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公民,不服從!:梭羅最後的演講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亨利.梭羅最犀利、幽默的演講 逝世150週年紀念全新中譯本 碰到「要錢還是要命」的政府,為什麼我就要趕快把錢送上? 收錄梭羅最具影響力的兩篇演講〈公民不服從〉與〈沒有原則的生活〉,句句箴言,閃耀真誠的光芒,帶你重新認識近代史上最叛逆的靈魂。 梭羅的經典語錄 ◎若只想到自身的利益,就很容易被政府掌控,甚至自願上當。 ◎政府可能處境艱難,狗急跳牆,只是我也愛莫能助。政府必須跟我一樣,自己想辦法,哭哭啼啼解決不了問題。 ◎應該先學會做人的道理,再來才是當個好國民。 ◎我們習慣把事情進展不順利,歸咎於大眾還沒準備好要改變;但是實際改革的速度如此緩慢,是因為少數人也沒聰明到哪裡去。 ◎雖然多數人沒有像你那麼善良,但這不是你要關心的重點,因為只要良善沒有雜質,就會在社會中漸漸發酵。 ◎講道義的人還好擺平,半路殺出來的衛道人士反而難搞定。 ◎聰明人不會把成敗交給機緣,也不會妄想靠多數人的力量來成事。 ◎最顯而易見的錯誤,只有在最冷漠的人群中才能看到。 ◎我們人的一生應該成為反摩擦力,抵抗不義的事情,讓政府這部機器停擺。 ◎我覺得上帝站在正義的這一方,不用再等其他人了。如果你更堅守正義,就是比別人提早加入多數人的陣營。 ◎金錢是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死要錢絕對不是美德。 ◎如果人變有錢之後,會去實現窮苦時想要做的事,就是對文化最大的貢獻。 !!!??? 有一天,梭羅去跟鞋匠拿修好的鞋子,路上警察以他拒繳人頭稅為罪名,將他逮捕入獄。但有人代繳了稅金(據說是他的姑媽),所以他很快獲釋。1849年他發表著名的演說〈公民不服從〉,告訴鄉親,其實不應該傻傻地效忠政府,因為公民有不服從惡法或暴政的義務。 梭羅的影響無遠弗屆,公民不服從的精神讓同一個時代的托爾斯泰深深感動。往後更是啟發了甘地、馬丁路德.金恩,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更別忘了,21世紀還有茉莉花革命與佔領華爾街運動。 梭羅的影響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面向:他認為把工作、賺錢當成第一要務,這樣的生活很可惜。他反問,我們人活著是為什麼?難道只是汲汲營營,最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沒真正活過?   關於生活,梭羅在〈沒有原則的生活〉中建議: .做自己熱愛的事,不要騙自己為薪水工作。 .不要僱用只為錢工作的人。 .商業活動發達不等於文明進步,人性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寶藏。 .不要浪費時間在膚淺的新聞和八卦上。 梭羅是「簡單生活」的始祖,「簡單!再簡單!」是梭羅身體力行的信條,內省的態度也呼應他在《湖濱散記》中所說的,保持內心清明,才能聽見自己內在的鼓聲。他的追隨者無數,最為津津樂道的是賈伯斯把梭羅的信念實踐在他的產品設計上,以品味「簡單」的美,改變人類的生活。

目錄

◎洗腦與無腦 序/管中祥
◎廿一世紀必修的生活哲學 導讀/馬萬利

◎公民不服從
◎不服從之後… 行動/追隨者記事
◎沒有原則的生活

◎譯註

序跋


◎文/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洗腦與無腦

   梭羅,這位在社會運動圈具有「導師級」份量的人物,曾移居到離家鄉康科德城不遠處,在優美的瓦爾登湖畔,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

   移民到鄉村隱居,相信是許多厭倦在都市生活的人常有夢想,我,也不例外。在高雄出生、成長,住了廿年,在臺北讀書、教書廿二年,習慣都會節奏的我,兩年前舉家南遷,搬到嘉義民雄開始「鄉間」生活。

   以前住在永和樂華夜市旁,在這個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繁華小城,想吃什麼就有什麼,走兩步路不只有好幾家便利店、大賣場,還有KTV、連鎖書店、速食餐廳、百貨公司。滿滿的人潮,從來不覺得孤單;四通八達的捷運,一不小心就滑到另一座高樓聳立的叢林。

   搬到民雄,並不習慣,除了幾個人潮稍多的聚落,一眼望去盡是鳳梨。想買個東西,雖可在村子裡的小店解決,但若是不經意想起了慾望城市裡的種種美好,還得驅車到幾十公里外的百貨商城,才能找回遺忘在城市裡的心靈。

   這種焦慮是短暫的,不到幾個月,我們已把民雄當作真正的家。因為,突然發現臺灣的天空原來這麼美麗,白雲可以隨意,彩虹可以任性,還有,人跟人相處竟然不用心機。

   最神奇的是,慾望起伏會隨著身體的移動而變化,一向是「3C控」的我,喜歡蒐集科技新品,一到臺北總覺得好多新玩意、新配件得趕快買,奇妙的是,每次一回到嘉義,卻猛然發現,這些酷炫東西都是多餘。

   臺北的天空離我越來越遠,住在鄉村,有時彷彿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幻想著帝力於我何有哉。

   然而,幻想終究只是幻想,許多時候,我們即使只想簡簡單單、安安穩穩按著心中的價值過生活,恐怕並不容易。你想遠離怪獸,但怪獸卻總是追著你跑,就好像梭羅,只是想淡淡定定地對得起自己內心小宇宙的小正義 ,表達心中累積已久小不爽,拒繳人頭稅,就被逮補入獄。

   這個例子有其時代背景,繳稅是好公民應盡的義務,不繳稅就是破壞了社會的遊戲規則,被抓去關也只是剛好而已。況且不繳稅,政府就沒有錢,沒有錢,就沒有健保、沒有教育、沒有軍備、沒有建設,政府也無法運作。一旦政府不能運作,我們就失去醫療、失去教育、失去建設、失去保護,我們就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成為漂流在海上的難民。

   但問題就在這裡,我們繳稅是為了能過更好、更穩定、更簡單的生活,如果達不到,我們還是要繳稅嗎?

   其實,更多時候,你真的只想做個規規矩矩的好公民,按照政府訂好的遊戲規則來走,但沒想到天總是不從人願。

   你想安安穩穩的種田度日,但政府卻突然強徵土地,把怪手開進你家稻田;你想平平靜靜地守著祖先的老厝,但政府卻更新你的社區,讓怪手強拆你家;你想認認真真地工作,安穩度過餘生,但工廠卻故意惡性倒閉,政府也不想幫你;你只是開開心心的和朋友在街上閒晃,警察卻控告你強姦殺人,政府讓你蹲了廿一年的苦牢。你愛好和平,政府卻要用你的錢強購軍備;你愛好自然,政府卻要用你的錢破壞山林——你有你的所愛,但政府未必愛你愛的。

   可是,就算是這樣,除了偶爾的小抱怨,難得採取的小革命,得到了一些小確幸,大部分的時間你也不會想太多。你甘願謹守著政府強加給你的遊戲規則,過著自以為幸福的小日子,從不質疑這規則到底合不合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政府會用盡各種方法幫你洗腦、讓你無腦,讓你死心塌地愛上他。

   相信比「六年級」還資深的人,一定看過偉大的蔣公被逆流而上的鱒魚激勵到成為總統的故事;也一定知道吳鳳曾經一度是犧牲性命教化原住民從良的一代偉人。那個時候,學校告訴我們看到國旗要立正,看到銅像要敬禮,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作文結論一定要硬扯上反攻大陸,如果不說「國語」就要被罰五塊錢。

   這樣的黨國思想教育,其實也不是新鮮事,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不就大舉焚書坑儒,漢武帝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日本人統治臺灣時,只讓臺灣人學農、學醫,絕不讓你碰政治。而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也計劃推行德育與國民教育,告訴人民「共產黨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要求學生要「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高興」,要求「教師如發現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感情不太強烈時,不要批評,並接納其表現,但仍請學生為此作自我反省」。不論古今中外,政府總是有志一同,目的無他,就是不要你知道太多、想太多,幫你洗腦,讓你無腦。

   不只政府,媒體也通常是和政府站在一起幹同樣的事。

   記得唸小學時,有天學校突然廣播:五、六年級的同學請到操場集合。於是,一群青春無邪、善良純真的小孩被老師帶到附近的二輪戲院,觀看愛國大戲《英烈千秋》。這不是什麼校外教學,而是集體「洗腦」,那幾年臺灣常常與其他國家「斷交」,只要政府和人家「切八段」,電視及戲院就會不斷重播可歌可泣、教忠教孝的愛國電影。

   當然,現在的政府不會愚蠢到用這樣的手法騙取你的效忠,相反的,在資本主義時代,是用金錢來換取你的真心。政府每年大量的新聞置入性行銷,將宣傳化為新聞,利用你對新聞的信任,用你的錢洗你的腦,更狠一點的,還會「收買」名嘴,用客觀公正包藏禍心。

   除了偶爾會看到少數的深度報導,大部分的電視新聞總是製造對立、侵犯人權、內容腥羶、膚淺無腦;電視裡,行車紀錄器和YouTube畫面、藝人臉書與微博的言論當道,新聞瑣碎、重複到讓人看過即忘的地步。有時好不容易報導一下國家大事,卻被簡化成二元對立,讓兩邊的支持者腦袋生煙,根本忘了為啥而吵。長期下來,因為新聞政治化、娛樂化、無腦化,讓人離公共事務越來越遠,新聞媒體也成了滋養極權主義再起的溫床。

   面對這樣的窘境,你當然可以像香港一樣來個十多萬人上街的「反國教洗腦運動」,也可以在臺灣搞個「反媒體壟斷、反媒體無腦大遊行」,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大幹一票。但我猜,如果梭羅活在現在的臺灣,在你東搞西搞之前一定會先大聲斥喝:先關掉讓人腦殘的電視機吧!走出電視,走入鄉間,別讓自己的腦袋被雞毛蒜皮的事攻陷,要了解永恆,認認真真地聽自然的聲音。

   如果,你就這樣以為梭羅是那種要你拒絕媒體、隱入鄉野,當個不問世事的假文青,那就大錯特錯了。高喊「公民不服從」的梭羅,雖然要我們別隨著瑣碎的新聞起舞,但更要提醒我們,壓迫就和魔鬼一樣,藏在各式各樣的細節裡,無孔不入,我們需要嚴肅以對,在日常生活裡具體戰鬥,這樣才能對抗洗腦加無腦。

   寫到這兒,也讓我不由得想起剛搬到中正大學教師宿舍時看到的感人畫面:有位年輕的教授帶著孩子在校園裡無憂地嬉戲,伴著斜陽、迎向微風,心想,人間最美的風景也不過如此,然而,為一切美好而感動時,心裡卻突然尖叫一聲:「X!國立大學的老師要革命是不可能的啦!」是的,過太爽,就算不被洗腦,也可能變得無腦!

作者資料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哲學家之一,提倡超驗主義與極簡主義,也是「自然書寫之父」。主要作品有《湖濱散記》、《野果》、《一個人的遠行》等,另有著名論文〈公民不服從〉。 1817年,梭羅生於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鎮,從小就對自然環境充滿好奇,就讀哈佛大學期間,結識思想大家愛默生,兩人亦師亦友的情誼為世人津津樂道。哈佛畢業後,梭羅回中學母校擔任教師,卻因不滿校方要求體罰學生,兩週後便毅然離職,從此再無固定工作,時而造船種樹,時而演講教學。 28歲時,梭羅到瓦爾登湖畔小屋獨居兩年,實踐著低物欲、自給自足的「簡單生活」。1854年,他將這段經歷寫成《湖濱散記》(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成為美國文學史的經典。1860年,梭羅感染肺病,兩年後逝於家鄉康科德鎮,在世僅45年。 梭羅生前並不知名,死後才受世人推崇。他的哲學觀與政治觀影響了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印度聖雄甘地、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等人。另一方面,他的文學也啟發了普魯斯特、海明威、葉慈等名家。梭羅強調重新認識自然與人的關係,觀點至今依然深具力道。2006年,《大西洋月刊》將梭羅選為「百大美國形象人物」。

基本資料

作者: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譯者:劉粹倫 出版社:紅桌文化 出版日期:2012-10-31 ISBN:9789868780910 城邦書號:A52A081 規格:平裝 / 單色 / 13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