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營管理 > 經營策略
經營戰略全史:50個關於定位、核心能力、創新的大思考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經營戰略全史:50個關於定位、核心能力、創新的大思考

  • 作者:三谷 宏治
  • 出版社:先覺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5-28
  • 定價:350元
  • 優惠價:9折 315元
  • 書虫VIP價:315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99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日本商業書大賞管理類最佳書籍 ◎《日本哈佛商業評論》讀者票選年度最佳管理書 從近代管理學之父泰勒,到亞馬遜網路書店總裁貝佐斯, 百年來的商業演變軌跡,其實是一次次管理思想的革命與創新!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面對歷史往往會重演的迴圈, 回顧這段百年商業創新史,你將獲得無數的啟示,找到自己的出路! 只要俯瞰經營戰略的發展歷史,就能掌握商業的大未來! 從20世紀初期工業革命開始,如何在激烈、變幻莫測的商場上存活、勝出,驅動了每位經營管理專家思考企業戰略的方式,甚至進而影響了人類歷史的演進與發展: ◎弗雷德里克.泰勒——藉由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工報酬。 ◎亨利.福特——以大量生產模式,「富裕的大眾」就此誕生! ◎切斯特.巴納德——鼓勵企業領袖,勇敢和經濟恐慌拼鬥! ◎彼得.杜拉克——將「管理」視為一獨立機能,清楚定義「經理人、管理者」的角色。 ◎菲利浦.科特勒——行銷界的杜拉克,讓行銷成為一門系統化知識的第一人! ◎麥可.波特——提出「五力分析」,幫助企業選擇能獲利的市場! ◎彼得.聖吉——企業的競爭優勢,只能仰賴個人和團隊的持續學習。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主張愈擅長顧客導向思維的企業,愈容易步入絕境。 ◎艾瑞克.舒密特與賴瑞.佩吉——Google 的「超試錯型管理」,是這家全球最棒公司成長原動力。 ◎金偉燦與芮妮.莫伯尼——企業應該靠著新的價值和成本結構,開創沒有競爭對手的「藍海」! ◎傑佛瑞.貝佐斯——活用企業能力,實現新的市場定位,為的是讓市場持續是藍海! 所有你想得到的、想知道的經營戰略智慧,毫無保留、全無遺漏一次收錄! 本書將一次介紹50位經營戰略大師、超過90個經營戰略理論、160餘張精華圖表,以及其產生之時代背景,帶領讀者從20世紀初期管理學的發端——泰勒、梅堯兩派的管理概念開始,直到近代企業巨頭Google與亞馬遜的經營戰略,以故事形式帶領讀者學習各個經營戰略思想巨人的不凡思維,並回顧近百年來經營戰略的發展歷史。 從作者的整理與爬梳當中,我們將會發現,原來許多成功企業,其成功之道不單單是因為推出顛覆市場的殺手級商品,而是採用了符合時代潮流的經營戰略! 歷史雖然不斷向前推進,但也一直不斷循環,學習經營戰略的歷史,搞懂各個重要經營戰略概念產生之時代背景,將有助企業管理者、經理人、行銷部門、業務部門等企業戰士,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取得重要席次。本書不只是一本難得一見的經營戰略百科,也是一齣由經營戰略大師領銜演出的冒險強檔鉅片,更是一本教導商業人士如何在商場上屹立不搖的最佳指南! 【國內重量級推薦】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暨總顧問〉 ◎李仁芳〈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吳若權〈企管顧問/作家/廣播主持人〉 ◎胡均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姚詩豪〈專案管理生活思維部落格主筆〉 ◎陳文敏〈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陳業鑫〈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張國洋〈專案管理生活思維部落格主筆〉 ◎詹益鑑〈AppWorks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 ◎蕭登波〈南良集團總裁〉 ◎鍾子偉〈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國外重量級推薦】 ◎程近智〈日本埃森哲企管顧問公司代表取締役社長〉 ◎田久保善彥〈日本GLOBIS經營研究所經營研究系系主任〉 ◎漆紫穗子〈日本品川女子學院校長〉 ◎櫻井一紀〈日本高起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常務執行董事〉 ◎山田MEYUMI〈日本Istyle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Ispot股份有限公司社長〉 「如果你學過管理,這本書讓你溫故知新,功力倍增;如果你想學管理,這本書讓你立刻從門外漢變專家。一本最醒腦、最完整、最犀利、最有趣的經營管理濃縮精華教材!」 ——吳若權〈企管顧問/作家/廣播主持人〉 「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可以看得更廣,更遠。順著時代趨勢的浪潮,就可以乘浪而起,企業經營更是如此。」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暨總顧問〉 「面對如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本書不僅經營者該讀,也是一本上班族自我充實不可或缺的經營戰略百科!」 ——陳文敏〈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百年來的近代企業管理與經營策略,一本就能看完。不管你想不想念MBA,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詹益鑑〈AppWorks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 「本書帶你走一趟,經營戰略學思想史的百年知識之旅。一本書便讓你融會貫通,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應用自能得心應手。」 ——李仁芳〈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作者清晰地掌握了經營戰略思想的歷史發展脈絡,協助經理人在全球競賽場中有所變而有所不變,綜觀時勢、持續競爭致勝!」 ——胡均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一部完整、華麗的經營戰略通鑑。」 ——陳業鑫〈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對於想學習管理,或實際上擔任管理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都值得收藏與品味!」 ——姚詩豪、張國洋〈《專案管理生活思維》部落格主筆〉

目錄

國內外重量級推薦 推薦序一部完整、華麗的經營戰略通鑑/陳業鑫 前言經營戰略大師領銜演出的冒險強檔 第1章 近代管理學的三大源流 「大師們的下午茶1」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與人際關係學說始祖艾爾頓.梅堯 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 「大眾社會」催生者——亨利.福特 「人際關係學說」始祖——艾爾頓.梅堯 【專欄1】馬斯洛的夢想,釋迦牟尼的覺悟 建立企業整體的「管理程序」——亨利.費堯 第2章 近代管理學的問世 「大師們的下午茶2」經營戰略之父伊格爾.安索夫與首位企業史學家阿爾弗雷德.錢德勒 高呼企業領袖的責任——切斯特.巴納德 管理學的傳教士——彼得.杜拉克 「經營戰略」之父——伊格爾.安索夫 首位「企業史學家」——阿爾弗雷德.錢德勒 推動「組織戰略」的麥肯錫之父——馬文.鮑爾 「大師們的下午茶3」戰略規畫之父肯尼斯.安德魯與定位派龍頭麥可.波特 戰略是藝術——肯尼斯.安德魯 【專欄2】SWOT分析的真面貌 行銷界的杜拉克——菲利浦.科特勒 【專欄3】產品生命週期戰略帶來的衝擊——「行銷已死」 第3章 定位學派的大躍進 「大師們的下午茶4」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建構者馬文.鮑爾與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創始者布魯斯.亨德森 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 【專欄4】外部環境和競爭觀點的組合——成長與市占率矩陣 帶領麥肯錫反撲——弗雷德里克.葛拉克 定位學派龍頭——麥可.波特 【專欄5】戰爭與經營戰略——克勞塞維茲、蘭徹斯特、孫子 第4章 能力學派群雄割據 勇往直前的日本企業大躍進——佳能與本田 【專欄6】豐田生產方式——零庫存 「大師們的下午茶5」《追求卓越》作者湯姆.畢德士與《與時間競爭》作者喬治.史托克 反定位學派的巨作——《追求卓越》 靠標竿學習復活的全錄、西南航空、福特汽車 在東京提出「時間競爭戰略」——喬治.史托克 「企業流程再造」提倡者——麥可.哈默 提倡「核心能力管理」——蓋瑞.哈默爾與普拉哈拉德 【專欄7】味之素的核心能力管理 帶領麥肯錫展開「創新戰略」——理查.佛斯特 創造矽谷,從此創新者興起——弗雷德里克.特曼 提倡「學習型組織」——彼得.聖吉與野中郁次郎 提出「企業資源基礎理論」——傑恩.巴尼 第5章 定位學派與能力學派的整合 「大師們的下午茶6」歸來的龍頭麥可.波特與能力學派的學生會長傑恩.巴尼 二十世紀末麥可.波特的反擊——策略是什麼? 「構型」經營戰略——亨利.明茲伯格 以「平衡計分卡」因應新時代——羅伯.柯普朗與大衛.諾頓 「藍海策略」誕生——金偉燦與芮妮.莫伯尼 以新的企業能力實現新的市場定位——傑佛瑞.貝佐斯 【專欄8】為何恐龍「絕種」了? 第6章 二十一世紀的經營環境與戰略理論 「大師們的下午茶7」年輕的天才約瑟夫.熊彼得與「創造性破壞」提倡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全球環境的不穩定,使得企業逐漸消失 全球經濟急速擴張,企業戰場日漸複雜 邊界瓦解——產業、企業、機能的融合與重整 全球矚目的管理課題——創新、領導力、學習力 倡議「破壞式創新」——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金字塔底層、新中產階層與「反向創新」 看穿「網路」的本質——菲利浦.艾凡斯 【專欄9】「測量能力」改變企業管理 學習力的新動向——未來中心、智慧資本戰略、工作轉移 「大師們的下午茶8」競爭轉向協調琳達.葛瑞騰與不競爭的藍海策略芮妮.莫伯尼 社會企業——企圖以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 第7章 最後的答案——適應戰略 提倡從群眾智慧和對照實驗學習——鄧肯.華茲 Google的「超試錯型管理」——艾瑞克.舒密特與賴瑞.佩吉 指出理想組織容易落入的陷阱——提姆.哈福特 【專欄10】日軍與美軍失敗的本質 提倡迅速、輕巧、實際嘗試的設計思考——提姆.布朗 【專欄11】不預測時尚潮流的服飾品牌——ZARA 名為「經營戰略」的登山活動——目前為止的總整理 精實創業——史蒂夫.布蘭克與艾瑞克.萊斯 提倡「適應戰略」——馬丁.瑞夫斯 補章 俯瞰整體的B3C架構 「大師們的下午茶加映場」彼得.杜拉克與三谷宏治 推動大象的B3C架構 以B3C架構定義競賽場 靠競賽場戰略大躍進 結語別怕失敗,但請避免無謂的失敗

序跋

前言
  經營戰略大師領銜演出的冒險強檔 如果說要好好爬梳經營戰略管理的由來與歷史,那簡直跟試圖降伏一頭八岐大蛇一樣困難。因為此一學科之學派眾多,無法簡單以三言兩語道盡。   不過,經營戰略管理的本質說穿了只有一個,其內部如同八岐大蛇體內藏了一把珍貴的草薙劍。只要你能降伏,這門知識將成為你最有力的商業武器。而這本書,正是幫助各位找到這強力武器的方法。   簡單總結這幾十年來的經營戰略管理史,可以這麼說:「定位學派於六○年代崛起,獨領風騷直到八○年代,隨後能力學派(組織、人才、程序)占了上風。」就這麼簡單。   定位學派的倡導者,以知名管理學家麥可.波特為首;能力學派雖然百家爭鳴,不過美國管理學家傑恩.巴尼堪稱代表人物。定位學派認為「外在環境最重要,在可以獲利的市場處於有利的地位就能贏」;能力學派則認為「內在環境最重要,在企業本身擅長的領域競爭,就能勝出」。兩者都提出研究結果,證明「對方的戰略理論只會讓企業步入衰敗」。   兩學派的戰爭,猶如十四至十五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到現在都還沒分出勝負。   兩家學派的戰爭,其實也是號稱「大泰勒主義」的「科學管理」,和命名為「大梅堯主義」的「人性管理」之間的戰爭。   幾乎所有定位學派的學者都是大泰勒主義者,相信「量化分析、科學管理程序,是最棒的經營戰略,以及解決問題之道」。定位學派提出許多著名的分析工具,包括「安索夫矩陣」「SWOT分析」「經驗曲線」「企業產品組合管理矩陣」「五力分析」等。企業利用這些分析工具,規畫市場戰略、改造產品與生產及流通方式,同時也藉此改造組織。   許多大公司信奉以弗雷德里克.泰勒為開山祖師的科學管理,卻也無法在一九七三年因首次石油危機造成經濟大恐慌時倖免於難。因此,以美國奇異公司為首,信奉大泰勒主義的企業開始調整步伐,推動分權,裁撤總公司的分析人員和戰略規畫人員。另一方面,能力學派學者認為「企業活動與人性面的關懷密不可分」。這種想法出自開創人際關係學說的美國管理學家艾爾頓.梅堯。   「一個優秀的領袖,是無法只靠冰冷的數字產生的」「一個組織的爆發力,光用數字是無法完整呈現的」「如何用圖表呈現一個學習型組織的可能性呢?」沒錯,說得對。試問,被譽為商業天才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又該如何用精確的數字來分析他的才華呢?不過,麥可.波特還是忍不住提醒:「關於企業的經營戰略,最好還是靠科學方法來分析比較好。」在一個大企業之中,該如何讓人相信無法藉由數字分析的事情?反過來說,靠人際關係學說制定的經營戰略,也許只有獨裁者才能駕馭。   為何要向歷史學習?   加拿大管理學家亨利.明茲伯格提倡:「一切都得看情況。當外在環境比較重要的時候,就採用定位學派的方法;當內在環境比較重要的時候,就按照能力學派所說的去做即可。」   這話聽來頗有道理,太過執著於某套理論並沒有意義。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經濟大環境與市場都發生變化,且科技進化的速度亦大幅加快,既有的定位派學說和能力派學說,都已成為過時的戰略理論。在這樣的環境下,無論是大泰勒主義還是大梅堯主義,都無法發揮作用。因為當今是創新的時代。   因此,便出現所謂的「適應型管理」(adaptive)。亦即「親自試試看才知道是否行得通,勇於嘗試不怕犯錯,才能決定該採取什麼樣的定位戰略,或能力戰略」。在當今時代,不管是擬定戰略的方法或是制定計畫的程序,都不再殊途同歸。一旦這麼執行下去,想必連企業組織的架構都會逐漸改變(組織架構應該會愈來愈趨向扁平化)。例如美軍在攻打伊拉克時先遭遇慘敗,最後還是獲得勝利,便是多虧了這套「適應型管理」。   以上是經營戰略管理歷史的簡單回顧,大家是不是覺得意猶未盡呢? 有些讀者可能會說:「何不乾脆介紹最先進的經營戰略理論就好!」「何必花時間談以前,還不都是一些過時的知識?」   其實這樣的說法未必正確。請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日本鎌倉時代藝術家運慶及快慶所雕的佛像是否已經過時了?不,這些藝術品至今依然撼動人心。而這,就是原創(始祖、原形)的力量。不過,經營戰略和雕像不同,欲了解經營戰略理論背後的智慧,並不是去死記理論的要點,畢竟一旦這麼做,有時可能會導致對理論的誤解。唯有重新回溯過去,才能看清一切。   因此,本書所介紹的內容,不是如教科書般介紹理論而已,而是試圖為讀者們介紹那些管理思想背後原本所欲解決的問題,及其對應的時代背景。   知名管理顧問大衛.胡塞曾說:「在一九七○年代結束之前,許多企業已經體認到:接下來的商業競爭將是全球化的競爭,而且這樣的競爭態勢將無可避免。」   一九七三年經濟大恐慌,原油價格從每桶三美元一口氣漲到十二美元,整整上漲四倍。在當時,企業是如何活用經營戰略,對應劇烈的環境變化?我想其中必有值得普世參考的智慧。   歷史本身是不會自我回溯的。但我們必須知道,許多事物的發生絕非必然。然而,我們總是很容易認為過去發生的事實都屬必然(例如認為某些企業的成功,只是因為當時的市場定位正確)。向歷史學習的真正價值,在於了解「即使處於類似情況之下,也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發展,當然對應的戰略也不會只有一種」。 學術和商業間的橋梁 為了寫這本書,我盡我所能地利用諸多可以取得的資訊來源。我曾在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和埃森哲企管顧問公司任職,從事企管顧問工作前後約二十年,以往的工作經驗、曾經閱讀過的書、為了寫書而買的書、網路上看到的論文和評論等,都成為我撰寫此書的材料。光是重新翻出來閱讀的書就高達幾十本。   不過分別讀完這些書之後,我立刻覺得「不夠均衡」。當時,經營戰略幾乎都靠頂尖企管顧問公司裡的企管顧問研發,如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貝恩企管顧問公司等,然而翻遍所有由大學教授等學術界代表寫的書時,幾乎不會提到企管顧問。這是因為可以參考的書籍和論文極少,而且在當時,企管顧問公司的名號比個別的企管顧問還要受到重視。想要生動地描寫歷史,絕對少不了個人的插曲和故事。可惜企管顧問公司並不喜歡這一套。把某種思想歸功於個人的業績,不符合專業顧問的作風。   本書反而刻意提到特定的個人,讓企管顧問公司也登上歷史舞台。於是我在這本書中,將以企管顧問公司為中心,為讀者介紹經營戰略管理的歷史。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橫跨學術圈、企管顧問以及企業間的一座知識橋梁。當然本書不能夠堪稱完備,畢竟有很多我想深入詳查的資訊,卻怎麼查也查不到。也許是我查得不夠徹底,關於這點還請各位讀者們見諒。   不過,和以前的同事們討論後也獲得不少新發現,有些情報則是特地讀了英文原版的書籍,才了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希望能徹底探究一切,並認真思考那些理論究竟從何而來且流傳至今。   在查了許多資料之後,我決定從活躍於二十世紀初期的先人開始敘述,也就是泰勒、梅堯以及費堯。他們三人建構的「想法」,堪稱經營戰略理論的基礎。   我也特別講究這本書的內容必須平易近人、趣味橫生。不過,一旦書要寫得平易近人,難免會因為簡化內容而犧牲了準確度。且追求趣味橫生,更不是一般像這樣的書籍,該有的價值。   問題是,如果不這麼寫,讀者可能就無法有效吸收。所以,我安插了九段虛擬對話,我稱之為「大師們的下午茶」,除了很有可能實際發生過的對談之外,還有絕對不可能發生,但假如發生一定很有看頭的對談。   安排這樣的虛擬對話,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先熟悉一下即將在以下篇章中介紹的經營戰略大師們。他們是大師,不是神,一樣會成功,也會失敗(我得再次強調,對談內容純屬虛構)。   本書內容,大致按照時間順序編排。從發端於二十世紀初期,近代管理學的三個源流開始,到一九五○年代前後近代管理學說的誕生,再將視角擺在六○到八○年代定位學派稱霸的時代,緊接著是八○年代中期能力學派興起,九○年代後期定位學派捲土重來,接著二○○○年以後「構型管理理論」的登場,最後解說近十年來的經營戰略理論,以及適應戰略理論的實際情況和意義。   隨著回顧經營戰略管理的歷史發展,我也將在各個章節中,介紹幾位代表性人物,我將解說當初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想;達成哪些成就;最後又對時代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推薦這本書給初探管理學的讀者們,本書內容深入淺出,即使是高中、大學生也能輕易吸收書裡的內容。即使已經深入學過相關理論的人,也一定能看到新的觀點和智慧,我對這點很有自信,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接著,請隨我一起揭開序幕,讓我來帶領各位一同觀賞這齣橫跨百年,由五十位經營戰略管理大師們領銜演出的冒險強檔。請好好享受這趟精彩,又目不暇給的智慧之旅吧。

內文試閱

推動「組織戰略」的麥肯錫之父——馬文.鮑爾
  全球最大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在詹姆士.麥肯錫過世之後才真正開始發展。當時公司分裂為二,其中之一由進公司第六年,三十六歲,律師出身的鮑爾繼承。他讓企管「工程」公司轉型為企管「顧問」公司,公司業務步上軌道,快速成長,也開創了企管顧問這個行業。鮑爾有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和企管碩士學位,他定義企管顧問(就像醫師和律師一樣)是一種專業,徹底向同事、企業客戶、媒體推廣自己的理念。哈佛商學院尊稱鮑爾為「近代企業管理顧問之父」。   鮑爾定義麥肯錫為「處理管理和組織問題的專業顧問公司」之後,花了幾年的時間嘗試錯誤,才確定公司具體的服務內容。鮑爾發現麥肯錫該推動的服務內容,是「組織顧問」。正如錢德勒在《戰略與組織》一書中所預見,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的美國正值大規模企業變革時期。企業積極發展事業多角化戰略與海外發展,所以必須強烈推動組織分權。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以「幫助企業引進事業部組織」為主要商品。鮑爾還完成企業綜合診斷工具「通用問卷架構」,按照標準步驟,以量化的方式測量企業客戶的組織、流程、業績、預算的效率。創始者麥肯錫提出這套企業調查工具,經鮑爾大幅修改之後,讓經驗不足、新上任的企管顧問可以快速掌握絕竅,立刻發揮戰力。企管顧問只要按照教戰手冊,對客戶進行訪談,整理報告就行了。「通用問卷架構」長久以來(直到一九六二年)一直是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新進員工研習的課程之一。經過「汰選商品」和「作業、解答的標準化」,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突破專業顧問公司容易落入的「成長瓶頸」,業績大幅躍進。鮑爾擔任總裁十七年,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的業績從二百萬美元一路攀高到二千萬美元。即使排除通貨膨脹的影響,業績至少也成長了七倍,年平均成長率高達一二%。   戰略是藝術——肯尼斯.安德魯   哈佛商學院的王牌教授安德魯彙整切斯特.巴納德、彼得.杜拉克、伊格爾.安索夫、阿爾弗雷德.錢德勒、馬文.鮑爾等人提出的戰略理論(加上新的工具和洞見),向世人推廣這些理論。   安德魯在大學主修英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軍方需要而學習統計。當時研習統計學的學校就在哈佛大學,所以戰後他便在哈佛商學院任教。這是他在三十歲那年下的決定。   安德魯非常聰明,又擅長指導學生(包括企業經理人),所以立刻在商學院嶄露頭角,三十四歲便成為哈佛商學院「經營方略」課程改編小組的核心成員。以小組成員提出的企業戰略論為核心的「經營方略」非常成功,後來一直是哈佛商學院頗受歡迎的課程。   一九六五年,該課程內容終於彙整為教科書《經營方略:教科書和案例》。教科書的部分就是由安德魯執筆。許多商學院爭相採用此書為教科書,安德魯(整理、提出)的管理思想頓時成為美國經理人共通的想法和語言。   經營方略的「方略」(Policy)不是政策、主義,而是「事業方針」,常見定義是「針對企業使命、目標這些根本的問題,提供基本的思考架構或準則」。還是看不太懂。   不過,有一點非常清楚,「這是高階經理人應盡的職能、職責」。換句話說,定義很模糊。安德魯著眼於此,清楚定義企業戰略層面的戰略規畫手法。規畫步驟本身並不複雜,基本上就是「外部環境分析」「內部環境(組織、人)分析」「戰略建構」「執行計畫」。   他詳細、具體定義每個步驟所需的作業內容,讓高階經理人能照著執行。在所有分析工具中,有一種特別受歡迎,那就是「SWOT分析」。最近的調查也顯示有超過七成的企業都在使用SWOT分析。   安德魯將「內部(組織)因素」,分為有助於達成企業目的的正向因素「優勢」,和妨礙企業達成目的的負面因素「劣勢」;將外部(環境)因素分為正面的「機會」,和負面的「威脅」。巴納德等管理學大師都指出,企業戰略就是組合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內部環境的「優勢」。SWOT分析矩陣是體現這個想法的分析工具。   然而,就算做了SWOT分析,也無法機械式的決定企業戰略。畢竟SWOT分析就某種角度看來,只是一種整理圖表。安德魯自己也不覺得光靠分析,就能決定企業戰略。實際上恰恰相反,他認為企業戰略其實是門藝術。   安德魯的經營方略課程就像藝術一樣。他鼓勵學生們從各個角度分析,促使學生發表意見,而當討論變得白熱化時,安德魯會適時地提出他的見解。   大家都對安德魯的上課方式讚譽有加。透過討論交織而成的企業戰略,蘊含每家企業個別的環境和背景,是無法公式化的藝術作品。   學生深受安德魯非公式化、如藝術般的課程吸引,就連現在鼎鼎大名的麥可.波特,也是其中之一。當初他在課堂上接受安德魯的鍛鍊,後來卻和安德魯分庭抗禮。   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   布魯斯.亨德森在大學主修機械工學,留在哈佛商學院,三個月後主動退學。他在一九六三年,也就是他四十八歲那年,創立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   亨德森創立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的原動力在於求知欲,他想「徹底分析企業和市場,找出推動企業和市場的體系」。要跟隨他的人,同樣需要很強的求知欲和能力。他開始以「不需商業實務經驗,只求高度求知欲和智力」為條件招聘顧問。波士頓的薪資條件高過麥肯錫,縱使當時公司尚未建立品牌,創立時間尚短,但就連面對哈佛商學院畢業生也要求嚴苛,「除了頂尖人才之外,一律不給面試機會」。有些年輕人反倒被這家「自視甚高」的公司吸引,其中一位就是日後成為總裁的約翰.克拉克森。當時他的員工編號還只有一位數。   到了一九六九年,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史上最重要的商品:「成長與市占率矩陣」問世。這個簡單的2×2矩陣又稱為「PPM」和「BCG矩陣」,一推出就立刻成為苦於管理許多事業的經理人最強大的武器。   開發「成長與市占率矩陣」的人物,是剛進公司第一年的天才顧問李察.洛克瑞吉。   當時的客戶—─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交給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的任務是整理他們的幾十個事業體,方便和競爭對手直接比較。當時洛克瑞吉的主管貝恩(日後離開波士頓,自己創立貝恩企管顧問公司)對客戶承諾將會辦到,洛克瑞吉也只能硬著頭皮照辦。洛克瑞吉埋首於數據分析,不停苦思該如何整理分析結果給客戶看,某一天因為該公司的總裁臨時有事更改開會時間,洛克瑞吉多出幾個小時空檔等開會時,突然靈光乍現。他當場畫出「成長與市占率矩陣」,然後去和總裁開會。   成長與市占率矩陣在兩種層面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一、以非常簡單易懂的圖表示;二、以數值分析事業的定位。這是史上首見的「企業戰略工具」。   根據「(預測)市場成長率」和「相對市占率」將事業放在四個象限之一,各個象限分別稱為「金牛」「明日之星」「問題兒童」「敗犬」,清楚表示從經營高層的角度看來應該採取的「基本事業方針」和「基本投資方針」。   舉例來說,如果市場成長率低(成熟市場),相對市占率高(領先),就歸類為「金牛」。基本事業方針為「維持低成長、高市占率」,基本投資方針為「以最少的投資就能創造現金流」,所以這種事業才會稱為金牛。將金牛事業當成投資資金的源頭,把錢送往暫時得不斷燒錢的「明日之星」事業,同時慎選「問題兒童」事業,採取重點式投資。「敗犬」事業的成長性和市占率都低,應該盡快出售、撤退。   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埃及與敘利亞聯軍突襲以色列,啟動第四次中東戰爭,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中東各國也展開軍事資金支援。隨後在十月十六日,中東產油國家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採取經濟制裁,逐步調高原油價格,甚至停止供給,使得原油進口價格在四個月之間就從每桶三美元漲到十一.七美元,漲幅達四倍之多。先進國家除了化學、汽車產業,農林水產、工業甚至家庭生活都是建立在低價石油資源的基礎上,所以面對原油價格飛漲,經濟受到嚴重打擊。   大企業以往採用的精密戰略計畫根本派不上用場,無法應對環境的劇烈變化。企業最吃緊的問題在於整理一直以來發展多角化戰略、不斷擴大的事業。對於經過選擇、集中的事業,必須採取積極提高市占率的戰略。   在一九七○年代,波士頓企管顧問公司推出以「成長與市占率矩陣」重整事業組合的服務,大受企業歡迎,也因此大幅提升業績規模。   定位學派龍頭—─麥可.波特   千呼萬喚,終於輪到麥可.波特出場了。在經營戰略理論的百年歷史中,他是持續散發光芒、受到矚目最久的人物。也許從他開始稱霸商業知識殿堂哈佛商學院那一刻起,一切早已決定了。   波特在普林斯頓大學主修航空工學,畢業後進入哈佛商學院學習管理。當時他聽了克里斯汀生和安德魯講課,深受感動,決定繼續念書,不過他沒有選擇商業管理博士,反而進入查爾斯河對岸的哈佛大學經濟學院攻讀博士,最後取得商業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決定不繼續學習商業和戰略,而是鍛鍊更偏向學術、更嚴謹的分析能力。當時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全都出身哈佛商學院商業管理博士。   波特在博士論文提出著名的「五力分析」。那篇論文在經濟學系贏得優秀論文獎,到了哈佛商學院卻噓聲四起,當波特回哈佛商學院教書幾年之後,要判斷他能不能升為教授時,所有參與評鑑的教授幾乎都投反對票。幸好新任校長救了他:「再給他一年,看看情況吧。」   在那一年當中,他開發新科目:「產業與競爭分析」,才剛引進MBA課程不久,就大受歡迎,學生競相報名,人數多得讓哈佛商學院還得加聘老師授課。當然由波特負責聘用和訓練新老師。   波特在這一年裡還撰寫了《競爭策略》一書,締造企管書前所未見的驚人銷量,他和老牌教授群就此一分高下。波特成了「無人能擋的力量」,三十五歲就成為哈佛商學院的正式聘任教授。   在經營戰略理論的發展歷史中,波特留下的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五力分析」「戰略三類型」「價值鏈」等。   一九七五年波特在哈佛商學院提出的「五力分析架構」是「產業與競爭分析」和《競爭策略》的主要內容。他以自己學過的商業經濟學,剖析業界構造。   五力分析(只)是為了判斷事業對象是不是「可以獲利的市場」。五力分析無法像產品生命週期一樣預測市場未來的走向和顧客的變遷,也無法像經驗曲線一樣推測競爭對手的成本。然而對於許多需要應用戰略的人士來說,五力分析是一大福音。安德魯推廣SWOT分析,卻沒有說清楚如何看出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所以波特設計了包含五十個項目的分析清單(經過組合還有更多項目)。   大家深受五力分析吸引,開始把它當成外部環境分析的萬能工具一樣使用。   波特在《競爭策略》中幾乎沒有提到具體的企業和事業戰略。他自己也說,「那本書談的是產業,也是我研究的主題」,所以書中的內容不是戰略,而是產業和產業構造分析。不過,他將經營戰略還原為經濟學上的定位選擇問題(「可以獲利的市場」和「可以獲利的位置」)。   波特參加哈佛商學院恩師肯尼斯.安德魯的經營方略課程,深受知識上的啟發,課程上的結論是「戰略和戰略規畫的方法會因情況不同而有無限可能」,他卻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見。   .可以透過定型方式(五力)分析情況。   .答案也有固定模式(戰略三類型)。   波特正是推動大泰勒主義的主力。他慢慢將哈佛商學院原本出身商業管理博士的教師陣容,汰換為經濟學博士出身的陣容,以更嚴謹的經濟學手法,將管理學一般化、模式化,也讓哈佛商學院成為「定位學派」和「大泰勒主義經營戰略理論」的重鎮。   「藍海策略」誕生—─金偉燦與芮妮.莫伯尼   時代繼續前行,來到二○○五年。前所未有的戰略理論《藍海策略》於歐洲誕生。   「藍海策略」主張企業不該執著於強權間的你爭我奪、血流成河的「紅海」,應該靠著新的價值和成本結構,開創沒有競爭對手的「藍海」!這種想法,等於否定了波特一直主張的「要追求附加價值或追求成本的權衡」。   《藍海策略》作者是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金偉燦和芮妮.莫伯尼,隨後兩人連續獲選全球管理思想家前五十名,在二○一一年最新排行榜名列第二,在二○○七、二○○九、二○一一年連續三次進入前十名,這是無人能及的成果。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位於巴黎近郊楓丹白露,以國際性為號召(學生來自一百多國),研究對象也不過度偏向美國企業。兩人花了幾年的時間,研究全球三十種業界共一百五十家企業的戰略案例,他們不偏向「勝者」的研究,反而注視「敗者」。其中,勝敗的關鍵究竟是什麼?其答案,發表於一九九七年於《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價值創新〉,最後發展為「藍海策略理論」。   波特如是說:「戰略,就是在競爭中取勝。」「迎戰方式除了要不要集中於特定市場之外,只有以高附加價值為主的差異化戰略,或以低成本為主的成本領導戰略。」金偉燦和莫伯尼正面反駁波特的理論。「好的戰略,是創造沒有敵人的新市場。高附加價值與低成本未必只能擇其一,可以同時達到高附加價值與低成本。換句話說,戰略就是思考新市場概念以及創造新市場的能力(=價值創新)。」   蘋果的iPod、太陽馬戲團、星巴克咖啡、日本的快速剪髮連鎖店QBHouse,都是書中引用的創新實例。也許創新就必須如此。大幅改變以往的產品、服務所提供的附加價值和需要的成本。這樣的戰略並非靠分析、計畫、大泰勒主義就能得到,只能透過創業家精神和學習才(有機會)能做到,就像明茲伯格所說,戰略的確是藝術。   不過,金偉燦和莫伯尼並沒有讓「藍海策略」停留在藝術層次,他們提出許多創造戰略的管理工具。   《藍海策略》介紹十二種實行戰略的工具,包括「戰略地圖」「刪除、減少、增加、創造」等。這些都是金偉燦在實際企管顧問經驗中提出的工具,所以符合實務所需(雖然並不完全是量化手法)。   任天堂在研發DS(二○○四年)、Wii(二○○六)時實際採用這些戰略工具,漂亮的對「新顧客」(女性和大人)以低成本提供新的附加價值,成功創造具壓倒性的新市場。電玩遊戲突破以往「小朋友玩的」「高規格」「高成本」的局限。   然而,金偉燦在二○○七年評論,任天堂的市場爭奪戰,「遊戲還沒有結束」。「藍海策略」愈成功,愈容易吸引競爭對手立刻加入戰局,讓藍海轉為紅海。「藍海策略」需要「探索新市場」「市場定位和企業能力的創造與融合」,這種過程永無止境。   以新的企業能力實現新的市場定位—─傑佛瑞.貝佐斯   一九九四年春天,貝佐斯發現剛問世不久的網路普及率正以異常的速度上升,高達前一年的二十三倍!貝佐斯立刻開始動腦,思考「網路的角色能不能超越溝通」,他舉出在網路應該也能賣掉的二十種商品,第一位就是「書」。   當時賣書的通路已經不只有書店,還有郵購,所以消費者應該不會反感。不過書的商品種類過多,放在郵購型錄上畢竟篇幅有限,但是放到網路上應該會更有效率。觀察競爭對手,實體書店龍頭的企業市占率也低於二○%,不須畏懼。貝佐斯認定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速度,正是貝佐斯致勝的關鍵。在急速變化的網路世界,尤其在電子商務領域,他比任何人更快得到知識經驗,立刻活用於網路書店事業。   然而,正當美國市場在一九九九至二○○一年為網路泡沫而沸騰時,亞馬遜網路書店卻(相對而言)緩慢成長。   原本亞馬遜的營業額持續以每年兩倍多的速度成長,到了二○○○年成長速度突然減緩為六八%,最後赤字超過一千億日圓。一切正如貝佐斯所料。   在二○○○年,亞馬遜在全美共有八個物流中心,其中有六個據點是當年建好的。每一個物流中心的建設成本大約五千萬美元,物流中心的實際面積從三萬平方公尺擴張為五十萬平方公尺,為了維持物流中心的營運,員工人數也增加至將近八千人。   股票分析師不斷批評亞馬遜的戰略。「應該停止投資擴建物流中心」「投資人是投資網路事業,不是物流企業」「應該提高成長倍數!」   二○○○年四月,網路泡沫化開始,亞馬遜股價持續下跌,在二○○一年四月已經跌至每股八美元,是鼎盛期的十四分之一。然而,貝佐斯絲毫不以為意。他心裡明白,巨大的物流中心將帶給亞馬遜網路書店無人能及,「有持續性的競爭力」。   在亞馬遜誕生之前,沒有任何物流企業能在隔天或再隔天就將商品送達指定地點。如果顧客認同「快速送貨」的價值,那正是價格創新。而且,沒有敵手。   亞馬遜的「商品種類」高達實體店鋪的幾倍、幾十倍,還有準確的「推薦商品」和「快速送貨」,風靡全美三億個消費者。貝佐斯透過高額的資訊科技設備和物流投資,培養無人能敵的企業能力,實現世界最大的藍海。   亞馬遜於二○○三年再次轉虧為盈,重新步上成長的軌道。之後九年,亞馬遜擊退實體書店龍頭邦諾書店,到二○一二年營業額已經高達六百一十一億美元。   這一路,相當於亞馬遜奮力鞏固其獨一無二地位的戰爭。商品種類從書籍擴大至其他種類,促進書籍電子化,推出雲端服務,同時持續投入大筆資金加強物流和資訊系統,以執行事業戰略。   亞馬遜在二○一二年七至九月的財報再次呈現虧損,這是近九年來首次轉盈為虧。然而營業額卻比前一年度增加二七%,投資金額更甚於業績成長。股價大跌之後,又急速飆到每股二百六十美元左右(市值一千二百億美元),創下創業以來的最高價。

延伸內容

推薦序:一部完整、華麗的經營戰略通鑑
◎文/陳業鑫〈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鑑》,取意於「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那麼本書以同樣的企圖心,介紹從二十世紀初期迄今共五十個經營戰略思想流派,可說是「經營戰略通鑑」了。   在這眾多經營戰略理論流派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艾爾頓.梅堯的「人際關係學說」。梅堯為了進行研究,對工廠員工進行訪談,以瞭解降低離職率的方法。然而面對總數高達二萬份的龐雜訪談紀錄(更精確地說是「聊天紀錄」),梅堯卻感到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分析才好。但沒想到出人意料的是,單單只是憑靠著與作業員們「聊天」,作業員的生產效率就提高了!梅堯因此得到一個結論:對話很重要,人並不只是單純的「合理經濟人」,而是彼此尋求關聯、行動受感情影響的「社會人」「情緒人」,光是提高工資並不能提高生產效率,人際關係對工作意願的影響大於勞動條件。   我在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長任內推廣的「幸福企業」評選,試圖證明善待員工的企業也會有好的競爭力,在市場上也會有更突出的表現,獲得眾多迴響。梅堯的理論,與我推動「幸福企業」的理念相通。在歷年來獲得「幸福企業獎」的公司之中,我們發現「幸福企業」給員工的薪資並不一定最高,福利待遇也不一定最好,但從企業經營者到各級主管與員工的互動中,我們一定能發現類似像「家」一樣的氛圍,讓員工願意認同企業文化,並甘心為之付出、效力。   「幸福企業」的財務狀況不一定最好,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相對突出,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形成競爭力向上提升的正向循環,企業更有機會基業長青,永續經營。現在我從事律師專業服務工作,有機會更廣泛且深入地與企業經營者及經理人接觸,認識到更多企業經營的訣竅,與本書介紹的眾多經營戰略理論互相映證,更覺饒富趣味。   二十一世紀是個變化迅速的時代,許多過去的經驗、理論不一定能適用,但透過歷史這面鏡子,我們還是能捕捉到企業經營方針的光影,供作未來成長茁壯的參考。

作者資料

三谷 宏治

商業圖書大獎作者 東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進入外商顧問公司服務。之後19年半,在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和全球最大科技管理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擔任商業策略顧問。2003到2006年擔任埃森哲策略部門總監。期間修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MBA學位,曾在歐洲工作1年半。 他工作之餘,從28歲起開始從事社會教育,32歲在GLOBIS大學教授「經營策略」。從2006年轉向教育界,專注為孩子、家長和老師開設課程和講座,每年授課逾萬人次。 目前除任KIT虎之門研究生院(金澤工業大學)教授外,也身兼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女子營養大學客座教授,也是放課後NPO After School、NPO法人3keys的理事,以及永平寺故鄉大使。 著作甚豐。2013年出版《經營戰略全史》榮獲兩項商業圖書獎。他是3個女兒的父親,也是小學家長教師會(PTA)主席。 http://www.mitani3.com

基本資料

作者:三谷 宏治 譯者:陳昭蓉 出版社:先覺出版 書系:商戰系列 出版日期:2015-05-28 ISBN:9789861342535 城邦書號:A440050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