我了,實在令我有些難為情。但深夜裡躺在床上的此刻,我第一次意識到腦子裡不停批判、從我有記憶起便主宰了我意識領域的聲音,其實是個渾球……   托勒在書中一再貶低人習於擔憂的慣性,他稱這是將恐懼投射到想像中的未來,是個無用的過程。「你不可能處理這樣的狀況,因為那根本不存在,只是個心理上的魔障,」他寫道。但是,儘管我明白活在當下的益處,未來還沒到來,難道我不該有所準備?要是我沒有想清楚並演練每個可能發生的問題,怎麼可能在這競爭激烈的行業生存?此外,人類最值得自豪的成就不都是來自躁動不安的小我嗎?當然,小我可能創造許多惡,如戰爭、虐童,還有喜劇演員波利.肖爾(Pauly Shore)的電影,但是人類的奮鬥不也給了我們小兒麻痺疫苗、卡拉瓦喬的畫作,還有iPhone?   還有,還有……我當然明白自己喃喃不休的心智並不完全對我有利。我敢說,把時間花在盯著髮線,或倒在沙發上生悶氣,絕對不值得。   我過去以為按緊自己的瘀青,能讓我保持腳踏實地。現在我明白了,那些時刻大多搞得我很不開心。   托勒逼我正視事實:我一直以為思考是我最大的財富,那是我內建的鞭子,但也或許是我最大的負債。直到此刻,我才真正開始質疑我的個人堅持、我對「安全感的代價」的信念,而這大約自八歲以來,就成了我的操作指南,卻在突然之間,我什麼都不確定了,這到底是驅動力,還是侵蝕力?   沒錯,我想出人頭地,但我也希望這個過程可以少些壓力。這個怪異的小德國人似乎提出了同時達成這兩個目標的誘人可能,只是書裡並沒有清楚解釋該怎麼做,起碼我自己是看不出來。   所以,我決定了:我需要見見這個傢伙。

延伸內容

成功人士的快樂祕訣
◎文/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這真是本好看的書,愈到後面,愈是精采。   一開始讀這本書,感覺像是作者的個人傳記,但隨著脈絡一路讀下來,慢慢發現這其實是典型美國主流成功人士的奮鬥縮影,包括光鮮亮麗外表下、眾多不為人知的內在焦慮、辛酸與不安。然而作者並沒有就此打住,他不斷尋找解決之道,最後遇見了佛法、靜心冥想與正念(Mindfulness),在經歷懷疑、調適與再度困惑之後,最終達到了外在成功與內在喜悅兼顧的理想狀態。對於想擁抱主流社會成功價值,又想尋求內心喜樂安寧的人士來說,這絕對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自我從大學初次接觸禪修以來,這麼長一段時間裡,也曾經歷過令人嚮往的平靜喜悅、一心遠離塵世獨自僻靜的衝動、最終又回到世間面對各式挑戰,並試著在主流社會與內在修行間達到平衡的種種歷程。有時我也感慨,古老佛法的核心思想明明就有許多對現代人非常有用的智慧,但在台灣不少人聽到「佛教」等字眼,直覺想到的卻可能是宗教儀式或某些非主流人士的活動,實在相當可惜。而看到丹.哈里斯這本書,除了描述他個人的心路歷程,也談到了在外在成功與內在提升、積極進取與喜悅安寧、世間野心與佛學智慧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的親身體會,真是令人開心與感動。   記得去年年中我的老師卡巴金博士曾跟我說,CNN知名主播安德森.古柏去參加他所帶領的靜修營,同時其主持的「60分鐘」節目製作小組也順道去拍攝,結果去年年底節目專題播出後,在全美獲得廣大迴響。而今年卡巴金則跟我說,安德森.古柏又再一次參加他的靜修營——這次不帶攝影團隊,而是跟他的伴侶一起,以個人身份而非工作需要去真正體驗正念靜心的美好。台灣媒體的現狀與新聞環境的惡化,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個人覺得,若有多些新聞從業人員也能像丹.哈里斯或安德森.庫伯這般透過對身心靈世界的理解與真理的追求,進而接觸正念靜心而達到喜悅清明,從個人素質開始,慢慢提升整體媒體素質,走向更有深度、廣度、也更有長遠益處的方向,相信會是台灣人的福氣。   好了不這麼嚴肅了,再說一次,這是本很好看的書,請慢慢享受!

作者資料

丹.哈里斯

美國廣播公司(ABC)資深明星主播,以風趣幽默的主持風格、大膽犀利的提問,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新聞主播之一。目前擔任新聞節目「夜線」共同主播,同時主持週末時段的「早安美國」。他定期為ABC重點新聞節目採訪報導,包括 20/20、知名主播戴安・索耶(Diane Sawyer)主持的「世界新聞」,以及週間時段的「早安美國」。 哈里斯自2000年起就進入ABC新聞網工作,在此之前他是波士頓與緬因地方電視臺記者。現與妻子碧安卡定居紐約市。這是他的第一本書,記述他如何從一個摒棄身心靈療法的懷疑論者,意外接觸並修習靜坐冥想的全紀錄,也是他從基層記者成為一線主播的半自傳勵志故事。

基本資料

作者:丹.哈里斯 譯者:張怡沁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書系:心理勵志 出版日期:2015-11-27 ISBN:9789863208747 城邦書號:A1500685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